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四川遂宁中学高新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四川遂宁中学高新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第1页
    四川遂宁中学高新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第2页
    四川遂宁中学高新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遂宁中学高新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遂宁中学高新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每小题仅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 生物大分子是构成细胞生命大厦的基本框架,研究组成生物体的成分对揭示生命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DNA和蛋白质可分别用甲紫溶液和双缩脲试剂检测
    B. 脂肪、RNA等生物大分子都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
    C. 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存在核酸—蛋白质复合物
    D. 生物大分子都含有C、H、O、N,且以碳链为骨架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大分子:指的是作为生物体内主要活性成分的各种分子量达到上万或更多的有机分子。常见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中的多糖。
    【详解】A、DNA用二苯胺沸水浴检测,蛋白质可以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甲紫溶液是对染色体进行观察时所用的染料,A错误;
    B、脂肪不是生物大分子,不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的,B错误;
    C、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含有DNA和蛋白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含有RNA和蛋白质,,故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存在核酸—蛋白质复合物,C正确;
    D、核酸、蛋白质和多糖都是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多糖中的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D错误。
    故选C。
    2. 酿醋过程需要添加醋酸杆菌,并在敞口状态下不断搅拌。醋酸杆菌利用酒精等有机物生长繁殖,并可将酒精转化为醋酸。有关醋酸杆菌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命活动不需要氧气
    B. 通过细胞壁控制物质进出
    C. 细胞内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D. 酒精为其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醋酸菌是一种好氧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若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若缺少糖源、氧气充足,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乙醛变为醋酸。
    【详解】A、醋酸杆菌属于好氧菌,生命活动离不开氧气,A错误;
    B、细胞壁具有全透性,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醋酸杆菌是通过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B错误;
    C、醋酸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内无线粒体和叶绿体,C错误;
    D、酿醋过程中醋酸杆菌利用酒精等有机物生长繁殖,酒精为其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D正确。
    故选D。
    3. 下列关于“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光合作用一定要发生在叶绿体中
    ②生长素对植物生长一定起促进作用
    ③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④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一定是37℃
    ⑤有氧呼吸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
    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的物质一定是蛋白质
    ⑦用斐林试剂检验某植物组织样液,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说明该样液中一定含有葡萄糖
    A. 全部正确B. 有一个正确
    C. 有三个正确D. 全部不正确
    【答案】D
    【解析】
    【分析】注意:真原核生物的“不一定”(1)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不一定都有叶绿体,如蓝藻、光合细菌。(2)没有细胞核的生物不一定是原核生物。如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3)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不一定都有线粒体,如硝化细菌。真核细胞不一定都有线粒体,如某些厌氧型动物如蛔虫。
    【详解】①原核细胞的光合作用不发生在叶绿体中,①错误;
    ②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起抑制作用,②错误;
    ③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组成,具有细胞结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病毒不是原核生物,③错误;
    ④不同酶的最适宜温度不同,④错误;
    ⑤原核细胞的有氧呼吸过程不发生在线粒体中,⑤错误;
    ⑥双缩脲试剂检测的是肽键,具有肽键结构的物质都可以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如短肽,⑥错误;
    ⑦还原糖包括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能与斐林试剂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不一定是葡萄糖,⑦错误。
    综上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4. 若利用紫色洋葱的鳞片叶、管状叶、根尖进行以下实验:①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②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③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④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管状叶进行实验①时,滤纸条上未出现色素带,说明管状叶中不含色素
    B. 用鳞片叶进行实验②时,发生质壁分离时,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是单向的
    C. 用根尖进行实验③时,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纺锤丝牵引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D. 用鳞片叶进行实验④时,除去鳞片叶外表皮制备组织样液,便于现象观察
    【答案】D
    【解析】
    【分析】1、观察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一般选择成熟的植物细胞,液泡本身有颜色的细胞进行观察。
