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宁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1. 2023年5月20日为中国学生营养日,主题是“科学食养助力儿童健康成长”。以下饮食习惯科学的是( )
A. 土豆发芽了还可以食用
B. 奶茶等饮料替代饮用水
C. 多喝冷冻饮料降温消暑
D. 摄取种类丰富的营养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详解】A.土豆发芽后,整个土豆都有毒不能使用,A不符合题意。
B.水是构成组织细胞的主要成分,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奶茶等饮料替代饮用水,会使体内糖分升高,引起发胖等,B不符合题意。
C.夏天天气太热,喝冷冻饮料可以降温消暑,但是多喝过冷的食物会伤害消化器官,C不符合题意。
D.摄取营养素种类齐全,并保证摄取的各种营养素量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D符合题意。
故选D。
2. 某同学测定食物中含有的能量,实验记录如下表。根据“1毫升水每升高1℃需吸收4.2焦(单位)的热能”,分析下列食物所含能量最多的是
A. 花生仁B. 核桃仁C. 黄豆D. 大米
【答案】B
【解析】
【分析】(1)种子的成分包括有机物(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和无机物(水和无机盐)。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容易燃烧,而无机物是不含碳的,熔点高,不易燃烧。(2)食物中含有能量的多少,可以用食物燃烧放出的能量使水温升高的方法来测定,相同质量的种子,水温升高的越多,其含有的能量越多。
【详解】同样的水(50毫升),温度上升(℃)越高,表明含能量越多;而温度上升最高的是核桃仁(3℃)。因此从该小组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花生仁、核桃仁、黄豆和大米四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核桃仁,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3. 下列人类所能利用的能源中,对地球环境无污染的是( )
A. 煤炭资源B. 石油资源
C. 太阳能资源D. 天然气资源
【答案】C
【解析】
【分析】煤、石油、天然气是经过很多年的地壳变化形成的属于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气候变暖的问题。
【详解】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导致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而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在利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污染物,对地球环境无污染。因此,太阳能资源是对地球环境无污染的能源,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经测量,一般稻田的PH在6.5左右,天然水的PH在7.0-8.0之间。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二氧化硫等气体能形成酸雨
B. 酸雨会危害水稻幼芽和叶
C. 饮用天然水一般不会危害人、畜健康
D. 酸雨只危害浸入水里的水稻根
【答案】D
【解析】
【分析】酸雨的危害: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使河水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使水源酸化,影响饮用,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详解】A.二氧化硫等气体能与大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形成硫酸,这些物质会溶解在雨水中,形成酸雨,A正确。
B.酸雨的酸性物质会危害水稻的幼芽和叶,影响其生长和发育,B正确。
C.由于天然水的pH在7.0~8.0之间,属于中性或弱碱性,因此饮用天然水一般不会危害人、畜健康,C正确。
D.酸雨不仅会危害浸入水里的水稻根,还会通过土壤、地下水等途径,对其他植物和动物造成伤害,同时也会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肥力,D错误。
故选D。
5. 心房、心室都是由自动有节律收缩和舒张的心肌细胞构成。下列结构收缩力最强的是( )
A. 左心房B. 左心室C. 右心房D. 右心室
【答案】B
【解析】
【分析】心脏结构示意图:
【详解】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其中左心室的壁最厚,这是与左心室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输送血液的距离最长相适应的。可见,收缩力最强的是左心室,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6. 在“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实验中,血液流动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血管类型判断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①代表静脉血管
B. 图中的②代表毛细血管
C. 图中的③代表动脉血管
D. 血液在①、②、③三种血管中的流动速度差不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 从较粗的主干流向较细的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较细的分支汇集而成的较粗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据此可知,图中的①是动脉,②是毛细血管,③是静脉。
【详解】A.图中①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的动脉,A错误。
B.②是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毛细血管,B正确。
C.③是由分支汇集而成的静脉血管,C错误。
D.①动脉内血液流动速度最快,②毛细血管内血液流动速度最慢,③静脉内血液流动速度较慢,D错误。
故选B。
7. 流行感冒流行期间,老师每天用醋熏教室,主要目的是( )
A. 控制传染源B. 切断传播途径C. 保护易感人群D. 增强机体抵抗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预防传染病的措施,首先明确的是传染病要想流行,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继而总结出预防措施。
【详解】传染病能够流行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是动物;传播途径指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指的是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所以在流行性感冒流行期间,老师每天用醋熏教室,应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故选B。
