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崇左市扶绥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广西崇左市扶绥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广西崇左市扶绥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广西崇左市扶绥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宰割(zǎi) 呜咽(yè) 臂膀(bǎng) 鲜为人知(xiān)
B. 彷徨(páng) 铠甲(kǎi) 浊流(zhuó) 气冲斗牛(dòu)
C. 胸膛(táng) 校对(xià) 疙瘩(gē) 深恶痛绝(wù)
D. 谰语(lán) 辔头(pèi) 澎湃(pài) 迥乎不同(jiǒng)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鲜为人知(xiān)——xiǎn;
B.气冲斗牛( dòu)——dǒu;
C.校对(xià)——jià;
故选D。
2. 依次填入下面语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一项是( )
骤雨一样,是_____的鼓点;旋风一样,是_____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_____的瞳仁;斗虎一样,是_____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A. 仓促 飞动 闪耀 强健
B. 急促 飞扬 闪耀 强壮
C. 仓促 飞动 闪射 强壮
D. 急促 飞扬 闪射 强健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急促”指短促、速度快的,“仓促”指匆促地;此处指鼓点很急,故选“急促”;
“飞动”指飘逸生动,“飞扬”指飞舞飘扬;此处指流苏随着动作在飞舞,“飞扬”更能表现“流苏”的轻盈飘飞之态,故选“飞扬”;
“闪耀”指耀眼、闪烁的意思,“闪射”指放射光芒;此处指瞳仁像火花一样放射光芒,“闪射”更能表现“瞳仁”放出的光芒之强,故选“闪射”;
“强壮”形容结实,有力气,“强健”形容身体强壮;此处指风姿强健有力,“强健”更能表现“风姿”的美好,故选“强健”;
故选D。
3. 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要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取得应有的成就。
B. 他是计算机专家,又精通英语,我们这些初学计算机人要不耻下问,虚心向他求教。
C. 拿到高中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他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脸上终于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D. 对于中国这个尚有众多贫困人口的国度来说,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更是任重道远。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持之以恒:长久坚持下去。在此指在一直坚持钻研科学,使用正确;
B.不耻下问:原意是不把向学问、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成可耻的事;形容谦虚、好学。不能用来指初学计算机的人向计算机专家求教,使用有误;
C.如释重负:原义为好像放下了沉重的担子那样轻松;形容因解除了负担或摆脱困扰而感到轻松。在此形容拿到高中录取通知书的感受,使用正确;
D.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肩负的责任重大,并且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在此形容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使用正确;
故选B。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提供网络搜索服务的企业必须整改是因为竞价排名机制影响了搜索结果的公正性是重要原因。
B.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才能,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
C. 随着近年来草原自驾的兴起,严重危害了草原的生态环境,正在成为草原不可承受之重。
D. 我原打算介绍王宾向张凯借阅《平凡的世界》,没想到他已经离开学校,跟父母回老家探亲去了。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句式冗杂,删去“是因为”或“是重要原因”;
C.缺少主语,删去“随着”;
D.语意不明,“他”改为“王宾”或“张凯”。
故选B。
5.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 项是( )
①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
②黄泥是用来砌缝的,这种黏性很强的黄泥掺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铁老鼠也钻不开。
③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
④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去。
⑤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⑥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
A. ①③②④⑥⑤B. ①④③②⑥⑤C. ④①③②⑥⑤D. ④③②①⑥⑤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句子衔接、排序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的能力和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这就好比给梁山好汉排座次,需要较强的技巧性。也就是说,只要同学们能掌握一定的实战技法,作答此类试题也并不是很难。
先把握文段的主要内容,这里主要描写的是父亲早起踏黄泥的情景,再结合答案特点,能确定④为首句。①③句比较,①句中“父亲浮在雾里”,说明我已经起来,这是自己眼前之景。而③句才交代自己起床,显然应该在①句前面。这样基本确定应该选择D项。
