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1. 下列病症与病因对应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贫血——缺少维生素C
②佝偻病——缺少含碘无机盐
③艾滋病——由HIV引起
④甲亢——成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⑤脚气病——由真菌感染引起
⑥近视——晶状体过度变凸或眼球前后径过长
A. ③④⑥B. ①②④C. ③④⑤D. ①⑤⑥
【答案】A
【解析】
【分析】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种类很多,对人体都很重要,人体一旦缺乏,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
【详解】①缺少含铁的无机盐容易导致贫血;缺少维生素C出现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①不正确。
②儿童少年缺乏含钙的无机盐或维生素D易患佝偻病;缺少含碘无机盐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②不正确。
③艾滋病是由HIV(艾滋病病毒)引起传染病,③正确。
④成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易患甲亢,④正确。
⑤脚气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引起的;脚气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⑤不正确。
⑥近视是由于晶状体过度变凸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引起的,⑥正确。
故选A。
2. 《黄帝内经》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不科学的是( )
A. “五谷”作为主食,是因为其富含的淀粉是重要的供能物质
B. “五果、五菜”能为人体提供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
C. “五菜”中含有的膳食纤维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 每天摄入总能量中,早、中、晚餐能量摄入比例应为3:4:3
【答案】C
【解析】
【分析】(1)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水、维生素和无机盐,其中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为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
(2)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六类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各种营养素的量要合适(不少也不多,比例适当),与身体的需要要保持平衡。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入比例应为3:4:3。
【详解】A.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五谷”中的淀粉属于糖类,因此“五谷”作为主食,故A正确。
B.“五果、五菜”富含维生素和无机盐,能为人体提供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故B正确。
C.膳食纤维是纤维素的一种,膳食纤维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故C错误。
D.合理膳食,早、中、晚餐能量摄入比例应为3:4:3,故D正确。
故选C。
3. 下列有关消化和吸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胆汁中的消化酶可以乳化脂肪
B. 唾液既具有消化作用,又有免疫作用
C. 维生素不经过消化就能被吸收
D. 胃壁内有胃腺,可分泌含有蛋白酶的胃液
【答案】A
【解析】
【分析】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物质的过程叫消化;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吸收。小肠既是主要的消化器官,也是主要的吸收器官。
【详解】A.肝脏分泌的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它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从而增加脂肪酶与脂肪的接触面积,起到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A错误。
B.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的一种消化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初步的消化作用;唾液中含有的溶菌酶能够破坏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因此唾液既有消化作用,又有免疫作用,B正确。
C.维生素是小分子物质,不经过消化就能被吸收,C正确。
D.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位是胃,能够暂时储存食物;胃壁的肌肉层收缩,能够使胃蠕动,使食物形成食糜,能促进食物的物理消化过程;胃壁内有胃腺,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胃酸和胃蛋白酶,胃蛋白酶对蛋白质有初步的消化作用,能把蛋白质分解成多肽,D正确。
故选A。
4. 小肠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下列结构特点与其吸收功能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 小肠内表面有皱襞和小肠绒毛B. 小肠绒毛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 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D. 小肠中有能分泌消化液的肠腺
【答案】D
【解析】
【分析】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详解】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细长,约5~6米;有环形皱襞,小肠绒毛和微绒毛,增加了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壁、毛细淋巴管壁和毛细血壁都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凹陷形成的结构称为肠腺,分泌消化液,参与物质的消化,D符合题意。
故选D。
5. 如图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描述错误的是( )
A. ①和②可进行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
B. 37℃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较强
C. 该实验现象①不变蓝,②变蓝
D. 结论是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详解】A.①和②号试管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有无唾液,因此该实验是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A正确。
B.37℃是模拟人口腔的正常体温,是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反应的最佳温度,该温度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较强,B正确。
