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第三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第三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第1页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第三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第2页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第三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第三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第三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在仔细比较了人和现代类人猿的相似之处后,提出了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
    A. 森林古猿B. 猕猴C. 大猩猩D. 长臂猿
    【答案】A
    【解析】
    【分析】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出版了《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认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详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 下列关于人体生殖发育过程的概念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A是睾丸,B是卵巢
    B. ①过程发生在输卵管
    C. ②的主要场所是子宫
    D. 新生命的起点是生殖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男性的主要性器官是睾丸,能产生精子并分泌雄性激素;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卵巢能够形成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人体的胚胎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相遇就会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分裂,产生许许多多的细胞,这些细胞就是胚胎;胚胎在母体子宫内发育,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
    【详解】A.A为睾丸,产生精子,B为卵巢,产生卵细胞,A正确。
    B.①为受精过程,发生的场所为输卵管,B正确。
    C.②胚胎发育过程,在母体内胚胎发育的场所有输卵管和子宫,其中子宫是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C正确。
    D.新生命的起点是受精卵,D错误。
    故选D。
    3. 西安是陕西省的省会,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西安的美食数不胜数,深受人们的喜爱。下列有关西安美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凉皮”中的糖类是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B. “腊汁肉夹馍”中的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但不能供能
    C. “羊肉泡馍”中含有的脂肪是人体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
    D. 临潼石榴能为人体提供维生素C
    【答案】B
    【解析】
    【分析】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
    【详解】A.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即“凉皮”中的糖类是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A正确。
    B.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也能提供少量的能量,B错误。
    C.“羊肉泡馍”中含有的脂肪是人体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一般存储在皮下备用,C正确。
    D.临潼石榴能为人体提供维生素C,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每日对它们的需要量也很小,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甚至患病,D正确。
    故选B。
    4. 唐朝名医孙思邈曾用羊肝治疗过“雀目”(即“夜盲症”),治疗的原理是羊肝中富含( )
    A. 维生素AB. 维生素B1C. 维生素CD. 维生素D
    【答案】A
    【解析】
    【分析】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
    【详解】A.维生素A能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缺乏维生素A时引起夜盲症、皮肤干燥、干眼症,所以治疗的原理是羊肝中富含维生素A,故A符合题意。
    B.维生素B1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缺乏维生素B1时引起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故B不符合题意。
    C.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长抵抗力,缺乏维生素C时患坏血病、抵抗力下降,故C不符合题意。
    D.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缺乏维生素D时引起佝偻病、骨质疏松等,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 河南烩面味美汤鲜,是“中国十大面条”之一。图表示羊肉烩面在消化道中各部位被消化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牙齿咀嚼烩面的过程也属于消化过程
    B. Y可代表羊肉中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C. X可代表羊肉中脂肪被消化的过程
    D. 消化烩面中各成分的主要位置是D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中:A口腔,B咽、食道,C胃,D小肠,E大肠;X表示淀粉的消化曲线,Y表示蛋白质消化曲线;Z表示脂肪消化曲线。
    【详解】A.消化是指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因此牙齿咀嚼烩面的过程也属于消化过程,A正确。
    B.蛋白质是在胃中被初步消化,在小肠内被最终消化,所以曲线Y表示蛋白质的消化,B正确。
    C.脂肪只能在小肠内被消化,所以曲线Z表示脂肪的消化;淀粉是在口腔内被初步消化,在小肠内被最终消化,所以曲线X表示淀粉的消化,C错误。
    D.人体的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D小肠,故消化烩面中各成分的主要位置是D小肠,D正确。
    故选C。
    6.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是古代医学巨著《黄帝内经》提出的养生方法,也是青少年保持身体健康的良好生活习惯。下列饮食习惯中,不健康的是( )
    A. 为保持苗条身材,不吃主食B. 食物多样化,不挑食
    C. 一日三餐,按时就餐D. 合理搭配荤素,不暴饮暴食
    【答案】A
    【解析】
    【分析】合理营养就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并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核心。
    【详解】A.为了保持苗条身材,不吃主食,会造成营养不良,A错误。
    B.食物多样,不挑食,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属于健康饮食,B正确。