8. 下图表示血液中某物质含量的变化,如果AB段为组织处毛细血管,CD段为肺部的毛细血管,图中曲线表示的物质是( )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葡萄糖
D. 水
【答案】B
【解析】
【分析】在体循环中,血液流经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与组织细胞发生物质交换,将运输的氧和营养物质供给细胞利用,同时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在物质交换过程中,血液由含氧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为含氧量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在肺循环中,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与肺泡内的气体发生交换,肺泡内的氧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经过肺部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为含氧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详解】AB.血液流经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与组织细胞发生物质交换,将运输的氧和营养物质供给细胞利用,同时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在物质交换过程中,血液由含氧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为含氧量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与肺泡内的气体发生交换,肺泡内的氧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经过肺部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为含氧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因此该曲线表示的是二氧化碳的变化情况,不是氧气的变化情况,A错误,B正确。
C.细胞进行生理活动要消耗能量,分解葡萄糖产生能量,因此不管是在组织处还是在肺部的细胞,葡萄糖的量应减少,C错误。
D.细胞进行生理活动需要水,水参与人体内新陈代谢的全过程,因此不管是在组织处还是在肺部的细胞,水的量应减少,D错误。
【点睛】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功能,是考查的重点,需要对血液循环的途径理解掌握。
9. 新生儿的嘴唇第一次接触奶头就会有吮吸动作,这是一种简单反射,下列与其反射类型不同的是( )
A. 缩手反射B. 望梅止渴C. 入口生津D. 膝跳反射
【答案】B
【解析】
【分析】(1)简单(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2)复杂(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ACD.“缩手反射”、“入口生津”、“膝跳反射”,都是生来就有的简单(非条件)反射,不属于复杂(条件)反射,与婴儿的吮吸反射类型相同,ACD不符合题意。
B.“望梅止渴”,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复杂(条件)反射,与婴儿的吮吸反射类型不相同,B符合题意。
故选B。
10. 在下列血管的血液中,尿素含量最少的是
A. 主动脉B. 肾动脉C. 肾静脉D. 肺动脉
【答案】C
【解析】
【分析】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
【详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经过滤过作用,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而尿素、尿酸却全部留在了尿液中。这样造成流经肾脏的血液(即肾静脉)中尿素含量最少,C正确。
【点睛】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此类的知识点是考查的重点,应熟知和强化记忆。
11. 打嗝是因为膈肌不由自主地痉挛,空气被迅速吸进肺内,两条声带之中的裂隙骤然收窄,因而引起奇怪的声响。下列不符合打嗝时状态的是( )
A. 胸廓容积扩大B. 肺收缩
C. 膈肌收缩D. 肺内气压小于外界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打嗝的时候,空气进入肺,也就是在吸气,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肺内气压减小,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呼吸运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呼吸运动的过程,可结合模拟实验图进行记忆。
12. “一盔一带”是公安部在全国开展一项安全守护行动,要求骑摩托车、电动车等必须佩戴头盔,该行为主要是保护人体的( )
A. 心脏B. 脊神经C. 脑D. 脊髓
【答案】C
【解析】
【分析】1、心脏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压力;2、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3、脊髓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
【详解】A.心脏是脊椎动物身体中的肌造器官,是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压力,推动循环系统中血管的血液,将血液运行至身体各个部分,因此要求骑摩托车、电动车等必须佩戴头盔不是保护心脏,A不符合题意。
B.脊神经是由脊髓发出的成对神经,因此要求骑摩托车、电动车等必须佩戴头盔不是保护脊神经,B不符合题意。
C.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因此要求骑摩托车、电动车等必须佩戴头盔是保护脑,C符合题意。
D.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因此要求骑摩托车、电动车等必须佩戴头盔不是保护脊髓,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有计划的预防接种,简称计划免疫。下列不属于计划免疫目的的是( )
A. 预防相应的传染病B. 控制相应的传染源
C. 消灭相应的传染病D. 治疗相应的传染病
【答案】D
【解析】
【分析】
计划免疫就是根据传染病的发病规律,按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人群接种,使人体获得对这些传染病的免疫力。健康的人体内没有抗体,属于易感者,给他们接种疫苗,使之产生抗体属于保护易感者。
【详解】A.有计划地给人群接种,使人体获得对这些传染病的免疫力。健康的人体内没有抗体,属于易感者,给他们接种疫苗,使之产生抗体属于保护易感者,能有效预防传染病,A不符合题意。
