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开州区云枫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注:全卷共两个大题,满分50分;与地理合堂用90分钟完成。)
注意事项:
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的注意事项。
第Ⅰ卷(选择题)
(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从生物学人类进化的角度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
B. 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是能直立行走
C. 从露西少女的骨骼化石可以看出,露西少女可能采用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
D. 部分古猿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与森林大量消失没有直接关系
【答案】D
【解析】
【分析】1.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2.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火的使用;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其中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
【详解】A.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A正确。
B.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是否直立行走作为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最关键的一步,B正确。
C.由露西少女的骨骼化石来看,她的骨盆的髋骨较宽阔,下肢骨的股骨较粗壮,由这些骨骼特点可以推测她的运动方式为直立行走,C正确。
D.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进化为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森林大量消失,开始下地生活,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D错误。
故选D。
2.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期,人的身体和心理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下列有关青春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心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
B. 身高突增
C. 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D. 男孩往往比女孩更早进入青春期
【答案】D
【解析】
【分析】青春期是人身体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身体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首先是身高突增,青春期是人的身体长高最快的时期,青春期身体生长快代谢旺盛,其次是生殖器官迅速发育,并出现第二性征,还有体重增加。
【详解】A.进入青春期之后,心、肺等器官的功能显著增强,正确。
B.身高突增和体重的增加是青春期的显著特征,正确。
C.青春期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这都是正常生理现象,正确。
D.男孩往往比女孩晚进入青春期2年,错误。
故选D。
3. 青春期的女孩比男孩更喜欢拍照。“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与“女大十八变”直接相关的人体器官是( )
A. 子宫B. 输卵管C. 卵巢D. 阴道
【答案】C
【解析】
【分析】女性生殖系统主要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
【详解】A.子宫是女性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位于骨盆腔中央,在膀胱与直肠之间。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故子宫是人体胚胎发育的场所,A不符合题意。
B.输卵管是女性内生殖器的组成部分,其外观是一对细长而弯曲的管,位于子宫阔韧带的上缘,内侧与宫角相连通,外端游离,与卵巢接近,输卵管是输送卵细胞和完成受精的场所,B不符合题意。
C.卵巢是分泌雌激素和卵细胞的重要器官,而雌激素促使女性发生第二性征的改变,才有了“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的说法,C符合题意。
D.阴道是精子进入,婴儿产出和流出月经的地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食物中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一组是
A. 糖类、脂肪、蛋白质B. 糖类、脂肪、无机盐
C. 糖类、脂肪、维生素D. 糖类、脂肪、纤维素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同时这三类物质也是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其中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的氧化分解,约占人体能量供应量的70%。脂肪也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但是人体内的大部分脂肪作为备用能源贮存在皮下等处,属于贮备能源物质。蛋白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一部分能量,但蛋白质主要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重要原料,也是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的物质基础。
考点: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5. 营养物质对人体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胡萝卜中富含维生素A,可以预防坏血病
B. 水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
C. 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
D. 蛋白质是构建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
【答案】A
【解析】
【分析】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就会引起相应的疾病,据此答题。
【详解】A.植物性食物中不含维生素A,但胡萝卜中含胡萝卜素可以在人体内转化成维生素A,维生素A能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缺乏维生素A时引起夜盲症、皮肤干燥、干眼症,A错误。
B.水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约占体重的60%---70%,B正确。
C.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的氧化分解,约占人体能量供应量的70%,C正确。
D.蛋白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一部分能量,但蛋白质主要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重要原料,也是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的物质基础,D正确。
故选A。
