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能力测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共12题,每题3分,共3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在答题卡上涂黑作答。)
1.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也是被许多同学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当我们在打乒乓球时,乒乓球撞击球拍时,若以乒乓球拍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 )
A. 乒乓球拍B. 乒乓球C. 人D. 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
【详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用乒乓球拍击球时球和球拍之间有力的作用,以乒乓球拍为研究对象,乒乓球拍受到的力是球施加的,故施力物体是球,受力物体是乒乓球拍。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让小球从斜面上滚下,在它运动路径的侧旁放一个磁体,它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本实验现象表明( )
A. 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B.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知道,铁球受到磁铁吸引力的作用,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小铁球的运动方向,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自行车是人们绿色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关于自行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轮胎上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B. 加速骑行时,使车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地面
C. 车座宽大是为了减小对臀部的压力
D. 刹车时,紧握把手是增大压力从而增大摩擦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A.轮胎上的花纹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加速骑行时,自行车的后轮相对地面有向后的运动趋势,受到地面向前的摩擦力,这个摩擦力让车前行,所以使车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地面,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车座宽大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刹车时,紧握把手,可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交通安全,人人有责”,下列交通规则与惯性无关的是( )
A. 靠右行驶B. 保持车距C. 限速行驶D. 系安全带
【答案】A
【解析】
【详解】A.靠右行驶只是一个交通规定,与惯性无关,故A符合题意;
B.保持车距,是为了防止车距过小时,由于惯性造成车辆追尾事故,故B不符合题意;
C.限速行驶,是为了防止因车速过快而增大了刹车距离造成交通事故,与惯性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
D.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车辆急停时人由于惯性向前冲造成的伤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 重为100牛的物体,在水平向右大小为30牛的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物体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减小为10牛,此时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合力的大小( )
A. 一定为0牛B. 一定为20牛C. 可能为0牛D. 可能为60牛
【答案】B
【解析】
【详解】物体在水平向右大小为30牛的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在水平方向受到的拉力和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地面对物体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30牛,方向水平向左,当物体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减小为10牛时,物体会向右做减速运动,由于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滑动摩擦力不变,仍为30N,方向水平向左,则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大小为摩擦力与拉力之差
故ACD不符合题意,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6. 二氧化碳的排放,使温室效应加剧,北极冰层变薄。下图是北极熊为了安全通过危险薄冰层,分开双腿,趴伏在冰面上,用肚腩滑行,也就是借腹滑行。北极熊借腹滑行的目的是( )
A. 卖萌B. 减小对冰面的压力
C. 减小对冰面的压强D. 为了快速滑行
【答案】C
【解析】
【详解】北极熊借腹滑行的目的是压力不变时,通过最大受力面积,减小对冰面的压强,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7. 拔火罐祛除湿气,是我国中医的一种传统治疗方法。它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排除罐内空气后扣于相关穴位上,罐体就会吸附在皮肤表面,使相应部位产生刺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下列现象与拔火罐的原理相同的是( )
A. 坦克装有宽大的履带B. 铁路站台设置安全线
C. 医生推动活塞给病人注射药液D. 用吸管吸起汽水瓶中的饮料
【答案】D
【解析】
【详解】拔火罐时,利用燃烧排除罐内空气后扣于相关穴位上,此时罐内气压小于罐外气压,由于气压差,罐体会吸附在皮肤表面,因此拔火罐利用的是大气压原理。
A.坦克装有宽大的履带,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A不符合题意;
