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高考语文二轮专练重难点12 文言文阅读之简答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高考语文二轮专练重难点12  文言文阅读之简答题(解析版)01
    新高考语文二轮专练重难点12  文言文阅读之简答题(解析版)02
    新高考语文二轮专练重难点12  文言文阅读之简答题(解析版)03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高考语文二轮专练重难点12 文言文阅读之简答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二轮专练重难点12 文言文阅读之简答题(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体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反映人物道德情操或聪明才智,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描绘对立双方的激烈交锋,表现事件原因、目的、意义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常见设问角度:
    1.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
    2.体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
    3.反映人物道德情操或聪明才智
    4.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5.描绘对立双方的激烈交锋
    6.表现事件原因、目的、意义影响
    7.描述某种场面或表现某种景物特征等
    方法点拨:
    1.确立全局观念,把握主要内容。通读原文,弄清传主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情、产生什么影响、受到什么评价等,理清人物关系,避免时态错位、张冠李戴等。
    2.把握题旨的隐含信息,明确题旨要求。审清题干要求,判断问题属于何种设问角度,有几个问题,避免答非所问或信息遗漏。
    3.从全文内容出发,在具体语境中明辨材料。找到文本对应区间,标划出重点语句以备信息筛选,弄懂重点词语句子的意思,避免曲解文意。
    4.摘取文中句子,翻译归纳概括作答。根据要求整理出答案要点,然后分条作答。
    一、(石家庄市2022年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成帝建始四年夏四月,河决东郡金堤。先是,清河都尉冯逡奏言:“郡承河下流,顷所以阔无大害者,以屯氏河通,两川分流也。今屯氏河塞,鸣犊口又益不利,独一川兼受数河之任,虽高增堤防,终不能泄。九河故迹,今既灭难明,屯氏河新绝未久,其处易浚。又其口所居高于此分杀水力道里使宜可复浚以助大河泄暴水备非常事下丞相以为方用度不足可且勿浚后三岁,河果决于馆陶及东郡金堤,坏败官亭、空庐且四万所。冬十一月,御史大夫尹忠以对方略疏阔,上切责其不忧职,自杀。河平元年春,杜钦荐王延世于王凤,使塞决河。延世以竹落长四丈,大九围,盛以小石,两船夹载而下之。三十六日河堤成。三月,诏以延世为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赐爵关内侯,黄金百斤。三年秋八月,河复决平原,所坏败者半建始时。鸿嘉四年秋,河水湓溢,败官亭、民舍四万馀所。平陵李寻奏言:“议者常欲求索九河故迹而穿之。今因其自决,可且勿塞,以观水势;河欲居之,当梢自成川,挑出沙土,然后顺天心而图之,必有成功。”于是遂止不塞。待诏贾让奏言:“治河有上、中、下策。徙冀州之民当水冲者,放河使北入海。河西薄大山,东薄金堤,势不能远,泛滥期月自定。此功一立,河定民安,谓之上策。多穿漕渠,使民得以溉田,分杀水怒。兴利除害,支数百岁,谓之中策。若乃缮完故堤,增卑倍薄,劳费无已,数逢其害,下策也。”平帝时河、汴决坏,久而不修。建武十年,光武欲修之,浚仪令乐俊上言:“民新被兵革,未宜兴役。”乃止。兖、豫百姓怨叹,以为县官恒兴他役,不先民急。会有荐王景能治水者,夏四月,诏发卒数十万,遣景与将作谒者王吴修汴渠堤。景虽简省役费,然犹以百亿计焉。十三年夏四月,汴渠成,河、汴分流,复其旧迹。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河决之患》)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又其口所居高于此分杀水力/道里便宜/可复浚以助大河/泄暴水/备非常/事下丞相/以为方用度不足/可且勿浚/
    B.又其口所居高于此分杀水力/道里便宜/可复浚以助大河/泄暴水/备非常事/下丞相以为方用度不足/可且勿浚/
    C.又其口所居高/于此分杀水力/道里便宜/可复浚以助大河/泄暴水/备非常事/下丞相/以为方用度不足/可且勿浚/
    D.又其口所居高/于此分杀水力/道里便宜/可复浚以助大河/泄暴水/备非常/事下丞相/以为方用度不足/可且勿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九河,相传大禹治水时位于黄河下游的九条大河。禹疏九河,疏导黄河水东流入海,至汉代九河故道早已淤塞,踪迹难寻。
    B.中二千石,汉代官员薪俸等级。这里的“石”是古代容量单位,与《马说》中的“一食或尽粟一石”中的“石”意思相同。
    C.冀州,相传大禹治水的时候,将天下分为九州,冀州为九州之首,主要在今天的河北省,所以河北简称“冀”。
    D.光武,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年号。古代称呼皇帝可称庙号、谥号、年号,如汉高祖是庙号,隋炀帝是谥号,乾隆是年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代尤其是成帝时,黄河屡次决口,损失巨大,朝廷想尽各种办法治河,但效果不明显,而且耗费巨大。
    B.在讨论治河方案时,人们试图找到九河故道。但实际上黄河屡次改道,河道淤塞,已经很难寻觅踪迹了。
    C.在治理黄河时,竟然出现黄河水决口,任由泛滥不去堵塞的情况,是因为国用不足,朝廷没有能力治理。
    D.治河也有成功的案例,其中王延世、王景都有不错的成绩,王延世还因此被加官进爵,获得丰厚的赏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史大夫尹忠以对方略疏阔,上切责其不忧职,自杀。
    (2)兖、豫百姓怨叹,以为县官恒兴他役,不先民急。
    14.请简要概括贾让提出的治河三策。
    【答案】10、D 11、D 12、C
    13.(1)御史大夫尹忠因为奏对治河的方案粗疏不切合实际,皇上严厉地斥责他不尽职尽责,尹忠自杀。
    (2)兖州、豫州的百姓哀怨叹息,认为朝廷总是兴办其他工程,不把老百姓的急难当作优先考虑的事。
    14.(1)上策是迁徙冀州部分百姓,以此泄洪,放河入海;(2)中策是多修水渠,引黄灌溉,分减水势;(3)下策是修复旧堤,增高加厚。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又由于黄河与屯氏河分流的汊口处在高处,在这里修筑分减水力的工程,从路途伤看也非常方便,可以重新疏通屯氏河以辅助黄河,宣泄洪水,防备非常情况的发生。成帝将冯逡的奏章交给丞相审查办理,丞相认为现国家经费不足,暂且不必疏通。
    “于此分杀水力”是介宾短语,是下一句“道里便宜”的状语,所以不能放在前一句,排除AB。
    “非常”即“非常情况”,是“备”的宾语,其后断开;“事”是名词作状语,是“下”的状语,应放在下一句,排除C。
    故选D。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光武,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年号”错误,光武是刘秀的谥号;“汉高祖是庙号,隋炀帝是谥号”错误,汉高祖是谥号,隋炀帝是庙号。
    故选D。
    12.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是因为国用不足,朝廷没有能力治理”错误,由“‘今因其自决,可且勿塞,以观水势;河欲居之,当梢自成川,挑出沙土,然后顺天心而图之,必有成功。’于是遂止不塞”可知,成帝鸿嘉四年秋不堵决口,是想通过任由河水自流,顺应水势,从而找到适合的河道。
