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五第04讲 鉴赏诗歌情感价值观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五第04讲 鉴赏诗歌情感价值观第1页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五第04讲 鉴赏诗歌情感价值观第2页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五第04讲 鉴赏诗歌情感价值观第3页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五第04讲 鉴赏诗歌情感价值观第4页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五第04讲 鉴赏诗歌情感价值观第5页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五第04讲 鉴赏诗歌情感价值观第6页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五第04讲 鉴赏诗歌情感价值观第7页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五第04讲 鉴赏诗歌情感价值观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五第04讲 鉴赏诗歌情感价值观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五第04讲 鉴赏诗歌情感价值观,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网络构建,写景物抒情诗,感怀诗,折柳送别,离别诗的情感,教材回归,新高考2卷,真题解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诗歌思想情感价值观的考查其实是逢年必考的,只是它提问的方式各种各样,读懂一首诗歌你首先就要弄清楚作者在字里行间蕴含的思想情感价值观以及作者所要阐述的道理,无论是鉴赏形象、语言还有技巧,诗歌都是为表达情感和价值观来服务的。我们可以从多角度去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价值观,从知人论世、标题、意象、奠定感情基调的首句、卒章显志或者以景结情的尾句、作者直抒胸臆的诗句、间接抒情的诗句等等,都可以分析出诗歌的思想情感价值观。
    一、评价思想内容方面的常用语汇1.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苦、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孤寂、报国无门之激愤(愤懑)、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壮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怡然自乐、黑暗官场之揭露、离别思念之感伤、贬官谪居之怨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伤等。2.悲情:感伤、忧愁、伤感、恫怅、怅惘、寂寞、孤独、烦闷、郁闷、抑郁、激愤、愤懑、悲愤、怨恨、忧国忧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蔑视权贵、借古讽今、愤世嫉俗、怀古伤今、惜春伤秋(互文)、羁旅愁思、思乡念亲(友)、忆友怀旧、别恨离愁等。
    一、评价思想内容方面的常用语汇3.乐情:愉悦、欣喜、激昂、奔放、乐观、豁达、迷恋、恬淡、闲适、欢乐、仰慕、坚守节操、归隐田园、相知相思、儿女情长、坚贞爱情、登高览胜、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等。4.寂寞(愁绪万端、欲说还休、凄清冷落、感伤失落)、超脱(寄情山水、向往安宁)、豪放(咏史述志、状景抒怀)、婉约(闺中独处、思念情郎、泪洒楼台、月影自怜)等。
    二、诗歌情感鉴赏口诀:1.从题目认识对象 2.从字面读出感觉3.从注释破解难点 4.从作者了解背景5.从原作找到根据 6.从题干得到启示7.从首联找到特点 8.从尾句参透主旨9.从景物把握情感 10.从意境洞察心胸
    三、思想感情的四种考查方式:1.概括。考查途径:①理解诗歌特定语句的含意;②根据诗歌主要内容,简要概括其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复杂的)思想感情;③总结、归纳诗歌的主旨。概括思想情感为考查重点。2.分析。分析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体现了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原则。
    三、思想感情的四种考查方式:3.评价。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积极意义或局限性。4. 启示。对诗歌阐释道理的认识及受到的启示。常用提问方式: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诗中阐明一个……道理,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诗中,作者认为……,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
    【技巧点拨】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从诗歌题目角度 体会思想情感
    探究诗歌情感主旨的途经1.看题目――想缘由、想目的、想场景对象、想情感。诗词的标题往往会隐含某些信息,通过对题目的分析可以判断诗词的题材类别(山水田园诗、边塞军旅诗、咏史怀古诗、送别怀人诗、羁旅思乡诗、托物言志诗等),从而初步判断诗词的情感方向。如《送子由使契丹》,这是一首送别怀人诗,根据以前的知识积累,这类诗歌通常抒发的情感是对友人的思念牵挂、安慰勉励,借友人表达自己的心态,抒发对人生的感悟,等等。该诗的作者是苏轼,联系北宋与契丹的关系、所送之人与作者的关系,不难推知诗歌的情感。再如《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礼部贡院”交代了地点,也暗示了作者身份;“阅进士就试”交代了诗歌所写的主要事件,据此可以看出诗歌要写的内容和抒发的情感:作为监考官的作者,看考生考试时的愉悦之情。
    ①表达作者写作的缘由。如2001年全国题,是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一看题目就知道是送别题材的诗,作者是因为朋友李胄要走这个缘由,才写的这首诗。当然,题目中还包含了作者当时写作时的场景,即在“暮雨”之中。②表达作者写作的目的。如读唐人朱庆余的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单看这首诗的内容,好像是写一个新媳妇准备第一次见公婆时梳洗打扮的心理状态的,只有看了题目--《近试上张水部》,才知道是作者朱庆余以公婆比喻主考官,以新郎比喻自己的好友张水部,表现自己期待不安,并希望张水部帮助自己过关的心情的。