C.①号试管中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色;②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C错误。
D.实验结果①号试管内变蓝,②号试管内不变蓝,可以结论是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D正确。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6. 某生物兴趣小组对不同食物中的能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如下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根据实验探究的原则,①应该为20,②应该为50
B. 测量过程中温度计的下端应浸入水中并接触锥形瓶的瓶底
C. 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设置重复组
D. 从实验结果可看出,含能量最多的是核桃仁
【答案】B
【解析】
【分析】(1)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热量,是食物的热价。食物的热价反映出食物中储存能量的多少。相同的水温度上升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表明食品燃烧释放的能量越多。
(2)种子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包括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和无机物(含水和无机盐)。种子中加热后碳化并可以燃烧的物质称为有机物,而加热后不可以燃烧的物质称无机物。
【详解】A.探究某种食物中含有能量的多少,食品的质量和水的质量必须相同,因此实验中,①应该为20,②应该为50,A正确。
B.在锥形瓶里放入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但不要触瓶底,否则处理数据不准确,B错误。
C.要排除偶然因素造成的误差,应该设置重复组,多测几次,以减小误差,提高可信度,C正确。
D.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花生仁、黄豆、核桃仁三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核桃仁,D正确。
故选B。
7. 人的七窍,指头面部的七个孔窍(眼二、耳二,鼻孔二、口一),其中鼻腔的作用不包括( )
A. 气体进出体内的主要通道B. 感受化学气味的刺激
C. 气体交换的器官D. 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空气
【答案】C
【解析】
【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并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但是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详解】AD.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鼻腔是呼吸道的起始部位,其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又清洁作用;鼻黏膜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AD不符合题意。
B.鼻腔内部的黏膜上有嗅觉细胞,能接受化学气味的刺激,能使人嗅到各种气味,B不符合题意。
C.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C符合题意。
故选C。
8. 生命不息,呼吸不止,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与胸廓和肺密切相关。图一是人在平静呼吸时胸廓肺的变化示意图;图二表示肺内外气压差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过程膈顶下降,气体呼出B. 甲过程对应曲线上的bd段
C. 乙过程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肺扩张D. 乙过程开始的瞬间对应图二的c点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一中:甲表示吸气,乙表示呼气。
图二中:abc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cde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
【详解】AB.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所以,甲过程膈顶下降,气体吸入肺。结合分析可知,甲过程是吸气过程,对应曲线上的abc段,AB错误。
C.图乙表示呼气,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C错误。
D.结合分析和题图可知,图一的乙过程是呼气,图二的cde段是呼气。因此,乙过程开始的瞬间对应图二的c点,D正确。
故选D。
9. 空气质量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煤气中毒、溺水等会导致人突然停止呼吸,此时常用人工呼吸进行急救。下列关于空气质量与急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植树造林
B. 实施人工呼吸前,应使被救者呼吸道畅通
C. 采取急救措施的同时,应拨打“120”急救电话
D. 用口对口吹气法实施急救时,每分钟吹气应控制在16~18次
【答案】A
【解析】
【分析】若出现溺水、触电或煤气中毒等意外事故,人体会出现突然停止呼吸的现象,若不及时进行抢救大脑和心脏供氧不足会造成死亡,所以要进行人工呼吸的方法来进行急救。常用方法有:口对口吹气法、俯卧压背法、仰卧压胸法。其中第一种是最简单易行的。
【详解】A.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控制污染物的排放,而不是仅仅依靠植树造林,故A错误。
B.实施人工呼吸前,应使被救者呼吸道畅通,有利于空气的进入,故B正确。
C.在紧急情况下,除了现场采取急救措施外,应拨打“120”急救电话,以便获得专业医疗救援,故C正确。
D.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大约是15---20次/分,用口对口吹气法实施急救时,每分钟吹气应控制在16-18次,故D正确。
故选A。
10. 血液是一种“流动的组织”,具有运输、防御保护等重要功能。下图甲是显微镜下人血涂片的视野,乙是血液的分层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中①的主要功能是运输二氧化碳
B. 若某人体内有炎症,增多的是甲中的②
C. 乙中A为淡黄色液体,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D. A型血少量输给O型血患者,乙中C不会凝集成团
【答案】B
【解析】
【分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图甲:④血浆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 和尿素等;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①红细胞:运载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最多);②白细胞:吞噬病菌(有细胞核,最大);③血小板:凝血和止血(无核,最小)。图乙:A血浆,B白细胞和血小板,C红细胞。
【详解】A.①红细胞的功能主要是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A错误。
B.白细胞有防御和保护的作用,若人体内有炎症,②白细胞的数量会增多,B正确。
C.图乙中,A是血浆,淡黄色液体,主要成分是水,C错误。