    故选C。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对”,回答,奏对;“疏阔”,粗疏不切合实际;“切”,严厉。
    (2)“恒兴”,总是兴办;“先”,把……当作优先考虑的事;“急”,急难。
    14.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由“治河有上、中、下策。徙冀州之民当水冲者,放河使北入海。河西薄大山,东薄金堤,势不能远,泛滥期月自定。此功一立,河定民安,谓之上策”可知,上策是把冀州百姓迁走,疏通泄洪,让水流入大海。
    由“多穿漕渠,使民得以溉田,分杀水怒。兴利除害,支数百岁,谓之中策”可知,中策是修建更多的水渠,让百姓引水来灌溉田地,以此分减水流之势。
    由“若乃缮完故堤,增卑倍薄,劳费无已,数逢其害,下策也”可知,下策旧是对旧堤进行修缮,增加其高度,加厚其厚度。
    参考译文:
    汉成帝建始四年夏季四月,黄河在东郡金堤决口。在此之前,清河郡都尉冯逡上奏说:“清河郡处在黄河的下流,近年较长时期没有发生大水灾害,是因为屯氏河通畅,这样就有两条河道分流黄河水入海。现在屯氏河已经堵塞,鸣犊口又更加流水不畅,如今只有一条黄河承受数条河流的水量,即使加高堤防,最终也不能使它顺畅宣泄。大禹时代修筑的九河故道,如今很难寻找,屯氏河刚刚淤塞不久,容易疏通;又由于黄河与屯氏河分流的汊口处在高处,在这里修筑分减水力的工程,从路途上看也非常方便,可以重新疏通屯氏河以辅助黄河,宣泄洪水,防备非常情况的发生。”成帝将冯逡的奏章交给丞相审查办理,丞相认为现国家经费不足,暂且不必疏通。三年之后,黄河果然在馆陶和东郡金堤决口,冲毁官署驿站,以及民房近四万所。建始四年冬季十一月,御史大夫尹忠因为奏对治河的方案粗疏不切合实际,皇上严厉地斥责他不尽职尽责,尹忠自杀。汉成帝河平元年春季,杜钦将王延世推荐给王凤,派他去负责堵塞黄河决口。王延世用竹编成长四丈、九人合围的竹篓,里面盛上小石头,用两条船夹着运载,投入到决口处。经过三十六天奋战,河堤修成。三月,成帝下诏任命王延世为光禄大夫,领取中二千石俸禄,赐关内侯爵位,赏黄金一百斤。西汉成帝河平三年秋季八月,黄河再次在平原郡决口,所造成的损失是建始四年的一半。鸿嘉四年秋,黄河水泛滥,冲毁官署驿站,以及民房四万多所。平陵人李寻上奏说:“讨论治河之策的人常想要寻找九河原来的河道贯通它,现在趁着黄河自己决口,可暂时不进行堵塞,先观察水的流势,如果黄河想占据那条道路,它渐渐就会自己形成河川,再沿河川挑出河床的沙土,然后按其自然状况进行治理,就一定会成功。”于是停止堵塞不再筑堤。待诏贾让上奏说:“治理黄河有上、中、下三策。将面临洪水冲击的冀州人民迁走,放黄河的水使其向北流入大海。黄河向西临近大山,向东面靠近金堤,从水势上看不会流得太远,洪水泛滥一个月就能平定下来。这一工程如能实施,黄河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是上策。多开凿运河渠道,既能使百姓灌溉农田,又可分减水势。兴利除害,可以支持数百年,称为中策。如果只是修理完善原有的堤防,不断把低矮的堤坝增高,把薄的堤坝加厚,所耗费的人力劳力没有止境,且依然屡屡遭遇灾害,这是最下策。”汉平帝时,黄河、汴水曾经决口,长久没有修复。到了建武十年,汉光武帝打算进行治理,浚仪县令乐俊上奏说:“民众新近遭受战争的创伤,不宜兴起徭役。”于是停止。兖州、豫州的百姓埋怨叹息,认为朝廷总是兴办其他工程,不把老百姓的急难当做优先考虑的事。恰在这时有人推荐王景,说他有治水才能,夏季四月,汉明帝下令征发民工数十万人,派王景与将作谒者王吴修筑汴渠堤防。王景虽然减省工程费用,然而所用钱财仍要用百亿来计算。十三年夏四月,汴渠修成,黄河、汴河分流,恢复了过去的样子。
    二、(2022届辽宁辽阳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上谓监修国史房玄龄曰前世史官所记皆不令人主见之何也对曰史官不虚美不隐恶若人主见之必怒故不敢献也上曰:“朕之为心,异于前世帝王。欲自观国史,知前日之恶,为后来之戒,公可撰次以闻。”癸巳,书成,上之。上见书六月四日事①,语多微隐,谓玄龄曰:“昔周公诛管、蔡以安周,朕之所为,亦类是耳,史官何讳焉!”即命削去浮辞,直书其事。
    二十年秋九月,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宋公萧瑀,性狷介,与同僚多不合。尝言于上曰:“房玄龄与中书门下众臣,朋党不忠,执权胶固,陛下不详知,但未反耳。”上曰:“卿言得无太甚。人君选贤才以为股肱心膂,当推诚任之。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所短,取其所长。朕虽不能聪明,何至顿迷臧否乃至于是!”瑀内不自得,既数忤旨,上亦衔之,但未忍废也。冬十二月,房玄龄尝以微谴归第,褚遂良上疏,以为:“贞观之初,选贤立政,人臣之勤,玄龄为最。自非有罪在不赦,搢绅同尤,不可遐弃。陛下若以其衰老,亦当讽谕使之致仕,不可以浅鲜之过,弃数十年之勋旧。”上遽召出之。
    秋七月,司空梁文昭公房玄龄留守京师,疾笃,上征赴玉华宫,肩舆入殿,至御座侧乃下,相对流涕,因留宫下。闻其小愈则喜形于色,加剧则忧悴。玄龄谓诸子曰:“吾受主上厚恩,今天下无事,惟东征未已,群臣莫敢谏,吾知而不言,死有余责。”乃上表谏。上自临视,握手与诀,悲不自胜。癸卯,薨。
    柳芳曰:太宗定祸乱而房、杜②不言功,王、魏③善谏诤而房、杜让其贤,英、卫④善将兵而房、杜行其道,理致太平,善归人主,为唐宗臣,宜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注]①六月四日事:李世民曾于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发动玄武门事变。②杜:杜如晦,唐初名相。③王、魏:王珪、魏徵,唐初名臣。④英、卫:英国公李世勣、卫国公李靖,唐初名称。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上谓监修国史房玄龄曰/前世史官所记/皆不令人主见之/何也/对曰/史官不虚美/不隐恶/若人主见之/必怒/故不敢献也
    B.初/上谓监修国史房玄龄曰/前世史官所记皆不令/人主见之何也/对曰/史官不虚/美不隐恶/若人主见之/必怒/故不敢献也
    C.初/上谓监修国史房玄龄曰/前世史官所记/皆不令人主见之/何也/对曰/史官不虚/美不隐恶/若人主见之/必怒/故不敢献也/
    D.初/上谓监修国史房玄龄曰/前世史官所记皆不令/人主见之何也/对曰/史官不虚美/不隐恶/若人主见之/必怒/故不敢献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门下,官署名。隋朝正式确立三省六部制,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合称“三省”。
    B.搢绅,亦作“缙绅”。搢绅旧时指官宦的装束。后用以代称三品以上的官员。
    C.文昭,房玄龄的谥号。谥号是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按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
    D.癸卯,干支之一。古人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用来纪年、月、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房玄龄把撰写好的史书进献给唐太宗,唐太宗看到书中关于玄武门事变的记载用词多有隐讳,唐太宗命令史官删去浮辞,要如实记载。
    B.萧瑀为人心胸狭隘,他曾向唐玄宗进谗言诬陷房玄龄,却遭到唐玄宗的驳斥,后来又多次冒犯唐太宗的旨意,唐太宗对他心怀不满。
    C.房玄龄曾因轻微过失被唐太宗遣回家中,褚遂良劝谏唐太宗不要轻易废弃房玄龄,唐太宗最终听取了褚遂良的建议,立即召回房玄龄。
    D.房玄龄病情加重,但仍心系国事。群臣对唐太宗东征一事不敢进言,房玄龄在临终之际让他的儿子们上表劝谏唐太宗,以免耽误国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房玄龄与中书门下众臣,朋党不忠,执权胶固,陛下不详知,但未反耳。
    (2)陛下若以其衰老,亦当讽谕使之致仕,不可以浅鲜之过,弃数十年之勋旧。