    ③直接表达作者的写作场景、写作对象。如刘禹锡的《望洞庭》,实际上“望洞庭”三个字,正是作者当时所处的场景,后面作者在诗中所感也正是作者面对洞庭湖水而发出的。④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思”字正是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从作者角度体会思想情感
    2.看作者――想作者常写内容,作者诗的一般风格。 高考命题在选诗上,其中很重要的一类就是“名家的非名诗”,既然是名家,在课本中也是经常出现的,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著名诗人,因其特殊的人生经历,其诗歌往往有特定的内容,如陶渊明的归园之乐,李白的怀才不遇,杜甫的忧国忧民,另外,这一类的作家也往往有自己固定的风格,如王维诗含蓄生动,边塞诗(以高适、岑参为代表)雄浑奇拔。李白诗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 ;杜甫诗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
    2.看作者――想作者常写内容,作者诗的一般风格。 乐天(白居易)诗雅俗共赏,李贺诗奇诡变幻,义山(李商隐)诗清丽俊逸,杜牧诗含蓄绰约,等等。所以,同学们在看到是这样的一些诗人的作品时,脑子里就要想象他们的宽泛意义上的写作内容,常表现出来的一般的风格。同时,平时要有意识的识记他们的写作内容和风格,以便在考试时直接套用。我们在后面也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便于大家的积累。
    从诗歌意象角度 体会思想情感
    3.看意象、炼字看意象炼字也就是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读诗就是要抓关健词。实际上,这些关健词,也往往是一首诗的“诗眼”。这里的关健词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作者为表达感情所选取的外在的事物,即意象,一般是名词;一个是作者在组织意象的时候,一些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的使用。这两个方面都是读懂诗歌的要素,一首诗中,这些重点词,读不懂,就很难说读懂了诗歌,也就谈不上分析技巧,评价思想,同时,这两个方面又常常是高考命题者考查的地方,又是解题的要素。
    这里所说的关键词是指情感词、意象词、修饰词。通过对关键词的分析,就可以确定诗词的情感内容。①情感词,指能表明作者情感倾向的词语。如2020年全国Ⅰ卷“不怕江花不满枝”中“不怕”一词,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展望。②意象词,指诗词中表示意象的词语,往往直接或间接地表明诗词的情感态度。抓住诗词中的意象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体现的情调、表现出的意义和作用,就能准确领悟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如2019年浙江卷“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中的“竹”“书”等意象,表明主人品味高雅;2019年全国Ⅱ卷“吹木风传雁夜魂”中“雁”这一意象,表达出作者对取得功名的渴望。
    ③修饰词,指对诗词中的意象起修饰或限制作用的词语。找到这些词语,对把握诗词的情感内容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如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中的“无边”,给我们营造了阔大雄浑的意境;2020年全国Ⅱ卷“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中的“岂”“独”二字,强调了作者对“史书”的态度,认为史书不过是故纸堆,并不能真正表达出历代高贤的品格;2019年天津卷“我生苦飘零”中的“苦”字,写出了作者飘零他乡的哀痛。
    从诗歌注释体会思想情感
    4.看注释注释是出题人为了消除学生答卷的障碍给的解释说明,必须阅读。每一位作者的作品都因受时代及作者本身性格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因此,了解作者的背景及写作特点,有助于准确把握诗词的思想及情感基调。有一些高考试题会出现序文,这也应引起我们的关注。这些序文或交代创作缘由、经过,或交代创作背景,对理解诗词思想内容至关重要,鉴赏时不能忽视。同样,作品的注释对作品的理解也会起到关键作用,一定要仔细审读,因为它们有的提供背景材料,有的解释词语,甚至还可能暗示题目答案。作为高考试题,如果注释对诗词的解读没有帮助,那么它就不会出现在试卷中。
    5、看关键句,诗词中的关键句是指诗词中能体现作者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句子。如诗词中作者进行抒情、议论的句子,使用某些典故的句子,等等。通过对诗词的分析,结合对这些关键句的理解,就可以确定诗词所表达的具体情感。如2019年全国Ⅱ卷《投长沙裴侍郎》的后三联,特别是“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一联,直抒胸臆,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态度,感情激烈;2019年江苏卷“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作者坚持做实事、不计较功名的人生态度。再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
    古典诗歌常见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 ①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②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咏物抒怀) ③借事抒情(古事:借古讽今、借古抒怀;今事:寄情于事)注意:诗歌类别与抒情方式的关系(咏诗怀古诗,咏物诗,即事抒怀诗,送别诗)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情感
