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38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课件--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课时38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课件--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主干知识•精要排查,铁制农具,灌钢法,2手工业工具,提花机,纺织机,打碎的范,集体劳作,家庭为单位,家庭式劳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1.生产工具的变化(1)农业工具
名师·微点拨农业生产工具中,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格外重要。不同文明地区的农业生产工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2.劳作方式的发展(1)农业①随着铁犁牛耕的逐步推广,一家一户的个体劳作成为可能,__________的形式逐渐瓦解。②表现
(2)手工业家庭式劳作和作坊式劳作:手工业者世代传承,由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管理。教材·再开发结合教材“史料阅读”——王逸《机妇赋》,思考:史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体现了中国古代怎样的生产方式?提示:现象:汉代妇女纺线织布的情景。生产方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家庭式劳作)。
二、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1.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1)组织形式变化:分散的__________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发展,一定程度上实现了____________。(2)变化条件:工业革命,实行机器大生产。(3)劳作方式变革
(4)影响: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5)扩展①19世纪中后期,清朝洋务派创办了一系列近代企业,引进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____________。②一批民族资本家开办工厂并借鉴西方工厂的管理经验,中国__________初步发展起来。
易混·曝光台“工厂”与“工场”(1)工厂是直接进行工业生产活动的单位,通常包括不同的车间,其特点是使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生产。(2)工场是手工业者集合在一起生产的场所,其特点是借助简单工具进行手工生产。(3)二者都是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生产形式,都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
2.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1)工业革命促进了________的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2)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便利了人们出行,增加了社会流动性。(3)促进了____________。农业机械普及,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乡村人口眼界开阔。(4)人们的__________空前加强,生活节奏加快。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5)初等教育不断推广,人们的文化素质逐渐提升。(6)给民众的生活带来消极影响,劳动时间过长,工作和生活环境恶劣,传染病和职业病时常发生等。
概念·拓视野工业化的含义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1)含义:工业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结构由以农业为主转向以工业为主的转化过程或转化之后的状态。(2)破坏:人口密度的增大、自然资源的消耗、工业化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等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
三、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1.概况
概念·拓视野第四次科技革命(1)第四次科技革命,是以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虚拟现实、量子信息技术、可控核聚变、清洁能源以及生物技术为突破口的工业革命。(2)2013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中的“工业4.0”概念受到关注。舆论认为,作为工业领域的全球领先展会,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推动了“第四次工业革命”。
主题一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的变化与发展【勾·线索】
【探·史料】1.以史论史——古代的农业生产工具史料 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 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管子·海王》【思考】史料反映了战国时期生产工具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一变化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提示:变化:手工业工具、农具多数改用铁器。影响: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使井田制遭到破坏,土地私有化程度加深;分封制破坏,诸侯争霸。
2.史料证史——古代手工业生产工具的变化史料 下面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搜集的两则材料:甲 山西长治分水岭战国墓中的铁铲、铁斧、铁镢、铁凿(1955年出土)。乙 春秋时期铁器有很大发展。战国时期已普遍使用铁器,当时的农民和手工业者都有多种铁工具,无论种地、做工,还是妇女纺织缝衣,都离不开铁工具。铁农具有犁、铧、铲、镰、锄等。——史学家张岂之
【思考】根据史料,指出该历史兴趣小组的研究课题。进行该课题研究时应优先选择哪则材料?说明理由。提示:课题: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优先选择材料甲。理由:材料甲是考古发现的实物史料,是第一手材料,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学术研究价值高;材料乙是现代史学家对各种史料的整理和阐释,属第二手史料。
3.问题探史——生产工具进步促使劳作方式变革史料 当长期作为人类主要生产工具的石器逐渐被金属器具所取代,进入铁器时代后,随着个体劳动能力的增强,一夫一妻小家庭便从父系家族公社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单位,也就是说生产组织形式由原来的集体劳动转换为个体劳动,土地分配给一夫一妻小家庭使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上古时期的一个重要转折,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与推广,私田开始出现。秦国的商鞅变法,打破了土地国有制度,至此,个体小农生产组织形式完全形成。——摘编自李昱姣 刘万云《论中国历史进程中小农经济的必然性和相对合理性》【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小农经济形成的主要原因。提示: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的形成;铁犁牛耕的出现与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建立。
【点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1)我国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具,不单是盛物用的容器,同时也是宗庙中的礼器。(2)青铜器的数量可以表示出身份地位的高低,青铜器形制的大小也可以显示出权力的等级。青铜器中,最重要的器类是鼎。
2.历史解释——古代的劳作方式
【点拨】家庭手工业的特点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产品投放市场;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主题二 近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勾·线索】
【探·史料】1.史料论史——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史料 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场,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16世纪初,纽伯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场雇用了1 140名工人……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地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棉纺织业作为新兴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摘编自《剑桥欧洲经济史》等