    14.史臣柳芳为什么认为房、杜二人“为唐宗臣,宜哉”?请简要概括。
    【答案】10.A 11.B 12.D
    13.(1)房玄龄与中书省、门下省的许多官员结党营私,对陛下不忠诚,牢牢把持朝廷大权,陛下不知道详情,只是没有造反罢了。
    (2)陛下如果是因为他衰老,也应当婉言暗示让他退休回家,不可以因为微小的过错,就抛弃几十年的功勋旧臣。
    14.①辅佐唐太宗平定祸乱却不自矜功伐。②为人谦虚,主动让贤。③推行文道,使天下太平,却把功劳归于君主。(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当初,唐太宗对监修国史的房玄龄说:“前代史官所记载的史事,都不让君主看,为什么呢?”房玄龄回答说:“史官不虚饰美化,不隐讳过错,若君主看了一定会发怒,所以不敢进献。”
    “皆不令人主见之”是动宾结构,“皆不”“令人主”是状语,“见”是谓语,“之”是宾语,中间不断开,“之”后要断开;且“何也”是独立的问句,前后断开,排除BD;
    “不虚美”“不隐恶”结构对仗,各自断开;“虚美”是动宾结构,不能断开,排除C。
    故选A。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后用以代称三品以上的官员”错误,后引申为士大夫的代称。
    故选B。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房玄龄在临终之际让他的儿子们上表劝谏唐太宗”错误,原文是“玄龄谓诸子曰:‘吾受主上厚恩,今天下无事,惟东征未已,群臣莫敢谏,吾知而不言,死有余责。’乃上表谏”,应该是房玄龄自己上表劝谏唐太宗。
    故选D。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朋党”,结党营私;“胶固”,牢牢地;“但”,只是。
    (2)“以”,因为;“讽”,婉言暗示;“致仕”,退休;“浅鲜”,微小;“勋旧”,功勋旧臣。
    14.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结合柳芳的话“太宗定祸乱而房、杜不言功”,意思是唐太宗平定祸乱而房玄龄、杜如晦不谈自己的功劳,可概括出:辅佐唐太宗平定祸乱却不自矜功伐。
    结合“王、魏善谏诤而房、杜让其贤”,意思是王珪、魏徵善于谏诤而房玄龄、杜如晦谦逊让贤,可概括出:为人谦虚,主动让贤。
    结合“英、卫善将兵而房、任行其道,理致太平。善归人主”,意思是李世勣、李靖善于领兵打仗而房玄龄、杜如晦推行他们的文道,把国家治理太平,把功劳归于君主,可概括出:推行文道,使天下太平,却把功劳归于君主。
    参考译文:
    当初,唐太宗对监修国史的房玄龄说:“前代史官所记载的史事,都不让君主看,为什么呢?”房玄龄回答说:“史官不虚饰美化,不隐讳过错,若君主看了一定会发怒,所以不敢进献。”唐太宗说:“我的志向和前代帝王不同。我想阅览国史,知道以前的过失,作为以后的警戒,希望您撰写完成后呈给我看。”癸巳(十六日),书稿整理完成,进献给唐太宗。唐太宗看到书中所记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关于玄武门事变的事情,用词多有隐讳,对房玄龄说:“以前周公消灭管叔、蔡叔使西周安定,我的行为也和他类似,史官何必隐讳!”随即命令删去虚浮的言辞,真实记载那件事。
    唐太宗贞观二十年秋九月,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宋公萧瑀,心胸狭窄,与同僚大多不合。他曾对唐太宗说:“房玄龄与中书省、门下省的许多官员,(他们)结党营私,对陛下不忠诚,牢牢把持朝廷大权,陛下不知道详情,只是没有造反罢了。”唐太宗说:“你说得太过分了。君主选择贤良有才的人作为股肱心腹,应当推心置腹,信任他们。对人不能求全责备,一定要舍其所短,取其所长。我虽然不能做到耳聪目明,也不至于愚钝昏迷到不分好坏的地步!”萧瑀内心很不自在,又多次冒犯唐太宗旨意,唐太宗也心怀不满,但不忍废他的官。冬十二月,房玄龄曾因轻微过失被唐太宗责备而回家赋闲,褚遂良上书,认为:“贞观之初,帮助陛下选拔贤能,建立国政大体,在群臣中,房玄龄是最勤劳的一位。假使没有不可赦免的罪行,朝廷大臣共同反对的话,不可以疏远抛弃他。陛下如果是因为他衰老,也应当婉言暗示让他退休回家,不可以因为微小的过错,就抛弃几十年的功勋旧臣。”唐太宗很快下诏使他回朝。
    秋七月,司空梁文昭公房玄龄留守京师,病情加重,唐太宗召他到玉华宫,准他坐着轿子进入殿中,直到御座旁边才下来,君臣相对流泪,于是留他在宫中住下。太宗听说房玄龄病情稍好,就眉开眼笑,病情加重就忧愁焦虑。房玄龄对儿子们说:“我蒙受主上的厚恩,现在天下太平无事,只有东征高丽还没有停止,群臣不敢劝谏,我明知这件事不应该而不进言,就是死了也有责任。”于是上表劝谏。唐太宗亲自前往探视,握着手和他诀别,悲伤得止不住。癸卯,房玄龄逝世。
    史臣柳芳评论说:唐太宗平定祸乱而房玄龄、杜如晦不谈自己的功劳,王珪、魏徵善于谏诤而房玄龄、杜如晦谦逊让贤,李世勣、李靖善于领兵打仗而房玄龄、杜如晦推行他们的文道,把国家治理太平,把功劳归于君主,称他们为大唐一代功臣,是完全合适的。
    三、(2022届湖北省襄阳市名校高三四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秦始皇营建宫室,而人多谤议者,为徇其私欲,不与众共故也。朕今欲造一殿,材木已具,远想秦皇之事,遂不复作也。至如雕镂器物,珠玉服玩,若恣其骄奢,则危亡之期可立待也。自王公以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岑文本为中书令,宅卑湿,无帷帐之饰。有劝其营产业者,文本叹曰:“吾本汉南一布衣耳,竟无汗马之劳,徒以文墨致位中书令,斯亦极矣。荷俸禄之重,为惧已多,更得言产业乎?”言者叹息而退。户部尚书戴胄卒,太宗以其居宅弊陋,祭享无所,令有司特为之造庙。魏征宅内,先无正堂,及遇疾,太宗时欲造小殿,而辍其材为征营构,五日而就。遣中使赐以素褥布被,以遂其所尚。贞观十年,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言:“宣、饶二州诸山大有银坑,采之极是利益,每岁可得钱数百万贯。”太宗曰:“朕贵为天子,是事无所少之,惟须纳嘉言,进善事。昔国家剩得数百万贯钱何如得一有才行人不见卿推贤进善之事又不能按举不法震肃权豪惟道税鬻银坑以为利益 昔尧、舜抵璧于山林,投珠于渊谷,见称千载。后汉桓、灵二帝好利贱义,为近代庸暗之主。卿遂欲将我比桓、灵耶?”是日敕放令万纪还第。贞观十三年,魏征恐太宗不能克终俭约,上疏谏曰:“臣自擢居左右,每侍帷幄,屡奉明旨。常许仁义之道,守之而不失;俭约之志,终始而不渝。顷年以来,稍乖曩志,敦朴之理,渐不克终。”疏奏,太宗谓征曰:“人臣事主,顺旨甚易,忤情尤难。朕今闻过能改,庶几克终善事。若违此言,更何颜与公相见?复欲何方以理天下?自得公疏,深觉词强理直,遂列为屏障,朝夕瞻仰。又寻付史司,冀千载之下识君臣之义。”乃赐征黄金十斤,厩马二匹。
    (节选自《贞观政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且国家剩得数百万贯钱何如/得一有才行人/不见卿推贤进善之事/又不能按举/不法震肃/权豪惟道税鬻银坑/以为利益/
    B.且国家剩得数百万贯钱何如/得一有才行人/不见卿推贤进善之事/又不能按举不法/震肃权豪/惟道税鬻银坑/以为利益/
    C.且国家剩得数百万贯钱/何如得一有才行人/不见卿推贤进善之事/又不能按举不法/震肃权豪/惟道税鬻银坑/以为利益/
    D.且国家剩得数百万贯钱/何如得一有才行人/不见卿推贤进善之事/又不能按举/不法震肃/权豪惟道税鬻银坑/以为利益/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俸禄,朝廷给予各级官吏的薪酬。形式主要有实物、粮食、钱币等。
    B.治书侍御史,唐初为御史大夫的副职,管理赋税、俸饷等财政事宜。
    C.还第,即回家。古代往往指官吏因辞职或被解职而返回自己的私宅。
    D.帷幄,指室内悬挂的帐幕,常代指天子的近侧或将帅的幕府、军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宗认为骄奢会带来灭亡的危险。他以俭律己,虽已备好材木,仍取消建造宫殿的计划;他又定规矩戒奢从俭,约束臣下,取得了明显成效。
    B.贞观年间,上下尚俭。岑文本因出身低微而觉得自己配不上高官厚禄,放弃谋求私产;而戴胄、魏征身居要职却居宅简陋,得到太宗的嘉许。
