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高中语文(通用版)小说专题训练第5讲 把握作者意图,探究主旨、标题意蕴练习(教师版+学生版)
展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花瓷细腰鼓
杨轻抒
眉间坊是一条街。为什么叫坊不叫街,好像没人说得清楚。街不宽,也不长,四月的风卷着落花从东头过来,百米之后就消失在了西头的车流里。街还不直,微有弧线——之前电视台曾经做过城市航拍,其中就有眉间坊的镜头,看到的人说,咱这眉间坊从空中看就像人字的那一撇。
鲁老师一个人住在眉间坊一座三间平房围成的小四合院里。地是红砖铺的,年岁久了,一地青红,青红的小院里堆积着春日的阳光,几朵槐花在阳光里飘落。围墙是灰砖砌的,高过人头,爬满七里香。
院门半掩,街坊四邻常看见鲁老师在院子里写写字、喝个茶什么的。有时候鲁老师也念些旧文,只是鲁老师念旧文的时候要打节奏,打节奏用的是一个瓷的细腰鼓,两头蒙皮,是什么皮大家不知道,但那瓷鼓晶莹而深透,秋水一般。鲁老师腰悬瓷鼓,左击右拍,嘴里念:“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鼓声穿云裂石,鲁老师满面沧桑。
街上的人偶尔也来串串门,送点时下的青瓜小葱什么的,但都不进去,就站在门口。站在院门口能看到鲁老师客厅里挂着的字,字是: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关于鲁老师,一直就有很多的猜测。
有人说鲁老师书香门第,早年是留过洋的,会几国外语;也有人说鲁老师祖上是有名的富商,传下宝贝无数;当然,也有人说,鲁老师就一个离群索居的退休老头,儿孙都在国外,多年不曾回来过。
不管怎么着,大家都知道鲁老师是个文化人,都很敬重他。
常进鲁老师院里的是老宋。老宋是厂里的水暖工,也懂点电,所以谁家管道破了,电不通了,都请老宋去看看。老宋经常到鲁老师家去,因为鲁老师那房子也老了,经常有个下水道堵了,灯泡坏了之类的事情。开始时,鲁老师家有事,悄悄喊声老宋,老宋就去了;后来老宋也不让鲁老师喊了,差不多了就去鲁老师家检查检查。有事处理个事,没事就坐在院里看鲁老师打腰鼓念旧词儿。
人总是要老的,鲁老师眼看着就一年一年老了。老了的鲁老师也写写字,也打打鼓,但是看见过的人都说,鲁老师写字手已经开始发抖了,打鼓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节奏感了。大家就想,要是鲁老师哪天忽然走了,谁来给他送终啊?
这个问题渐渐成了眉间坊所有人的心结。
当然,想归想,却没有人说破,只是大家走过鲁老师家门前的时候,会忍不住停一下脚步,或者不自觉地回头望上一眼鲁老师那青灰的院门,看见墙上的七里香花瓣又掉了不少,对联上的字又淡了一些……
那一天终究还是来了。听见老宋的叫声,大家都跑过去。鲁老师半躺在院子里的一把藤椅上,脸色青灰,冲大家笑了笑,笑得很艰难。大家说快把鲁老师送医院吧,鲁老师摇头,意思是不必了。鲁老师看看桌上那只腰鼓,又慢慢抬眼看着老宋。
那腰鼓黑地、乳蓝白斑,漂亮得不染一丝烟火气——大家第一次这么近地看到那只鼓,也第一次发现鲁老师家里空空荡荡让人心酸。
老宋为难地看看鲁老师。
鲁老师叹了口气,显得特别失望。大家说:“老宋你什么意思?你真要鲁老师放不下?”老宋说:“哪敢让鲁老师放不下?跟鲁老师这么些年,这腰鼓我不是不会打,我是怕我念得不好,不像鲁老师那样。”大家说:“你念得不好我们帮你念,你打鼓可以吧?”