6. 人每天吃进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有些物质可以被直接吸收进入血液,而有些物质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进入血液,以下物质中不能在血液中找到的是( )
A. 氨基酸B. 葡萄糖C. 麦芽糖D. 维生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详解】A.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氨基酸在小肠处被吸收进入血液,A不符合题意。
BC.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葡萄糖在小肠处被吸收进入血液;麦芽糖依然是大分子物质,不能被吸收,因此,在血液中找不到。可见,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维生素属于小分子物质,不经消化可被直接吸收进入血液,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其中与吸收营养物质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有( )
①小肠长约 5~6 米,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
②小肠内有许多种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如胰液、肠液、胆汁等
③小肠内壁有许多皱襞,皱襞上有大量的小肠绒毛
④小肠绒毛壁和其内的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其结构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
【详解】小肠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5-6米,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突起叫做小肠绒毛,由于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可达200平方米以上,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所以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小肠内有许多种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如胰液、肠液、胆汁等,有利于消化,不是有利于吸收,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8. 下列饮食习惯合理的是( )
A. 不挑食、不偏食,按时进餐
B. 用喝果汁、可乐等饮料来代替饮水
C. 睡觉前多吃一些食物,早餐可以不进食
D. 爱吃的就多吃,不爱吃的就少吃
【答案】A
【解析】
【分析】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六类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各种营养素的量要合适(不少也不多,比例适当),与身体的需要要保持平衡。
【详解】AD.人体生长发育需要合理营养,由于各种食物所含营养物质种类不同和含量不同。因此,不偏食、不挑食、按时进餐能够保证人体获得全面合理的营养,而“爱吃的就多吃,不爱吃的就少吃”的习惯不正确,A正确、D错误。
B.果汁、可乐等饮料中含有许多添加剂,有的对人体无益反而有害,所以不能用喝汽水、可乐等饮料来代替饮水,B错误。
C.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它能够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和养分,帮助维持正常的代谢和身体机能。不吃早餐可能导致能量不足,影响学习和集中注意力;而睡觉不能再多吃食物,以免影响睡眠,C错误。
故选A。
9. 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是( )
A. 呼吸道和气管B. 呼吸道和肺
C. 左肺和右肺D. 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答案】B
【解析】
【分析】呼吸系统的结构从上往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如图:
【详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故选B。
10. 下图黑色部分表示的是两个系统共有的器官,该器官是( )
A. 咽B. 喉C. C型软骨D. 口腔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其中唾液腺、肝脏和胰腺位于消化道外,肠腺和胃腺位于消化道以内。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并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但是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详解】根据分析,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共有的结构是咽,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 生活在寒冷地区的北欧人比生活在赤道附件的人鼻子大一些,这有利于对空气进行怎样的处理( )
A. 保证气体顺畅通过B. 温暖空气
C. 利于气体交换D. 利于气体扩散
【答案】B
【解析】
【详解】鼻是呼吸系统的通道之一,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鼻黏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生活在寒冷地区的北欧人比生活在赤道附近的人鼻子大一些,这有利于预热温暖空气。
点睛:呼吸道对空气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
12. 如图表示某人在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曲线A可能为平静状态
B. 人体在曲线B时的状态可能比在曲线A时的状态需要更多的能量
C. M点、N点时,膈肌均为舒张状态
D. 曲线B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均大于曲线A
【答案】C
【解析】
【分析】每分钟呼吸的次数称为呼吸频率,识图时看单位时间内达到峰值的次数,即单位时间内呼吸的次数。呼吸深度主要看呼吸时肺容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
【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曲线A呼吸频率较低,呼吸深度较小,因此表示平静状态时的呼吸状况,曲线B表示运动状态,A正确。
B.运动状态需要的能量较多,平静状态时需要的能量较少,人体在曲线B时呼吸频率较高,呼吸深度较大,曲线B的状态可能比在曲线A时的状态需要更多的能量,B正确。
C.图中M点、N点均是肺容积增大时,表示吸气,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C错误。
D.从曲线A可以看出,此人20秒内呼吸接近6次,1分钟为60秒,故此人的呼吸频率接近18次/分,肺容量在2~3之间,呼吸深度主要看呼吸时肺容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因此呼吸深度小于1;从曲线B可以看出,此人20秒呼吸了9次,此人的呼吸频率为60÷20×9═27次/秒,肺容量在1~5之间,因此呼吸深度约等于4,故可推测出,曲线B的呼吸频率和深度均大于曲线A,D正确。
故选C。
13.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依赖于( )完成。
A. 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和舒张
B. 肺泡的弹性
C. 气体的扩散
D. 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答案】A
【解析】
【分析】(1)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
(2)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