    C.权万纪进言朝廷建议开采宜、饶两州银坑获利,受到太宗责罚。太宗认为,天子应当采纳嘉言、多行善事,不能好利贱义而变成昏庸的君王。
    D.太宗尊崇尧舜之道,不愿意重蹈桓帝、灵帝等昏君的覆辙;他不仅能以史为鉴,还能乐于接受臣子劝谏,不断修正自我,力求做到慎终如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人多谤议者,为徇其私欲,不与众共故也。
    (2)顷年以来,稍乖曩志,敦朴之理,渐不克终。
    14.太宗期望后人能识其“君臣之义”,太宗和魏征的“君臣之义”体现在什么地方?请简要说明。
    【答案】
    10.C 11.B 12.B
    13.(1)而百姓有很多非议,这是因为始皇只是满足自己的私欲而不和大家一同享用的缘故。
    (2)近年以来,您逐渐违背了昔日的志向,敦朴、俭约的理念,也渐渐不能坚守到底。
    14.太宗作为君主,能够赞赏臣子的“忤情”上谏;能够察纳雅言,知错能改。魏征作为臣子,担心太宗不能克终俭约,能够直言进谏。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再说,国家积攒数百万贯钱,哪如得到一个有才行的人?你不推举贤能,表彰善事,也不揭发奸邪之人,肃清豪强,只知道上奏售卖银矿这些有关实利的事情。
    “何如”表反问,用在句首,与“得一有才行人”联系紧密,不能断开,排除AB;
    “不法”作“按举”的宾语,动宾之间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C。
    11.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B.“管理赋税、俸饷等财政事宜”错,治书侍御史,管理图籍文书。
    故选B。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因出身低微而觉得自己配不上高官厚禄,放弃谋求私产”错,原文“吾本汉南一布衣耳,竟无汗马之劳,徒以文墨致位中书令,斯亦极矣”是岑文本自谦之语,不谋求私产是他崇尚节俭、懂得自爱的表现,不是因出身低微而觉得自己配不上高官厚禄。
    故选B。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谤议”,非议;“徇其私欲”,满足自己的私欲;“共”,一同享用。
    (2)“顷年”,近年;“稍”,逐渐;“乖”,违背;“曩”,从前;“敦朴”,敦朴、俭约;“克”,能;“终”,坚守到底。
    1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结合“人臣事主,顺旨甚易,忤情尤难。朕今闻过能改,庶几克终善事”可知,太宗作为君主,能够赞赏臣子的“忤情”上谏;能够察纳雅言,知错能改。
    结合“魏征恐太宗不能克终俭约,上疏谏曰……”可知,魏征作为臣子,担心太宗不能克终俭约,能够直言进谏。
    参考译文:
    贞观元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从古帝王凡有兴建营造,必须重在依顺民心。秦始皇兴建宫室,而百姓多指责议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和大家共同享有的缘故。朕现在想造一座宫殿,材木工具已经准备就绪,但想想秦始皇的事,所以打算放弃。至于精雕细刻的器物,珠宝玉器和服饰珍玩,如果任意骄奢下去,那么国家危亡的日子就会立即到来。从王公以下,住宅府第、车服、婚嫁、丧葬,都得按照品级,不应服用的应一概禁绝。”这样二十年间,社会风俗崇尚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没有饥寒之苦。岑文本担任中书令要职,但他的房宅却低下潮湿,没有帷帐之类的装饰,有人劝他买房置地,文本叹息道:“我本来只是汉水南边的一个平民百姓,并没有什么汗马功劳,只是凭借一点文墨,就当上了中书令,我已经很满足了,现在我享受着这么高的俸禄,已经感到很惭愧了,还买房置地干什么呢?”听他这么说,劝他的人叹息着离开了。户部尚书戴胄去世后,唐太宗见他的居所很简陋,没有地方祭拜吊唁,于是下令有关部门专门为他营造祭拜之庙。魏征的住宅开始时没有正堂。一次他生病,唐太宗当时正要营造小型的宫殿,于是停下工,用这些材料为魏征营造正堂,五天就完工了,唐太宗还派使者赠送给魏征喜欢的素布被褥,以成全他节俭的志向。贞观十年,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书说:“宣州、饶州的大山里埋藏有银矿,如果把它们开采出来,可获得极大的收益,每年可向朝廷上缴钱数百万贯。”唐太宗说:“我贵为天子,这样的事知道得很多,现在,我需要的只是采纳对老百姓有益的忠言,推行对老百姓有益的善事。再说,国家积攒数百万贯钱,哪如得到一个有才行的人?你不推举贤能,表彰善事,也不揭发奸邪之人,肃清豪强,只知道上奏售卖银矿这些有关实利的事情。过去,尧舜把美玉扔在山林,把宝珠沉没在深渊,因此高尚的美名,流芳千古。后汉时,桓帝、灵帝重利轻义,是近世有名的昏聩之君。你这样做,是竟然想把我与桓帝、灵帝相比吗?”就在这一天,他下令将权万纪削官为民。贞观十三年,魏征担心唐太宗不能始终坚持勤俭朴素,上疏进谏说:臣我自从被提拔在身边任职,每次在近侧侍奉,屡次都能奉行圣明的旨意。常常自许仁义的道义,坚守而不愿失去;行节俭的志向,从始至终不愿改变。近年以来,您逐渐违背了昔日的志向,敦朴、俭约的理念,也渐渐不能坚守到底。”奏疏呈上,太宗对魏征说:“臣子侍奉君主,顺从旨意非常容易,忤逆君主的意愿是最难的。我今天闻过能改,差不多能够把好事坚持做完。如果违背了这样的誓言,有何颜面与您相见?又想用什么办法治理天下呢?自从得到您的奏疏,深深感到用词准确道理充分,于是就书写在屏风处,早晚学习。不久又交给史官,希望千年之后的人能够见识我们君臣之间的情义。”于是赐给魏征十斤黄金,两匹厩马。
    四、(2022届重庆市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巢谷,字元修。少从士大夫读书,老为里校师。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闻西边多骁勇,骑射击刺为四方冠,去游秦凤、泾原间,所至友其秀杰。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熙宁中,存宝为河州将。会泸州蛮乞弟扰边,诸郡不能制,乃命存宝出兵讨之。存宝不习蛮事,邀谷至军中问焉。及存宝得罪,将就逮,自料必死,谓谷曰:“死非所惜,顾妻子不免寒饿,橐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使遗之者。”谷许诺,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人无知者。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悯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予闻,哭之失声,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节选自苏辙《巢谷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
    B.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
    C.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
    D.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校,古代民间学堂,与庠、序同义,而国家最高学府称太学、国子学、国子监等。
    B.金石,古代镌刻文字、颂功纪事的钟鼎碑碣之属,文中指交情可刻于金石以垂后世。
    C.乡闾,古以25家为阊,12500家为乡,因以乡闾泛指民众聚居之处,后代指家乡。
    D.夷,我国古代东方部族,后泛指华夏族以外的少数民族,也指未开化的边远地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巢谷博学多才,能文能武。他秉承父学,又跟着士大夫读书,后到京师考取了进士;但因喜好武艺,又转而习武,不过最终没能通过武科考试。
    B.巢谷乐交豪杰,重诺守信。他与韩存宝交情深厚,教其兵书,助其谋划平定泸州蛮扰边之事;存宝触罪,他受其所托,将银两交到其儿子手上。
