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新课标全国命题趋势卷(附答案部编版)
展开在班级的“放眼看世界”主题项目化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收集整理素材,完成了一份班报设计。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相应学习任务。
【活动导语】
1.请补充合适的诗句,完成活动导语的编辑。(7分)
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放眼看世界,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瑰丽:登临东皋,欣赏傍晚时分,山野“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的浓浓秋意;行至塞外,描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意境雄浑、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放眼看世界,丰富我们的内心:富春山水,令“_______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___,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心生淡泊之意;亭亭山松,与风较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桢《赠从弟》(其二)],使人叹服其坚贞不屈之品性。放眼看世界,领略山川之美,体味生活百态。
【栏目一:聚焦亚运】
2.亚运会是向各国宣传中国的重要途径,小语组以“聚焦亚运”为主题进行采访并撰写了新闻稿。请根据他们所整理的材料,完成栏目制作。(6分)
材料一:语言翻译、交通引导、维持秩序……在杭州亚运会的赛场内外,“小青荷”们总能吸引人们的目光。“小青荷”是杭州亚运会赛会志愿者的昵称,zhāng显志愿者的青春气息和亲和力。
材料二:“在赛事筹备前期,我们细心选拔、悉心培训、精心配岗,从世界各地招募和补充招募报名的31.7万人中层层shāi选、优中选优。”——赛会相关负责人
材料三:亚运会最终选拔出3.76万名包含通用志愿者及语言、竞赛、礼仪、升旗手等专业志愿者在内的赛会志愿者。jié至2023年10月3日,杭州亚运会累计上岗赛会志愿者37.8万人次,累计服务时长约336万小时。
(1)小语在整理文稿时有几个字不能正确书写,请你帮他补全汉字。(3分)
zhāng( )显 shāi( )选 jié( )至
(2)根据上述材料,为小语拟写消息标题。(1分)
(3)小语准备对“小青荷”做一次专访,了解“小青荷”的具体工作情况,请你帮他拟写两个问题。(2分)
【栏目二:共享亚运】
3.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以“潮起亚细亚”为主题,呈现了一幅幅史诗般的画卷,带给人震撼的视听体验。为传承亚运精神,学校精心组织了一次“共享亚运·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任务。(8分)
(1)为增强活动气氛,活动小组打算拟写一条标语,小文已写好了上半句“共享人文亚运”,请你拟写下半句。要求:与上半句形成对偶,且内容中包含杭州的某一风物。(2分)
(2)小文展示了杭州亚运会的会徽。有些同学不理解其“美”在何处,请你和小文一起为同学们讲解一下吧。(4分)
小文:杭州亚运会的会徽“潮涌”,整体造型如同①________________,反映出江南人文意蕴。
你:是的。中国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扇面画同样拥有着悠久的历史。
小文:“潮涌”主体图形中包括②____________和③__________这2个元素,寓意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这确实是当地著名自然景观和运动精神的结合。这气势让我想起《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课下注释中提及的《钱塘观潮》中那句“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小文:再请看会徽的左边团状曲线象征钱江潮头,右边的弧线弯曲如山,绿水青山展示了杭州这座山水城市美好宜人的自然特质。
你:最后,最上方的太阳图形象征亚奥理事会。这些丰富多样的元素,反映出杭州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中国文化独特的美学理念。
(3)“心心相融,@未来”是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主题口号,这个口号一经发布便惊艳了世界。小语同学对设计这个口号的用意感到疑惑,请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你的理解。(2分)
【链接材料】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主题口号的最大亮点是互联网符号“@”,它既代表了万物互联,也契合了杭州互联网之城的特征。这句口号也被念作“心心相融,爱达未来”。
【栏目三:拍摄经典】