听到这话,鲁老师眼里忽然闪过一丝绚丽的光彩。
老宋深吸了一口气,拿起腰鼓,开始拍打,那声音清越而悠远,仿佛带着几千年辽远的气息。大家一起念:“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
没有人问大家是啥时候学会那些旧词的,所有人都觉得那腰鼓的声音清丽而深重,像暗夜里的昙花开放,像七里香的香气四处飘荡,整个城市,不,整个天地之间,都浸透了瓷鼓的声音……
后来,不知过了多少时日,有操着外地口音的人来眉间坊打听鲁老师的那只花瓷细腰鼓,说:“那可不是一般的东西,是鲁山段店窑烧制的,是唐钧瓷的鼻祖‘黑唐钧’,是皇宫的贡品,连皇帝都用过,是祖上传下来的宝贝呢!”眉间坊的人说:“就你懂?你懂为啥不明白‘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也是祖上传下来的?”
那人赧然,掩面而去。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以眉间坊为故事发生的背景,小说开头部分又特别交代航拍镜头下人字的那一撇,暗示了与做人相关的小说主题。
B.小说中描写了鲁老师居住的小四合院,青红的小院、飞扬的槐花相交织,渲染出神秘阴森的氛围,烘托出鲁老师离群索居的特点。
C.作者描写鲁老师击鼓时鼓声穿云裂石满面沧桑这一场景,意在表现鲁老师技艺的高超,以及众人对鲁老师文化人身份的敬畏。
D.听到这话,鲁老师眼里忽然闪过一丝绚丽的光彩,是因为鲁老师觉得老宋得到自己的真传,为他可以和自己一样打鼓念旧词而感到欣慰。
2.小说中“七里香”三次出现各有作用,请分别加以分析。
3.小说以“花瓷细腰鼓”为题,有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主题思想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两个方面,结合全文加以探析。
(2022·江苏苏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体面的失败者
[美]理查德·耶茨
五月的一天下午,在列克星顿大道的办公大楼里,沃尔特坐在桌前假装工作,等着被解雇。现在没人能看出他背后冷汗直流,也看不到他左手藏在口袋里,慢慢捻着扯着纸板火柴。几周前他就明白这迟早会发生。今天早上,走出电梯时他就有预感;下午,他从工作间里往外瞟了一眼,正好与部门经理克罗威尔对上眼神。
沃尔特九岁时发现,在警察抓强盗的游戏中真正有意思的就是假装被枪打中,捧着胸口,卧倒在地,陶醉在伙伴们的欢呼声中。他个头瘦小、协调能力差,这是唯一他能胜任的活动。儿时的回忆袭上心头,他突然想到——这想法让他的指甲深深掐入口袋内的纸板火柴里——顺其自然,体面地接受,从某种程度上说已经成了他生命的一种模式。整个青年时代,他都擅长此道:与比他强壮的男孩打架时,总是勇敢地输给对方;打橄榄球时无心恋战,渴望受伤而被抬出场外。大学时竞选落败,后来,空军又让他品尝了一次被淘汰的滋味。现在,他不得不要再体会一次了。
“沃尔特?”工作间的门给推开了,克罗威尔站在那里。“你能到我办公室来一下吗?”
克罗威尔坐在办公桌前,俯身向前,两手摊开,撑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沃尔特,我们考虑了很久,觉得你不适合这里的工作。”克罗威尔抬起双手,玻璃上留下两只湿乎乎的手印,像骷髅的手。沃尔特盯着手印,看着它们慢慢变小,消失。
“哦,”他抬起头来,说道,“你说得很对,谢谢。”回他的工作间大概要走五十米的距离,沃尔特颇有风度地走完了。他感觉得到,在克罗威尔眼里,他的背影相当整洁、笔直;他也意识到,在他穿行在办公桌时,他脸上每一个表情都控制得很好。整个事情看上去像是电影里的一个场景。
点头、微笑、握手。沃尔特不停地说“谢谢”“再见”,还有“我当然会的”;他退进电梯里,微笑定格在脸上,朝那些热情的、表情丰富的脸,轻松地招手,这个场景最后以电梯门缓缓合上、关紧而告终。
走到大街上,他猛然做出一连串举动,理理帽子,动动下巴,在人行道上跺着两脚,试着让自己看上去像忙于工作、心急火燎的样子。他决定不告诉妻子。唯一可做的是马上开始找工作。今晚,当她问他今天过得怎么样时,他要说“啊,还好,不错”。早上他要在平时同样的时候出门,在外面呆上一整天,直到找到工作。
走进家门,孩子们在厨房里吃晚餐;他在盘子的叮当声里分辨妻子哄他们吃饭的声音,话语里透着疲惫。他关上门,就听到她说,“爸爸回来了。”孩子们开始叫着,“爸爸!爸爸!”
