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建华实验学校4-6班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6110079/0-172485818990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建华实验学校4-6班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6110079/0-172485818997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建华实验学校4-6班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6110079/0-172485819000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建华实验学校4-6班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解析】
展开1.(2分)一元二次方程x2=3x﹣4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分别是( )
A.0,3,﹣4B.1,3,﹣4C.1,﹣3,4D.0,﹣3,4
2.(2分)将抛物线y=2x2﹣1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所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
A.y=2(x﹣1)2+1B.y=2(x+1)2﹣3
C.y=2(x﹣1)2﹣3D.y=2(x+1)2+1
3.(2分)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x2+6x+3=0时,将它化为(x+m)2=n的形式,则m﹣n的值为( )
A.﹣6B.﹣3C.0D.2
4.(2分)如图,△ABC是直角三角形,∠A=90°,AB=8cm,AC=6cm,点P从点A出发,沿AB方向以2cm/s的速度向点B运动;同时点Q从点A出发,沿AC方向以1cm/s的速度向点C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则另一个动点也停止运动,则三角形APQ的最大面积是( )
A.8cm2B.16cm2C.24cm2D.32cm2
5.(2分)若x=3是关于x的方程ax2﹣bx=6的解,则2023﹣6a+2b的值为( )
A.2019B.2020C.2021D.2022
6.(2分)参加一次活动的每个人都和其他人各握了一次手,所有人共握手10次,有多少人参加活动?设有x人参加活动,可列方程为( )
A.x(x﹣1)=10B.x(x﹣1)=10
C.x(x+1)=10D.2x(x﹣1)=10
7.(2分)甲、乙两同学解方程x2+px+q=0,甲看错了一次项,得根2和7,乙看错了常数项,得根1和﹣10,则原方程为( )
A.x2﹣9x+14=0B.x2+9x﹣14=0
C.x2﹣9x+10=0D.x2+9x+14=0
8.(2分)如图为某二次函数的部分图象,有如下四个结论:①此二次函数表达式为y=x2﹣x+9:②若点B(﹣1,n)在这个二次函数图象上,则n>m;③该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4,0);④当0<x<5.5时,m<y<8.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二、填空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
9.(2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的顶点是(1,5),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抛物线解析式可以是 .(任写一个即可)
10.(2分)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x﹣1=0有实数根,则a的取值范围是 .
11.(2分)将抛物线y=x2向下平移b(b>0)个单位长度后,所得新抛物线经过点(1,﹣4),则b的值为 .
12.(2分)某药品经过两次降价,每瓶零售价由168元降为128元,已知两次降价的百分率相同,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x,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
13.(2分)下面的三个问题中都有两个变量:
①汽车从A地匀速行驶到B地,汽车的剩余路程y与行驶时间x;
②将水箱中的水匀速放出,直至放完,水箱中的剩余水量y与放水时间x;
③用长度一定的绳子围成一个矩形,矩形的面积y与一边长x.
其中,变量y与变量x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如图所示的图象表示的是 (填序号).
14.(2分)已知函数y=﹣(x﹣2)2的图象上有,B(1,y2),C(4,y3)三点,则y1,y2,y3的大小关系 .(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5.(2分)若m、n(m<n)是关于x的方程2﹣(x﹣a)(x﹣b)=0的两根,且a<b,则a、b、m、n的大小关系是 .
16.(2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有五个点A(2,0),B(0,﹣2),C(﹣2,4),D(4,﹣2),E(7,0),将二次函数y=a(x﹣2)2+m(m≠0)的图象记为W.下列的判断中:①点A可能在W上;②点B,C,D可以同时在W上;③点C,E不可能同时在W上.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三、解答题(本题共68分,第17题8分;第18~19,每小题8分;第20、23题,每小题8分;第21、22题,每小题8分,第24~26题,每小题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17.(8分)解方程:
(1)x2﹣4x+3=0;
(2)2x2﹣2x﹣1=0.
18.(5分)已知a是方程x2﹣2x﹣1=0的一个根,求代数式(a﹣2)2+(a+1)(a﹣1)的值.
19.(5分)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m)x+1﹣m=0.