    2、色素提取的原理是:色素溶解于 有机溶剂。分离光合色素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随层析液扩散速度快,反之则慢。
    3、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详解】A、用管状叶进行实验①时,滤纸条上未出现色素带,可能是研磨不充分,色素未释放出来,也可能是滤液细线画得过粗,色素扩散后分离不开,A错误;
    B、用鳞片叶进行实验②时,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是双向的,只是进细胞的水分子少于出细胞的水分子,B错误;
    C、用根尖进行实验③时,细胞在染色时已经杀死,不能观察到染色体移动,C错误;
    D、用鳞片叶进行实验④时,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含有紫色大液泡,对实验有干扰,制备样液时需去除鳞片叶外表皮,便于观察实验结果,D正确。
    故选D。
    5. 骆驼蓬一般生长在荒漠干旱的草地或者低盐质化沙地绿洲中,耐旱、抗寒、耐碱,其根系发达、扎根很深和叶片细小、肉质。下列关于骆驼蓬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骆驼蓬根系发达、扎根很深,有利于根细胞吸收土壤深层的水分
    B. 骆驼蓬叶细小、肉质具有贮水、保水能力,因而抗旱能力很强
    C. 骆驼蓬根细胞膜上可能存在将相关的盐离子运进细胞的蛋白质
    D. 骆驼蓬根细胞能主动转运将多余的盐排出细胞外,说明细胞溶胶的盐浓度高于细胞外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知,骆驼蓬一般生长在荒漠干旱的草地或者低盐质化沙地绿洲中,其耐旱、抗寒、耐碱,根系发达、扎根很深和叶片细小、肉质等即保证了水分的供给,同时减少水分的散失,从而保证其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详解】A、骆驼蓬根系发达、扎根很深,有利于根细胞吸收土壤深层的水分,使其适应干旱环境,A正确;
    B、骆驼蓬叶细小、肉质具有贮水、保水能力,减少蒸发作用散失水分,因而抗旱能力很强,B正确;
    C、骆驼蓬根细胞膜上可能存在将相关的盐离子运进细胞的蛋白质,保证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需要,C正确;
    D、骆驼蓬根细胞能主动转运(即逆浓度梯度)将多余的盐排出细胞外,说明细胞溶胶的盐浓度低于细胞外,D错误。
    故选D。
    6. 茶叶生产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不同的茶叶制作工序也是不同的。制作绿茶时,常把采下的茶叶立即焙火杀青,破坏多酚氧化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的活性,以保持茶叶的绿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茶叶细胞和人体细胞所含元素种类大致相同但含量差异较大
    B. 采摘的新鲜茶叶的细胞中既含有大量元素,也含有微量元素
    C. 采摘的新鲜茶叶的细胞中C、O、Ca、P四种元素的含量最多
    D. 绿茶能保持绿色与高温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其中C、H、O、N是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碳是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因为碳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细胞中和自然界中含量最为丰富的元素是氧元素。
    【详解】A、不同细胞中的元素种类大致相同,含量差异较大,A正确;
    B、采摘的新鲜茶叶的细胞中既含有大量元素,也含有微量元素,如茶叶中含有C、H、O、N等大量元素,也含有Fe、B等微量元素,B正确;
    C、C、H、O、N是基本元素,采摘的新鲜茶叶的细胞中C、O、H、N四种元素的含量最多,C错误;
    D、结合题意分析可知,绿茶能保持绿色与高温破坏了多酚氧化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D正确。
    故选C。
    7. 正在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2019—nCV)引起的。该病原体是一种RNA病毒。下列有关该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病毒的RNA位于其拟核中,仅含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
    B. 组成该病毒的蛋白质彻底水解一定有21种氨基酸
    C. 该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中最基本结构层次
    D. 实验室中培养该病毒可以用含有各种营养物质的普通培养基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详解】A、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位于病毒结构的内部,病毒为非细胞生物,因而不具有拟核和细胞器,即不含核糖体这种细胞器,A错误;
    B、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1种,但不一定全部参与该病毒的蛋白质的合成 ,B错误;
    C、细胞是生命系统的最小层次,而病毒为非细胞生物,因而该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层次,C正确;
    D、病毒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因而在实验室中培养该病毒需要用活细胞,而不可以用含有各种营养物质普通培养基,D错误。
    故选C。
    8. 图一是显微镜的镜头,图二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观察标本一定是薄而透明的
    B. 将细胞a移到视野中央,标本应向左上方移动
    C. 选择①与③的镜头组合能观察到图二所示的物像
    D. 选择②与③的镜头组合在同一视野内能观察到更多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观图可知:①③无螺纹是目镜;②④有螺纹是物镜;镜身上的数字代表其放大倍数。
    【详解】A、显微镜成像是利用光学原理,必须使可见光线穿过被观察的物体,如果不透光就不能在视野中成像,所以该观察标本一定是薄而透明的,A正确;
    B、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细胞a位于视野的右下方,所以将细胞a移到视野中央,标本应向右下方移动,B错误;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①和③都是目镜,C错误;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数目越少,故选择①与④的镜头组合在同一视野内能观察到更多细胞,D错误。
    故选A。
    9. 研究人员在果蝇细胞内发现了一种微小的膜结构。当磷酸盐充足时,该结构可以储存磷酸盐,此时细胞分裂加快;当缺乏磷酸盐时,该结构分解并将储存的磷酸盐释放到细胞中,此时细胞分裂速度减慢,这表明它们的功能就像磷酸盐储存库。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 新细胞的构成需要许多膜结构,细胞通常在磷酸盐充足的条件下分裂
    B. 该结构获取信息与其他细胞器融合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功能
    C. 该结构属于细胞生物膜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
    D. 该结构储存的磷酸盐不仅用于构建生物膜的磷脂双分子层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中的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和配合。生物膜系统均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支架。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磷酸盐充足细胞分裂加快,由于新细胞的构成需要许多膜结构,而新的生物膜的合成需要磷脂,故细胞通常在磷酸盐充足的条件下分裂,A正确;