D.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A型血接受A型血,B型血接受B型血,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只能输给AB型的人,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只能接受O型血,所以A型血少量输给O型血患者,乙中C会凝集成团,D错误。
故选B。
11. 如图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时,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①②③表示血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观察小鱼尾鳍要在显微镜的低倍物镜下进行
B. ①是毛细血管,判断依据是红细胞单行通过
C. ②是小动脉,判断依据是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
D. 血管中的血流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③①②
【答案】D
【解析】
【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较粗的主干流向较细的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较细的分支汇集而成的较粗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据此可知,图中①是毛细血管,②是动脉,③是静脉,。
【详解】A.低倍物镜能提供较大的视野范围和合适的视野亮度,便于初步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管分布,A正确。
B.①是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的特征之一就是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这是判断毛细血管的重要依据,B正确。
C.②是小动脉,小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其血流方向是由主干流向分支,C正确。
D.根据血流速度的变化规律,应该是②动脉血流速度最快,其次是③静脉,最后是①毛细血管。因此,正确的顺序应该是②③①,D错误。
故选D。
12. 中医常通过“切脉”来推知体内各器官的健康状况;病人在医院打吊瓶时,针头插入的是手臂上的一条青筋。这里所说的“切脉”的“脉”和“青筋”分别是指( )
A. 动脉和神经B. 动脉和静脉C. 神经和动脉D. 静脉和动脉
【答案】B
【解析】
【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脉搏即动脉的搏动,随着心脏有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动脉管壁相应的出现扩张和回缩,在体表浅动脉上可触到搏动,正常人的脉搏和心率一致,切脉一般取近手腕部的桡动脉。静脉有的埋藏较深,有的埋藏较浅,在体表容易看到,呈“青色”,俗称“青筋”。
【详解】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脉搏即动脉的搏动,随着心脏有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动脉管壁相应的出现扩张和回缩,在体表浅动脉上可触到搏动,正常人的脉搏和心率一致,切脉一般取近手腕部的桡动脉。静脉有的埋藏较深,有的埋藏较浅,在体表容易看到,呈“青色”,俗称“青筋”。因此“切脉”的“脉”和“青筋”分别是指动脉和静脉。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3. 如图为心脏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体循环的途径:⑨→⑥→①→②
B. ⑦和⑧,⑧和⑨之间都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C. ②③内流静脉血,⑤⑦内流动脉血
D. 右心室壁最厚,肌肉发达,收缩和舒张能力最强
【答案】C
【解析】
【分析】(1)心脏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器官,其结构包括四个腔室、瓣膜、大血管以及重要的传导系统。这些组成部分协同工作,确保血液能够在体内有效地循环,为全身的组织和器官提供必要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2)动脉血富含氧气和营养物质,颜色鲜红。它从心脏出发,流向身体各部位的血管中,为全身组织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静脉血含氧量较低,富含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废物,颜色暗红。它从身体各部位和组织流回心脏,携带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
(3)图中:①上腔静脉,②右心房,③右心室,④下腔静脉,⑤主动脉,⑥肺动脉,⑦肺静脉,⑧左心房,⑨左心室。
【详解】A.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所以图中的体循环的途径为:⑨左心室→⑤主动脉→①上腔静脉(④下腔静脉)→②右心房,A错误。
B.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同侧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心脏中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房→心室→动脉。结合题图可知,⑦肺静脉和⑧左心房之间没有瓣膜,B错误。
C.心脏左侧为左心房和左心室,左心房连肺静脉,左心室连主动脉,都流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心脏右侧为右心房和右心室,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肺动脉,都流含氧较少的静脉血。 结合题图可知,②右心房、③右心室内流静脉血,⑤主动脉、⑦肺静脉内流动脉血,C正确。
D.左心室壁最厚,收缩和舒张能力最强,这是与其在心脏功能中的重要角色相适应的。左心室需要将富含氧气的血液泵送到全身各个部位,这个过程需要强大的动力和有效的泵血机制。左心室壁的厚度和其强大的收缩力正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确保血液能够有效地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D错误。
故选C。
14. 如图是某同学构建的人体生理活动的概念模型,a和c表示血管,b表示相应的结构,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b为骨骼肌,则c中的氧气含量增加
B. 若b为肺,则c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C. 若b为肾小球,则c中的蛋白质浓度升高
D. 若b为小肠,则餐后半小时c中的葡萄糖含量减少
【答案】C
【解析】
【分析】血液流经各器官后,血液中各种成分的通常变化是:①当血液流过肾脏后尿素减少,流过其他各器官后,尿素等废物增加。②当血液流过肺后(肺循环)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加,流过其他各器官后,二氧化碳增加,氧气减少。③当血液流过小肠后营养物质增加,流过其他各器官后,营养物质减少。
【详解】A.血流经各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再扩散到组织细胞里,同时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所以若b为骨骼肌,则c中的氧气含量减少,A错误。
B.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因此若b为肺,则c是肺静脉,肺静脉的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氧气含量增加,B错误。