每一部名著背后,都隐藏着一个伟大的灵魂。请从以下名著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相关情节谈谈他(她)的重新出发带给你的成长启示,帮助我们充实行囊,更好地前行。
4.同学们计划依托《红星照耀中国》一书拍摄反映红军长征精神的短片,请你利用小文搜集的知识卡片,参照示例,帮助他完成拍摄脚本。(6分)
拍摄脚本
【栏目四:聚焦自然】
人与自然共生共荣。晓东组的同学们聚焦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意趣,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一)物以寄情,请认真阅读下面两首诗并回答问题。(4分)
【甲】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乙】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5.以上两首诗都出自《古诗十九首》,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从内容、情感角度加以分析。(4分)
(二)请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5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
【乙】此石经始禹凿①,河中漱广②,夹岸崇深③,倾崖返捍④,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⑤。其水尚崩浪万寻⑥,悬流千丈,浑洪赑怒⑦,鼓若山腾⑧,浚波⑨颓叠,迄于下口。方知慎子⑩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选自郦道元《水经注·孟门山》)
【注释】①经始:开始。禹:治水的大禹。②广:开阔。③崇深:高深。④捍:捍卫。⑤深:深处。悸:恐惧。魄:心魂。⑥寻:古代八尺或七尺为一寻。⑦浑洪:水势浩大。赑(bì):即赑屃(xì),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⑧鼓:振动,摇动。山腾:像山腾起。⑨浚波:大的波浪。⑩慎子: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书中言及“河下龙门,其流驶如竹箭,驷马追之不及”。
6.依据“襄”字意义的演变图,判断“至于夏水襄陵”的“襄”正确的解释( )(2分)
7.下列对《三峡》《孟门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沿溯阻绝”“哀转久绝”中的“绝”含义不同,前者意为断,后者意为消失。
B.【甲】文引用渔者歌谣,表达了景物带给人们的感伤情绪,突出了秋天的凄凉冷落。
C.“信哉”一句语气强烈,写出了作者对河水冲破岩石的非凡力量的惊叹。
D.【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夸张、对比等手法,表现河水凌空泻落、奔腾向前的气势。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巨石临危,若坠复倚。
9.两文中的水有何共同特征?为了突出这一特征,两个语段在写水时都运用了侧面描写,请从两文中各找一处,分析其作用。(4分)
10.这两篇文章需选入一个栏目,最有可能被选入的栏目是下面哪一项?请说明理由。(3分)
A.《国家宝藏》 B.《地理·中国》
C.《远方的家》 D.《舌尖上的中国》
【栏目五:聚焦生活】
小文热爱劳动,读到了下面这篇散文,邀你参与赏析,完成问题。(14分)
又是一年插秧时
李成猛
①湿润的南风一阵一阵吹来,温暖的阳光变得热烈起来,炸膀郎子(一种鸟)声声催促:大嫂大嫂起,烧锅带淘米;还有布谷鸟不断提示: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每当这个时候,我就知道,又是一年插秧的时节到来了。
②我家住淮河岸边,属于平原地带,一年两种两收。插秧种稻,是一年农事的重头戏。
③插秧之前要经过选种、浸泡、下地、培苗、育秧这些环节,然后才能移栽插田。除了这些,事先还得套上牛把田块重新犁一遍,新翻的土块一行行站立,像古代武士身披的甲胄一般,闪着光泽,非常好看。将秧田打满水,把犁子卸掉,换成带长长锐齿的横耙耖田,一个个犁田人腰板挺直,威武地站在木耙上,手拿鞭杆,嘴里不断发出“噢哧”“噢哧”驱牛的声音,时不时地还用鞭梢向上抽出,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潇洒极了,简直就是田野里的指挥官,颇有将军风度。不多时,一整块田的泥土就被耙得稀松碎烂,面浆似的,这样,插秧人站在水田里,脚陷在泥巴糊糊里,舒服的感觉从脚掌心一直传遍全身,受用得很。
④实际上,在男劳力犁田耙地的同时,另一部分人,主要是妇女、老人、孩子,他们也在另外的秧母地里拔秧苗,俗称薅秧。拔秧不用站在水田里,相反有特别的坐具,一个木板子上钉一个长木橛子,插在水田里,人坐在木板子上像坐在板凳上一样。木板子经年累月被磨得光滑,稍不注意,“哧溜”一下,整个屁股就滑坐在水田里了。
⑤将拔好的一把把秧苗一担担挑到已收拾好的地块的田埂上,用手将秧把子甩出抛物线形,均匀地扔进大田小地里,这就是抛秧。于是,明晃晃的水田便充满了无限的情趣和生机,顿时撩起了人们下田插秧的冲动。
