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年春甘肃兰州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测试卷

    2024年春甘肃兰州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测试卷第1页
    2024年春甘肃兰州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测试卷第2页
    2024年春甘肃兰州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测试卷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春甘肃兰州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测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春甘肃兰州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测试卷,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春甘肃兰州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测试卷
    (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
    一、基础·运用(30 分)
    1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题。(9 分)
    一种符号,万千个方块,数千年发展,叙述过太平盛世,描绘过烽火战争,传承着中华文化,傲视着 世界文明——这就是汉字。汉字有着与西方文字迥然不同的特点,它是祖先灵性的 ,是构筑
    中华文化的 ,是中国精神文明的 。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 的精巧符号,创生至今,
    不管语音如何变化,结构都基本稳定。作为记录中华文化的载体,汉字是我们更好地了解祖先的有力媒介。
    不仅如此,汉字还是充满活力的文字系统,它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各种字体的发展, 在书写材料上也不断演变,即便到了计算机时代,依然不惧挑战、 焕发出新的活力,是中华文化勇于变革、
    积极进取精神的缩影。
    (1)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结晶 旗帜 核心 B .旗帜 核心 结晶
    C .结晶 核心 旗帜 D .核心 结晶 旗帜
    (2)下列对语段中加点词和画波浪线处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不断演变”“积极进取”这两个短语的结构类型相同。
    B .“不管语音如何变化,结构都基本稳定。 ”这是个假设关系的复句。
    C .“汉字是我们更好地了解祖先的有力媒介”一句的主干是“汉字是媒介”。
    D .“ 即便到了计算机时代,依然不惧挑战、焕发出新的活力” 中顿号的使用是错误的。
    (3)请任选一种字体临写下面的文字。(3 分)
    2 .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3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 分)
    当然,国家公祭鼎并非是对文物楚大鼎的简单仿制,更多的是“借其神韵” 。 。
    ①而国家公祭鼎正面则铸有 160 字的铭文。
    A .欺侮 wú
    眼眶 kuàng
    恬静 tián
    马鸣风啸 xiā
    B .龟裂 guī
    晦暗 huì
    追朔 sù
    戛然而止jiá
    C .沙砾 lì
    撺掇 cuān
    冗杂 rǒng
    天衣无缝 fèng
    D .缄默jiān
    枯躁 zà
    怅惘 wǎng
    人情事故 shì
    ②而“国家公祭鼎”高 165 厘米, 鼎上外口径 126.6 厘米, 铜质的鼎身和铜质的底座重 2014 公斤,石质
    的底座重 1213 公斤,象征 2014 年 12 月 13 日。
    ③用魏碑简体字,描述了南京大屠杀给中华民族造成的巨大灾难,表达了对遇难同胞痛悼、祭奠之意。
    ④据悉,楚大鼎是同时期出土的圆鼎中最大的,通高 113 厘米,口径 87 厘米,重达 400 公斤。
    ⑤此外,楚大鼎上共有 16 字铭文。
    A . ②①④⑤③ B . ④②⑤①③ C . ④②③①⑤ D . ②①③⑤④
    4 .综合性学习(7 分)
    古诗就像一朵罕见的奇葩绽放在文坛上,散发着迷人的芬芳,吸引着我们前去观赏。伟大的浪漫主义 诗人屈原曾经吟唱: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确,中国古诗之路也是漫长而修远的, 现在请
    你和我们一起漫步古诗苑,完成下面的题目。
    (1)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 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请根据它们所抒发的情感的共同点,
