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届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三年级寒假验收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届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三年级寒假验收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01
    2024届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三年级寒假验收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02
    2024届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三年级寒假验收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03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届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三年级寒假验收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三年级寒假验收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共20页。

    第Ⅰ卷
    一、(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可谓家喻户晓,( )。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这首诗作于湖北襄阳的鹿门山,当时,诗人是一位山中隐士。难怪,也只有身处“慢生活”的隐者,才有那样闲适的心境,去对大自然“侧耳倾听”。
    走进鹿门山,仿佛( )了尘世的喧嚣。______。满目只见苍翠欲滴,两耳只闻鸟鸣不绝。在这大自然的音响中,脚步不觉放慢了许多,每隔一段路程,都可邂逅一段典故、一处风景,让你驻足流连,( )在更纯净、幽雅的精神世界中。
    孟浩然一直生活在政治清明的天宝末年以前,由于良好的政治氛围和幽静的自然环境,不仅仅使他成为了唐朝隐逸诗人的杰出代表,而且保持了清高的人格理想。浩然书院是他日常读书的地方。现在的书院为后人在故居旧址上复建而成,坐西面东,四进院落。院中种有诗人敬仰效法的松竹梅,松下有一石雕,孟公手握长卷,醉卧山林,畅怀淡然,( ),名为“白首卧松云”。
    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深入人心 隔绝 徜徉 栩栩如生B. 路人皆知 隔离 陶醉 栩栩如生
    C. 路人皆知 隔绝 徜徉 惟妙惟肖D. 深入人心 隔离 陶醉 惟妙惟肖
    2. 下面填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
    A. 远眺,层林叠翠,白云缭绕,山峦环抱;近看,茶园葱绿,松竹并茂,溪流潺湲
    B. 远眺山峦环抱,层林叠翠,白云缭绕;近看溪流潺湲,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C. 远眺,山峦环抱,白云缭绕,层林叠翠;近看,溪流潺缓,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D. 远眺山峦环抱,层林叠翠,白云缭绕;近看溪流潺湲,松竹并茂,茶园葱绿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由于良好的政治氛围和幽静的自然环境,使他不仅仅成为了唐朝隐逸诗人的杰出代表,而且保持了清高的人格理想
    B. 良好的政治氛围和幽静的自然环境,使他不仅仅成为了唐朝隐逸诗人的杰出代表,而且保持了清高的人格理想
    C. 由于良好的政治氛围和幽静的自然环境,不仅仅使他保持了清高的人格理想,而且成为了唐朝隐逸诗人的杰出代表
    D. 良好的政治氛围和幽静的自然环境,使他不仅仅保持了清高的人格理想,而且成为了唐朝隐逸诗人的杰出代表
    【答案】1. A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运用近义词的能力。
    第一空,深入人心:指理论、学说、政策等为人们深切了解和信服,褒义词。路人皆知: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贬义词。语境中与“家喻户晓”并列,应填褒义词“深入人心”。
    第二空,隔离:使隔绝往来,不让聚在一起,对象一般指人。隔绝:隔断(联系、音信、信息等),对象一般是物。语境是鹿门山没有尘世的喧嚣,故选“隔绝”。
    第三空,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上文语境说“让你驻足流连”,是在精神世界中闲游,故选“徜徉”。
    第四处,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语境是石雕像活的一样,故选“栩栩如生”。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1)从语意看,应该考虑空间位置关系。从“山峦”到“层林”,再到“白云”,遵循由低到高的观察顺序,“山峦”和“层林”应该紧挨着;横线后是“满目只见苍翠欲滴”是“松竹”的效果,应该从“溪流”到“茶园”,再到“松竹”。排除AD。
    (2)从音节看,“白云缭绕”和“松竹并茂”押韵“a”,各自放在后面,排除C。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
    第一处,“由于良好的政治氛围和幽静的自然环境”在整个句子中作状语,滥用介词导致主干句子缺乏主语,所以将介词“由于”去掉;
    第二处,“不仅仅”和“而且”连用,表示递进关系,程度应从轻到重,所以先是对自身“人格理想”的影响,再是“成为唐朝隐逸诗人的杰出代表”。
    故选D。
    二、(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兴技术一般具有高度专业化的特点,非专业人士往往难以对技术应用后果作出准确判断。因此,在应用初始阶段容易出现监管真空和法治缺失。如果科技工作者缺乏应有的科技伦理操守,就容易被资本力量、商业行为所裹挟。比如,一些网上商家滥用个人信息数据,进行差异定价的“大数据杀熟”,使市场伦理、商业伦理受到冲击。再如,滥用信息传播中的“算法”推荐,基于用户的行为数据判定其喜好,“投其所好”推送特定种类信息,制造“信息茧房”效应。又如,基于人工智能的“AI换脸”“深度伪造”等技术应用,可能威胁公民人身安全和金融安全。诸如此类的新兴技术滥用,突破了伦理边界、道德底线,甚至游走在违法犯罪的边缘。加强科技伦理治理,需要将价值权衡与伦理考量纳入科技活动全过程,进一步明晰科技创新活动的伦理边界,引导科技工作者增强伦理意识、提升自律能力、坚守道德底线,警惕和防范技术滥用可能引发的伦理风险。
    (取材于杨明《守好科技伦理底线》)
    材料二:
    公众对规范智慧城市中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看法(%)