    C.巢谷志节高尚,情深义重。苏家兄弟在朝为官,他不去攀附;他们遭贬谪,士大夫、亲友不相往来时,他却徒步万里探访,给予精神上的慰藉。
    D.巢谷一生坎坷,志笃行坚。他怀才不遇,还曾受朋友牵连而避祸江淮;他想去海南探访苏轼,不因年老体病、路途遥远及苏辙劝阻而动摇决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西边多骁勇,骑射击刺为四方冠,去游秦凤、泾原间,所至友其秀杰。
    (2)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
    苏辙作《巢谷传》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0.B 11.B 12.A
    13.(1)听说西部有很多骁勇善战的人,骑马射箭攻击刺杀的本领是天下最强的,巢谷离开家乡在秦凤、泾原一带游历,所到之处与当地优异杰出之士结交为朋友。
    (2)有个南蛮奴仆偷了他的行囊逃跑,在新州被抓获,巢谷跟着他的行踪到了新州,竟然生病死了。
    14.①巢谷贤德,值得传扬;②苏辙担心终老南夷,唯有作传传扬;③苏辙得知巢谷儿子下落,希望将传记交付给他传扬。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译:我入朝当官,巢谷待在乡里,不曾见面,绍圣初年,我因为获罪被贬谪到筠州居住,后又从筠州调到雷州,从雷州调到循州,我哥哥子瞻也从惠州又一次调到昌化,士大夫们都忌讳同我们兄弟俩交往。
    “浮沉里中”,是“浮沉(于)里中”的省略句,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AC;
    “绍圣初”是“予以罪谪居筠州”的时间状语,其后断开,可以排除D。
    故选B。
    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文中指交情可刻于金石以垂后世”错误。金石之交,意思是比喻像金石一样牢不可破的交情。
    故选B。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后到京师考取了进士”错误。巢谷只是进京参加进士考试,没有考取进士。
    故选A。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中,“骁勇”,形容词用作名词,骁勇善战的人;“四方冠”,天下最强的;“去”,离乡;“游”,游历;“友”,名词动用,结为朋友。
    第二句中,“蛮隶”,南蛮奴仆;“获于新州”,状语后置句,“于新州获”;“遂”,竟然。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从文中内容可知,巢谷是一位品德高尚、侠义尚武、重朋友情谊的人,值得传扬;
    从“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可知,苏辙担心终老南夷,唯有作传传扬;
    从“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可知,苏辙得知巢谷儿子下落,希望将传记交付给他传扬。
    参考译文:
    巢谷,字元修。年少时师从士大夫读书,年老时在当地学校教书,巢谷小时候跟随父亲学习,虽然朴拙但是博学多才,进京参加进士考试,看见参加武艺考试的人,很喜欢。巢谷一向力气很大,于是放弃了原来所学的东西、准备弓箭,学习骑马射箭。很久后学业完成,却没有考取。他听说西部有很多骁勇善战的人,骑马射箭攻击刺杀的本领是天下最强的,巢谷离开家乡在秦凤、泾原一带游历,所到之处与当地优异杰出之士结交为朋友。有个叫韩存宝的,尤其与他交好、巢谷教他兵书,两人结下深厚牢固如金石的友谊。熙宁年间,韩存宝做河州的将领。恰逢泸州蛮乞弟侵扰边境,各郡都不能加以抵制,于是(朝廷)命令韩存宝出兵讨伐。韩存宝不熟悉少数民族的事情,就邀请巢谷到军营中相询问。后来韩存宝获罪,将被抓捕,料到自己一定会死,就对巢谷说:“死并没有什么可惜的,只是我的妻儿就不免受冻挨饿,(我)口袋里还有几百两银子,除了您(我)没有谁可以嘱托交给他们的了。”巢谷答应了,立即更换姓名,怀揣着银两步行去送给韩存宝的儿子,没有人知道这件事,韩存宝死后、巢谷逃避到江淮一带,等到被赦免才出来。我因(与他)同乡,所以在小时候就认识他,了解他的志向节气,是一个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托付的人。(后来)我入朝当官,巢谷待在乡里,不曾见面,绍圣初年,我因为获罪被贬谪到筠州居住,后又从筠州调到雷州,从雷州调到循州,我哥哥子瞻也从惠州又一次调到昌化,士大夫们都忌讳同我们兄弟俩交往,生平的一些亲朋好友也不再有音讯。只有巢谷在眉山情绪激昂地公开说,要步行来探访我们兄弟俩。听说这事的人都笑他痴狂。元符二年的正月,他给我寄来一封信说:“我步行一万多里来见您,没有料到自己还能保全性命,现在已到梅州了。不用十天就一定能与您相见,即使死,我也没有什么遗憾的。”见面之后,(我们)手握着手相对哭泣,接下来就讲述生平所经历的事情,讲了一个多月也不感到厌倦。当时巢谷已经七十三岁了,身体瘦削而且多病,不再是当年的巢元修了,他还要到海南去拜见哥哥子瞻,我同情他年老多病,劝阻他说:“您的心意是好的,但从这里到儋县好几千里路,还要过海,这不是老年人能做到的事情。”巢谷说:“我认为自己还不会马上就死,您不要阻止我。”不能留住他,看看他袋子里没多少钱,而我当时正穷困潦倒,也就勉强筹集一点钱送他上路。船行到新会,有个南蛮奴仆偷了他的行囊逃跑,在新州被抓获,巢谷跟着他的行踪到了新州,竟然生病死了。我听说后痛哭失声。我正住在这南方边远地区,和南蛮们一同生活,大概要死在此地了,虽然知道他的贤德,(但我)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加以传扬呢?听说他有个儿子巢蒙在泾原军中,所以我给他写了这篇传文,改天把它交给巢蒙。
    五、(2022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魏王大说曰:“君得燕、赵之兵甚众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请讲于魏。因归燕、赵之兵,而封田文。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B. 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C. 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D. 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
    B. 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
    C. 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相同。
    D. 国门,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家的边境。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了诸侯的帮助,国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
    B. 孟尝君见赵王不愿出兵,劝说赵王,指出魏国每年地危民死,而赵国土地与民众一直安全,如果不救魏,赵国将面临危险,赵王这才同意出兵。
    C. 孟尝君请燕王出兵救魏,燕王犹豫不决,孟尝君指出魏国倘若联合他国合力攻打燕国,将会对燕国十分不利。燕王听从了建议,出兵救助魏国。
    D. 孟尝君计谋得以实现,魏王非常高兴,夸奖他短时间内搬来很多援军。秦王非常恐慌,割地给魏国,魏王于是让燕、赵援军返国,封赏孟尝君。
    13.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
    (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14. 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答案】10. C 11. C 12. A
    13. (1)我国已经连续两年收成不好,现在又要跋涉几千里去援助魏国,这将怎么办呢?