    给诗集命名。(3 分)
    《次北固山下》(王湾) 《春望》(杜甫) 《静夜思》(李白) 《泊船瓜洲》(王安石)
    诗集名称:《 》
    (2)为配合这次主题活动,你们班打算办一期手抄报,下面是手抄报设置的一个板块,请你再拟两个
    板块名称。(4 分)
    板块一:诗人逸事
    板块二:
    板块三:
    5 .默写(8 分)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诗经 · 关雎》)
    ② , 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③ , 并怡然自乐。
    ④ , 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诗经 · 子衿》)
    ⑤桃之夭夭, 。
    ⑥空山新雨后, 。
    ⑦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中表示只要心灵相通,就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的名句是:
    , 。
    二、古诗文阅读(22 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6-7 题。(5 分)
    子衿
    《诗经 · 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6 .下列对诗歌内容和手法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
    人。
    B .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
    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C .全诗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眼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大量的心理
    描写。
    D .这首诗鲜明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女性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平等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实质,女主人公
    在诗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即对情人的思念。这在《诗经》 以后的历代文学作品中也是常见的。
    7 .在章节表现形式上, 该诗采用了① 的形式,其突出的表达效果是② 。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8-11 题。(17 分)
    (甲)
    自渴① 。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采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掊足, 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走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 北堕小潭。潭幅员战百尺,清深多俢鱼。又北曲行圩-,睨若无穷,然卒入干渴,其侧皆诡石怪杰,奇卉美
    箭② 。可列坐而庥③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乙)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堇竹, 闻水声,如鸣珮环, 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洌。全石
    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
    (注释)①渴(hé):地名,指袁家渴。②箭:小竹。③庥(xiū):竹荫。
    8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4 分)
    (1)民桥其上 (2)逾石而往有石泓
    (3)北堕小谭 (4)卷石底以出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 有泉幽幽然
    B 其侧皆诡石怪木
    C 然卒入于渴
    D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
    然胡不已乎
    安陵君其许寡人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 分)
    (1)其长可十许步。
    (2)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11 .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4 分)
