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有关真核生物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中均含有核酸
B. 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C. 植物细胞的边界是细胞壁,动物细胞的边界是细胞膜
D. 线粒体是细胞进行呼吸的主要场所
【答案】A
【解析】
【分析】1、在真核细胞中,细胞膜、核膜以及细胞器膜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它们形成的结构体系,称为生物膜系统。
2、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详解】A、线粒体和叶绿体含有少量的DNA和RNA,核糖体主要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A正确;
B、生物膜是对细胞内的所有膜结构的统称,B错误;
C、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边界都是细胞膜,C错误;
D、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D错误。
故选A。
2. 生命科学研究中常用“建模”方法表示微观物质的结构,图中1~3分别表示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三种大分子有机物,每种有机物都有其特定的基本组成单位。则下图中1~3可分别表示
A. 多肽、DNA、淀粉B. DNA、RNA、纤维素
C. DNA、蛋白质、糖原D. DNA、多肽、糖原
【答案】A
【解析】
【分析】图中每个小单位可认为是单体,然后由单体聚合形成多聚体,即图中三种物质都属于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题干中“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三种有机物”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植物特有的多糖为淀粉和纤维素。
【详解】图1中,单体具有很多不同的形状,这些不同的单体只能表示20种氨基酸,因此图1可能表示蛋白质或者是多肽;
图2中,有圆形、方形、六边形、三角形四种不同的单体,并且该有机物是单链的,因此它可以表示RNA分子的四种核糖核苷酸;
图3中,只有圆形一种单体,最可能表示的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糖,而植物细胞中的多糖有淀粉和纤维素。
综合三幅图,图1~3可分别表示蛋白质或多肽、RNA、淀粉或纤维素。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中的三类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分布情况,题干中“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三种有机物”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 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物质和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组成糖蛋白和糖脂中的糖类分子也可以参与组成核酸和ATP
B. 多糖、蛋白质和核酸结构多样性均与其单体的结构多样性有关
C.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有关,还有可能与核孔有关
D. 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都是含有核酸的细胞器,三者共有的核苷酸有4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1、蛋白质的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即结构蛋白,如羽毛、头发、蛛丝、肌动蛋白;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③传递信息,即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④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⑤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2、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DNA为脱氧核糖、RNA为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脱氧核苷酸,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
【详解】A、组成糖蛋白和糖脂中的糖类分子属于多糖,而组成核酸和ATP的糖类属于单糖,A错误;
B、组成多糖的单体都是葡萄糖,所以多糖多样性与其单体的结构多样性无关,B错误;
C、核孔完成的是核质之间的信息交流,不是细胞间的,C错误;
D、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都含有RNA这种核酸,组成RNA的核苷酸都有4种,D正确。
故选D。
4. 下列关于细胞中“基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线粒体基质中具有DNA、RNA和核糖体,能合成自身的全部蛋白质
B. 叶绿体基质中有ATP水解酶等多种酶
C. 细胞质基质参与大分子物质和细胞器的移动
D. 核基质与染色体的装配等生理活动密切相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线粒体和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结构上不同之处:线粒体形状是短棒状,圆球形;分布在动植物细胞中;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基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叶绿体形状是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主要分布在植物的叶肉细胞里以及幼嫩茎秆的表皮细胞内;内膜光滑无折叠,基粒是由类囊体垛叠而成;基质中含有大量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2、结构上相同之处:都是双层膜结构,基质中都有酶,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3、功能上不同之处: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4、功能上相同之处:都需要水作为生理功能的原料,都能产生ATP,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详解】A、线粒体是半自主复制细胞器,线粒体基质中具有DNA、RNA和核糖体,能合成自身的部分蛋白质,线粒体内还有一部分蛋白质受核基因控制,A错误;