6. 默写。
(1)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杜甫《望岳》)
(2)_____________,不要悲伤,不要心急!_______________: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3)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4)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答案】 ①. 一览众山小 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③.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④. 惟解漫天作雪飞 ⑤. 明月来相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览、欺骗、忧郁、须、镇静、惟”等字词容易写错。
(6分)综合性学习。
7. 某中学准备举行一次“关注书包里的小零食”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我劝说]
材料一
近年来,哈尔滨、上海、安徽巢湖、云南昭通等地都发生过小学生食用小零食而中毒甚至死亡的案例。5月20日下午,湖南隆回县第二中学116名学生因食用校外流动摊点的凉皮等小零食后出现集体中毒症状。
材料二
食品行业人士称:很多小食品标注是豆制品,但是大豆价格比较高,许多小食品批发单价在三毛左右,甚至更低,所以采用的真正原材料很有可能是面粉,甚至其他替代品制作。常用的食品塑料袋多为无毒的聚乙烯薄膜制成,但价格较贵,廉价小食品的包装很可能是更低价的聚氯乙烯——无毒,但根据薄膜用途加入的添加剂往往对人体有害。
材料三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教授范志红说:“零食的真正危险在农村,其进货渠道无从知晓,更没有建立大超市的索证制度,一旦出事,悔之晚矣。家长要明白,给孩子吃零食补的不是营养,而是一种看不见的慢性毒害,跟下毒没有两样。”
(1)请你总结归纳上述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2)邻居家读五年级的小女孩月月特别爱吃小零食,请你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劝说她少吃或者不吃零食。
[我宣传]
(3)请你为本次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
【答案】(1)①近年来,黑龙江、上海、安徽、云南等地都发生过小学生食用小零食中毒甚至死亡的案例。②很多小食品标注是豆制品,采用的真正原材料很有可能是面粉,甚至其他替代品制作。廉价小食品的包装很可能是聚氯乙烯——无毒,加入的添加剂往往对人体有害。③零食的真正危险在农村,给孩子吃零食可能是是一种看不见的慢性毒害。
(2)月月,你要不吃或少吃零食,零食制作过程很容易混入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对身体是很有害处的。
(3)拒绝零食,健康成长。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概括。
根据材料一“近年来,哈尔滨、上海、安徽巢湖、云南昭通等地都发生过小学生食用小零食而中毒甚至死亡的案例。5月20日下午,湖南隆回县第二中学116名学生因食用校外流动摊点的凉皮等小零食后出现集体中毒症状状”可知,近年来,黑龙江、上海、安徽、云南等地都发生过小学生食用小零食中毒甚至死亡的案例;
根据材料二“食品行业人士称:很多小食品标注是豆制品,但是大豆价格比较高,许多小食品批发单价在三毛左右,甚至更低,所以采用的真正原材料很有可能是面粉,甚至其他替代品制作。常用的食品塑料袋多为无毒的聚乙烯薄膜制成,但价格较贵,廉价小食品的包装很可能是更低价的聚氯乙烯——无毒,但根据薄膜用途加入的添加剂往往对人体有害”可知,很多小食品标注是豆制品,采用的真正原材料很有可能是面粉,甚至其他替代品制作。廉价小食品的包装很可能是聚氯乙烯,虽然无毒,但加入的添加剂往往对人体有害;
根据材料三“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教授范志红说:‘零食的真正危险在农村,其进货渠道无从知晓,更没有建立大超市的索证制度,一旦出事,悔之晚矣。家长要明白,给孩子吃零食补的不是营养,而是一种看不见的慢性毒害,跟下毒没有两样’”可知,零食的真正危险在农村,给孩子吃零食可能是是一种看不见的慢性毒害。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
首先表明自己的目的,即劝说月月少吃或不吃零食。结合材料中的相关内容,向月月说明吃零食的危害,如引用材料中提到的小学生因吃零食中毒甚至死亡的案例,让月月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然后解释小零食可能存在的问题,如原材料不符合标注、包装添加剂有害等,让月月了解到零食对身体的潜在危害。还可以提供一些替代的建议,如鼓励月月多吃水果、坚果等健康食品,以满足她的口腹之欲。最后强调健康的重要性,希望月月能够重视自己的身体,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唯一。
示例:月月,吃零食可能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哦。你看,有很多地方的小学生因为吃零食中毒甚至死亡了,多危险呀!而且很多小零食的原材料都有问题,包装也可能不安全,还是少吃或不吃为好。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
紧扣活动主题“关注书包里的小零食”,标语要突出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考虑到材料中提到的小零食存在的问题,如导致学生中毒、原材料虚假、添加剂有害等,在标语中体现这些信息。标语尽量要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同时具有感染力和号召力,能够引起人们的重视。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喻、拟人等,使标语更加生动形象。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示例:关注小零食,守护大健康。
二、阅读理解(44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8. “双袖龙钟泪不干”描绘了诗人怎样的神态?