(1)求证: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
(2)若m<0,且此方程的两个实数根的差为3,求m的值.
20.(6分)已知一次函数y1=kx+m(k≠0)和二次函数部分自变量和对应的函数值如下表:
(1)求y2的表达式;
(2)当﹣1≤x≤0时,求y2的取值范围.
(3)关于x的不等式ax2+bx+c>kx+m的解集是 .
21.(7分)已知二次函数y=x2+4x+3.
(1)求此函数图象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2)画出此函数的图象;
(3)若点A(0,y1)和B(m,y2)都在此函数的图象上,且y1<y2,结合函数图象,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
22.(7分)如图,要使用长为27米的篱笆,一面利用墙(墙的最大可用长度为12米),围成中间隔有一道篱笆的长方形花圃.
(1)如果要围成面积为54平方米的花圃,那么AD的长为多少米?
(2)能否围成面积为90平方米的花圃?若能,请求出AD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23.(6分)如图,排球运动场的场地长18m,球网高度2.24m,球网在场地中央,距离球场左、右边界均为9m.一名球员在场地左侧边界练习发球,排球的飞行路线可以看作是对称轴垂直于水平面的抛物线的一部分.某次发球,排球从左边界的正上方发出,击球点的高度为2m,当排球飞行到距离球网3m时达到最大高度2.5m.小石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xOy(1个单位长度表示1m),求得该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小石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2)判断排球能否过球网,并说明理由.
24.(8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1,m)和(2,n)在抛物线y=﹣x2+bx上.
(1)若m=0,求该抛物线的对称轴;
(2)若mn<0,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t.
①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
②已知点(﹣1,y1),(,y2),(3,y3)在该抛物线上,比较y1,y2,y3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25.(8分)已知∠MAN=45°,点B为射线AN上一定点,点C为射线AM上一动点(不与点A重合),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且CD=CB,过点D作DE⊥AM于点E.
(1)当点C运动到如图1的位置时,点E恰好与点C重合,此时AC与DE的数量关系是 ;
(2)当点C运动到如图2的位置时,依题意补全图形,并证明:2AC=AE+DE;
(3)在点C运动的过程中,点E能否在射线AM的反向延长线上?若能,直接用等式表示线段AC,AE,DE之间的数量关系;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26.(8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第一象限的P,Q两点,给出如下定义:若y轴正半轴上存在点P',x轴正半轴上存在点Q',使PP'∥QQ',且∠1=∠2=α(如图1),则称点P与点Q为α﹣关联点.
(1)在点Q1(3,1),Q2(5,2)中,与(1,3)为45°﹣关联点的是 ;
(2)如图2,M(6,4),N(8,4),P(m,8)(m>1).若线段MN上存在点Q,使点P与点Q为45°﹣关联点,结合图象,求m的取值范围;
(3)已知点A(1,8),B(n,6)(n>1).若线段AB上至少存在一对30°﹣关联点,直接写出n的取值范围.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建华实验学校4-6班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第1-8题均有四个选项,符合题意的选项只有一个.
1.(2分)一元二次方程x2=3x﹣4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分别是( )
A.0,3,﹣4B.1,3,﹣4C.1,﹣3,4D.0,﹣3,4
【分析】将方程转化为一般形式,进行作答即可.
【解答】解:x2=3x﹣4,
∴x2﹣3x+4=0,
∴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分别是1,﹣3,4.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其中a,b,c分别是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是解题的关键.
2.(2分)将抛物线y=2x2﹣1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所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
A.y=2(x﹣1)2+1B.y=2(x+1)2﹣3
C.y=2(x﹣1)2﹣3D.y=2(x+1)2+1
【分析】按照“左加右减,上加下减”的规律平移则可.
【解答】解:按照“左加右减,上加下减”的规律,y将抛物线y=2x2﹣1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所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2(x+1)2﹣1﹣2,即y=2(x+1)2﹣3,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抛物线的平移以及抛物线解析式的变化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3.(2分)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x2+6x+3=0时,将它化为(x+m)2=n的形式,则m﹣n的值为( )
A.﹣6B.﹣3C.0D.2
【分析】先把常数项移到方程右侧,再把方程两边加上9,接着把方程左边写成完全平方的形式,从而得到m、n的值,然后计算m﹣n的值.
