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江省金衢山五校联考中考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3.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篇章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7分)
1. 班级主持人写开场白时遇到了一些困难,请帮他一起解决。
①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中华广袤肥沃的土地、绵长深厚的历史,涵养了深沉的家国情怀。合上书本我们不禁( )想起:为祖国两弹事业鞠躬尽cuì( )却鲜( )为人知的邓稼先;为我们衰微的民族寻找一剂文化药方而目不窥园、qiè( )而不舍钻研古代典籍的闻一多……他们以身报国,至死不懈,他们对国家与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后来者只要念及于此,无不心潮澎湃。
②同学们!回望百年征程,家国情怀熠熠生辉; , 。让我们共同涵养深沉厚重、炽热如火的家国情怀吧!
(1)请给语段中的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不禁( ) 鞠躬尽cuì( ) 鲜( )为人知 qiè( )而不舍
(2)请根据语境,参照下面句式,给语段横线处续写两空。
回望百年征程,家国情怀熠熠生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答案】(1) ①. jīn ②. 瘁 ③. xiǎn ④. 锲
(2) ①. 示例:跨越历史长河 ②. 家国情怀绵延不绝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和给加点字注音。
(1)不禁:读音bù jīn,抑制不住;禁不住。
(2)cuì——瘁,鞠躬尽瘁: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3)xiǎn——鲜,鲜为人知:意思是很少有人知道。
(4)锲而不舍:读音qiè ér bù shě,不断地镂刻;比喻坚持不懈。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仿写。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仿照例句句式(动宾短语+主谓短语)拟写。
示例:展望千秋伟业,中华精神代代相传。
2. 参照下列表格中提示的方法,作出推断。
【答案】 ①. 眼皮下垂,临时打盹休息。 ②. 闭目合眼。 ③. 示例一:三者睡眠的长度不同。
示例二:三者睡眠的程度不同。
示例三:三者睡眠的方式不同。
示例四:“睡”在古汉语中通常指的是一种较为随意的休息状态,它可以是一种短暂的小憩;“眠”相对于“睡”来说,通常指的是较深的睡眠状态;“寐”通常指的是正式的、完整的睡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1)根据“从目,从垂”可知,“睡”是形声字,结合“‘垂’是秋天草木无精打采、茎叶下垂的凋谢的样子,引申为低垂、向下”可知,其本义是:眼皮下垂,临时打盹休息。
(2)根据“从目,从民”可知,“眠”是形声字,结合“‘民’乃是被刺瞎左眼的奴隶形象,引申为闭合”可知,其本义是:闭目合眼。
(3)根据“睡”“眠”“寐”三字的本义分别是“眼皮下垂,临时打盹休息”“闭目合眼”“表示古人劳作一天后躺在木床上睡觉”,结合“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三句意思分别是“我在草堂美梦醒来,窗外的太阳都迟迟未升起”“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鸣叫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可知,三者睡眠的程度和方式不同。
3. 默写。
(1)景物描写中蕴含着许多哲理。王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写景逼真,蕴含了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的生活哲理;刘禹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借景物变化,暗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深刻哲理;陆游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游山西村》)描写山间水畔景色,寓含丰富人生哲理,这些诗句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
(2)古人十分重视品格修养,子夏强调了个人修养的提升途径: “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周敦颐借莲的“_________,_________”赞高洁质朴的君子品格 (《爱莲说》)。
【答案】 ①. 海日生残夜 ②. 江春入旧年 ③.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④.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⑤. 山重水复疑无路 ⑥. 柳暗花明又一村 ⑦. 博学而笃志 ⑧. 切问而近思 ⑨. 出淤泥而不染 ⑩. 濯清涟而不妖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残、沉舟、侧畔、病、疑、柳暗花明、博、笃、淤泥、染、濯、涟”等字词容易写错。
【篇章二】阅读文字的魅力(26分)
热点话题预制菜:
材料一:
3月2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首次在国家层面上,对预制菜的定义和范围进行了明确。