B.由于列车进入站台时,会使车厢周围空气流速加快,压强变小,而远处空气气压不变,因此会产一个向内的压强差,将人推向火车,因此为了安全,铁路站台设置了安全线,与大气压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C.医生推动活塞给病人注射药液,利用的是推力,与大气压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D.用吸管吸起汽水瓶中的饮料,是先把管内空气吸走,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饮料被压进吸管里,利用的是大气压原理,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 新型潜艇的建造是中国海军扩建的一部分,新一代核动力潜艇也是中国海军成为真正蓝水海军的关键组成部分。在一次训练中,某潜艇从长江基地潜行进入东海,该潜艇在江水中悬浮时受到的浮力是F1,在东海中悬浮时受到的浮力是F2,已知江水密度小于海水密度。则( )
A. F1>F2B. F1=F2
C. F1
【解析】
【详解】某潜艇从长江基地潜行进入东海,潜水艇的体积不变,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海水的密度大于江水的密度,即液体密度增大,根据F浮=ρ水V排g知潜水艇受到水的浮力变大,即F1
9. 筷子,古称箸、挟,发明于中国,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如图所示,使用筷子夹起物体时,筷子可以视作杠杆,此杠杆( )
A. 费力,但省距离B. 省力,但费距离C. 不省力也不费距离D. 既省力也省距离
【答案】A
【解析】
【详解】使用筷子夹起物体时,筷子可以视作杠杆,此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此杠杆是费力杠杆,但是可以省距离,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 如图所示,小桂沿着斜面推动木箱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木箱受到的哪个力没有做功( )
A. 推力B. 重力GC. 支持力D. 摩擦力f
【答案】C
【解析】
【详解】A.推力沿斜面方向,物体沿斜面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推力做了功,故A不符合题意;
B.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物体沿斜面方向移动时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克服重力做了功,故B不符合题意;
C.支持力垂直于斜面,物体沿斜面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物体运动的方向和支持力的方向垂直,支持力没有做功,故C符合题意;
D.摩擦力沿斜面向下,物体沿斜面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克服摩擦力做了功,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 在“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做了如图甲、乙、丙所示的三个实验,质量为m和2m的小球分别沿同一斜面按照实验要求下滑,与水平面上静止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实验中所探究的“物体动能”是指小球的动能
B. 此实验中物体动能的大小是通过纸盒移动的距离来表示的
C. 由甲、乙两图可知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有关
D. 探究“超载”的安全隐患,应选择乙丙两图实验来比较
【答案】D
【解析】
【详解】A.实验过程中,小球从斜面滚下撞击纸盒,故实验中所探究的物体的动能就是指小球的动能,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本实验中通过比较纸盒运动距离来比较物体动能的大小,用到了转换法,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甲、乙两次实验,小球的质量相同,乙滚下的高度大于甲滚下的高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不相同,乙将纸盒推动得更远,说明动能更大,所以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有关,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超载是指速度相同,质量变大,应选甲丙两图实验来比较,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2. 用同一滑轮按如图所示甲、乙两种方式匀速提升重均为5N的A、B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提升相同的高度。已知滑轮重1N,绳重和滑轮摩擦力不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乙图中手的拉力F乙=5N
B. 乙图中做的有用功比较多
C. 甲图中的机械效率大于乙图
D. 甲图中F甲做功功率比F乙做功的功率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物体重5N,滑轮重1N,则图乙中是动滑轮,省一半的力,则拉力为F乙=3N,故A错误;
B.A、B两物体的重力相等,又提升相同高度,则做的有用功相等,故B错误;
C.因绳重和滑轮摩擦力不计,所以甲图中定滑轮的机械效率为100%,而图乙在提升重物的同时提升动滑轮做功,有额外功存在,所以乙图中的机械效率小于甲图,故C正确;
D.A、B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提升相同的高度,即有用功相等,又乙图中动滑轮机械效率小,则乙图中所做的总功大,即乙图中F乙做功的功率大,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共5题,每空1分,共14分)
13. 我国的“复兴号”动车组具有高速、平稳等运行特点。小明将一枚硬币立在匀速直线行驶的动车窗台上,由于硬币具有______,它能与动车一起继续向前运动;“纹丝不动”的硬币受到的重力与窗台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______(平衡力/相互作用力)。如图小明对着硬币上方用力吹起,发现硬币跳起来,这是因为______。
【答案】 ①. 惯性 ②. 平衡力 ③. 流体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
【解析】
【详解】[1]将一枚硬币立在匀速直线行驶动车窗台上,由于硬币具有惯性,保持运动状态不变,能与动车一起继续向前运动。
[2]“纹丝不动”的硬币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受到的重力与窗台对它的支持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
[3]对着硬币上方吹气时,使硬币上方的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小,而硬币下面没有气流通过,因此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差,硬币获得一个向上的升力,当向上的升力大于硬币的重力时硬币会起飞。
14. 在初中社会实践活动中,美术爱好者小明为家乡的茶叶绘制的宣传图片如图所示,请你写出其中一处科学性错误:___________。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
【答案】 ①. 壶身和壶嘴中的液面不齐平 ②. 违背了连通器的原理
【解析】