⑥根据地块形状,人们往往隔四五尺远就把一条长尼龙线固定在两端田埂上,然后贴着这条线插上秧苗,我们当地人称之为“打秧线”。打秧线的活儿主要由我们小孩子来完成,把线两端的树棍往田埂上一插,线绷紧扯直,顺着线从两端开始插秧,人往中间一会师,一条秧线就完成了。一块地里的很多条秧线打好,就等于把秧田分割成一个个长方形的小格子、小框框,然后大人们只需将这些格框空白填满就可以了。
⑦可别以为插秧有多么简单,这里面还是有些技术含量的。譬如,插深了容易窝根、烂根;浅了,吸不住泥土,被水波一漾,就会打漂,事后还得下田补苗,所以“尺度”的拿捏只能靠经验、凭感觉了。
⑧为了加快速度,提高效率,插秧快的人往往双手共用、手指互动,左手分秧、掭秧,右手取秧、插秧,动作娴熟,配合默契。插秧人的站姿也有要求:“不偏不倚站中间,牢记行规守分寸,无须左顾或右盼,正直全凭双脚稳。”顺口溜的意思就是说,人站两条秧线中间,顾及两边,弯腰站稳,不要分心。插秧人都是以退为进,边插边退,直到田埂。
⑨插秧人在旷野,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远山隐隐,溪水淙淙,鸟雀脆鸣,虫儿呢喃,青蛙聒噪,牛儿哞哞,谁家的鸭子在不远的沟塘里玩耍,有时屁股和腿朝上,头插淤泥里,捕捉田螺泥鳅、小鱼小虾。鸡们也来凑热闹了,在插秧的田边,无须爪子刨,只需眼看清、嘴瞄准就可以了,聪明的它们知道这时秧田边爬上来了许多蠕蠕而动的蚯蚓,不撑个嗉子圆是不会停嘴的。不知哪只鸡叼了个小虫子掉头就跑,惹得其他几只鸡一窝蜂地跟着撵了上去……
⑩插秧的过程中还有小花絮。插着插着,不知谁喊了声“有蛇”,吓得胆小的人扔了秧把子就往田埂上跑,至于水蛭附腿吸血,也弄得那些很少下田的人惊呼连连……
⑪我们小时候插秧时,有时还顺带在田边下逮黄鳝的竹筒,黄鳝一旦进去了,便有进无出,收获颇丰。那时鱼多,放水进田时,鱼有时也能进秧田,于是秧田逮鱼又成了一个快乐的小插曲。如果足够幸运的话,你还能在父亲犁田时捡到甲鱼蛋,插秧时脚踩到深钻泥土的甲鱼。
⑫一晃好多年过去了,很多记忆都模糊了,可小时候插秧的情景我却始终难以忘怀。
⑬鞭打水响,农事正忙,又是一年插秧时,我下定决心,放下牵绊,去广袤的田野上书写那绿色的诗行。(有改动)
11.图文结合能更好地了解劳作过程。请你根据第③-⑤段的描述,仿照图四示例,为另外三幅图片配上劳作环节名称。(每个名称不超过4个字)(3分)
12.按要求赏析文中的句子。(4分)
(1)第①段文字很有味道,请从修辞手法或感官的角度进行赏析。
(2)请从句式特点的角度,赏析第⑨段的画线句。
13.小文认为第⑨-⑪段与“插秧”关系不大,可以删去。你认为呢?请结合内容阐述。(4分)
14.本文寄寓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3分)
【栏目六:家乡情思】
15.学习小组准备在该栏目开设“我的家乡我的爱”板块,请你以此为话题,根据下面的表格,写一篇文章投稿。(40分)
答案
1. 山山唯落晖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鸢飞戾天者 经纶世务者 风声一何盛 松枝一何劲
2. (1)彰 筛 截 (2)弘扬志愿精神 奉献青春力量 (围绕志愿精神拟写,意思相近即可)
(3)示例:①作为亚运会的志愿者,你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②作为亚运会的志愿者,服务这么久,是什么让你坚持下来的?(言之有理即可)
3. (1)示例:同赏诗画西湖
(2)①扇面 ②钱塘江(或钱塘江大潮) ③赛道
④运动健儿勇立潮头、激流勇进、拼搏进取的精神
(3)示例:这个口号既显示杭州是个智慧城市,又表明杭州亚运会是一场传递友爱的盛会。
4. ①突出环境的恶劣,表现出任务的艰难,烘托红军战士不畏艰难、英勇无畏的品质
②没有柴火,生吃青稞和野菜;蜷缩在捆扎在一起的灌木枝下面等
③特写 ④通过外貌与动作的特写,表现红军战士不畏艰难的革命意志
(一)5. 示例:内容上,【甲】诗写叶绿花盛,女主人公攀枝折花,欲寄远人,但是天长地远,难以送达,只能独自感伤;【乙】诗写主人公在涉江采摘芙蓉,触发思念之情。两者都由物及人,抒写情思,表达了思念与离别之情。
(二)6. C 点拨:“至于夏水襄陵”句意:到了夏天,水漫上山陵。襄,冲上、漫上。
7. D 点拨: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河水凌空泻落、奔腾向前的磅礴气势。没有运用对比的手法。
8. (1)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那么快。
(2)巨大的岩石高高耸立,好像要坠落下来,但又因依靠着山崖(悬在半空)。
9. 共同特征:水流湍急,水势浩大。
【甲】文示例:“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作用:突出水的湍急。
【乙】文示例:“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作用:突出水的湍急。
10. 示例:选择B。【甲】文概括了长江三峡的整体风貌,又描绘了春夏秋冬的四季景物;【乙】文则描绘了龙门两岸的地势特点和河水奔流的雄伟景象。两篇文章都出自郦道元的《水经注》,这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名著,因此我认为选入《地理·中国》最为可能。