《通知》明确,预制菜也称“预制菜肴”,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腌制、滚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从菜肴属性来看,仅经清洗、去皮、分切等简单加工且未经烹制的净菜类食品,属于食用农产品,不属于预制菜。同时,速冻米面食品、方便食品、盒饭、盖浇饭等主食类食品,不经加热或者熟制就可食用的即食食品,以及可直接食用的蔬菜(水果)沙拉等凉拌菜也不属于预制菜。另外,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被纳入预制菜范围。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4年3月26日,有删改)
材料二:
对餐饮企业来说,使用预制菜加工菜品,工作人员不用再买菜、洗菜、切菜、烹制,撕开 包装复热、煎烤、淋上佐料就能上桌,可有效节省人力成本,压缩出餐时间和顾客排队候餐时间。除了便捷化,预制菜也有利于连锁餐厅的菜品标准化、味道统一化,可进一步复制发展、增加门店。故预制菜遍地开花,正在占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
商家追求效益可以理解,但一切创新求变都要以顾客为中心。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反面案例让消费者“谈预制菜色变”。明明卖的是预制菜,却挣着“现炒钱”。消费者花了大价钱,以为是大厨现炒现卖的美味佳肴,没想到可能消费的却是超市冷柜中只需要三分之一花费的预制菜,这恐怕是一种货不对板。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如果消费者本来不想吃预制菜,因经营者没有告知,在不知情之下食用了,就违背了消费者的真实意愿,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选自“中工网”2024年3月23日,有删改)
材料三:
预制菜始于20世纪60年代,最早起源于美国,全球连锁快餐品牌中的菜品也属于预制菜的范畴。在国外,预制菜的行业标准和运行机制已相对成熟,但是我国的预制菜产业在发展初期时,由于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与强有力的监管机制,产业曾呈现出“野蛮生长”的态势。不同企业的生产标准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品质较差的产品凭借价格优势,挤压了质量优良但成本较高的预制菜品牌市场份额,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对于公众尤为关心的预制菜食品安全问题,新国标禁止在预制菜中添加防腐剂的要求有效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对于拥有创新能力、先进技术和完备产业链的企业而言是一种利好。在过去,一些小型作坊和不规范生产商为了延长预制菜的保质期和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可能会滥用添加剂、防腐剂,不仅危害消费者健康,也在市场上造成了不公平竞争。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4年3月25日,有删改)
材料四: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于2024年“3·15晚会”上,共曝光了三家企业在预制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使用带有淋巴结、甲状腺的“槽头肉”制作梅菜扣肉预制菜的视频,更是让人觉得触目惊心。被曝光的三家企业均位于安徽阜阳。
据阜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3月15日晚通报,阜阳这三家企业的问题被曝光后,属地市场监管、公安等联合执法组当即赶至现场,已对涉事企业进行查封,对所有成品、半成品及原料等现场封存。涉事企业法人代表已被公安机关传唤到位。后续依法依规严查严处情况,将及时向社会通报。
(选自“上游新闻”2024年3月15日,有删改)
4. 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与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通知》,预制菜不能添加防腐剂,但可使用调味料,且食用前需加热或熟制。
B. 明明是预制菜,却以现炒的美味佳肴的名义来售卖,这样的做法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
C. 小型作坊和不规范生产商为了延长预制菜的保质期,必然会滥用添加剂、防腐剂等。
D. 阜阳三家企业的问题曝光后,有关部门便立即依法依规对涉事企业进行了严肃查处。
5. 材料一第二段介绍“预制菜”时,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效果?
6. 预制菜为何受到餐饮企业的欢迎?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回答。
7. 怎样才能让人们更放心吃预制菜?请结合上述材料提出你的看法。
【答案】4. C 5. 使用下定义和分类别的说明方法,科学、完整且准确地揭示了“预制菜”的本质特征,并分门别类说明了哪些食品类型不属于预制菜,使说明通俗易懂,且具有条理性。(意思对即可)
6. ①使用预制菜加工菜品,有助于降低餐饮企业经营成本,提升服务效率。②使用预制菜,有助于餐饮企业经营标准统一化,便于扩大经营规模。
7. ①餐饮商家公示预制菜使用情况,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②政府职能部门应制定预制菜的国家统一标准,并加大监管力度,提高预制菜的市场准入门槛。③加大对违法经营企业的处罚力度,形成有力震慑,从而规范预制菜从业者的生产经营行为。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信息。