B、叶绿体基质可进行暗反应、DNA复制、转录等多种活动,需要酶的催化,暗反应、DNA复制、转录等均需要消耗ATP,因此叶绿体基质中有ATP水解酶等多种酶,B正确;
C、细胞质基质中的细胞骨架可参与大分子物质和细胞器的移动,C正确;
D、染色体复制发生在细胞核,因此核基质与染色体的装配等生理活动密切相关,D正确。
故选A。
5. 19世纪末,恩格尔曼用一个棱镜将阳光散射成七色光,并使之落在水绵上,再在系统里加入一群好氧性细菌,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绵细胞的叶绿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不吸收绿光
B. 好氧性细菌利用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最终在线粒体内膜上产生水
C. 水绵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
D. 吸收光能的色素存在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答案】D
【解析】
【分析】恩格尔曼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无空气的黑暗环境中,用极细的光线束照射水绵的叶绿体。水绵具有螺旋带状叶绿体,便于实验观察,放在无空气的条件下,可排除空气中的氧气对实验的影响。
【详解】A、水绵为低等植物,它含螺旋带状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而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吸收红光和蓝紫光,也能吸收绿光,只是吸收量很少,A错误;
B、好氧性细菌为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可在细胞质和细胞膜上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
C、水绵细胞内能吸收光能的色素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C错误;
D、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需要色素的参与,类囊体薄膜因其上分布有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所以在此进行光反应,D正确。
故选D。
6. DNA复制和转录是细胞中两种重要的生命活动。下列关于DNA复制和转录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均需解开DNA双链,解旋需要的酶相同
B. 产物都是核苷酸长链,需要的单体相同
C. 所有细胞都会进行,发生的场所相同
D. 模板都是DNA,子链延伸的方向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1.DNA分子的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间期。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2.转录: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详解】A、转录和DNA复制过程均需解开DNA双链,但解旋需要的酶有差异,DNA复制过程用的是解旋酶,而转录过程用的是RNA聚合酶,A错误;
B、转录和DNA复制过程的产物都是核苷酸长链,但需要的单体不同,DNA复制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转录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B错误;
C、转录过程是所有细胞都会进行的过程,而DNA复制是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中才发生的过程,二者发生的场所均主要在细胞核中,C错误;
D、转录和DNA复制过程的模板都是DNA,且子链延伸的方向相同,都是从5’向3端延伸,’D正确。
故选D。
7. 下列有关实验材料和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通过对比Fe3+和肝匀浆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率可证明酶的高效性
B. 探究不同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保持温度一致
C. 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不可用于验证淀粉酶的专一性
D. 测定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需先将酶和底物混合后再在相同温度下保温
【答案】D
【解析】
【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作用的机理是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催化特性表现为高效性、专一性、需要温和的条件。
【详解】A、比较过肝匀浆(含有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可证明酶具有高效性,A正确;
B、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保持温度始终为该酶的最适宜温度,因为此时温度是无关变量,B正确;
C、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的化学反应,利用淀粉遇碘液变蓝的原理来检测的是底物淀粉的剩余量,但不能检测底物蔗糖是否被淀粉酶水解,所以不能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来验证酶的专一性,C正确;
D、测定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需先将酶和底物分别在相同温度下保温之后再混合,D错误。
故选D。
【点睛】
8. 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异常与衰老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科研人员研究中药党参对某种衰老模型小鼠肝细胞线粒体中酶活性的影响,以此了解其对延缓衰老的作用及机制,实验结果如下表。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注:a酶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b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二者均与细胞呼吸相关。)
A. 细胞呼吸中a酶与b酶催化的反应均需消耗氧气
B. 本实验中的正常小鼠组和模型小鼠组均为对照组
C. 随着党参提取物剂量的升高,a酶和b酶的活性逐渐增强
D. 高剂量党参提取物可通过增强酶活性改善衰老小鼠的线粒体功能
【答案】A
【解析】
