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考试模拟测试01-2024年八年级物理下册讲义(人教版)
展开(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测试范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7-12章。
2.g=10N/kg。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1.(2023秋•潍坊期末)宇航员在太空轨道舱中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就像地球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突然消失一样。如果宇航员在太空轨道舱中进行体能锻炼,下列活动中可采用的是( )
A.举哑铃B.拉弹簧拉力器
C.做俯卧撑D.引体向上
【答案】B
【解答】解:A、当没有重力时,人可以用很小的力举哑铃,起不到锻炼的作用;
B、没有重力时,不影响用力拉弹簧,所以可以用拉力器进行锻炼;
C、没有重力时,身体不受重力作用,用很小的力就可做俯卧撑,得不到锻炼的作用;
D、没有重力时,身体不受重力作用,用很小的力就可做引体向上,得不到锻炼的作用;
故选:B。
2.(2022秋•南京期末)如图所示的器具中,使用时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独轮车B.船桨
C.筷子D.扫帚
【答案】A
【解答】解:A、独轮车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A符合题意;
B、船桨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B不符合题意;
C、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C不符合题意;
D、扫帚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2023春•高州市期末)初中体育考试前夕,为了获得满意的成绩,同学们每天都在认真的训练。如图所示是同学们在操场上练习立定跳远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穿上底部有花纹的鞋子,是为了增大对地面的压强
B.人站在水平地面上静止时,人的重力和人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起跳后运动到最高点瞬间,若受到的一切外力突然消失,人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D.用力蹬地起跳后还能在空中向前运动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
【答案】C
【解答】解:
A、穿上底部有花纹的鞋子,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A错误;
B、人站在水平地面上静止时,人的重力和人对地面的压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且方向相同,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起跳后运动到最高点瞬间,若受到的一切外力突然消失,由于人在水平方向有一定的速度,所以人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C正确;
D、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4.(2023春•宁德期末)将一杯水放在水平台秤上,台秤示数为900g;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物体A浸在水中保持静止(如图),台秤示数为1100g,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则A物体重( )
A.14NB.5NC.3ND.1N
【答案】B
【解答】解:未放物体A时烧杯对台秤的压力为烧杯和水的重力之和,此时台秤对容器的支持力F支=G=mg=0.9kg×10N/kg=9N,
弹簧测力计下悬挂物体A浸在水中保持静止(如图),台秤示数为1100g,
则此时台秤对容器的支持力F支′=G′=m′g=1.1kg×10N/kg=11N,
则对烧杯进行受力分析可得:F支′=F压+G=F浮+G,
物体A浸在水中时,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所以物体A对烧杯有向下的压力,
所以物体A所受浮力F浮=F支′﹣G=11N﹣9N=2N,
根据称重法可知测力计的示数GA=F示+F浮=3N+2N=5N。
故选:B。
5.(2023春•青龙县期末)如图所示,一辆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的洒水车正在洒水作业,关于该洒水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械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
B.机械能不变,动能变小
C.机械能变小,动能不变
D.机械能变小,重力势能、动能均变小
【答案】D
【解答】解:洒水车在不断的洒水过程中,质量减小,因匀速行驶,所以速度不变,则动能减小。同时质量变小,高度不变,故重力势能减小;故洒水车的机械能减小。
故选:D。
6.(2023春•康巴什期末)将球斜向上抛出,其在空中不同位置时的能量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经过B、D两位置时小球的高度相同
B.C位置可能为小球到达的最高点
C.经过B、E两位置时小球的速度大小相同
D.经C、E两位置时小球的机械能可能相等
【答案】D
【解答】解:A.由图可知,B、D位置的重力势能相同,小球的质量不变,所以B、D位置的高度相同,故A正确;
B.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由图可知,C位置的重力势能最大,质量不变,C位置可能为最高点,故B正确;
C、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由图可知,BE位置的动能相同,质量不变,所以经过BE两位置时小球的速度大小相同,故B正确;
D.根据B点和D点的重力势能和动能的大小可知,D点的动能、重力势能的和小于B点的动能、重力势能的和,这说明小球在运动过程中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了其它形式的能量,所以小球中E位置的机械能小于C位置的机械能,故D错误。
故选:D。
7.(2023春•郧西县期末)如图所示,中学生小丽和爷爷进行爬楼比赛,他们同时从一楼出发爬到四楼,已知老人的质量较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爬楼过程中,两人都是重力做功
B.先到达四楼的人做功多
C.若两人在爬楼过程中的功率相等,则老人用时较短
D.若两人在爬楼过程中的功率相等,则小丽用时较短
【答案】D
【解答】解:A、在爬楼过程中,两人都是克服自身重力做功,故A错误;