C.根据材料三第二段“在过去,一些小型作坊和不规范生产商为了延长预制菜的保质期和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可能会滥用添加剂、防腐剂,不仅危害消费者健康,也在市场上造成了不公平竞争。”材料三的表述是“可能会滥用”,C项中“必然会滥用”太过绝对,不符合文意。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
根据材料一第二段“预制菜也称“预制菜肴”,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可知,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说明“预制菜”的概念和本质特征;根据材料一第二段“从菜肴属性来看,仅经清洗、去皮、分切等简单加工且未经烹制的净菜类食品,属于食用农产品,不属于预制菜。……不被纳入预制菜范围。”可知,从菜肴属性上明确了各类食品的归属分类,分门别类地划分了哪些食品类型不属于预制菜,条理分明的明确了预制菜的范围。综上所述,材料一第二段运用了下定义和分类别两种说明方法,作用要综合起来作答,“下定义”的作用是说明某事物的本质特征;“分类别”的作用是使说明具有条理性。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提炼信息。
归纳提取信息可以直接在原文当中找到答案,但并不意味着直接一字不落地摘抄,要进行归纳概括,语言做到简明扼要。根据材料二第一段“对餐饮企业来说,使用预制菜加工菜品,工作人员不用再买菜、洗菜、切菜、烹制,撕开包装复热、煎烤、淋上佐料就能上桌,可有效节省人力成本,压缩出餐时间和顾客排队候餐时间。”可知,有助于降低餐饮企业经营成本,提升服务效率;根据材料二第一段“除了便捷化,预制菜也有利于连锁餐厅的菜品标准化、味道统一化,可进一步复制发展、增加门店。故预制菜遍地开花,正在占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可知,使用预制菜,有助于餐饮企业经营标准统一化,便于扩大经营规模。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概括。
题目问让人们更放心吃预制菜的方法及措施,可以先找到存在的问题,再按照不同的实施主体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根据材料二第二段“如果消费者本来不想吃预制菜,因经营者没有告知,在不知情之下食用了,就违背了消费者的真实意愿,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可知,存在问题是消费者的权利得不到保障,因此从商家经营者的角度应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根据材料三第一段“但是我国的预制菜产业在发展初期时,由于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与强有力的监管机制,……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可知,存在问题是预制菜产业发展缺乏监管,因此从政府相关部门的角度应制定预制菜的国家统一标准,并加大监管力度,提高预制菜的市场准入门槛;根据材料四第二段“对涉事企业进行查封,对所有成品、半成品及原料等现场封存。涉事企业法人代表已被公安机关传唤到位。后续依法依规严查严处情况,将及时向社会通报。”可知,相关部门的做法是依法依规严查严处,因此从相关部门的角度应加大对违法经营企业的处罚力度,形成有力震慑,从而规范预制菜从业者的生产经营行为。
千年不变的中华文化灵魂瑰宝: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透早①的枣子园
(林清玄)
①返乡的时候,我的长裤因脱线裂开了,妈妈说:“来,我帮你车一车。”
②我随妈妈走进房间,她把小桌上的红绒布掀开,一台裁缝车赫然呈现在我的眼前,这个景象震慑了我,这不是三十多年前的那台裁缝车吗?怎么现在还在用?而且看起来像新的一样?“妈?这是从前那一台裁缝车吗?”妈妈说:“当然是从前那一台了。”妈妈熟练地坐在缝纫机前,把裤脚翻过来,开始专心地车我裂开的裤子,我看着妈妈专注的神情,忍不住摩挲着缝纫机上优美的木质纹理,那个画面突然与时空交叠,回到童年的三合院。
③当时,这一台缝纫机摆在老家的东厢房侧门边,门外就是爸爸种的一大片枣子园,妈妈忙过了养猪、耕田、晒谷、洗衣等粗重的工作后,就会坐在缝纫机前车衣服,一边监看在果园里玩耍的我们。
④善于女红的妈妈,其实没有什么衣料可以做衣服,她做的是把面粉袋、肥料袋车成简单的服装,或者帮我们这一群“像牛一样会武”的孩子补撕破的衫裤,以及把太大的衣服改小,把太小的衣服放大。妈妈做衣服的工作是至关重大的,使我们虽然生活贫苦,也不至于穿破衣去上学。
⑤不车衣服的时候,我们就会抢着在缝纫机上写功课,那是因为孩子太多而桌子太少了,抢不到缝纫机的孩子,只好拿一块木板垫膝盖,坐在门槛上写字。
⑥有一次,我和哥哥抢缝纫机,不小心跌倒,撞在缝纫机的铁脚上,在我的耳后留下一条二十几厘米的疤痕,如今还清晰可见。
⑦我喜欢爬上枣子树,一边回头看妈妈坐在厢房门边车衣服,一边吃着清脆香甜的枣子。那时的妈妈青春正盛,有一种秀气而坚毅的美。由于妈妈在生活中表现得坚强,常使我觉得生活虽然贫乏素朴,心里还是无所畏惧的。
⑧如果是星期天,我们都会赶透早去采枣子,因为清晨刚熟的枣子最是清香,晚一点就被兄弟吃光了。
⑨妈妈是从来没有假日的,但是星期天不必准备中午的便当,她总是透早就坐在缝纫机前车衣服。
⑩坐在枣子树上,东边的太阳刚刚出来,寒冬的枣子园也变得暖烘烘的,[A]顺着太阳的光望过去,正好看见妈妈温柔的侧脸,色彩非常印象派,线条却如一座立体派的浮雕。
⑪这时我会感到无比的感动,想着要把刚刚采摘的最好吃的枣子献给妈妈。
⑫我跳下枣子树,把口袋里最好吃的枣子拿去给妈妈,她就会停下手边的工作,摸摸我的头说:“真乖。”然后拉开缝纫机右边的抽屉放进枣子,我瞥见抽屉里满满都是枣子,原来,哥哥弟弟早就采枣子献给妈妈了。
⑬这使我在冬日的星期天,总是透早就去采枣子,希望第一个把枣子送给妈妈。有时觉得能坐在枣子树上看妈妈车衣服,生命里就有无边的幸福了。“车好了,你穿看看。”妈妈的声音使我从回忆中回过神来,[B]妈妈忍不住笑了:“大人了,整天憨呆憨呆。”
⑭我看着妈妈依然温柔的侧脸,头发却都花白了,刚刚那一失神,时光竟匆匆流过三十几年了。
【注】①透早:闽南方言,指清晨。
【散文•梳理】
8. 文章围绕“裁缝车”描写了很多事情,请补全思维导图。
思考1:我发现回忆性散文往往会以一个具体的“物”作为叙事和抒情的载体。
