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专题: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对比及练习

    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专题: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对比及练习第1页
    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专题: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对比及练习第2页
    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专题: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对比及练习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专题: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对比及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专题: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对比及练习,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题方法,对比练习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二、对比练习题
    (1)一个长方形纸板,长m,宽相当于长的,这块纸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一个长方形纸板,宽m,宽相当于长的,这块纸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建筑工地九月份上半月用水泥18吨,下半月用的水泥是上半月的,九月份一共用水泥多少吨?
    建筑工地九月份用水泥34吨,其中下半月用的水泥是上半月的,上半月和下半月各用水泥多少吨?
    (1)果园里有梨树120棵,桃树棵树是梨树的,苹果棵树是桃树的,苹果树有多少棵?
    (2)果园里有桃树96棵,苹果棵树是桃树的,果园里桃树和苹果树共有多少棵?
    (3)果园里有苹果树80棵,是桃树棵树的。果园里苹果树和桃树共多少棵?
    (4)果园有桃树96棵,是梨树棵树的,苹果棵树是梨树的,农场有苹果树多少棵?
    (1)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216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了全程的,行了多少千米?离乙地还有多少千米?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了全程的,离乙地还有135千米,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小时行了全程的,第二小时行了全程的,两小时一共行了220千米,全程一共多少千米?
    (1)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8段,每段是这根绳子的,每根长( )米。
    (2)幼儿园把千克的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得这些糖果的,每人分得( )千克。
    一堆沙子吨,一个星期运完,平均每天运这堆沙子的,平均每天运( )吨。
    (1)一台织布机小时可以织布米。1小时织布( )米,织1米布需要( )小时。
    (2)一辆汽车小时行驶20千米,1小时行驶( )千米?行驶1千米需要( )小时。
    (3)一台拖拉机小时耕地公顷,1小时耕地( )公顷,耕公顷地需要( )小时。
    (4)每台收割机1小时收割公顷稻田,4台这样的收割机,小时收割稻田( )公顷。
    (5)学校运来吨煤,用去吨后,又用去余下的,又用去( )吨。
    (6)面粉厂小时生产面粉吨。照这样计算,小时生产( )吨。
    (7)吨菜籽可榨油吨,榨1吨油需要( )吨菜籽,每吨菜籽可以榨( )吨油。
    学校有故事书600本,( ),科技书有多少本?(根据算式补充条件)。
    (1)600×。( )
    (2)600÷。( )
    (3)600÷(1+)。( )
    (4)600÷(1-)。( )
    (5)600×(1-)。( )
    (6)600×(1+)。( )
    三、对比练习题(答案)
    (1)一个长方形纸板,长m,宽相当于长的,这块纸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答案】:
    【分析】:求纸板面积,需知道长、宽。宽相当于长的,把长看作单位“1”,宽是(×)米,最后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即可解答。
    【解】:××=(平方米)
    答:这块纸板的面积是平方米。
    一个长方形纸板,宽m,宽相当于长的,这块纸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答案】:
    【分析】:宽相当于长的,把长看作单位“1”,又知宽m,也就是单位“1”的是m,则长是(÷)米。
    【解】:÷×=(平方米)
    答:这块纸板的面积是平方米。
    (1)建筑工地九月份上半月用水泥18吨,下半月用的水泥是上半月的,九月份一共用水泥多少吨?
    【答案】:34
    【分析】:把上半月水泥量看作单位“1”,下半月水泥量是上半月的,则九月份水泥量是上半月的1+。求九月份水泥量,就是求18的(1+)是多少。单位“1”已知,用乘法。
    【解】:18×(1+)=34(吨)
    答:九月份一共用水泥34吨。
    (2)建筑工地九月份用水泥34吨,其中下半月用的水泥是上半月的,上半月和下半月各用水泥多少吨?
    【答案】:上半月18;下半月16
    【分析】:把上半月水泥量看作单位“1”,则九月份水泥量是上半月的1+,又知九月份用水泥34吨,也就是单位“1”的(1+)是34吨。单位“1”未知,用除法,求出上半月水泥用量,用九月水泥总量减去上半月就是下半月水泥量。
    【解】:34÷(1+)=18(吨)
    34-18=16(吨)
    答:上半月用水泥18吨,下半月用水泥16吨。
    (1)果园里有梨树120棵,桃树棵树是梨树的,苹果棵树是桃树的,苹果树有多少棵?