9.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历来为人们所传颂,你知道这两句妙在哪里吗?
【答案】8. 因思念亲人而伤心落泪的情态。
9. 示例:这两句直率真切,自然天成,脱口而出,字浅意深,以一颗急切的赤子之心表达了诗人出门在外对家园的强烈思念,意境沉郁,含蓄悠远。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感悟能力。“龙钟”是沾湿的意思,这句诗的意思是揩眼泪已经揩湿了双袖,可是脸上的泪水仍旧不干,形象的描绘了诗人对亲人无限眷恋而情不自禁流泪的神态。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赏析诗句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品味富于表现力的关键词;二、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四、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五、揭示其蕴含的哲理。“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自然天成,脱口而出,写得十分传神。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问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山门圮于河
②求二石兽于水中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是非木柿 莫衷一是
B.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不为所动
C. 一老河兵闻之 当求之于上流
D. 山门圮于河 供过于求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应在原地沙中寻找石兽。
B. 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进行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 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应到上游去寻找石兽。
D. 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4)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找出文中说明这个道理的原句。
【答案】(1)①倒塌。②寻找。 (2)B (3)D
(4)说明做任何事情不可主观臆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联系实际做出正确判断;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寺庙的大门倒塌在河中。圮,倒塌;
(2)句意: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求,寻找。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指示代词,这/形容词,正确的;
B.都是介词,表被动;
C.代词,代指这件事/代词,代指石兽;
D.介词,在/介词,比;
故选B。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D.讲学家认为“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他从石性和沙性角度分析,觉得石兽在原地沙中越沉越深,应在原地寻找。但依照他的说法去找,并没有找到石兽,所以这种见解不正确。僧人们“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他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冲到下游了,去下游寻找却没找到,这种见解也是错误的。本项“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有误;
故选D。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全文层次分明,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叙述,僧人“以为顺流下矣”;讲学家认为“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只有老河兵认为“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并且“果得于数里外”,最后篇末得出“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的道理,主要表现了我们不要迷信权威,做事情不可主观臆断,要正确分析事物的道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然后去解决问题(说明做任何事情不可主观臆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联系实际做出正确判断)。