B、根据W=Gh=mgh可知,在爬楼过程中做功的大小取决于物体质量和爬楼高度大小,与爬楼时间无关,故B错误;
CD、已知老人的质量较大,他们同时从一楼出发爬到四楼,根据W=Gh=mgh可知,老人在爬楼过程中做功较多,在若两人在爬楼过程中的功率相等,根据t=可知老人用时较长,小丽用时较短,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8.(2023秋•思明区校级期末)文学中蕴含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巴掌拍不响”说明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
B.“小扣柴扉久不开”中扣柴扉的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C.“卷我屋上三重茅”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飞流直下三千尺”是由于水受到重力方向是垂直向下
【答案】C
【解答】解: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至少要有两个物体,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说明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故A错误;
B、扣柴扉的力的施力物体是人,故B错误;
C、“卷我屋上三重茅”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
D、“飞流直下三千尺”是由于水受到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故D错误。
故选:C。
9.(2023春•费县期末)小明在25楼实验室测量大气压,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测量的大气压等于标准大气压
B.若把玻璃管倾斜放置,管内外的液面高度差不变
C.若把玻璃管竖直上移10mm,管内外的液面高度差为760mm
D.若把实验装置拿到1楼测量大气压,管内外的液面高度差还是750mm
【答案】B
【解答】解:A、由图可知,玻璃管内水银面到水银槽中水银面的竖直高度为750mm,因此,当时的大气压强等于75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由于标准大气压的值为760mmHg,所以实验测量的大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故A错误;
BC、因为p大气=ρ水银gh=13.6×103kg/m3×9.8N/kg×0.76m≈1.013×105Pa,管的粗细、管是否倾斜、管的上下运动、水银槽内水银的多少都不会影响水银柱的高度,故B正确,C错误;
D、若把实验装置拿到1楼测量大气压,高度减小,大气压增大,管内外的液面高度差大于750mm,故D错误。
故选:B。
10.(2023春•大石桥市期末)5月28日,大石桥市某校进行消防演练,并向该校师生讲解消防救援知识,下列有关消防演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甲,师生疏散时听到的消防警报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如图乙,消防水管喷出的水能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受到水的惯性作用
C.如图丙,消防员手提灭火器站立时,人对灭火器不做功
D.如图丁,消防员在障碍墙上时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C
【解答】解:A、师生疏散时听到的消防警报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消防水管喷出的水能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水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作用,故B错误;
C、消防员手提灭火器站立时,灭火器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所以人对灭火器不做功,故C正确;
D、消防员在障碍墙上时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不是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C。
11.(2022秋•费县校级期末)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增大摩擦的是( )
A.给自行车轴加润滑油
B.气垫船底和水面间的空气垫
C. 车轴里有滚珠
D.防滑垫表面做得凹凸不平
【答案】D
【解答】解:A、给自行车轴加润滑油,是通过使接触面脱离的方法减小摩擦力,故A不合题意;
B、气垫船底和水面间的空气垫,是通过使接触面脱离的方法减小摩擦力,故B不合题意;
C、车轴里有滚珠,是用滚动代替滑动的方法来减小摩擦力,故C不合题意;
D、防滑垫表面做得凹凸不平,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2.(2023春•沙坪坝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体积相同的甲、乙实心均匀圆柱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且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现将甲、乙分别从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体积,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甲、F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甲、p乙关系正确的是( )
A.F甲>F乙,p甲=p乙B.F甲=F乙,p甲=p乙
C.F甲<F乙,p甲>p乙D.F甲>F乙,p甲>p乙
【答案】A
【解答】解:由题知,甲、乙实心均匀圆柱体的体积相同,对水平面的压强相同;现在切去相同体积的甲、乙,则切去甲、乙的高度比和原来甲、乙高度比相同,所以压强变化量也相同,即Δp甲=Δp乙,
故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甲=p乙,
由图可知S甲>S乙,结合F=pS可知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甲>F乙,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2023春•襄州区期末)如图,甲、乙两容器质量相等、底面积相同,内装有质量相等、深度相同的不同液体,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分别为F甲和F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 )
A.F甲=F乙、p甲>p乙B.F甲=F乙、p甲<p乙
C.F甲>F乙、p甲=p乙D.F甲<F乙、p甲=p乙
【答案】D