他走进厨房,立刻感到被厨房的湿润明亮包围住了。他的眼睛忧郁地扫过牛奶盒、蛋黄酱罐子、汤盆、麦片盒,窗沿上桃子摆成一排,还没熟。两个孩子柔弱娇嫩,叽叽喳喳说着话,小脸蛋上沾着土豆泥。
进到卫生间。他在里面呆了好久,远远超出洗手准备吃晚餐所需的时间。在这里他可以再单独呆上一会,他往脸上浇点冷水让自己振奋一点。不多久,传来刮盘子,叠盘子的声音,孩子们吃完晚饭了。又是一阵鞋子的趿拉声、摔门声,孩子们回了自己房间。
沃尔特仔细擦干双手,走回起居室的沙发处,拿了本杂志窝在那里,他缓慢深长地吸了几口气,自己控制得还不错。他呷了一小口冰凉的酒,开始很苦,他想平静下来,但杜松子酒让他的思维滑入混乱之中。有一个想法执意浮现,像酒般冰凉清冽:挺住。
随着孩子们洗澡时泼水的声音飘进房间,挺住越来越不容易;到他们给领进房来说晚安时挺住更为艰难。孩子们手里抱着泰迪熊,穿着干净的睡衣,小脸亮光光的,一股香皂的清香味,看到这一切后简直不可能再在沙发上坐得住。他跳起来,在房间里来回踱着,香烟一根又一根地抽。
妻子将孩子房间的门关上后,走进来。看见他站在窗边,像一尊悲哀的雕像,望着下面黑漆漆的院子。“怎么啦,沃尔特?”
他转身,咧开嘴笑一下,“没什么”。声音有空洞的回音,电影摄影机开始转动了,是他紧张的脸部特写镜头。她站在咖啡桌边,找东西。“嗯,”她说,“我想先抽支烟,再端菜上桌。你有火柴吗?”
他走过来,在口袋里掏了火柴给她。
“天啊,”她说,“这是火柴?”
她接过他颤抖的手递过来的火柴,睁大眼睛、严肃地盯着他。“沃尔特,出什么事了,是吗?”
“当然没有。怎么会有什么——”
“说实话。是工作上的吗?是不是——你上周担心的?克罗威尔说什么了吗?告诉我。”她脸上的细纹似乎更深了,她看上去那么严肃,有魄力,现在突然老了许多,也不再美丽——一个惯于处理紧急事件,随时准备承担责任的女人。
他朝房间里一把舒服的椅子走过去,背影明确宣告失败即将到来。他在地毯边停下脚步,身体僵硬,正努力撑着;他转过身,面对她,想朝她忧郁淡然一笑。
“嗯,亲爱的——”
他开口道。他的右手伸出来,摸着衬衣中间的纽扣,好像要解开它,接着长叹一声,颓然地向后倒进椅子里,一只脚耷拉在地毯上,另一只脚蜷在身下。这是他一天中做过的最体面的事。“他们找我了,”他说。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通过“背后冷汗直流”“左手藏在口袋里,慢慢捻着扯着纸板火柴”等细节刻画,为情节的展开张本。
B.沃尔特盯着克罗威尔在玻璃桌面上留下的“骷髅”手印,直至其变小消失,暗示了他被解雇时内心的不满和克制。
C.沃尔特走上大街后,猛然做出一连串的举动,试着让自己看上去像忙于工作,表现了他要极力隐藏被解雇的事实。
D.两个孩子的生活情景,给家里带来了欢乐的气息,也给沃尔特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他的平静已到了崩溃边缘。
5.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补充介绍了沃尔特童年、青年时期的故事,既为人物的行为举止提供了依据,也为情节的发展作了必要铺垫。
B.小说善于蓄势,如被解雇后,作者集中笔墨写沃尔特的从容风度和礼节,这与结局形成强烈反差,增强了表现力。
C.小说虽然对沃尔特的妻子着墨不多,但还是通过有限的文字,从侧面暗示了沃尔特时常会因失败而陷家庭于困境。
D.小说采用客观视角,细腻地展现了主人公的内心活动,能让读者从中体味到冷酷现实和人物不屈意志之间的冲突。