    【答案】:64
    【分析】:把梨树看作单位“1”。桃树是梨树的,苹果树是桃树的,则苹果树是梨树的×。求苹果树多少棵,就是求120棵的(×)是多少,单位“1”已知,用乘法。
    【解】:120××=64(棵)
    答:苹果树有64棵。
    (2)果园里有桃树96棵,苹果棵树是桃树的,果园里桃树和苹果树共有多少棵?
    【答案】:168
    【分析】:把桃树看作单位“1”。苹果棵树是桃树的,则桃树和苹果树棵树之和是桃树的1+,求两种树共有多少棵,就是求96棵的(1+)是多少,单位“1”已知,用乘法。
    【解】:96×(1+)=168(棵)
    答:果园里桃树和苹果树共有168棵。
    果园里有苹果树80棵,是桃树棵树的。果园里苹果树和桃树共多少棵?
    【答案】:176
    【分析】:把桃树棵树看作单位“1”,也就是单位“1”的是80棵,单位“1”未知,用除法,可求出桃树棵树。
    【解】:80÷+80=176(棵)
    答:果园里苹果树和桃树共有176棵。
    果园有桃树96棵,是梨树棵树的,苹果棵树是梨树的,果园有苹果树多少棵?
    【答案】:108
    【分析】:求苹果棵树,先求梨树棵树。“是梨树棵树的”,把梨树看作单位“1”,又知桃树有96棵,也就是单位“1”的是96棵,单位“1”未知,用除法,可求出梨树棵树;“苹果棵树是梨树的”,梨树已求出,单位“1”已知,用乘法。
    【解】:96÷×=108(棵)
    答:果园有苹果树108棵。
    (1)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216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了全程的,离乙地还有多少千米?
    【答案】:135
    【分析】:把全程看作单位“1”,行了全程的,未行,即距离乙地是全程的1-。求离乙地还有多少千米,就是求216千米的(1-)是多少,单位“1”已知,用乘法。
    【解】:216×(1-)=135(千米)
    答:离乙地还有135千米。
    (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了全程的,离乙地还有135千米,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答案】:216
    【分析】:把全程看作单位“1”,行了全程的,未行,即距离乙地是全程的1-,又知离乙地还有135km,也就是单位“1”的(1-)是135km,单位“1”未知,用除法。
    【解】:135÷(1-)=216(千米)
    答:两地之间的公路长216千米。
    (3)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小时行了全程的,第二小时行了全程的,两小时一共行了220千米,全程一共多少千米?
    【答案】:600
    【分析】:把全程看作单位“1”,两个小时合计行驶全程的+,又知两小时一共
    行了220km,也就是单位“1”的(+)是220km,单位“1”未知,用除法。
    【解】:220÷(+)=600(千米)
    答:全程一共600千米。
    (1)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8段,每段是这根绳子的,每根长( )米。
    【答案】:;
    【分析】:把绳子全长看作单位“1”,每段是这根绳子的几分之几,不带单位,是
    分率,用单位“1”,即:1÷8=;每根长多少米,用全长÷段数,即:5÷8=米。
    幼儿园把千克的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得这些糖果的,每人分得( )千克。
    【答案】:;
    【分析】:把糖果总重看作单位“1”,每人分得这些糖果的几分之几,不带单位,是分率,用单位“1”,即:1÷5=;每人分得多少千克,用总重÷人数,即:÷5=kg。
    (1)一台织布机小时可以织布米。1小时织布( )米,织1米布需要( )小时。
    【答案】:;
    【分析】:①“小时可以织布米”,也就是1小时织布的是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所以1小时织布÷=(米);
    ②同理,1米布的用时小时,则织1米布需要÷=(小时)。
    (2)一辆汽车小时行驶20千米,1小时行驶( )千米,行驶1千米需要( )小时。
    【答案】:60;
    【分析】:①“小时行驶20千米”,也就是1小时的行驶20千米,已知一个数
    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所以1小时行驶20÷=60(千米);
    ②同理,行驶1千米的20倍需时间小时,则行驶1千米需要÷20=(小时)。