【分析】1、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比较: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分析,a酶和b酶都是线粒体中的酶,a酶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b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因此两种酶催化的分别是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其中酶b催化的第三阶段需要氧气的参与,A错误;B.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党参提取物剂量,正常小鼠组和模型小鼠组均为对照组,B正确;
C.与模型小鼠组相比,随着党参提取物剂量的升高,a酶和b酶的活性逐渐增强,C正确;
D.与模型小鼠组相比,党参提取物高剂量组两种酶的活性相对最高,说明高剂量党参提取物可通过增强酶活性改善衰老小鼠的线粒体功能,D正确;
故选A。
9.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下列有关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中,从甲、乙两个小桶内分别取出彩球的过程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B. “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中,模拟减数分裂II后期时,移向细胞同一极的橡皮泥颜色不能相同
C.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时,需要靠碱基对之间的磷酸二酯键维持DNA的遗传稳定性
D.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对生物的进化和适应的形成作出了合理的解释
【答案】D
【解析】
【分析】1.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2.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A、“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中,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从甲、乙两个小桶内分别取出彩球的过程模拟雌、雄配子的产生,A错误;
B、“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中,需要2种不同的颜色,一种颜色代表来自母方,另一种颜色代表来自父方,模拟减数分裂II后期时,移向细胞同一极的橡皮泥颜色可能相同,B错误;
C、“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时,需要靠碱基对之间的氢键维持DNA的遗传稳定性,C错误;
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对生物的进化和适应的形成作出了合理的解释,D正确。
故选D。
10. 蜜蜂中工蜂和蜂王是二倍体,体细胞含有32条染色体(2n=32);雄蜂是单倍体,体细胞含有16条染色体(n=16),雄蜂可通过一种特殊的减数分裂方式形成精子,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16个核DNA分子
B. 蜜蜂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16条非同源染色体
C. 在精子形成过程中,着丝点会发生一分为二的现象
D. 若不考虑突变,一只雄蜂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精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图示: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形成初级精母细胞,此时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减数第一次分裂时,16条染色体移向细胞的同一极,进入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内,该次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一个精子细胞,另一个细胞退化消失;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没有染色体,退化消失。
【详解】A、初级精母细胞是由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形成的,因此DNA分子数是32,A错误;
B、一个染色体组是由非同源染色体组成的,故蜜蜂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16条非同源染色体,B正确;
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C正确;
D、雄蜂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只产生一个精子,因此如果没有基因突变,雄蜂产生的精子相同,D正确。
故选A。
11. 现建立“动物精原细胞(2n=4)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模型。将染色体DNA都被32P标记的1个精原细胞置于不含32P的培养液中正常培养,分裂为2个子细胞,其中1个子细胞发育为下图细胞①。细胞①和②的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H/h、R/r是其中的两对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①中含32P的核DNA分子数是4或5
B. 细胞①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C. 细胞④~⑦中含32P的核DNA分子数可能分别是2、1、1、0
D. 该模型中动物精原细胞基因型为HhRr或Hhrr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中细胞①中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②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已经分裂,染色体分布在两极,细胞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②和③处于相同的分裂时期,细胞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④~⑦都是精细胞;细胞①发生了互换和基因突变。
【详解】A、细胞①是由染色体DNA都被32P标记的1个精原细胞置于不含32P的培养液中正常培养,经有丝分裂形成的,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一个精原细胞(DNA中的P都含有32P,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正常培养,经过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中的DNA分子一条链含有32P,另一条链不含32P,该子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复制,形成的细胞①中。每条染色体只有一条染色单体的DNA分子一条链中含32P,共四条染色单体含32P。所以含32P的核DNA分子数是4,若细胞①发生互换,则含32P的核DNA分子数是5,A正确;