6.“体面的失败者”中“体面”一词意蕴丰富,请简要概括。
7.故事离不开场景,场景对小说形象塑造及题旨揭示有着重要意义,请从这一角度谈谈你对《孔乙己》与《体面的失败者》的理解。
(2020·浙江·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雪
[苏]康斯坦丁·帕乌斯托夫斯基
彼得洛芙娜搬来一个月后,波塔波夫老人就去世了。这座房子里就剩下彼得洛芙娜和她的女儿瓦丽娅。
这座只有三个房间的小屋坐落在山上,小屋后面是一座凋零的花园。
离婚后的彼得洛芙娜离开莫斯科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习惯这座空旷的小城。可是回莫斯科已经不可能了。她在这座小城的军医院找了事做,受伤的心也就暂时安定下来了。
渐渐地,她有点喜欢上这座小城了,喜欢上了这小城冬日里洁白、温柔的雪。她渐渐习惯了小屋里摆放着的那架走了调的钢琴,习惯了挂在墙上的那些业已发黄的照片。
她知道老人有一个儿子,如今正在黑海舰队上服役。桌上有一张他的照片。有时,她会拿起他的照片,端详一番,她总是隐约觉得似乎见过他,可是,是在哪里呢?是什么时候的事呢?
水兵那双安详的眼睛仿佛在问:“喂,怎么样?难道您真的想不起来,我们是在哪里相会的吗?”
冬天到来之后,陆续有写给波塔波夫老头的信寄来。彼得洛芙娜把这些信都叠放在书桌上。有一天夜里,她醒了过来。窗外的白雪发出昏暗的光亮。她点燃桌上的蜡烛,小心地抽出一封信,拆开了信封,环顾了片刻,便读了起来。
“亲爱的老爷子,”她念道,“我从战场上下来已经在医院里躺了一个月了。伤不是很重。总的来说,伤快要养好啦。”
“爸爸,我常常想起你,”她接着念下去,“我也常常想起我们家这座小屋,但这些离我似乎都非常遥远。我只要一闭上眼睛,立刻就会看到:我好像正在推开小门,走进花园。这是在冬天,白雪皑皑,可是通向那座旧亭子的小径被清扫得干干净净,钢琴当然已经修好啦,你把那些螺旋状的蜡烛插在了烛台上。钢琴上摆着的还是那些曲谱:《黑桃皇后》序曲和抒情曲《为了遥远的祖国的海岸……》。门上的铃还响吗?我走的时候还是没来得及把这修好。我难道还能再见到这一切吗?我明白,我在保卫的不仅是整个国家,也在保卫这个国家里的每一个角落,包括我们家的花园小屋。
“我出院后,会有一个很短的时间回家探亲。我还不能确定。不过最好别等。”
她思忖,或许就在这两天内,这个陌生人就会从前线回来。
一大早,彼得洛芙娜就吩咐瓦丽娅拿起木铲去清理通向山坡上那座亭子的小径。这座亭子已经非常破旧了。彼得洛芙娜修理好了门铃,她按了按门铃,门铃响了起来,声音很大。她显得格外精神,面色绯红,说话嗓门特别大。她从城里请来了一位老技师,他修好了钢琴,说这确是一架好钢琴。
老技师走了之后,彼得洛芙娜小心翼翼地从抽屉翻找出一包粗粗的螺旋状蜡烛。她把蜡烛插到了钢琴架上的烛台上。晚上,她点燃蜡烛,坐到钢琴前,顿时,整个房子都充满了音乐声。
还在火车上,波塔波夫中尉就算好了,留给他待在父亲那儿的时间不超过一昼夜。火车是下午到达小城的。就在车站,中尉从认识的站长那儿了解到,父亲已经在一个月前去世了,如今在这座屋里住着的是一个带着女儿从莫斯科来的陌生的女歌唱家。站长建议中尉就别回家去了。
中尉沉默了一会,说了声“谢谢”,便走了出去。站长看着他的背影,摇了摇头。
