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考点提纲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考点提纲01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考点提纲02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考点提纲03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考点提纲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考点提纲,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与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力(F)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说明:每个力都涉及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单位: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只要物体运动的快慢或运动方向中有一个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就改变了。
    三、力的三要素与力的示意图
    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力的示意图: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说明:相互作用的两个力:等大、反向、共线、异体。
    7.2 弹力
    一、弹力
    1.弹性与塑性: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有些物体在形变后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塑性。
    2.弹性形变:物体的弹性是有限度的,在弹性限度内发生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如支持力、拉力、推力、压力。
    说明:产生条件:①两物体相互接触;②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二、弹测力计
    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所受拉力成正比。
    说明:弹簧的伸长量=弹簧拉伸后的长度-弹簧的原长。
    2.使用方法:三清一査不倒挂。
    说明:三清:在使用前认清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值和零刻度线;一查:查看弹簧是否伸缩自如,撤去外力时指针能否回到零刻度上;不倒挂:不能将测力计倒过来使用。
    7.3重力
    一、重力(G)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二、重力的大小
    1.通过实验探究可得结论: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用公式表示为G=mg,其中g=9.8N/kg,物理意义为:质量为1kg的物体在地球附近受到的重力大小为9.8N。
    说明:1kg≠9.8N
    2.G-m图象如图所示;
    三、重力的方向
    1.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说明:“竖直向下”指垂直水平面向下,不能说成“垂直向下”。
    2.应用:铅垂线、水平仪。
    说明:判断水平和竖直。
    四、重心
    1.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但是,对于整个物体,重力作用的效果就好像它作用在某一个点上,这个点叫物体的重心。
    说明: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作用的等效作用点。
    2.①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它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②形状不规则、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其重心可以通过两次悬挂的方法确定。
    8.1牛顿第一定律
    一、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结论:运动的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改变得越慢,运动的距离越长:如果不受阻力,物体将永远运动下去。
    说明:理想实验法(科学推理法)。
    二、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一切物体①在没有受到力②的作用时,总③保持静止状态或④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说明:①适用范围;②成立条件:一是确实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不存在);二是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相当于不受力;③总是这样,没有例外;④二者必居其一,不同时存在。即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三、惯性
    1.定义: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说明:惯性不是力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只能说由于惯性或者具有惯性。
    2.决定因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其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惯性就大。
    8.2 二力平衡
    一、平衡状态
    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①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②几个力相平衡,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说明:①运动状态不变;②两个力的情况即为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若处于平衡状态,则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简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①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②大小相等、③方向相反,并且在④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说明:①同体;②等大;③反向;④共线。
    8.3 摩擦力
    一、摩擦力
    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运动①(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②(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说明:①受力物体相对于接触面的运动或运动趋势;②摩擦力的方向特点。
    2.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说明:相对运动方向≠运动方向。
    3.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接触面粗糙;两物体间发生相互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说明: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4.摩擦力的分类: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静摩擦力。
    二、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原理:二力平衡。
    说明: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时,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直线拉动物体。
    2.方法: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3.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三、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使接触面更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2.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接触面分离。
    说明:如加润滑油、气垫船。
    8.4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1.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二力同向时,F=F1+F2,方向与二力相同;二力反向时,F=F大-F小,方向与较大力的方向相同。
    说明:特例:平衡力的合力为零
    9.1 压强
    一、压力及其作用效果
    1.压力①:物体间由于发生挤压而垂直作用②在物体表面上③的力。
    说明:①和拉力、支持力一样,本质都是弹力;②方向特点;③作用点。
    2.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说明:应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二、压强
    1.定义:在物理学中,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2.公式:p=F/S,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①,S表示受力面积②。
    说明:①压力不是重力,物体只有自由放置于水平面上时,压力的大小才能用重力的大小来代替;②相互接触而挤压部分的面积。
