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海谊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A卷)(解析版)
展开1.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和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B. 某个池塘中的所有浮游生物属于一个种群
C.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不属于生命系统
D. 人体每个细胞都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学说的内容有: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详解】A、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没有揭示多样性,A错误;
B、一个池塘中的各种浮游生物不是一个物种,因此不属于种群,B错误;
C、病毒是一种生物,但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任何层次,C正确;
D、人体属于多细胞生物,每个细胞不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D错误。
故选C。
2. 滇金丝猴主要生活在云南白马山自然保护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滇金丝猴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B. 自然保护区内的所有滇金丝猴形成一个种群
C. 阳光、空气、水等也参与生命系统的组成
D. 滇金丝猴和冷杉共有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有器官和系统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植物无系统层次。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的各种生物种群之和,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详解】A、生命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细胞,A正确;
B、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某区域内所有的滇金丝猴个体可形成一个种群,B正确;
C、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参与构成生态系统,也参与生命系统的组成,C正确;
D、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动物有系统层次;与滇金丝猴相比,冷杉的生命系统结构中无系统层次,D错误。
故选D。
3. 光学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是;利用样本对可见光的吸收形成明暗反差和颜色变化而成像,最高有效的放大倍数为1000倍。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观察的操作只需转换高倍物镜即可
B. 目镜和物镜的长度分别与其放大倍数呈正相关和负相关
C. 利用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内质网及其上附着的核糖体结构
D. 若视野中的物像有部分模糊可能是由于样本薄厚不均匀所致
【答案】D
【解析】
【分析】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和基本操作:
(1)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若在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则实际上细胞质就是顺时针流动。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小;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的距离也越近,反之则越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
(3)反光镜和光圈都是用于调节视野亮度的;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是用于调节清晰度的,且高倍镜下只能通过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
(4)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详解】A、从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观察的操作为找到观察目标后移到视野中央,转到转换器,换上高倍镜,调节光圈和细准焦螺旋,A错误;
B、目镜越长放大的倍数越低,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高,目镜和物镜的长度分别与其放大倍数呈负相关和正相关,B错误;
C、内质网和核糖体属于亚显微结构,需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C错误;
D、样本薄厚不均匀,导致透光不均匀,可能导致视野中的物像有部分模糊,D正确。
故选D。
4. 下列有关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因为T2噬菌体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所以其繁殖只能在宿主细胞中进行
B. 乳酸菌、酵母菌都含有核糖体和DNA
C. 蓝细菌与变形虫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前者为自养生物,后者为异养生物
D. 黑藻与发菜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都含有叶绿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水绵、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常考的原核生物:蓝细菌、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等)、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此外,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详解】A、T2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存在核糖体,需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A错误;
B、乳酸菌和酵母菌都有细胞结构,都含有核糖体和DNA,B正确;
C、蓝细菌是原核生物,变形虫属于真核生物,蓝细菌与变形虫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前者为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后者为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C错误;
D、发菜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D错误。
故选B。
5. 在生物实验中,可以根据有机化合物与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反应,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有关化合物是否存在。下列实验使用的试剂和最终结果,正确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相 关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糖类中的还 原糖,如葡萄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 橘黄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 生紫色反应。因此,可以根据有机物与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反应,检测生物组织 中糖类、脂肪或蛋白质的存在。