    (2)燕国不去援救魏国,魏王屈节割地,把国土的一半送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兵。
    14. (1)对赵国,孟尝君表以忠心,以存魏的好处打动对方。(2)对燕国,孟尝君则是晓以利害,以亡魏的弊端引起燕王的重视。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现在赵国不援救魏国,魏国同秦国歃血结盟,这样就如同赵国与强大的秦国相邻了,赵国土地也将年年受到威胁,百姓也将一年一年地死去。这就是我忠于大王的表现。”
    “魏歃盟于秦”是状语后置句,“于秦”是“歃盟”的后置状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D;
    “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是判断句,“此……也”是判断句的标志,中间不可断开,“之所以”是固定结构,不能断开,排除B。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与……‘王之蔽’的‘蔽’相同”错误,“王之蔽”的“蔽”是“蒙蔽”,这里指受蒙蔽,与“赵蔽”的“蔽”不同。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孟尝君……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错误,由文中“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可知,是魏王希望孟尝君出使诸侯。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岁”,年;“熟”,有收成,丰收;“行”,跋涉;“助”,援助;“奈何”,怎么办。
    (2)“折节”,屈服于别人;“以”,把;“与”,送给;“去”,离开。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分析孟尝君游说赵王和燕王的语言,分析其中所用的技巧。
    如孟尝君游说赵王时先说“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首先向赵王表示忠心,意思是说我向您借兵是对您的忠心,之后分析魏国存在对于赵国的价值,魏赵两国的军队势力没有太大悬殊,而现在魏国的处境却不如赵国,是因为魏国是赵国西边的屏障,挡住了来自秦国的威胁,一旦魏国灭掉,赵国就“与强秦为界”,由此可见魏国存在的价值,这是用存魏的好处来打动对方。
    如孟尝君游说燕王的时候说“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孟尝君用魏国灭亡之后给赵国带来的威胁引起燕王的重视,一旦魏国“折节割地”,之后会集合四国之力来攻打燕国,这是用亡魏的坏处“恫吓”燕王。
    参考译文:
    秦国将要讨伐魏国。魏王听说,夜里去见孟尝君,告诉他说:“秦国将要进攻魏国了,您替寡人谋划一下,怎么办?”孟尝君说:“有诸侯援救的国家就可以保存下来。”魏王说:“寡人希望您能出行游说。”郑重地为孟尝君准备了百辆马车。孟尝君来到赵国,对赵王说:“我希望从赵国借些军队去救魏国。”赵王说:“寡人不能借。”孟尝君说:“我冒昧地借兵的原因,是为了以此效忠大王啊。”赵王说:“可以说给我听听吗?” 孟尝君说:“赵国的军队并非比魏国的军队战斗力强,魏国的军队也并非比赵国的军队战斗力弱。然而赵国的土地没有一年一年地受到威胁,百姓也没有年年遭到死亡的厄运;魏国的土地一年一年受到威胁,百姓年年遭到死亡的厄运,为什么?因为魏国在西面做了赵国的屏障。现在赵国不援救魏国,魏国同秦国歃血结盟,这样就如同赵国与强大的秦国相邻了,赵国土地也将年年受到威胁,百姓也将一年一年地死去。这就是我忠于大王的表现。”赵王答应了,为魏国发兵十万,战车三百辆。孟尝君又北上拜见了燕王,说:“现在秦国将要进攻魏国了,希望大王救魏国。”燕王说:“我国已经连续两年收成不好,现在又要跋涉几千里去援助魏国,这将怎么办呢?”孟尝君说:“跋涉几千里去拯救别人,这将给国家带来好处。现在魏王出城门盼望燕军,其他诸侯即使想跋涉几千里来帮助,可以做到吗?”燕王还是没有答应。孟尝君说:“臣下献上好的计策给大王,大王却不采用臣下忠诚的计策,我请求离开了,恐怕天下将有大的变化了。”燕王说:“您说的大的变化,可以让我听听吗?”孟尝君说:“秦国攻打魏国,然而燕国却不去援救魏国,魏国屈节割地,把国土的一半送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兵。秦兵撤离魏国后,魏王倾韩国、魏国的全部军队,又西借秦国的军队,再依靠赵国的军队,用四个国家的力量攻打燕国,大王将会得到什么好处呢?好处会自己跋涉几千里去帮助人吗?好处会出燕国的南门而盼望援军吗?那么对于四国军队来说道路与乡里很近,补给给养又很容易。大王还能得到什么好处呢?”燕王说:“您走吧,寡人听您的了。”于是为孟尝君发兵八万,战车二百辆,跟从孟尝君。魏王大喜,说:“您借燕国、赵国的军队多而且快。”秦王很害怕,割让土地同魏国讲和。魏国于是归还了燕国、赵国的军队并且封赏了孟尝君。
    六、(河北省唐山市2022届高三摸底演练)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宪宗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壬寅,皇太子即位,诏赦天下,以明年为弘冶元年。先朝妖佞之臣,放斥殆尽。冬十月,召致仕南京兵部尚书王恕为吏部尚书。时恕昂重望,其居冢宰,铨政多厘正焉。先是大学士万安结万胥妃兄弟进奸僧继晓以固其宠上在东宫栓闻其恶己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礼部右侍郎丘浚进所著《大学衍义补》,上览之甚喜,擢礼部尚书,仍命礼部刊行。元年春正月,召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为左都御史。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我!”即斥去。马文升条时政十五事,上嘉纳之,悉施行。五年五月,超 然 客 公 众 号遣廷臣赍内帑银,赈杭、嘉、湖大水。十年二月,上屡游后苑,侍讲王鳌侍经筵,讲文王不敢盘于游畋。上悟,纳之。太监李广以左道见宠任,权倾中外。会幼公主疽疡,太皇太后归罪于广。广惧,饮鸩死。上命搜广家,得纳贿簿籍。上怒,籍没之。召两广总督刘大夏为兵部尚书。大夏素以安内攘外为己任,命下,人心俞服。先是,大夏在广东、西,一岁再求去,皆不许。既廷谢,上御帷殿,召问之曰:“朕素用卿,而数辞疾,何也?”大夏对曰:“臣老且病,故辞耳。”上默然。五月,帝不豫。庚寅,召大学士刘健等受顾命。上曰:“东宫我明,但年幼,好逸乐,诸先生须辅之以正道,俾为令主。“健等皆叩首曰:“臣等敢不尽力。"翼日,上崩。
    谷应泰曰:孝宗恭俭仁明,勤求冶理,置亮弼之辅,召敢言之臣,求方正之士,绝嬖幸之门。世岂有无小人之日哉?人君进贤退不肖之间,安危倚伙,不可不审也。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十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是/大学士万安结万贵妃兄弟/进奸僧继晓以固其宠/上在东宫枪/闻其恶/己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
    B.先是/大学士万安结万贵妃/兄弟进奸僧继晓以固其宠/上在东宫枪/闻其恶/己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
    C.先是/大学士万安结万贵妃/兄弟进奸僧继晓以固/其宠上/在东宫/捻闻其恶/己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