【解答】解:x2+6x+3=0,
x2+6x=﹣3,
x2+6x+9=6,
(x+3)2=6,
所以m=3,n=6,
所以m﹣n=3﹣6=﹣3.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熟练掌握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4.(2分)如图,△ABC是直角三角形,∠A=90°,AB=8cm,AC=6cm,点P从点A出发,沿AB方向以2cm/s的速度向点B运动;同时点Q从点A出发,沿AC方向以1cm/s的速度向点C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则另一个动点也停止运动,则三角形APQ的最大面积是( )
A.8cm2B.16cm2C.24cm2D.32cm2
【分析】设经过ts运动停止,列出面积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解答】解:根据题意
沿AB方向以2cm/s的速度向点B运动;同时点Q从点A出发,沿AC方向以1cm/s的速度向点C运动,
∴AP=2t,AQ=t,
S△APQ=t2,
∵0<t≤4,
∴三角形APQ的最大面积是16.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的应用,借助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5.(2分)若x=3是关于x的方程ax2﹣bx=6的解,则2023﹣6a+2b的值为( )
A.2019B.2020C.2021D.2022
【分析】根据方程的解,得到9a﹣3b=6,即:3a﹣b=2,整体代入代数式求值即可.
【解答】解:把x=3代入方程,得:9a﹣3b=6,即:3a﹣b=2,
∴2023﹣6a+2b=2023﹣2(3a﹣b)=2023﹣2×2=2019;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熟练掌握方程的解是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是解题的关键.
6.(2分)参加一次活动的每个人都和其他人各握了一次手,所有人共握手10次,有多少人参加活动?设有x人参加活动,可列方程为( )
A.x(x﹣1)=10B.x(x﹣1)=10
C.x(x+1)=10D.2x(x﹣1)=10
【分析】如果有x人参加了聚会,则每个人需要握手(x﹣1)次,x人共需握手x(x﹣1)次;而每两个人都握了一次手,因此要将重复计算的部分除去,即一共握手:次;已知“所有人共握手10次”,据此可列出关于x的方程.
【解答】解:设x人参加这次聚会,则每个人需握手:(x﹣1)(次);
依题意,可列方程为:=10.
故选:A.
【点评】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理清题意,找对等量关系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需注意的是本题中“每两人都握了一次手”的条件,类似于球类比赛的单循环赛制.
7.(2分)甲、乙两同学解方程x2+px+q=0,甲看错了一次项,得根2和7,乙看错了常数项,得根1和﹣10,则原方程为( )
A.x2﹣9x+14=0B.x2+9x﹣14=0
C.x2﹣9x+10=0D.x2+9x+14=0
【分析】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解:由于甲看错了一次项,得根2和7,
q=2×7=14,
由于乙看错了常数项,得根1和﹣10,
∴﹣p=1﹣10=﹣9,
∴p=9,
∴该方程为:x2+9x+14=0,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本题属于基础题型.
8.(2分)如图为某二次函数的部分图象,有如下四个结论:①此二次函数表达式为y=x2﹣x+9:②若点B(﹣1,n)在这个二次函数图象上,则n>m;③该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4,0);④当0<x<5.5时,m<y<8.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分析】①由顶点坐标设出抛物线解析式,将点(8,0)代入解析式求解.
②由图象开口向下,对称轴为直线x=2,求出点A,B距离对称轴的距离求解.
③由图象的对称性可得,抛物线与x轴两交点关于直线x=2对称,由中点坐标公式求解.
④由图象中(0,8),(2,9),(8,0)可得y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①由图象顶点(2,9)可得y=a(x﹣2)2+9,
将(8,0)代入y=a(x﹣2)2+9得0=36a+9,
解得a=﹣,
∴y=﹣(x﹣2)2+9=y=﹣x2+x+8,
故①错误.
②∵5.5﹣2>2﹣(﹣1),
点A距离对称轴距离大于点B距离对称轴距离,
∴m<n,
故②正确.