C.如果b是肾小球,那么a就是入球小动脉,c就是出球小动脉,由于肾小球对血液起过滤作用,水分能过滤到肾小球中,而蛋白质不能被过滤,因此出球小动脉的血液中蛋白质的浓度会升高,C正确。
D.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故血液流经小肠后,营养物质会显著增多,因此若b为小肠,则c为肠静脉,餐后半小时c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D错误。
故选C。
15. 如下表所列实验的相关操作与实验目的对应错误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分析】(1)人体呼出气体与空气的成分不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氧气含量较低。
(2)观察血液流动可以通过透明或色素少的部位,如小鱼的尾鳍。
(3)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褪色速度与维生素C含量有关。
(4)热价是指食物燃烧时释放的热量,实验中需要减少热量散失以保证测量准确。
【详解】A.比较人体呼出气体与空气的差别,正确的操作应该是通过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含量,而不是用点燃的细木条。点燃的细木条用于检测氧气含量,A错误。
B.选择尾鳍色素少的小鱼便于观察血液流动,这样可以清晰地看到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情况,B正确。
C.果蔬汁滴入等量高锰酸钾溶液,通过观察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速度来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C正确。
D.用锡箔纸围起加热装置是为了减少热量的散失,从而更准确地测定食物的热价,D正确。
故选A。
16. 如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组成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是肾脏,它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B. 尿液形成及排出途径:①→②→③→④
C. 人体排尿,不仅排出废物,还能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D. 人体每天形成原尿180升、尿液1.5升,因为②的重吸收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体的泌尿系统主要由①肾脏、②输尿管、③膀胱和④尿道等组成,当血液流经肾时,肾将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形成尿液,使血液得到净化;输尿管把尿液运送到膀胱;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详解】A.肾脏是最重要的排泄器官,它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当血液流经肾时,肾将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从血液中分离出来,使血液得到净化。若人体的肾脏功能受损,人体内的废物如尿素等,会使人体中毒,甚至死亡,A正确。
B.尿在①肾脏中形成以后,经肾盂流入②输尿管,再流入③膀胱,在膀胱中暂时贮存,贮存到一定量以后经④尿道排出体外,B正确。
C.尿的成分包括多余的水分、无机盐以及尿素、尿酸等物质,这些物质在人体积聚多了对人体会造成危害,因此必须排尿。可见排尿对于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排出代谢废物,而且还可以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C正确。
D.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会被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送回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吸收了原尿中99%左右对人体有用的物质,最终原尿仅有1%左右会成为尿液即1.5升。因此,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80升,但排出的尿液只有1.5升,这是因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D错误。
故选D。
17. 人体皮肤大约每28天更新一次,对物理性损伤、化学性刺激、微生物侵染等均有一定的防护作用,下列有关皮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人体结构层次上看,皮肤属于组织
B. 肤色与真皮中生发层的黑色素细胞有关
C. 皮肤内感受冷热、触摸等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属于效应器
D. 排汗既能排出代谢废物也能调节体温
【答案】D
【解析】
【分析】皮肤的结构是由表皮和真皮组成的。真皮下是皮下组织,皮肤有汗腺、皮脂腺、毛发、指(趾)甲等附属物;汗腺是形成汗液的器官。
【详解】A.皮肤属于器官,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和肌肉组织按一定次序构成,A错误。
B.皮肤的结构包括表皮和真皮。其中表皮又包括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位于皮肤表皮的最外面,该层细胞排列紧密,细菌不易侵入,并且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过度散失。生发层具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该层内含有一些黑色素细胞,能够产生黑色素,B错误。
C.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皮肤内感受冷热、触摸等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属于感受器,C错误。
D.汗液中含有多余的水分、无机盐和尿素等,因此皮肤能够排出废物;此外汗液的蒸发能够降低体温,D正确。
故选D。
18. 如图为某人肾单位内葡萄糖、尿素、蛋白质的含量变化曲线图,其中a、b、c表示组成肾单位的有关结构,那a、b、c、d 内的液体及x、y、z曲线所代表的物质名称正确的是( )
A. b内是原尿,y是蛋白质
B. c内是原尿,y是葡萄糖
C. a内是血液,z葡萄糖
D. d内是尿液,x是尿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中a、b、c表示组成肾单位的有关结构,其中a是肾小球、b肾小囊、c是肾小管、d是集合管。x、y、z曲线分别代表尿素、葡萄糖、蛋白质。据此答题。
【详解】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包在它外面肾小囊组成。根据尿液形成的过程中流动的液体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可知其中a是肾小球、b肾小囊、c是肾小管、d是集合管。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故b内的液体是原尿;因此a肾小球内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和b肾小囊内原尿中的葡萄糖含量相同。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因此从c肾小管的末端流出的液体(尿液)中葡萄糖含量为0。因此a、b、c、d内的液体分别是血液、原尿、尿液、尿液。
肾小球不能过滤大分子蛋白质,因此b肾小囊的原尿中没有蛋白质,因此z是蛋白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葡萄糖被全部重吸收,c肾小管末端的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因此y是葡萄糖;肾小管重吸收了原尿中的大部分水而不重吸收尿素,因此尿液中的尿素浓度明显升高,因此x是尿素。