【解答】解:(1)已知液体的质量、液体深度以及容器底面积都相等,而甲容器上下粗细相同,乙容器上细下粗,则甲容器内液体的体积大于乙容器内液体的体积,由ρ=可得,甲容器内液体的密度小于乙容器内液体的密度,由p=ρgh可知,甲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小于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甲、乙两容器的底面积相同,由F=pS知甲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小于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即F甲<F乙;
(2)两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所受容器的压力等于容器和液体的总重力,由于两容器质量相等、所装液体的质量也相等,则两容器的总重力相等,所以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甲、乙两容器的底面积相同,由p=知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同,即p甲=p乙,故D正确。
故选:D。
14.(2023春•樊城区期末)周末,小明帮妈妈洗菜时发现,放在盆中的茄子浮在水面如图甲所示,而西红柿沉在盆底如图乙所示,她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对此现象作出一些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A.茄子受到的浮力大于它受到的重力
B.茄子的密度小于西红柿的密度
C.西红柿排开水的重力等于自身的重力
D.放入西红柿前后水对盆底的压强不变
【答案】B
【解答】解:A、由图可知,茄子漂浮在水面,由物体的漂浮条件可知,茄子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故A错误;
B、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茄子漂浮在水面,茄子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西红柿沉在水底,西红柿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茄子的密度小于西红柿的密度,故B正确;
C、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西红柿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水的重力,由图可知,西红柿沉在水底,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西红柿受到的浮力小于它受到的重力,因此西红柿排开水的重力小于它自身的重力,故C错误;
D、由图可知放入西红柿后排开的水没有溢出容器,则水的深度变大,根据p=ρgh可知放入西红柿后水对盆底的压强变大,故D错误。
故选:B。
15.(2023春•金安区校级期末)如图,甲、乙两个滑轮组,其中每个滑轮的质量都相同、分别用拉力F1、F2将重物G1、G2提升相同高度,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s1、s2,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G1=G2,则拉力F1=F2
B.若G1=G2,则拉力F1>F2
C.若G1>G2,则距离s1>s2
D.若G1<G2,则距离s1>s2
【答案】B
【解答】解:从图中可知,n1=2,n2=3,每个滑轮的质量都相同,根据G=mg可知每个滑轮的重力相同,且升高相同的高度;
不计绳重和摩擦,根据F=(G+G动)可知,
F1=(G1+G动)=(G1+G动),
F2=(G2+G动)=(G2+G动),
若G1=G2,则F1>F2;
根据s=nh可知,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s1=n1h=2h,
s2=n2h=3h,则s1<s2;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6.(2023春•来凤县期末)如图所示,物体A在水平力F作用下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N,不计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物体A受地面的摩擦力是4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拉力F的大小是2N
B.5s内拉力F做的功是3J
C.拉力F的功率是1.2W
D.滑轮的机械效率为50%
【答案】C
【解答】解:
A、不计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水平拉力F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等,则拉力F=3N,故A错误;
B、由v=可得,物体A通过的路程:sA=vt=0.2m/s×5s=1m,
由图示可知,作用在动滑轮上绳子的条数为2,
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2sA=2×1m=2m,
拉力做的功:W=Fs=3N×2m=6J,故B错误;
C、拉力F的功率:P===1.2W,故C正确;
D、滑轮此时的机械效率:η=×100%=×100%=×100%≈66.7%,故D错误。
故选:C。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2分,共12分)
17.(2023春•高新区期末)古人用成语“以卵击石”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卵”击“石”后破损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形状 ,撞击过程中,“卵”对“石”的力的大小 等于 “石”对“卵”的力的大小(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卵”击“石”后破损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撞击过程中,“卵”对“石”的力的大小等于“石”对“卵”的力的大小。
故答案为:形状;等于。
18.(2022秋•遵义期末)如图所示,用两块相同的竖直挡板将一物体夹住,第一次用F1=40N的力将物体竖直向上匀速拉动,第二次用F2=20N的力将物体竖直向下匀速拉动,则物体的重力为 10 N,物体受到其中一块挡板的滑动摩擦力为 15 N。
【答案】10;15。
【解答】解:用两块相同的竖直挡板将一物体夹住,第一次用F1=40N的力将物体竖直向上匀速拉动,第二次用F2=20N的力将物体竖直向下匀速拉动,两次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摩擦力大小不变,但方向改变了,第一次摩擦力向下,如果每侧挡板的摩擦力为f,两次的摩擦力为2f,有F1=G+2f;即40N=G+2f;﹣﹣﹣﹣﹣①
第二次摩擦力向上,有2f=G+F2;即2f=G+20N;﹣﹣﹣﹣﹣﹣①
联立①②得:G=10N;f=15N.