B、据图可知:①细胞发生了H和h的交叉互换(基因重组),且发生了R、r的基因突变,B正确;
C、如果细胞②的H和R所在染色体含有32P,且细胞②中h所在染色体含有32P,则r在染色体不含有32P,因此形成的细胞④含有32P的核DNA分子数为2个,形成的细胞⑤含有32P的核DNA分子数为1个,由于细胞③的基因型为Hhrr(h为互换的片段),h所在的染色体与其中一个r所在染色体含有32P(H和另一个r所在染色体不含32P),如果含有32P的2条染色体不在同一极,则形成的细胞⑥和⑦都含32P的核DNA分子数为1个。即细胞④~⑦中含32P的核DNA分子数可能分别是2、1、2、0,C错误;
D、据图可知:①细胞发生了H和h的交叉互换(基因重组),且发生了R、r的基因突变,该模型中动物精原细胞的基因型HhRr或Hhrr,D正确。
故选C。
12. 真核生物的基因可以位于细胞质、常染色体、X染色体、Y染色体以及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科研团队为确定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位置,利用某种XY型动物的纯合白毛和纯合黑毛个体为亲本进行互交实验:①白毛♀×黑毛♂与②白毛♂×黑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①子代均为白毛,②子代均为黑毛,则相关基因位于细胞质
B. 根据互交结果可区分相关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
C. 假设白毛对黑毛为显性,根据互交结果无法区分相关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X和Y染色体同源区段
D. 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白毛对黑毛为显性,实验②可根据性状判断子代性别。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于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过程中与性别相关联,因此伴性遗传可以通过统计后代中不同性别的性状分离比进行判断。题干中①白毛♀×黑毛♂与②白毛♂×黑毛♀为正反交,可以探究基因的位置。
【详解】A、①白毛♀×黑毛♂与②白毛♂×黑毛♀为正反交,若①子代均为白毛,②子代均为黑毛,说明正反交子代均与母本相同,所以为细胞质基因遗传,则相关基因位于细胞质,A正确;
B、若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则正反交结果相同,若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正反交结果不同,故根据互交结果可区分相关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B正确;
C、若相关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同源区段,假设白毛对黑毛为显性,则①XAXA×XaYa→XAXa、XAYa,②XAYA×XaXa→XAXa、XaYA,正反交结果相同,若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则①XAXA×XaY→XAXa、XAY,②XAY×XaXa→XAXa、XaY,正反交结果不同,C错误;
D、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白毛对黑毛为显性,实验②XAY×XaXa→XAXa、XaY,雌性子代为白色,雄性子代为黑色,可以根据性状判断子代性别,D正确。
故选C。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多选、错选、不选得0分。
13. 研究发现,癌细胞即使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也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ATP,用于满足快速生长的能量需求,这种现象称为“瓦堡效应”。下图为葡萄糖在癌细胞中的代谢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可进行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
B. 过程①发生在细胞质基质,过程②发生在线粒体内
C. 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速率高
D. 癌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中有少量葡萄糖在线粒体中被利用
【答案】ABC
【解析】
【分析】过程①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过程②为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过程③为乳酸型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详解】A、癌细胞即使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也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ATP,用于满足快速生长的能量需求,所以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可进行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A正确;
B、过程①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过程②为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B正确;
C、发生“瓦堡效应”的癌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可同时进行,所以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速率高,C正确;
D、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氧化分解,线粒体不能分解葡萄糖,D错误。
故选ABC。
14. 某二倍体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已知控制翅型的等位基因B/b只位于Z染色体上,仅基因B表达时为长翅,仅基因b表达时为小翅,基因B、b同时表达时为残翅。某雌性个体与残翅雄性个体杂交,获得4种基因型互不相同的F1。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雄性亲本基因型为ZBZb,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ZBW或ZbW