    二、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情感。 1.忧国伤时 A.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穷兵黩武。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后者如杜甫《兵车行》。 B.边塞征战的壮烈,山河沦丧的痛苦。前者如一些边塞诗词,如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后者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再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亦是。
    二、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情感。 C.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对民族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D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前者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后者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2.人生志向由儒及道,由积极入世到消极遁世。A.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前者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王昌龄《从军行》 后者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B.宦海沉浮、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C.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即是。D.寄情田园之乐、归隐山林之志。前者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后者如唐代裴迪《送崔九》“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诗人送友人归隐山林,劝慰友人安于隐居,不要暂时停留,也抒发出自己厌恶尘世的心情。
    3.人生感受 A.伤春悲秋之情。多见于一些宋词之中,如宋代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时序转换,今年不是去年,去年不再,人事不同,能无惆怅! B.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流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再如《乐府诗集》中有“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可不秉烛游”之句,再如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亦是。
    C.世事多变,沧海桑田。如宋代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其中的愁便是“物是人非事事休”的世事沧桑。 D.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4.思乡怀人 A.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 B.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C.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D.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5.长亭送别 A.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B.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C.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借助提示诗歌情感的关键词,准确把握诗歌情感 找出“情语”,是最准确、快捷的路径。这些“情语”有哪些呢? ①直接标明情感的词语。如“喜”“愁”“悲”等字眼。 ②表示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惟”“空”“又”等字眼,它们委婉地提示情感。
    ③描摹色彩、形态的词,提示了情感内涵,如“绿”“红”等暖色调词,表明心情愉悦。“白”“黄”等冷色调词,暗示心情伤感。不过,这些词语所标明的乐景有时会反衬哀情。 ④典故词语暗示深刻复杂的情感。 ⑤具有独特意义的表明时间、地点的词语。如时间词:春(含生机或暮春伤春)、秋(常见悲秋)、西风(秋风,含愁情),节日(向往团圆),夜(夜不能寐,心事重重,有所思)。地点词:塞外(建功立业或表明战争残酷,环境艰苦);他乡(颠沛流离之苦);远离京城之地(仕途坎坷之意)。
    典例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送梓州李使君①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②,巴人讼芋田。 文翁③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 ①梓州:隋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李使君:李叔明,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镇梓州。②橦布:橦木花织成的布,为梓州特产。③文翁:汉景帝时为蜀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教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联连接紧凑,描绘了一幅富于立体感的山水画,把读者带入一个清新、明快而又幽深、秀丽的境界。 B.首联互文见义,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令人耳目应接不暇,气象阔大。 C.颔联描绘了深山夜雨及山间飞泉悬空而下的景象,远远地望去,远处泉瀑就如同从树梢上倾泻下来似的。 D.颈联写蜀中民情,“汉女”“橦布”“巴人”“芋田”,紧扣蜀地特点,以及李使君要掌管的职事,非常贴切。
    (2)结合全诗,谈谈诗歌是如何表现作者丰富的情感的。 答:                                                                         