【详解】A、苹果汁中的还原糖,使用斐林试剂检测,呈现砖红色沉淀,A错误;
B、马铃薯匀浆中的淀粉,使用碘液检测,呈现红色,B错误;
C、豆浆中的蛋白质,使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呈现紫色,C错误;
D、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花生子叶中的脂肪,使用苏丹Ⅲ染液检测,呈现橘黄色,D正确;
故选D。
6. 冬天人们比较喜欢吃的涮羊肉,是羊通过吃草获得元素和化合物后同化形成的。那么,下列关于组成羊和草等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羊肉细胞和植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都是蛋白质
B. 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的原因是碳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
C. 组成动、植物细胞化学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但含量有差别
D. 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统一性: 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为最基本元素,O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3、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详解】A、羊肉细胞和植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都是蛋白质,A正确;
B、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的原因是C在干重中含量是最多的,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B错误;
C、组成动、植物细胞化学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但含量有差别,C正确;
D、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D正确;
故选B。
7. 某同学在进行足球比赛的下半场时,突然发生抽搐现象,你认为这可能是因为他的血液中哪种物质含量太低引起的( )
A. 钙盐B. 蛋白质C. 铁离子D. 镁离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
【详解】A、血液中钙离子含量过低会引起肌肉抽搐,A正确;
B、蛋白质过低不会引起抽搐,B错误;
C、Fe2+是血红蛋白主要成分,铁离子过低会引起贫血,C错误;
D、人体中镁离子不会引起抽搐,D错误。
故选A。
8. 目前已经探明,在火星两极地区有固态水,而那里的土壤中含有生命必需的Mg、Na、K、P 等元素。科学家也曾在火星上发现了流动水的痕迹。科学家据此推测,火星上曾经或者现在存在着生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中的自由水和结合水都是良好的溶剂
B. 细胞中自由水的比例越高,细胞的代谢越旺盛
C. 组成细胞的各类元素大多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D. 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需溶解在水中以离子形式存在
【答案】A
【解析】
【分析】1、细胞中的水有两种存在形式,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关系:自由水和结合水可相互转化。细胞含水量与代谢的关系:代谢活动旺盛,细胞内自由水含量高;代谢活动下降。细胞中结合水含量高,结合水的比例上升时,植物的抗逆性增强,细胞代谢速率降低。
2、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以自由水形式存在的,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其主要功能:(1)细胞内的良好溶剂。(2)细胞内的生化反应需要水的参与。(3)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部分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4)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
【详解】A、细胞中的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因而可以运输养料和代谢废物,A错误;
B、细胞中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例会影响细胞的代谢活动,通常细胞中自由水的比例越高,细胞的代谢越旺盛,B 正确;
C、组成细胞的各类元素大多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根据含量将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分成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C正确;
D、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需溶解在水中以离子形式存在,极少数的无机盐以化合态形式存在,D正确。
故选A。
9. 血脂的成分有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脂中甘油三酯和磷脂的元素组成相同
B. 血脂中的甘油三酯是一种生物大分子
C. 血脂中的磷脂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
D. 血脂中的胆固醇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答案】D
【解析】
【分析】1、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酷,即三酰甘油,又称甘油三酯。其中甘油的分子比较简单,而脂肪酸的种类和分子长短却不相同。脂肪酸可以是饱和的,也可以是不饱和的。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时呈液态,如日常炒菜用的食用油(花生油、豆油和菜籽油等);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固态。
2、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在人和动物的脑、卵细胞、肝脏以及大豆的种子中,磷脂含量丰富。
3、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甘油三酯的组成元素为C、H、O,磷脂的组成元素为C、H、O、N、P,两者元素组成不同,A错误;
B、生物大分子有核酸、蛋白质喝多糖,甘油三酯不属于生物大分子,B错误;
C、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的物质是维生素D,磷脂是生物膜的组成成分,C错误;
D、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D正确。
故选D。
10. 人体摄入的糖类,有的能被细胞直接吸收,有的必须要经过水解后才能被细胞吸收。下列糖类中,不能直接被人体细胞吸收的是( )
A. 葡萄糖B. 麦芽糖C. 半乳糖D. 果糖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中的糖分单糖、二糖、多糖。单糖 :分为五碳糖和六碳糖,五碳糖包括①核糖:组成RNA的成分②脱氧核糖:组成DNA的主要成分;六碳糖包括①葡萄糖:主要的能源物质②果糖③半乳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等,麦芽糖、蔗糖可以为植物细胞提供能量,乳糖为动物细胞特有的二糖。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糖原等,淀粉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多糖,纤维素不提供能量,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