B. F1中残翅个体一定是雄性,且该群体中小翅个体总是占1/2
C. 若F1群体中有1/2为长翅个体,则雌性亲本基因型一定为ZBW
D. 若小翅个体杂交后代中出现极少量残翅,则最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答案】ACD
【解析】
【分析】1、伴性遗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2、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叫作基因突变。
【详解】A、依题意,基因B、b同时表达时为残翅,则雄性亲本的基因型为ZBZb。又某雌性个体与残翅雄性个体杂交,获得4种基因型互不相同的F1,则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ZBW或ZbW,A正确;
B、依题意,基因B、b同时表达时为残翅,则F1中残翅个体基因型一定是ZBZb,为雄性。雄性亲本的基因型为ZBZb,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ZBW或ZbW,若雌性亲本为ZbW,则F1群体中小翅个体为ZbW和ZbZb,共占1/2,若雌性亲本为ZBW,F1群体中小翅ZbW占1/4,B错误;
C、若雌性亲本为ZBW,则F1基因型为ZBZB、ZBZb、ZBW、ZbW,其中ZBZB、ZBW表现为长翅,占1/2;若雌性亲本为ZbW,F1基因型为ZBZb、ZbbZb、ZBW、ZbW,其中ZBW表现为长翅,占1/4。因此,若F1群体中有1/2为长翅个体,则雌性亲本基因型一定为ZBW,C正确;
D、小翅个体的基因型为ZbZb和ZbW,而残翅个体的基因型为ZBZb,所以小翅个体杂交后代中出现极少量残翅最可能的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D正确。
故选ACD。
15. 表观遗传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生命活动过程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表观遗传现象是因为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碱基序列发生改变
B. 同一蜂群中蜂王和工蜂在形态结构和行为等方面的不同与表观遗传有关
C. 柳穿鱼Lcyc基因的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抑制了基因的表达
D. 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答案】BCD
【解析】
【分析】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
【详解】A、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表观遗传现象中碱基序列没有发生改变,A错误;
B、同一蜂群中的蜂王和工蜂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它们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的不同与表观遗传有关,B正确;
C、甲基化Leyc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合成Leyc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进而对表型有影响,这属于表观遗传,C正确;
D、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可以影响染色体的螺旋化程度,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D正确。
故选BCD。
16. 人类遗传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人类遗传病发病率和遗传方式的调查活动。某小组绘制了如图1所示的系谱图并对部分家庭成员是否携带甲病基因进行核酸分子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B. 甲病致病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或X和Y的同源区段
C. 假设甲病受基因A和a控制,乙病受基因B和b控制,Ⅱ6的基因型有3种可能
D. 经过多个小组调查的系谱图合并研究发现,乙病为常染色体遗传病,且在人群中每2500人有一人患此病,图1中Ⅲ9两种病都不患的概率是20/27
【答案】AD
【解析】
【分析】1、分析甲病:据对部分家庭成员是否携带甲病基因进行核酸分子检测的图2可知,根据限制酶切点的位置看出正常基因通过限制酶切成两段基因片段,突变基因通过限制酶切下为一个基因片段。Ⅰ3、Ⅰ4有3个不同的基因片段,故Ⅰ3、Ⅰ4同时含有正常基因和突变基因为杂合子;Ⅱ8也不患甲病,但有两个基因片段,故Ⅱ8为只有正常基因的纯合子;Ⅰ2只有一段基因片段,即只有突变的基因,且据图1可知Ⅰ2患甲病,故突变基因为甲病致病基因,甲病为隐性遗传病,若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则图1中Ⅱ6应患甲病,与图示结果不符,故可判断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分析乙病:Ⅰ1号和Ⅰ2号、Ⅰ3号和Ⅰ4号都不患乙病,但Ⅰ1号和Ⅰ2号子代Ⅱ5号,Ⅰ3号和Ⅰ4号子代Ⅱ8号患乙病,可确定乙病为隐性遗传病,但不能确定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性染色体上。
【详解】A、调查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等,A正确;
B、据分析可知甲病为隐性遗传病,Ⅰ2号有两个致病基因,若甲病致病基因位于X和Y的同源区段,则Ⅱ5、Ⅱ6号性状应相同,而据图可知Ⅱ5和Ⅱ6中只有Ⅱ5有甲病,B错误;
C、据分析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假设甲病受基因A和a控制,乙病受基因B和b控制,则Ⅱ6的基因型有AaBB或AaBb或AaXBY或AaXBYb4种可能,C错误;
D、调查乙病为常染色体遗传病,结合分析可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6基因型为Aa(1/3BB:2/3Bb),Ⅱ7基因型为(1/3AA:2/3Aa)(1/3BB:2/3Bb),Ⅲ9不患甲病的概率1-2/3×1/4=5/6,不患乙病的概率1-2/3×2/3×1/4=8/9,故Ⅲ9两种病都不患的概率是5/6×8/9=20/27,D正确。
故选AD。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17. 如下图曲线表示某生物(2N=4)的体细胞分裂过程及精子形成过程中每个细胞内某物质数量的变化。a、b、c、d、e分别表示分裂过程中的某几个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中①~③段可表示细胞进行________分裂的_______数量变化。
(2)图a~e中与曲线②⑤位置相对应的细胞分别是________。