故答案为:10;15。
19.(2023春•叙州区期末)图甲是《天工开物》中记载古人利用杠杆从水井提水的情境,图乙是简化图模型,轻质杠杆AB,支点为O,AO:BO=5:3,B端用绳系着石块P,石块质量20kg;A端用绳系着一只木桶Q(木桶重力及绳重忽略不及,g取10N/kg),当杠杆水平平衡时,绳AQ的拉力大小为 120 N,此时绳对A点拉力的方向为 竖直向下 。
【答案】120;竖直向下。
【解答】解:石块P的重力:G石=m石g=20kg×10N/kg=200N,
FB=G石=300N,
AO:BO=5:3,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
FA×OA=FB×OB,
所以绳AQ的拉力:FA=×FB=×200N=120N;
右侧拉力使得杠杆顺时针转动,则左侧拉力应该逆时针转动,故绳对A点拉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下。
故答案为:120;竖直向下。
20.(2023春•沁县期末)如图所示是轿车车顶的外掀式天窗,若将天窗的前面关闭,后面微微向上打开,轿车行驶时,就能使车内污浊的空气被“抽出”,其原理是:天窗外空气流速 大于 车内空气流速,使天窗外空气压强 小于 车内空气压强。(均选填“大于”或“小于”)
【答案】大于;小于。
【解答】解:汽车开动后,车外的空气相对汽车要比车内的空气流动快,即天窗外空气流速大于车内空气流速,流速快的地方压强小,天窗外空气的压强小于车内空气的压强,所以车内空气被“抽”到车外。
故答案为:大于;小于。
21.(2023春•丰润区期末)某体积为200cm3、重为1.6N的物体,把它浸没在水中放手,它将 上浮 (填“上浮”、“悬浮”或“下沉”),当该物体静止时排开水的体积为 160 cm3。(g取10N/kg)
【答案】上浮;160。
【解答】解:当物体完全浸没时V排=V物,
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物=1.0×103kg/m3×10N/kg×200×10﹣6m3=2N,
因为F浮>G,
所以,把它浸没在水中后放手,物体上浮,最终处于漂浮状态;
当物体静止后,漂浮在水面上,则F浮′=G=1.6N;
由F浮=ρ液gV排得:
V排===1.6×10﹣4m3=160cm3。
故答案为:上浮;160。
22.(2023春•龙江县期末)小明两次水平拉动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两次物体运动的路程(s)﹣时间(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两次物体所受的拉力F1 = F2;两次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P1 > P2(均选填“>”、“=”或“<”)。
【答案】=;>。
【解答】解:由图乙知,两次运动,物体的s﹣t图像都是过原点的直线,说明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第1次通过的路程比第2次通过的路程大,据知,第1次运动速度大于第2次的运动速度,即v1>v2。
同一物体两次运动是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那么两次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相同,物体两次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两次的拉力都等于摩擦力,即F1=F2。
据P=Fv知,第1次拉力做功的功率较大,第2次拉力做功的功率较小,即P1>P2。
故答案为:=;>。
三.作图题(本题共1小题,共4分)
23.按要求作图。
(1)(2023春•儋州期末)如图所示,一饮料瓶静止在停止运动的传送带上。请在图中画出饮料瓶受力的示意图(图中的A点表示饮料瓶的中心)。
【答案】
【解答】解:
瓶子在水平方向不受力,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过饮料瓶的重心,分别沿竖直向下和竖直向上的方向画一条有向线段,并分别用G和F表示,因为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两条线段长度要相等,如图所示:
(2)(2023春•唐河县期末)如图所示是一把椅子的侧视图,以椅子后腿着地点O为支点,请作出使椅子向后翻转所需的最小动力F及其力臂l。
【答案】。
【解答】解: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在阻力、阻力臂一定时,动力臂越大,动力越小、越省力,最长的力臂即支点与作用点的连线,即O到椅子最上端的点之间的连线作为力臂时,动力臂l是最大的,然后根据力臂的画法作出垂直于力臂的作用力即可。如图所示:
。
四.实验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22分)
24.(2023春•清河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根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让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具有相等的 速度 ,在此运用了 控制变量法 这种研究方法;
(2)小车分别在毛巾、木板和玻璃三个表面上滑动,小车在 玻璃 表面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最小,小车在 玻璃 表面运动的路程最长;
(3)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将 做匀速直线运动 。
