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与默写专题练习专练2:炼字炼句+文学评论(含解析)
展开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放言五首(其一)①白居易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但爱臧生②能诈圣,可知宁子③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不取燔柴④兼照乘⑤,可怜光彩亦何殊。
【注】①本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诗人被贬赴江州(今江西九江)途中。②臧生:臧武仲,凭借其防地(封邑)来要挟鲁君,但时人谓之圣人。③宁子:宁武子,国家有道则进用其智能,无道则佯愚以全身。④燔柴:这里指大火。⑤照乘:明珠。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以反问句式指出:作伪者古今皆有,人莫能辨。语气强烈,引人深思。
B.领联用典,诗人认为臧生与宁子,一“诈”一“佯”,表面不同,但性质相同。
C.颈联以草萤之耀、荷露为喻,说明不要被假象欺骗而不辨真伪,说理生动形象
D.全诗议论说理,诗人的“放言”既指向作伪者,也指向了被假象所蒙蔽的世人。
16.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15~16题。
临江仙·寄严荪友①
纳兰容若
别后闲情何所寄,初莺早雁相思。如今憔悴异当时,飘零心事,残月落花知。
生小不知江上路,分明却到梁溪²。匆匆刚欲话分携,香消梦冷,窗白一声鸡。
[注]①严荪友:即严绳孙,字荪友,号秋水,无锡人。词人好友。②梁溪:太湖一支流,流经无锡。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初莺”指春暮之时,“早雁”指秋末之时。“初莺早雁相思” 句,是说春去秋来,无日不思念好友。
B.“如今憔悴异当时”一句,是说词人想到好友漂泊他乡,容颜憔悴,不由得暗自伤感,为友人担忧。
C.“飘零”二句,是说词人的心事只有残月和落花知道,在表达思友之情的同时也体现了自己的孤寂。
D.“生小”二句是说词人从来不知道江南的道路,在梦中却分明来到了友人的故乡。看似不合理,却写出了思念至深。
16.本词结尾“匆匆刚欲话分携,香消梦冷,窗白一声鸡”中,“冷”字用得很妙,请结合这三句试做赏析。(6分)
一、参考答案
15,B(“表面不同,但性质相同”错。臧生与宁子表面上都是“伪”,但性质不同,一是奸而诈圣,一是智而伴愚。可悲的是,世人只爱臧武仲式的假圣人,却不知世间还有宁武子那样的高贤。)
16.答案要点:①意为如果不取大火与草萤之耀、明珠与荷露作比较,又何从判定草萤之耀非火,荷露非珠呢?②借此说明了对比可辨真伪的道理,③表达了对当朝者不辨真伪的昏聩的不满和对自身遭遇的愤愤不平。(每点2分,共6分)
二、参考答案
15.B解析:“如今憔悴异当时”是说词人自己因思念好友而容颜憔悴,与以前判若两人,而 不是指好友。另外, “好友漂泊他乡”也没有依据,根据下阕“分明却到梁溪”及注解,可 推知词人的朋友应该身在故乡无锡。
16.这三句的意思是:在梦中刚要与你诉说离别后的诸般情形,却被一声鸡叫惊醒,才发觉天 已蒙蒙亮,熏香也已烧完,暖意散尽。 (2分)“冷”字既是写凌晨十分房内熏香烧完,自 然环境的清冷, (2分),也是指词人因与好友相逢的美梦被惊醒后内心的凄冷、怅惘。 (2 分 )