【详解】A、葡萄糖是单糖,可直接被人体细胞吸收,不符合题意,A错误;
B、麦芽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二糖,必须分解为两分子葡萄糖后,才能被人体细胞吸收,符合题意,B正确;
C、半乳糖是单糖,可直接被人体细胞吸收,不符合题意,C错误;
D、果糖是单糖,可直接被人体细胞吸收,不符合题意,D错误。
故选B。
11. 关于哺乳动物体内脂质与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B. 脂肪、淀粉、糖原都只含C、H、O元素,且都是人体细胞内储能物质
C. 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中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D. 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时才会分解供能,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
【答案】B
【解析】
【分析】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糖类子一般是由C、H、O三种元素构成的。
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C、H、O,有些脂质还含有P和N。与糖类不同的是,脂质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低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高。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等,它们的分子结构差异很大,通常都不溶于水,而溶于脂溶性有机溶剂,如丙酮、氯仿、乙醚等。
【详解】A、磷脂是由极性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组成。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A正确;
B、脂肪、淀粉、糖原都只含C、H、O元素,脂肪和糖原在人体细胞中存在,但是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种,B错误;
C、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中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C正确;
D、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 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D正确。
故选B。
12. 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元素组成中都含C、H、O、N ②都由21种氨基酸组成 ③都由多条肽链连接在一起 ④食物中的蛋白质可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 ⑤脱水缩合时,水中的氢来自于氨基和羧基
A. ①⑤B. ②③C. ①③⑤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由C、H、O、N等元素组成,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有21种。氨基酸彼此之间可以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多肽,有的蛋白质是由1条肽链盘曲折叠形成,也有的蛋白质由多条肽链通过一定的化学键连接起来。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时,产物H2O中的氢来自一个来自氨基、一个来自羧基,氧来自于羧基。
【详解】①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由C、H、O、N等元素组成,所以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中都含C、H、O、N,①正确;
②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但并不是每一种蛋白质都由21种氨基酸组成,②错误
③有的蛋白质由多条肽链连接在一起,也有的蛋白质是由1条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③错误;
④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分解成氨基酸后才可被人体吸收利用,④错误;
⑤氨基酸脱水缩合时,产物H2O中的氢一个来自氨基、一个来自羧基,⑤正确。
故选A。
13. 科研中使用高纯度的蛋白质研究其变性和复性,具体过程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变性可导致部分肽键断裂
B. 蛋白质变性是因为原有空间结构破坏
C. 变性的蛋白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
D.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是不可逆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
【详解】AB、蛋白质变性改变的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一般不会打开肽键,A错误,B正确;
C、变性后的蛋白质没有打开肽键,所以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C错误;
D、由图示信息可知,在高浓度的尿素处理下,蛋白质的空间构象改变是可逆的,但是在高温下,空间构象不能恢复,所以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有时是可逆的,有时是不可逆的,取决于处理条件,D错误。
故选B。
14. 核酸和蛋白质都是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下列对两者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组成元素都含有 C 、H 、O 、N
B. 都是由单体聚合而成的多聚体
C. 单体的排列顺序都与功能密切相关
D. 都是细胞内携带着遗传信息的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分为DNA和RNA两种,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它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
【详解】A、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为C、H、O、N,有的还含S等,故二者的组成元素都含有C、H、O、N,A正确;
B、核酸和蛋白质都是生物大分子,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B正确;
C、结构决定功能。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着遗传信息;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肽链的空间结构决定着蛋白质的功能,所以,核酸和蛋白质单体的排列顺序都与功能密切相关,C正确;
D、核酸分为DNA和RNA两种,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D错误。
故选D。
15. 细胞核中有一种小核RNA(snRNA),共分为7类,长度约为100~215个核苷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苷酸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小分子物质
B. snRNA可能是某些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
C. snRNA彻底水解后可获得4种不同的产物