【答案】(1)速度;控制变量法;(2)玻璃;玻璃;(3)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答】解:(1)在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水平面时速度相同,比较物体在阻力不同的情况下运动的距离,在此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2)在水平面上,小车初速度相等,实验中我们会观察到:在不同材料的表面上,小车滑行的距离是不同的,在表面最光滑的玻璃上滑行的距离最长,在最粗糙的毛巾上滑行的距离最短,可见小车在毛巾上运动受到的摩擦力最大,在玻璃上运动受到的摩擦力最小。
(3)由图可知,毛巾、木板、玻璃依次越来越光滑,阻力也越来越小,小车前进的距离也越远,故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时,速度不会减小,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速度;控制变量法;(2)玻璃;玻璃;(3)做匀速直线运动。
25.(2023春•鄂尔多斯期末)在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操作:
(1)实验前,应检查U形管压强计的气密性,具体的操作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若U形管中的液体能够灵活升降,则说明该U形管压强计 不漏气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2)乙、丙两图的操作是为了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 密度 的关系。
(3)要探究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是否有关,应选择 丙、丁 两图进行比较。结论是: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 无关 。
(4)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人们经常巧妙利用液体压强的特性,其中连通器便是一个典型事例,下列设备中利用到连通器的是 AC 。(填写序号)
A.船闸
B.液体压强计
C.锅炉水位计
(5)如图2所示,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两侧压强不同时其形状会发生改变。图2中,在隔板两侧分别装入两种不同的液体,不能比较出左右两侧液体密度大小关系的图是 甲 图。
【答案】(1)不漏气;(2)密度;(3)丙、丁;无关;(4)AC;(5)甲。
【解答】解:(1)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2)比较乙、丙两图可知,探头所处液体的深度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且深度越大,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故可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因为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而要探究探究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是否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原则就要控制液体的深度和密度相同,仅改变容器的形状,由图1分析可知应选择丙、丁两图进行比较,且由丙、丁两图中显示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相同,由此可得出的结论为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无关;
(4)船闸和锅炉水位计均符合上端开口、底部相连通的特点,属于连通器的运用;而液体压强计不属于连通器的运用,
故选:AC;
(5)由图甲可知,橡皮膜向左边凸起,说明右边液体压强大,而左边的液面高度低于右边液面的高度,所以无法根据p=ρgh判断左右两侧液体密度大小关系;
由图乙可知,橡皮膜没有凸起,说明左右两边液体压强一样大,而左边的液面高度低于右边液面的高度,所以根据p=ρgh可知,左侧液体的密度大于右侧液体密度
由图丙可知,橡皮膜向右边凸起,说明左边液体压强大,而左边的液面高度低于右边液面的高度,所以根据p=ρgh可知,左侧液体的密度大于右侧液体密度;
由图丁可知,橡皮膜向右边凸起,说明左边液体压强大,而左边的液面高度等于右边液面的高度,所以根据p=ρgh可知,左侧液体的密度大于右侧液体密度;
据此分析可知不能比较出左右两侧液体密度大小关系的图是甲图。
故答案为:(1)不漏气;(2)密度;(3)丙、丁;无关;(4)AC;(5)甲。
26.(2023春•泰安期末)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小球从同一斜面某处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木块移动一段距离后停止。
(1)本实验所探究物体的动能是指 小球 (选填“木块”“小球”或“斜面”)的动能。
(2)小球滚下斜面的过程中,它的 重力势 能转化为动能。
(3)分析比较 甲、丙 两图,可得出物体的动能与质量的关系。
(4)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出结论: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 速度 有关。
(5)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实验所用斜面和水平面都必须是光滑的
B.小球质量越大,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越大
C.木块被撞击后滑行的越远,说明小球的动能越大
D.木块向前滑行的过程中机械能保持不变
【答案】(1)小球;(2)重力势;(3)甲、丙;(4)速度;(5)C。
【解答】解:(1)据题意可知,实验中探究小球的动能,即小球撞击木块时的动能的大小;
