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4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补漏重点练六诗歌鉴赏创新练二未考诗人重点练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098960/0-172457718089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2024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补漏重点练六诗歌鉴赏创新练二未考诗人重点练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098960/0-17245771809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2024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补漏重点练六诗歌鉴赏创新练二未考诗人重点练
展开大 酺【注】
杜审言
毗陵震泽九州通,士女欢娱万国同。
伐鼓撞钟惊海上,新妆袨服照江东。
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
火德云官逢道泰,天长地久属年丰。
【注】 大酺(pú):聚饮。封建帝王为表示欢庆,特许民间举行大聚饮三天。后用以表示大规模庆贺。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句以一“通”字,把“毗陵”“震泽”“九州”的关系固定下来,构成一个恢宏辽阔的意境。
B.颔联选择“伐鼓撞钟”“新妆袨服”的场景,用夸张手法表现了庆祝活动的热烈壮观。
C.诗歌开端铺叙民情,结尾祈愿国家长存,年年岁岁五谷丰登,以民愿作结,浑然天成。
D.诗人善于选取富有色彩的意象,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高度统一,给人清新婉丽之感。
2.本诗颈联与《诗经·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都写到了柳,请简要分析二者有何不同作用。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江亭晚望
宋之问
浩渺浸云根,烟岚出远村。
鸟归沙有迹,帆过浪无痕。
望水知柔性,看山欲断魂。
纵情犹未已,回马欲黄昏。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上句写烟波浩渺,浸透了天边云的深处;下句写村中炊烟冉冉,远远地飘出宁静的村庄,写出了江村的宁静之美。
B.颔联将“鸟归有迹”与“帆过无痕”进行对比,由远及近地写出浩渺江面鸟归巢和千帆过的黄昏之景。
C.颈联写诗人一“望”一“看”,并没有明写“山”之壮美,而是以“水”之“柔性”衬托“山”之“壮美”。
D.尾联写诗人被眼前的景象感染,回去时已到黄昏时分,让诗人顿生遗憾,表达了诗人对韶华易逝的感慨。
4.有人说宋之问的这首诗含有深刻的哲理,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度荆门望楚①
陈子昂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②。
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
今日狂歌客③,谁知入楚来。
【注】 ①荆门,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这首诗是诗人青年时期为应试,初次出巴蜀入荆楚途中所作。②章台:章华台,春秋时楚国离宫。③狂歌客:春秋时期楚国人陆通,字接舆,见时局动荡,便佯狂不仕,被时人称为楚狂。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照应标题,交代了诗人的行程,表明诗人此时已经远远地离开了巫峡,进入到楚地境内。
B.“尽”字写出诗人对离开家乡的不舍之情,“烟雾”写出了诗人来到陌生土地后的迷茫之情。
C.颈联写城邑分布在苍茫原野外,树林隐隐与白云相接,多种意象组合营造了开阔简远的意境。
D.全诗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结构严谨;融记叙、描写、抒情于一体,由景到情笔法细腻。
6.前人评价此诗“蕴藉自在,含而不露”,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
寄宿田家(节选)
高 适
田家老翁住东陂,说道平生隐在兹。
鬓白未曾记日月,山青每到识春时。
门前种柳深成巷,野谷流泉添入池。
牛壮日耕十亩地,人闲常扫一茅茨。
客来满酌清尊酒,感兴平吟才子诗。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家老翁忘却自己的年岁,看到山色转青才知又过一年,飘然有隐者之风。
B.田家老翁在自己门前种柳成巷,引泉入池,营造了居处清幽脱俗的环境。
C.田家老翁的日常生活充实而意趣盎然,以耕地扫屋为事,以饮酒吟诗为乐。
D.本诗语言朴素淡雅,多用白描;寥寥数笔,勾勒出人物与景物的传神韵味。
8.诗人笔下的田家老翁与一般的农人形象有何不同?请结合原文简析。
答:
(二)未考诗人重点练
1.解析:D项“给人清新婉丽之感”表述错误。本诗最大的特点就是气象博大,给读者以高华雄整的美感。首联为全诗布置了一个旷大的背景,诗人从大处落笔,“九州通”“万国同”气象辽阔。颔联选取“伐鼓撞钟”的场面,并以“惊海上”的夸张手法表现了庆祝活动声势浩大;又以“新妆袨服”光彩“照江东”来渲染庆祝场面的热烈壮观。颈联写景兼抒情,描写的是一派春回大地的景象,暗指皇恩浩荡如春风。