【详解】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所以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依赖于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和舒张,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4. 进入血液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的组织细胞内 然后在下列哪一结构中被利用( )
A. 细胞核B. 细胞质C. 叶绿体D. 线粒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当血液流过组织处毛细血管时,由于组织细胞里氧气的含量比动脉血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动脉血中的多,因此血液中的氧扩散到细胞里,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
【详解】A、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能传递遗传信息,A错误。
B、细胞质能不断的流动,它的流动加速了细胞与外界之间的物质交换,B错误。
C、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C错误。
D、线粒体是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当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后,将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内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发生在细胞内的线粒体里,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细胞内有两种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
15. 如图是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肺泡位于支气管末端
B. 肺泡壁很薄,仅由一层细胞构成
C. 氧气由肺泡进入毛细血管需要经过3层细胞
D. 肺泡壁外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答案】C
【解析】
【分析】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图示表示的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
【详解】ABD.肺泡是肺的功能单位,位于细支气管末端,肺泡的数量很多,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都佷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这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ABD正确。
C.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都佷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氧气由肺泡进入毛细血管需要经过肺泡壁、毛细血管壁2层细胞,C错误。
故选C。
16. 下列有关人体血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新鲜血液加抗凝剂后静置分层,上层是红细胞,下层是血浆,两层之间是白细胞
B. 成熟的红细胞和白细胞都没有细胞核
C. 人的血液中血浆具有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D. 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数量最多的是能运输氧气的白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详解】A.新鲜血液加抗凝剂后静置分层,实际上上层是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这是血浆,它含有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营养成分以及代谢废物;下层是暗红色的不透明物质,这是红细胞,它富含血红蛋白,负责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而两层交界面附近还有一层很薄的白色物质,这主要是白细胞和血小板,A错误。
B.关于红细胞和白细胞是否有细胞核的问题,实际上成熟的红细胞是没有细胞核的,这是为了增加其携带氧气的能力;但白细胞是有细胞核的,它负责人体的防御和保护功能,B错误。
C.血浆在人体血液中确实具有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的重要功能。它是血液的液态部分,为血细胞提供了生存的环境,并帮助它们完成各自的生理功能,C正确。
D.关于人体血液中血细胞数量最多且能运输氧气的细胞,这实际上是红细胞。红细胞数量众多,且富含血红蛋白,能够高效地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而白细胞虽然也存在于血液中,但其数量远少于红细胞,且主要功能并非运输氧气,D错误。
故选C。
17. 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到的人血涂片三种血细胞,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为白细胞,能够吞噬病菌和异物
B. ②的形状不规则,能止血和加速凝血
C. ③含血红蛋白,能够运输氧气
D. 成熟的①、②、③细胞中都有细胞核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观察血涂片时,视野中个体最大的是①白细胞,高倍的显微镜下可见它里面含有细胞核;③红细胞,最多,而且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视野中几乎看不见②血小板,因为它的个体最小,形状不规则。
【详解】A.①为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细菌吞噬,因此白细胞有防御疾病的作用,A正确。
B.②血小板,因为它的个体最小,形状不规则,具有能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B正确。
C.③红细胞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圆饼状,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C正确。
D.成熟的①白细胞有细胞核,②血小板、③红细胞的细胞中都没有细胞核,D错误。
故选D。
18. 某兴趣小组观察了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并绘制了血液流动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湿棉絮包裹小鱼的躯干即可
B. 小鱼尾鳍要鲜艳,便于观察
C. 血管①中红细胞缓慢地单行通过
D. 血管②和③分别表示静脉和动脉
【答案】C
【解析】
【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如图中,①是毛细血管,②是动脉,③是静脉。
【详解】A.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绪内血液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露出口和尾部,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A错误。
B.血液一般呈现红色,如果选择尾鳍色素较多的活小鱼来观察,看不清该血液流动情况,尤其是看不清红细胞单行通过毛细血管的流动情况。因此,为了方便观察鱼尾鳍血液流动的情况,应该选取尾鳍含色素少的活小鱼,B错误。
C.血管①是毛细血管,红细胞缓慢地单行通过,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C正确。
D.血管②内的血液从主干血管流向分支血管,是动脉;血管③内的血液由分支血管汇集到主干血管,是静脉,D错误。