D. 7类snRNA的差别主要在于碱基种类不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小核RNA(snRNA)属于RNA的一种,由4种核糖核苷酸脱水聚合而成,由于只存在于细胞核内,所以原核细胞内无snRNA。
【详解】A、核苷酸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小分子物质,核酸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大分子物质,A正确;
B、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snRNA不可能是某些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B错误;
C、彻底水解细胞内的snRNA可获得6种不同的产物,即磷酸、核糖和A、U、G、C4种碱基,C错误;
D、7类snRNA的差别主要在于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D错误。
故选A。
16. 下图是关于核酸及其单体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丙只分布在细胞质中
B. 若甲中的m是鸟嘌呤,则可能是乙或丙的组成单位
C. 丙彻底水解会得到磷酸、5种碱基、1种五碳糖
D. 乙是所有细胞和病毒体内储存、传递遗传信息的大分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DNA分子初步水解得到4种脱氧核苷酸,彻底水解得到1种脱氧核糖、4种含氮碱基、1种磷酸;RNA初步水解得到4种核糖核苷酸,彻底水解得到1种核糖、4种含氮碱基、1种磷酸。
【详解】A、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A错误;
B、若甲中的m是鸟嘌呤,则甲可能是鸟嘌呤核糖核苷酸或者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可能是乙或丙的组成单位,B正确;
C、丙为RNA,丙彻底水解会得到磷酸、4种碱基、1种五碳糖,C错误;
D、有的病毒遗传物质是RNA,D错误。
故选B。
17. 下列关于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都不需要能量 ②都不需要载体 ③自由扩散只能顺浓度梯度,而协助扩散既可以顺浓度梯度也可以逆浓度梯度 ④都是被动运输 ⑤一些较小的分子如葡萄糖,可以通过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运输
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④⑤D. ①②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属于被动运输,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都不需要消耗能量,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一些较小的分子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8. 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和两次处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第一次观察为低倍镜观察,后两次为高倍镜观察
B. 第一次处理滴加的液体为清水,第二次滴加的液体为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
C. 若将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换成内表皮,则不会发生质壁分离
D.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不属于原生质层的有细胞壁、细胞核和细胞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第一次观察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蒸馏水中的正常状态,第二次观察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蔗糖溶液中的质壁分离状态,第三次观察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蒸馏水中的质壁分离复原状态。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质壁分离的原因: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详解】A、该实验只需低倍镜观察即可,A错误;
B、该实验过程中,第一次滴加的是0.3g/ml的蔗糖溶液,观察质壁分离现象,而第二次滴加的才是清水,观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B错误;
C、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也会发生质壁分离,但不含色素,不便于观察,C错误;
D、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细胞壁、细胞核和细胞液不属于原生质层,D正确。
故选D。
19. 如图是在停止能量供应的条件下得出的曲线,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
B. 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
C. 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 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与物质的浓度差成正比
【答案】C
【解析】
【分析】试题分析:由图示可知,曲线a中物质运输速度与物质的浓度成正相关,则a为自由扩散,曲线b中物质运输速度随物质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达到一定数值后,因受载体数量的限制而保持稳定,则b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详解】A、由于停止能量供应,分析坐标曲线可以看出,a为自由扩散,b为协助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通过自由扩散(即方式a)运输,A错误;
B、a为自由扩散,与载体蛋白无关,只与物质浓度有关,B错误;
C、b为协助扩散,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C正确;
D、自由扩散(即方式a)与膜两侧物质的浓度差成正比,当协助扩散(即方式b)载体蛋白达到饱和时,物质浓度再增加,物质的运输速率也不再增加,D错误。
故选C。
20. 酶对细胞代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不能脱离生物体起作用
B. 酶能为反应物提供能量
C. 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
D. 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所以酶的基本组成单位为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点。
【详解】A、酶可在细胞内、细胞外、体外发挥作用,A错误;
B、酶在反应过程中不提供能量,B错误;
C、绝大部分酶其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少部分酶是RNA,C错误;
D、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D正确。
故选D。
21. 如图表示酶促反应速率与温度、pH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不同的酶最适温度、最适pH相同
B. 最适温度比低温更适合酶的保存
C. 温度过高、过酸、过碱会使酶永久失活
D. 处于最适温度、最适pH时,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最高
【答案】C
【解析】
【分析】酶的特性:
(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详解】A、不同的酶最适温度、最适pH不同,A错误;