    一台拖拉机小时耕地公顷,1小时耕地( )公顷,耕公顷地需要( )小时。
    【答案】:;
    【分析】:①“小时耕地公顷”,也就是1小时的耕地公顷,已知一个数
    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所以1小时耕地÷=(公顷);
    ②根据“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总量是公顷,工作效率已求出是公顷/小时,所以需要÷=(小时)。
    每台收割机1小时收割公顷稻田,4台这样的收割机,小时收割稻田( )公顷。
    【答案】:
    【分析】:4台这样的收割机1小时收割(×4)公顷,小时收割多少,就是
    求(×4)公顷的是多少,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即:×4×=(公顷)。
    学校运来吨煤,用去吨后,又用去余下的,又用去( )吨。
    【答案】:
    【分析】:把余下的吨数看作单位“1”。运来吨,用去吨,余下(-)吨,
    求又用去多少吨,就是求(-)吨的是多少,单位“1”已知,用乘法,即:(-)×=(吨)。
    面粉厂小时生产面粉吨。照这样计算,小时生产( )吨。
    【答案】:17
    【分析】:方法1:“工作效率相同,工作时间与工作总量成正比”,所以可生产÷×=17(吨);
    方法2:“小时生产面粉”,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求出该面粉厂的工效,即1小时生产吨数:÷=2吨/时;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小时生产吨数:2×=17(吨)。
    吨菜籽可榨油吨,榨1吨油需要( )吨菜籽,每吨菜籽可以榨( )吨油。
    【答案】:;
    【分析】:①“吨菜籽可榨油吨”,也就是1吨油的需要吨菜籽,已知一个
    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所以榨1吨油需菜籽÷=(吨);
    ②同理,1吨菜籽的可榨油吨,每吨菜籽可榨油÷=(吨)。
    学校有故事书600本,( ),科技书有多少本?(根据算式补充条件)。
    (1)600×。( )
    (2)600÷。( )
    (3)600÷(1+)。( )
    (4)600÷(1-)。( )
    (5)600×(1-)。( )
    (6)600×(1+)。( )
    【答案】:(1)科技书是故事书的;(2)故事书是科技书的;
    (3)故事书比科技书多;(4)故事书比科技书少;
    (5)科技书比故事书少;(6)科技书比故事书多。
    【分析】:(1)600×,乘法,表示单位“1”已知。故事书是单位“1”,求故事书(600本)的是多少,数量关系式:故事书本数×=科技书本数。所以补充的条件是:科技书是故事书的;
    (2)600÷,除法,表示单位“1”未知。科技书是单位“1”,科技书本数的是故事书(600本),数量关系式:科技书本数×=故事书本数。所以补充的条件是:故事书是科技书的;
    (3)600÷(1+),除法,表示单位“1”未知。科技书是单位“1”,科技书本数的(1+)是故事书(600本),数量关系式:科技书本数×(1+)=故事书本数。所以补充的条件是:故事书比科技书多;
    (4)600÷(1-),除法,表示单位“1”未知。科技书是单位“1”,科技书本数的(1-)是故事书(600本),数量关系式:科技书本数×(1-)=故事书本数。所以补充的条件是:故事书比科技书少;
    (5)600×(1-),乘法,表示单位“1”已知。故事书是单位“1”,求故事书(600本)的(1-)是多少,数量关系式:故事书本数×(1-)=科技书本数。所以补充的条件是:科技书比故事书少;
    (6)600×(1+),乘法,表示单位“1”已知。故事书是单位“1”,求故事书(600本)的(1+)是多少,数量关系式:故事书本数×(1+)=科技书本数。所以补充的条件是:科技书比故事书多。事项
    乘法
    除法
    解题关键
    找准单位“1”。分率是谁的,谁就是单位“1”,换言之,谁被比较谁是单位“1”。
    eg:①一件衣服降价。谁的?→降原价的,所以衣服原价是单位“1”;
    ②水结冰体积增加。增加谁的体积的?→增加水体积的,所以水体积是单位“1。
    量率对应。对一个单位“1”来说,每个分率都对应着一个具体的数量,而每一个具体的数量,也同样对应着一个分率,即一量对一率。同属一个标准量的分率,可相互加减,随之得出的新分率也只和一个具体数量对应。
    eg:①看了一本书的。全书的和已看页数相对应;全书的(1-)和未看页数相对应;
    ②男生比女生多,男生有30人。女生人数的(1+)和男生人数30相对应。