故选C。
19.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共同规律是
A. 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B. 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
C. 心室→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
D. 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答案】A
【解析】
【详解】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点都是心室,心室流向动脉,再到毛细血管,到静脉,最终回到心房。
20. 下列关于血量和输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输血的原则是输同型血
B. 贫血就是指血液总量少于正常值
C. 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 8%
D. 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答案】B
【解析】
【分析】输血时应该以输同型血为原则,正常情况下A型血的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但在紧急情况下,AB 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 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O型血的人只能接受O 型血,要注意的是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
【详解】A.输血的原则是输同型血,但在紧急情况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只能接受O型血,故A正确。
B.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故B错误。
CD.血液的总量占体重的7%~8%。一个成年人失血量少于400毫升时可以没有明显的症状,血液能得到自然补充,不用输血,故CD正确。
故选B。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注意“[ ]”填序号,“____”填恰当的生物术语。)
21. 人类从哪里来?我们每一个人又是怎样来到世界上的呢?以下是“人的由来”的相关概念图,请根据图中提示回答有关问题:
(1)在A、B两处填入恰当的词: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精子的器官是________________,B的形成发生在____________内。
(3)胎儿是在母体的_______________中发育,并通过_______________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同时将废物排出。
【答案】 ①. 森林古猿 ②. 受精卵 ③. 睾丸 ④. 输卵管 ⑤. 子宫 ⑥. 胎盘和脐带
【解析】
【分析】(1)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人类的进化历程是、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和现代入。
(2)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详解】(1)人类和类人猿有共同的原始祖先,就是A森林古猿,人的新生命的起点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的B受精卵,受精卵经过分裂、生长、分化等,一步步发育成胎儿。
(2)(3)产生精子的器官是男性的睾丸,睾丸还能分泌雄性激素。受精的过程:精子进入阴道,缓缓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所以受精卵的形成部位在输卵管。受精卵在经过输卵管进入子宫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形成胚泡,并且埋入子宫内膜。胚胎继续发育,逐渐发育成胚胎,胚胎慢慢发育成胎儿,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交换营养与废物。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22. 根据人体营养的有关知识,请结合A、B、C三幅图回答问题:
(1)图A中标号①、④、⑥所示器官以及胃腺和肠腺统称为消化系统的_____。
(2)今天早上你吃了一个馒头,馒头的初步消化是从图A中[ ]_____开始的。
(3)小莉早上吃的油条中含丰富的脂肪,需要通过图B中的肝脏分泌的_____进行乳化。
(4)图B中的[③]分泌_____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5)分析鸡蛋中含有的蛋白质的消化过程:图C中曲线_____代表其消化过程。在小肠内蛋白质最终分解为_____。
【答案】(1)消化腺 (2)②口腔
(3)胆汁 (4)胰液
(5) ①. 乙 ②. 氨基酸
【解析】
【分析】图A是人体的消化系统,其中:①唾液腺、②口腔、③食道、④肝脏、⑤胃、⑥胰腺、⑦小肠、⑧大肠、⑨肛门。图B:①肝脏、②胆囊、③胰脏。图C:①口腔、②咽和食道、③胃、④小肠。曲线甲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乙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丙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
【小问1详解】
人体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腺有①唾液腺、胃腺、④肝脏、肠腺和⑥胰腺。
【小问2详解】
馒头主要含有淀粉,淀粉是糖类的一种。食物中含有的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在小肠中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
【小问3详解】
图B中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它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但能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的消化。
【小问4详解】
图B中的③是胰腺,胰腺分泌的消化液为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胰液通过导管流入小肠。
【小问5详解】
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该酶可把蛋白质分解成多肽。进入小肠后,在小肠肠腺分泌的肠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的作用下,蛋白质和多肽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结合题图和分析可知,鸡蛋中含有的蛋白质的消化过程在图C中对应的消化曲线是乙,该物质最终在小肠内被分解为氨基酸。
23. 图(一)为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图(二)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图(三)是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遇澄清的石灰水变化情况,图(四)是模拟呼吸时膈肌的运动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的[ 1 ]肺是人体进行呼吸的主要器官,[ ]_____不仅是气体的通道,而且还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湿润和的作用。
(2)图(二)所示的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此时肺容积_____。
(3)观察图(三)推断,通入的气体为人体呼出气体的试管是_____,因此,与吸入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中_____的含量明显增加了。
