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第6节 透镜和视觉备课ppt课件
展开基础知识点的罗列和例题难点易错点和知识点总结
1.透镜及应用:能透过光的镜片都是透镜,透镜广泛应用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眼镜镜片、望远镜等。2.透镜的分类:(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光线,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4.透镜的焦距、焦点等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主光轴,画主光轴应用点划线光心:透镜中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用字母“O”主光轴表示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过凸透镜会聚的一点。或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凹透镜发散的光反向延长线交于的点(虚焦点)。焦距(f):焦点与光心的距离。
5.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物距(u):物体与光心的距离 (2)像距(v):像与光心的距离
6.凸透镜成像的实验:(1)蜡烛的焰心、凸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一条线上(2)移动蜡烛后,调整光屏的位置,直到出现一个最清晰的像。(3)读出物距和像距
2.视觉的形成: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在视网膜上形成像,经视神经传入大脑,形成视觉。在视神经离开视网膜的地方,也是视网膜上唯一没有任何感光细胞的地方,这个地方叫做盲点。若像成在这个位置,我们是看不到的。3.近视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使物像模糊不清(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的后面(戴凸透镜矫正)。4.失去正常人辨别颜色能力的先天性色觉障碍,称为色盲。
精选近年各地中考、一模以及名校练习等好题进行分析
【例1】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人分别戴着眼镜清晰看到前方物体和的光路图,则( )A.甲为近视眼,眼镜使清晰像后移到视网膜上B.甲为远视眼,眼镜使清晰像前移到视网膜上C.乙为近视眼,眼镜使清晰像前移到视网膜上D.乙为远视眼,眼镜使清晰像前移到视网膜上【答案】B【例2】12月9日在天宫课堂上,宇航员王老师做水球实验时说“透过水球,同学们可以看到我的倒影”,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球相当于一个凹透镜B.“倒影”是倒立、缩小的虚像C.“倒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D.此时王老师与水球的距离小于水球的二倍焦距【答案】C
【例3】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关于下列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B.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了,这时将光屏向透镜方向移动,又能得到清晰的像,说明透镜越凸,焦距越小C.仅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也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D.若用一张纸遮住水凸透镜的上半部分,会发现光屏上的像缺失了下半部分【答案】D【例4】近期流行一种“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了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A.增大像距 B.缩短景物到镜头距离C.增大人像的大小D.增大取景范围【答案】D
【例5】2021年12月9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直播授课,水球中出现了王亚平的倒影(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倒影是倒立、缩小的虚像C.此时王亚平与水球的距离小于水球的二倍焦距D.保持水球位置不动,王亚平适当靠近水球,可成正立的像【答案】D【例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照相机应用了这一成像规律B.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C.蜡烛不动,将透镜移至35cm处,移动光屏可能得到倒立的清晰像D.更换一个焦距小的凸透镜,只移动透镜仍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答案】D
【例7】小科用透镜观察书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情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透过凸透镜看到的是虚像B.书本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C.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D.图中的透镜制成的眼镜可以用于矫正近视眼【答案】A【例8】为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有一种镜片可以改变的眼镜(如图甲),它的改变是通过在透明的薄膜中注入或抽出光学液体来实现。图乙是某人看近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此时该人的视力缺陷和矫正时应选择的镜片是( )A.远视眼,镜片 IB.远视眼,镜片ⅡC.近视眼,镜片ⅠD.近视眼,镜片Ⅱ【答案】B
【例9】如图所示为“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时,某同学首先使发光点S、凸透镜L和光屏P的中心处于同一高度;其次当他把发光点S移到图示位置时(图中MN为光具座的标尺即刻度尺),发现发光点S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成为平行光;然后他再用一烛焰S′在图示位置上取代发光点S。这时,如要使烛焰S′在光屏P上成清晰的像,以下几种操作中哪一种不能达到目的?( ) A.在图示位置时,保持透镜L不动,将烛焰S′向左移适当距离,再将光屏P向左移适当距离B.在图示位置时,保持透镜L和光屏P不动,只将烛焰S′向左移适当距离C.在图示位置时,保持烛焰S′和光屏P不动,只将透镜L向右移适当距离D.在图示位置时,保持透镜L不动,将烛焰S′向左移适当距离,再将光屏P向右移适当距离【答案】C
【例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这个清晰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B.将蜡烛移动到40cm刻度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会在光屏上成像C.将蜡烛移动到25cm刻度处,应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D.此凸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答案】D
【例11】望远镜起源于眼镜。1608年,荷兰眼镜制造商汉斯·里帕希的一个学徒偶然发现,将两块透锴叠在一起可以清楚看到远处的东西。如图是一种望远镜的原理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物镜是凸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远视眼B.目镜是凹透镜,能对光起发散作用C.视觉在大脑皮层的视觉神经中枢形成D.在视网膜上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答案】D【例12】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为物体AB的像,则物体AB在( )A.圈中Ⅰ区域,比大,箭头方向向上B.图中Ⅱ区域,比大,箭头方向向下C.图中Ⅲ区域,比大,箭头方向向上D.图中Ⅳ区域,比小,箭头方向向上【答案】C
【例13】如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如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过程中小徐同学将蜡烛分别放在甲、乙、丙、丁不同的位置(图甲和图乙中的透镜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5.0cmB.图乙四个位置中,移动光屏,4个位置上的蜡烛都可以在光屏上成像C.将蜡烛放在丙位置,若凸透镜上有一个泥点,则在光屏上不会出现泥点的影子D.将蜡烛放在乙位置,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此时成放大的像【答案】C