(2)小球从斜面滚下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减小,故重力势能减小,同时速度变大,动能增加,所以是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
(3)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控制速度不变,改变质量,故选甲、丙;
(4)分析比较甲和乙两组实验可得,物体的质量相同,而下滑的高度不同,小球运动到水平时速度不同,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不同,可得出结论: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有关;
(5)A、斜面光滑,则小球滚下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则木块在水平方向没有摩擦力,则木块将会一直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下去,无法通过木块移动的距离判定动能的大小,故A错误;
B、小球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取决于小球在斜面上的高度,滚下的高度越高小球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越大,速度的大小与质量无关,故B错误;
C、根据转换法,将木块推得越远,说明小球撞击木块前的动能越大,故C正确;
D、木块向前滑行的过程中,速度减小,由于木块在水平面上,质量不变,则机械能减小,故D错误;
故答案为:(1)小球;(2)重力势;(3)甲、丙;(4)速度;(5)C。
27.(2023春•新洲区期末)某实验小组测量如图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使用的滑轮完全相同,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
(1)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实验次数1是用 甲 (选填“甲”或“乙”)图做的实验,实验次数2是用 乙 (选填“甲”或“乙”)图做的实验。
(2)请在表中空白处填上恰当的数据 57% 。(百分号前保留整数)
(3)通过实验次数1和实验次数2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越低 。
(4)比较实验次数1和实验次数3可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 提升的物体越重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答案】(1)甲;乙;(2)57%;(3)越低;(4)提升的物体越重。
【解答】解:(1)读图可知,甲用3段绳子吊着物体,因此s=3h,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实验1符合这一倍数关系;
读图可知,乙用5段绳子吊着物体,因此s=5h,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实验2符合这一倍数关系;
(2)实验2的机械效率η=×100%=×100%=×100%≈57%;
(3)实验1和2中,提升重物相同,距离相同,只是滑轮组不同,尤其是动滑轮的个数不同,实验2的机械效率低于实验1,因此可得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4)实验1和3中,滑轮组相同,实验3提升的重物大于实验1,机械效率也更高,说明: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故答案为:(1)甲;乙;(2)57%;(3)越低;(4)提升的物体越重。
五.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30分)
28.(9分)(2023春•抚州期末)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四轮长航程极地漫游机器人,其质量为500kg,装有四条履带,若每条履带与冰面的接触面积为0.1m2。(g取10N/kg)。求:
(1)机器人受到的重力?
(2)机器人静止在冰面上对冰面的压强?
(3)若南极某处冰面能承受的压强为4×104Pa,机器人要安全通过该处,则所装载物品最大的质量为多少?
【答案】(1)机器人受到的重力为5000N;
(2)机器人静止在冰面上对冰面的压强为1.25×104Pa;
(3)所装载物品最大的质量为1.1×103kg。
【解答】解:
(1)机器人受到的重力G=mg=500kg×10N/kg=5000N;
(2)机器人静止在冰面上对冰面的压强p===1.25×104Pa;
(3)冰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力F最大=p最大S=4×104Pa×4×0.1m2=1.6×104N,
装载物品最大重力G物=F最大﹣G=1.6×104N﹣5000N=1.1×104N,
装载物品最大质量m最大===1.1×103kg。
答:(1)机器人受到的重力为5000N;(2)机器人静止在冰面上对冰面的压强为1.25×104Pa;(3)所装载物品最大的质量为1.1×103kg。
29.(9分)(2023春•忻州期末)2023年4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开始环台岛战备警巡和“联合利剑”演习。参加本次演习的是国产航母“山东舰”编队,如图所示。“山东舰”满载排水量为6.5×104t,满载吃水深度为10.5m,最大航速为54km/h,可以搭载36架“歼﹣15”舰载机。(ρ海水=1.0×103kg/m3,g取10N/kg)
(1)演习中,“山东舰”以最大航速匀速直线航行时的功率为1.5×108W,则此时“山东舰”受到的阻力是多少?