A、b内是原尿,y流经肾小管后含量为0,因此y是葡萄糖而不是蛋白质,错误;
B、c内是尿液而不是原尿,错误;
C、a内是血液,z是蛋白质而不是葡萄糖,错误;
D、d内是尿液,x是尿素,正确。
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尿液的形成过程,可以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方面来切入。
19. 醉酒驾车是非常危险的行为。醉酒的人会出现口齿不清、动作不协调等症状。这是因为酒精分别麻痹了人的( )
A. ①②B. ①③C. ②①D. ②③
【答案】A
【解析】
【分析】图中:脑包括①大脑、②小脑、③脑干三部分。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酒精会麻痹人的脑,醉酒的人会会出现动作不协调、说话口齿不清等症状。
【详解】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醉酒的人会出现动作不协调、说话口齿不清等症状,这是因为酒精分别麻醉了人的②小脑、①大脑,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0. 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反射是高级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B. “谈虎色变”属于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C. 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一旦建立就不会消退
D. 草履虫能对刺激做出趋利避害的条件反射
【答案】B
【解析】
【分析】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详解】A.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但不仅限于高级神经调节,低级生物也有反射活动,A错误。
B.“谈虎色变”是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条件反射,是人类特有的复杂反射,B正确。
C.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消退,如长期不再出现相关刺激就会消退,C错误。
D.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神经系统,不能形成条件反射,D错误。
故选B。
21. 膝跳反射检查是神经外科检查的常规项目,如图为该反射的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反射的反射弧包括⑤→②→①→③→④
B. 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①脊髓
C. 产生“韧带被叩击感觉”的结构位于⑤感受器
D. 若大脑有意识地控制,膝跳反射可能不会发生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图中的⑤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①神经中枢、③传出神经、④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详解】A.反射通过反射弧完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即图中的⑤→②→①→③→④,A正确。
B.膝跳反射是一种最为简单的反射,调节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①脊髓,B正确。
C.产生“韧带被叩击感觉”的结构位于大脑皮层,C错误。
D.膝跳反射是一种最为简单的反射,受大脑皮层的控制,若大脑有意识地控制,膝跳反射可能不会发生,D正确。
故选C。
22. 激素调节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方式。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
B. 甲状腺切除患者必须长期服用甲状腺激素类药物
C. 巨人症、肢端肥大症是由不同种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疾病
D. 当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细胞吸收和利用血糖的能力会减弱
【答案】C
【解析】
【分析】(1)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能够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
(2)人体内的激素含量少,作用大,对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详解】A.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后,能够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故A正确。
B.甲状腺切除患者不能分泌甲状腺激素,使神经系统兴奋性下降等,因此甲状腺切除患者必须长期服用甲状腺激素类药物,故B正确。
C.巨人症、肢端肥大症都是由生长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疾病。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患巨人症;成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患肢端肥大症,故C错误。
D.胰岛素可以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当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细胞吸收和利用血糖的能力会减弱,故D正确。
故选C。
23. 某同学上肢的伤口感染,医生在其臀部注射药物治疗。药物到达伤口要经过几次心脏
A. 1次B. 2次C. 3次D. 4次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体的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路线,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人体血液循环的途径。
【详解】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从图中看出,臀部注射药物,药物会通过毛细血管吸收入下腔静脉,然后经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上肢动脉到达上肢,可见在其臀部注射药物,药物到达伤口至少要经过心脏血液两次。故选B。
【点睛】明确了血液循环的路线图,就能很容易的回答此类题目。
24. 当出现头痛、流鼻涕、发高烧等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症状时,应采取的做法是( )
A. 服用抗生素以提高免疫力
B. 根据广告宣传买药并加大用药剂量
C. 戴好口罩,找医生诊断治疗
D. 喝热水,盖上棉被发汗以排出病毒
【答案】C
【解析】
【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详解】A.抗生素也不能包治百病,只能治疗细菌性疾病;滥用抗生素还会引起细菌的抗药性增强以及杀死正常的有益菌等副作用,因此并不是服用抗生素就能提高免疫力,A错误。
B.为保证用药的安全和疗效,要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购买药物;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不能加大用药剂量,B错误。
C.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属于传染病,患病后找医生诊断治疗要戴好口罩,C正确。