    B、该结构与其他细胞器融合不能体现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因为不是在细胞间发生的过程,B错误;
    C、该结构具有生物膜,且在细胞质中属于细胞生物膜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C正确;
    D、各种膜结构需要磷脂,需要果蝇吸收的磷酸盐,而参与构成核糖体的成分中有RNA,也需要磷元素,因此也参与构成核糖体,因此该结构储存的磷酸盐不仅用于构建生物膜的磷脂双分子层,D正确。
    故选B。
    10. 某种水母的触手断掉后能在两到三天内再生。研究发现,水母中一种积极生长和分裂的干细胞样增殖细胞,出现在了受伤部位并能帮助形成新的触手。下列关于干细胞样增殖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干细胞样增殖细胞具有细胞周期
    B. 干细胞样增殖细胞与再生触手细胞的核遗传物质不同
    C. 干细胞样增殖细胞再生成触手的过程体现其有全能性
    D. 干细胞样增殖细胞是一种不会凋亡的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高度分化的细胞,在离体条件下,仍具有发育称为完整个体的潜能。
    【详解】A、干细胞样增殖细胞是连续分裂的细胞,具有细胞周期,A正确;
    B、同一生物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源于受精卵,其遗传物质相同,B错误;
    C、干细胞样增殖细胞再生成触手(未形成完整个体)的过程,不能体现其有全能性,C错误;
    D、干细胞样增殖细胞也会发生凋亡,D错误。
    故选A。
    11. 下图为小肠上皮细胞转运葡萄糖的过程示意图。人体饥饿时,主要依赖SCLT1蛋白协同转运Na+与葡萄糖分子。人体进食后,麦芽糖会在酶IM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小肠绒毛局部葡萄糖的浓度会高于上皮细胞内的葡萄糖浓度,主要依赖CLUT2蛋白转运葡萄糖分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SCLT1转运葡萄糖时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
    B. GLUT2蛋白顺浓度梯度转运葡萄糖属于主动运输
    C. SGLT1和GLUT2蛋白的数量影响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
    D. 小肠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两种运输方式可同时进行
    【答案】B
    【解析】
    【分析】葡萄糖通过SGLT1,运输方向是逆浓度梯度进行,需要载体,属于主动运输;葡萄糖通过GLUT2,运输方向顺浓度梯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详解】A、葡萄糖通过SGLT1,运输方向是逆浓度梯度进行,需要载体,属于主动运输,在转运时其自身构象会发生改变,A正确;
    B、葡萄糖通过GLUT2,运输方向顺浓度梯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B错误;
    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与SGLT1和GLUT2蛋白的数量有关,C正确;
    D、小肠上皮细胞对葡萄糖有两种运输方式,并且这两种转运发生可同时进行,D正确。
    故选B。
    12. 关于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解读错误的是( )
    A. 图中A表示受精卵B. 过程①表示细胞分裂
    C. 过程②表示细胞分化D. 图中B、E表示相同的层次
    【答案】D
    【解析】
    【分析】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A细胞→B组织→C器官→植物体。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A细胞→D组织→E器官→F系统→动物体。
    题图中:①是细胞的分裂、②是细胞的分化。
    【详解】A、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发育通常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经过分裂、生长和分化完成个体发育。结合题图可知,图中A表示受精卵,属于细胞层次,A正确;
    B、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可见,过程①表示细胞分裂,B正确;
    C、生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结合题图可知,过程②表示细胞分化,C正确;
    D、结合题图可知,B是植物体的组织层次、E是动物体的器官层次,两者层次不相同,D错误。
    故选D。
    13. 泛素是一类由单条肽链组成的小分子蛋白质,其肽链包含76个氨基酸,细胞中错误折叠的蛋白质或损伤的细胞器会被泛素标记后最终被溶酶体降解,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泛素分子含有75个肽键,其合成需要多种RNA参与
    B. 泛素能降低错误折叠蛋白质水解反应的活化能
    C. 被泛素标记的蛋白质需要与自噬受体结合后才能进入吞噬泡
    D. 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和损伤的线粒体降解过程中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泛素引导下的降解过程,该过程中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和损伤的线粒体会被泛素标记,与自噬受体结合,被包裹进吞噬泡,吞噬泡再与溶酶体融合,进而被溶酶体的水解酶水解。
    【详解】A、泛素分子由76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含有75个肽键,蛋白质合成过程需要mRNA、tRNA和rRNA共同参与,A正确;
    B、酶的作用是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泛素在蛋白质和损伤细胞器降解过程中起到标记的作用,不是酶,B错误;
    C、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和损伤的线粒体被泛素标记后与自噬受体特异性结合,被包裹进吞噬泡,C正确;
    D、吞噬泡与溶酶体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
    故选B。
    14. 已知细胞结构a、b、c、d具有下列特征:a、b、c均由双层膜构成,且都含有DNA,其中a的膜上有小孔,而b、c没有小孔,d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某兴趣小组观察试样A、B、C的细胞结构,结果发现试样A无此四种结构,试样B四种结构均有,试样C仅无c结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d是单层膜结构,在动植物细胞中的功能不同
    B. 试样A、B、C可能分别来自颤蓝细菌、菠菜叶、口腔上皮
    C. 被称为“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的是结构b或c
    D. 试样B的结构中含遗传物质最多的是a,该结构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中心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文: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其中核膜上含有核孔,因此a是细胞核,d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d是内质网。试样A无此四种结构,为原核细胞,试样B四种结构均有,为真核细胞,试样C仅无c结构,则c应为叶绿体。
    【详解】A、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其中a上含有核孔,试样B和试样C都含有b,试样B含有c,而试样C不含有c,则b为线粒体,c为叶绿体;B和C均为真核细胞,d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为内质网,内质网是单层膜结构,内质网是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在动植物细胞中的功能相同,A错误;