B.当某种传染病流行时,为了保护易感者,给易感者接种疫苗,可以控制传染病继续扩大范围,传染给更多人,可以控制相应传染病,B不符合题意。
C.当绝大多数人都进行预防接种,从而获得对这种传染病的免疫力,就不存在易感人群的环节,就可以消灭相应的传染病,C不符合题意。
D.患有传染病的人叫传染源,治疗传染病需要用药物去治病,而预防接种,是给没有患病的健康人注射的疫苗,也不是治疗传染病的药物,因此不能治疗相应传染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牢记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14. 医学上提倡人们应该尽量用鼻呼吸,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是因为( )
A. 用鼻呼吸可以温暖湿润空气且吸附灰尘
B. 鼻温暖空气的效果比口腔好
C. 空气从鼻到达肺比从嘴到达肺的距离远
D. 口腔不能吸附空气中的灰尘
【答案】A
【解析】
【分析】呼吸道具有保证气体畅通的结构和起清洁、湿润和温暖空气作用的结构。其中鼻腔具有清洁、湿润和温暖空气作用,这与其内部的鼻黏膜、鼻毛和黏膜内的毛细血管有关。
【详解】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 尘,呼吸道内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粘住和阻挡灰尘并湿润空气,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起到温暖空气的作用。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因此,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可见,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 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和“四不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不走路看书,要定期检查视力
B. 不躺卧看书,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
C. 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要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
D. 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要远眺几分钟
【答案】C
【解析】
【分析】如果我们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就会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近视眼可以佩戴凹透镜加以矫正。所以除了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外,矫正近视眼还可以通过配戴凹透镜。
【详解】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和“四不看”:“三要”是读书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要远眺几分钟;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四不看:不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不躺卧看书;不走路看书。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原因、成像特点和矫正措施。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30分。温馨提示: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16. 资料: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冷、发热、腹痛、腹泻、排黏液脓血样大便。痢疾杆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污染的手、食品、水源等,最终经口进入消化道。本病在急性期主要应用抗生素治疗。
请根据以上资料中的信息分析回答:
(1)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是___________,传染源是___________。
(2)细菌性痢疾的传播途径属于___________。在夏秋季节,学校卫生宣传栏上的“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不干净的食物”等,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___________。
(3)我国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成功研制出了目前世界上唯一获准生产的细菌性痢疾疫苗。接种疫苗后能刺激人体内的___________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具有较强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属于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痢疾杆菌 ②. 痢疾患者
(2) ①. 饮食传播 ②. 切断传播途径
(3) ①. 淋巴 ②. 特异性免疫
【解析】
【分析】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依据传播途径的不同,人类传染病可分为四类:消化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
2.免疫分为两种,一种是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另一种是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
【小问1详解】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是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或寄生虫等;传染源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可见,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是痢疾杆菌,传染源是痢疾患者。
【小问2详解】
细菌性痢疾是消化道类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是饮食传播。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像细菌性痢疾等消化道类传染病,主要是通过饮食传播,因此注意饮食卫生等对于预防此类传染病很重要。“饭前便后要洗手” 、“不吃不干净的食物”等,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小问3详解】