【散文•朗读】
9. 本文细节丰富,请从A、B画线句中任选一处,进行朗读设计并陈述理由。
A.顺着太阳光望过去,正好看见妈妈温柔的侧脸,色彩非常印象派,线条却如一座立体派的浮雕。
B.妈妈忍不住笑了:“大人了,整天憨呆憨呆。”
(1)我选 _____,朗读设计及理由:_________________
(2)思考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本文叙述视角变换交织,请根据要求完成表格,完成后记录你思考发现。
思考3:我发现回忆性散文具有双重视角。
【答案】8. ①妈妈一边车衣服一边监看“我们”②“我们”抢着在缝纫机上写功课③当“我们”献枣子时
9. ①. 示例一:选A,“看见”后稍作停顿,“色彩”“线条”后也作短暂停顿,“温柔的侧脸”等重音轻读,整体语速放缓。这样朗读,能将寒冬阳光照射下母亲侧脸色彩的鲜艳、线条的清晰柔和呈现出来,有画面感,突显母亲在“我”的眼中是最美的人,充分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爱。 ②. 示例二:选B,“忍不住笑”“大人大种”“憨呆憨呆”等读重音,语气亲昵、慈爱,读出方言的亲切感,叠词的音韵美。这样朗读,能将母亲觉得“我”老大不小了的嗔怪表现出来,有画面感,突显母亲对“我”浓浓的爱。 ③. 回忆性散文往往抓住细节描写,以小见大,体悟情感。
10. ①. 示例:童年的“我”爬到树上,一边吃着脆甜的枣,一边看妈妈车衣服,觉得是一种享受,尽显孩童的天真烂漫(或:纯真、对母亲的爱)。 ②. 示例:成人的“我”认识到母亲为我们改补衣服的“至关重大”,“虽然”“也不至于”说明我已懂得母亲的艰辛和不易,含蓄地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恩与敬佩。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第一空,根据第③段“当时,这一台缝纫机摆在老家的东厢房侧门边,门外就是爸爸种的一大片枣子园,妈妈忙过了养猪、耕田、晒谷、洗衣等粗重的工作后,就会坐在缝纫机前车衣服,一边监看在果园里玩耍的我们”可知,妈妈一边车衣服一边监看“我们”;
第二空,根据第⑤段“不车衣服的时候,我们就会抢着在缝纫机上写功课”可知,“我们”会在缝纫机不工作时,抢着在缝纫机上写功课;
第三空,根据第⑫段“我跳下枣子树,把口袋里最好吃枣子拿去给妈妈,她就会停下手边的工作,摸摸我的头说:‘真乖。’然后拉开缝纫机右边的抽屉放进枣子”可知,当“我们”献枣子时,妈妈会把枣子放进缝纫机里的抽屉。
【9题详解】
(1)本题考查朗读设计。
可从AB画线句中任选一处,进行朗读设计并陈述理由。
示例一:我选A。根据“顺着太阳的光望过去,正好看见妈妈温柔的侧脸,色彩非常印象派,线条却如一座立体派的浮雕”可知,这句话描绘了清晨阳光下妈妈温柔侧脸的美丽画面,其中“色彩非常印象派”和“线条却如一座立体派的浮雕”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妈妈的侧脸描绘得既具有印象派的色彩美感,又具有立体派的线条美感。朗读时,需要在“正好看见”后稍微停顿,以突出“妈妈温柔的侧脸”这一主体;在“色彩非常”后也稍作停顿,以强调接下来对妈妈侧脸色彩的描述;最后,“线条却如一座立体派的浮雕”要读得稍慢,以体现出对妈妈侧脸线条的细腻描绘和赞美。
示例二:我选B。我选择用“轻柔而略带笑意”的语调来朗读。这句台词展现了母亲对“我”的慈爱和亲切,用“轻柔而略带笑意”的语调能够很好地传达出这种情感,使听众能够感受到母子之间的温馨和融洽。 在读到“妈妈忍不住笑了”时,声音应逐渐上升,并带有一丝笑意,以表现出妈妈对“我”的慈爱和调侃之情。在读到“大人了,整天憨呆憨呆”时,语速可稍慢,语调应更为温柔,以体现出母亲对“我”的疼爱和宽容。语气要饱含亲昵慈爱,读出方言的亲切感。
(2)本题考查细节描写。
根据A句“妈妈温柔的侧脸,色彩非常印象派,线条却如一座立体派的浮雕”可知,此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妈妈侧脸的线条比作立体的浮雕,描绘了阳光洒在妈妈侧脸上的色彩,使得画面充满了生动与活力。这句话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阳光和温暖的早晨,塑造了一个温柔而深刻的母亲形象,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眷恋和敬仰;根据B句“笑了”“大人了,整天憨呆憨呆”可知,此句运用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出妈妈对作者深厚的爱意和宠溺,这种日常化的对话也增添了文章的亲切感和真实感。综上可知,这两句话注重细节描写,仿照思考1和思考3的句式可知,此处可填入:我发现回忆性散文往往注重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立体鲜活。(言之有理即可)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作者情感。
(1)结合“我喜欢爬上枣子树,一边回头看妈妈坐在厢房门边车衣服,一边吃着清脆香甜的枣子”中的“爬上”“一边”可知,这句话形象写出童年的“我”爬上枣树一边吃枣一边看妈妈车衣服时的情景,展现了温馨幸福的生活画面。表达出“我”对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母亲的依恋。