    B、试样A无此四种结构,为原核细胞,B和C均为真核细胞,B含叶绿体,C不含叶绿体,因此试样A、B、C可能分别来自颤蓝细菌、菠菜叶、口腔上皮,B正确;
    C、b为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被称为“能量转换站”,c为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被称为“养料制造车间”,C错误;
    D、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其中a上含有核孔,则a是细胞核,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为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故试样B的结构中含遗传物质最多的是a,该结构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不是代谢的中心,D错误。
    故选B。
    15. 微管是由α和β两种微管蛋白形成的异二聚体装配而成的长管状结构,如下图。细胞的分裂离不开部分微管聚合和解聚的动态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来判断微管是否彻底解聚
    B. 如果药物X能使已经形成的微管保持静止状态,则可以用药物 X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C. 微管是细胞骨架的一种,如果控制α微管蛋白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不会影响细胞的信息传递
    D. 微管蛋白的N 元素只有少数分布在氨基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微丝和微管是构成细胞骨架的重要结构。微管是一种管状结构,中心体、细胞分裂时形成的纺锤体等结构都是由微管构成的。
    【详解】A、微管蛋白二聚体解聚形成α和β两种微管蛋白,蛋白质均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因此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来判断微管是否彻底解聚,A正确;
    B、如果药物X能使已经形成的微管保持静止状态,则无法形成纺锤丝从而抑制细胞分裂,因此可以用药物 X抑制癌细胞的增殖,B正确;
    C、控制α微管蛋白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无法形成微管蛋白,而微管是细胞骨架的一种,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C错误。
    D、蛋白质中的N元素主要存在于肽键所在位置,少数分布在氨基中,D正确。
    故选C。
    16. 植物细胞膜上有阴离子通道也有K+通道,其中阴离子通道对NO3-通透能力远远大于Cl-,在高浓度盐胁迫下,K+主动运输受阻,细胞吸收Cl-受阻,甚至Cl-外排,此时K+从细胞外到细胞内主要通过离子通道Kin+蛋白。而阴离子通道可与Kin+蛋白互相作用,抑制其活性。据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KNO3溶液中,已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会大量吸收K+使细胞液浓度升高,进而发生复原
    B. 在一定浓度的KCl溶液中,植物细胞可发生质壁分离,但有可能不能复原
    C. 若在溶液中加入呼吸抑制剂,则植物细胞也可以从外界吸收K+
    D.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可一定程度说明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1、将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置于低浓度溶液或者蒸馏水中,植物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但如果所用溶液为葡萄糖、KNO3、NaCl、尿素、乙二醇等,发生质壁分离后因细胞主动或被动吸收溶质而使细胞液浓度增大,植物细胞会吸水引起质壁分离后的自动复原。
    2、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详解】A、在KNO3溶液中,已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由于渗透失水,自身代谢水平较低,导致K+主动运输受阻,同时由于阴离子通道对NO3-通透性好,植物细胞在通过阴离子通道吸收NO3-时抑制了离子通道Kin+蛋白的活性,使K+无法正常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因此植物细胞质壁分离自动复原是吸收NO3-的作用,A错误;
    B、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由于失水而使K+主动运输受阻,阴离子通道的活动会直接抑制Kin+蛋白的活性,使K+的协助扩散受阻,同时阴离子通道对NO3-通透性远远大于Cl-使得植物细胞对Cl-的吸收量很有限,因此在一定浓度的KCl溶液中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后可能不发生复原,B正确;
    C、由题意可知,细胞膜上有K+通道,因此在加入呼吸抑制剂后植物细胞仍可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从外界吸收K+,C正确;
    D、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可一定程度说明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D正确。
    故选A。
    17. 乙醇脱氢酶(ADH)、乳酸脱氢酶(LDH)是植物细胞中无氧呼吸的关键酶,其催化的代谢途径如图1所示。为探究Ca2+对淹水处理的植物根细胞呼吸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将辣椒幼苗进行分组和3种处理:甲组(未淹水)、乙组(淹水)和丙组(淹水+Ca2+),在其它条件适宜且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丙酮酸生成乳酸或酒精的过程中,利用NADH的能量合成ATP
    B. 辣椒幼苗在淹水的条件下,其根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仅有乳酸
    C. Ca2+影响ADH、LDH的活性,减少乙醛和乳酸积累造成的伤害
    D. 淹水胁迫时,该植物根细胞酒精的产生速率小于乳酸的产生速率
    【答案】C
    【解析】
    【分析】无氧呼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完全相同,第二阶段发生于细胞质基质,丙酮酸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产生乳酸,不产生ATP。
    【详解】A、丙酮酸生成乳酸或酒精的过程是无氧呼吸第二阶段,该阶段不产生ATP,A错误;
    B、分析题意,乙醇脱氢酶(ADH白色柱形图)、乳酸脱氢酶(LDH黑色柱形图)是植物细胞中无氧呼吸的关键酶,而图2显示乙醇脱氢酶(ADH)、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均>0,说明辣椒幼苗在淹水条件下,其根细胞的无氧呼吸产物有乳酸和酒精,B错误;
    C、据图分析,与乙组相比,丙组是淹水+Ca2+组,ADH含量较高,LDH含量较低,说明水淹条件下,适当施用Ca2+可减少根细胞厌氧呼吸产物乳酸和乙醛的积累,从而减轻其对根细胞的伤害,C正确;
    D、甲为对照组,是正常生长的幼苗,乙为实验组,为淹水条件,乙醇脱氢酶(ADH)、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升高,根据纵坐标值看ADH酶活性更高,据此可推测淹水条件下酒精产生的速率高于乳酸产生速率,D错误。
    故选C。
    18. NTP家族由 ATP(三磷酸腺苷)、GTP(三磷酸鸟苷)、三磷酸尿苷(UTP)和 CTP(三磷酸胞苷)构成。它们的结构只是碱基不同,如图是ATP的化学结构图,A、B表示物质,α﹣γ表示磷酸基团(Pi)的位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物质A和B分别是腺嘌呤和核糖,A和B组成腺苷
    B. 许多吸能反应与 ATP的水解反应相联系
    C. 1分子GTP彻底水解可得到3种小分子物质