    (取材于《智慧城市中的“刷脸”应用:公众的认知与评价》)
    材料三:
    从本质上来说,人工智能伦理问题虽然是因技术而产生的,但是它却无法仅仅依靠技术来解决,人工智能的技术研发和应用必须受到法律和道德规范的约束。可行的方案是建立人工智能伦理审查委员会以对人工智能伦理相关问题进行全面监管。伦理源于情感,比如孟子所说的“恻隐之心”就是基于情感的伦理意识,“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虽然有了较多的理性反思,但或多或少地与情感有一定的联系。因此,人工智能的道德学习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更多的是一个情感过程而非技术过程,因而很难程序化,这就使得人类对于人工智能伦理的监管更为困难。人工智能伦理的关键是将人工智能这种技术物提升到人所处的道德地位,从而使人工智能成为受到伦理规范约束的道德能动者。
    (取材于李传军《人工智能发展中的伦理问题探究》)
    材料四:
    人工智能原则也应包含非对抗与非失控的理念。非对抗意味着不应将人工智能视作人类社会的对抗性存在,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构成性要素,我们必须持更为开放的态度去面对人工智能。非失控意味着不应放弃对人工智能的伦理规范,应以智能的方式去规范加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如果以上述理念为前提,也就是说,在支持人工智能发展的情况下,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在推动全球人工智能健康发展中就变得极为重要。此处的“善”在国家治理层面即指向“善治”,而当人工智能的发展从国家范围扩展到全球范围,“善治”就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上拥有了更贴近现实的内涵。
    (取材于《人工智能的伦理挑战与科学应对》)
    4. 下列关于科技伦理相关问题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于处于科技活动的初始阶段,所以新兴技术研发时可以暂时不考虑科技伦理。
    B. 对规范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看法的调查结果,反映了公众对政府监管、引领的期盼。
    C. 本质上说,人工智能的道德学习不是技术过程,而是情感过程,所以难以监管。
    D. 人工智能作为社会的构成性要素,已经推动科技向善落实在国家“善治”上了。
    5. 下列对四则材料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从现实生活新兴技术被滥用的现象中,提出了“科技伦理治理”的问题。
    B. 材料二从完善法律、健全监管渠道等角度来设计调查选项,以征求公众的意见。
    C. 材料三给出监管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的方案,并从伦理起源的角度进行因果论证。
    D. 材料四立足人工智能原则,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取决于科技向善理念的普及。
    6.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新兴技术产生的伦理问题已被人们认识到的时候,着手解决它就变得十分困难了,所以要尽早加强“科技向善”宣传。
    B. 完善人脸信息相关法律规定,加强对人脸识别行业的全方位监管,有助于提高公众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满意程度。
    C. 进一步厘清科技创新的伦理边界,引导科技工作者守住伦理底线,人工智能就能成为受伦理约束的道德能动者。
    D. 始终心系人民福祉,才能有效避免技术滥用可能引发的伦理风险,推动人工智能健康发展,保障科技创新行稳致远。
    【答案】4. B 5. D
    6. C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由于处于科技活动的初始阶段,所以新兴技术研发时可以暂时不考虑科技伦理”无中生有,原文“新兴技术一般具有高度专业化的特点,非专业人士往往难以对技术应用后果作出准确判断。因此,在应用初始阶段容易出现监管真空和法治缺失。如果科技工作者缺乏应有的科技伦理操守,就容易被资本力量、商业行为所裹挟”,可见初始阶段也需要科技伦理,选项中“初始阶段”“暂时不考虑科技伦理”与原文矛盾。
    C.“人工智能的道德学习不是技术过程,而是情感过程”错,原文“它更多的是一个情感过程而非技术过程”,“不是……而是”不同于“更多的是……而非……”,选项中缺失了“更多的”这一限定条件,并且材料三“这就使得人类对于人工智能伦理的监管更为困难”,选项中“难以监管”夸大了监管难度。
    D.“已经推动科技向善落实在国家‘善治’上了”错,原文“如果以上述理念为前提,也就是说,在支持人工智能发展的情况下,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在推动全球人工智能健康发展中就变得极为重要。此处的‘善’在国家治理层面即指向‘善治’”,可知这则材料的论述是建立在假设基础上的,选项中“已经”将未然化为已然。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D.“取决于”错,根据材料四可知,从“支持人工智能发展”这一前提得出的结论是“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在推动全球人工智能健康发展中就变得极为重要”,而选项结论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取决于科技向善理念的普及”,选项与原文不符。另外,根据材料四“‘善治’就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上拥有了更贴近现实的内涵”,可知选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取决于科技向善理念的普及”中“取决于”夸大了“科技向善理念的普及”的作用。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信息并进行推断的能力。
    C.“就能”表述绝对。原文“加强科技伦理治理,需要将价值权衡与伦理考量纳入科技活动全过程,进一步明晰科技创新活动的伦理边界,引导科技工作者增强伦理意识、提升自律能力、坚守道德底线,警惕和防范技术滥用可能引发的伦理风险”,“需要”并不等于做到了就一定会得到相应的结果,选项前两个分句和最后一个分句并没有条件关系。
    故选C。
    三、(每题3分,共15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辨志
    [清]张尔岐
    人之生也,未始有异也;而卒至于大异者,习为之也。人之有习,初不知其何以异也;而遂至于日异者,志为之也。志异而习以异,习异而人以异。志也者,学术之枢机,适善适恶之辕楫也。枢机正,则莫不正矣;枢机不正,亦莫之或正矣。适燕者北其辕,虽未至燕,必不误入越矣。适越者南其楫,虽未至越,必不误入燕矣。呜呼,人之于志,可不慎欤!