B、低温更适合酶的保存,B错误;
C、温度过高、过酸、过碱会使酶永久失活,低温只是抑制了酶的活性,酶的空间结构未被破坏,C正确;
D、在最适温度、pH条件下酶活性最高,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最低, D错误。
故选C。
22. 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下列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ATP中的A代表腺嘌呤
B. ATP的组成元素为C、H、O、N、P
C. ~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
D. ATP水解时末端的磷酸基团会脱离下来
【答案】A
【解析】
【分析】ATP是腺苷三磷酸的英文名称缩写,ATP分子的结构式可以简写成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
2、ATP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TP分子远离A那个特殊化学键很容易水解,于是远离A那个P就脱离开来,形成游离的Pi,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ATP就转化成了ADP。
【详解】A、ATP是腺苷三磷酸的英文名称缩写,ATP分子的结构式可以简写成A-P~P~P,其中A代表腺苷,A错误;
B、ATP含磷酸基团和含氮碱基,组成元素为C、H、O、N、P,B正确;
C、ATP分子的结构式可以简写成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C正确;
D、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TP分子远离A那个特殊化学键很容易水解,于是远离A那个P就脱离开来,形成游离的Pi,D正确。
故选A。
23. 图表示ATP—ADP的循环图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催化过程①和过程②的酶相同
B. 能量Q1均来自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C. 细胞内许多吸能反应常与②过程相联系
D. 不同细胞中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中能量Q1表示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提供的能量,能量Q2表示转化成供给生命活动各种形式的能量;①是合成ATP,经常伴随放能反应;②是ATP水解,经常伴随吸能反应。
【详解】A、ATP与ADP转化过程中酶不同,催化过程①的酶是水解酶,催化过程②的酶是合成酶,A错误;
B、能量Q1可来自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也可以来自光反应,B错误;
C、细胞内许多吸能反应伴随着ATP的水解,即②过程,C正确;
D、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在所有细胞内都是一样的,这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D错误。
故选C。
24. 下图表示某种植株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单位时间内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氧气浓度为0时,该器官不能合成ATP
B. 保存该器官时,氧气浓度越低越好
C. 氧气浓度在10%以上时,该器官只进行有氧呼吸
D. 氧气浓度10%以下时,该器官的光合作用强度比呼吸作用强度强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氧气浓度为0时,只有无氧呼吸,氧气浓度为10%时,两条曲线重合,只进行有氧呼吸。
【详解】A、氧气浓度为0时,可通过无氧呼吸合成ATP,A错误;
B、保存该器官不是氧气浓度越低越好,应保存在CO2释放(有机物消耗)最少时所对应的O2浓度,B错误;
C、当氧气浓度为10%及以上时,两条曲线重合,即CO2释放量与O2吸收量,只进行有氧呼吸,C正确;
D、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器官为非绿色器官,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
故选C。
25. 若将n粒玉米种子置于黑暗中使其萌发,得到n株黄化苗。那么,与萌发前的这n粒干种子相比,这些黄化苗的有机物总量和呼吸强度表现为
A. 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增强
B. 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增强
C. 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减弱
D 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减弱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将n粒种子置于黑暗环境中使其萌发,得到n株黄化苗,该过程中没有光照,所以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也不能合成叶绿素,所以幼苗是黄化苗。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种皮变软,呼吸作用逐渐增强,将储藏在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转化为可以被细胞吸收利用的物质,所以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强度增加,而有机物因呼吸作用消耗而总量不断减少。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26.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增加植物培养液中的溶氧量,可促进根部细胞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
B. 在人体受伤部位包扎透气绷带主要是为了促进细菌的有氧呼吸
C. 提倡慢跑的目的是防止人体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D. 种子储藏的最佳条件是无氧、干燥、零上低温
【答案】A
【解析】
【分析】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可避免制造无氧环境,从而抑制破伤风杆菌的代谢;中耕松土有利于植物的根系进行有氧呼吸;水果储存降低细胞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人体进行慢跑等有氧运动,可防止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详解】A、增加植物培养液中的溶氧量,可促进根植物的根系进行有氧呼吸,并能促进其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盐,A正确;
B、由于氧气能抑制破伤风杆菌的无氧呼吸,所以在包扎伤口时,可选用透气的纱布进行包扎,以达到抑制破伤风杆菌的无氧呼吸,B错误;
C、人体进行慢跑等有氧运动,可防止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而不是酒精,C错误;
D、低温能降低细胞中酶的活性,使细胞代谢活动降低,有机物的消耗减少;低氧条件下,有氧呼吸较弱,又能抑制无氧呼吸,细胞代谢缓慢,有机物消耗少,而无氧环境下细胞的无氧呼吸较强,D错误。
故选A。
27. 某实验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此实验装置可用于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的产物
B. 使用NaOH溶液是为了排除通入空气中CO2的干扰
C. 澄清石灰水是用于检测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
D. 酵母菌有氧呼吸的产物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黄
【答案】D
【解析】