练习二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送薛居士和州读书
严 维
孤云独鹤共悠悠,万卷经书一叶舟。
楚地巢城民舍少,烟村社树鹭湖秋。
蒿莱织妾晨炊黍,隅落耕童夕放牛。
年少不应辞苦节,诸生若遇亦封侯。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以“孤”饰云,以“独”饰鹤,表面写物,实是写人,表现人的孤单。
B. 第二句写薛居士前往和州,“万卷”与“一叶”对比,意在突出船只之少。
C. 颔联写薛居士读书之地和州的环境:正值秋季,人烟稀少,雾笼村庄。
D. 颈联是对薛居士到和州后生活状况的想象,表现出了乡间生活的特点。
16.诗歌的尾联有什么含意?在全诗中起了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谒金门 ·示知命弟[注]
黄庭坚
山又水,行尽吴头楚尾。兄弟灯前家万里,相看如梦寐。
君似成蹊桃李,入我草堂松桂。莫厌岁寒无气味,余生今已矣。
[注]1096年,黄庭坚以“诬毁”先朝之罪被贬谪黔州。同年,其二弟黄叔达(即词题中的“知命”)前来看望他,这首词就作于他们兄弟见面时。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开首两句极言词人被贬,路途坎坷遥远,艰辛备尝,却能“他乡遇故知”,表达了见到弟弟之后的惊喜之情。
B. 词人因遭到贬谪一度苦闷孤独,兄弟二人别后在离家万里的黔州重逢,当两人秉烛相对时,真像在梦中一样。
C. 词人被贬谪黔州后,心境落寞,对未来的人生感到悲观,不过他希望弟弟不要嫌自己心灰意懒、情绪消沉。
D. 本词语短情深,表现了两位患难与共的同胞兄弟的深挚情意,其中蕴涵着深深的人生沧桑之感,质朴浑厚。
16. 有评论家称赞“君似成蹊桃李,入我草堂松桂”两句“极佳”,你认为“佳”在何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三、参考答案
15. (3分)B 【解析】错在“意在突出船只之少”, 一叶小舟上带着万卷经书,意在突出薛居士带书之多。
16.第一 问:①年轻的读书人一定要不畏艰苦,努力读书上进,将来若有机会也能够建功立业。 ②作者借此对薛居士提出希望:不怕吃苦,努力读书,最终功成名就。第二问:照应标题中的 “读书”,卒章显志,直抒胸臆,表达对薛居士的勉励。(第一问4分,第二问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四、参考答案
15.【参考答案】A【解析】A项有两个错误。开头两句不是写词人被贬路途坎坷遥远,而是写弟弟不远万里前来看望自己。另外“见到弟弟的惊喜之情”主要是由下文“兄弟灯前家万里,相看如梦寐”表现,开头两句主要是对弟弟不远万里前来的感激之情。
16.【参考答案】①用比喻手法,把弟弟比用“下自成蹊”的“不言桃李”,来表达对弟弟高洁品行、出众才华的称赞。②用比喻(或象征)手法,词人以“松桂”自喻,表现了其人格的坚守以及对自身遭遇的悲愤不平之情。(一点3分,其中手法1分,情感2分。)【解析】注意答题范围是“君似成蹊桃李,入我草堂松桂”二句。此二句中的“君”指弟弟知命,“似成蹊桃李”比喻,“松桂”是比喻(或象征)。
练习三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自遣①
杜牧
四十已云老,况逢忧窘馀。
且抽持板手,却展小年书。
嗜酒狂嫌阮,知非晚笑蘧②。
闻流宁叹吒,待俗不亲疏。
遇事知裁剪,操心识卷舒。
还称二千石,于我意何如?
