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2022-2024)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8 图文转换(解析版)
展开(2022·浙江卷)阅读下面的图文,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赣南脐橙、柞水木耳、五常大米……这些耳熟能详的土特产,如今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就是地理名称加上商品名称,强调的是产品的原产地。”法律工作者告诉记者,“地理标志是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地理标志注册为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后,只要满足特定的条件,谁都可以申请使用。有学者指出:“在我国,地理标志是与‘三农’联系极为密切的知识产权标识。”我国地方名优特产数不胜数,地理标志打响了特色产品的品牌。很多地理标志产品获得消费者认可,成为市场的“通行证”,展现了良好的竞争力。蓬勃发展的地理标志产品带动了上下游产业发展。
(1)根据文中信息,给“地理标志”下定义。不超过20个字。
地理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图文材料,从带动经济发展的角度简述“地理标志”的作用。要求:语言简明、准确。
【答案】(1)示例:由地理名和商品名组成的知识产权标识
(2)①惠及的市场主体数量多;②带动的产业产值高;③打响了特色产品的品牌,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④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下定义的能力。
下定义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其格式多为“×××(种概念)是×××的×××(属概念)”。
本题中,依据“在我国,地理标志是与‘三农’联系极为密切的知识产权标识”可知属概念是“知识产权标识”。
依据“地理标志,就是地理名称加上商品名称”可知其本质特点。
所以可得出结论:地理标志是由地理名和商品名组成的知识产权标识。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概括要点的能力。
依据“地理标志是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可概括为: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依据“地理标志打响了特色产品的品牌……蓬勃发展的地理标志产品带动了上下游产业发展”可概括为:打响了特色产品的品牌,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
图表1是“地理标志使用情况统计”,依据“2482”“6381”“14315”等数字的比较可概括为:惠及的市场主体数量多。
图表2是“投入资金与相关产业的产值”,通过“1.2”“40”“210”等数字的比较可概括为:带动的产业产值高。
(选用全国一模到三模或者考前模拟题)
(2024·广东广州·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中国人明确讲“风水”的文献可以追究到郭璞著的《葬经》。②《葬经》中描述了“气”的概念,说气“遇风则散”,“界水则止”,③也就是说“气”遇到风会被吹没影儿,遇到水则停止向前运行。④所谓风水,就是考察居住环境,⑤其核心评价标准就是这个环境能否“聚气”。
理想风水的原型,就是原始人类栖息地的理想模式。这种理想风水格局一般要求屋子坐北朝南;屋子背后,也就是北方,有高山,因为高山可以阻挡寒冷的北风。屋子南边不远处要求有“正弓”(即弯曲的向自己住宅两侧收拢)的河,这样可以提供好的饮用水水源,同时又没有水灾水患之虞。屋子应该处于树木和小山包的掩映之下,同时前方是平坦开阔地,这样住处既安全隐蔽又不至于交通不便,也便于狩猎和一般的劳作生活。
风水的理念系统在后世发展得异常玄奥诡谲,但其核心思想,却是根植于原始人类栖息地选择的基本需求。距今约20-70万年的北京猿人栖息地的整体景观结构,就是满足风水“聚气”所有要求的一个例子。
(摘编自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2.请根据第二段内容,在表格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内容,要求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 2.①理想的人居地理环境(或理想风水、或理想风水格局);
②视野(或地势);
③背靠高山;
④河流由两侧向住宅收拢;
⑤树木山包掩映。
【解析】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结构图的能力。
根据首句“理想风水的原型,就是原始人类栖息地的理想模式”概括①为:理想的人居地理环境(或理想风水、或理想风水格局)。
根据“前方是平坦开阔地,这样住处既安全隐蔽又不至于交通不便,也便于狩猎和一般的劳作生活”概括②为:视野(或地势)。
根据“屋子背后,也就是北方,有高山,因为高山可以阻挡寒冷的北风。屋子南边不远处要求有“正弓”(即弯曲的向自己住宅两侧收拢)的河,这样可以提供好的饮用水水源,同时又没有水灾水患之虞。屋子应该处于树木和小山包的掩映之下”依次概括出③——⑤为:背靠高山,河流由两侧向住宅收拢,树木山包掩映。
(2024·湖南长沙·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人斯奈德有一首题为《桶上痕》的小诗,全诗仅三行,直白且通透,充满了自然生趣,干干净净又清清爽爽,语言也毫无费解之处。从形式上看,诗人耍了些小花招儿:他故意没有使用传统的左对齐的文字排列方式,而是以一种参差错落的形态呈现诗歌,同时又模仿了啄木鸟在桶上啄出的凹痕。这一形式所制造的不对称和不平衡感给诗歌增加了动感和活力。它上下摇摇晃晃,但又稳稳当当,整个结构产生了一种微小的能量——也许它的形状就像一只正在“笃笃”啄木头的啄木鸟。
不难看出,诗中也有一个微小的线性时间结构,表面上看,这三行诗写的依次是“声”“鸟”“景”。先是未见其鸟先闻其声,诗人远远听到了“笃笃”之响,然后意识到是啄木鸟在啄桶,最后将目光转移到了森林,诗人听到林中传来的阵阵回声。这个次序有点儿像杜甫“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两句中的倒装,这个写景颇有几分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妙趣。往深处想,诗人必定十分熟悉此处的环境,亦不是第一次听到啄木鸟将桶啄出凹痕的声音,不然“桶”“啄木鸟”“啄桶声”都是未知数,猜测的难度增大了——他看不到桶,又如何知道啄的是桶?还啄出了一个凹痕呢?也许之前他曾看到过桶上的凹痕,所以才猜出是啄木鸟干的“好事”;也有可能,诗人曾恰巧瞥见了啄木鸟从“犯罪现场”飞离的踪影。
3.根据材料中的信息,下列选项中符合《桶上痕》的内容和形式的一项是( )
A.B.