    3.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为Pa,1Pa=1N/m2。
    三、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或①(和②)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或(和)增大受力面积。
    说明:①或是两者必居其一;②和是两者同时改变。
    9.2 液体的压强
    一、液体压强及其特点
    1.液体压强产生原因: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所以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说明:液体压强的特殊性。
    2.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有流动
    (1)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说明:液体具有流动性。
    (2)液体的压强随着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说明:所研究的点到自由液面的距离,要区别深度、高度和长度。
    (3)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二、液体压强的大小
    1.液体压强公式:p=ρgh。其中p为液体压强,ρ为液体密度,g为常数,h为液体的深度。2.p=ρgh与p=F/S的应用
    (1)公式p=F/S是压强的定义式,是普遍适用的;而公式p=ρgh只适用于计算静止液体的压强和形状规则的均匀柱状固体对水平面的压强。
    说明:已知液体压力和受力积也可用此公式求液体压强;
    (2)在求液体压力时,一般先根据p=ρgh求压强,再根据F=pS求压力。
    三、连通器
    1.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2.原理:连通器里装有同种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平的。
    说明:液体流动时的情况见第4节。
    3.应用:茶壶、过路涵洞、锅炉水位计、排水管的U形“反水弯”、船闸等。
    9.3 大气压强
    一、大气压强
    1.由于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故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压强,称为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说明: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马德半球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等。
    说明:第一次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二、大气压的测量
    1.托里拆利实验:
    (1)标准大气压的数值:p0=p水银①=ρ水银gh=13.6×103kg/m3×9.8N/kg×0.76m②=1.013×105Pa。
    说明:①等效代替法;②标准大气压能支持760mm高水银柱。
    (2)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由大气压决定,以下操作对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没有影响:①将玻璃管倾斜;②换较粗或较细的玻璃管;③在玻璃管不离开槽内水银面的前提下,稍微上提或稍微下压玻璃管。
    (3)若实验中玻璃管内不慎混有少量空气,水银柱高度会减小,则测量值比真值偏小。
    2.气压计: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3.大气压的变化: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三、大气压强的应用
    活塞式抽水机①、离心式抽水机②。
    说明:①最多只能提升10m;②吸水程不超过10m。

    9.5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一、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流体: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
    2.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3.应用:火车安全线。
    二、飞机的升力
    飞机机翼横截面的形状上、下不对称①,飞机飞行时,机翼上、下表面气流速度上大小,压强上小下大,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②,从而产生了向上的升力③。
    说明:①上凸下平;②△p=p向上-p向下;③F=△pS,方向向上。
    10.1 浮力
    一、浮力
    1.浮力:浸在①液体(或气体②)中的物体受到向上③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说明:①浸包含部分浸入和全部浸入。全部浸入又叫浸没;②浸在气体中如:空气中的氢气球;③与重力方向相反,为竖直向上。
    2.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
    3.产生原因: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上、下表面①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②不同,这就是浮力③产生的原因。
    说明:①所在深度不同,液体压强不同;②根据p=ρgh,F=pS可知,F向上>F向下;③浮力是物体上下(左右、前后)表面受到液体压力的作用结果。
    二、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1.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①有关、跟液体的密度②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说明:①用V排表示;②用ρ液表示;
    2.浮力的大小
    ①称重法:F浮=G-G液;(G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G液物体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或用F液表示)
    ②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③原理法:F浮=G排液=ρ液gV排;④平衡法:F浮=G物。
    10.2 阿基米德原理
    一、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实验设计: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F浮=G-G液。(称重法)
    (2)用弹簧测力计和溢水杯等测出物体排开水所受的重力:G排=G总-G桶。(溢水法)
    说明:溢水杯要盛满水。
    (3)更换不同的物体和液体进行多次实验,得到普遍性结论。
    2.实验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即F浮=G排液
    二、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在液体①中的物体受到向上②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说明:①浸在液体和气体中的物体均受浮力,“浸在”包含部分浸入和浸没;②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2.公式:F浮=G排液=ρ液gV排;
    说明: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ρ液和V排G排: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ρ液:液体的密度;V排: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V物(只有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V排=V物)。
    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一、物体的浮沉状态及其条件
    1.上浮,条件:F浮>G物,ρ液>ρ物。
    说明:实心物体的密度。
    2.下沉,条件:F浮<G物,ρ液<ρ物。
    3.悬浮,条件:F浮=G物,ρ液=ρ物。
    4.漂浮,条件:F浮=G物,ρ液>ρ物。
    说明:1和2是过程,3和4是状态。1的过程最后状态是4。
    二、浮力的应用
    1.轮船:
    (1)原理:采用“空心”办法増大浮力,使密度大于水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
    说明:轮船从河中驶入海里,F浮始终不变,只是V排会变小。
    (2)大小:轮船大小通常用排水量表示,満载时船排开水的质量为排水量,m排=m船+m货。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潜。
    说明:浸没在水中时,无论上浮或下潜,总体积不变,所受浮力不变。
    3.气球和飞艇:在气囊中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利用空气浮力升空。
    4.密度计:
    (1)原理:物体的漂浮条件及阿基米德原理。
    说明:密度计在不同的液体中均漂浮,F浮始终不变,只是V排改变。
    (2)刻度特点:①刻度值“上小下大”;②刻度值表示的是ρ水的倍数。(过去叫比重计)
    11.1 功
    一、力学中的功
    1.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说明:力和距离的同向性。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说明:三种不做功的情况:有力无距离(静止);有距离无力(惯性);力与距离垂直(水平提水)。
    二、功的计算
    1.力学中,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2.公式:W=Fs。3.功的单位:焦耳(J),1J=1N·m。
    10.2 功率
    一、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方法