D.患流感后要多喝热水,由于患流感发烧一般患者体温会升高,所以要增加散热,而盖上棉被发汗不利于散热,D错误。
故选C。
25. “珍爱生命,健康生活”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下列关于用药与急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被猫狗等小动物咬伤要及时接种狂犬疫苗
B. 长期吸烟会使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增加,血液变稠
C. 给突发心脏病的患者服用硝酸甘油片,并迅速拨打120
D. 遇到伤口流血,颜色暗红,缓缓流出,可在伤口的近心端用绷带止血
【答案】D
【解析】
【分析】 当病人在生命遇到意外事故如溺水、触电时,会出现突然停止呼吸的现象,若不及时进行抢救大脑和心脏供氧不足会造成死亡,所以首先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要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来进行急救。
【详解】A.被猫狗咬伤有感染狂群病毒的风险,要及时接种狂犬疫苗,预防狂犬病,A正确。
B.香烟中含有1400多种成分。吸烟时产生的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香烟烟雾中大量的一氧化碳同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大240-300倍,严重地削弱了红细胞的携氧能力,因此,吸烟使血液凝结加快,容易引起心肌梗塞、中风、心肌缺氧等心血管疾病,B正确。
C.给突发心脏病的患者服用硝酸甘油片,“120”是急救电话号码,在遇到意外时,我们可以打此电话寻求救助。拨打120电话时,切勿惊慌,保持镇静,讲话清晰、简练易懂。重点要讲清楚地点、姓名和伤情,C正确。
D.颜色暗红,缓缓流出,即手臂伤口处是静脉出血,应该用止血带在伤口的远心端包扎,D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50分)
26. 良好的饮食习惯与均衡的营养能够保证身体正常生长发育。图一为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二是消化系统模式图,图三曲线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程度。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儿童和青少年生长发育快,需要摄入大量的该类物质_____层食物(填字母)。
(2)西瓜是夏季常吃的水果。某同学吃西瓜时,误将西瓜籽咽了下去,请写出西瓜籽进入图二消化系统_____。(填序号)
(3)_____是人体内重要的储备能源物质,消化该物质的消化液有____图三曲线____可代表该物质的消化过程(填“甲”“乙”或“丙”),消化该物质的部位是图三中的[ ]_____。
(4)血液流经图二____器官后,营养物质会增加。(填序号)
【答案】(1) ①. 蛋白质 ②. B、C
(2)②、③、⑤、⑦、⑧、⑨
(3) ①. 脂肪 ②. 胆汁、胰液和肠液 ③. 丙 ④. ⑦小肠
(4)⑦
【解析】
【分析】图一中:E层为谷薯类,主要提供淀粉等糖类物质,糖类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因此每日摄取量最多的应为E层食物,因为该层食物富含糖类,能满足人体对能量的需求;D层为瓜果蔬菜类主要提供维生素;C层为肉类等动物性食品;B层为乳类(奶制品、豆制品),BC层主要提供蛋白质;A层为油脂类,能提供脂肪,过多食用会引起肥胖。
图二中:①唾液腺,②口腔,③食道,④肝脏,⑤胃,⑥胰腺,⑦小肠,⑧大肠,⑨肛门。
图三中:A口腔、B咽和食道、C胃、D小肠;曲线甲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曲线乙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曲线丙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小问1详解】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蛋白质的需求量较大,应该适当多食用图中C肉类和B奶类豆类,这些食物含都有丰富的蛋白质。
【小问2详解】
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所以,西瓜籽的旅行路线是:②口腔、③食道、⑤胃、⑦小肠、⑧大肠、⑨肛门。
【小问3详解】
脂肪是人体内重要的储备能源物质,脂肪的消化过程在小肠内进行,肝脏分泌的胆汁能将脂肪乳化,脂肪粒在胰液和肠液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故脂肪从⑦小肠开始消化,符合图三中丙曲线,
【小问4详解】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所以血液流经图二⑦小肠器官后,营养物质会增加。
27. 近几年研究发现,腹式呼吸可使足够的氧气最终被运输到人体的组织细胞中,从而更能满足人体对能量的需求,进而促进人体消化系统的工作。因此有人认为腹式呼吸是一种更为健康的呼吸方式。图一是腹式呼吸示意图,图二是肺容量变化曲线图,①②③④代表呼吸的四个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吸气时_____收缩幅度加大,会达到图一中乙所示的位置,此过程中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从而吸入更多的气体,这种呼吸方式被称为图三中[ ]_____。
(2)据图二可知,每一次呼吸大约用时 _____秒。在ab、bc、cd三段曲线中,表示吸气的是 _____。a点时,肺内压 _____(填“=”、“>”或“<”)大气压。
(3)图三中,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 _____(填序号),是通过_____实现的。
【答案】(1) ①. 膈肌 ②. 下降 ③. ①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2) ①. 2 ②. bc ③. =
(3) ①. ②④ ②. 气体扩散作用##气体扩散
【解析】
【分析】(1)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呼气时,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2)图一中,甲代表膈肌顶部上升,乙代表膈肌顶部下降。图二中ab、cd段代表呼气阶段,bc段代表吸气阶段。图三是人体内气体交换过程的示意图,图中①处表示的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②处表示的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④处表示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小问1详解】
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结合题图可知,吸气时膈肌收缩,顶部下降达到图一乙的位置,肺容量增大,完成吸气动作。代表图三中的①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小问2详解】
据图二可见:每次呼吸大约用2秒,在ab、bc、cd三段曲线中,bc段肺容量增加,表示吸气,ab、cd段肺容量减少,表示呼气。a点肺容量最大,为吸气动作完成的瞬间,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小问3详解】
②处表示的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此时肺泡内的氧气浓度高于血液中的氧气浓度,肺泡内的氧气通过气体扩散作用扩散至血液中;④处表示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此时血液中的氧气浓度高于组织细胞中的氧气浓度,通过气体扩散作用氧气扩散至组织细胞内,两次气体交换都发生在人体内部。