③∵图象对称轴为直线x=2,且抛物线与x轴一个交点为(8,0),
∴图象与x轴的另一交点横坐标为2×2﹣8=﹣4,
故③正确.
④由图象可得当x=0时y=8,x=5.5时y=m,x=2时y=9,
∴0<x<5.5时,m<y≤9.
故④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掌握二次函数与不等式的关系.
二、填空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
9.(2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的顶点是(1,5),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抛物线解析式可以是 y=(x﹣1)2+5(答案不唯一) .(任写一个即可)
【分析】根据顶点坐标,写出顶点式,再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得到a>0,即可.
【解答】解:∵抛物线的顶点是(1,5),
∴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1)2+5,
∵x>1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a>0,
∴抛物线的解析式可以是:y=(x﹣1)2+5;
故答案为:y=(x﹣1)2+5(答案不唯一).
【点评】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0.(2分)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x﹣1=0有实数根,则a的取值范围是 a≤且a≠0 .
【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判别式的意义得到Δ=12﹣4a≥0且a≠0,然后求出两个不等式的公共部分即可.
【解答】解:根据题意得Δ=12﹣4a≥0且a≠0,
解得a≤且a≠0.
故答案为a≤且a≠0.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与Δ=b2﹣4ac有如下关系: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Δ<0时,方程无实数根.
11.(2分)将抛物线y=x2向下平移b(b>0)个单位长度后,所得新抛物线经过点(1,﹣4),则b的值为 5 .
【分析】根据平移规则得到新的解析式为:y=x2﹣b,把(1,﹣4)代入求解即可.
【解答】解:由题意,得:平移后的解析式为:y=x2﹣b,
∵新抛物线经过点(1,﹣4),
∴﹣4=1﹣b,
∴b=5;
故答案为:5.
【点评】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几何变换,熟练掌握抛物线的平移规则,求出新的函数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
12.(2分)某药品经过两次降价,每瓶零售价由168元降为128元,已知两次降价的百分率相同,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x,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168(1﹣x)2=128 .
【分析】设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x,根据降价后的价格=降价前的价格(1﹣降价的百分率),则第一次降价后的价格是168(1﹣x),第二次后的价格是168(1﹣x)2,据此即可列方程求解.
【解答】解:根据题意得:168(1﹣x)2=128.
故答案为:168(1﹣x)2=128.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关键是根据题意找到等量关系,根据价格变化前后的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即可.
13.(2分)下面的三个问题中都有两个变量:
①汽车从A地匀速行驶到B地,汽车的剩余路程y与行驶时间x;
②将水箱中的水匀速放出,直至放完,水箱中的剩余水量y与放水时间x;
③用长度一定的绳子围成一个矩形,矩形的面积y与一边长x.
其中,变量y与变量x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如图所示的图象表示的是 ①② (填序号).
【分析】①根据汽车的剩余路程y随行驶时间x的增加而减小判断即可;
②根据水箱中的剩余水量y随放水时间x的增大而减小判断即可;
③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判断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解:汽车从A地匀速行驶到B地,汽车的剩余路程y与行驶时间x,y随x增大逐渐减小,并且减小的变化量相等,是一次函数,故①符合题意;
将水箱中的水匀速放出,直至放完,水箱中的剩余水量y与放水时间x,y随x增大逐渐减小,并且减小的变化量相等,是一次函数,故②符合题意;
用长度一定的绳子围成一个矩形,矩形的面积y与一边长x,矩形的长宽之间存在关系,可以用x表示另一边长,根据面积公式得到的是二次函数,故③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①②.
【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函数的图象解决实际问题,正确理解函数图象表示的意义,理解问题过程即可解决问题.
14.(2分)已知函数y=﹣(x﹣2)2的图象上有,B(1,y2),C(4,y3)三点,则y1,y2,y3的大小关系 y1<y3<y2 .(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分析】根据解析式可得出抛物线的对称轴,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增减性,即可得出y1,y2,y3的大小关系.
【解答】解:∵﹣1<0,
∴二次函数y=﹣(x﹣2)2的图象开口向下,对称轴为直线x=2,
∴当x<2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C(4,y3)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为(0,y3),
∵,
∴y1<y3<y2.