(3)细胞a、b、c、d、e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___,曲线⑤阶段细胞含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曲线中一个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是________。
(4)与体细胞相比,a~e细胞中,核内DNA含量加倍的是_____。
(5)就染色体行为来说,b、e时期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b细胞的名称叫_________________,b细胞含有的染色单体数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有丝 ②. 染色体 ③. e、b ④. a、d、e ⑤. 2 ⑥. ④⑤⑥ ⑦. a、d、e ⑧.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 ⑨. 次级精母细胞 ⑩. 0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中曲线表示某种生物的体细胞分裂过程及精子形成过程中每个细胞内染色体数量的变化,其中①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前期和中期;②表示有丝分裂后期;③表示有丝分裂末期;④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⑤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⑥表示精子。图中a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b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d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e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曲线中①~③段可表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染色体数量变化。
(2)结合分析可知,曲线②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对应于图2中的e;曲线⑤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对应于图2中的b。
(3)细胞a、b、c、d、e细胞中,a、d、e细胞具有同源染色体,b、c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其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图中曲线⑤阶段对应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但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故此时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的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曲线中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为④⑤⑥。
(4)核内DNA含量加倍的原因是经过间期DNA复制之后,因此图中与正常体细胞相比,a、d、e细胞核内DNA含量加倍。
(5)就染色体行为来说,b、e时期的细胞中都表现为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分开的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别向两极移动。
(6)图示为精子形成过程的细胞变化,b细胞中无同源 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细胞的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由于经过了着丝点分裂因此b细胞含有的染色单体数为0。
【点睛】熟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以及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能准确判断图中曲线各区段代表的时期及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是解答本题的前提。
18. 取7株各有5个叶片、株高相近的西红柿植株,分别放在25℃的密闭玻璃容器内。实验开始时测定CO2浓度,12小时后,再次测定CO2浓度,且以7种不同光照强度(正常自然光照为100%)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实验结果见表格。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用热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序号1的目的是_________。根据上述实验结果,___(填“能”或“不能”)确切知道“哪种光照强度最好”,在图2的方框内用曲线图表示净光合作用强度(CO2浓度%/12h)变化趋势_________(标明相应数据)。
(3)能不能用西红柿做还原糖鉴定实验: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排除光照导致温度改变而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②. 作为空白对照,以便分析结果 ③. 不能 ④. ⑤. 不能 ⑥. 西红柿本身是红色,对实验结果有干扰
【解析】
【分析】1、本题考查实验设计与实验分析能力,根据题意可知实验目的是探究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自变量是关照强度,因变量是光合作用速率,温度等变量是无关变量(干扰变量);
2、分析表格:表中对应的数据表明这几个实验组温度和CO2量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光照强度,所以光照强度是自变量,温度是无关变量。
【详解】(1)实验自变量是光照强度,而不同的光照可能会导致温度不同,因此使用热屏可以排除光照导致温度改变而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2)表中序号1没有光照,可以作为空白对照,以便分析结果;从表格中看出随着光照比例的增加,CO2的量不断降低,说明光合作用不断增强,未能看到光合作用降低的点,所以不能确定哪种光照强度最好。结合表格数据,作出曲线图如下:
(3)还原糖和斐林试剂在水浴时生成砖红色沉淀,而西红柿本身是红色,对实验结果有干扰,所以不能用西红柿作为做还原糖鉴定实验的材料。
【点睛】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探究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分析表格和处理数据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19. 下图1为某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培养的洋葱,该小组同学以此材料,进行了下列实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欲开展“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需要取图1中________(填图中数字)为实验材料。该实验一般需要用到图2所示器具中的________(填图中字母)。