【注】①此诗写于会易二年(842),诗人四十岁,受到宰相率德裕的排挤被外放,任黄州刺史。②蘧:指蘧瑗,春秋时卫四人。《论语》记载他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两句点明诗人作诗自我排遣的原因,展现了诗人困窘不得志的境遇。
B.“持板手”与“小年书”形成对比,表现了诗人摆脱政务暂得消遣的欢欣。
C.诗人用阮籍、蘧瑗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愤懑无奈。
D.全诗的情绪跌宕起伏,多有变化,末句以发问收束,情绪激愤。
15.“闻流宁叹吒,待俗不亲疏。遇事知裁剪,操心识卷舒”诠释了怎样的处世之道,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六、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 15~ 16 题。
过樊川旧居 (时在华州驾前奉使入蜀作)
韦 庄
却到樊川访旧游,夕阳衰草杜陵秋。
应刘①去后苔生阁,稽阮②归来雪满头。
能说乱离惟有燕,解偷闲暇不如鸥。
千桑万海无人见,横笛一声空泪流。
【注释】①应刘:汉末建安文人应瑒、刘桢的并称。两人均为曹丕、曹植所礼遇。后亦用以泛称宾客才人。 ②稽阮:西晋嵇康、阮籍的并称。两人均属竹林七贤。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首联兼具叙事和写景,交代了诗人奉使入蜀,途经樊川,重游故地之事,并用白描的手法写眼前所见之景。
B .颔联以魏晋文人应刘、嵇阮四人自比,用借喻手法表现诗人华发满头的样子,寄托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
C .颈联宕开一笔,着眼燕鸥。用拟人和对比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对离乱现实的伤痛,和对悠闲生活的渴望。
D .韦庄工诗,讲究炼字。其诗言简意丰,“横笛一声空泪流”中的“空”字达到了“言有尽而 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16.《唐才子传》说“韦庄寓目缘情……一咏一觞之作,俱能感动人也” ,试从本诗的内容和手法两个角度分析这一特点。 (6 分)
五、参考答案
14.(3分)B【解析】“表现了诗人摆脱政务暂得消遣的欢欣”有误。“持板手”与“小年书”形成了悬殊的对比,言下之意就是在强调自己如割鸡用宰牛刀一样被大材小用了,本来应该在庙堂之上从容揖对的,怎么能沦落到这种小地方来呢?
15.(6分)①处世内敛理性。听到流言飞语也不像以前那样怒发冲冠,而是宁可叹息而不表露出来;处理世俗事务时也学会了一视同仁。②处世懂分寸知取舍。遇到事情懂得如何斟酌取舍,在性情方面也明了退让的好处。(每点3分)
六、参考答案
15.【B】“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错误。本诗抒发的是离乱之感,无怀才不遇之情。
1616.①内容上:寄托了诗人深沉的身世之感、家国之悲,诗人经逢乱世,唐朝衰弱,亲人离散。(3 分) ②手法上:写景状物,皆着悲色,以哀景写哀情;援引典故,叙写离乱的时代悲哀;与燕、 鸥作比,衬托离乱的感伤;直抒胸臆,表达伤感的情怀。(3 分,手法分析一点 1 分)
练习四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伤 春
孟 郊
两河春草海水清,十年征战城郭腥。
乱兵杀儿将女去,二月三月花冥冥。
千里无人旋风起,莺啼燕语荒城里。
春色不拣墓傍株,红颜皓色逐春去。
春去春来那得知,今人看花古人墓,
令人惆怅山头路。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春天的青草和河水,和十年征战而满含血腥之气的城郭形成反差,肃杀意味浓厚,奠定了本诗的情感基调。
B.颔联照应首联,揭示城郭现状的原因,二三月本是春日花开的时节,但此时因为战乱,花朵却晦暗不明亮。
C.“旋风”和“莺啼燕语”打破了“千里无人”的安静,鸟儿的鸣叫使得荒城有了生机,动静结合,颇有意趣。
D.“不拣”“逐春”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留春不住的惜春之情,“墓”字两次出现,更增添了荒芜之意。
15.苏轼说:“郊寒岛瘦”。孟郊之诗,多苦寒之作。请结合诗句,谈谈本诗是如何体现孟郊诗作之“寒”的。(6分)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昭君怨·牡丹
(南宋)刘克庄
曾看洛阳旧谱,只许姚黄①独步,若比广陵花②,太亏他。