28. 如图为泌尿系统、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表格为取自图二中不同部位的液体的成分含量(单位:g/100mL),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 ]_____是人体主要的排泄器官,该器官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由图二中_____(填序号)组成。
(2)大量食用红心火龙果后,尿液和粪便都会呈现红色,原因是红心火龙果含有大量的甜菜红素,大部分作为食物残渣,通过肛门排出体外。另一部分在小肠绒毛处被吸收,当到达肾脏时,甜菜红素会随着尿液排出。甜菜红素进入肾单位后_____作用进入图二的[ ]_____中成为原尿中的成分,流经[ ]_____时,不能被重吸收进入血液,最终随尿液排出体外
(3)若某人尿液呈现红色,同时伴有发烧、水肿等症状。如下表为其尿常规检测结果,请推测可能是他肾脏中的 _____结构发生了病变。
(4)表一中,样本三是_____;样本三与样本一相比,尿素含量上升,原因是_____。
【答案】(1) ①. ①肾脏 ②. 3、4、5
(2) ①. 过滤 ②. 4肾小囊 ③. 5肾小管
(3)肾小球 (4) ①. 尿液 ②. 肾小管能够重吸收大部分水分,而不能重吸收尿素
【解析】
【分析】图一中:①是肾脏、②输尿管、③膀胱、④是尿道。
图二中:1入球小动脉、2出球小动脉、3肾小球、4肾小囊、5肾小管、6肾静脉、7集合管。
【小问1详解】
泌尿系统是由①肾脏、②输尿管、④尿道组成,①肾脏是主要的排泄器官,由肾单位组成,肾单位由3肾小球、4肾小囊和5肾小管组成。
【小问2详解】
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水、无机盐、葡萄糖会滤过到4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其中大部分水,而剩下的如尿素。大量食用红心火龙果后,说明甜菜红素在人体消化道中不易被分解,而且在流经6肾小管时,不能被重吸收进入血液,从而导致尿液呈现红色。
【小问3详解】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无机盐、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其中大部分水,而剩下的如尿素。可见,某人尿液呈现红色,同时伴有发烧、水肿等症状,主要是由于肾小球发生病变,使原来不能滤过的红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滤过。
【小问4详解】
图表中:样本一含有葡萄糖、无机盐、微量的蛋白质、尿素,属于原尿;样本二既含有蛋白质又含有葡萄糖为血浆;样本三葡萄糖和蛋白质含量为零,其中大部分水和尿素,少部分无机盐,属于尿液。样本三中尿素含量明显升高的原因是肾小管能够重吸收大部分水分,而不能重吸收尿素。
29. 2023年9月,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举行,赛场上激烈竞争对运动员的身体是极大的挑战,a~e代表物质,①~⑦代表不同的生理过程
(1)图中a经过[ ]_____过程进入循环系统。血液中a的含量能够维持相对稳定,主要是因为[ ]_____的调节作用。
(2)运动员运动时需要的能量,是在a和氧气共同参与下提供的。氧气进入循环系统,依次经过心脏的 _____(用字母表示),最终到达组织细胞。
(3)心脏的活动具有节律性,图中A、C处于 _____(填“收缩”或‘舒张”)状态,此时房室瓣 _____。(填“打开”或‘关闭”)
(4)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图中表示血液中氧气浓度变化的曲线,正确的是 _____。
(5)运动过程中体内会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在人体的 _____处含量最高,尿素可通过图中的生理过程 _____(填序号)排出体外。
(6)肺泡壁、小肠绒毛壁与毛细血管壁都是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小肠吸收营养物质,体现的生物学观点是 _____。
【答案】(1) ①. ②吸收 ②. c胰岛素
(2)C、D (3) ①. 舒张 ②. 关闭
(4)A (5) ①. 组织细胞 ②. ⑤、⑥
(6)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解析】
【分析】图中,a葡萄糖,b胰液,c胰岛素,d二氧化碳,e氧气;①消化,②吸收,③呼气,④吸气,⑤排汗,⑥排尿,⑦排遗;A右心房,B右心室,C左心房,D左心室。
【小问1详解】
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在口腔中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进入小肠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a葡萄糖。营养物质由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因此,图中a葡萄糖经过②吸收过程进入循环系统。胰岛位于胰腺内,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可见,血液中a葡萄糖的含量能够维持相对稳定,主要是因为c胰岛素的调节作用。
【小问2详解】
呼吸系统吸入氧气最终会到达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经过的途径是肺静脉→C左心房→D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主要在细胞内的线粒体处分解并释放出能量。
【小问3详解】
一次心跳包括了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心房收缩,心室舒张,这时房室瓣处于打开状态,保证血液由心房进入心室;心室收缩,心房舒张,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保证血液由心室进入动脉。心房和心室都舒张,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血液由静脉进入心房。可见,图中心脏处于心室收缩阶段,A右心房和C左心房舒张,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房室瓣关闭。
【小问4详解】
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血液中的氧气增加。血液到达肺部毛细血管之前,氧气含量不为零,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小问5详解】
人体组织细胞进行生命活动会不断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代谢废物。因此,二氧化碳在人体的组织细胞处含量最多。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故正常情况下,尿素可通过图中的生理过程⑤排汗和⑥排尿排出体外。
【小问6详解】
肺泡壁、小肠绒毛壁与毛细血管壁都是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小肠吸收营养物质,这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包括两层意思:一定的结构产生与之相对应的功能;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
30. 近年来,济南市高度重视校园足球的推广与普及,不少学校开展了校内足球比赛。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_____。运动员在踢球时,远处飞来的足球反射的光线经过图中[3]和[4]共同的折射作用,在[ ]____上形成物像,最终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此过程中,3的曲度变化是 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听到队友大喊“传球”,声波沿外耳道传入,引起[ ]____的振动,振动经听小骨传入内耳,刺激[ ]_____中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由于该反射过程中需要_____中枢的参与,所以是人类特有的反射。