【详解】[1][2]茶壶属于连通器,静止在连通器中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在同一水平面上;由图可知茶壶中的水面低,却能倒出水来,这违背了连通器的原理。
15. 卷卷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二力平衡条件”的探究:
(1)她将相同质量的砝码放在左右两盘后,把小车转过一个角度,然后松手;观察到小车转动一定角度后恢复到静止状态,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__________才能平衡;
(2)实验中,当左盘砝码质量大于右盘时,但小车仍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小车受到的_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平衡力。基于此实验目的和该现象发生的原因,可以将小车更换为__________。
【答案】 ①. 同一条直线 ②. 是 ③. 轻质卡片
【解析】
【详解】(1)[1]观察到小车转动一定角度后,小车受到的两个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恢复到静止状态,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2][3]小车仍处于静止状态,处于平衡态,受平衡力;基于此实验目的和该现象发生的原因,可以将小车更换为轻质卡片。
16. 同学们在利用身边的物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小芸同学找到的器材有海绵和两瓶完全相同的矿泉水。
实验中小芸同学先将两瓶完全相同的矿泉水分别放在海绵上,如图所示。实验中控制了_____相同,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通过观察_____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
接下来小芸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她的操作步骤是:_____。
【答案】 ①. 压力 ②. 海绵的凹陷程度 ③. 把左侧瓶中的水倒掉一部分后,倒立放在海绵上,并与右侧瓶子的作用效果进行比较
【解析】
【详解】[1][2]如图所示,将两瓶完全相同的矿泉水分别正立和倒立放在海绵上,其目的是控制压力大小相同,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从图中可知,右图海绵的凹陷程度大,压力作用效果明显,所以,是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观察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
[3]接下来小芸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应控制受力面积相同,改变压力大小,故她的操作步骤是:把左侧瓶子中倒出一些水后,倒立在海绵上,并与右侧瓶子的作用效果比较。
17. 如图甲所示,简车是古时一种以水流作动力,把低处的水提升到高处的机械,图乙为筒车的简化图。水流具有_____能,水流冲击水轮转动,取水筒把取水处的水提升到接水槽处倒出,此过程增大水的_____能。接水槽比取水处高4m,水轮上有12个取水筒,一个取水筒每次可取水5kg,旋转一周用时2分钟,该筒车旋转一周对水做功的功率为_____W。(接水槽离倒水处的高度忽略不计,g以10N/kg)
【答案】 ①. 动 ②. 重力势 ③. 20
【解析】
【详解】[1][2]水流具有一定的质量和速度,具有一定的动能,水流冲击水轮转动,取水筒把取水处的水提升到接水槽处倒出,此过程水的高度增高,增大水的重力势能。
[3]该筒车旋转一周提升的水的质量为
对水所做的功为
该筒车旋转一周对水做功的功率为
三、探究实践题(共6题,共30分)
18.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图是某同学推轮椅上的妈妈上坡的情景。请在图中作出轮椅对路面的压力的示意图。
【答案】
【解析】
【详解】轮椅对路面的压力方向垂直于坡面向下,作用点在轮椅与坡面的接触面上,故作图如下:
19. 如图甲所示为用手写字时的示意图。笔可以看作杠杆,O为支点,为阻力,请在图乙中画出阻力的力臂。
【答案】
【解析】
【详解】力臂指的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反向延长力F2的作用线,从支点O作力F2的垂线,即为F2的力臂l2,如图:
20. 小明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
猜想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三: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准备了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长木板、长方体木块和砝码。他利用上述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木块平放在长木板上组装成如图1所示的装置。匀速拉动木块,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②在木块上加放砝码,如图2所示。匀速拉动木块,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请你完成下列内容:
(1)图1中,根据_____的原理,可以得到长方体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N;
(2)通过实验步骤①、②可验证猜想_____(选填“一”、“二”或“三”);以下选项中应用了该结论的是_____;
A. 刹车时用力捏自行车车闸
B. 鞋底的花纹
C. 压路机的碾子质量很大
(3)为了完成猜想三,请你简述实验过程_____。
【答案】(1) ①. 二力平衡 ②. 2.2 (2)A
(3)见解析
【解析】
【小问1详解】
[1][2]只有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才等于摩擦力的大小,由图知道,弹簧秤分度值为0.2N,读数为2.2N。
【小问2详解】
[1][2]分析实验步骤①、②知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不同,滑动摩擦力不同,即可验证猜想一,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有关。
A.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手闸,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增大摩擦,故符合题意;
B.鞋底有很多花纹,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故不符合题意;
C.压路机的碾子质量很大,是为了增大压强,故不符合题意。
【小问3详解】
为了验证,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知道,保持压力和接触面积的粗糙程度不变,在图1实验中,改变木块与木板的接触面积进行实验,比较测量结果。
21. 小明利用图甲所示的U形管压强计和大烧杯等“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1)实验时,小明根据U形管中两侧液面的_____来比较液体压强的大小;这种研究方法叫_____;