(2)可选用图1中①为实验材料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在提取色素时,可用________来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3)进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下图为该实验的主要步骤。图中步骤甲表示解离,步骤乙表示________,步骤丙常用的试剂是________。
【答案】(1) ①. ② ②. abd
(2)无水乙醇 (3) ①. 漂洗 ②. 龙胆紫或醋酸洋红
【解析】
【分析】图示表示“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其中步骤甲表示解离,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分离;步骤乙表示漂洗,目的是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步骤丙表示染色;步骤丁表示制片过程。
【小问1详解】
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中,实验材料最好选择用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a,原因是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有紫色大液泡便于观察。该实验可直接制作装片观察,需要用到以下工具:刀片、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等,所以需要用到图2中的a镊子,夹取材料,b载玻片,制作装片,d滴管,滴加液体。
【小问2详解】
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常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小问3详解】
有丝分裂实验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图中步骤乙表示漂洗、丙为染色,常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进行染色。
20. Ⅰ.在一个海岛中,一种海龟中有的脚趾是连趾(ww),有的脚趾是分趾(Ww、WW),连趾便于划水,游泳能力强,分趾游泳能力较弱。若开始时,w和W的基因频率各为0.5,当岛上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更容易从海中得到食物。若几十年后,基因频率发生变化,W变为0.2,w变为0.8。
(1)基因频率变化后,从理论上计算,分趾海龟中杂合子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________。
(2)该种群中海龟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其中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__________。
(3)海龟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填“是”或“否”)。
Ⅱ.下图表示以某种农作物①和②两个品种为基础,培育出④⑤⑥⑦四个品种的育种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4)通过I、Ⅱ过程培育出⑤所采用的育种方法的原理是______;用I、Ⅲ、V培育出⑤所采用的育种方法的优越性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
(5)在图Ⅳ育种过程中,需要用到秋水仙素,其发挥作用的时期为__________。图Ⅵ培育⑦的育种原理为___________。
(6)三倍体植株一般不能产生正常配子,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1)32% (2)突变(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3)是 (4) ①. 基因重组 ②.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5) ①. 有丝分裂的前期 ②. 基因突变
(6)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紊乱
【解析】
【分析】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小问1详解】
由题意可知,若几十年后,基因频率变化成w为0.8,W为0.2,因此该种群的基因型频率是:WW=0.2×0.2=0.04,Ww=2×0.2×0.8=0.32,ww=0.8×0.8=0.64。故基因频率变化后,从理论上计算,分趾海龟中杂合子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32%。
【小问2详解】
该种群中海龟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其中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突变和基因重组。
【小问3详解】
开始时,W=w=0.5,几十年后,W=0.2,w=0.8,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频率变化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
【小问4详解】
通过I、Ⅱ过程培育出⑤所采用的育种方法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用I、Ⅲ、V培育出⑤所采用的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后者的优越性在于获得的品种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小问5详解】
图Ⅳ育种过程表示多倍体育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或萌发的种子,由于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因此其发挥作用的时期为有丝分裂前期。图Ⅵ育种过程为诱变育种,其原理为基因突变。
【小问6详解】
三倍体植株进行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所以一般不能产生正常配子,三倍体无籽西瓜的“无籽性状”是染色体变异引起的,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21. Ⅰ.长叶刺葵是棕榈科热带植物。为了解其引种到重庆某地后的生理状况,某研究小组在水分充足、晴朗无风的夏日,观测得到了该植物光合速率等生理指标日变化趋势图(题30图)。