    C.每天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偏食,早餐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每天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三餐比例为3:4:3,C正确。
    D.合理膳食要注意注意粗细搭配和荤素搭配、食物要多样化,谷类为主,不偏食、不暴饮暴食,D正确。
    故选A。
    7. 近日,一列运载危险化学品的列车在美国俄亥俄州脱轨,导致有毒化学物质泄漏,有毒物质会经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危害健康。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B. 呼吸道黏膜的分泌物可以粘住灰尘、细菌
    C.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也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D. 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有清洁的作用,所以到达肺的气体是无毒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A不符合题意。
    B.呼吸道黏膜能分泌黏液,可以粘住灰尘、细菌等,对吸入的空气有清洁作用,B不符合题意。
    C.肺由许多肺泡构成,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因此,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也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C不符合题意。
    D.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变得清洁、温暖、湿润;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当空气被严重污染时,到达肺的气体也是有毒有害的,D错误。
    故选D。
    8. 我们在喝水时如果遇到特别搞笑的事,水甚至会从我们的鼻子里喷出来,这是因为呼吸道和消化道中有共同的器官是( )
    A. 咽B. 喉C. 胃D. 气管
    【答案】A
    【解析】
    【分析】咽既属于呼吸系统又属于消化系统,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详解】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构成,其中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所以,我们在喝水时如果遇到特别搞笑的事,水甚至会从我们的鼻子里喷出来,这是因为呼吸道和消化道中有共同的器官是咽,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9. 权威专家建议,要妥善处理病人产生的痰液,因为痰液是病毒“温床”。痰的形成场所是( )
    A. 咽B. 喉C. 气管、支气管D. 肺
    【答案】C
    【解析】
    【分析】气管和支气管的“C”形软骨保证了气流畅通,内表面分泌的黏液能湿润、清洁气体,也是痰产生的部位。
    【详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还能对进入肺的气体做一定的处理,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由此可知,痰的形成场所是气管和支气管,因此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0. 学校开展体质健康检测时,常用肺活量来反映肺功能的强弱。测定肺活量过程中尽力吸气时( )
    A. 膈肌和肋间肌舒张,胸廓扩大
    B. 膈肌和肋间肌收缩,胸廓扩大
    C. 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胸廓缩小
    D. 胸骨和肋骨上升,膈顶上升
    【答案】B
    【解析】
    【分析】呼吸运动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呼吸运动是指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从而完成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的动力来自呼吸肌的收缩。
    【详解】A.膈肌和肋间肌舒张时,胸廓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气压,完成呼气,故A错误。
    B.肋间肌和膈肌收缩使得胸腔容积扩大时,肺便扩张,肺内气压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入肺,完成吸气,故B正确。
    C.吸气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胸廓体积扩大,故C错误。
    D.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胸骨和肋骨上升,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故D错误。
    故选B。
    11. 下列描述不符合“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点是( )
    A. 鼻腔黏膜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温暖吸入的冷空气
    B. 肺由大量肺泡构成,大大增加了气体交换的表面积
    C. 人体成熟红细胞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盘状,大大增加了运输氧气的面积
    D. 动脉血管的管壁厚、弹性大,利于将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各部分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与环境相适应,每一种生物都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
    【详解】A.鼻毛能阻挡灰尘,鼻腔黏膜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温暖进入肺内的气体,A不符合题意。
    B.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肺由许多肺泡构成,肺泡数目多,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气体交换的效率高;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B不符合题意。
    C.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盘状,大大增加了运输氧气的面积,这些特点与其运输氧气的功能相适应,C符合题意。
    D.动脉血管的管壁厚、管腔小,弹性大,血液速度最快,利于将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各部分,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 如图是人体血液组成和功能的思维导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B. ①的主要成分是水
    C. ②是指营养物质D. 患有炎症时,③的数量会急剧增加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中,①血浆,②氧,③白细胞,④促进止血加速凝血。
    【详解】A.血液就是由血浆和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构成的。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A正确。
    B.①血浆,约占血液总量的55%,其中水占91~92%,B正确。
    C.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②氧的功能,C错误。
    D.③白细胞,具有细胞核,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具有包围、吞噬病菌的功能。当人被细菌感染而发炎时,其数目会显著增加,D正确。