故答案为:y1<y3<y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的性质等知识点,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增减性、对称性是解此题的关键.
15.(2分)若m、n(m<n)是关于x的方程2﹣(x﹣a)(x﹣b)=0的两根,且a<b,则a、b、m、n的大小关系是 m<a<b<n .
【分析】根据题意,将m、n可看作抛物线y=(x﹣a)(x﹣b)与直线y=2的两交点的横坐标,作出图形即可求得答案.
【解答】解:∵m、n(m<n)是关于x的方程2﹣(x﹣a)(x﹣b)=0的两根,
∴(x﹣a)(x﹣b)=2,
∴m、n可看作抛物线y=(x﹣a)(x﹣b)与直线y=2的两交点的横坐标,
∵抛物线y=(x﹣a)(x﹣b)与x轴的两交点坐标为(a,0),(b,0),
如图,
∴m<a<b<n.
故答案为:m<a<b<n.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熟知利用图象法解方程,将方程转化为函数图象的交点是解题的关键.
16.(2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有五个点A(2,0),B(0,﹣2),C(﹣2,4),D(4,﹣2),E(7,0),将二次函数y=a(x﹣2)2+m(m≠0)的图象记为W.下列的判断中:①点A可能在W上;②点B,C,D可以同时在W上;③点C,E不可能同时在W上.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② .
【分析】由二次函数y=a(x﹣2)2+m(m≠0)可知,对称轴为直线x=2,顶点为(2,m),然后根据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进行分析判定即可.
【解答】解:由二次函数y=a(x﹣2)2+m(m≠0)可知,对称轴为直线x=2,顶点为(2,m),
①∵点A(2,0),
∴点A在对称轴上,
∵m≠0,
∴点A一定不在W上;故①错误;
②∵B(0,﹣2),C(﹣2,4),D(4,﹣2),
∴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且B、D关于直线x=2对称,
∴点B,C,D可以同时在W上;故②正确;
③∵E(7,0),
∴E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为(﹣3,0),
∵C(﹣2,4),
∴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
∴点C,E可能同时在W上,故③错误;
故正确结论的序号是②,
故答案为:②.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图象上点的坐标适合解析式是关键.
三、解答题(本题共68分,第17题8分;第18~19,每小题8分;第20、23题,每小题8分;第21、22题,每小题8分,第24~26题,每小题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17.(8分)解方程:
(1)x2﹣4x+3=0;
(2)2x2﹣2x﹣1=0.
【分析】(1)因式分解法解方程即可;
(2)公式法解方程即可.
【解答】解:(1)x2﹣4x+3=0,
∴(x﹣1)(x﹣3)=0,
∴x﹣1=0或x﹣3=0,
∴x1=1,x2=3;
(2)2x2﹣2x﹣1=0,
∴Δ=b2﹣4ac=(﹣2)2﹣4×2×(﹣1)=12,
∴,
∴,.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常用的方法有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因式分解法、求根公式法,熟练掌握各种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8.(5分)已知a是方程x2﹣2x﹣1=0的一个根,求代数式(a﹣2)2+(a+1)(a﹣1)的值.
【分析】将x=a代人方程,得到a2﹣2a=4,然后整体代人即可.
【解答】解:∵a是方程x2﹣2x﹣1=0的一个实数根,
∴a2﹣2a=1,
∴原式=a2﹣4a+4+a2﹣1
=2a2﹣4a+3
=2(a2﹣2a)+3
=2×1+3
=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含义,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方程的解的含义,将解代入原方程,从而求得代数式的解.
19.(5分)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m)x+1﹣m=0.
(1)求证: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
(2)若m<0,且此方程的两个实数根的差为3,求m的值.
【分析】(1)证明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大于等于零即可;
(2)用m表示出方程的两个根,比较大小后,作差计算即可.
【解答】(1)证明:∵一元二次方程x2+(2﹣m)x+1﹣m=0,
∴Δ=(2﹣m)2﹣4(1﹣m)
=m2﹣4m+4﹣4+4m=m2.