    D. CTP 中的胞苷(C)由胞嘧啶和脱氧核糖构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ATP的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式中A代表腺苷,T代表3个,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特殊的化学键。
    【详解】A、ATP的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式中A代表腺苷,由腺嘌呤(A)和核糖(B),A正确;
    B、ATP的水解反应是放能反应,与之相联系的是吸收能量的反应,B正确;
    C、1分子GTP彻底水解可得到鸟嘌呤(G)、核糖和磷酸,C正确;
    D、CTP中的胞苷(C)由胞嘧啶和核糖构成,D错误。
    故选D。
    19. 下列不属于控制无关变量的相关操作是( )
    A. 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中,将叶片的一半用黑纸包住
    B. 验证温度影响酶活性的实验中,需将每一组底物和酶溶液分别设置相同且适宜的pH
    C. 验证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的实验中,首先将实验植物进行饥饿处理
    D. 绿叶的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制备滤纸条时剪去两角
    【答案】A
    【解析】
    【分析】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控制的对实验对象进行处理的因素叫作自变量,因自变量改变而变化的变量叫作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可变因素,叫作无关变量。
    【详解】A、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中,自变量是光照的有无,将叶片的一半用黑纸包住是控制自变量,不属于控制无关变量,A正确;
    B、验证温度影响酶活性的实验中,温度是自变量,先将每一组底物和酶溶液分别设置相同且适宜的pH属于控制无关变量,B错误;
    C、验证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的实验中,植物体内原有的淀粉属于无关变量,实验时首先将实验植物做饥饿处理,其目的是消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属于控制无关变量,C错误;
    D、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纸带边缘有更多和空气的接触界面,层析液在纸带边缘扩散速度较内部快,减去纸带两角,不让纸带两侧渗透过快而使色素分布更均匀,此操作属于控制实验的无关变量,D错误。
    故选A。
    20. 如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1和图2中可用溴麝香草酚蓝试剂检测气体产物,颜色变化是黄→绿→蓝,且图1变化较快
    B. 图2中也可待充分反应后,从广口瓶中取样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将会从橙色变成灰绿色
    C. 将酵母菌换成乳酸菌,图1中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图2中产生的气体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说明乳酸菌厌氧呼吸不产生
    D. 两装置中的广口瓶中各添加一个温度计,在酵母菌数量相等且消耗的葡萄糖量相等的情况下,两个温度计的读数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2、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CO2的产生情况;
    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变成灰绿色。
    【详解】A、图1中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图2中酵母菌可以进行无氧呼吸,都会产生CO2,用溴麝香草酚蓝试剂检测,颜色由蓝变绿再变黄;图1为有氧呼吸装置,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较多,故颜色变化较快,A错误;
    B、图2中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酒精,从广口瓶中取样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将会从橙色变成灰绿色,B正确;
    C、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CO2,所以不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错误;
    D、由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更多,所以酵母菌数量相等且消耗的葡萄糖量相等的情况下,图1的温度计度数更高,D错误。
    故选B。
    21. 如图是某植物种子萌发时吸水和呼吸方式变化的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为防止微生物呼吸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应对装置及所测种子进行灭菌处理
    B. 在种子吸水的第Ⅰ阶段,由于渗透吸水,呼吸速率上升
    C. 在种子吸水的第Ⅱ阶段,主要进行有氧呼吸
    D. 种子萌发后期,还有其他物质参与氧化分解
    【答案】D
    【解析】
    【分析】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详解】A、为防止微生物呼吸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应对装置及所测种子进行消毒处理,A错误;
    B、在种子吸水的第Ⅰ阶段,由于吸胀吸水,呼吸速率上升,B错误;
    C、在种子吸水的第Ⅱ阶段,呼吸作用CO2的产生量要比O2的消耗量大得多,说明此期间主要进行无氧呼吸,C错误;
    D、种子萌发后期,O2吸收量大于CO2释放量,说明除了糖类参与氧化分解外,还有其他物质参与氧化分解,如脂肪,D正确。
    故选D。
    22. 某植物一天中根尖细胞分裂指数(即分裂期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比例)的变化如图甲所示,某人在12时取根尖经解离、漂洗、染色后制作装片,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①中染色体缠绕重叠,可推测压制装片时用力不均匀
    B. 细胞②中染色体呈松散的染色质状态,可推测DNA正在进行复制
    C. 若持续一段时间,可观察到细胞③继续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D. 若调整取材时间,与细胞④相似的细胞可观察到更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1、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通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就可以判断这些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甲紫溶液,旧称龙胆紫溶液)着色。
    2、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制作临时装片流程为:解离(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彼此分散开)→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体着色)→染色(用甲紫或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对染色体进行染色)→制片。
    3、题图分析:分析图甲曲线可知,上午10时至14时,根尖细胞分裂旺盛期,上午12时左右细胞分裂最旺盛。分析图乙各细胞特点,细胞①中染色体的着丝粒集中分布在赤道板上,可判断为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细胞②中染色体呈松散的染色质状态,可推测为处理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细胞③中染色体被拉向细胞的两极,可判断为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细胞④体积增大细胞适度生长,可判断细胞④为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细胞。