    今夫人生而呱呱以啼,哑哑以笑,蠕蠕以动,惕惕以息,无以异也。出而就传,朝授之读,暮课之义,同一圣人之《易》《书》《诗》《礼》《春秋》也。及其既成,或为百世之人焉,或为天下之人焉,或为一国一乡之人焉:其劣者,为一室之人、七尺之人焉:至其最劣,则为不具之人、异类之人焉。言为世法动为世表存则仪其人没则传其书流风余泽久而愈新者百世之人也功在生民业隆匡济身存则天下赖之以安身亡则天下莫知所恃者天下之人也。恩施沾乎一域,行能表乎一方,业未大光,立身无负者,一国一乡之人也。若夫智虑不离乎钟釜,慈爱不外乎妻子,则一室之人而已。耽口体之养,徇耳目之娱,膜外概置,不通疴痒者,则七尺之人。笃于所嗜,瞀乱荒遗,则不具之人。因而败度灭义,为民蠹害者,则为异类之人也。岂有生之始遽不同如此哉?习为之耳。习之不同,志为之耳。志在乎此,则习在乎此矣;志在乎彼,则习在乎彼矣。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言志之不可不定也。故志乎道义,未有入于货利者也;志乎货利,未有幸而为道义者也。志乎道义,则每进而上;志乎货利,则每趋而下。其端甚微,其效甚巨。近在胸臆之间,而远周天地之内。定之一息之顷,而著之百年之久。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人之所以孳孳终其身不已者,志在故耳。志之为物,往而必达,图而必成。及其既达,则不可以返也;及其既成,则不可以改也。于是为舜者,安享其为舜;为跖者,未尝不自悔其为跖,而已莫可致力矣。岂跖之聪明材力不舜若欤?所志者殊耳。呜呼,学者一日之志,天下治乱之原,生人忧乐之本矣!
    孟子曰:“士何事?曰,尚志。”《学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张子曰:“未官者使正其志。”教而不知先志,学而不知尚志,欲天下治隆而俗美,何由得哉?
    习惯说
    [清]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7.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志也者,学术之枢机 枢机:事物运动的关键
    B. 耽口体之养 耽:耽误
    C. 徇耳目之娱 徇:追求,谋求
    D. 每履之,足苦踬焉 踬:被东西绊倒
    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今夫人生而呱呱以啼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B. 习之不同,志为之耳 申之以孝悌之义
    C. 定之一息之顷,而著之百年之久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D. 则反窒焉而不宁 盘盘焉,囷囷焉
    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言为世法动/为世表存/则仪其人没/则传其书/流风余泽久而愈新者/百世之人也/功在生民业隆匡济身存/则天下赖之以安/身亡则天下莫知所恃者/天下之人也/
    B. 言世法动/为世表存/则仪其人没/则传其书/流风余泽久而愈新者/百世之人也/功在生民/业隆国济/身存则天下赖之以安/身亡/则天下莫知所恃者/天下之人也/
    C. 言为世法/动为世表/存则仪其人/没则传其书/流风余泽/久而愈新者/百世之人也/功在生民/业隆匡济/身存则天下赖之以安/身亡则天下莫知所恃者/天下之人也/
    D. 言为世法/动为世表/存则仪其人/没则传其书/流风余泽久而愈新者/百世之人也/功在生民/业隆匡济身存/则天下赖之以安身亡/则天下莫知所恃者/天下之人也/
    10. 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志向对人生起到积极作用的一组是( )
    ①而遂至于日异者,志为之也 ②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③笃于所嗜,瞀乱荒遗,则不具之人 ④人之所以孳孳终其身不已者,志在故耳
    ⑤志乎道义,则每进而上 ⑥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A. ①②④B. ①③⑧C. ②③⑤D. ④⑤⑥
    1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辨志》认为人的差异取决于人的习惯,而习惯又取决于人的志向,人的志向决定了人生的价值与地位,志向既是人们忧乐的根本,又是社会治乱的源头。
    B. 《辨志》认为舜一类的人志在道义,跖一类的人志在货利;若达成目标后再想改变志向己不可能,所以像跖一类的人自始至终都不会为自己的行为而后悔。
    C. 《辨志》先简论“志”的重要性,再列举人的差异性表现及影响以进一步阐明“志”的作用,进而运用对比的论证方法,将“志”“习”“导”三者关系说得明白、深刻。
    D. 刘文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于日常琐事中寄寓哲理,于平淡质朴中透出思想力度。
    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岂跖之聪明材力不舜若欤?
    (2)教而不知先志,学而不知尚志;欲天下治隆而俗美,何由得哉?
    (3)后蓉复履,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
    13. 结合两则文言材料,概括两位作者对习惯的态度有何异同。
    【答案】7. B 8. D
    9. C 10. D
    11. B 12. (1)难道盗跖的智慧与力量比不上舜吗?
    (2)教育而不知道先使人立志,学习而不知道尊崇志向,要想把国家治理得繁荣昌盛且风俗淳美,那么从哪里实现呢?
    (3)又走到原来的洼坑,心里忽然一惊,觉得这块地似乎突然高了。
    13. 同:世人治学,习惯很重要。
    异:张文认为志向决定习惯;刘文认为最开始的习惯很重要。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句意:志向,是做学问的关键。
    B.错误,“耽”,沉溺。句意:沉溺于口腹的满足。
    C.正确。句意:追求耳目的娱乐。
    D.正确。句意:每次经过,刘蓉都要被绊一下。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连词,表修饰;/介词,凭借。句意:每一个人生而呱呱地哭着。/年轻时因为父亲职任的关系而被任用,兄弟二人都做了皇帝的侍从官。
    B.结构助词,的;/代词,代百姓。句意:习惯不同,又是志向不同造成的。/向人们反复讲明孝顺父母和敬爱兄长的道理。
    C.连词,表转折,但是;/连词,表承接,然后。句意:在一呼一吸间定夺,显著于百年之久。/割地贿赂秦国,自己的力量就亏损了,这是灭亡的原因。
    D.相同,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句意:恢复回原来的状态,却认为是阻碍而不能适应。/盘结交错,曲折回旋。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言说成为世上楷模,行动成为世人表率,活着,人们以他为榜样,死了,人们流传他的书。遗留下来的风教和德泽,时间越久就越有新的内涵,这是流芳百世的人。功绩在养民事业隆重匡济天下,活着那么天下依靠他而得以安宁,身亡那么天下不知依靠谁,这是天下的人。
    “言为世法”与“动为世表”对称,应在“法”“表”后断开,排除AB;
    “身存则天下赖之以安”与“身亡则天下莫知所恃者”对称,应在“身存”前断开,排除D。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句意:而就此一天天有了差别,是志向导致。指不同志向的不同差异,无所谓积极与消极。
    ②句意:所以说君子做学问,最重要的就是开始时需谨慎。指人立志要慎重,无所谓积极与消极。
    ③句意:沉溺于嗜好,昏乱无度,逸乐迷失,那是不完整的人。指志的消极作用。
    ④句意:人之所以勤勉努力终身不停止,志向存在的缘故。指志的积极作用,能够勤勉人努力终身不停止。
    ⑤句意:志向在道义,每次行动就能进步。指志积极作用,能够让人行动进步。
    ⑥句意:如果立志在仁上,那就不会作恶。指志的积极作用,能够让人不做恶。
    综上,属于志向对人生起到积极作用的一组是④⑤⑥。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所以像跖一类的人自始至终都不会为自己的行为而后悔”错误,根据“为跖者,未尝不自悔其为跖”,可知做跖的未尝不后悔自己成为跖一类的人,而不是“自始至终都不会为自己的行为而后悔”。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聪明”,智慧;“材力”,力量;“不……若欤”,比不上……吗?