答案:D
2.解析:此题要求比较二者的不同,并且给出比较的范围,考生答题时要注意意境的概括和手法的分析。本诗中,颈联“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写景兼抒情。梅花飘落,柳叶新发,正是乍暖还寒的初春时节。柳遇好风,比喻民逢明君,暗指皇恩浩荡如春风,表现了当时国力强盛,经济繁荣,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中的“柳”,是对戍边士卒离家征战时的环境描写,作者以乐景反衬戍边士卒离家征战的痛苦之情。
答案:①本诗颈联以柳遇春风,比喻民逢明君,暗指皇恩浩荡如春风。表现了当时国力强盛,经济繁荣,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②“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中的“柳”以乐景反衬戍边士卒离家征战的痛苦之情。
3.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技巧、形象的能力。B项,“由远及近”说法错误,应是由近及远,写鸟儿归巢、千帆竞过的情景。
答案:B
4.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的能力。颔联写鸟儿飞过在沙滩上留下痕迹,但是,倏忽而过,这痕迹也就没有了;而船驶过的痕迹也是不能长久留存的,因而这两句写出了人生的虚无之感。颈联写水的柔性,“看山欲断魂”中的“断魂”是被山的雄壮所感染的情感,这两句中一柔一刚,写出了诗人对人生刚柔并济的喟叹。尾联“纵情”还没有停止,然而黄昏却已经到了,让诗人顿生遗憾,时间过得真快啊,人生的青春年华太短暂了,这两句写出诗人对韶华易逝的感慨。
答案:①以“沙有迹”“浪无痕”写人生的虚无。②以“水之柔性”“山之壮美”写人生的刚柔并济。③以“纵情未已”“回马黄昏”写人生苦短,韶华易逝。
5.解析:B项,“诗人来到陌生土地后的迷茫之情”错,诗人初入楚地,只觉得新鲜与兴奋,并无迷茫。
答案:B
6.解析:首联以“遥遥”与“望望”两组叠字生动地表现诗人此时心情,抒发了度荆门时的欢快与想要饱览楚国风光的兴奋;“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突出了心中的舒展感与兴奋感;尾联用典,含蓄蕴藉,写出了诗人走向人生广阔新天地的欣喜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也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答案:①首联“望望”写诗人一再瞻看的神态,表达出想要尽快饱览楚国风光的急切兴奋之情。②中间两联融情入景,描写楚地开阔舒展的美景,表达诗人进入人生广阔新天地的欣喜之情。③尾联反用典故,诗人是对前途充满美好憧憬的狂歌之客,表达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志趣。
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项,“以饮酒吟诗为乐”概括有误。诗中说的是“客来满酌清尊酒”,饮酒是在客人到访之时,并非日常行为。故选C。
答案:C
8.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题型属于“比较鉴赏型”,要看清比较点,才能有的放矢。首先要明确“一般的农人”是怎样的形象,功夫在诗外,需要调动自己的阅读积累。其次,要明确诗中的田家老翁有哪些形象特征。最后,两者比较,只谈“不同”。“田家老翁住东陂,说道平生隐在兹”,田家老翁住在东面山坡,说自己一辈子隐居在这里。说明田家老翁具有隐逸情怀。“门前种柳深成巷,野谷流泉添入池”,门前所种柳树已高同深巷,山间清泉流响进入池塘。在门前栽柳引池,符合其隐逸身份,表现其高雅的审美情趣。“客来满酌清尊酒,感兴平吟才子诗”,有客远来就用美酒招待,兴致浓厚常常吟诵先人的诗。文采斐然,田家老翁还会吟诵诗歌,可见老翁有一定的文学造诣。
答案:①说道“平生隐在兹”,说明田家老翁具有隐逸情怀,与一般耕田为生的农人不同;②情趣高雅,在门前栽柳引池,营造清幽环境,既符合其隐逸身份,又表现其审美情趣的高雅;③文采斐然,田家老翁闲来无事,兴之所至,便会吟诵诗歌,可见其具有一定的文学造诣。
新教材2024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补漏重点练二文内文外社会热点契合练: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补漏重点练二文内文外社会热点契合练,共4页。
新教材2024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补漏重点练三传统文化情境结合练: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补漏重点练三传统文化情境结合练,共4页。
新教材2024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补漏重点练七文学类重点作家集中练四乡土散文专项练: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补漏重点练七文学类重点作家集中练四乡土散文专项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b3db8a16b5d6587ba18abcf3fc66c6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