【思考】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的阶段及阶段性特征。提示:阶段:“原工业化”、工业化。特征:“原工业化”阶段,手工工场快速发展,商人参与,使用大量雇佣工人;工业化阶段,机器大生产需要大量资本,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阶级。
2.问题探史——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及社会转型史料一 早在1800年前,英国矿山已经使用“铁路”(铁轨),用马拉的货车将煤运到运河或者海边。1829年,利用蒸汽机作动力的火车在新建成的铁路上行驶,达到时速16英里。当时,有铁路公司的董事们指出“用机车牵引比用马力牵引可节省经费30%”。到1835年底,议会相继通过了54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到19世纪中期,通车的铁路整整5 000英里。此时的欧洲正处于建设铁路的时代。——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思考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提示:原因:运送物资的需要;蒸汽机车的发明与使用;生产成本低;政府支持。
史料二 科学,从本质上讲是为了人类本身利益而进行的一种实践活动和精神活动,科学的最高宗旨就是为人类增进福利、实现幸福。不可否认,科技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又表现出二重性,既可为人类带来好处,也为人类带来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甚至灾难。控制论之父、美国科学家维纳在其《控制论》一书的序言中也说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为善和作恶的巨大可能性’。”——摘编自赵新乾《浅谈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思考2】提取史料二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提示:示例:论题: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阐述:科技进步带来生产技术的进步。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将人类推进蒸汽时代;第二次科技革命使电力得到广泛应用,将人类推进电气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计算机技术出现并迅速发展,将人类推进信息时代。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便利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如交通工具的进步,汽船、火车及电车、汽车、飞机得到广泛应用且不断提速。科技从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科技发展给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不可忽视,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被投入战争、环境污染、智能犯罪、能源危机、资源枯竭等都是科技发展的副产品。总之,必须正视科技的两面性,全面、正确地理解科技与社会之间的联系,趋利避害。
【阐·史论】 历史解释——工业革命对社会转型的影响(1)促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器化生产方式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巨大突破,而新技术革命则使生产方式从单纯增长向可持续发展转变。(2)促使工业现代化转型:工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3)促使城市化转型: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加快了人口向城市的流动。(4)促使社会思想转型:工业化和法国大革命两种力量结合在一起,导致了1815年以后种种新学说的产生与发展,在欧洲1848年革命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5)促使社会形态转型:①工业革命后,经济形态上,工业取代农业占主导,城市化进程加快;②政治形态上,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社会改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③文化思想上,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发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6)促进女权运动的发展:①工业革命推动了传统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的变革,女性开始走出家庭,走向社会;②随着妇女家庭经济地位的提高和社会联系的扩大,男女社会权利趋向平等。(7)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为了适应工业革命的需要,英国的学校数量大大增加,教育内容日趋合理化、科学化,教育质量明显提高,教育大众化开始形成。
历史解释——手工工场与工厂的比较(1)相同点:①都是资本主义不同时期的生产组织形式,都是以雇佣工人的劳动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②都采用分工协作的方式提高生产率。(2)不同点
【拓展延伸】正确认识“中国近代工业化”中的“近代”“中国近代工业化”中的“近代”不是指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而是指使用机器生产。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典题悟法】 (2022·湖南选择考·T7)1899年南通大生纱厂开业,其生产的机纱推动了周边农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发展。棉纺织业发展对机纱的大量需求,又在大生纱厂濒临破产之际挽救了纱厂,并推动它走上迅速扩展之路。这一现象反映( )A.机器大生产导致了小农经济破产B.个体手工业阻碍机器大生产发展C.“织”“耕”分离瓦解了自然经济D.个体手工业可纳入新的经济体系
【新题预测】·对接高考评价体系→新情境1.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有犁、耜、斧、铲、镰等,种类较为齐全。但不少农具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这反映出( )A.青铜农具最早出现于江西新干B.成套青铜农具有利于精耕细作C.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D.全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江西新干出土的商代青铜农具“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说明该套农具是统治者用来祭祀的礼器,青铜农具象征着统治者的身份和地位,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C正确;材料不足以证明青铜农具最早出现在江西新干,排除A;商代铸有豪华纹饰的青铜农具无法普及,不能促进精耕细作,排除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直到唐朝时期才开始,排除D。
·紧跟社会热点→新素材2.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18世纪的法国终究已经暂时被迫收敛了,那么,以前只是暗中偷着干的资产阶级罪恶却更加猖獗了,商业日益变成欺诈。革命的箴言‘博爱’化为竞争中的蓄意刁难和忌妒。”其意在说明( )A.封建贵族与资产阶级达成妥协B.民主共和政体阻碍社会进步C.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不切实际D.早期工业社会的弊病日益显露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课时38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课件---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集训·命题前瞻,热考主题·技法有招,主干知识·多维拓展,赫梯人,山顶洞人,提花机,铁犁牛耕,奴隶制庄园,工厂制度,地球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课件--2025届广东省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和主要劳作方式,农业工具的变化,赫梯人,灌钢法,手工业工具的进步,提花机,纺织机,劳作方式的发展,农业家庭式劳作,铁犁牛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35讲 食物生产、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课件---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梳理·夯实根基,主题探究·提升素养,真题透析·聚焦高考,课后训练·提能增分,视角1物种交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