∵m2≥0,
∴Δ≥0.
∴该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
(2)解:∵一元二次方程x2+(2﹣m)x+1﹣m=0,
解方程,得x1=﹣1,x2=m﹣1.
∵m<0,
∴﹣1>m﹣1.
∵该方程的两个实数根的差为3,
∴﹣1﹣(m﹣1)=3.
∴m=﹣3.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方程的解法,熟练掌握判别式,并灵活运用实数的非负性是解题的关键.
20.(6分)已知一次函数y1=kx+m(k≠0)和二次函数部分自变量和对应的函数值如下表:
(1)求y2的表达式;
(2)当﹣1≤x≤0时,求y2的取值范围.
(3)关于x的不等式ax2+bx+c>kx+m的解集是 x<﹣2或x>1 .
【分析】(1)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2)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范围即可;
(3)根据表格确定两个函数的交点的横坐标,即可.
【解答】解:(1)由表格可知,x=﹣2和x=0的函数值相同,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1,
∴顶点坐标为:(﹣1,﹣1),
∴设函数解析式为:y=a(x+1)2﹣1,
把x=0,y=0,代入,得:0=a﹣1,
∴a=1,
∴y=(x+1)2﹣1=x2+2x;
(2)∵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1,a=1>0,
∴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1≤x≤0时,x=﹣1,y有最小值:﹣1;x=0y有最大值:0,
∴﹣1≤y2≤0;
(3)由表格可知:当x=﹣2和x=1时,y1=y2,
即: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为:(﹣2,0),(1,3),
由表格可知:当﹣2<x<1时,y1>y2,
∴当x<﹣2或x>1时,y1<y2,
∴不等式的解集为:x<﹣2或x>1;
故答案为:x<﹣2或x>1.
【点评】本题考查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从表格中有效的获取信息,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1.(7分)已知二次函数y=x2+4x+3.
(1)求此函数图象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2)画出此函数的图象;
(3)若点A(0,y1)和B(m,y2)都在此函数的图象上,且y1<y2,结合函数图象,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
【分析】(1)将解析式化为顶点式即可;
(2)画出函数图象;
(3)由题意可得2<|m+2|,求出m的取值范围即可.
【解答】解:(1)y=x2+4x+3=(x+2)2﹣1,
∴对称轴为直线x=﹣2,顶点(﹣2,﹣1);
(2)如图:
(3)∵点A(0,y1)和B(m,y2)都在此函数的图象上,且y1<y2,
∴2<|m+2|,
∴m>0或m<﹣4.
【点评】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数形结合解题是关键.
22.(7分)如图,要使用长为27米的篱笆,一面利用墙(墙的最大可用长度为12米),围成中间隔有一道篱笆的长方形花圃.
(1)如果要围成面积为54平方米的花圃,那么AD的长为多少米?
(2)能否围成面积为90平方米的花圃?若能,请求出AD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分析】(1)设出AD的长,表示出AB的长,利用长方形面积公式列方程解答,再根据墙的最大可用长度为12米得出AB≤12解答案即可;
(2)利用(1)中的方法列出方程解答,利用根的判别式判定方程有没有根即可得答案.
【解答】解:(1)设AD的长为x 米,则AB=27﹣3x,根据题意,得x(27﹣3x)=54,
整理,得x2﹣9x+18=0,
解得x1=3,x2=6
∵墙的最大可用长度为12米,
∴27﹣3x≤12,
∴x≥5,
∴x=6,即AD的长为6米;
(2)不能围成面积为90平方米的花圃.
理由:假设存在符合条件的长方形,设AD的长为y米,
于是有(27﹣3y)•y=90,
整理得y2﹣9y+30=0,
∵Δ=(﹣9)2﹣4×1×30=﹣39<0,
∴该方程无实数根,
∴不能围成面积为90平方米的花圃.
【点评】此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利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列方程是解题关键.