【例14】如图,纸筒A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为了在A端得到清晰的像,要调整A、B间的距离,这时( )A.眼睛应对着B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楚B.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楚,再看远处的景物时就应该把B向外拉,增加A、B间的距离C.通过该装置也能看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D.应把A端朝着明亮的室外,B筒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答案】C
【例15】眼对于我们认识世界至关重要,人通过眼获取了总量 80%以上的信息。如图为眼的纵切示意图。(1)由看近到望远时需要由睫状肌调节[( )]___________的曲度。(2)某同学经常玩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导致患上近视眼。该同学看物体时,外界物体的像落在[④]视网膜的___________ (选填“前”或“后”)方,可佩戴___________(选填“凸透镜” 或“凹透镜”)矫正,从而在___________形成视觉 。【答案】 ① 晶状体 前 凹透镜 大脑
【例16】学了光学知识后,小明想探究爷爷所戴老花镜(镜片为凸透镜)的光学特性。(1)小明请教爷爷后得知该老花镜的度数是400度。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眼镜的度数是这样定义的:焦距(以米为单位)的倒数称为焦度,焦度的数值乘以100便得到眼镜的度数。据此可知:小明爷爷眼镜的焦距是______m;(2)小明将爷爷眼镜中的其中一块镜片放在光具座上,探究它的成像规律。通过实验观察可知,下图蜡烛甲通过老花镜镜片不可能形成的像是______(填编号)【答案】 0.25 B
【例17】国家对青少年视力非常的重视,珍爱双眼、预防近视,要从我做起。请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1)长时间看书、做作业要及时进行远眺,让眼休息,这是预防近视的一种措施。要使物体看得清楚,应使从物体射来的光线经图中结构[4]___________折射后,会聚在[9]___________。在由近及远的远眺过程中,晶状体发生的变化是变___________。(填“厚”或“薄”)(2)当你从室外进入比较暗的房间时,往往觉得眼前一片乌黑,要等片刻后才能看见周围的物体。这种变化是因为眼球的___________在变化。【答案】 晶状体 视网膜 薄 瞳孔
【例18】如图是后视镜式行车记录仪,它由前面拍摄车外的摄像机、后面左侧的显示屏和右侧的平面镜组成。司机可在显示屏上观察到摄像机拍摄的车外情况,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显示屏上成的像是___________(选填“倒立缩小的实像”,“正立缩小的实像”或“正立缩小的虚像”)。该透镜所成像的原理与司机在记录仪右侧平面镜上看到的车内物体成像原理_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答案】凸 倒立缩小实像 不同【例19】小明用凸透镜透过镜片观看邮票上的文字(如图甲)时观察到的是______(选填“虚”或“实”)像,看到邮票下方红色的“中国人民邮政”字样,是因为这些字______(选填“吸收”、“反射”)了红光,将此镜片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然后在镜片前放置一眼镜(如图乙),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向后移动光屏,像又清晰了,后放的眼镜是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答案】虚 反射 近视
【例18】小明同学利用光具座等器材(如图甲)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录实验数据,并将结果绘制成图乙。(1)根据乙图,当物距为37.5cm时的像距为___________;(2)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蜡烛长度变短,光屏上烛焰的像会向___________移动;(3)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制成“人脸识别测温一体机”(如图丙),一体机内成像部分结构和原理可简化为图丁,要使一体机中的像变大,a大小将如何变化___________(a表示镜头到人的距离,b表示镜头到像的距离)。【答案】25cm 上 a变小
【例19】小胡和小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尺的方向与太阳光的方向平行,小徐将光屏A和凸透镜L按照图甲所示均垂直于刻度尺摆放,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cm;(2)将此凸透镜、点燃的蜡烛、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呈现烛焰的倒立、___________的实像;保持图乙中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到光具座上___________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蜡烛清晰的像,这是利用了光路的___________性。【答案】 10.0 缩小 35 可逆
【例20】小金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在如图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1)由图可知,凸透镜焦距范围正确的是___________;A.7.5cm
【例2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在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原理与其相同的是___________。(2)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___________厘米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3)由于蜡烛变短,像成在了光屏的上方,要使像重新成在光屏的中心,把凸透镜往___________调(选填“上”或“下”)。(4)如图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___________处(填“A”或“B”或“C”)能观察到烛焰的像。【答案】投影仪 40.0 下 B
【例22】小金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的活动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1)若图一为平行光入射,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2)实验前应该调节凸透镜、蜡烛、光屏位于______,从而使像位于光屏的中央;(3)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标尺35cm处,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的实像。小金在做实验时,蜡烛燃烧变短,在变短的过程中,会看到光屏上烛焰的像向______方运动(选填“上”或“下”)。实验时,有一只很小的飞虫恰好飞到凸透镜上,请分析小金看到的实验现象______。【答案】10.0 同一高度 放大 上 如果透镜上落下一只小虫,只是挡住一部分通过凸透镜的光线,对凸透镜的成像性质没有影响,则光屏上的像的大小将不变,但像比原来变暗。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6节 透镜和视觉教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浙教版七年级下册<a href="/kx/tb_c77614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6节 透镜和视觉教课课件ppt</a>,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眼睛的外部结构,眼球的结构,蓝色虹膜,棕色虹膜,观察瞳孔,视觉的形成,人视觉上的限制,近点和远点的测试,盲点的测试,近视的原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6节 透镜和视觉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浙教版七年级下册<a href="/kx/tb_c77614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6节 透镜和视觉备课课件ppt</a>,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透镜的分类,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凸透镜,凹透镜,透镜的四要素,焦距f,透镜光路图的作法,凸透镜和凹透镜,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6节 透镜和视觉优质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a href="/kx/tb_c77614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6节 透镜和视觉优质课课件ppt</a>,文件包含26透镜和视觉pptx、26透镜和视觉练习原卷版docx、26透镜和视觉练习解析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