    【详解】A、细胞①中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该细胞是一个染色体分布正常的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A错误;
    B、细胞②中染色体呈松散的染色质状态,可推测该细胞已完成DNA复制且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B错误;
    C、该实验所观察的细胞都是死细胞,无法观察到细胞的持续变化,C错误;
    D、据图分析,细胞④体积增大,细胞适度生长,可判断细胞④为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细胞。图乙所观察的根尖细胞取自12时左右,由图乙可知,此时根尖细胞处于分裂最旺盛时期,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所占比例最大。若调整取材时间,如早上8点,根尖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减少,与细胞④相似的细胞可观察到更多,D正确。
    故选D。
    23. 在伞形藻未长出帽体前,早期把细胞核取出,发现去核的伞形藻不再形成伞形的帽体。若晚些时候去除细胞核,则只有一部分藻体长出完整的、非常细小的帽体,而大部分藻体不能长出,或长得很不完全。去核的时间越晚,藻体形成的帽体就越完全。如果把取出的核放置一段时间再放回去,藻体又完全恢复发育能力,长出完整的帽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表明,假根中的细胞核与帽状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B. 细胞核是通过产生某些物质来控制伞帽的发育进程
    C. 伞藻发育任何阶段,细胞核均可产生控制伞帽发育的物质
    D. 细胞核产生的物质消耗殆尽后,细胞将不能继续完成发育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生物性状主要由细胞核决定。
    【详解】A、实验表明,假根中的细胞核与帽状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A正确;
    B、细胞核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是发育过程所必需的,B正确;
    C、只有在一定时期,细胞核才能产生这种物质。早期去核,因为还没有这种物质的产生,所以不能形成帽状体,而晚期去核,已经在核的控制下,部分地产生了这种物质,并贮存在细胞质里,这时尽管将核除去,仍能形成不完全的帽状体,C错误;
    D、当这种物质消耗殆尽,即细胞质内不能再产生和补充这种物质时,细胞就不能继续完成发育,D正确。
    故选C。
    24. 实验小组将某绿色植物置于密闭、透明的容器中,在T1时刻前后,分别给予X1、X2不同光照强度,容器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D点相对于A点,植物体中有机物减少
    B. 光照强度由X1到X2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减少
    C. C~D段不再下降只受光照强度的限制
    D. B~D段叶肉细胞产生NADH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容器内CO2减少,说明植物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容器内CO2增加,说明植物的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
    【详解】A、据图可知,D点相对于A点,容器内二氧化碳的浓度降低,说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植物体中有机物增加,A错误;
    B、X1、X2不同光照强度处理,X2的光合速率高,说明光照强度较大,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较多,C3还原快,则C3减少,B正确;
    C、C~D段不再下降是受到除光照强度之外的其他因素的限制,主要是二氧化碳浓度,C错误;
    D、NADH是呼吸作用的产物,B~D段叶肉细胞产生NADH的场所有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可产生的时NADPH,D错误。
    故选B。
    25. 矿质离子主要由植物根系吸收,对光合作用有一定的影响。在适宜条件下,将黄瓜幼苗培养在完全培养液中,测定其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结果如图。若将黄瓜幼苗培养在缺镁培养液中(缺镁对呼吸作用速率影响不大),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缺镁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使光合速率下降,C点向左下方移动
    B. 缺镁对呼吸作用速率影响不大,所以A点不会有明显移动
    C. 图中B点是光补偿点,在缺镁培养液培养后B点左移
    D. 图中D点是光饱和点,在缺镁培养液培养后D点左移
    【答案】C
    【解析】
    【分析】镁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镁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植物捕获光能的能力下降,导致光反应速率下降,暗反应速率下降,光合速率下降。
    【详解】AB、缺镁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植物捕获光能的能力下降,导致光反应速率下降,对呼吸速率影响不大,所以在缺镁培养液中培养后,C 点向左下方移动,A点不会有明显移动,A、B正确;
    C、B点为光补偿点,该点的呼吸作用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相等;植物体缺镁时,呼吸速率影响不大,而体内叶绿素合成减少,光合作用速率下降,植物必需在较强光照下光合速率才能与呼吸速率相同,故B点会右移,C错误;
    D、D点为正常植物的光饱和点,缺镁植物的光合速率下降,D点会向左移动,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50分)
    26. 图1表示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图2、图3分别表示高等动物甲、高等植物乙细胞有丝分裂的部分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丝分裂是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其主要特征就是通过图1中AD段完成染色体(DNA)____,在DG段实现染色体(DNA)________到子细胞中去,保证了亲子代细胞中染色体(DNA)数量的相对稳定,从而使子代具有与亲代相似的性状。因此,有丝分裂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2)图1中EF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2、图3分别处于图1中的_______、_______段。
    (3)图2细胞的两极各有一个中心体,它还可以存在________细胞中,是在______(时期)倍增的,它在分裂前期参与纺锤体形成。
    (4)与图3结构H形成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H主要由_________以及某些蛋白质等化学成分参与构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相应时期与图3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复制 ②. 平均分配 ③. 遗传
    (2) ①.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 ②. DE ③. FG
    (3) ①. 低等植物 ②. 分裂间期
    (4) ①. 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②. 纤维素和果胶 ③. 不形成细胞板,而是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最后将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解析】