(2)结合“妈妈做衣服的工作是至关重大的,使我们虽然生活贫苦,也不至于穿破衣去上学”可知,这句话中的“至关重大”表明成人的“我”认识到母亲为我们改补衣服的重要,认识到妈妈的劳作是支撑家庭、保证孩子基本生活需求的关键;“虽然”“也不至于”说明妈妈做衣服让生活贫苦的孩子们有衣服穿,可以去上学,表达出“我”对母亲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篇章三】千年不朽的古代诗文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1. 在诗歌中,诗人既抒发了因前路崎岖而产生的愁苦,又怀有“长风破浪”“济沧海”的壮志,写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12. 在与同学们参观完碑林博物馆后,你们在建筑上看见三种不同字体书写的《行路难(其一)》。你认为哪种书法字体更符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1. 示例:从郁闷到惆怅,再到对政治前途抱有幻想,再到徘徊和低沉,最后奋发振作、情绪高昂,表现出诗人一往无前的精神。“金樽清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姜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遽变化交替。“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肖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结尾二句,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12. 示例:我觉得用草书更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草书的笔画激荡,形态奔放,整体呈现出一种自由、豪放的艺术风格。运用草书,可以体现出诗中所蕴含的强大精神力量。(其他合理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人形象。
诗人通过开篇“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生动地展现出一个即使面对丰盛的美酒佳肴,却因前路艰难而满心愁苦、怅然若失的形象,体现出他对现实困境的敏锐感知和内心的彷徨。然而,“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几句,又让我们看到一个在困境中依然能心怀希望,从古代贤能的经历中汲取力量和勇气,憧憬着有朝一日能像他们一样获得机遇、实现抱负的诗人形象,展现出他内心的乐观与积极。紧接着“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在复杂局势和艰难选择面前的迷茫与焦虑,体现出他的真实与纠结。但最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则完全塑造出一个豪情满怀、充满自信、坚信自己终能克服困难、驶向理想彼岸的坚毅诗人形象,他不被一时的困境所打倒,始终保持着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综合来看,诗人塑造出了一个情感丰富、内心复杂,既会因现实困境而愁苦迷茫,又能在困境中保持乐观、积极寻找希望,且始终拥有坚定信念和壮志豪情的立体而生动的诗人形象。
【12题详解】
本题为开放题。分析哪种字体更符合诗歌所表达的情感,要结合书法字体的特征,同时体现出字体的特点如何与诗歌情感相呼应。
楷书笔画极具规范性,横平竖直,转折处棱角分明,每一笔都精心雕琢,犹如严谨的艺术线条排列。其字体结构紧密且端庄,各部分安排合理,疏密得当,展现出一种稳重而和谐的美感。
草书自由流畅,线条如舞动的丝带,自由奔放,毫无拘束,流畅的走势中尽显灵动与洒脱之态。笔画常常简化与连笔,以最简的形式表达丰富内涵,书写时一气呵成,充满节奏感与韵律感。
隶书蚕头燕尾,起笔圆润如蚕头,收笔飞扬似燕尾,独特的笔法使隶书极具辨识度,充满别样韵味。字体整体呈扁平状,笔画伸展自如,给人以开阔大气之感,蕴含着古朴而醇厚的气息。
示例一:我觉得用楷书更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楷书字体规整、端庄秀丽。用楷书书写《行路难(其一)》,能够体现出诗歌情感表达的一种沉稳和坚定。楷书的规整可以展现出诗人在困境中依然坚守内心的那份执着,其一笔一划的严谨仿佛是诗人在面对艰难时的认真思索和不屈不挠,较为契合诗歌中所蕴含的在愁苦中依然抱有壮志的情感。
示例二:我觉得用草书更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草书自由奔放、气势磅礴。以草书来书写,能很好地诠释出诗歌中那豪迈的气魄和勇往直前的精神。草书的流畅线条和洒脱笔势,恰似诗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以及在困境中挣扎却依然不羁的灵魂,更能突出诗歌中那种奋发向上的力量。
示例三:我觉得用隶书更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隶书庄重古朴、韵味醇厚。隶书书写的《行路难(其一)》,可以传达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深沉的情感。它仿佛能体现出诗人在经历种种艰难后的那份沉淀与思考,以及对理想追求的深远意义,能展现出诗歌中既愁苦又怀有壮志的复杂而深沉的情感底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①,与司马宣王②对于渭③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④,军无私⑤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宜王案行⑥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
(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武功”和“五丈原”都是地名,在今陕西境内。②司马宣王:司马懿。③渭:渭水,陕西境内的一条河流。④安堵:安定。⑤私:掠夺。⑥案行:巡视。
1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遂许先帝以驱驰( )
(2)以伤先帝之明( )
(3)是以分兵屯田 ( )
(4)及军退( )
1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先帝不以臣卑鄙 以其境过清
B. 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C. 为久驻之基 不足为外人道也