(2)演习中,“山东舰”在海面下5m深度处受到海水的压强是多少?
(3)演习中,一架总质量为17.5t的“歼﹣15”舰载机起飞后,“山东舰”排开海水的体积变化了多少?
【答案】(1)此时“山东舰”受到的阻力是107N;
(2)演习中,“山东舰”在海面下5m深度处受到海水的压强是5×104Pa;
(3)演习中,一架总质量为17.5t的“歼﹣15”舰载机起飞后,“山东舰”排开海水的体积变化了17.5m3。
【解答】解:(1)演习中,“山东舰”以最大航速匀速直线航行时的功率为1.5×108W,处于平衡状态,则此时“山东舰”受到的阻力f=F牵===107N;
(2)演习中,“山东舰”在海面下5m深度处受到海水的压强p=ρ海水gh=1.0×103kg/m3×10N/kg×5m=5×104Pa;
(3)演习中,一架总质量为17.5t的“歼﹣15”舰载机起飞后,根据F浮=G可知“山东舰”所受的浮力变化量为ΔF浮=ΔG=Δmg=17.5×1000kg×10N/kg=1.75×105N,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排开海水的体积变化量ΔV排===17.5m3。
答:(1)此时“山东舰”受到的阻力是107N;
(2)演习中,“山东舰”在海面下5m深度处受到海水的压强是5×104Pa;
(3)演习中,一架总质量为17.5t的“歼﹣15”舰载机起飞后,“山东舰”排开海水的体积变化了17.5m3。
30.(12分)(2023春•海安市期末)如图甲是《天工开物》中记载的三千多年前在井上汲水的桔槔。左端悬挂配重,右端悬挂用于汲水的水桶,示意图如图乙。不汲水时,桔槔左端的悬绳松弛,配重静止在水平地面;汲水时,先将右端悬挂水桶的杆子向下拉,使水桶在井中装满水,然后将悬挂水桶的杆子向上拉,使水桶提升到井外。(g=10N/kg)
(1)配重质量为15kg、边长0.1m的正方体,求配重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水桶外观体积为80dm3,求水桶在井水中所受的最大浮力;
(3)若配重悬挂点A和水桶悬挂点B到桔槔的悬点O的距离为OA=2OB,当质量为30kg的小孩使用这种桔槔提水时,求配重的最大重力?
【答案】(1)配重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1.5×104Pa;
(2)水桶在井水中所受的最大浮力为800N;
(3)配重的最大重力为150N。
【解答】解:(1)配重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配重的重力,且配重是边长0.1m的正方体,
则配重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p=====1.5×104Pa;
(2)当水桶即将浸没时,其排开水的体积V排=V=80dm3,
则水桶在井水中所受的最大浮力为:
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80×10﹣3m3=800N;
(3)由数学知识和力臂的概念可知L1:L2=OB:OA=1:2,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G配L2=G人L1,
则配重的最大重力为:
G配====150N。
答:(1)配重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1.5×104Pa;
(2)水桶在井水中所受的最大浮力为800N;
(3)配重的最大重力为150N。
实验次数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高度h(m)
绳端拉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4
0.1
1.8
0.3
74%
2
4
0.1
1.4
0.5
3
6
0.1
2.4
0.3
83%
期末考试模拟测试01-2024年八年级物理上册讲义(人教版): 这是一份期末考试模拟测试01-2024年八年级物理上册讲义(人教版),文件包含期末考试模拟测试01解析版docx、期末考试模拟测试01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考试模拟测试03-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物理阶段性专题复习及模拟测试(苏科版):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考试模拟测试03-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物理阶段性专题复习及模拟测试(苏科版),文件包含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考试模拟测试03原卷版docx、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考试模拟测试03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考试模拟测试02-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物理阶段性专题复习及模拟测试(苏科版):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考试模拟测试02-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物理阶段性专题复习及模拟测试(苏科版),文件包含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考试模拟测试02原卷版docx、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考试模拟测试02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