    故选C。
    13. 《古今医统大全》中记载:“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中医“切”的“脉”属于图示中的(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中医的脉诊就是通过“切脉”掌握脉象,诊断出身体的某种疾病。这里的选择的“脉”是指动脉,它的结构与将血液从心脏运往全身各处功能相适应。
    【详解】A.该血管中血液由分支流到主干,为静脉,A错误。
    B.该血管中血液流回心脏,属于静脉,B错误。
    C.该血管中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为动脉,C正确。
    D.该血管管腔较细,只能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属于毛细血管,D错误。
    故选C。
    14. 临床上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进行输血。对严重贫血的患者,应给他们输入的是( )
    A. 血浆B. 血小板
    C. 红细胞D. 白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贫血主要原因是红细胞数量过少,创伤性失血主要是血液量过少,大面积烧伤因温度过高导致血浆过少,血小板功能低下的患者主要是缺乏血小板。因此输血时不一定都是输全血,临床上要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输入病人体内。
    【详解】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内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较血红蛋白。缺铁或缺蛋白质易患贫血,严重贫血患者主要是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浓度过低,但总血量并不减少,所以输入浓缩的红细胞悬液即可,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 一同学在游乐园坐过山车时,因为害怕把眼睛闭上了,但仍能感觉到过山车的翻滚,左右转动以及加速或减速,与此有关的结构是( )
    A. 耳蜗和前庭B. 半规管和前庭
    C. 鼓膜和半规管D. 鼓膜和听小骨
    【答案】B
    【解析】
    【分析】耳是人的听觉器官,其结构由外到内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郭(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耳的结构如下图:
    耳郭用于收集声波;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听觉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详解】内耳中的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因此,坐过山车时,闭上眼睛,但仍能感觉到过山车的翻滚,左右转动以及加速或减速,与此有关的结构是前庭和半规管,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 当你在放松听音乐时,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声波→外耳道→①→听小骨→②→③→大脑的一定区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代表鼓膜,可以把声波转化振动
    B. ②是听觉感受器——耳蜗,能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C. ③ 代表听觉神经,能够传递神经冲动
    D. 听见音乐是一种简单的反射活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1)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2)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A.①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保持鼓室内外的气压平衡,A正确。
    B.②是耳蜗,是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B正确。
    C.③代表听觉神经,能够传递神经冲动,C正确。
    D.听见音乐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这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D错误。
    故选D。
    17. 下图是心脏工作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甲图中,心房收缩,心室舒张,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
    B. 乙图中,心室收缩,心房舒张,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
    C. 丙图中,心房心室均收缩,血液充满四个心腔
    D. 心脏工作过程中,心脏内的瓣膜总是交替开闭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心脏跳动一次,就是心脏收缩和舒张各一次。心脏每次跳动的过程是先两个心房收缩,此时两个心室舒张,房室瓣处开放状态,而动脉瓣处于关闭状态;接着两个心房舒张两个心室收缩,心脏房室瓣处于关闭状态,而动脉瓣处于开放状态;然后两个心房和两个心室舒张,心脏房室瓣处于开放状态,而动脉瓣处于关闭状态。心脏就是这样周而复始的跳动着。
    【详解】图甲表示左、右心房收缩,左、右心室舒张,血液被压入心室。图乙表示左、右心室收缩,分别将血液压入主动脉和肺动脉;左、右心房同时舒张,血液流回心房。图丙表示心房、心室均舒张,血液流回左、右心房。因此C符合题意。
    故选C。
    18. 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它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a是感受器,能接受c传来的神经冲动并做出反应
    B. b是效应器,能接受外界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C. d能将来自e神经冲动传至b,引起反射
    D. c是传出神经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神经冲动在如图反射弧中传递的过程是:外界刺激→a感受器→c传入神经→e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b效应器。
    【详解】A.a是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能传导的兴奋就是神经冲动,A错误。
    B.b是效应器,能接受d传出神经传递的神经传递并作出反应,B错误。
    C.d传出神经能将来自e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b效应器,引起反射,C正确。
    D.c是传入神经,由感觉神经纤维组成,D错误。
    故选C。
    19. 李青喜欢读《红岩》,在读到江姐在狱中受到敌人惨无人道的酷刑时,泪流满面。下列不属于同一反射类型的是( )
    A. 谈虎色变B. 谈梅止渴
    C. 膝跳反射D. 画饼充饥
    【答案】C
    【解析】
    【分析】(1)反射分为简单反射(也称非条件反射)和复杂反射(也称条件反射)。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最复杂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
    (2)题干中读《红岩》泪流满面,属于复杂反射。
    【详解】A.谈虎色变是人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语言文字中枢参与下完成的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属于人类所特有的复杂反射,A不符合题意。
    B.谈梅分泌唾液是由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参与,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B不符合题意。