D. 与司马宜王对于渭南 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15.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2)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
16. 谥号是指人死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的称号,能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根据【甲】【乙】两文写出你对诸葛亮谥号“忠武”的理解。
【答案】13. ①. 奔走效劳 ②. 损害 ③. 因此 ④. 等到 14. A
15. (1)我希望竭尽(我的)平庸才能,铲除奸臣贼党。
(2)诸葛亮常常担心粮草接济不上,而使自己的志向不能实现。
16. 从甲文可看出诸葛亮对刘备父子的忠心和收复汉室的决心,符合“忠”;从乙文“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可以看出诸葛亮治军有方,符合“武”。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解释文言实词。
(1)句意:就同意为先帝奔走效劳。驱驰:奔走效劳。
(2)句意:有损于先帝的英明。伤:损害。
(3)句意:因此就命令士兵分别屯田。是以:因此。
(4)句意:等到蜀军撤退。及:等到。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以:都是连词,因为;
B.则:连词,表承接,就/连词,表转折,却;
C.为:动词,作为/介词,对,向;
D.与:连词,和/副词,一起;
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
(1)庶:希望。竭:竭尽。驽:劣马,走不快的马,指才能低劣。钝:刀刃不锋利,指头脑不灵活,做事迟钝。攘除:排除,铲除。奸凶:奸邪凶恶之人,此指曹魏政权。
(2)每:常常患:担心。继:接济。志:志向。申:伸展。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在甲文中,诸葛亮明确表示:“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这句话说明他原本并无显赫的地位或野心,只是一个普通的布衣。然而,由于“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刘备的三次拜访和信任,让诸葛亮深感其知遇之恩,因此“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这种忠诚之情在“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即诸葛亮日夜忧虑,唯恐不能完成先帝的托付,辜负了先帝的信任。此外,“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直接表达了他对蜀汉和刘备父子的忠诚之心,决心为实现先帝的遗愿而努力奋斗。
在乙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不仅是一个政治家和谋士,还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他“复出祁山,以木牛运”,显示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创新思维。在“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的战争中,他“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这表明他在军事行动中注重后勤保障,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同时,“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说明他的军队纪律严明,不扰民,得到了百姓的拥护。这些军事行动和治军策略都体现了诸葛亮的“武”才。
【点睛】参考译文:
[甲]我原本一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只想在乱世里苟全性命,不求在诸侯间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地位、身份低微,而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中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天下大事,由此使我感动奋发,而同意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遭遇失败,我在军事失利之际接受任命。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从这以来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惟恐托付的事不能完成,有损于先帝的英明。因此五月渡泸南征,深入不毛之地。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甲已经充足,我应当勉励统率三军,北定中原,以便竭尽我拙劣的能力。扫除奸邪、兴复汉室、返还旧都。这是我用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至于处置日常之事,决定取舍损益,毫无保留地贡献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
[乙]建兴九年,诸葛亮再度往祁山出兵,用木牛运送军粮,粮食用尽了后,就班师回返,和魏将张郃交战,诸葛亮射死张郃。建兴十二年春天,诸葛亮带领所有军队从斜谷出发,用流马运送军粮,占据在武功五丈原,和司马宣王(懿)在渭水南边列阵对抗。诸葛亮常常忧虑粮食接济不上,让自己的壮志无法伸展,因此就命令士兵分别屯田,作为长久驻扎的基础。耕田的士兵混杂在渭水边的居民间,而百姓都安居乐业,军队不曾侵扰百姓。两军对峙了一百多天,这年八月,诸葛亮生重病,死在军中,享年五十四岁。等到蜀军撤退以后,司马宣王(懿)去巡察诸葛亮所设的军营堡垒的处所,不禁说道:“诸葛亮真是一名天下奇才啊!”
