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版新高考地理新教材一轮总复习地理课件第2章宇宙中的地球第2讲地球的历史与地球的圈层结构
展开一、地球的历史1.沉积岩地层和化石
(1)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 ,后沉积的层在 。 (2)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的 或遗迹会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 (3)同一时代地层往往含有 或者相似的化石。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 、越 生物的化石。
思维拓展·再提升沉积岩的层理构造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 层理是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沉积环境的改变,所引起的沉积物质的成分、颗粒大小、形状或颜色沿垂直方向发生变化而显示出的成层现象。
2.地质年代表(1)划分依据:全球各地的 和 。对应的地层单位为宇、界、系 (2)时间单位:宙、代、纪。
3.地球与生命的演化
思维拓展·再提升在我国辽宁南部距今10 000—8 000年的泥炭层中,桦属花粉占优势,而现在桦木林已退缩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桦树为喜冷耐旱植物。据此分析我国辽宁南部距今10 000—8 000年来气候的大致变化情况。
提示 气候由冷变暖,由干变湿。
二、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震波
2.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划分依据: 传播速度的变化,图中A为 ,B为 。
(3)岩石圈:上地幔顶部与 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软流层之上
3.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1)A:大气圈①组成: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 和氧气。 ②意义:使得地球上的 变化和缓;提供了生物生存所需的氧气;大气圈中的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与人类息息相关。
(2)B:水圈①组成: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其主体是 ,还包括陆地上的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等。 ②意义:水是最活跃的自然环境要素之一,在地球表面 和能量转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C:生物圈①概念: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②范围:多数生物集中分布在大气圈、水圈与岩石圈很薄的 中。 ③意义:促进 转化,改变大气圈和水圈组成,改造地表形态。
1.松属裸子植物的演化——看地质历史的特点松属是现存裸子植物最大的属,约113种,占松科的50%。下图表示松属多样性地质历史演化。
(1)松属物种多样性变化说明其能适应气候怎样的变化? (2)晚白垩世至古新世松属多样性急剧减少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提示 适应气候变冷。
提示 白垩纪末物种大灭绝。
2.山东近十年来最大地震——平原县5.5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3年8月6日2时33分在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北纬37.16°,东经116.34°)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1)此次平原县地震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哪一圈层? (2)地震发生时,在楼房上的人有何感觉?
提示 先感觉上下颠簸,后感觉左右摇晃。
1.化石与地层的顺序(1)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证据,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对应的关系。
(2)在目前发现的最古老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
2.生物的进化、灭绝与环境的关系(1)在掌握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的简史时,重点抓住以下三条线索。
(2)生物进化对环境变迁及环境变迁后对生物灭绝的影响。
3.地质年代的判断方法
科学家团队在九江武宁地区约4.38亿年前的地层中发现真盔甲鱼类新属种化石并将其命名为“九江江夏鱼”。该鱼和之前发现于武汉地区的“后棘江夏鱼”均属曙鱼科,是一对失散了4.38亿年的江夏鱼“兄弟”,化石产地表明,它们“分家”各自演化的两地直线距离实际上不足200千米。据此完成1~3题。
1.江夏鱼大量繁衍的地质年代是( )A.前寒武纪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2.根据“九江江夏鱼”和“后棘江夏鱼”的化石产地可合理推测( )①“后棘江夏鱼”演变成两栖类动物独立进化 ②4.38亿年前九江和武汉间曾经是连通的海洋 ③泥沙淤积使九江和武汉间的海洋隔断 ④地壳运动使九江和武汉间的海洋隔断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3.在野外寻找红层(红色的陆相碎屑沉积物)地貌需要重点关注( )A.岩石颜色、岩层结构和构造B.化石类型、岩石形成的地质年代C.地貌类型、气候条件和植被D.岩石粒径、地表起伏情况和海拔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江夏鱼生活的时期约为4.38亿年前,属于古生代(距今5.41亿年—2.52亿年)。第2题,“后棘江夏鱼”属曙鱼科,没有演变成两栖类动物,①错误;“九江江夏鱼”和“后棘江夏鱼”均属曙鱼科,是一对失散了4.38亿年的江夏鱼“兄弟”,说明它们曾经生活在一起,4.38亿年前九江和武汉间曾经是连通的海洋,②正确;古生代期间地壳运动剧烈,许多地方反复上升和下沉,海陆格局发生了多次大的变迁,应是地壳运动使九江和武汉间的海洋隔断,而不是泥沙淤积使九江和武汉间的海洋隔断,③错误,④正确。第3题,红色的陆相碎屑沉积物为红色的沉积岩风化形成的碎屑物经外力堆积作用而形成,因此在野外寻找红层(红色的陆相碎屑沉积物)地貌需要重点关注岩石颜色(是否为红色)、岩层结构和构造(是否为沉积岩),而不需要关注化石类型、岩石形成的地质年代、地貌类型、气候条件和植被、岩石粒径、地表起伏情况和海拔。
考点二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圈层划分
2.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曲线和地球内部结构(①~④为地球内部圈层,甲、乙表示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连续面)示意图和某次火山喷发景观图。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对地球内部圈层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层厚度分布不均匀B.②内部物质组成均匀C.③呈固态D.④由硅酸盐类矿物组成2.关于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深源地震时,地震波向上经过甲界面,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加快B.地震波依次经过①②的分界面时,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突然加快C.横波的速度比纵波快D.经过乙处界面,纵波消失,横波速度减慢3.火山喷发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人教版高中地理高三一轮复习第二章第2讲地球的历史和圈层结构课件(共2课时内含视频):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地理高三一轮复习第二章第2讲地球的历史和圈层结构课件(共2课时内含视频),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地球的历史,地质年代表,视频巧记地质年代表,地球的圈层结构,纵波P,横波S,体系架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地球的历史与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 这是一份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地球的历史与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不连续面,古登堡,连续但不规则,大气层的演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模块自然地理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第4讲地球的历史和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模块自然地理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第4讲地球的历史和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时间顺序,古地理环境,②地质年代表,显生宙,前寒武,地球的演化历程,③波速变化,传播速度,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