    (2)“志”,使人立志;“尚”,尊崇;“治隆”,治理得繁荣昌盛。
    (3)“履”,名词作动词,走到;“蹶然”,忽然;“如”,好像,似乎。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探究文中思想观点的能力。
    从第一篇“人之生也,未始有异也;而卒至于大异者,习为之也”可知,文章论述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是习惯造成的,“志异而习以异,习异而人以异”是说志向不同了,习惯便不同;习惯不同了,人也就不同了。“志也者,学术之枢机”说明志向是做学问的关键。“志在乎此,则习在乎此矣;志在乎彼,则习在乎彼矣”,即志向在这里,那么习惯就在这里;志向在那里,那么习惯就在那里。表明作者认为志向决定习惯。
    第二篇讲了刘蓉的故事,讲了习惯的重要性,“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即君子做学问,最重要的就是开始时需谨慎。表明作者认为最开始的习惯很重要。
    可概括出两者的相同在于重视习惯的作用,不同在于第一篇认为志向决定习惯,第二篇认为最开始的习惯很重要。
    参考译文:
    辨志
    [清]张尔岐
    人刚生下来,没有多少不同;而最终发展到大不相同,是习惯造成的。人所有的习惯,起初不知道它有什么不同;而就此一天天有了差别,是志向导致的。志向不同了,习惯便不同,习惯不同了,人也就不同了。志向,是做学问的关键,也是一个人向善或向恶的车船。关键部分正了,那么没有不正的;关键部分不正,就没有什么是正的了。到燕地去的车子向北行,虽是没到燕,一定不会走错到越。去越地的船向南行,虽是没到越,一定不会走错到燕。唉,人对于志向,能不慎重吗!
    每一个人生而呱呱地哭着,哑哑地笑着,蠕蠕地动着,惕惕地息着,没有什么不同。出去从了先生,早上授他诵读,晚上教他意义,一样是圣人的《易》《书》《诗》《礼》《春秋》五经呀。等到学成了,有的做了百世的人,有的做了天下的人,有的做了一国一乡的人;劣等的,是做了一室的人、七尺的人;至于最劣的,是做了不完全的人、异类的人。言说成为世上楷模,行动成为世人表率,活着,人们以他为榜样,死了,人们流传他的书。遗留下来的风教和德泽,时间越久就越有新的内涵,这是流芳百世的人。功绩在养民事业隆重匡济天下,活着那么天下依靠他而得以安宁,身亡那么天下不知依靠谁,这是天下的人。恩泽施与一地,行为能成为一方的表率,事业虽没大发展,立身而无愧于世,这是一国一乡的人。至于那些心思不离开米粮慈爱不超出妻子儿女的,那只是一室的人。沉溺于口腹的满足,追求耳目的娱乐,身子外一概不问,不关痛痒的,那只是一个普通的人。沉溺于嗜好,昏乱无度,逸乐迷失,那是不完整的人。因此而败坏法度和道义,成为百姓祸害的,那就是异类。难道人生一开始,就有这样不同吗?习惯造成的啊。习惯不同,又是志向不同造成的。志向在这里,那么习惯就在这里;志向在那里,那么习惯就在那里。
    孔子说:“如果立志在仁上,那就不会作恶。”这是说志向是不可不定的。所以志向在道义,就不会沉迷于货利;志向在货利,就不可能希望他做合乎道义的事。志向在道义,每次行动就能进步;志向在货利,每次行动都会退步。那发端很小,效力很大。近在自己心里,远遍天地之间。在一呼一吸间定夺,显著于百年之久。孟子说:“鸡鸣就起来,勤勉努力地行善的,是舜一类的人。鸡鸣就起来,勤勉努力地谋利的,是跖一类的人。要知道舜、跖的区别,没有别的,无非在贪利和行善之间罢了。”人之所以勤勉努力终身不停止的,志向存在的缘故。志向这东西,去做了就一定能达到,谋划了就一定能成功。等到已经实现,就不可以反转;等到已经成功,就不可以更改。于是做舜的,安享做舜一类的人;做跖的,未尝不后悔自己成为跖一类的人,可是已经无从着力了。难道跖的聪明才智力量不及舜吗?所立的志向不同罢了。唉,求学的人一天所立的志向,就是国家治乱的源头,人们忧乐的根本啊!
    孟子说:“士人该做些什么?回答说,应该尊崇志向。”《学记》上说:“凡是学习,为官先要学做事,为士先要立志。”我说:“没有做官的,要先使他的志向端正。”教育而不知道先使人立志,学习而不知道尊崇志向,要想把国家治理得繁荣昌盛且风俗淳美,那么从哪里实现呢?