    典例1 解析:(1)A项,“清新、明快”说法错误。“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其间,大有耳目应接不暇之感。这两句气象阔大,神韵俊迈。“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给人以远处景物互相重叠的错觉。诗人以画家的眼睛观察景物,运用绘法入诗,将三维空间的景物叠合于平面画幅的二维空间,就像将最远处、高处的泉瀑画在稍近、稍低的树梢上。所以这两句应是描绘出“一个雄奇、壮阔而又幽深、秀丽的境界”。
    典例1 解析:(2)解答此题要关注两个方面:“丰富的情感”——有哪些,“如何表现”——用了哪些技法。需要注意的是,这首送别诗不写离愁别恨,不作泛泛客套之语,却有对于国家大事、民生疾苦、友人前途的深切关心。
    答案:(1)A (2)①前两联写景。描绘巴蜀雄秀的山川风光,流露出诗人对梓州风光的热烈向往,对李氏即将前往赴任的无限欣羡。②第三联叙事。既表现了蜀地的物产、民风,也说明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穷困而且缺乏教化,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任重道远。③尾联用典。勉励李使君以汉代蜀郡太守文翁为榜样,在梓州重施教化,翻新吏治,大展宏图,并传达出自己真诚、殷切的期望之意。
    典例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全诗围绕诗题中的“寻”字展开,情与景交融,写景富有层次,结构严密紧凑。 B.颔联选取白云、静渚、春草、闲门等意象,动中有静,营造出凄清死寂的氛围。 C.颈联炼字工稳,仅用一个“过”字就生动描绘出雨霁云收之后翠绿如新的松色。 D.本诗结尾处的“相对亦忘言”写出了和陶渊明“欲辨已忘言”相似的哲理意趣。 (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情感的变化。 答:                                                                         
    典例2 解析: (1)B项,“营造出凄清死寂的氛围”分析错误。蓬门长闭,碧草当门,道士不在寓所。渚是静的,白云、春草也是静的。门“闲”,寻而不遇,诗人不期然而然的心境也“闲”。一切都显得恬静自然,和谐默契,不受丝毫纷扰。这里的白云、静渚、春草、闲门,充满了静穆淡逸的氛围。
    (2)全诗围绕着题目的“寻”字,逐渐展开。其情感变化可追随诗人的行走路线去梳理。(首联)诗人顺着莓苔履痕,一路寻来,履痕屐齿给来访的诗人带来希望和猜想,这时诗人的心情是愉悦的。(颔联)然而蓬门长闭,碧草当门,道士不在寓所,诗人怅然心绪油然而生。但渚“静”门“闲”,来访的诗人不期然而然的心境也平静、恬然。(颈联)以景带叙,一路景观,随山转折,缘山探源,林空深秀,水声潺潺,都由这个“随”字引人神游,启发丰富的“曲径通幽”的想象,别有趣味。(尾联)诗人看见了“溪花”却浮起“禅意”,从幽溪深涧的陶冶中得到超悟,进入“相对亦忘言”的精神境界。
    答案:(1)B (2)首联写清幽山径上的履痕给诗人带来会面在即的喜悦,颔联则蕴含着诗人寻访不遇产生的怅然,颈联则写诗人观察山景后又找到了另外的乐趣,尾联写诗人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体味到深层的精神愉悦。
    技法点拨 1.知人论世。对人物的身份、经历进行分析,包括诗人自己和诗中描述的对象。诗人的情感一定要含有诗人对描述对象的情感态度,并且从诗人的角度去理解诗句;描述对象的情感一定要立足诗的关键点,如人物的行为动作等细节。如【典例1】要求分析诗人的情感,作为山水田园诗人,诗人描写优美的自然风光,直接显露的就是对其的赞美和向往,又因为这是友人将要观赏游览到的,诗人自然含有羡慕的情感。从友人的角度分析,因为要去任职,所以要恪尽职守,有所作为,从诗人的角度看,这应该是诗人期许的内容。
    技法点拨 2.借景观情。景和情之间有极强的关联性,考生可以通过对景物的分析,判断出情感的类别和深浅。多数景与情有相似性,当然少数也有乐景衬哀情,如“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虞美人》),需要联系作者的经历进行分析。
    3.咏物传情。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许多物象表达的情感往往是固定的。如舟、长亭、灞陵、柳岸、镜,多传达离情别绪、思乡怀远之情;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愤;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松、竹、梅,象征高洁超俗的品行。
    4.缘事析情。①据“事”探“情”。考生要根据“事”的属性,探究“情”的类别。通常情况下,“事”喜则“情”喜,“事”悲则“情”悲。 ②按“点”索“技”。如果选的“点”与“点”之间有对比度,那就用了衬托、铺垫或者对比等表达技巧;如果叙述中还穿插了评论,那就是述评结合。 ③“细”中见“奇”。考生要抓住叙事中的细节去窥探诗人丰富的情感,欣赏其与众不同的奇特效果。
    5.典故抒情。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首先需要增加积累,尤其是熟悉、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其次是将典故放在上下文语境中去理解。同时,要特别注意典故的正用和反用。如【典例1】中的典故就是正用。
    6.时空显情。①一定要分清是现实还是往昔,或者是设想将来。②分清是此地诗人自己面对的景象还是另一个地方友人面对的景象,即分清景象的虚实。如【典例1】,诗歌中所描写的情景,是诗人畅想友人将要面对的,诗人自然含有羡慕和勉励之情。③分析情感的变化,尤其要注意表现时空变化的词语。如【典例2】,“经行处”“静渚”“闲门”“松色”“随山”“水源”这些词语都表明诗人“寻”的地点的变化,其情感变化也要沿着诗人的脚步进行分析。
    7.题材明情。结合诗歌题材了解惯常表达的情感,并利用诗歌中的关键信息来推测作者的情感。如送别诗,常表达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关切、安慰、担忧、勉励等情感,而【典例1】《送梓州李使君》这首诗中,描写的景色是优美的,叙述的事件是美好的,所以整首诗没有不舍和担忧,而是勉励。 8.词语定情。诗歌中表达情感的词,大都起到奠定诗歌感情基调的作用,要特别注意。如【典例2】中的“闲”,冲淡了来访不遇的惆怅。
    从诗歌题材体会思想情感
    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较多地通过对大自然山水田园的描写,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诗人往往从山水中体验人生的真谛或借山水来阐释其人生观、世界观,如杜牧的《山行》。 或表现了古代士人的隐逸情怀,主要抒发诗人的恬适的生活情趣,其语言风格多平淡质朴,清新自然,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王维的《山居秋暝》。