【点睛】参考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能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的人在寺庙中设馆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很疯狂吗?”大家很信服,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话,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冲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疯狂;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人们)依照他的话去做,果然在几里外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呢?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公共场所是公德教育最好的学校
①近日,动物博物馆科普策划人张劲硕发微博抱怨来博物馆参观的中小学生缺乏基本礼仪,点名批评北京一所小学——该校学生随地乱扔垃圾。该条微博在网上引发很大反响,被点名的小学公开道歉。这不得不使我们意识到:公共场所是公德教育最好的学校。
②子不教,父之过。孩子世界是成人世界的镜像,他们的行为更多的是社会秩序的投射,公共场所既是文化载体,也是公德教育的学校。比如近日有网友发微博称,在飞机上有一个孩子尿急难忍,由于飞机临近降落,厕所关闭,家长当众脱下孩子的裤子让其方便,招致网友一片指责。
③公德规范的问题不能置换为道德滑坡,梁启超说:“吾中国道德之发达,不可谓不早。虽然,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有“私德”而无“公德”,才是问题所在。可能在多年以后,对于闹出风波的孩子们来说,早已不记得在博物馆看到了什么,但这场公德教育课是不会忘记的。公德教育没有比公共场所更好的学校了,公共场所是孩子们体会群己边界最直观的场合。试想我们置换场合,孩子们在自己的房间里乱丢垃圾,可能是一个“不讲卫生”的私德评价;孩子随地方便,如果事发突然恰又在荒郊野外,甚至不会有道德评价。可见,没有一个规则明确的公共场所,公德规范和公德教育也就无从谈起了。
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公德规范是社会治理的“奢侈品”。解决好法律、权利、公平等重大课题之后,公德规范的紧迫性才会凸显出来。落实公德教育,法律法规要找到可操作的落脚点,个人的道德约束要找到可以契合的标准,让公德在道德和法律之间,成为更具有界定与实践意义的行为标准。
⑤当前的关键,是给公共场所赋权,让公共场所具备更明确的规则,具有更多对公德行为进行裁量的空间。以博物馆为例,除了微博声讨,用舆论监督这种不道德行为,有没有其他约束机制,比如对团体、个人采取黑名单制度,限制甚至禁止他们来访参观。观察发达国家的公德规范,大多是标准更细致,执法更有力,公共场所更具权威性,而且更大地发挥社会团体作用。
(选自2016年5月10日《光明日报》,略有删改)
11. 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12. 文章第2段写家长在飞机上让孩子当众方便的事有什么作用?
13. 为什么说“公德规范是社会治理的‘奢侈品’”?
14. 根据文字内容,请简要概括规范公共场所公德行为的具体措施。
【答案】11. 首先从北京某小学学生参观博物馆后乱扔垃圾这个现象引出中心论点,接着分析公共场所缺少公德的原因,最后指出规范公共场所公德行为的具体方法。
12. 举例论证,从反面阐述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公德缺失的观点,进而论证中心论点“公共场所是公德教育最好的学校”,更有说服力。
13. ①人们偏于“私德”,缺少公德意识;②公共场所没有明确的规则;③只有在法律、权利、公平等课题解决之后,公德规范才会引起人们重视。
14. ①给公共场所制定明确细致的规则;②用舆论监督不道德行为;③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约束机制);④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
【解析】
【分析】试题分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述思路。
结合第①段“动物博物馆科普策划人张劲硕发微博抱怨来博物馆参观的中小学生缺乏基本礼仪,点名批评北京一所小学——该校学生随地乱扔垃圾”“这不得不使我们意识到:公共场所是公德教育最好的学校”,可知:文章先列举某小学学生参观博物馆的时候随地丢垃圾,由此引出本文的观点:公共场所是公德教育最好的学校。
结合第②段“子不教,父之过”,第③段“有‘私德’而无‘公德’,才是问题所在”,第④段“解决好法律、权利、公平等重大课题之后,公德规范的紧迫性才会凸显出来”可知:文章紧接着交代人们在公共场合缺少公德的原因是:从家庭教育,个人修养和社会重视三个角度来分析阐述“公共场所缺少公德的原因”。