    习惯说
    [清]刘蓉
    刘蓉小时候,在养晦堂西边一间屋里读书。他低头读书,碰到不懂的就抬头思索,想不出,就在屋内踱来踱去。屋里有个洼坑,直径一尺,越来越大。每次经过,刘蓉都要被绊一下。(刚开始觉得很别扭,)时间一长就习惯了。
    一天,父亲来到屋里,与他说话,回头看那个洼坑笑着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凭什么能治理好国家?”随后叫仆人把洼坑填平。后来刘蓉(读书想问题)又走到原来的洼坑,心里忽然一惊,觉得这块地似乎突然高了。低头看,地面平坦,已经平整。以后踏这块地,还是有这样的感觉。时间长了又习惯了。
    唉!习惯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啊!脚踏在平地上,就不能适应洼坑。等到时间久了,洼坑就好像平了,以至于把长久以来的洼坑填平,恢复回原来的状态,却认为是阻碍而不能适应。所以说君子做学问,最重要的就是开始时需谨慎。
    第Ⅱ卷
    四、(27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庞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久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开头两句,写诗人傍晚江行见闻,听到山寺报时的钟声,望见渡口争渡的人们。
    B. 三、四句,写世人回村诗人归家,在相同的路途中,表露诗人与民同乐的胸怀。
    C. 第五、六句,写山路上所见所感,诗人陶醉在这景色中,不禁与自然化为一体。
    D. 这首诗多用白描,着墨清淡,语言朴素平和,在平和中蕴藏着悠远深厚的情味。
    15. “惟有幽人自来去”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心境?
    16. 此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比较诗人描写这两个场景时不同的侧重点,分析它们时如何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诗境的。
    【答案】14. B 15. 表现了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超脱情怀。
    16. 江边场景,侧重写世俗,人们喧闹着争渡回家,但诗人保持着超脱,潇洒的心态;山中场景,侧重写诗人隐居,与尘世隔绝,孤独寂寞。从第一个场景到第二个场景,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表现出诗 人 怡然洒脱的隐逸志趣。因此,这两个场景构成的诗境是和谐统一的。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内容情感及表现手法的能力。
    B.“写世人回村诗人归家,在相同的路途中,表露诗人与民同乐的胸怀”错。诗歌的三、四句,写世人回家,诗人却离家去鹿门,两种归途的比较,表露了诗人的隐逸自得之志趣。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内容及诗人情感的能力。
    尾句“惟有幽人自来去”,“幽人”,此处明指庞德公,也喻指作者自己。山岩之内,柴扉半掩,松径之下,自辟小径。一幅幽静清冷的画面,作者刚刚经历江边那热闹的场景,转眼间来到清冷寂寞的山中隐居之地,抒写作者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展现了作者的隐逸情怀。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
    首联,写人傍晚江行的见闻,侧重写世俗。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诗人保持着超脱,潇洒的心态;。
    后两联写山中情景,侧重写诗人隐居生活。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山岩之内,柴扉半掩,松径之下,自辟小径。这里没有尘世干扰,唯有禽鸟山林为伴,隐者在这里幽居独处,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
    从江边场景到山中景,一喧嚣,—孤寂;一世俗,一隐居。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表现出诗人怡然洒脱的隐逸志趣。因此,这两个场景构成的诗境是和谐统一的。
    17.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______,夙遭闵凶。《陈情表》
    (2)______,固前圣之所厚。《离骚》
    (3)______,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
    (4)自伐者无功,______。《老子》
    (5)______,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6)日削月割,以趋于亡。______!《六国论》
    【答案】 ①. 臣以险衅 ②. 伏清白以死直兮 ③.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④. 自矜者不长 ⑤.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⑥.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衅”“矜”“隳”。
    五、(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寂寞
    梭罗
    这是一个愉快的傍晚,全身只有一个感觉,每一个毛孔中都浸润着喜悦。我在大自然里以奇异的自由姿态来去,成了她自己的一部分。我只穿衬衫,沿着硬石的湖岸走,天气虽然寒冷,多云又多风,也没有特别分心的事,那时天气对我异常地合适。牛蛙鸣叫,邀来黑夜,夜莺的乐音乘着吹起涟游的风从湖上传来。摇曳的赤杨和白杨,激起我的情感使我几乎不能呼吸了;然而像湖水一样,我的宁静只有涟漪而没有激荡。