(2)U形管中可选择装入酒精、水或水银(均可染色)中的一种,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小明和同学们讨论后选择了三种液体中的_____装入U形管中;()
(3)实验前小明注意到压强计的U形管两边的液面已处于同一高度,当他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后,发现U形管两边的液面仍处于同一高度,则该装置出现的问题是_____;
(4)排除故障后,他重新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先后做了图乙、图丙两步实验,由此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液体密度相同时,_____;
(5)在图丙实验的基础上,他在烧杯中加入了一定量的酒精,如图丁所示。他这样做是为了探究液体压强与_____的关系。加入酒精后,为控制变量,小明应将金属盒_____。
【答案】(1) ①. 高度差 ②. 转换法
(2)酒精 (3)某处漏气
(4)深度越深,液体产生的压强越大
(5) ①. 液体密度 ②. 上移
【解析】
【小问1详解】
[1][2]根据转换法,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液体压强的,压强越大,液面高度差越大。
【小问2详解】
如果被测压强大小相同,由p=ρgh知道,U形管中液体密度越小,液面高度差就越大,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小明应该选择酒精装入U形管中,压强计更灵敏。
【小问3详解】
当他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后,发现U形管两端液面相平,说明橡皮膜受到的压强没有传递到液面,一定出现漏气现象。
【小问4详解】
由图乙、丙可知,金属盒没入水中的深度增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变大,可得结论:在液体密度一定时,液体越深,液体压强越大,液体压强跟液体深度有关。
【小问5详解】
[1][2]图丁实验的基础上,他又在烧杯中加入了一定量的酒精,他这样做是为了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需控制液体深度不变,必须把探头的位置上移。
22. 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提出以下猜想:
①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②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③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实验器材有:弹簧测力计、烧杯、金属块、水、盐水()。
小明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的重力,然后将金属块慢慢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实验步骤如图a、b、c、d、e所示(液体均未溢出),并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录下来。
(1)分析图中数据可知,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是_____N;
(2)分析三个实验步骤_____(填序号)可知,在同种液体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分析实验步骤a、d、e可知,在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一定时,_____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分析实验步骤a、c、d可知,在同种液体中,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3)通过探究分析得出结论,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_____和_____;
(4)小明想探究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密度有关,还需要添加的器材是_____。
【答案】(1)2 (2) ①. a、b、c ②. 液体密度 ③. 无关
(3) ①.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②. 液体的密度
(4)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金属块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a、c或a、d,根据称重法知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是
【小问2详解】
[1]要验证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需要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步骤a、b、c符合题意。
[2]分析a、d、e三次实验知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且液体的密度越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小,由称重法可知,浮力越大,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在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3]分析a、c、d三次实验知道,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深度增加,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由称重法知道,金属块所受浮力不变,说明浮力大小跟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小问3详解】
[1][2]通过探究分析知道,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故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
【小问4详解】
小明想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需要控制其他条件不变,改变物体的密度,因此,他需要添加的器材是:体积、形状相同,密度不同的金属块。
23.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实验前,杠杆在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实验过程中,仍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有什么好处?_____;
(3)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根据表中的信息,得出“”的结论。这个结论不具有普遍性。原因是:_____;