【分析】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原理是:(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2)酵母菌呼吸产生的CO2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或澄清石灰水鉴定,因为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或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可用重铬酸钾鉴定,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详解】A、装置中有澄清石灰水,可用于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的产物,A正确;
B、使用NaOH溶液可以吸收CO2,可以排除通入空气中CO2的干扰,B正确;
C、酵母菌呼吸产生的CO2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定,因为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正确;
D、酵母菌呼吸产生的CO2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D错误。
故选D。
28. 依据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 影响光反应的因素不会影响暗反应
B.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中的氧元素全部来自水
C. 光反应只能在光照条件下进行,暗反应只能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D. 如果用14C标记CO2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碳原子的转移途径,叶绿体中含14C的物质出现顺序为CO2→乙醇→糖类
【答案】B
【解析】
【分析】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2、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二氧化碳被五碳化合物固定形成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详解】A、由于暗反应的进行需要光反应提供[H]和ATP,所以影响光反应的因素也会影响暗反应,A错误;
B、水的光解可以产生氧气,故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来自水,B正确;
C、光反应只能在光照条件下进行,暗反应不需要光,暗反应在光下进行,短时间黑暗处理,暗反应也能进行,长时间没有光,暗反应也会停止,C错误;
D、CO2中C的转移途径为CO2→C3(三碳化合物)→糖类((CH2O)n),D错误。
故选B。
29. 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应在研磨叶片前添加适量的二氧化硅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B. 分离色素时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反之则快
C. 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D. 滤纸条上会出现四条颜色、粗细不同的色素带,橙黄色的条带最粗
【答案】C
【解析】
【分析】色素提取和分离过程中几种化学物质的作用:
(1)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可溶解绿叶中的色素。
(2)层析液用于分离色素。
(3)二氧化硅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充分。
(4)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
【详解】A、加二氧化硅使研磨更充分,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色素被破坏,A错误;
B、分离色素时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B错误;
C、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C正确;
D、滤纸条上会出现四条颜色、粗细不同的色素带,蓝绿色的条带最粗,D错误。
故选C。
30. 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0 ℃和40 ℃,图表示30 ℃时光合作用(CO2吸收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温度升到40 ℃(其他不变),题图中相应点a、b、d的移动方向分别是( )
A. 下移、右移、右上移B. 下移、右移、左下移
C. 上移、左移、右上移D. 上移、右移、左上移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中a、b、d三点分别表示细胞呼吸强度、光补偿点(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和最大光合作用强度。
【详解】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0 ℃和40 ℃,图表示30 ℃时光合作用(CO2吸收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温度升到40 ℃(其他不变),呼吸速率将增大,因此a点下移;b点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的点,温度升到40 ℃光合速率减小,呼吸速率增大,要时二者继续相等的话,要增大光合速率,可以增大光照强度,因此b点右移;d是最大光合作用速率,温度升到40 ℃光合速率减小,因此d点左下移。
故选B。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31. 图1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其中Ⅱ、Ⅲ、Ⅳ、Ⅴ是生物大分子,X、Y、Z、P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图2为核酸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图1中X代表的物质是____。
(2)脂质中除Ⅰ外,还包括____这两种物质。
(3)图1中Y和Z在化学组成上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图2中____(填序号)上。若图2为Ⅱ的部分结构,则④的中文名称是____。在人的细胞中,含碱基A、T、C、G的核苷酸有____种。
(4)人的红细胞和心肌细胞功能不同,红细胞主要承担运输氧的功能,心肌细胞承担心脏律动的作用,这两种细胞功能不同主要与图1中物质____(填标号)有关。
【答案】(1)葡萄糖 (2)磷脂和固醇
(3) ①. ①② ②. 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③. 7 (4)Ⅳ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1中I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I是脂肪,Ⅱ、Ⅲ携带遗传信息,Ⅱ主要分布在细胞核, Ⅲ主要分布在细胞质,所以Ⅱ是DNA,Ⅲ是RNA,Y是脱氧核苷酸,Z是核糖核苷酸; Ⅳ功能是承担生命活动,所以Ⅳ是蛋白质,P为氨基酸;V是糖原,X是葡萄糖。图2为核酸的部分结构示意图,①是磷酸,②是五碳糖,③是含氮碱基,④是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或鸟嘌呤核糖核苷酸,⑤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或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小问1详解】
结合图示可知,图中V是糖原,则X为淀粉、糖原、纤维素的基本单位,三者都是由葡萄糖构成,故X为葡萄糖。
【小问2详解】
图中I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I是脂肪,脂质中除Ⅰ脂肪外,还包括磷脂和固醇
【小问3详解】