    等量关系。分数应用题主要涉及单位“1”(标准量)、比较量和分率三个量。
    三者关系: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分率对应量÷分率=单位“1”的量
    分率对应量÷单位“1”的量=分率



    单位“1”的量已知
    单位“1”的量未知
    已知整体求部分
    已知部分求整体
    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的量
    即乘以谁的分率,得到的就是谁的量。也就是说,求谁的量,就要乘谁的分率,切忌“张冠李戴”。
    eg:乘的是男生分率,得到的量就是男生人数;乘的是男、女生人数的分率之差,得到的就是男、女生人数之差。
    分率对应的量÷分率=单位“1”的量
    即已知量是谁的,就要除以谁的分率。
    eg:已知量是男生人数,就要除以男生所占的分率;已知量是男、女生人数之差,就要除以男、女生人数的分率之差。
    算术法:乘法
    ①算术法:除法;
    ②方程法:一般设所求量为X,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具体以题目为准)
    解题步骤
    一抓、二找、三定、四列式、五验证。
    一抓。抓住关键句(分率句,含几分之几的句子);
    二找。找准单位“1”;
    三定。确定单位“1”的量是已知还是未知(已知用乘法,未知用除法);
    四列式。找准对应的量与分率,根据数量关系列算式/方程;
    五验证。将结果代入题目,是否符合题意。
    解题技巧
    ①数形结合。通常采用画图的方法解题,能更直观、清晰的表示出数量关系。
    例:甲把自己的给了乙,这时甲乙相等,原来乙是甲的几分之几?
    根据题意画图,甲乙的数量关系一目了然。
    甲给了自己的后,甲、乙相等,也就是(1-)甲=乙+甲,
    所以原来乙是甲的1--=
    ②量率对应。“量率对应”是分数应用题的一大特点,对于同一个单位“1”,每一个具体数量,都有一个相对应的分率,准确找到“量率对应”是解题关键。
    例:淘气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第二天又看了余下的,还剩80页,这本书一共多少页?
    此题关键是找到80页对应的分率。把全书看作单位“1”,第一天看了,第二天看了(1-)×=,剩下全书的1--,结合题目信息,也就是单位“1”的(1--)是80页,单位“1”未知,用除法,即可求出这本书的总页数。
    ③转化、统一标准量(单位“1”)。一道题出现多个分率,且这些分率的标准量不同,解题时以题中某一个量为标准量,将其余量的对应分率统一到这个标准量上来,再列式解答。
    例: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共420棵,苹果树棵树的等于梨树的,问这两种果树各有多少棵?
    以苹果树为标准量、以梨树为标准量,求这两种果树各多少棵,需统一标准量。以苹果为单位“1”,则梨树是苹果树的÷,两种果树的总棵树相当于苹果树的(1+÷),也就是单位“1”的(1+÷)是420棵,单位“1”未知,用除法,求出苹果树棵树,再用总棵树420减去苹果棵树就是梨树棵树。
    ④抓住不变量。对于标准量不统一的分数应用题,可从题中找到一个不变量,以不变量为突破口。
    例:某班有48名学生,男生有18人,后来又转来几名男生,这时男生占全班人数的,转来了几名男生?
    女生人数不变,以此为解题突破口。根据“某班有48名学生,男生有18人”,求出女生人数;转来几名男生后,男生占全班的,则女生占全班的1-,也就是全班人数的(1-)是(48-18),据此可求出现全班人数,减去48就是转来的男生人数。
    ⑤假设法。有些应用题数量关系比较复杂、隐蔽,若按题中所给条件直接去思考,难以找到数量减的关系及内在联系。可通过假设,如把真实的情节假设为虚构的,使原来不易产生对应关系的“量”和“率”产生对应;又或把不同的分率假设为相同分率,再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例:六年级一班和二班共有学生96人,现在抽一班人数的和二班人数的,组成66人的鼓号队,一班和二班各有多收人?
    假设二班也抽出,就和题目中“抽一班人数的与二班人数的,组成66人的鼓号队”产生人数差异,进而找到对应的量与率。若两班都抽出,则抽出了96×=72人,比实际抽出的66人多了72-66=6人,也就是二班人数的(-)是6人,据此可求出二班人数,再用总人数减去二班人数就是一班人数。
    ⑥倒推法。有些题目若按从始至终的先后顺序去分析,很难找到突破口,不妨“反过来想一想”进行倒推,从问题入手,理清数量关系。
    例:有一堆煤,第一次运走一半多10吨,第二次运走余下的一半少3吨,还剩下25吨。问这堆煤原来是多少吨?