(4)如图乙,用测力计在A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测力计逐渐向左倾斜到虚线位置的过程中,为了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如图丙所示,用手提起重物时,从生物学的视角,可认为桡骨在肱二头肌的牵引下绕着肘关节转动;从物理学的视角来看,比较图丙中上、下两幅图,托着同一个铁球,作用力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请简述理由:_____。
【答案】(1)右 (2)便于测量力臂
(3)2、3两次实验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相等,结论具有偶然性
(4)变大 (5) ①. 不相等 ②. 见解析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知道,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杠杆右端偏高,所以,平衡螺母应向上翘的右端移动。
【小问2详解】
由于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杠杆受到的力的方向也是竖直向下的,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与杠杆重合,便于测量力臂大小。
【小问3详解】
实验只进行三次,其中2、3次实验动力和阻力相等,动力臂和阻力臂相等,得出的结论不具有普遍性。实验只进行三次,其中2、3次实验动力和阻力相等,动力臂和阻力臂相等,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小问4详解】
图乙中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将弹簧测力计转到斜线位置时,拉力的力臂减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拉力F大小将变大。
【小问5详解】
[1][2]若把前臂看成杠杆,支点在肘关节的位置,肱二头肌对前臂的拉力为动力,球对手的压力是阻力,当将球举起时,结合图丙知道,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所以前臂属于费力杠杆;比较图丙中上、下两幅图,上方的动力臂不变,阻力不变、阻力臂变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将减小,所以上方的更省力。
四、综合应用题(共3题,共20分)
24. 某同学用滑轮组提升物体,绳子自由端竖直移动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线a所示,物体上升的高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线b所示。物体重9N,施加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为5N,则在0~2s的过程中,求:
(1)做的有用功;
(2)拉力做的总功;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答案】(1)1.8J
(2)2J (3)90%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线b可知,在0~2s过程中,物体上升的高度为
h=20cm=0.2m
物体的重力G物=9N,则有用功为
W有=G物h=9N×0.2m=1.8J
【小问2详解】
由图线a可知,在0~2s的过程中,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s 绳=40cm=0.4m
施加在绳子自由端拉力F=5N,则拉力做的总功为
W总=Fs绳=5N×0.4m=2J
【小问3详解】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25. 儿童乐园有一个孩子们热衷的“水上行走球”游乐项目。游戏者被关进了一个直径2.5m的大塑料球中,充气后封闭起来,然后连人带球被推进水中,游戏者在球中玩耍时,球始终浮在水面,如图所示。已知水的密度为,塑料球和球内气体的质量共计为15kg,若某次游戏中游戏者的质量为55kg,g取10N/kg,求:
(1)塑料球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大小;
(2)水面下10cm深处,水对塑料球面积为的某表面产生的压力大小。
【答案】(1)700N
(2)2N
【解析】
【小问1详解】
游戏者和塑料球的总重力为
因为游戏者和塑料球在水中漂浮,所以塑料球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
【小问2详解】
水面下h=10cm=0.1m深处,水对塑料球某表面的压强为
水对塑料球某表面产生的压力为
26. 山东舰作为中国自行设计的航母,至少可以搭载.36架歼-15舰载机,如表是“山东舰”的部分参数。已知一架歼-15舰载机质量为17.5吨,舰载机与水平甲板的总接触面积为。求:(海水密度取,g取10N/kg)
(1)我国某钢铁厂实现“超级钢”的技术突破,50mm厚的“超级钢”就能承受的压强,该种型号的钢板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做山东舰的甲板;
(2)山东舰以最大航速匀速直线行驶1.5h,通过的距离为多少km?( )
(3)山东舰满载时受到海水的浮力是多少?( )
(4)在某次训练完成,一架歼-15舰载机着舰后,山东舰排开海水的体积增加了多少?( )
【答案】 ①. 能 ②. 81km ③. 6×108N ④. 17.5m3
【解析】
【详解】解:(1)停在航母上的舰载机对甲板的压力等于其受到的重力,即
其对甲板的压强
所以该种型号的钢板能做山东舰的甲板。
(2)由可得,山东舰以最大航速匀速直线行驶1.5h通过的距离为
(3)由表格可知,山东舰满载时排水量为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知,山东舰满载时受到海水的浮力等于其排开海水受到的重力,即
(4)由于航母漂浮在海面,其受到的浮力等于其航母的总重力受到的重力,一架歼-15舰载机着舰后,航母仍然漂浮,则山东舰增加的浮力,即为飞机受到的重力为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山东舰排开海水的体积增加量为
答:(1)能;
(2)山东舰以最大航速匀速直线行驶1.5h,通过的距离为81km;
(3)山东舰满载时受到海水的浮力是6×108N;
(4)在某次训练完成,一架歼-15舰载机着舰后,山东舰排开海水的体积增加了17.5m3。实验次数
动力/N
动力臂/cm
阻力/N
阻力臂/cm
1
3.0
10
2.0
15
2
2.5
20
2.5
20
3
1.0
30
1.0
30
长
305m
吃水深度
10m(满载)
宽
75m
排水量
60000t(满载)
最大功率
最大航速
54km/h
+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能力测试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能力测试物理试题,共4页。
2024年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中考二模考试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中考二模考试物理试题,共7页。
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上物理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上物理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