    【分析】分析图1: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CE段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EF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FG段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
    分析图2:每条染色体包括两条姐妹染色体单体,两组中心粒周围发出大量放射状的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中央,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
    分析图3:该植物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结构H为细胞板
    【小问1详解】
    图1表示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AD段完成染色体(DNA) 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生长, 在DG段实现染色体(DNA)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去,保证了亲子代细胞中染色体(DNA)数量的相对稳定,从而使子代具有与亲代相似的性状,因此有丝分裂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具有重要意义。
    【小问2详解】
    EF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2变为1,其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两条染色体。图2中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处于图1中的DE段, 图3中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处于图1中的FG段。
    【小问3详解】
    中心体一般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中心体在分裂间期复制,数量倍增。
    【小问4详解】
    图3结构H为细胞板,结构H最终形成子细胞的细胞壁,与其形成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植物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故H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以及某些蛋白质等化学成分参与构建。 图3表示高等植物乙细胞的有丝分裂末期,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与图3的主要区别是不形成细胞板,而是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最后将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27. 在自然界中,洪水、灌溉不均匀等极易使植株根系供氧不足,造成“低氧胁迫”,不利于植物生长。为了探究“低氧胁迫”不利于植物生长的原因,科学家将黄瓜分为两组进行无土栽培,一组供给正常空气,一组供给低氧空气,6天后检测并记录根系中丙酮酸和乙醇含量,如下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黄瓜根细胞产生乙醇的场所是______,其中产生乙醇的细胞呼吸化学反应式是___________。
    (2)与供给低氧空气组比较,供给正常空气的黄瓜根系中丙酮酸和乙醇含量都少,原因是丙酮酸大量转化为________,释放能量,合成大量ATP。据此分析,供给正常空气的黄瓜根细胞的呼吸作用类型为_________;供给低氧空气的黄瓜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的速率_____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
    (3)为进一步研究黄瓜的耐涝能力,研究人员根据上述实验原理,将甲、乙两个黄瓜品种分别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供给正常空气,另一组供给低氧空气,一段时间后检测根系中丙酮酸和乙醇含量,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细胞质基质 ②.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2) ①. CO2和H2O ②.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③. 较小
    (3)探究两个黄瓜品种的耐涝能力及原因(或“探究两个黄瓜品种的耐受低氧的能力及原因”“探究洪涝对两个黄瓜品种的呼吸作用的影响”“探究低氧胁迫对两个黄瓜品种的影响”)
    【解析】
    【分析】1、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2、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NADP,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NADP,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氧气和NADP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3、无氧呼吸是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细胞把糖类等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4、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和NADP反应生成酒精和CO2或乳酸,第二阶段不合成ATP。
    【小问1详解】
    乙醇是无氧呼吸第二阶段的产物,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植物产生乙醇的无氧呼吸反应式为:
    【小问2详解】
    供给正常空气的黄瓜根系中主要进行有氧呼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进行彻底氧化分解为H2O和CO2,产生大量能量;由于供给正常空气的黄瓜根系中能检测到少量酒精,因此其进行的呼吸作用类型有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供给低氧空气的一组中酒精产量明显更多,产生的能量较少,所以主动运输吸收无机盐的速率较小,因为主动运输需要呼吸作用提供的能量。
    【小问3详解】
    进一步实验将甲、乙两个黄瓜品种分别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供给正常空气,另一组供给低氧空气,一段时间后检测根系中丙酮酸和乙醇含量,实验自变量是黄瓜品种和是否低氧胁迫,因变量是根系中的酒精和丙酮酸含量,结合题目意思可以推测实验目的是“探究两个黄瓜品种的耐涝能力及原因”“探究两个黄瓜品种的耐受低氧的能力及原因”“探究洪涝对两个黄瓜品种的呼吸作用的影响”或“探究低氧胁迫对两个黄瓜品种的影响”等。
    28. 下图1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过程Ⅰ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该过程表示_____,其中ATP合成酶的功能有_____。
    (2)过程Ⅱ发生的场所是_____,该过程形成的NADH中的能量通过呼吸链转移到_____(填物质名称)中。
    (3)D1蛋白是光系统Ⅱ的核心蛋白。在正常条件下,植物体内D1蛋白的合成和降解处于动态平衡中。为研究高温、强光胁迫对叶绿体D1蛋白的影响以及水杨酸(SA)的调节作用,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生长状况一致的灌浆期小麦若干,均分为A、B两组。A组喷施0.3mml/L_____,B组喷水作为对照,连续喷施3d。
    ②将A、B组小麦植株分别均分为A1、A2、A3组和B1、B2、B3组,在人工气候空中进行如下处理:A1、B1(适宜温度中等光强,MTI组)、A2、B2(高温强光,HTI组)、A3、B3(高温强光2h后,再适宜温度中等光强下恢复3h,R组)。
    ③提取各组小麦叶片高活性类囊体膜并进行D1蛋白含量测定,结果如图2。
    根据图2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有①_____;②_____。