C.D.
【答案】3.A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之理解分析图表的能力。
由第一段中的“他故意没有使用传统的左对齐的文字排列方式,而是以一种参差错落的形态呈现诗歌,同时又模仿了啄木鸟在桶上啄出的凹痕”可知,这首诗的诗句排布参差不齐,据此排除BD。
由第二段中的“这三行诗写的依次是‘声’‘鸟’‘景’……诗人听到林中传来的阵阵回声”可知,诗中应先写听到了声音,然后写鸟,即啄木鸟,最后写目光转向森林,听到回响,据此排除CD。
故选A。
5.(2024·天津河北·二模)阅读下面图表,按要求回答问题。
(1)以上图表是近期中国青年报联合问卷网做的一份问卷调查的结果。仔细阅读,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①
②
【答案】(1) 对于春天的民俗节日,受访者对清明节和二月二龙抬头最为了解。 近九成受访者期待举办更多的春季民俗活动。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把握图一,受访者了解清明节的占68.5%,了解二月二龙抬头的占64.1%,是最高的两个,据此得出结论①。
观察图二,89.8%的受访者期待举办更多的春季传统民俗活动,据此可得出结论②。
(2024·海南·一模)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年画,古称“门神画”,起源于汉代,盛行于明清。唐代之前的年画多为手绘年画;隋代后期,随着木刻书籍的出现,木版年画应运而生;到了宋代,雕版印刷术日渐成熟,木版彩色套印年画走向普及。
我国的年画产地很多,素有“南桃(苏州桃花坞)北柳(天津杨柳青)”之说。到了清代中期——杨柳青木版年画全盛时期,杨柳青全镇连同附近的30多个村子,画店鳞次栉比,店中画样高悬,各地商客络绎不绝,是名副其实的绘画之乡。一座弹丸小镇,“家家能点染,户户善丹青”。杨柳青从头到脚都是属于年画的,年画既是它的全部行头,又是它的全部生命。这就是说,没有年画,苏州还是苏州,但杨柳青就不是杨柳青了。杨柳青年画,在传统的木版套印年画中以印绘结合的特点独树一帜,以厚重的历史积淀和文化连续性被誉为中国民间的“百科全书”。
8.《莲年有余》是杨柳青娃娃年画系列中的代表作,请结合以上语段,对画作的内容及寓意进行解说,不超过60字。
【答案】 8.①画面上胖娃娃怀抱鲤鱼,手拿莲花。
②“莲”“鱼”谐音为“连年有余”;寓意生活富足,表达了人们对吉祥如意、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
【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
清代天津杨柳青年画《连年有余》,主体形象是一个娃娃,怀抱鲤鱼,手拿莲花。
娃娃的形象具有显著的中国传统民俗审美特色。娃娃面部圆润柔美,脸颊红润,眼睛大而有神,眉眼带笑,显得神采奕奕,喜气十足。而其衣着纹饰则略显繁富华丽,给人一种大福大贵之感。娃娃的整体造型憨态可掬,使人一眼望去便油然而生爱意。
莲花是中国传统吉祥意象的重要代表。它广泛存在于佛教八吉祥图纹、道教暗八仙图纹和民间吉祥图案中,蕴意吉祥、高洁、多子多福,有着深广的民俗审美文化意蕴。
中国鱼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数千年积淀,几乎涵盖了民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怀抱鲤鱼,取其谐音。
“连年有余”的三个意象除了分别独具传统的民俗审美文化意蕴外,还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传达着中国民俗文化中民众乐生祈福的文化心理。正如文段中所说“年画习俗反映了古人的心灵慰藉和精神信仰”“它在给人们以吉祥、喜庆、欢乐、祥和的气氛的同时,似乎还能满足人们那剪不断的丝丝缕缕的怀旧情怀”。由此,《莲年有余》反映了人们对对吉祥如意、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
三年(2022-2024)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8 图文转换(原卷版): 这是一份三年(2022-2024)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8 图文转换(原卷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图表,按要求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三年(2022-2024)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2 词(解析版): 这是一份三年(2022-2024)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2 词(解析版),共8页。
三年(2022-2024)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1 诗(解析版): 这是一份三年(2022-2024)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1 诗(解析版),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