结合第⑤段从“法律法规要找到可操作的落脚点”“当前的关键,是给公共场所赋权,让公共场所具备更明确的规则,具有更多对公德行为进行裁量的空间”“对团体、个人采取‘黑名单制度’,限制甚至禁止他们来访参观……更大地发挥社会团体作用”可知:文章最后提出规范公共场所公德行为的几条具体措施。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
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第②段“比如近日有网友发微博称”可知,明显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在飞机上有一个孩子尿急难忍,由于飞机临近降落,厕所关闭,家长当众脱下孩子的裤子让其方便”,这是一个缺少社会公德的事例,家长让孩子当众方便的行为,是家庭教育的缺失,从反面阐述家庭教育缺失导致公德缺失(子不教,父之过)的观点,列举真实、可靠,有代表性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公共场所是公德教育最好的学校”,能够增强论述的力量和说服力。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考查对内容理解和分析。文章第②-④段分析公共场所缺少公德的原因,抓住关键句子作答。
从第②段“子不教,父之过……在飞机上有一个孩子尿急难忍,由于飞机临近降落,厕所关闭,家长当众脱下孩子的裤子让其方便”,第③段“有‘私德’而无‘公德’,才是问题所在”可以总结出:人们偏于“私德”,缺少公德意识;
从第③段“没有一个规则明确的公共场所,公德规范和公德教育也就无从谈起了”可以总结出:公共场所没有明确的规则;
从第④段“解决好法律、权利、公平等重大课题之后,公德规范的紧迫性才会凸显出来”可以总结出:人只有在法律、权利、公平等重大课题解决之后,公德规范才会引起人们重视。(4)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信息的筛选有效信息。这类试题,首先要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用凝练的语言来作答。
结合第②段“子不教,父之过……在飞机上有一个孩子尿急难忍,由于飞机临近降落,厕所关闭,家长当众脱下孩子的裤子让其方便”,可知,社会上会出现一些无‘公德’ 的现象。
结合第③段“有‘私德’而无‘公德’,才是问题所在”,可知:人们偏于“私德”,缺少公德意识;
结合第③段“没有一个规则明确的公共场所,公德规范和公德教育也就无从谈起了”,可知:公共场所缺少明确的规则 ;
结合第④段 “解决好法律、权利、公平等重大课题之后,公德规范的紧迫性才会凸显出来” ,可知:人只有在法律、权利、公平等重大课题解决之后,公德规范才会引起人们重视。因此,公德规范是社会治理中较迟出现,较难治理,故说“公德规范是社会治理的‘奢侈品’”。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提炼文章信息。
从第③段“没有一个规则明确的公共场所,公德规范和公德教育也就无从谈起了”可知,规范公共场所公德行为可以在公共场所制定明确细致的规则,可以提炼概括答案:给公共场所制定明确细致的规则;
从第⑤段“当前的关键,是给公共场所赋权,让公共场所具备更明确的规则,具有更多对公德行为进行裁量的空间”,可知:规范公共场所公德行为要给公共场所赋权,让公共场所具备更明确的规则,对没有公德行为进行制裁。可概括为:加大执法力度。
结合第⑤段“以博物馆为例,除了微博声讨,用舆论监督这种不道德行为,有没有其他约束机制”,可知:利用微博声讨等舆论方式来监督这种不道德行为。
结合第⑤段“观察发达国家的公德规范,大多是标准更细致,执法更有力,公共场所更具权威性,而且更大地发挥社会团体作用观察发达国家的公德规范,大多是标准更细致,执法更有力,公共场所更具权威性,而且更大地发挥社会团体作用”可知:规范公共场所公德行为要发挥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
1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问题。
大爱不言愁
①自小,父母就溺爱他。由于个头长得比一般孩子高,不到9岁,父亲就让他去体校,那一年,他还不会自己系鞋带。
②体校的要求是很严厉的,一切都得自己动手,他又是里面年纪最小的,很难适应艰苦而枯燥的训练环境,经常被教练训得哭鼻子。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了,背着教练偷偷写信给母亲,说实在不想练了,要妈妈早点接他回去。信发出不到一个星期,母亲就在校门口出现了。
③那一回,他没有随母亲回去。母亲那一副魂不守舍、心急如焚的模样,让他感到一种莫名的震撼与愧疚。他觉得,是自己的自私和娇气,给母亲和全家人带来了担忧和伤害。也从那一天开始,他改变了想法,心里有了苦闷,只和教练商量。即使是受了委屈,也只暗地里向好友倾诉。除此之外,在所有的亲朋好友眼里,他一直是阳光、帅气的模样。
④后来,他成为职业运动员,开始从事各类严酷和激烈的比赛。和别的运动员不一样,他只习惯向父母报喜,告诉自己工作和生活,上的好消息。当取得冠军时,就在第一时间给家里打电话,和亲人分享成功的喜悦。
⑤他的比赛越打越好,渐渐地,在全国也有了名气,开始进入电视直播的视线。那一次,在一场重要的比赛中,夺标呼声最高的他,首轮即遭淘汰。走下赛场那一刻,他哭了。但他很快稳定了情绪,正愁着这次电话如何打时,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儿子,这几天吃得好吗?睡得好吗?”“很好,妈,你放心吧,我会打好每一场比赛的!”“好的,妈相信你。你是最棒的!”