    D.先是/大学士万安结万贵妃兄弟/进奸僧继晓以固其宠/上在东宫/秘闻其恶/己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壬寅,为天干中的壬与地支中的寅的搭配,文中用来纪日。
    B.礼部,掌管礼乐、祭祀、学校、科举等,长官为礼部侍郎。
    C.经筵,封建帝王为自学经史而特设的讲经论史的御前讲席。
    D.叩首,伏身跪下,两手扶地,以头近地或着地。俗称叩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孝宗即位后,励精图治,不仅将邪恶的佞臣放逐、斥退,而且还任用贤能,采纳建议改正自己的错误。,
    B.明孝宗能人尽其才,用有威望的王恕做吏部尚书,用敢千直谏的马文升做左都御史,用善于讽谏的王鳌做侍讲。
    C.明孝宗重视国家安全,重用刘大夏,曾两次征调时任两广总督的刘大夏来京担任兵部尚书,均被他以年老生病拒绝。
    D.明孝宗在弥留之际,让刘健等大臣接受遗命,让他们教导太子改正贪图安逸享乐的毛病,让太子成为好君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

    (2)上命搜广家,得纳贿簿籍。上怒,籍没之。

    14.谷应泰说:“人君进贤退不肖之间,安危倚伏不可不审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3分)
    【答案】:
    (1)D (2)B (3)C
    (4)①新天子应当知晓耕种收获(农业劳动)的艰难,怎么可以用这些话亵渎迷惑皇帝的心灵呢!
    ②皇上下令搜查李广的家,搜出他受贿的账本,皇上大怒,登记并没收了他的家产。
    (5)第一问:君主用人关系到国家的安危,任用贤能国家就安定,任用小人国家就危机四伏。
    第二问:告诚后世君主要亲贤臣,远小人。
    【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正确信息,用简明的语言概括。
    【解答】(1)“大学士万安”结交的对象是“万贵妃兄弟”,因此“万贵妃兄弟”不能断开,排除BC两项;“上在东宫”中,“上”是主语,“在东宫”是谓语,主谓结构,表意完整,应与后文断开,排除A项。故选D。句意:在此之前,大学士万安结交万贵妃的兄弟,推荐奸僧继晓来巩固自己受宠的地位。皇帝在做太子时,熟知他的恶行,不久科道衙门纷纷上奏章弹劾他,于是下令罢免使之离开。
    (2)B.“长官为礼部侍郎”错误,长官为礼部尚书。故选B。
    (3)C.“曾两次征调时任两广总督的刘大夏来京担任兵部尚书,均被他以年老生病拒绝”错误,由第一段“先是,大夏在广东、西,一岁再求去,皆不许”可知,应该是刘大夏两次请求辞去两江总督,没有被批准。故选C。
    (4)①稼穑:耕种收获;渎乱:亵渎迷惑。宸聪:皇帝的心灵。句意:新天子应当知晓耕种收获(农业劳动)的艰难,怎么可以用这些话亵渎迷惑皇帝的心灵呢!
    ②纳贿:受贿,收受贿赂。簿籍:账本,簿册。籍没:登记并没收家产。句意:皇上下令搜查李广的家,搜出他受贿的账本,皇上大怒,登记并没收了他的家产。
    (5)首先翻译这句话:君主任用贤人斥退小人之间,关系到国家的安定,这不能不审慎啊。然后分析这句话的道理,前文说“孝宗恭顺节俭仁德贤明,辛勤地寻求治理之道,设置贤能的辅佐大臣,召见敢于直谏的大臣,寻求品行端正的士人,断绝邀宠的门路”,由此可知,世上确实有小人和贤臣,只是看君主怎么任用,任用贤臣国家就安定,任用小人国家就会出现危机,可见君主用人关系到国家的安危。由此可知,谷应泰意在告诫后世君主做到亲近贤臣,远离小人。
    参考译文:
    宪宗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壬寅日,皇太子继承皇位,下诏大赦天下,将第二年改为弘治元年。过去朝廷中邪恶奸佞的臣子,几乎全被放、放逐斥退。冬天十月,皇帝召见退休的南京兵部尚书王恕让他担任吏部尚书。当时王恕很有威望,他担任吏部尚书,考核选任官吏的制度多有改革。在此之前,大学士万安结交万贵妃的兄弟,推荐奸僧继晓来巩固自己受宠的地位。皇帝在做太子时,熟知他的恶行,不久科道衙门纷纷上奏章弹劾他,于是下令罢免使之离开。礼部右侍郎丘浚进献他所著的《大学衍义补》,皇帝读后,非常高兴,提拔他为礼部尚书。还下令礼部刊印发行。弘治元年春正月,皇帝召见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让他担任左都御史。二月,皇帝耕种籍田完毕,宴请群臣,教坊用杂伎表演侍奉,有人说出污秽的语言。文升表情严肃地说:“新天子应当知晓耕种收获(农业劳动)的艰难,怎么可以用这些话亵渎迷惑皇帝的心灵呢!”立即斥退他们。马文升分条陈述十五件政事,皇帝高兴地采纳了这些建议,全部实施推行。弘治五年五月,派遣朝廷臣子带着内内库的银两,赈济杭州、嘉州、湖州三地严重的水灾。弘治十年二月,上多次游玩宫中后花园,侍讲王鏊担任御前讲席,讲周文王不敢沉溺于游玩田猎的事。皇上醒悟,采纳他的劝谏。太监李广凭借旁门邪道受到宠幸任用,权势压倒朝廷内外。正赶上年幼的公主因为水痘夭折,太皇太后归罪于李广。李广恐惧,饮毒酒而死。皇上下令搜查李广的家,搜出他受贿的账本,皇上大怒,登记并没收了他的家产。召见两广总督刘大夏让他担任兵部尚书。大夏向来把安定国家,排除外患作为自己的责任,皇命下达,人心悦服。在此之前,大夏在广东、广西任上,一年中两次请求离任,都没有被批准。在朝廷谢恩之后,皇帝回到帷殿召见询问他说:“我一向重用你,你却多次以病为借口推辞,为什么呢?”大夏回答说:“臣年老并且有病,所以推辞。”皇帝沉默不言。五月,帝生病。庚寅这天,召见大学士刘健等人接受临终遗命。皇帝说:“太子聪明,只是年纪幼小,喜好安逸享乐,各位先生一定要用正道辅佐他,让他做贤德的君主。”刘健等人都叩头说:“臣等怎敢不尽全力。”第二天,皇帝去世。
    谷应泰说:孝宗恭顺节俭仁德贤明,辛勤地寻求治理之道,设置贤能的辅佐大臣,召见敢于直谏的大臣,寻求品行端正的士人,断绝邀宠的门路。世上难道有没有小人的时候吗?君主任用贤人斥退小人之间,关系到国家的安定,这不能不审慎啊。
    七、(济宁市名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模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甲)
    明皇封禅泰山,张说为封禅使。说女婿郑镒,本九品官,旧例封禅后,自三公以下皆迁转 一级,惟郑镒因说骤迁五品,兼赐绯服。因大脯①次,玄宗见镒官位腾跃,怪而问之,镒无词以对。黄幡绰曰:“此乃泰山之力也。”
    (段成式《酉阳杂俎》节选)
    (乙)
    同治四年,福成参督师侯相曾公②幕府事于徐州。其望则海内之所宗仰也。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盘曲上,将四十里,经名迹尤著者十数,皆纵览徘徊始去。越南天门,折而东行。又北上为岱顶,即天柱峰也。山之大势,桐城姚姬传先生尝记之。凡今登山,皆姚先生所循道也, 僻不当道者俱不往。
    方余未至南天门时,级道陡耸,巍矗天半。俯视则一线危磴,窈深莫测,目眩神骇,趑趄却顾。屏息释虑,鼓勇复前。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乃趋岱顶,极目四眺。诸峰起伏环列,相背相依,若拱若蹲。汶水东来,蜿蜒似带。 遥睇穹碧,渺若无外。俯视云烟,瞬息变灭。
    是夕宿碧霞宫。四更后,趋岱顶东之日观峰,候日出。风雨骤至,寒甚,良久雨止。极东红光一缕,横亘凝云之下。俄而璀璨耀目,日轮晃漾,若自地面涌出。体不甚圆,色正赤,
    可逼视。其上明霞五色,如数百匹锦。顾视女墙,日景甚微,忽又不见。侯相以阴雨竟夕, 未观日出,笑曰:“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阅历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
    (薛福成《登泰山记》节选)
    (丙)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 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姚鼐《登泰山记》)