疫苗是由减毒的、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有效地预防传染病。将疫苗注射到人体后,能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该病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叫抗体。抗体只能消灭特定的病原体,对其它病原体无效,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
17. 根据下列人体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示意图回答问题。
(1)A系统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_,与①进行了___________和二氧化碳的气体交换,经①后血液的变化为由___________。
(2)B系统内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_。a物质进入人体依次经过心脏四个腔的顺序是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3)体循环的途径是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名称和箭头表示)。
【答案】(1) ①. 肺 ②. 氧气 ③. 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2) ①. 小肠 ②. C→D→E→F
(3)F→主动脉→组织处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C
【解析】
【分析】分析片段(1)图中A呼吸系统,B消化系统,C右心房,D右心室,E左心房,F左心室,①肺泡毛细血管,a表示可以被吸收利用的小分子物质。(2)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级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小问1详解】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从外界到肺泡内的气体氧气浓度高于①肺泡毛细血管内的氧气浓度,毛细血管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内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故氧气由肺泡扩散到毛细血管中去,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扩散到肺泡中去。这样血液由肺动脉送来的含氧少、二氧化碳多的静脉血变成了肺静脉运走的含氧多二氧化碳少的动脉血了。
【小问2详解】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因此,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小肠的消化液中含有大量消化酶,可促进食物中蛋白质等大分子的水解。由大分子物质变为小分子物质,以便被人体吸收利用。葡萄糖、水、无机盐、维生素、甘油、甘油酯、氨基酸等都是可被小肠吸收的小分子物质。根据血液循环途径可知:氨基酸通过小肠的吸收作用进入小肠周围的毛细血管→小肠静脉→下腔静脉→C右心房→D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E左心房→F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脑组织周围的毛细血管网→脑部组织细胞。所以,氨基酸经过心脏四腔的先后顺序是:C→D→E→F。
【小问3详解】
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级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右心房。用图中字母、名称和箭头表示则为:F→主动脉→组织处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C。
18. 人体的各器官、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过程示意图,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④⑤表示生理结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B系统中,食物中的淀粉最终被消化为___________,经过程③被吸收进入C系统。
(2)D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称为___________,它是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3)在D系统中,血液先经过⑤___________作用形成___________,再经过④___________作用,最终形成尿液。
(4)若某人尿检时,尿液中出现了大量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可能是___________发生了病变。
【答案】(1)葡萄糖 (2)肾单位
(3) ①. 肾小球的滤过 ②. 原尿 ③. 肾小管的重吸收
(4)肾小球
【解析】
【分析】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过程示意图,观图可知:A表示呼吸系统、B表示消化系统、C表示循环系统、D表示泌尿系统、①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②表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③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④是肾小管、⑤是肾小球和肾小囊。
【小问1详解】
淀粉在口腔中开始被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然后在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才能够被人体吸收进入血液。B系统中,食物中的淀粉最终被消化为葡萄糖。
【小问2详解】
D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称为肾单位,它是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每个肾脏大约有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
【小问3详解】
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在D系统中,血液先经过⑤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再经过④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最终形成尿液。
【小问4详解】
当尿中发现蛋白质和血细胞时,可能是肾小球有炎症导致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使本来不能过滤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被过滤到原尿内,而肾小管对蛋白质和血细胞没有重吸收作用,因此在尿液中出现蛋白质和血细胞。所以当尿中发现蛋白质和血细胞时,肾脏中发生病变最可能的部位是肾小球。