    等我回到家里,发现已有访客来过,他们还留下了名片呢,不是一束花,便是一个常春树的花环,或用铅笔写在黄色的胡桃叶或者木片上的一个名字。不常进入森林的人常把森林中的小玩意儿一路上拿在手里玩,有时故意,有时偶然,把它们留下了。有一位剥下了柳树皮,做成一个戒指,丢在我桌上。在我出门时有没有客人来过,我总能知道,不是树枝或青草弯倒,便是有了鞋印,一般说,从他们留下的微小痕迹里我还可以猜出他们的年龄、性别和性格;有的掉下了花朵,有的抓来一把草,又扔掉,甚至还有一直带到半英里外的铁路边才扔下的呢;有时,雪茄烟或烟斗味道还残留不散。
    为了什么理由,我要有这么大的范围和规模,好多平方英里的没有人迹的森林,遭人类遗弃而为我所私有了呢?我的地平线全给森林包围起来,专供我自个享受,极目远望,只能望见那在湖的一端经过的铁路,和在湖的另一端沿着山林的公路边上的篱笆。大体说来,我居住的地方,寂寞得跟生活在大草原上一样。可以说,我有我自己的太阳、月亮和星星,我有一个完全属于我自己的小世界。从没有一个人在晚上经过我的屋子,或叩我的门,我仿佛是人类中的第一个人或最后一个人,除非在春天里,隔了很长久的时候,有人从村里来钓鳕鱼——在瓦尔登湖中,很显然他们能钓到的只是他们自己的多种多样的性格,而钩子只能钩到黑夜而已。他们立刻都撤走了,又把世界留给黑夜和我,而黑夜的核心是从没有被任何人类的邻舍污染过的。
    在任何大自然的事物中,都能找出最甜蜜温柔,最天真和鼓舞人的伴侣,即使是对于愤世嫉俗的可怜人和最最忧悒的人也一样。只要生活在天自然之间而还有五官的话,便不可能有很阴郁的忧虑。什么也不能正当地迫使单纯而勇敢的人产生庸俗的伤感。当我享受着四季的友爱时,我相信,任什么也不能使生活成为我沉重的负担。今天佳雨洒在我的豆子上,使我在屋里待了整天,这雨既不使我沮丧,也不使我抑郁,对于我可是好得很呢。虽然它使我不能够锄地,但比我锄地更有价值。有时,我把自己和别人作比较,好像我比我应得的似乎还多呢;好像我受到了特别的引导和保护。我从不觉得寂寞,也一点不受寂寞之感的压迫。当这些思想占据我的时候,温和的雨丝飘洒下来,我突然感觉到能跟大自然做伴是如此甜蜜如此受惠,就在这滴答滴答的雨声中,我屋子周围的每一个声音和景象都有着无穷尽无边际的友爱。每一支小小松针都富于同情心地胀大起来,成了我的朋友。我明显地感到这里存在着我的同类,虽然我是在一般所谓凄惨荒凉的处境中,然则那最明显地使我感到这里存在着我的同类,从今而后再也不会有什么地方会使我觉得陌生的了。
    我的最愉快的若干时光在于春秋两季的长时间暴风雨当中,这弄得我上午下午都被紧闭在室内。只有不停止的大雨和咆哮安慰着我。在那倾盆大雨中,我坐在我小屋子的门后,只有这一道门,却很欣赏它给予我的保护。在一次雷阵雨中,曾有一道闪电击中湖对岸的一株苍松,从上到下,划出一个一英寸——或者不止一英寸深——四五英寸宽,很明显的螺旋形的深槽,就好像你在一根手杖上刻的槽一样。那天我又经过了它,一抬头看到这一个痕迹,真是惊叹不已,那是八年以前,一个可怕的、不可抗拒的雷霆留下的痕迹,
    现在却比以前更为清晰。人们常常对我说,“我想你在那儿住着,一定很寂寞,总是想要跟人们接近一下的吧,特别在下雨下雪的日子和夜晚。”我直想这样回答:我们居住的整个地球,在宇宙之中不过是一个小点;那边一颗星星,我们的天文仪器还无法测量出它有多么大呢,你想想它上面的两个相距最远的居民又能有多远的距离呢?我怎会觉得寂寞?怎样一种空间才能把人和人群隔开而使人感到寂寞呢?我已经发现了,无论两条腿怎样努力也不能使两颗心灵更接近。我们最愿意和谁紧邻而居呢?人并不是都喜欢车站哪,邮局哪,酒吧间哪,会场哪,杂货店哪……人们倒是更愿意接近那生命的不竭之源泉的大自然,在我们的经验中,我们时常感到有这么个需要,好像水边的杨柳,一定向了有水的方向仲展它的根。人的性格不同,所以需要也很不相同,可是一个聪明人必需在不竭之源泉的大自然那里挖掘他的地窖……
    我们大部分人只让外表上的、很短暂的事情成为我们所从事的工作。事实上,这些是使我们分心的原因。最接近万物的乃是创造一切的一股力量。在我们近旁是那些最崇高的法则在不断起作用。在我们近旁,并不是我们应用的匠人,而是创造了我们本身的那位大匠。
    “神鬼之为德,其盛矣乎!”
    “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
    “使天下之人,斋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我们是一个实验的材料,但我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在这样的情况下,难道我们不能够有一会儿离开我们的充满了是非的社会,只让我们自己的思想来鼓舞我们?孔子说得好:“德不孤,必有邻。”
    有了思想,我们可以在清醒的状态下,欢喜若狂。只要我们的心灵有意识地努力,我们就可以高高地超乎任何行为及其后果之上;一切好事坏事,就像奔流一样,从我们身边经过。我们并不是完全都给纠缠在大自然之内的。我可以是急流中一片浮木,也可以是从空中望着尘寰的因陀罗。看戏很可能感动了我;而另一方面,和我生命更加攸关的事件却可能不感动我。我只知道我自己是作为一个人而存在的;可以说我是反映我思想感情的一个舞台面,我多少有着双重人格,因此我能够远远地看自己犹如看别人一样。
    大部分时间内,我觉得寂寞是有益于健康的。有了伴儿,即使是最好的伴儿,不久也要厌倦,弄得很槽糕。我爱孤独,我没有碰到比寂寞更好的同伴了。到国外去身在人群之中,大概比独处室内还格外寂寞。我并不比湖中高声大笑的潜水鸟更孤独,我并不比瓦尔登湖更寂寞。我并不比一朵毛蕊花或牧场上的一朵蒲公英寂寞,我不比一张豆叶,一枝炸酱草,或一只马蝇,或一只大黄蜂更孤独。我不比密尔溪,或一只风信鸡,或北极星,或南风更寂寞,我不比四月的雨或正月的融雪,或新屋中的第一只蜘蛛更孤独。
    太阳,风雨,夏天,冬天,——大自然的不可描写的纯洁和恩惠,他们永远提供这么多的康健,这么多的欢乐!对我们人类这样地同情,如果有人为了正当的原因悲痛,那大自然也会受到感动,太阳黯淡了,风像活人一样悲叹,云端里落下泪雨,树木到仲夏脱下叶子,披上丧服。难道我不该与土地息息相通吗?我自己不也是一部分绿叶与青菜的泥土吗?