    三、现代文阅读(30 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2-15 题。(16 分)
    脖子上系灯绳的娘
    王会敏
    ①小时候上晚自习,回家最晚的是临考前那些日子,为了考出好成绩。老师会卖力地延迟放学时间,
    那次放学竟是晚上十点多。
    ②北风呼呼地吹着,我蜷缩着脖子朝家跑去。周围出奇地黑,伸手不见五指,偶尔能听到狗的叫声。
    推开那扇小木门,我兴冲冲地朝堂屋奔去,就在我迈步的那刻, 一只大老鼠突然窜出来,我吓得打了个冷 颤, 一个趔趄摔倒在地,谁知这一摔,竟磕碰着下巴,摸着湿漉漉的鲜血,我用纸擦了擦。娘听到摔倒声, 急急地问: “这是磕到哪儿了,磕到哪儿了?”她从床上跳下来, 连鞋都没顾上穿,不顾地面冰凉,疾步朝做
    饭的棚子奔去。 迎着电筒那束光,娘抠了些锅灰,将锅灰按在我的下巴上,这流血就马上止住了。
    ③我被娘拉进屋里,她自责道: “瞅瞅,上了年纪觉就多了, 刚才还醒着,谁知打了个盹儿竟然睡着了。 都怪娘, 若姑娘家脸上留下个疤,娘这辈子都有罪呀! ”我将娘纳的鞋底搁桌上, 宽慰她: “不碍事,又不是 多大的伤口,缝了针也不见得会留疤。”娘朝我打来:“呸呸呸,竟说些扫门兴话。”窗户上的塑料纸,在北
    风的迎合下呼哧呼哧扇动着,我就熟睡在娘的一边。
    ④第二天我又去上晚自习, 走的时候,我拿了个手电筒,回头跟娘说: “晚上不用等我。”娘扶了扶鼻梁 上的老花镜,拿着高粱毛在地上蹲着洗锅碗,她将身子挺了挺,朝我摆手:“去吧,路上慢点。 ”放学后,我 拿着门栓插门时, 电筒哐啷掉地上, 等我捡起来任凭怎么开, 它却就是不亮。这时堂屋的灯亮了,娘在屋 里喊: “外面冷, 赶紧进来, 一会儿我去插门儿。”就在我进屋的那一刻,娘正在解脖子上拴着的灯绳,我的
    心猛地被触动了, 想想这场面,只有在书中看到过。十几亩田地,娘如同老黄牛似的没白没黑地操持着。
    家里四个孩子, 也都是娘含辛茹苦养大的, 送走一个读高中的大姐,紧接着又送哥,瞅瞅旁边睡得正香的
    小妹,如今娘又在熬我……
    ⑤我责备着:“娘,在脖子上拴个绳子干吗,这样会窒息的!”娘没有文化哪懂这些啊,她转过脸嘿嘿一 笑: “你还别说,这个办法真好,打个盹儿,灯绳就会勒一下。”我不禁心疼得泪水模糊了双眼,上前一步紧
    紧地将娘搂住。
    ⑥我把绳子给娘解下来, 抚摸着娘被绳子勒红的脖颈,娘回说: “不碍事,娘为你做再多的事都是应该 的。 ”我一直记得娘的恩,做最好的学生,过最好的人生,我一直以最昂扬的姿态生活着, 因为背后一直有
    娘殷切注视的目光,只有不辜负那个脖子上系灯绳的娘, 才能不辜负美丽的人生。
    (《思维与智慧 · 上半月》2018 年 11 期)
    12 .本文以“脖子上系灯绳的娘”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4 分)
    13 .认真品味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揣摩“我”当时的心理。(4 分)
    十几亩田地,娘如同老黄牛似的没白没黑地操持着。家里四个孩子, 也都是娘含辛茹苦养大的,送走
    一个读高中的大姐,紧接着又送哥,瞅 瞅旁边睡得正香的小妹,如今娘又在熬我……
    14 .文中的娘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 分)
    15 .文中娘“脖子上系灯绳”一事给你怎样的感悟?(4 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6-18 题。(14 分)
    细读的妙处
    ①读书从来有粗细快慢之分。
    ②读书细的功夫,是阅读的基本功之一。读书要细,这个“细”,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什么叫细?头 发丝这样叫细?还是跟风一样看不见叫细?多读几遍就叫细吗?这么说,还是说不清读书要细的基本东西。
    不如举例说明。
    ③已故的老作家汪曾祺先生的短篇小说《鉴赏家》,或许能够从阅读的细这方面给予我们一些启发。小 说讲述乡间一个名叫叶三的卖水果的水果贩子,跟城里一个叫季陶民的大画家交往的故事。这个大画家家
    里一年四季的时令水果,都是叶三给送,所以他和画家彼此非常熟悉。
    ④有一次叶三给画家送水果,看见画家正画着一幅画,画的是紫藤,开满一纸紫色的花。画家对叶三 说:“我刚画完紫藤,你过来看看怎么样。 ”叶三看了这幅画,说:“画得好。”画家问: “怎么个好法呢?ℽ
    这就要说明什么叫细了。我们特别爱说的词是:紫藤开得真是漂亮,开得真是好看, 开得真是栩栩如生,
    开得真是五彩缤纷,开得真是如此灿烂,但是,这不叫好,更不叫细,这叫形容词,或者叫做陈词滥调。
    我们在最初阅读的时候,恰恰容易注意这些漂亮词语的堆砌,认为用的词儿越多, 形容得才能够越生动。
    恰恰错了。我们还不如这叶三呢。叶三说:“您画的这幅紫藤里有风。 ”画家一愣,说:“你怎么看得出来我 这紫藤里有风呢?”叶三跟画家说:“您画的紫藤花是乱的。”这就叫细。 紫藤一树花是乱的,风在穿花而过。 读书的时候,要格外注意这样的细微之处,这是作者日常生活的积累。作者在平常的日子里注意观察、捕 捉到这样的细微之处, 才有可能写得这样细。细,不是只靠灵感或者才华就可以写作出来的, 而是日常生 活在写作中自然的转换。而对于我们读者来说, 在文本阅读中读得仔细, 会帮助我们在生活中观察得仔细;