    【答案】(1) ①. 光反应 ②. 催化作用、运输作用
    (2) ①.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②. 腺苷三磷酸
    (3) ①. 水杨酸 ②. 高温、强光胁迫会降低叶绿体D1蛋白含量 ③. 水杨酸(SA)能缓解叶绿体D1蛋白降低的幅度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并将一部分光能用于水的光解生成NADPH和氧气,另一部分光能用于合成ATP,暗反应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然后发生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小问1详解】
    类囊体薄膜是光反应的场所,过程Ⅰ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该过程表示光反应。由图可知,ATP合酶能催化ATP合成,并能参与运输H+,因此ATP合酶的功能有催化作用、运输作用。
    【小问2详解】
    过程Ⅱ过程发生有机物(CH2O)分解成CO2和NADH,表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NADH参与还原氧气,产生水并产生大量的ATP,故该过程形成的NADH中的能量通过呼吸链转移到腺苷三磷酸(ATP)中。
    【小问3详解】
    ①为研究高温、强光胁迫对叶绿体D1蛋白的影响以及水杨酸(SA)的调节作用,B组喷水作为对照(对照组),连续喷施3d,则A组应该喷施0.3mml/L水杨酸(SA),连续喷施3d。
    ③比较B组,适宜温度和中等光强下,叶绿体D1蛋白相对含量多,而高温、强光下叶绿体D1蛋白相对含量少,说明高温、强光胁迫会降低叶绿体D1蛋白含量。比较A和B组,高温、强光胁迫下,水杨酸(SA)处理后,叶绿体D1蛋白相对含量降低幅度更小,说明高温、强光胁迫下,水杨酸(SA)能缓解叶绿体D1蛋白降低的幅度。
    29. 浒苔是石莼科的海洋藻类植物。研究发现,在浒苔细胞内同时存在(C3循环和C4循环途径,在无机碳含量较低的水体中具有较高的光合固碳能力,部分机制如下图,其中①~⑤表示相关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Rubisc表示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CA表示碳酸酐酶,PEPC表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1)C3循环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过程①中CO2的来源有_____________,过程②的进行需要_________提供能量。
    (2)过程④产生的NADP+在叶绿体中再生成物质a所需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答3点),除过程⑤外,细胞中产生丙酮酸的生理过程还有_______________,产生的丙酮酸可在_________(结构)被彻底氧化分解。
    (3)为探究低浓度CO2对浒苔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人员将实验组的浒苔置于密闭玻璃缸中30℃、14h光照周期处理 14d后,测定其净光合速率及 Rubisc、CA 和PEPC的活性,结果如下:
    ①对照组的处理是自然状态下、其它条件和实验组相同,实验组密闭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果表明,在低浓度CO2环境下,浒苔仍能保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其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叶绿体基质 ②. 苹果酸的分解、外界CO2,和细胞呼吸产生的CO2 ③. NADPH和ATP
    (2) ①. 光照,色素、酶 ②. 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 ③. 线粒体
    (3) ①. 营造低浓度CO2 ②. 低浓度的CO2条件下,CA与PEPC活性增强,使细胞CO2浓度升高,促进光合作用的暗反应。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
    1、光反应阶段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将水分解为氧和H+,氧直接以氧分子的形式释放出去,H+与氧化型辅酶Ⅱ(NADP+)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Ⅱ(NADPH)。过程①中CO2的来源有外界CO2,苹果酸分解产生、呼吸产生,还原型辅酶Ⅱ作为活泼的还原剂,参与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同时也储存部分能量供暗反应阶段利用;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提供能量促使ADP与Pi反应形成ATP。
    2、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在特定酶的作用下,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个三碳化合物。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三碳化合物接受ATP和NADPH释放的能量,并且被NADPH还原。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三碳化合物,在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转化为糖类;另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三碳化合物,经过一系列变化,又形成五碳化合物。
    【小问1详解】
    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在叶绿体基质中,Rubisc催化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个三碳化合物,该过程为CO2的固定,其场所是叶绿体基质。过程①中CO2的来源有苹果酸的分解、外界CO2,和细胞呼吸产生的CO2;过程②的进行需要NADPH和ATP提供能量。
    【小问2详解】
    过程④产生的NADP+在结构甲中再生成物质a所需的条件有光照,色素、酶;除过程⑤外,细胞中产生丙酮酸的生理过程还有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酮酸可在线粒体内被彻底氧化分解。
    【小问3详解】
    实验组密闭培养的目的是营造低浓度CO2环境,研究低二氧化碳浓度条件下光合速率的变化;
    低浓度的CO2条件下,CA与PEPC活性增强,使细胞CO2浓度升高,促进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使浒苔仍能保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供给正常空气
    供给低氧空气
    丙酮酸(uml/g)
    0.18
    1.21
    乙醇(uml/g)
    2.45
    6.00
    组别
    净光合速率/ΜmlCO2·h-1·mg⁺¹chl
    酶活性/μmlCO2·h-1·mg-1chl
    Rubisc
    CA
    PEPC
    对照组
    17.25
    68.64
    22.65
    30.32
    实验组
    19.88
    68.43
    58.39
    286.64

    相关试卷

    四川遂宁中学高新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四川遂宁中学高新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遂宁中学高新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四川遂宁中学高新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四川遂宁中学高新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四川遂宁中学高新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遂宁中学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遂宁中学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