旧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君莫说中州,怕花愁。
【注】①姚黄:姚黄魏紫,是洛阳牡丹中的名贵品种。②广陵花:广陵,即扬州;广陵特产芍药和琼花。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洛阳牡丹天下闻名,词人以花谱所记“姚黄”,写出昔日洛阳牡丹的名贵和美丽。
B. 芍药和琼花虽也美丽,但若要用国色天香的牡丹与之相比,也确实委屈了牡丹。
C. 旧日王侯家的园圃今天已长满荆莽,狐兔寄居其中,直写花谢无人观赏之萧瑟。
D. 本词构思精妙,一反咏物诗词摹物言志的写法,鲜明的对比之中饱含深沉的情感。
16. 刘克庄生活在南宋王朝濒临覆亡之际。后人评价,刘克庄的词“是时代的悲歌”,同时“它对现实的批判性也有所加强”。请结合本词,对此做简要分析。
七、参考答案
14.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鸟儿的鸣叫使得荒城有了生机”“颇有意趣”错误,鸟鸣以动衬静,更增添才荒城的悲凉意味,并无“意趣”。
15.①意象上的"寒":意象选取和意境表现上多愁苦景物,无过多鲜艳明丽的景色。"花冥冥""千里无人""荒城""墓傍",渲染了凄苦冷清的氛围。②情感上的"寒":体现了对民生寒苦的关注,表现了诗人伤春的忧愁和对战争的控诉。③语言风格上的“寒”:语言风格悲凉低沉,充满了对时代的悲慨,沉郁寒凉。(每点2分,共6分)
八、参考答案
15. C ( “直写花谢无人观赏之萧瑟”表述错误,词中“旧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两句形象地表明了牡丹的处境。盛世繁华时姚黄魏紫,倾国倾城;⼭河破碎中的⼀⽚焦⼟,牡丹也就只剩下与荒烟衰草,荆榛狐兔相伴的命运了,这两句从侧面表现了花谢无人观赏之萧瑟,而非“直写”。)
16. ①词人通过写牡丹的不幸命运,寄托忧国伤时之情。当时,洛阳落入敌手,国运衰微,曾经国色天香的牡丹却再无人欣赏,沦落得与荆莽狐兔为伍,表达了作者的忧国之心,离黍之哀。②“莫说中州,怕花愁”,实则是写光复国土无望,表达胸怀壮志却报国无门,无法光复中州的愤恨愁苦之情。③现在的达官贵人们不忧心国事,还在一味地赏看广陵芍药和琼花,美丽的花朵让他们忘记了家国之忧,词人也借牡丹与芍药之比含蓄地表达了对懦弱的南宋王朝的批判。
练习五
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朝退书怀
韩偓【注】
鹤帔星冠羽客装,寝楼西畔坐书堂。
山禽养久知人唤,窗竹芟多漏月光。
粉壁不题新拙恶,小屏唯录古篇章。
孜孜莫患劳心力,富国安民理道长。
【注】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晚唐诗人,协助宰相崔胤平定宦官刘季述叛乱后,得到唐昭宗的器重,被提拔为翰林学士,典掌机要,本诗大概作于此时。晚唐时期,藩镇割据,皇权衰败,社会动荡。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写诗人已脱了朝服,披鹤帔戴星冠,于寝楼西侧的书堂静坐,与诗题“朝退”相呼应。
B. 第三句从听觉角度写鸟儿养在书房已久,似乎能听懂人的呼唤,与主人一呼一鸣,相互应和。
C. 第四句从视觉角度写窗外翠竹茂密,芟除一番才漏出缝隙,洒下月光,营造清幽恬静的意境。
D. 颈联写诗人厌恶自己的拙作,无意在粉壁上题写自己的新诗,而是抄录古代圣贤的文章。
16.学者霍松林先生认为韩偓的诗歌是“晚唐之正音”,请结合诗歌尾联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6分)
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5~16 题
声声慢·为高菊墅 ①赋
[南宋]张炎②
寒花清事,老圃闲人,相看秋色霏霏。带叶分根,空翠半湿荷衣。沅湘旧愁未减,有黄金、难铸相思。但醉里,把苔笺重谱,不许春知。
聊慰幽怀古意,且频簪短帽,休怨斜晖。采摘无多,一笑竟日忘归。从教护香径小,似东山 ③、还似东篱。待去隐,怕如今、不是晋时。
【注】①高菊墅,南宋初诗人,布衣终身,②张炎,宋末元初诗人。南宋覆灭后,家道中落,曾北游谋官,失意南归。③东山,东晋名臣谢安曾隐居东山,后来重步仕途。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开篇将人名隐于句中,“寒花”“老圃”即“菊”和“墅”,耐人寻味。
B. “清事”“闲人”“荷衣”既点明高菊墅的身份,也表明了自己的处境。
C. “沅湘旧愁”指对高菊墅的思念之愁,即使有黄金刻铸,也难慰相思。
D. 菊生秋日,故言“不许春知”,此句也暗指醉中幽怀,不愿世人知晓。