⑥母亲说这话时,他并不知道,十几分钟前,父母一直在看他的比赛直播。当他泪洒赛场的那一刻,荧屏前的父母也是泪雨滂沱。就这样,在聚少离多的日子里,他给父母的电话里,都是说不尽的喜讯和快乐;接受媒体采访时,他也很少提及父母,按他的理解:“他们年纪大,身体又不好,受不了刺激。我又是一个公众人物,时刻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里度过,比赛有输有赢,不跟他们诉苦,就是不想让他们跟着我受煎熬,包括受到生活之外的干扰。”因而,在父母眼里,儿子永远是那个无忧无虑的、长不大的男孩。
⑦带着这样的心境,他来到了2008年8月的北京。这一次,他一路过关斩将,如愿以偿地捧得了冠军奖杯。同样是报喜,此刻,面对母亲的声音,他早已泣不成声,眼里幻化出的,尽是当年母亲来体校接他时,那一副魂不守舍的模样。还是母亲率先打破僵局:“儿子,想说什么你就说出来吧,你是最棒的!”
⑧他就是林丹,北京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冠军,一个习惯向父母报喜不报忧的男人。而父母,也习惯以一种默默无闻的方式,给儿子传递着爱和无忧的心境,让他顺利登上人生之巅。
(1)诵读选文,结合文意说说“大爱不言愁”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2)结合选文品味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当他泪洒赛场的那一刻,荧屏前的父母也是泪雨滂沱。
(3)第③段写道“也从那一天开始,他改变了想法”,他以前的想法是什么?改变后的想法是什么?
(4)请说说第⑦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5)选文中第⑧段中说“而父母,也习惯以一种默默无闻的方式,给儿子传递着爱和无忧的心境”,你认为林丹成长的过程中,他的父母真的“无忧”吗?请从文中摘录相关句子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大爱不言愁”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指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他们默默承受着子女带来的担忧和痛苦,却始终给予子女无尽的关心和支持。这种爱是深沉的,不计较回报,只希望子女能够快乐成长,取得成功。
(2)“泪雨滂沱”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父母在看到儿子泪洒赛场时的悲伤情绪,表达了他们内心的担忧和无奈。这个表达方式增强了读者对父母爱的深度的感受,让人们更加理解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和牵挂。
(3)他以前的想法是生活中有了苦闷和忧愁,遇到委屈和挫折,向父母倾诉,得到父母的鼓励与支持。改变后的想法是,在遇到苦闷和委屈时,他只和教练商量,即使受了委屈,也只暗地里向好友倾诉。除此之外,在所有的亲朋好友眼里,他一直是阳光、帅气的模样。
(4)第⑦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是通过对林丹内心的描写,展示了他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和对过去的反思。这句话表达了林丹在夺冠后内心的激动和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同时也反映了他在成长过程中对父母的理解和尊重。
(5)虽然林丹成长的过程中,他的父母表面上看似“无忧”,但实际上他们内心充满了担忧。文中提到,“那一次,在一场重要的比赛中,夺标呼声最高的他,首轮即遭淘汰。走下赛场那一刻,他哭了。但他很快稳定了情绪,正愁着这次电话如何打时,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儿子,这几天吃得好吗?睡得好吗?’‘很好,妈,你放心吧,我会打好每一场比赛的!’‘好的,妈相信你。你是最棒的!’”这段描述表明,父母虽然担心儿子的比赛结果,但仍然以鼓励和支持的态度面对,他们担心的是儿子在比赛中的安全和情绪,而不是比赛的输赢。这种无私的爱使得林丹能够在没有父母陪伴的情况下,独自面对训练和比赛的艰苦,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含义。