    说明:与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类似。
    1.相同的时间,比较做功多少,做功越多,做功越快。
    2.做相同的功,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用时越少,做功越快。
    二、功率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说明:做功快慢≠做功多少。
    2.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叫做功率,它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说明:比值定义法。
    3.定义式:P=W/t。
    说明:求得的是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
    4.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W),1W=1J/s;常用单位:千瓦(kW)。换算关系:1kW=1000W。
    三、功率的推导公式
    1.公式推导:P=W/t=Fs/t=Fv。(v的单位用m/s)。
    说明:可以求物体在某一时刻的功率,即瞬时功率。
    2.应用:在功率一定时,机器的牵引力和速度成反比,如汽车在上坡时可通过减速来增大牵引力。
    10.3 动能和势能
    一、能量
    1.物体能够对外做功①,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②,简称能。
    说明:①过程量;②状态量。
    2.大小: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具有的能量越大。
    说明:能够做功≠正在做功。
    3.单位:焦耳(J),说明:与功的单位相同。
    二、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说明:不能说成运动物体具有的能,运动的物体具有一定的高度时还具有重力势能。
    2.实验: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2)实验结论: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有物体的质量和速度。
    三、势能
    1.重力势能
    (1)定义:在地球表面附近,物体由于受到重力并处在一定高度时所具有的能。
    说明:一般认为地面上(海平面)物体的高度为零。
    (2)影响因素:物体的质量和高度。
    2.弹性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说明:产生弹性势能的条件,发生塑性形变的物体没有弹性势能。
    (2)影响因素:物体的材料、弹性形变程度。
    11.4 机械能及其转化
    一、机械能及其转化
    1.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说明: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三者有其一即可说某物体具有机械能,不是说三者都必须具备。
    2.物体的机械能等于它的动能和势能之和,即机械能=动能+势能。
    3.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说明:减少的某种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增加的某种形式的能量。
    二、机械能守恒
    1.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不变,即机械能守恒。
    说明: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时。
    2.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或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则机械能大小会发生变化。
    三、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1.从能量的角度来看,自然界中的流水和风都是具有大量机械能的天然资源,即水能和风能。
    说明:本质上都是机械能。
    2.水能的利用:水电站通过提高水位①和增加蓄水量②来增大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时能推动机器工作,从而发出更多的电③。
    说明:①高度;②质量;③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风能的利用:流动的空气有一定的质量和速度,具有动能,可以带动发电机发电,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12.1 杠杆
    一、杠杆
    1.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O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说明:不变形,但形状多样,不是说必须是直的。
    2.杠杆的五要索:支点O、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
    说明:①支点不是重心,一定在杠杆上。②动力和阻力的作用效果是杠杆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即,支点在中间,两力方向相同;支点在一端,两力的方向相反。③力臂的画法:一找支点;二延长力的作用线;三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做垂线。
    二、杠杆的平条件
    1.杠杆平衡: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说明:匀速转动的杠杆也处于平衡状态。
    2.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三、杠杆的分类
    12.3 滑轮
    一、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滑轮
    (1)定义:轴固定不动的滑轮。说明:判定依据。
    (2)实质:动力臂与阻力臂均为轮半径的等臂杠杆。
    (3)特点:不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
    2.动滑轮
    (1)定义:轴和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说明:判定依据。
    (2)实质:动力臂①是阻力臂②两倍的省力杠杆。说明:①轮的直径;②轮的半径。
    (3)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费距离,且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说明: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的距离的两倍。
    二、滑轮组
    1.定义:定滑轮和动滑轮组装在一起构成的简单机械。
    2.特点: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
    3.省力情况:在忽略绳子重及摩擦时,F=(1/n)(G+C动),其中n为动轮上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4.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绳=ns物。
    5.组装滑轮组的方法:奇动偶定。
    说明:承重绳子的段数是奇数时,绳子固定在动滑轮的框钩上;承重绳子的段数是偶数时,绳子固定在定滑轮的框钩上。
    三、其他简单机械
    1.斜面:盘山公路。2.轮轴:方向盘、门把手、板手等。
    12.4 机械效率
    一、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1.有用功(W有):使用机械时,其中对人们有用的功叫做有用功。
    2.额外功(W额):对人们没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额外功。
    说明:克服机械自重和摩擦所做的功。
    3.总功(W总):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叫做总功,W总=W有+W额。
    说明:一般指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
    二、机械效率
    1.定义:物理学中,将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说明:反映机械做功性能的好坏,与做功多少、做功快慢无关。
    2.公式:η=W有/ W总。
    3.特点:由于使用任何机械都不可避免地做额外功,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三、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原理:η=W有/ W总=Gh/Fs。
    2.结论:
    (1)提起同样重的物体时,动滑轮重、摩擦力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说明:额外功。
    (2)同一滑轮组,提起的物重越大,其机效率越高。说明:有用功。注: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名称
    力臂关系
    力的关系
    特点
    应用举例
    省力杠杆
    l1>l2
    F1<F2
    省力、费距离
    撬杠。铡刀、羊角锤、开瓶器
    费力杠杆
    l1<l2
    F1>F2
    费力、省距离
    理发剪刀、钓鱼杆、镊子、筷子
    等臂杠杆
    l1=l2
    F1=F2
    不省力、不费力
    天平
    相关学案

    初中物理必考知识点提纲: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必考知识点提纲,共5页。

    初中物理100条知识点复习提纲: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100条知识点复习提纲,共19页。

    中考物理必考100条知识点复习提纲: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必考100条知识点复习提纲,共14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