    咏物诗 一是托物言志,是通过某一事物来表达某种志向或追求,或自己的品质。 一是托物寄情,是通过某一事物来抒发某种感慨。如仕途失意的苦闷。如:骆宾王《在狱咏泉》、元稹《菊花》
    读懂写景诗的方法1、概括景物的共同特征2、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3、写景常用的表达技巧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1、景物特征:秋夜幽寂清冷。 2、作者感情:孤独寂寞、愁绪满怀3、写景常用的表达技巧:对照、烘托
    行 秋 (宋)徐玑 戛戛秋蝉响似筝, 听蝉闲停柳边行。 小溪清水平如镜, 一叶飞出细浪生。
    景物特征:夏日清新幽静表现手法:以动衬静 作者情感:闲适宁静
    独坐敬亭山 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景物特征:寂静 表达技巧:拟人 作者情感:孤独、受冷落,寄情自然
    春山夜月 于史良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景物特征:春夜的优美宁静表达技巧:传神的记叙、情景交融作者感情:陶醉于山水,乐而忘归,依依不舍。
    大都是感物兴怀之作。此类作品多用比兴,风格沉郁顿挫。 或慨叹时局险恶,民生多艰,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或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写自己的忧愁哀思。如欧阳修《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或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或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或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或表现作者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或远大报负。如屈原《离骚》。 或表达自己报国无门、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伤感。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离别诗
    唐代疆域辽阔,社会开放,唐人出游频繁,饯行赠诗风气盛行,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离别诗。唐代较突出的2000多位诗人中,几乎人人都写过送别诗。 唐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谋生、赴考、出使、迁谪(宦游) 、征戎、乡旅、归隐等。
    诗人被迫背井离乡,思乡、思亲情结郁积不解,便发而为诗,以此寄托乡思或羁旅行役之情。送别诗往往写得风调悠扬、音韵婉美、含义隽永
    或慷概悲壮,如“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诀别。 或情随景迁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一往情深。 或者是表达别后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李煜的《虞美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或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舍之情。如李白的《赠汪伦》,柳永的《雨霖铃》。
    或者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或者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鉴赏离别诗的方法 1、积累离别诗常用意象。 2、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3、离别诗常用的表达技巧:借景抒情、衬托。
    反映漂泊的羁旅行愁。如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唐人送别的习俗 1、折柳送别 2、饮酒饯别 3、唱歌送别
    折柳送别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1、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2、“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3、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送别》王之涣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送沈子福之江东》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罟(gǔ)师:船夫。临圻(qí):地名。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问题: 1、第一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三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1、首句选取的景物是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叫声凄婉哀愁的子规,暗含了因友人王昌龄左迁偏远之地的忧伤之情。
    2、三四句运用了拟人修辞方法,将自己心中的愁思寄托给明月,满含深情的明月照耀友人,一直陪伴他到偏远的夜郎。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切和思念。
    唱歌送别《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踏歌”是民间的一种歌调,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李白) (骊歌是一首离别时唱的歌)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许浑)(劳歌原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后遂成送别歌的代称)
    饮酒饯别《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阳关三叠”(即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流传久远的离别之曲。
    1、哀伤凄婉。《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作者如何表达惜别哀伤之情的?