【篇章四】独特的中国民俗
17. 民俗风情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鲁班以竹制作“纸鸢”。请同学们一起制作风筝,探究风筝文化,从下面三幅风筝图中选择一幅,从形态和主题两个方面谈谈所选风筝图的设计内涵。
【答案】示例1:我选A“五福捧寿”。
风筝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取材上常常选取吉祥图案,通过图案形象,给人以喜庆、吉祥和祝福之意。“五福捧寿”从主题而言有期盼幸福美满、健康长寿的美好寓意。从形态而言,风筝中画有五只蝙蝠围绕着圆形的“寿”字,寓意多福多寿,“蝠”与“福”字谐音,因此五蝠便代表五福。
示例2:我选B“连年有余”
风筝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取材上常常选取吉祥图案,通过图案形象,给人以喜庆、吉祥和祝福之意。“连年有余”从主题上而言有称颂富裕之意,表达着劳动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从风筝形态上看由上部的莲花和下部的鲤鱼组成,二者都是吉祥的象征,“莲”是“连”的谐音,也象征着纯洁高尚,“鱼”是“余”谐音,寓意着富贵和余裕。风筝整体构图精巧,生动形象,寓意丰富,故而让人“百看不厌”“合人心意”。
示例3:我选C“飞天”。
风筝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取材上常常选取吉祥图案,通过图案形象,给人以喜庆、吉祥和祝福之意。从主题上看,风筝取名为“飞天”,表达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勇于开拓的精神。从形态上看,这件风筝为不对称造型,风筝基本保留了燕子的形象,只在翅膀处绘制了飞天的形象,整件风筝设色源于敦煌壁画,将飞翔的飞天衬托得更加醒目,丝带飘逸,使风筝更具灵动之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探究风筝文化,从形态和主题两个方面谈谈风筝图的设计内涵。如A图,“五福捧寿”。五福捧寿的寓意是多福多寿。它由五只蝙蝠围着寿字或桃子构成,寓意福气和长寿。其中,"五福"指的是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这五种福气是人们一生所追求的幸福目标。而蝙蝠因其与"福"字谐音,被视为福的象征,五只蝙蝠则代表了五福。桃子则象征着长寿和健康。因此,五福捧寿这一图案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长寿、健康的祈求。再如C,燕子本身就是可爱吉祥的象征,人们在沙燕的膀窝、腰节和前胸、尾羽等处加上桃子、牡丹、祥云、旭日等吉祥图案,以寓意着幸福,长寿和富贵等美好的愿望。“飞天”表达出乐观向上的精神。
示例:中国的风筝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从传统的中国风筝上到处可见吉祥寓意和吉祥图案的影子。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出优美的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文字和绘画,还创造了许多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图案。它通过图案形象,给人以喜庆、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它融合了群众的欣赏习惯,反映人们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渗透着中国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因而在民间广泛流传,为人们喜闻乐见。
年年有余,汉族传统吉祥图案。从风筝形态上看,由莲花和鲤鱼组成。莲是连的谐音,年是鲶的谐音,鱼是余的谐音,又连年有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鱼”通“余”,关于“鱼”的字画层出不穷,用来装饰非常常见,古往今来,经过时间的检验,其题材也是被人们广为接受,年年有余图,“莲”是“连”的谐音,年是“鲶”的谐音,“鱼”是“余”的谐音,又年年有鱼。从主题上,年年有余是称颂富裕祝贺之词。“年年有余”是人们的美好愿望。中国人爱鱼,原因有它与“余”同音,它告诉人们,每一年都有个好的丰收。能给自己留有足够的剩余。所以鱼是象征着富贵之意,人们常用如鱼得水来形容在工作生活中的顺利。一般鱼都与莲在一起。“年年尽有余,岁岁皆无疾”,连年有余是人们最为美好的愿望。
【篇章五】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著名作家余华谈及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时,曾以树木生长作比:树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阳光的照耀,但树木即便在阳光照耀下生长,它也是以树木的方式在生长,而并不是以阳光的方式在生长。同样,他在文学创作上借鉴了诸多大家所长,内化为滋养自身的养分,但保持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文学创作如此,其他领域也是这样:在吸收外部力量壮大自己时,也要保持独特的自我。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答案】例文:
在同样的阳光下绽放个性
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总会被各种光芒所吸引,那些光芒如同阳光一般,温暖而耀眼,引领我们向前。然而,正如余华所说,“树木在成长的岁月中是需要阳光的照耀,但最重要的一点是,树木在阳光的照耀下成长的时候,是以树木的方式在成长,而不是以阳光的方式在成长。”这句话如同一道明亮的闪电,瞬间照亮了我成长的记忆。
我记得小时候,父母总是告诉我,要学习别人的优点,模仿他们的行为,以此来提升自己。那时的我,像一颗刚刚发芽的小树苗,懵懂而渴望成长。我试图去模仿那些我敬仰的人,无论是他们的言行举止,还是他们的思考方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我并不能成为他们,也无法完全复制他们的行为。
我开始疑惑,是不是我模仿得不够到位?是不是我缺乏某种天赋或才能?然而,当我再次回想起余华的那句话时,我恍然大悟。原来,我并不是要成为别人,而是要成为我自己。我要以我自己的方式去成长,去绽放属于我自己的光芒。