【乙参考译文】(传说中)这块石头当初是大禹所凿,河道被水冲荡而变得开阔,两岸高深,倾斜的山崖像是返过身来捍卫着河水,巨大的岩石高高耸立,好像要坠落下来,但又因依靠着山崖(悬在半空)。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确实是这样啊!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来往远观的人,常常像是被雾气缠绕(沾湿衣裳),往深处望去,有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河水激起万重浪,有如瀑布千丈,浩荡的河水好像愤怒的赑屃,波浪鼓荡像山腾起,激流交叠,直奔下游而去。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的确)不是四匹马拉的车能追得上的。
11. 图一:犁田 图二:薅秧(或拔秧)
图三:抛秧(每个1分)
12. (1)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或从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具体描写插秧时节有声有色、充满生机的环境和气候特点(1分),为下文写插秧奠定了愉悦、欢快的基调(1分)。
(2)骈散结合,句式生动活泼,富于变化;节奏明快而又舒缓,增添了音韵美(1分)。这样写更好地描写了插秧环境的优美,表达了心情的愉悦(1分)。
13. 示例:不能删去(1分),第⑨-⑪段写了插秧时的环境,插秧时有趣的小花絮,家禽啄食,小孩捉黄鳝、逮鱼(1分),写出了插秧给“我”的乐趣,丰富了文章的内涵(1分),表达了作者对小时候插秧的怀念(1分)。
14. 示例:作者用轻松的笔调描写了儿时的故乡人们插秧时的情形,以及插秧时孩子的活动(1分),表达了对儿时插秧的念念不忘,对无忧无虑童年的怀念,赞美了劳动人民质朴、勤劳、乐观的品质(1分),表达了对和谐温馨的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向往(1分)。
15. 略。【知识卡片】
1.远景:摄取远距离景物和人物。可使观众看到广阔深远的景象,以展示人物活动的空间背景或环境气氛。
2.全景:摄取人物全身。能看到人物的一举一动,并能利用背景营造氛围。
3.近景:摄取人物胸部以上或者景物局部面貌。常用来细致地表现人物的面部神态和情绪。
4.特写:拍摄人像的面部、被摄对象的一个局部,并加以放大、强调。可造成强烈的清晰的视觉形象,得到突出和强调的效果。
拍摄方式
名著内容
重点镜头
目的
远景
安顺场以西四百里,峡谷高耸,河流又窄、又深、又急的地方,有条有名的铁索悬桥叫作泸定桥。
峡谷、河流、铁索悬桥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近景
沿途没有柴火,他们只好生吃青稞和野菜。没有树木遮阴,轻装的红军也没有带帐篷。到了夜里他们就蜷缩在捆扎在一起的灌木枝下面,挡不了什么雨。但是他们还是胜利地经过了这个考验。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从食宿的角度表现红军长征的艰难,表现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必胜的信念。
③______
(1分)
现在赤脚的红军战士就沿着峡谷间迂回曲折的小道,赤足向泸定桥出发,一路上有时要爬几千英尺高,有时又降到泛滥的河面,在齐胸的泥淖中前进。
“赤脚”“在齐胸的泥淖中前进”等。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栏目
内容选择(任选一项)
文体选择(任选一项)
写作要求
风景名胜
描绘家乡自然山水,寄托独特情思
A.散文
B.人物传记
C.通讯/新闻特写
D.评论
①任选内容和文体,并根据你的选择谋篇布局,注意表达得体;②自拟题目,文章不少于600字;③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名人传记
再现本土名人生平轶事,展现品格精神
凡人小事
记录身边平常之人之事,了解小我大爱
第一时间
报道家乡最近相关新闻,评论家乡大事
2024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新课标全国命题趋势卷(附答案部编版): 这是一份2024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新课标全国命题趋势卷(附答案部编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新课标全国命题趋势卷(附答案部编版): 这是一份2024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新课标全国命题趋势卷(附答案部编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小欣发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新课标全国命题趋势卷(附答案部编版): 这是一份2024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新课标全国命题趋势卷(附答案部编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所给提示,解释加点的词,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根据文章内容,梳理主要情节,文章第⑪段写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