16. 后人评价此词下阕“似旷达而实痛楚”,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 分)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东溪别业寄吉州段郎中①
方干
前山含远翠,罗列在窗中。
尽日人不到,一尊谁与同。
凉随莲叶雨,暑避柳条风。
岂分②长岑寂,明时有至公。
【注】①方干出身低微,屡考不中,曾花大量时间奔走于请人奖掖之途。本诗就是他于大中年间干谒段成式(时任郎中一职)时所作。②分:料想。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山岭苍翠夺目,映入窗中,这美丽的景象反衬出了诗人伤感悲戚的心情。
B.“在窗中”照应题目中的“东溪别业”,表明了作者写诗和观景的地点。
C.随着敲打莲叶的雨的到来、舞动柳条的风的吹拂,暑气消退,凉意盎然。
D.尾联上句暗示作者在科举上久不得志,下句“至公”是对段郎中的赞颂。
16.前人评此诗“欲人提携之意,颔联即已寓之。”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九、参考答案
15.D (D项“厌恶自己的拙作”有误,诗人无意题写自己诗作,而抄录古代圣贤文章,这是一种谦恭精进的说法,并非真的厌恶自己的作品。)
16.①诗人进取心之正。晚唐时期,社会生活动荡不安,但诗人劝勉自己刻苦钻研,孜孜不倦,不能停息,表现了诗人的进取之心;②诗人家国情怀之正。藩镇割据,中央皇权日益衰败,诗人退朝之后,在享受生活之余,依然不忘读书人的本分,不忘家国生民,思考治理国家的道理,致力于富国强民,表达了诗人难能可贵的家国情怀,这首诗是当之无愧的“晚唐之正音”。(1点3分,共6分)
十、参考答案
15.C(本词是借揣想隐者高菊墅的心绪来写自己的心境,并不为表达对高的思念。另高菊墅与张炎并非同时代人,并不相识,说“思念”“相思”本也不妥当。“沅湘”借用了屈原典故,“沅湘旧愁”是指思故国之愁。)
16.似旷达:①抒情主人公借花饰帽,以此安抚内心幽怀,“休怨”表明仿佛已可消弭所怨。采摘令其享受整日而忘归,众多坎坷,仿佛皆可“一笑”置之。
实痛楚:②然而若为真旷达,就不会犹豫,也不会“怕”,赏菊带来的只是一时的宽慰,失国之痛、多舛之途使得“痛楚”成为词人内心深处的真正底色。③“东山”典暗指“用世”,“东篱”典暗指“弃世归隐”,“似”“还似”表露出作者内心深处在继续谋官、绝然弃世两者间的矛盾挣扎之痛。④末句用对比手法写出纵归隐也难如晋时的陶潜那般可得心中自由的失落与痛苦。
评分标准:①②各 2 分,③④答出任意一点得 2 分,共 6 分。第④点若答“欲归隐而难得的痛楚”可给 1 分。
十一、参考答案
15.A【解析】错在“悲戚的心情”,从全诗看,诗人微有伤感,但到不了“悲戚”的程度。
16.①诗的尾联大意是说,怎能料到自己会长期寂寞,但相信政治清明的时候是有特别公正的人的。意思是,段成式就是一个至公之人。作者以这样的赞美,请求段成式伸出援手来帮助自己。②这种请人提携之意,其实在颔联中已隐隐透出,所谓“尽日人不到,一尊谁与同”,是说自己很是孤独,其言外之意就是希望段成式能够成为一同喝酒的人。这就为尾联表达请求之意做了铺垫。(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与默写专题练习专练9:各地模考诗歌新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与默写专题练习专练9:各地模考诗歌新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与默写专题练习专练8:20篇文言文默写易错字(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与默写专题练习专练8:20篇文言文默写易错字(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论语〉十二章》,《劝学》,《屈原列传》,《谏太宗十思疏》,《师说》,《阿房宫赋》,《六国论》,《答司马谏议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与默写专题练习专练7:40首诗词曲默写易错字(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与默写专题练习专练7:40首诗词曲默写易错字(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静女》,《无衣》,《离骚》,《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拟行路难》,《春江花月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