(1)据图分析:
①光合作用消耗ATP最快的时刻是_____。根吸水能力最强的时刻是_____。
②直接引起蒸腾速率变化的生理指标是_____;推测导致12∶00时光合速率出现低谷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填“光照”或“CO2”)。
③在14∶00时若适当提高CO2浓度,短时间内叶绿体中[H]含量的变化是_____。
(2)若该地土壤缺钙,一段时间后该植物首先表现出钙缺乏症的是_____(填“老叶”或“幼叶”)。
(3)假设若干年后将引种后代重新移栽回原产地,与原产地长叶刺葵杂交不育,原因是地理隔离导致了_____。
Ⅱ.乙醇可部分替代石油燃料,利于纤维素酶、酵母菌等可将纤维素转化成乙醇、耐高温纤维素酶可以加速催化纤维素的水解,从而有利于酵母菌发酵产生乙醇。
(4)某研究小组将产生纤维素酶的菌株,通过诱变和高温筛选获得新菌株,为探究新菌株所产纤维素酶能否耐受80℃高温,进行了以下实验。
结果与结论:①若_____,则表明该纤维素酶能耐受80℃高温;
②若_____,则表明该纤维素酶不能耐受80℃高温;
(5)酵母菌发酵产生的乙醇属于_____(填“初级”或“次级”)代谢产物。
【答案】(1) ①. 10:00 ②. 12:00 ③. 气孔导度 ④. 光照 ⑤. 降低 (2)幼叶
(3)生殖隔离 (4) ①. 80℃水浴保温 ②. 适量纤维素液 ③. 斐林试剂 ④. 试管1内呈蓝色,试管2内有砖红色沉淀产生 ⑤. 试管1和2内均呈蓝色 (5)次级
【解析】
【分析】Ⅰ、结合题意分析图解:图中光合速率的曲线可以看出,在10:00左右时,光合速率相对量最大;但是在12:00时出现低谷,正常情况下这可能是由于气孔关闭导致的,但是此时的气孔导度最大,因此可排除二氧化碳的影响.蒸腾作用和气孔导度均在12:00时达到最高点,图中看出,这两条曲线存在这一定的平行关系。
Ⅱ、根据实验目的“为探究新菌株所产纤维素酶能否耐受80℃高温”,因此需对纤维素酶进行高温处理,然后观察是否能将纤维素水解产生还原糖。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鉴定。观察是否产生砖红色沉淀。初级代谢产物是指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所产生的、自身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次级代谢产物是指微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化学结构十分复杂、对该生物无明显生理功能,或并非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
【小问1详解】
①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产生ATP和[H]为暗反应阶段提供能量和还原剂,光合速率越大消耗ATP也就越快,从图中可见10:00时光合速率最大,因此消耗ATP最快的时刻是10:00;蒸腾作用有利于植物根对水分的吸收,蒸腾作用越强,根吸水能力越强,从图中可见蒸腾作用在12:00时蒸腾作用最强,故吸水能力最强的时刻是12:00。
②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形式通过气孔散失,气孔导度的大小直接引起蒸腾速率大小的变化,通过图中可知,在12:00时气孔导度最大,而CO2是通过气孔进入叶肉细胞的,说明CO2供应充足,推测导致光合速率出现低谷的环境因素是光照。
③[H]用于暗反应对C3的还原,CO2增多,使生成C3增多,这时会消耗更多的[H],使[H]的含量降低。
【小问2详解】
钙在植物体内形成稳定的化合物,不能转移利用,当缺钙时,首先引起幼叶出现症状。
【小问3详解】
长期的地理隔离使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向不同的方向发展,使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出现生殖隔离。
【小问4详解】
根据实验是探究纤维素酶能否耐受80℃高温,所以应先对纤维素酶用80℃高温处理,常用方法为水浴80℃保温,对酶进行高温处理后,然后再加入适量的纤维素酶作用的底物--纤维素,利用纤维素酶能使纤维素水解为还原糖,来验证经高温处理的酶是否还有活性,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或班氏糖定性试剂检测。①如果纤维素酶能耐受80℃高温,则经80℃高温处理后,依然能使纤维素水解,经斐林试剂检测能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试管1内呈蓝色,试管2内有砖红色沉淀产生。②反之,不能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试管1和2内均呈蓝色。
【小问5详解】
乙醇是对酵母菌无明显生理功能,并非是酵母菌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这样的物质为次级代谢产物。组别
a酶活性相对值
B酶活性相对值
正常小鼠组
11.76
52.44
模型小鼠组
7.75
38.57
党参提取物低剂量组
7.66
38.93
党参提取物中剂量组
9.81
43.15
党参提取物高剂量组
11.02
49.63
有氧呼吸过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场所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基质
线粒体内膜
反应物
主要是C6H12O6
丙酮酸+H2O
[H]+ O2
产物
丙酮酸+[H]
CO2+[H]
H2O
释放能量
少量
少量
大量
序号
光照强度(%)
CO2浓度(%)
开始时间
12h后
1
0
0.35
0.368
2
10
0.35
0.342
3
20
0.35
0.306
4
40
0.35
0.289
5
60
0.35
0.282
6
80
0.35
0.280
7
95
0.35
0.279
试管1
试管2
第一步
加入适量缓冲液
加入等量纤维素酶溶液(缓冲液配制)
第二步
_____30min
第三步
加入_____
第四步
60℃水浴保温10min
第五步
加入_____
第六步
沸水浴中加热2min,观察实验现象
广西玉林新世纪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假期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广西玉林新世纪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假期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广西玉林新世纪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假期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广西玉林新世纪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假期调研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有关条件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有关条件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