(4)图(四)是模拟呼吸时膈肌的运动情况,甲表示_____过程,此时膈肌处于_____状态。
【答案】(1)2 呼吸道
(2)增大 (3) ①. 甲 ②. 二氧化碳
(4) ①. 呼气 ②. 舒张
【解析】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构成。图(一)中1肺、2呼吸道、3膈肌、4肺动脉、5肺静脉。图(二)a二氧化碳、b氧气、c吸气、d呼气。据图解答。图四1气管、2肺。甲图呼气过程;乙图吸气过程。
【小问1详解】
如图一是呼吸系统的组成图,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2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构成,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
【小问2详解】
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即肺吸气,此时膈肌和肋间肌处于收缩状态,胸腔扩大,肺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气体进入肺。
【小问3详解】
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观察图(三)推断,通入的气体为人体呼出气体的试管是甲,因此,与吸入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明显增加了。
【小问4详解】
图(四)甲图表示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肺内气体排出,是呼气过程;乙图示表示膈肌收缩,膈顶下降,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是吸气过程。
24. 如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③所代表的血管是_____。
(2)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壁最厚的是[ ]_____。
(3)血液从⑤出发到达⑦的循环途径称为_____,血液发生的变化是_____(提示由什么血液变成什么血液)。
(4)图中心腔④与⑤之间、⑦与⑨之间有_____,能控制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
(5)某人不小心感染了新冠肺炎,通过静脉注射药物,药物首先到达心脏的_____(填数字)。
【答案】(1)肺静脉 (2)⑤左心室
(3) ①. 体循环 ②. 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4)房室瓣##瓣膜 (5)⑦
【解析】
【分析】观图可知:①主动脉、②肺动脉、③肺静脉、④左心房、⑤左心室、⑥上腔静脉、⑦右心房、⑧下腔静脉、⑨右心室。
【小问1详解】
图中③所代表的血管是肺静脉,与④左心房相连。
【小问2详解】
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⑤左心室的壁最厚,进行体循环,输送血液路线最长;左心室收缩把血液泵入主动脉,其内流动的血液是动脉血,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处。
【小问3详解】
体循环的路线是:⑤左心室→主动脉→全身的各级动脉→全身各组织处的毛细血管网→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⑦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小问4详解】
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
【小问5详解】
血液循环途径如图:
由血液循环图解可知:通过静脉注射药物,药物自上、下腔静脉首先进入心脏的⑦右心房。
25. 为了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表实验: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中的A处应加入_____清水,与1号试管形成对照。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_____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1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_____蓝(填“变”或“不变”),原因是淀粉已经全部被唾液中的_____分解成了_____。
(4)由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馒头变甜与_____有关。
【答案】(1)2ml (2)1,3
(3) ①. 不变 ②. 唾液淀粉酶 ③. 麦芽糖
(4)牙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的分泌
【解析】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小问1详解】
要探究睡液对馒头中淀粉的消化作用,应以唾液为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因此,在2号试管中A处应加入2mL清水,和1号试管形成对照。
【小问2详解】
实验中,把馒头切成碎屑是模拟牙齿的咀嚼,搅拌是模拟舌的搅拌,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1号和3号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因为1号试管是馒头碎屑有牙齿的咀嚼作用,3号试管是馒头块,没有牙齿的咀嚼作用,1号试管充分搅拌,3号试管不搅拌,并且这两支试管其他条件都相同。
【小问3详解】
1号试管中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因此,1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
【小问4详解】
该实验有两组对照实验,1号和3号对照,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1号和2号对照,探究唾液对馒头中的淀粉的消化作用。1号试管加入唾液、馒头碎屑,并搅拌,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说明淀粉被完全分解;2号试管加入清水、馒头碎屑,并搅拌,滴加碘液后变蓝,说明淀粉没有被分解;3号试管加入唾液、馒头块,不搅拌,滴加碘液后变浅蓝,说明淀粉被部分分解。由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馒头变甜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的分泌有关。试管编号
1
2
3
馒头碎屑或馒头块
碎屑适量、搅拌
碎屑适量、搅拌
馒头块适量、不搅拌
清水或唾液
2mL唾液
A
2mL唾液
振荡后保温
37℃水浴中保持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重庆市开州区云枫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重庆市开州区云枫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的注意事项, 青春期的女孩比男孩更喜欢拍照, 下列饮食习惯合理的是, 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开州区云枫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重庆市开州区云枫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重庆市开州区云枫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重庆市开州区云枫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开州区开州初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重庆市开州区开州初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的注意事项, 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