    1、景物:“春江渺茫”、“日暮” 、“征帆”2、三四句替远去的友人设想:日暮之时会停泊在哪里呢?到那时,人生地疏,天涯一孤客是多么的令人哀伤啊!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作者如何表达惜别哀伤之情的?
    1、景物:“猿啼” 、“暮江”、 “孤舟” 。 情: “客散”、 “伤心” 、“逐臣更远”。2、反衬:“人自伤心水自流”,以流水的无情反衬人的伤心;“青山万里一孤舟”,以青山万里反衬孤舟。
    2、慷慨豁达《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问题:这首诗使用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反衬;哀景衬壮情。体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怀,对友人的真诚情谊。
    《送魏大从军》陈子昂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横代北,孤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朋友美好的祝愿,感情豪放激昂,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
    1、离别诗中多出现傍晚和月夜等时间意象。《山中送别》 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送灵澈 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离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并非唐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情景交融)。并且,傍晚时候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反衬)。
    离别诗中常见的时空背景
    《送友人》 薛涛水国蒹葭夜有霜,月色山色共苍茫。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白居易 )若见天涯思故人,浣溪石上窥明月 (李白)
    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唐人常借月抒怀。 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人深长。
    2、离别诗中多出现长亭、渡口、南浦等空间意象《劳劳亭歌》李白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注释:劳劳亭又名新亭,距建康(南京)大约十五里左右,是沿长江顺流而下的必经之地。送别之人常在此驻足,目送行人渐行渐远。后来,劳劳亭便成了离别感伤的代名词。
    《谢亭》 李白谢亭离别后,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外,山空碧水流。 注释:谢亭又称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晀所建。后来谢亭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也便成了离愁的代名词。
    《灞陵行送别》李白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注释:长安东南三十里处有一条灞水,汉文帝葬于此,遂称灞陵,水边有灞陵亭。唐代人们出长安东门相送亲友,常在这里分手。因此灞陵亭在唐诗里常和别离联系在一起。
    《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云莫回头。 注释:唐朝水运发达,大运河与众多的河湖构成四通八达的水网。行旅之人出门大多乘船。“南浦”即南面的水滨,是著名的水滨送别地。像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处的代名词。
    从抒情手法体会思想情感
    【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抒情方式
    间接抒情【常见区分】借景抒情:指的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借景抒情的手法往往使情感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深切动人。情景交融:诗人的喜怒哀乐与写景状物结合在一起。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自己的感情。
    (1)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例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作者登台远眺,面对茫茫宇宙,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于是诗人直接就把自己的感觉表达出来,抒发了失意、寂苦的情怀。
    (2)间接抒情有以下三种方式: l借景抒情,也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把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某种景物中,通过描写这种景物来抒发情感。古诗大多都使用这种抒情方式。l借事抒情,借写人的行为举止来抒情。如“登楼”、“凭栏”、“折柳”、“吹笛”等等,都抒发着作者不同的情感。l托物言志,也叫借物咏怀,借吟咏某种物来表达自己的心意志向。如古人常常咏梅、咏石、写竹等,或赋予这种事物象征意义,或以此事物自喻。
    滁洲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抒写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答:诗人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叙)诗人独爱自甘寂寞安贫守节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郊野渡口一副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析)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评)