    从“还剩下25吨”入手倒推。由题可知,余下的一半是25-3=22(吨),所以第一次运走后余下的煤是22×2=44(吨),这堆煤的一半是44+10=54(吨),原来这堆煤是54×2=108(吨)。
    ⑦巧妙转变已知条件。通过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将题中某些已知数量转变成与之有关联的另一数量,使之成为一个较为熟悉的问题,从而找到解题突破口。
    例:一个分数,分子与分母之和是100,如果分子加23,分母加32,新分数约分后是,原来的分数是多少?
    原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和是100,分子加23、分母加32后,和是100+23+32=155。新分数约分后是,也就是分子是分母的,至此,题目转化为熟悉的和倍问题。把现分母看作单位“1”,则现分数的分子、分母和是分母的(1+),也就是单位“1”的(1+)是155,据此可求现分母,减去32后即是原分母,100减去原分母可得原分子。
    ⑧列表对应比较。题目看似复杂,摘取关键信息列表比较,研究其对应数量间的变化规律,从而找到解题方法。
    例:某车间举办技术革新培训班,如果抽去全车间男工人数的和女工人数的,共有90人参加;如果抽取全车间的男工人数的和女工人数的,共有85人参加。问这个车间男工有多少人?
    根据题目信息,可得:
    男工+女工=90……(1)
    男工+女工=85……(2)
    (1)+(2)可得:
    男工(+)+女工(+)=90+85,则男工+女工=300……(3)
    假设男、女工都抽出,则男工+女工=300×=100,与(2)相差100-85=15(人)
    也就是男工人数的(-)是15人,男工人数=15÷(-)=180(人)。
    以上几种常见的解题方法,并非绝对孤立的,以此题为例,列表法和假设法结合使用。
    注意
    ①题目中若出现多个分率,需要先确认每个分率对应的单位“1”是否统一。
    同属一个单位“1”的分率可以进行加减计算;单位“1”不同的分率不可相加减。
    ②认真审题,确定分数后面是否带单位。
    分数乘法
    分数除法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一条公路100米,修了它的,修了多少米?
    【分析】:把公路全长看作单位“1”。求修了多少米,就是求100米的是多少。单位“1”已知,用乘法。
    数量关系式:公路全长×=已修长度
    已修长度:100×=40(米)。
    (2)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一条公路长100米,第一天修了它的,次日修了第一天的,第二天修了多少米?
    【分析】:把公路全长看作单位“1”。第一天修了全长的,次日修了第一天的,相当于修了全长的×。
    求第二天修了多少米,就是求100米的(×)是多少。单位“1”已知,用乘法。
    数量关系式:公路全长××=第二天修的长度
    第二天修的长度:100××=10(米)。
    (3)已知一个比较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求另一个比较量是多少
    例:一条公路长100米,第一天修了,还剩多少米没修?
    【分析】:把公路全长看作单位“1”。第一天修了,未修是全长的1-。求未修多少米,就是求100米的(1-)是多少。单位“1”已知,用乘法。
    数量关系式:公路全长×(1-)=未修长度
    未修长度:100×(1-)=60(米)。
    (1)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例1:一条公路,修了它的,刚好修40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分析】:把公路全长看作单位“1”。修了全长的,正好是40米,也就是单位“1”的是40米。单位“1”未知,用除法。
    数量关系式:公路全长×=40
    公路全长:40÷=100(米)
    例2: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它的 ,第二天修了它的,第一天比第二天多修了30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分析】:把公路全长看作单位“1”。第一天比第二天多修了全长的(-),又知第一天比第二天多修了30米,也就是单位“1”的(-)是30米。单位“1”未知,用除法。
    数量关系式:公路全长×(-)=30
    公路全长:30÷(-)=100(米)
    例3: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它的,第二天修了,还剩50米没修,这条公路长多少米?
    【分析】:把公路全长看作单位“1”。未修是全长的(1--),又知还剩50米没修,也就是单位“1”的(1--)是50米。单位“1”未知,用除法。
    数量关系式:公路全长×(1--)=50
    公路全长:50÷(1--)=100(米)。
    (4)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例1: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40米,第二天比第一天少修 ,第二天修了多少米?