我开始尝试去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挖掘自己的潜能和天赋。我发现,我喜欢阅读,喜欢写作,喜欢思考。这些爱好和兴趣,让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也让我找到了成长的动力。我开始专注于这些领域,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虽然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我从未放弃过。因为我知道,只有坚持自己的道路,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如今,我已经成为了一个有自己独特风格和特色的人。我不再是别人的影子,而是成为了一个有思想、有见解、有创造力的个体。我感谢那些曾经引导我、启发我的人,但更重要的是,我感谢自己,感谢自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
成长的过程就像一棵树木在阳光下生长一样。我们需要阳光的照耀和滋养,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以我们自己的方式去成长。我们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个性特色,不被外界所左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更精彩。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坚持自己的道路,努力成长为一个更好的自己。我相信,只要我们都能像树木一样,以我们自己的方式去成长,我们就能在这个世界上绽放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光芒。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材料中余华以“树木与阳光”的比喻来阐述他对于创作和师承关系的理解。他认为,虽然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会受到其他作家的影响,如同树木需要阳光的照耀,但每个作家在吸收这些影响时,应该保持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方式,即“以树木的方式在成长”,而不是简单模仿或复制前人的风格。针对这一话题“成长的方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坚持自我,独立成长,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和独立性;吸收与转化,有效吸收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和特色;创新与继承,继承传统和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第二,选材构思。任务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结合自己的素材积累,选择擅长的文体进行写作。如果写记叙文,可写自己的故事,表达真实情感。如描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他人影响,但又如何保持独立思考和个性特色的经历;重点讲述一次重要的选择或转变,突出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如果写议论性文体,根据个人经历和素材积累(成功人士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道路;科学家、艺术家抵制外界的诱惑和干扰,通过独立思考取得重大成果;作家保持自我特色创作出优秀作品等)摆事实讲道理,阐述自己的观点。语言表达得体、论说充分有理有据,条理鲜明。结尾呼吁大家在成长过程中要勇于面对挑战和困难,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和独立性。
方法
内容
了解字源法
睡,小篆,从目,从垂。“垂”是秋天草木无精打采、茎叶下垂的凋谢的样子,引申为低垂、向下。由此推断,睡的造字本义为:_____
眠,金文,从目,从民。“民”乃是被刺瞎左眼的奴隶形象,引申为闭合。由此推断,眠的造字本义为:_____。
寐,甲骨文,从宀(房屋),从人,从木(木床)。表示古人劳作一天后躺在木床上睡觉。
联系诗文法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罗贯中《三国演义》)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结论
睡、眠、寐的不同:_____。
摘录
“我”的情感态度(结合摘录内容分析)
我喜欢爬上枣子树,一边回头看妈妈坐在厢房门边车衣服,一边吃着清脆香甜的枣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妈妈做衣服的工作是至关重大的,使我们虽然生活贫苦,也不至于穿破衣去上学。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年浙江省金衢山五校联考初中毕业生第三次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年浙江省金衢山五校联考初中毕业生第三次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含答案),共7页。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金衢山五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金衢山五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选择下列名著及相关人物,阅读材料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金衢山五校联考初中毕业生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金衢山五校联考初中毕业生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全卷共8页,16小题,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