    【注意事项】情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一、写景的句子常和常用的描写手法相联系(如感官形声色、视角的变换、点面结合、动静结合等)二、要关注修饰词,来抓住景物的特点。三、要记住一些传统的意象的内涵。(如酒、月、子规等)情与物(托物言志)一、注意物象的特点,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物与志的“契合点”。二、深入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三、要记住一些常用的物象的内涵。
    2、用典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分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其效果是含蓄曲折,借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借古抒怀;或富有内蕴,加深意境,引人联想而寻意于外。注意:把握典故的思想,就需要了解作者的身世,熟悉典故的来历。例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将进酒》)
    新高考语文第四道大题古诗文阅读,是综合了文言文和诗歌类文本,在教材中是有其依托的。针对高考这道诗歌阅读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对教材中出现的文本进行归纳总结。
    诗歌往往少不了风物的描写,同样,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风物描写的文字。这些风物有什么作用呢?(借景抒情)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凄凉愁惨 “别时茫茫江浸月” 离愁别绪 “唯见江心秋月白” 寂静 ,烘托了音乐效果 “绕船明月江水寒” 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 “黄芦苦竹绕宅生”“杜鹃啼血猿哀鸣” 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东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曲曲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诗歌往往少不了风物的描写,同样,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风物描写的文字。这些风物有什么作用呢?(借景抒情) “别时茫茫江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诗歌往往少不了风物的描写,同样,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风物描写的文字。这些风物有什么作用呢?(借景抒情) 另外如“绕船明月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总之,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中的景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人。
    《琵琶行》(知人论世角度理解诗人的情感)为什么“满座重闻皆掩泣”?提示:在进行了音乐表演之后,琵琶女自述了身世,将身世与歌声联系起来,也将诗人的经历与琵琶女进行对照: 琵琶女 诗人自述身世 作者感触本是京城女 去年辞帝京 名满京城 才华横溢的诗人老大嫁做商人妇 谪居卧病浔阳城
    《琵琶行》(知人论世角度理解诗人的情感)为什么“满座重闻皆掩泣”?伤 女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伤 己 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
    《琵琶行》(知人论世角度理解诗人的情感)为什么“满座重闻皆掩泣”?人悲,己怜 诗人由琵琶女的倾诉,想到自己的被贬,既悲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悲自己的谪居荒僻之地。人悲,己怜,“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 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鹊桥仙》(秦观)中使用的艺术手法表达情感?(一)“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明确:1.“纤云弄巧”:“纤”,言云之轻柔;“弄”,运用拟人手法,言云之变幻多姿态。轻柔多姿的云彩,变幻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衬托了织女的心灵手巧,她似乎在为爱人的到来作着精心的准备,她沉浸在爱的甜蜜中,欢愉的心情了然可见。2.“飞星传恨”:飞星可以解为流星,流星划过夜空,不时闪过长长的白亮的光芒,和前面“纤云弄巧”,星月相映,流光溢彩。衬托了情感“传恨”,原本是流星下落的天体现象,词人赋之以情感,写出了相会的牛郎织女相思之苦,相盼之切。3.“银汉迢迢暗度”:“迢迢”极言银河之宽阔,相隔之遥远;“暗度”衬托相思之苦,相见之难。