穿过小城,一片暮霭中,波塔波夫终于走到了房子跟前。小心翼翼地打开小门,可是小门还是咯吱地响了一声。花园仿佛抖动了一下。树枝上有雪花簌簌飘落,沙沙作响。他环视四周。雪地里,一条已打扫干净的小径通向旧亭子,他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亭子里,把手放在年代已久的栏杆上。远方,森林的尽头,天空雾蒙蒙一片,呈现出粉红色的霞光,大概是月亮在云层后面慢慢升起的缘故。
“怎么会是这样?”波塔波夫一脸茫然,轻声地自言自语道。
不知是谁小心翼翼地拍了拍波塔波夫的肩膀。他回过头去。在他身后站着一位年轻的女人。“进屋吧,别在这站着。”女人轻轻说。波塔波夫一言不发。女人拽着他的袖口,沿着打扫干净的小径走向小木屋。快到台阶的时候,波塔波夫停了下来,感到喉咙里一阵痉挛,几乎喘不上气来。女人还是那样轻柔地说道:“没关系。请您别拘束。很快就会过去的。”
他进了屋子。整个晚上波塔波夫都无法消除一种奇怪的幻觉,仿佛他处在一种飘然的、影影绰绰的,但却十分真实可靠的梦境中。钢琴、蜡烛……屋子里的一切都如他当初想看见的一样。
彼得洛芙娜坐到钢琴前,小心翼翼地弹奏了几曲,转过身,对波塔波夫说:
“我觉得我好像在哪儿见过您。”
“也许吧,”波塔波夫答道,“不过,想不起来啦。”
几天之后,彼得洛芙娜收到了波塔波夫写来的信。
“我当然记得我们是在哪里相逢的,”波塔波夫写道,“可是我不想在家里对您说。您还记得1927年在利瓦季亚吗?在一条小道上,我只看了您一眼,您的倩影就永远刻在了我脑海里。当我看着您的背影远逝,我就知道,您是会让我的一生发生改变的人。可我当时不知为什么就是没有追上去。在这条小道上,我只看了您一眼,就永远失去了您。不过,生活看来对我还是很宽厚的,让我又遇上了您。如果能有一个美满的结局,如果您需要我的生命,那它当然是属于您的。”
彼得洛芙娜放下手中的信,两眼朦胧地望着窗外那白雪皑皑的花园,低声说道:
“天呐,我从来没有去过利瓦季亚!从来没有!可是,现在这还有什么意义吗?该不该让他知道这一点呢?或者干脆欺骗一下我自己吧!”
她捂住自己的双眼,笑了起来。
1943年(有删改)
8.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
9.简析彼得洛芙娜这一人物形象。
10.作者用了哪些手法使小说结构紧凑?
11.钢琴的修复在作品中有哪些寓意?试加以分析。
【一轮复习】高中语文(通用版)小说专题训练第3讲 赏析环境描写练习(教师版+学生版): 这是一份【一轮复习】高中语文(通用版)小说专题训练第3讲 赏析环境描写练习(教师版+学生版),文件包含第3讲赏析环境描写练教师版docx、第3讲赏析环境描写练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轮复习】高中语文(通用版)小说专题训练第2讲 赏析人物形象练习(教师版+学生版): 这是一份【一轮复习】高中语文(通用版)小说专题训练第2讲 赏析人物形象练习(教师版+学生版),文件包含第2讲赏析人物形象练教师版docx、第2讲赏析人物形象练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轮复习】高中语文(通用版)小说专题训练第1讲 赏析故事情节练习(教师版+学生版): 这是一份【一轮复习】高中语文(通用版)小说专题训练第1讲 赏析故事情节练习(教师版+学生版),文件包含第1讲赏析故事情节练教师版docx、第1讲赏析故事情节练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