    同样, 在生活中观察得仔细, 也会帮助我们在阅读中读得仔细。
    ⑤又有一次,画家画了一幅画,是传统的题材,耗子上灯台。画完了以后,赶上叶三又送水果来,画 家说:“你看看我这幅耗子上灯台怎么样。 ”叶三看完以后,说:“您画的这只耗子是小耗子。 ”画家说:“奇 怪了,你何以分出来?说说原因。”叶三就说:“您看您这耗子上灯台,它的尾巴绕在灯台上好几圈,说明它 顽皮,老耗子哪儿有这个劲头,能够爬到灯台上就不错了,早没有劲头绕了。”什么叫细?这就叫细。 你看 见耗子,我也看见耗子, 你看见灯台,我也看见灯台了,但是, 人家看见了耗子的尾巴在灯台上绕了好几
    圈,我没有看见,这就有了粗细之分。
    ⑥又有一次,画家画了一整幅泼墨的墨荷,这是画家最拿手的。他在墨荷旁又画了几个莲蓬。叶三又 送水果过来,画家问他画得怎么样。画家也跟小孩一样, 等着表扬呢,因为叶三是他的知音呀,但是这次 叶三没表扬,他对画家说:“您呀,这次画错了。”画家说:“我画了一辈子墨荷都是这么画的,还没有人说 我错。你说我错,我错在哪儿?”叶三说:“我们农村有一句谚语:红花莲子白花藕,您画的这个是白荷,白 莲花,还结着莲子,这就不对了,应该是开红花才对呀。”画家心下佩服,他想,叶三一年四季在田间地头 与农作物打交道,人家的农业生活知识比自己来得真切! 画家当即在画上抹了一笔胭脂红,白莲花变成红
    莲花。
    ⑦细,还在于生活的积累。没有生活知识的积累,只凭漂亮的词语是写不好文章的。叶三告诉了画家,
    缺乏生活知识,即使画得再细致入微,却可能是错误的,是南辕北辙的。知识是文章写作时的底气和依托。 “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文字表面的细的背后, 是知识的积累。这种知识,
    靠书本的学习,也靠生活的实践。
    ⑧细读,锻炼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文字背后的细微之处;也锻炼我们的心,让我们的
    心在日常生活之中能够细腻而温柔。
    16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叶三与大画家交往的三个片段。 (4 分)
    17 .“细读的好处”是什么?(用横线在原文中标出)(4 分)
    18 .本文第②段连用四个问句有什么作用?(6 分)
    四、名著阅读(8 分)
    19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题目。(85 分)
    (1)请你参考示例,用一句简短而富有创意的话点评《傅雷家书》的内容和特色。 (不超过 20 字)
    示例: 《水浒传》: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5 分)
    《傅雷家书》:
    (2)《傅雷家书》通过 的方式对儿子的 和 进行悉心指导。这些家书凝
    聚着傅雷对儿子、对 的深厚的爱。(3 分)
    五、写作(60 分)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 按要求作文。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家家也有属于自己的一点小欢喜,给看似平淡庸常的生活添上了一抹 靓丽的色彩,插入了一曲动人的旋律,洒上了一勺鲜浓的调料……看似枯燥单调的家庭生活,也会因为这
    些小小的欢喜而生动鲜活起来,让你若有所思所悟。
    仔细阅读以上文字, 结合材料内涵,以《小欢喜》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不少于两件事,叙
    议结合。字数不少于 600 字。

    相关试卷

    2024年春甘肃兰州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测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春甘肃兰州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测试卷,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春辽宁省建昌县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测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春辽宁省建昌县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测试卷,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运用,古诗文阅读,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期中]2024年春广西梧州市长洲区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有答案):

    这是一份[语文][期中]2024年春广西梧州市长洲区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有答案),共9页。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