    C.膝跳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C符合题意。
    D.画饼充饥是在大脑皮层视觉、语言中枢参与下完成的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 2024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引导全社会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列做法与此相违背的( )
    A. 选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B. 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C. 乱砍滥伐,捕杀野生动物D. 少点外卖,选择“无需餐具”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两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详解】A.绿色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安全、低代价的生活方式,选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有利于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的做法,故A不符合题意。
    B.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是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的做法,故B不符合题意。
    C.乱砍滥伐,捕杀野生动物,都会破坏生态环境,是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相违背的做法,故C符合题意。
    D.少点外卖,选择“无需餐具”,有利于减少塑料和木材的使用,是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的做法,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21. 只有糖类能为生命活动供能。( )(判断对错)
    【答案】错误
    【解析】
    【分析】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除了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也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详解】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它们的作用不同,蛋白质、糖类、脂肪能提供能量,水、无机盐、维生素不提供能量,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因此题干的说法不正确。
    22. 动脉血管流动脉血,静脉血管流静脉血。( )(判断对错)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从血液循环图中看出:在体循环过程中动脉血管流动脉血,静脉血管流静脉血;而在肺循环过程中肺动脉流静脉血、肺静脉流动脉血。因此题干的说法不正确。
    23. 产生视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
    【答案】正确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人体视觉的形成过程:首先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球,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其次:当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获得图像信息时,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在此形成视觉。
    【详解】物像的形成部位在眼球的视网膜上,视觉的形成部位在大脑层的视觉中枢上,故此题正确。
    【点睛】要准确了解视觉的形成中先后两个具体过程。
    24. 植物人是指有呼吸有心跳而没有其他活动的病人,他肯定没有损伤的部位是脑干。( )(判断对错)
    【答案】正确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负责感觉和运动,小脑调节人体平衡,脑干负责心跳、呼吸和血压。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详解】脑干是脑的一部分,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功能是负责人体的心跳、呼吸和血压,病人由心跳和呼吸,故其脑干没有损伤,题干说法正确。
    25. 呆小症是由于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___(判断对错)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呆小症患者身体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题干说法正确。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38分)
    26. 人的生活离不开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还需要排出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图是人体进行消化吸收、呼吸、循环、排泄等生理活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人体从外界摄取的营养物质中,糖类被彻底消化后的产物主要在图一的_____(填数字)中被吸收,随着血液流动到达图二所示结构时,首先进入图二中的心脏的腔是_____(填数字),最后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各组织细胞。
    (2)图二中1为_____与_____(血管)相连;4为_____与_____(血管)相连。
    (3)图三为肺泡及其周围的毛细血管。当肺变大时,膈肌处于_____状态,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后,[2]内的血液类型是_____。(填动脉血或静脉血)
    (4)肾脏中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是_____,由图中的_____(填数字)组成。人体进行代谢活动时会产生尿素等代谢废物,主要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如果尿液中出现血细胞,则病变的部位主要是_____。
    (5)肺泡壁及其外面包绕的毛细血管壁、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及肾小管内壁的共同特点是都只由_____构成,有利于物质透过。这体现了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观点。
    (6)某人大脑与脊髓之间神经通路因故损伤,但脊髓不受影响,此时_____(填“有尿意,不能完成排尿反射”或“无尿意,能完成排尿反射”)。
    (7)婴幼儿经常尿床,原因是_____发育尚未完善,对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作用弱。
    【答案】(1) ①. 4 ②. 1
    (2) ①. 右心房 ②. 上、下腔静脉 ③. 左心室 ④. 主动脉
    (3) ①. 收缩 ②. 动脉血
    (4) ①. 肾单位 ②. 3、4、5 ③. 肾小球
    (5)一层上皮细胞 (6)无尿意,能完成排尿反射
    (7)大脑
    【解析】
    【分析】图一中:1是肝脏,2是胃,3是胰腺,4是小肠。
    图二中:1是右心房,2是右心室,3是左心房,4是左心室。
    图三中:1是肺小动脉,2是肺小静脉,ab代表肺泡与周围血液间的气体交换,cd代表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图四中:1是入球小动脉,2是出球小动脉,3是肾小球,4是肾小囊,5是肾小管,6是收集管,7是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8肾动脉。
    【小问1详解】
    糖类最终被消化为葡萄糖,4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吸收的葡萄糖经过下腔静脉首先进入心脏的1右心房。