    (选自梭罗《瓦尔登湖》,有删改)
    18.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对于瓦尔登湖畔的林中生活,梭罗不觉得寂寞,反倒认为这是真正的生活;在“真正的生活”中,梭罗所关注的不仅是物质的富有,更是内心的丰盈和精神的制高。
    B. 梭罗眼中的自然,不仅是与人平等相待的朋友,而且还是“创造一切的力最”,通过对这种力量的认同,获得一种超越任何行为及其后果之上的超然思想。
    C. 在梭罗看来,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平等的,人也是自然的一员,自然界事物也就成为人类最为亲近的同类;这种思想与我国古人的“侣鱼虾而友麋鹿”是一致的。
    D. 梭罗的审美态度,来源于对大自然的认同与皈依,获得一种超然的心境,摒弃许多干扰和牵绊,与自然为伴,使我们健全、宁静和满足,全身心始终浸润着喜悦。
    E. 梭罗的自然观与我国古代道家哲学和隐逸思想类似,通过泯灭人与物的差别来亲近自然,把世界归结为“齐一万物”的大一统,由此可见梭罗对西方传统哲学的背离。
    19. 赏析文章的第一段。
    20. 梭罗在文中引用孔子的话,说“德不孤,必有邻”。梭罗所谓的“德”,指什么?
    21. 文中说“大自然的不可描写的纯洁和恩惠”,大自然给予梭罗哪些“恩惠”?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梳理和概括。
    【答案】18. AE 19. ①直抒胸臆,“这是一个愉快的傍晚,全身只有一个感觉,每一个毛孔中都浸润着喜悦”,表达作者在湖边的喜悦之情。②从视听角度描写景物,通过描写“牛蛙鸣叫”“夜鹰的乐音”等大自然和谐的乐章,以动衬静,突出了傍晚湖边的宁静与和谐,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愉悦与宁静。
    20. 指一种思想,指接近自然生活,认为寂寞是对人有益的,能超脱一切外物,过纯粹的精神生活。
    21. ①大自然的美景让作者内心宁静而喜悦;②大自然提供给“我”纯净无污染的完全属于自己的“小世界”;③大自然给予“我”最甜蜜温柔,最天真和鼓舞人的永恒伴侣,是“我”精神的皈依;④大自然永远提供康健、欢乐,包容并接纳“我”的喜怒哀乐。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A.“梭罗所关注的不仅是物质的富有”错误。文中作者没有关注物质生活,关注的是简单物质生活下的精神生活。
    E.“由此可见梭罗对西方传统哲学的背离”错误,梭罗的自然观只他世界观的一部分,据此推断不出他对西方传统哲学的背离,选项于文无据。
    故选AE。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段落的能力。
    文段首句“这是一个愉快的傍晚,全身只有一个感觉,每一个毛孔中都浸润着喜悦”为文段的中心句,直接抒发感情,表达作者傍晚在湖边内心的喜悦之情,定下了全段的感情基调;
    接着主要以视觉和听觉描写景物,“多云又多风”“摇曳的赤杨和白杨”为视觉描写,“牛蛙鸣叫”“夜莺的乐音”为听觉描写;其中“牛蛙鸣叫”“夜莺的乐音”等大自然和谐的乐章,以动衬静,衬托出傍晚湖边的寂静和作者内心的宁静与喜悦。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点词语含义的能力。
    结合“难道我们不能够有一会儿离开我们的充满了是非的社会,只让我们自己的思想来鼓舞我们?孔子说得好:‘德不孤,必有邻。’有了思想,我们可以在清醒的状态下,欢喜若狂”可知,梭罗所谓的“德”应是指思想。
    结合“我们大部分人只让外表上的、很短暂的事情成为我们所从事的工作。事实上,这些是使我们分心的原因。最接近万物的乃是创造一切的一股力量。在我们近旁是那些最崇高的法则在不断起作用”可概括出,这种思想是远离使人分心的凡俗的庸常,无限接近大自然;
    结合“有了思想,我们可以在清醒的状态下,欢喜若狂。只要我们的心灵有意识地努力,我们就可以高高地超乎任何行为及其后果之上;一切好事坏事,就像奔流一样,从我们身边经过。我们并不是完全都给纠缠在大自然之内的。我可以是急流中一片浮木,也可以是从空中望着尘寰的因陀罗”“大部分时间内,我觉得寂寞是有益于健康的”可知,这种思想是人应该不被环境及外在的一切物质束缚,过纯粹的精神的生活,并认为寂寞对人有益处。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这是一个愉快的傍晚,全身只有一个感觉,每一个毛孔中都浸润着喜悦”“牛蛙鸣叫,邀来黑夜,夜莺的乐音乘着吹起涟游的风从湖上传来”,美丽的自然景象给予作者精神滋养,使他内心宁静而喜悦;
    “居住的地方,寂寞得跟生活在大草原上一样。可以说,我有我自己的太阳、月亮和星星,我有一个完全属于我自己的小世界”“黑夜的核心是从没有被任何人类的邻舍污染过的”,大自然提供给“我”纯净无污染的完全属于自己的“小世界”;
    “在任何大自然的事物中,都能找出最甜蜜温柔,最天真和鼓舞人的伴侣,即使是对于愤世嫉俗的可怜人和最最忧悒的人也一样。只要生活在天自然之间而还有五官的话,便不可能有很阴郁的忧虑”,大自然给予“我”最甜蜜温柔、最天真和鼓舞人的永恒伴侣,是我精神的皈依;
    “我突然感觉到能跟大自然做伴是如此甜蜜如此受惠,就在这滴答滴答的雨声中,我屋子周围的每一个声音和景象都有着无穷尽无边际的友爱”“永远提供这么多的康健,这么多的欢乐!对我们人类这样地同情,如果有人为了正当的原因悲痛,那大自然也会受到感动”,大自然永远提供康健、欢乐,包容并接纳“我”的喜怒哀乐。
    六、(10分)
    22.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着力描写王熙凤的眉形目态,前文借黛玉所见,告诉读者,王熙凤有“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后文写到王熙凤素服赚尤二姐入大观园时,又一次写到她的眉眼:“眉弯柳叶,高吊两梢,目横丹凤,神凝三角。”两次描写有何异同?如此描写,作者有何用意?