结合③段“那一回,他没有随母亲回去。母亲那一副魂不守舍、心急如焚的模样,让他感到一种莫名的震撼与愧疚。他觉得,是自己的自私和娇气,给母亲和全家人带来了担忧和伤害”、④段“后来,他成为职业运动员,开始从事各类严酷和激烈的比赛。和别的运动员不一样,他只习惯向父母报喜,告诉自己工作和生活,上的好消息。当取得冠军时,就在第一时间给家里打电话,和亲人分享成功的喜悦”等内容可知,文中描述了林丹小时候因为不想训练了给母亲写信导致母亲担惊受怕,自从那次以后林丹就再也不和家里说自己不开心的事情,报喜不报忧,因为他不想让家人为他担心,这样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大爱不言愁”在文中指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这种爱是默默无闻、不求回报的。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理解赏析。
结合⑥段“母亲说这话时,他并不知道,十几分钟前,父母一直在看他的比赛直播。当他泪洒赛场的那一刻,荧屏前的父母也是泪雨滂沱”可知,“泪洒赛场”和“泪雨滂沱”两词形象表现在他伤心痛苦时,父母也一样为他伤心痛苦,只是他不言愁,父母也不言忧,体现他们之间的理解与互相牵挂惦念之情。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一问,结合②段“体校的要求是很严厉的,一切都得自己动手,他又是里面年纪最小的,很难适应艰苦而枯燥的训练环境,经常被教练训得哭鼻子。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了,背着教练偷偷写信给母亲,说实在不想练了,要妈妈早点接他回去”可知,以前的想法是:生活中有了苦闷和忧愁,遇到委屈和挫折,向父母倾诉,得到父母的鼓励与支持。
二问,结合③段“心里有了苦闷,只和教练商量。即使是受了委屈,也只暗地里向好友倾诉。除此之外,在所有的亲朋好友眼里,他一直是阳光、帅气的模样”可知,改变后的想法是,在遇到苦闷和委屈时,他只和教练商量,即使受了委屈,也只暗地里向好友倾诉。除此之外,在所有的亲朋好友眼里,他一直是阳光、帅气的模样。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作用。
结合第⑦段中画线句“此刻,面对母亲的声音,他早已泣不成声,眼里幻化出的,尽是当年母亲来体校接他时,那一副魂不守舍的模样”可知,这句话为林丹内心所想,结合⑦段“带着这样的心境,他来到了2008年8月的北京。这一次,他一路过关斩将,如愿以偿地捧得了冠军奖杯”可知,画线句运用心理描写,表现出林丹夺冠后内心的激动以及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表现出父母在林丹成长中的巨大作用,表达林丹对父母的理解和感恩。
【小问5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首先明确:林丹父母表面上看似“无忧”,但实际上他们内心充满了担忧。结合⑤段“那一次,在一场重要的比赛中,夺标呼声最高的他,首轮即遭淘汰。走下赛场那一刻,他哭了。但他很快稳定了情绪,正愁着这次电话如何打时,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儿子,这几天吃得好吗?睡得好吗?’”可知,父母虽然担心儿子的比赛结果,但仍然以鼓励和支持的态度面对,他们担心的是儿子在比赛中的安全和情绪,而不是比赛的输赢,父母这种在背后默默无闻的关心和爱护,激励着林丹一路成长为优秀的网球运动员。
三、作文(50分)
16. 刚刚步入少年旅途的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意识的萌发,幼稚与成熟并存,烦恼与快乐共增。
一旦有了烦恼,忧郁、感伤就会笼罩在我们的心头,生活也会失去光彩。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体验呢?