图1中Ⅱ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Ⅲ主要分布在细胞质,所以Ⅱ是DNA,Ⅲ是RNA,Y是脱氧核苷酸,Z是核糖核苷酸。Y和Z在化学组成上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五碳糖的种类和碱基种类上,对应与图2中的②和①,图2为核酸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若图2为ⅡDNA的部分结构,则④的中文名称是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在人的细胞中既含有DNA也含有RNA,因此含碱基A、C、G的核苷酸各有两种,含T碱基的核苷酸只有1种,因此人体中含碱基A、T、C、G的核苷酸有共有7种。
【小问4详解】
人的红细胞和心肌细胞功能不同,红细胞主要承担运输氧的功能,心肌细胞承担心脏律动的作用,这两种细胞功能不同主要与图1中物质Ⅳ有关,物质Ⅳ在细胞中是蛋白质,其是细胞中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功能的多样性。
32. 如图表示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表示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
(1)在探索细胞质膜结构历程中,上图表示辛格和尼科尔森提出的____模型。
(2)图中可代表CO2转运方式的有____(填字母),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碘的方式是____(填字母),影响此跨膜运输方式的速率的因素有哪些____(请答出两点)。
(3)番茄细胞几乎不吸收Si44-,这与细胞膜上____有关,体现了细胞膜____的功能。
【答案】(1)流动镶嵌
(2) ①. c ②. a ③. 载体蛋白的数量和能量供应
(3) ①. 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②. 控制物质进出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甲中a为主动运输,b为自由扩散,c为自由扩散,d为主动运输;B为磷脂双分子层,D为糖蛋白。且该图上侧为膜外侧,下侧为膜内侧。
【小问1详解】
在探索细胞质膜结构历程中,图甲是辛格和尼科尔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其内容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镶、嵌、贯穿其中,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小问2详解】
二氧化碳为小分子气体,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可能代表二氧化碳转运方式的有c;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碘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进行,且消耗能量,可用图中的a表示,影响此跨膜运输方式的速率的因素有载体蛋白的数量和能量供应。
【小问3详解】
番茄细胞几乎不吸收Si44-,可能的原因是细胞膜上没有运输这种离子的载体,该事实说明细胞膜对离子的选择吸收与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有关,体现了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33. 下图是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图解,请据图回答:
(1)①过程中水在光下的分解是在叶绿体的____上进行,该结构上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其中叶绿素主要吸收____用于光合作用。CO2的固定发生在____阶段,若白天突然停止光照,则短时间内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变化是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图中人体能够进行的生理过程是____(填序号),③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
(3)图中酵母菌可以进行的生理过程是____(填序号)。
(4)夜间适当降低室内温度,可提高温室蔬菜的产量,原因是____。
【答案】(1) ①. 类囊体薄膜 ②. 蓝紫光和红光 ③. 暗反应 ④. 增加
(2) ①. ②③ ②. 细胞质基质 (3)②④
(4)夜间适当降温可减弱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因而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提高产量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中①表示光合作用过程,②表示有氧呼吸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中;③是乳酸发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④为酒精发酵。
【小问1详解】
①过程中水在光下的分解是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该结构上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其中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用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该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是水的光解以及ATP和NADPH的产生;CO2的固定发生在暗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需要光反应阶段提供的NADPH和ATP才能进行,若白天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阶段提供的NADPH和ATP减少,短时间内三碳化合物还原速率下降,而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还在正常进行,因而C3的含量会增加。
【小问2详解】
图中人体能够进行的生理过程是②有氧呼吸③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③无氧呼吸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也就是说人体释放的二氧化碳都是在线粒体中产生的。
【小问3详解】
酵母菌真核生物,可以进行②有氧呼吸和④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小问4详解】
夜间适当降低室内温度,可提高温室蔬菜的产量,这是因为适当降温可减弱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因而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进而可提高温室蔬菜的产量。选项
待检测的物质
使用试剂
最终呈现的颜色
A
苹果汁中的还原糖
双缩脲试剂
蓝色
B
马铃薯匀浆中的淀粉
碘液
红色
C
豆浆中的蛋白质
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
D
花生子叶中的脂肪
苏丹Ⅲ染液
橘黄色
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邵阳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邵阳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1g/mL的NaOH溶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邵阳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邵阳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探究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