    【分析】:把第一天修路长度看作单位“1”,则第二天修路长度是第一天的1-,求第二天修了多少米,就是求40米的(1-)是多少。单位“1”已知,用乘法。
    数量关系式:第一天修路长度×(1-)=第二天修路长度
    第二天修路:40×(1-)=10(米)。
    例2:一条公路,已修40米,未修比已修的多,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分析】:把已修长度看作单位“1”,则未修长度是已修的1+,公路全长是已修的1+1+,求公路全长,就是求40米的(1+1+)是多少。单位“1”已知,用乘法。
    数量关系式:已修长度×(1+1+)=公路全长
    公路全长:40×(1+1+)=100(米)。
    例3: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40米,第二天比第一天少修,此时剩下未修的比已修的多,还剩下多少米没修?
    【分析】:两个分率两个单位“1”。
    方法1:分步求,先求已修长度,再求未修长度。
    “第二天比第一天少修”,这里第一天修路长度是单位“1”,第二天修路是第一天的1-,两天合修是(1+1-),又知第一天修40米,两天合修:
    40×(1+1-)=50(米);
    “剩下未修比已修的多”,这里已修长度是单位“1”,剩下未修长度是已修的1+。已修50米,未修长度:
    50×(1+)=75(米)。
    方法2:转化、统一单位“1”。
    把第一天修路长度看作单位“1”,则两天合修长度是第一天的(1+1-);
    “剩下未修比已修的多”,则剩下未修长是第一天的(1+1-)×(1+)。
    剩下未修:40×(1+1-)×(1+)=75(米)。
    (2)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
    例:一条公路,第二天修了10米,比第一天少修 ,第一天修了多少米?
    【分析】:把第一天修路长度看作单位“1”,则第二天修路长度是第一天的1-,又知第二天修10米,也就是单位“1”的(1-)是10米。单位“1”未知,用除法。
    数量关系式:第一天修路长度×(1-)=10
    第一天修路:10÷(1-)=40(米)。
    (3)和倍/差倍问题:已经两个量的和(差)及这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
    例1:一条公路两天共修了50米,第二天修的是第一天的,两天各修了多少米?
    【分析】:把第一天修路长度看作单位“1”,则两天合修长度是第一天的(1+),又知两天共修50米,也就是单位“1”的(1+)是50米。单位“1”未知,用除法。
    数量关系式:第一天修路长度×(1+)=50
    第一天修路:50÷(1+)=40(米)
    第二天修路:40×=10(米)
    例2:修一条公路,第一天比第二天多修30米,已知第二天修的是第一天的,两天各修了多少米?
    【分析】:把第一天修路长度看作单位“1”,第一天比第二天多修1-,又知第一天比第二天多修30米,也就是单位“1”的(1-)是30米。单位“1”未知,用除法。
    数量关系式:第一天修路长度×(1-)=30
    第一天修路:30÷(1-)=40(米)
    第二天修路:40×=10(米)
    (4)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例:一条公路100米,已经修了40米,剩下的是已修的几分之几?
    【分析】:求剩下的是已修的几分之几,把已修长度看作单位“1”,用剩下长度÷已修长度。
    即:(100-40)÷40=。
    (5)求一个数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
    例:一条公路100米,已经修了40米,已修的比剩下未修的少几分之几?
    【分析】:把剩下未修长度看作单位“1”。用已修、未修长度之差÷未修长度。
    已修40米,未修100-40,即:
    (100-40-40)÷(100-40)=。

    相关试卷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2 分数除法精练: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2 分数除法精练,共12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中等卷】专题02《分数除法应用题》常规应用题分类专项真题汇编(原卷+解析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中等卷】专题02《分数除法应用题》常规应用题分类专项真题汇编(原卷+解析卷),文件包含中等卷专题02《分数除法应用题》解析docx、中等卷专题02《分数除法应用题》原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提高卷】专题02《分数除法应用题》常规应用题分类专项真题汇编(原卷+解析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提高卷】专题02《分数除法应用题》常规应用题分类专项真题汇编(原卷+解析卷),文件包含提高卷专题02《分数除法应用题》解析docx、提高卷专题02《分数除法应用题》原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