    [注释]①大脯:皇帝诏赐大臣聚饮。②曾公:曾国藩。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B.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C.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D.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11.下列对材料中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泰山,又名岱宗、东岳等。源于“泰山之力”的典故,后人转称妻父为“泰山”“岳父”,称妻母为“泰水”“岳母”。
    B.同治四年,是帝王年号纪年。与姚鼐《登泰山记》中提到的“戊申晦”干支纪年一样,都 是古人记录时间的方法。
    C.四更,在十二时辰的丑时,即凌晨一时至三时,也叫“四鼓”。古代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以打更击鼓报时。
    D.女墙,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短墙,是古代传统的防御建筑。刘禹锡就有“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的诗句。
    12.下列对材料有关“泰山”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泰山文化博大精深。从古至今泰山就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祭拜游历的名山,其中也寄予了他们的家国情思和人生感怀。
    B.泰山景色险峻秀丽。薛福成笔下的泰山,山势险峻,道路崎岖,诸峰环抱,形态各异,博大壮美,如诗如画,令人沉醉。
    C.泰山日出气象万千。薛、姚撰文从登山循道到观日写景,都写了泰山日出前中后,变幻莫测异彩纷呈的景象。
    D.泰山给人创作灵感。观泰山景抒人文情,薛福成文末自语含意深刻,给人以启迪;姚鼐的描写形象生动,使读者如临其境。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旧例封禅后,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惟郑镒因说骤迁五品,兼赐绯服。(4 分)
    (2)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4 分)
    14.(乙)(丙)二文都描叙泰山之巅观日出,从中你悟出哪些道理?(3 分)
    【答案及解析】
    10.D(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纤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榨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
    11.B(姚鼐《登泰山记》中的“戊申晦”是千支纪月)
    12.D(薛文最后是引用曾国藩的话,不是自语)
    13.(1)按照过去的惯例,封禅结束了,爵位在三公以下的都升迁了一级,只有郑错凭借张说的关系一下子升到了五品官,并且赐给了红色官服。
    (2)不久就登上了天门,道路忽然变得平坦了,一种不同的景象顿时展开,我见到了从未见过的景象,才庆幸自己先前没有立即停下来。
    14.登高则望远:在生活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景色就越壮阔。无限风光在险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有付出才有收获。美来自艰辛的付出。(1点1分,答上两点即得3分。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
    (甲)
    唐明皇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张说任封禅使。张说的女婿郑镒,本是九品官,按照过去的惯例,封禅结束了,爵位在三公以下的都升迁一级,只有郑镒凭借张说的关系一下子升到五品官,并且赐给了红色官服。因为举行盛大宴会按品位排列座次,所以唐玄宗发现郑镒的官位飞跃上升,感到奇怪,就问他原因,郑镒没有词儿来回答。优人黄幡绰说:“这全靠泰山的力量啊!”
    (乙)
    同治四年(1865年),福成跟随曾公(曾国藩)在徐州做事。曾公的威望海内景仰。第二年,前往济宁,去巡视黄河防务,绕道泰安去观察地形,于是登了泰山。我与李熔申甫随从一道。四月十六日,乘着上山的轿子,出郡北门三里便进入山中。盘旋向上登山,将近四十里,经过的名胜古迹中特别有名的都有十多处,都游览徘徊不舍离去。越过南天门,折向东行进,又向北上去就是岱顶,也就是天柱峰。山的大致形势,桐城姚姬传(姚鼐)先生,曾经记述过,我们此次登山,皆按姚先生记的路线。偏僻不在主要道路的景点,都没有前往。
    当我还没到南天门时,石阶山道就突然陡峭起来,巍然直入云天。向下看则看见险峻的石阶像一条线一样,深远不能见底,让人头晕目眩心生恐惧,感觉进退两难。屏住呼吸放下顾虑,鼓起勇气再向前走。不久登上南天门,道路忽然平坦起来,感觉一下换了种境界,看到了从未看过的景象,才自己庆幸刚才没有停下脚步。于是上到岱顶,极目四望。众多山峰起伏环绕,相互倚靠,有的象拱有的象蹲。汶水自东边流过来,蜿蜒似衣带。远远注视深远青碧的天空,高渺仿佛没有边际。俯视山下的云烟,瞬息万变。
    这一晚住宿碧霞宫。四更过后,到岱顶东边的日观峰,等候日出。这时风雨突然到来,十分寒冷,很长时间雨才停止。最东边有一缕红光,横亘在凝滞的云下。不久光芒耀眼,太阳如轮,刚由云端露出,摇曳不定,像是从地面涌出来的一样,形状不是很圆,颜色很红,可以直接用眼睛观看。上有明丽的五色霞光,如数百匹锦缎。回头看女墙,日光微弱,忽然间又不见了。曾公因为阴雨下了一晚,没有来看日出,他笑着说:“你们记住,天下的事情没有经历的,不可以臆测;稍微艰难的,不可以中途停止。”
    相关试卷

    新高考语文二轮专练重难点12 文言文阅读之简答题(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二轮专练重难点12 文言文阅读之简答题(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语文二轮专练重难点12文言文阅读之简答题原卷版doc、新高考语文二轮专练重难点12文言文阅读之简答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语文二轮专练重难点09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二轮专练重难点09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2份打包,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语文二轮专练重难点09文言文阅读之断句原卷版doc、新高考语文二轮专练重难点09文言文阅读之断句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热点·重点·难点】专练 重难点12 文言文阅读之简答题: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热点·重点·难点】专练 重难点12 文言文阅读之简答题,文件包含重难点12文言文阅读之简答题-2023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原卷版docx、重难点12文言文阅读之简答题-2023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