23.(6分)如图,排球运动场的场地长18m,球网高度2.24m,球网在场地中央,距离球场左、右边界均为9m.一名球员在场地左侧边界练习发球,排球的飞行路线可以看作是对称轴垂直于水平面的抛物线的一部分.某次发球,排球从左边界的正上方发出,击球点的高度为2m,当排球飞行到距离球网3m时达到最大高度2.5m.小石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xOy(1个单位长度表示1m),求得该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小石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2)判断排球能否过球网,并说明理由.
【分析】(1)根据抛物线的解析式可以得出抛物线的对称轴为y轴,顶点为(0,)建立坐标系即可;
(2)根据坐标系和抛物线解析式,把x=3代入解析式求出相应的函数值与2.24比较即可.
【解答】解:(1)∵抛物线解析式为y=﹣x2+,
∴对称轴为y轴,顶点为(0,),
∴小石建立的坐标系如图所示:
(2)排球能过球网.
理由:∵当x=3时,y=﹣×9+=2.375>2.24,
∴排球能过球网.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应用,关键根据抛物线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24.(8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1,m)和(2,n)在抛物线y=﹣x2+bx上.
(1)若m=0,求该抛物线的对称轴;
(2)若mn<0,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t.
①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
②已知点(﹣1,y1),(,y2),(3,y3)在该抛物线上,比较y1,y2,y3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分析】(1)把点(1,0)代入y=﹣x2+bx求得b的值,即可根据对称轴公式求得答案;
(2)①分类讨论b的正负情况,根据mn<0可得对称轴在x=与直线x=1之间;②根据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判断y值大小.
【解答】解:(1)若m=0,则点(1,0)在抛物线y=﹣x2+bx上,
∴0=﹣1+b,解得b=1,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
(2)①∵y=﹣x2+bx,
∴抛物线开口向下且经过原点,
当b=0时,抛物线顶点为原点,x>0时y随x增大而减小,0>m>n不满足题意,
当b<0时,抛物线对称轴在y轴左侧,同理,0>n>m不满足题意,
当b>0时,抛物线对称轴在y轴右侧,x=1时m>0,x=2时n<0,
即抛物线和x轴的2个交点,一个为(0,0),另外一个在1和2之间,
∴抛物线对称轴在直线x=与直线x=1之间,
即<t<1;
②∵点(﹣1,y1)与对称轴距离<t﹣(﹣1)<2,
点(,y2)与对称轴距离<﹣t<1,
点(3,y3)与对称轴距离2<3﹣t<
∴y3<y1<y2.
【点评】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及根据数形结合求解.
25.(8分)已知∠MAN=45°,点B为射线AN上一定点,点C为射线AM上一动点(不与点A重合),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且CD=CB,过点D作DE⊥AM于点E.
(1)当点C运动到如图1的位置时,点E恰好与点C重合,此时AC与DE的数量关系是 AC=DE ;
(2)当点C运动到如图2的位置时,依题意补全图形,并证明:2AC=AE+DE;
(3)在点C运动的过程中,点E能否在射线AM的反向延长线上?若能,直接用等式表示线段AC,AE,DE之间的数量关系;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分析】(1)易证△ABD是等腰三角形,得AB=AD,由SSS证得△ABC≌△ADC,得出∠CAD=∠BAC=45°,则∠BAD=90°,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即可得出答案;
(2)依题意即可补全图形,过点B作BF⊥AM于F,则∠BFC=∠DEC=90°,由AAS证得△BFC≌△DEC,得出BF=DE,CF=CE,易证△AB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再BF=AF,推出AF=DE,即可得出结论;
(3)过点B作BF⊥AM于F,同(2)△BFC≌△DEC(AAS),得出BF=DE,CF=CE,证得AF=DE,即可得出结果.