(3)足球从远处快速飞向球门,守门员看到后立即扑救,请用图中的数字、字母和箭头表示其神经冲动传导途径:_____→c→d→e。
(4)比赛中,小明被对方运动员踩踏后迅速缩脚,然后感觉到疼痛。这一过程先后涉及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
(5)比赛过程中队员们会出现情绪激动,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反应,由此可见_____的共同调节。
【答案】(1) ①. 神经元(神经细胞) ②. 5视网膜 ③. 变大
(2) ①. ①鼓膜 ②. ③耳蜗 ③. 语言
(3)5→6→A→g (4)脊髓、大脑皮层
(5)神经系统和激素
【解析】
【分析】图甲:1角膜,2瞳孔,3晶状体,4玻璃体,5视网膜,6视神经;图乙:A大脑,B小脑;图丙;①鼓膜,②听小骨,③耳蜗,④听觉神经;图丁: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f上行神经纤维,g下行神经纤维。
【小问1详解】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细胞),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
远处飞来的足球反射的光线经过图中3晶状体和4玻璃体共同的折射作用,在5视网膜上形成物像,最终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人体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完成的。足球从远处飞来,3晶状体的曲度会变大。
【小问2详解】
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人就产生了听觉。所以,听到队友大喊“传球”,声波沿外耳道传入,引起①鼓膜的振动,振动经听小骨传入内耳,刺激③耳蜗中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
语言中枢为人类所特有的,与说话、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由于该反射过程中也需要语言中枢的参与,所以是人类特有的反射。
【小问3详解】
足球从远处快速飞向球门,守门员看到后立即扑救,此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该反射的途径为:5视网膜→6视神经→A大脑→g下行神经纤维→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
【小问4详解】
比赛中,小明被对方踩踏迅速缩脚,然后感觉到疼痛。缩脚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内,痛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因而这一过程先后涉及的神经中枢分别位于脊髓和大脑皮层。
【小问5详解】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主要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大类,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其中神经调节具有主导作用(主要方式),神经调节具有反应快、持续时间短的特点,而激素调节具有反应慢、持续时间长的特点,两者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可见,比赛过程中队员们会出现情绪激动,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反应,是神经系统和激素(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
31. 春季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而科学知识是帮助我们抵御疾病的有效“武器”。图一是人体中一种免疫反应的过程示意图,甲、乙为两种细胞;图三是抵御传染病所采取的各种措施。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显示的是人体免疫的第___道防线的免疫过程,甲代表的是 _____;从免疫的类型来看,它属于 _____免疫。
(2)传染病是由图二中[ ]_____引起的,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等特点;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接种的疫苗相当于图一中的 _____。
(3)若某成年人在3月1日注射第一剂疫苗,到3月24日又注射了第二剂疫苗(如图四),一段时间后_____(填图中字母)。
(4)图三中 _____(填序号)措施,属于图二中预防传染病的措施[C]_____。
【答案】(1) ①. 三 ②. 淋巴细胞 ③. 特异性
(2) ①. A病原体 ②. 抗原
(3)B (4) ①. ①② ②. 切断传播途径
【解析】
【分析】(1)人体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是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
(2)图一中,甲代表淋巴细胞,乙表示吞噬细胞吞噬病菌的过程。
图二中,A病原体,B传染源,C切断传播途径,D保护易感人群。
图三中,①②属于切断传播途径,③属于控制传染源,④⑤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小问1详解】
由图一可以看出,抗原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病菌,这种免疫能力是人出生以后才有的,产生的抗体只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不起作用,具有特异性。因此,图一显示的是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的免疫过程;甲代表的是淋巴细胞;从免疫的类型来看,它属于特异性免疫。
【小问2详解】
传染病是由A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等特点。
接种的疫苗进入人体可以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接种的疫苗从免疫学角度来看相当于图一中的抗原。
【小问3详解】
同种疫苗再次接种后,免疫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加。由图可知若某成年人在3月1日注射第一剂疫苗,到3月24日又注射了第二剂疫苗,一段时间后,体内抗体数量最接近的数值是B。
【小问4详解】
图三中的①通风换气、②勤洗手都是针对传播途径采取的预防措施。因此属于图二中预防传染病的措施[C]切断传播途径。食物名称
花生仁
黄豆
核桃仁
大米
质量(克)
20
20
20
①
水(毫升)
50
②
50
50
温度上升(℃)
2.2
1.4
3
1.3
选项
名称
操作
目的
A
比较人体呼出气体与空气的差别
两个集气瓶中分别伸入一根点燃的细木条
检验两瓶气体中有无二氧化碳
B
观察血液的流动
选择尾鳍色素少的小鱼
便于观察血液流动
C
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
果蔬汁滴入等量高锰酸钾溶液
比较维生素C的含量
D
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
用锡箔纸围起加热装置
减少热量的散失
物质
样本一
样本二
样本三
水
98
90
96
葡萄糖
0.1
0.1
0
无机盐
0.9
0.9
1.1
蛋白质
0.03
7.5
0
尿素
0.03
0.03
1.8
项目名称
检验结果
正常参考值
尿葡萄糖
阴性
阴性
尿蛋白
2+
阴性
镜检红细胞
>30↑
0~3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耳二,鼻孔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2023济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