请把你遇到过的烦恼列个清单,选择自己最苦恼的一件事或几件事,仔细分析,以“成长的烦恼”为题写一篇作文,争取给你的烦恼画上一个句号。
要求:书写工整规范,不少于600字。
【答案】答案
成长的烦恼
同学们、朋友们,你们有烦恼吗?如果有,希望和别人倾诉吗?我是有烦恼的,我要向您说说我的烦恼。
13岁,诗一般的年华,如生命旋律的一丝颤音,春天鲜花上的一缕笑靥。12岁已经过去,13岁的天空有了一点灰,而这一点灰就如我们成长的烦恼一样。
作业之多,“难为”了嬉戏之少;老师之严肃,“阻抑”了欢笑之妙;压力之沉重,“造就”了在梦幻中的我们——成长的烦恼。一抬头“语数英”,一低头“体美科”,沉重的负担压在我们的肩上,当然挥之不去的就是老师的叮嘱和父母的唠叨。父母不断地让我学习,写完作业后,做数学题、复习、预习、背课文注解、背单词、看句型……老师当然也没有让我们闲着,老师不断地发卷子,我们不断地做卷子,越来越沉重的负担,使我们的天空有点阴。
父母和老师重视的是我们的成绩、我们的未来。他们希望自己的子女成龙成凤,而却没有注意到我们的感受。这不,星期天到了,“快点写作业!”妈妈说了一句,当然这还不算完,“把各科发的卷子都做完、把内容都记下来、一会儿开始听写单词、听写字词、再做两页数学。”面对山一样的家庭作业,我无言以对,在这个家里,我的隐私是透明的,一切还要听从家长的唠叨,我的耳朵磨出了茧子。
难道成长的烦恼我们只能强忍着,我有时也会爆发,自己闷在屋里听音乐,减轻压力,在这个我们绝对没有隐私的环境下,我们只能顺从。成长的烦恼也许大人们也经历过,但在他们的年代里,没有沉重的学习负担和学习压力,更没有唠叨。在大人的眼里,我们是透明的,又有谁来关心我们的烦恼呢?
13岁天空,有点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作文标题为“成长的烦恼”,旨在探讨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困扰和挑战。这些烦恼可能来源于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如成绩的压力、自我认同的困惑、与家人或朋友的矛盾等。在描述烦恼的同时,也应探索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些烦恼,以及这些经历如何塑造了现在的自己。尽管主题是烦恼,但整篇文章应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强调成长过程中的挑战也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第二,选材构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材和组织内容:学习压力:可以描述自己在学业上遇到的困难,如考试焦虑、成绩波动等,以及如何应对这些压力的经历。人际关系:可以讲述在处理与家人、朋友和同学关系中遇到的挑战,例如沟通障碍、误解和冲突等。自我认同:可以讨论在成长过程中对于自我价值的探索,例如对自身能力的怀疑、对未来的迷茫等。生理变化:可以描述在青春期面临的生理变化,如身高、体重的变化,以及对自身形象的关注等。家庭关系:可以探讨与父母之间的代沟、期望和压力,以及如何调和家庭矛盾的经历。在具体写作时,可以选择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进行阐述。通过具体的事例和细节描写,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说服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语文][期末]广西崇左市扶绥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有答案),共10页。
这是一份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宁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宁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宁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扶绥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扶绥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扶绥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