    《鹊桥仙》(秦观)中使用的艺术手法表达情感?(二)“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明确:1.寄情于景:“金风”指秋风,“玉露”指白露,“金风玉露”就是指秋风白露。连相逢时候的“风”都如“金”,“露”都如“玉”,可见相聚的宝贵难得。词人把这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2.直抒胸臆:“便胜却人间无数”表达了作者的爱情理想,他们虽然难得见面,却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而一旦得以聚会,在那清凉的秋风白露中,他们对诉衷肠,互吐心音,是那样富有诗情画意!这岂不远远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鹊桥仙》(秦观)中使用的艺术手法表达情感?(三)“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明确:比喻的修辞。“柔情似水”着重写情态,托情于物,将两位主人公的万般柔情比作银河里的水,含有微波荡漾、绵绵不断之意。“佳期如梦”着重写心态,极言相会之不易。既点出了欢会的短暂,又真实地揭示了他们久别重逢后那种如梦似幻的心境。
    《鹊桥仙》(秦观)中使用的艺术手法表达情感?(四)“忍顾鹊桥归路” 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明确:运用细节描写(动作或心理描写亦可)的方法。“顾”是“回头看”的意思,“忍顾鹊桥归路”写不忍心回头看刚刚相会过的鹊桥和分离时的归路。不说“忍踏”而说“忍顾”,这一细节表现他们难舍难分、难以割舍的情感。一次短暂的相距却是此后长久分离的开始,此情此景,让人如何承受呢?因为来之不易,所以难能可贵,所以他们短暂的相聚比人间夫妇的朝朝暮暮更让人感动,更让人留恋。“忍”:怎忍,岂忍。
    《鹊桥仙》(秦观)中使用的艺术手法表达情感?(五)“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你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明确:直接抒情(语意)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两个人的爱情若是象织女和牛郎那样,真挚牢固又长久,又哪里在乎什么表面上的时时相守、朝朝暮暮!(深层一)尽管相会的时间极其短暂,但只要双方真挚的相爱,坚定不移,则年年必有此会,这是无尽期的爱,永恒的爱。这就短暂与永恒的辩证法。(深层二)只要两情久长,真心相爱,即使不是天天在一起,也胜过朝夕相处卿卿我我的世俗爱情,升华到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的旷达情怀。
    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湖上晚归林  逋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四、古代诗歌阅读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16.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5.C 16.①诗歌首联“卧枕船舷归思清”透露出愉悦闲适之心境,全诗景物都笼罩上诗人的主观色彩。②诗歌第二句写小船仿佛在仙境穿行,诗人心情愉快,因而眼中所见景色也格外美丽。③诗歌颔联写夕阳晚照中小桥流水、山寺云峰悠然宁静的状态,恰是诗人内心宁静闲适的投射。④诗歌颈联描写归飞的小鸟和水中的红莲,“如见避、似相迎”,运用拟人手法写鸟儿避人飞走,荷花热情欢迎,描写细腻,同样传达出诗人回家之时愉悦闲适的心情。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错。尾联写不知不觉地到达了诗人居住的小岛,远远地就能听到鸡鸣、犬吠之声。诛茅地,引用屈原作品中的句子,“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作者以此表明自己甘心隐逸、不求名利的决心。“鸡犬林萝”之声更增添了生活气息,这声音并未破坏诗人美好的感觉,心情也仍然是愉快的,并未发生变化。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观点态度,鉴赏诗歌内容、情感的能力。“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用自己的眼光、情感来看事物,所以万物都带有我自己的主观色彩。这是“有我之境”。诗歌首联“卧枕船舷归思清”,写诗人头枕船舷,归意极浓。“卧枕”二字写出诗人姿态的随意,表露内心的愉悦闲适。正因为这样的心境,使诗人眼中所见都带有了主观色彩。首先是“望中浑恐是蓬瀛”,诗人举目四望,周围碧波荡漾、云雾茫茫,小船好像正在蓬瀛仙界里穿行。这山这湖诗人并非首次见到,但因为要回到家中,心情愉快,因而眼中所见景色也格外美丽。
    16.接着写“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时值秋天、色彩斑斓,小桥流水、山寺云峰,都在夕阳晚照之中显得非常宁静,它们似乎都不想打搅诗人的思绪,也好像正享受着璀璨晚霞的沐浴。“桥横、寺倚”,表现出景物悠然的状态,也委婉地抒写出作者并不急于回家,而是很喜欢这种幽静和安闲的行程。其实自然景物并不带有感情色彩,正因诗人自己内心的宁静闲适投注其上,在诗人眼里景物才呈现出悠然、宁静的状态。

    相关课件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五第03讲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五第03讲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网络构建,考点解读,教材回归,新高考2卷,真题解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五第02讲 鉴赏诗歌语言: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五第02讲 鉴赏诗歌语言,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品词方法小结,答题思路,答题模板,教材回归,新高考2卷,真题解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第04讲 鉴赏诗歌情感价值观(课件):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第04讲 鉴赏诗歌情感价值观(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网络构建,考点解读,教材回归,真题剖析,新高考2卷,真题解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