19. 甲、乙两位同学课间尝试进行膝跳反射实验,图为该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___________、③神经中枢、④___________和⑤效应器五部分。
(2)实验中,被试者能感觉到叩击,这种感觉产生的部位是___________。
(3)人在出生后,生来就有的反应称为___________,如图中的膝跳反射;通过学习逐渐形成的比较复杂的反射活动称为___________。
(4)若图中④处断裂,叩击膝盖,则有感觉___________(填“有”或“无”)反应。
【答案】(1) ①. 传入神经 ②. 传出神经
(2)大脑##大脑皮层
(3) ①. 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 ②. 条件反射##复杂反射
(4)无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的五部分要完整,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
图中: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
【小问1详解】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和⑤效应器五部分。
【小问2详解】
人体所有的感觉都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故实验中,被试者能感觉到叩击,这种感觉的产生部位是大脑皮层。
【小问3详解】
根据反射形成过程可将其分为两类: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和复杂反射(条件反射)。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如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和膝跳反射等,它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脊髓、脑干)参与即可完成。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可见,人在出生后,生来就有的反应称为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如图中的膝跳反射;通过学习逐渐形成的比较复杂的反射活动称为复杂反射(条件反射)。
【小问4详解】
感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的,若④传出神经断裂,不影响神经冲动由脊髓传导到大脑皮层,有感觉;运动的完成需要完整的反射弧,若④传出神经断裂,则反射弧不完整,不能产生运动,因此无反应。
20. 为了比较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根据维生素C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四支相同的试管中分别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高锰酸钾溶液,然后用滴管分别向其中滴加几种蔬菜汁液直到溶液褪色为止,结果如下表所示。
依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表中①处填___________,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可靠,以上实验还需要设置___________。
(2)该实验至少需要使用4支滴管,而且型号要相同,目的是___________。
(3)四种蔬菜汁中维生素C浓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维生素C进入人体后无须消化能够直接被吸收进入___________(填血管类型),随着血液循环运输到身体各部分。
【答案】(1) ①. 蔬菜的种类 ②. 2mL ③. 重复实验
(2)控制单一变量 (3) ①. 青椒汁 ②. 毛细血管
【解析】
【分析】(1)蔬菜水果中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C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用的量越多,说明维生素C的含量越低,用的量越少,说明维生素C的含量越高。
(2)探究实验的原则有: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重复性原则。
小问1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本实验是为了比较黄瓜、青椒、苹果、白菜中维生素C含量,故本实验的变量是蔬菜的种类,其它条件都要相同,因此试管B中也应是2mL的高锰酸钾溶液,所以,表中①处应填2mL。在实验中不仅要遵循对照原则,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可靠,减少实验误差,以上实验还需要设置重复组,进行重复实验。
【小问2详解】
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除了变量是蔬菜的种类,其它因素都要相同,所以4支滴管型号应该相同,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小问3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使同等质量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越高,所滴菜汁或果汁的量就越少,而黄瓜汁、青椒汁、苹果汁和白菜汁滴加的滴数分别是14、8、15和11,因此滴数最少的青椒汁,最多的是苹果汁。可见,维生素C含量最多的蔬菜是青椒汁,最少的是苹果汁。维生素C属于小分子营养物质,不需要经过消化就可以直接被吸收进入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系统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食物名称
花生仁
核桃仁
黄豆
大米
质量(克)
20
20
20
20
水(毫升)
50
50
50
50
水温上升(℃)
2.2
3
1.4
1.3
分组
试管A
试管B
试管C
试管D
蔬菜汁种类
黄瓜汁
青椒汁
苹果汁
白菜汁
高锰酸钾溶液
2mL
2mL
①
2mL
蔬菜汁滴加液
14滴
8滴
15滴
11滴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宁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宁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期末]广西崇左市宁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生物][期末]广西崇左市宁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西崇左市宁明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西崇左市宁明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资料分析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