    【答案】①都强调了王熙凤的“柳叶吊梢眉”和“丹凤三角眼”,但第一次侧重描绘外貌特征,第二次着重强调眉眼神态。
    ②柳叶眉丹凤眼显其妩媚,吊梢、三角又加了一层威严,突出了王熙凤妩媚与威严并存的特质。由眉眼特征到神态刻画,则是为了更进一层展现王熙凤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王熙凤这个人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经典名著中人物形象特点和人物描写方法作用的能力。
    首先,两次描写的相同之处在于都强调了王熙凤的“丹凤三角眼”和“柳叶吊梢眉”。这种描写方式突出了王熙凤的妩媚与威严并存的特质。
    然而,两次描写也存在明显的差异。第一次描写是在黛玉初见王熙凤时,作者通过黛玉的视角,将王熙凤的外貌描绘得生动而具体,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王熙凤的气场和个性,感受到凤姐在和善、亲热外表下的威严。而第二次描写则是在王熙凤素服赚尤二姐入大观园的情境中,作者更加着重地强调了王熙凤的眉眼的表情和神态——“目横丹凤,神凝三角”,这八字描写,把凤姐的深藏不漏和细心窥察说了个通透,计策定了,尤二姐也来了,但对方到底是怎样的人,还得留神细察,然后随时调整方策,将王熙凤的谨慎心思,冷静、果断性格通过神态展现地淋漓尽致。
    23. 苏联作家普里什文擅长用短章的形式叙写人生的箴言,阅读他的作品,解答后面提出的问题。
    思想的诞生
    在我漫长的一生中,有多少小小的子弹和霰弹落到了我的身上,不知从哪儿飞来,击中我的心灵,于是给我留下许多弹伤。而当我的生命已近暮年,这些数不尽的伤口开始愈合了。
    在那曾经受伤的地方,就生长出思想来。
    请结合语境,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你对划线句子的理解。要求100字左右。
    【答案】示例:人生中,生老病死、天灾人祸,数不尽的苦难折磨着我们,甚至让我们遍体鳞伤。但是,随着成长成熟,我们却能在这些伤痕中产生出最珍贵的思考,诞生新的思想,从而能够直面苦难,正视挫折,让曾经的痛苦变成我们生存的证据和值得骄傲的生命印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意的能力。
    本题答案不唯一,注意结合题干中哲学家的话和文本的内容来写,尤其注意文段的题目是“思想的诞生”,考生要围绕“思考”“思想”进行作答。“这些数不尽的伤口”对应前文“在我漫长的一生中,有多少小小的子弹和霰弹落到了我的身上,知从哪儿飞来,击中我的心灵,于是给我留下许多弹伤”,指人生时时、处处都会有挫折和打击;而“生命已近某年”强调时间的力量、人的成长成熟 、人的思考能力;“伤口开始愈合了”是结果,再结合文段的题目“思想的诞生”及后文“在那曾经受伤的地方,就生长出思想来”可知,随着成长成熟,我们能在这些伤痕中产生出最珍贵的思考,诞生新的思想,从而能够直面苦难,正视挫折。
    综上所述,考生应该围绕生命中遇到的挫折和由此产生的思考、取得的成就来表达,言之成理即可。
    七、(60分)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德不孤立,必以类应。因此,品德好的人一定会有志同道合者追随他。
    孔子的格言揭示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处的智慧和法则。你对此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本次作文题引用了孔子的名言“德不孤,必有邻”,并要求考生结合自身体验,谈谈对这句话的思考和感悟。这句话主要阐述了品德的重要性,以及品德高尚的人会得到他人的认同和追随,蕴含着深刻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的道理。它强调了道德品质在人际互动中的核心作用和影响力。
    提示语部分“孔子的格言揭示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处的智慧和法则”这一内容为考生提供了思考方向与写作方向。因此,考生在审题时应该重点关注品德对个人、社会以及人与自然关系乃至国家层面的影响。另外,写作时要注意“结合自身体验”,可联系自身的学习或生活经历进行论述,不能泛泛而谈。
    写作时,可以采用主体并列式的论证结构,先结合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如德是发展之基,重视个人品德修养,铸就更加和谐多彩的明天。接着可以分论点的形式论述德行的重要性:从个人角度出发,品德好的人更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从而在生活中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从社会的角度出发,品德高尚的人在社会中会起到榜样作用,他们的言行会影响周围的人,从而促进社会的正向发展;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出发,品德好的人会更加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可持续发展。最后,联系现实,论述我们该如何修身立德并发出呼吁号召。
    在论述过程中,可综合使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引用陈独秀“道德为人类之最高精神作用,维持群体之最大利益”的名言,使论证更有力;也可以列举道德败坏之人的事例,以其后果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深入严谨。
    立意:
    1.扬道德之善,奠发展之基。
    2.修身立德,养君子之风。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相关试卷

    [语文]2023_2024学年天津和平区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寒假验收)(原题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语文]2023_2024学年天津和平区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寒假验收)(原题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3_2024学年天津和平区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三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寒假验收解析版docx、2023_2024学年天津和平区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三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寒假验收解析版pdf、2023_2024学年天津和平区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三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寒假验收原题版docx、2023_2024学年天津和平区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三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寒假验收原题版pdf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三年级寒假验收考试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三年级寒假验收考试语文试卷,共11页。

    2023届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届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解析版),共20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