【解答】(1)解:∵CD=CB,DE⊥AM,
∴△ABD是等腰三角形,
∴AB=AD,
在△ABC和△ADC中,
,
∴△ABC≌△ADC(SSS),
∴∠CAD=∠BAC=45°,
∴∠BAD=45°+45°=90°,
∴AC=CD=CB,
∵点E恰好与点C重合,
∴AC=DE,
故答案为:AC=DE;
(2)证明:过点B作BF⊥AM于F,如图2所示:
则∠BFC=∠DEC=90°,
在△BFC和△DEC中,
,
∴△BFC≌△DEC(AAS),
∴BF=DE,CF=CE,
∵∠MAN=45°,
∴△AB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F=AF,
∴AF=DE,
∴AE+DE=AF+CF+CE+DE=AC+CF+AF=AC+AC=2AC,
∴2AC=AE+DE;
(3)解:能,2AC+AE=DE;理由如下:
过点B作BF⊥AM于F,如图3所示:
则∠BFC=∠DEC=90°,
在△BFC和△DEC中,
,
∴△BFC≌△DEC(AAS),
∴BF=DE,CF=CE,
∵∠MAN=45°,
∴△AB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F=AF,
∴AF=DE,
∴2AC+AE=AC+CE=AC+CF=AF=DE.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6.(8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第一象限的P,Q两点,给出如下定义:若y轴正半轴上存在点P',x轴正半轴上存在点Q',使PP'∥QQ',且∠1=∠2=α(如图1),则称点P与点Q为α﹣关联点.
(1)在点Q1(3,1),Q2(5,2)中,与(1,3)为45°﹣关联点的是 Q1 ;
(2)如图2,M(6,4),N(8,4),P(m,8)(m>1).若线段MN上存在点Q,使点P与点Q为45°﹣关联点,结合图象,求m的取值范围;
(3)已知点A(1,8),B(n,6)(n>1).若线段AB上至少存在一对30°﹣关联点,直接写出n的取值范围.
【分析】(1)过点P作PA⊥y轴于点A,过点Q作QB⊥x轴于点B,由P点的坐标得出△APP'和△P'Q'O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出△Q'B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可得出答案;
(2)由点P与点Q为45°﹣关联可知点P'为(0,8﹣m),Q'为(8﹣m,0),求出关联点所在直线表达式,将y=4代入求出横坐标,根据点Q在线段MN上可表示出横坐标的取值范围,即可得出答案;
(3)由题意画出图形,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1)过点P作PA⊥y轴于点A,过点Q作QB⊥x轴于点B,
∵P(1,3),α=45°,
∴∠1=∠2=45°,
∴∠PP'Q'=90°,∠P'Q'O=45°,
∴△APP'和△P'Q'O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P'=AP=1,
∴OQ'=OP'=AO﹣AP'=3﹣1=2,
∵PP'∥QQ',
∴∠P'Q'Q=90°,
∴∠QQ'B=45°,
∴△Q'B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当Q'B=BQ=1时,点Q的坐标为(3,1),
∴与(1,3)为45°﹣关联点的是Q1(3,1).
故答案为Q1;
(2)如图所示,
对点P(m,8)(m>1)而言,依定义,要使∠1=∠2=α=45°,
则有:P'为(0,8﹣m),Q'为(8﹣m,0),
于是函数y=x﹣(8﹣m)(x>8﹣m)上的点Q即为点P的45°﹣关联点.
若当点Q在线段MN上时,yQ=4,则有xQ=12﹣m.
由6≤xQ≤8,得6≤12﹣m≤8,
解得4≤m≤6.
(3).
∵点Q和点P在线段AB上,
当点P离B越近时,点Q的横坐标越小,
∴当点P,Q,B三点重合时,点P',点Q'和点O重合,
过点P作PM⊥y轴于点M,
∵α=30°,
∴∠BOM=30°,
∵B(n,6),
∴OM=6,
∴n=BM=OM•tan30°=6×,
∴当线段AB上至少存在一对30°﹣关联点时,n>2.
∴n的取值范围是n>2.
【点评】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综合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点P与点Q为α﹣关联点的新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利用特殊位置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4/7/11 13:43:53;用户:笑涵数学;邮箱:15699920825;学号:36906111x
⋯
﹣2
﹣1
0
1
2
⋯
y1
⋯
0
1
2
3
4
⋯
y2
⋯
0
﹣1
0
3
8
⋯
x
⋯
﹣2
﹣1
0
1
2
⋯
y1
⋯
0
1
2
3
4
⋯
y2
⋯
0
﹣1
0
3
8
⋯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海淀区清华附中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海淀区清华附中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解析】,共31页。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建华实验学校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建华实验学校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