    【小问2详解】
    结合题图二可知,心脏的四个腔分别与不同的血管相连。左心房连通肺静脉,4左心室连通主动脉,1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概括地说,心室与动脉血管相连通,心房与静脉血管相连通。
    【小问3详解】
    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可见,当肺变大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后,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后就由含氧较少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可见,[2]内的血液类型是动脉血。
    【小问4详解】
    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可见,每个肾单位由3肾小球、4肾小囊和5肾小管组成。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无机盐,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包括大部分水,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当肾小球发生病变,本不能进入肾小囊中的血细胞和蛋白质也会进入肾小囊腔,因此这物质会随尿液排出。
    【小问5详解】
    肺泡壁及其外面包绕的毛细血管壁,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及肾小管内壁的共同特点是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物质的交换。
    【小问6详解】
    某人大脑与脊髓之间的神经通路因故损伤,神经冲动不能传递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但是低等神经中枢脊髓所支配的反射弧还是完整的。所以,此时该患者无尿意,能完成排尿反射。
    【小问7详解】
    健康的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完成排尿,而婴幼经常出现遗尿,这是因为成年人比婴幼儿的大脑皮层发育完善,能对脊髓进行调控,形成较复杂的条件反射来适应环境。可见, 婴幼儿经常尿床,原因是大脑发育尚未完善。
    27. 医务人员在某次事故救援中发现徐阿姨腰部被重物压住,头面部未见明显损伤,神志清醒,然后对其进行诊断和救治。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在检查其脑部是否受伤时,要求其在闭眼状态下用食指触摸自己的鼻尖,她始终不能准确触摸,该患者可能_____损伤。
    (2)医生用小橡皮锤迅速敲击其膝盖下方的韧带,发现小腿会不由自主地向前弹起。完成该反射的活动的神经中枢是_____。
    (3)如果长时间近距离看电视或电脑,容易使眼球中_____的凸度过大甚至造成眼球前后径过长,结果使物像落在_____的前方,形成近视,可配_____(填“凹透镜”或“凸透镜”)进行矫正。
    【答案】(1)小脑 (2)2脊髓
    (3) ①. 晶状体 ②. 视网膜 ③. 凹透镜
    【解析】
    【分析】眼睛的结构:①晶状体,②是角膜,③是视网膜;反射弧的结构:④感受器,⑤效应器,⑥有神经节,是传入神经,⑦传出神经,⑧神经中枢。
    【小问1详解】
    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维持身体的平衡。因此受伤的病人,不能协调动作可能是小脑损伤。
    【小问2详解】
    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这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完成。医生用小橡皮锤迅速敲击其膝盖下方的韧带,反射路线是:④感受器→⑥传入神经→⑧神经中枢→⑦传出神经→⑤效应器。可见,完成该反射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小问3详解】
    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曲度过大,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导致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而不是视网膜上。而凹透镜具有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因此,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矫正了近视眼。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2分)
    28. 已知生长激素是一种蛋白质,某同学为了探究生长激素的作用,取30只同样大小的幼鼠等分成A、B、C三组,分别放入三个饲养笼。给A组幼鼠定期注射适量生长激素,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C组定期饲喂与A组等量的生长激素,A组增重40%,B,C两组均增重25%。请回答下列问题:
    (1)做此实验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幼鼠的其他生长条件均相同,每组取10只同样大小的幼鼠完成实验_____。
    (2)人体的生长激素是由_____分泌的,通过比较A和B组的结果,说明生长激素有_____的作用。
    (3)若将实验的生长激素改为甲状腺激素,重复A、B组实验,则_____组幼鼠会提前成熟。
    (4)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最终在胰腺中胰岛分泌的_____的调节下,可以迅速进入组织细胞,现在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_____(填“注射”或“口服”)该物质进行治疗。
    【答案】(1)控制单一变量
    (2) ①. 垂体 ②. 促进生长发育
    (3)A (4) ①. 胰岛素 ②. 注射
    【解析】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设计原则是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小问1详解】
    探究实验的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平行重复原则。做此实验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幼鼠的其他生长条件均相同,每组取10只同样大小的幼鼠完成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小问2详解】
    垂体分泌生长激素,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A组与B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是否注射生长激素,A组是实验组,B组对照组,实验结果是注射生长激素的A组增重40%,没有注射生长激素的B组增重25%,因此说明生长激素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
    【小问3详解】
    由于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的作用,若将本实验中的生长激素改为甲状腺激素,重复A组和B组实验,则注射甲状腺激素的A组幼鼠会提前成熟。
    【小问4详解】
    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在进入血液的胰腺中胰岛分泌的胰岛素的调节下,迅速进入组织细胞,被消化分解,释放能量,供给生命活动需要。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胰岛素是蛋白质,用于治疗糖尿病,如果口服胰岛素,在胃、小肠里会被蛋白酶分解,降低药效,所以只能注射。

    相关试卷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识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期末]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期末]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