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一、单选题
1. 根据下列事实:①A+B2+=A2++B;②D+2H2O=D(OH)2↓+H2↑;③以B、E为电极与E的盐溶液组成原电池,电极反应为:E2++2e-=E,B﹣2e-=B2+.由此可知A2+、B2+、D2+、E2+的氧化性强弱关系是
A. D2+>A2+>B2+>E2+B. B2+>A2+>D2+>E2+
C. D2+>E2+>A2+>B2+D. E2+>B2+>A2+>D2+
2. 使1ml 与氯气发生完全加成反应,然后使加成产物在光照下充分发生取代反应,则两次消耗的氯气的物质的量最多分别为
A. 2 ml,8 mlB. 2 ml,10 ml
C. 4 ml,8 mlD. 4 ml,10 ml
3. 常温下,某同学分别将5g锌粒(形状大小一样)加入到如下三组50 mL混合试液中,图为硫酸铜浓度不同时,反应生成氢气速率的变化曲线。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曲线b反应速率始终大于曲线a是因为形成了原电池
B. 1~2min内曲线c反应速率急剧下降是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降低导致的
C. 3min时,生成氢气的速率:b>c>a
D. 对比曲线b、c的6~7min段,可知硫酸铜溶液浓度越大不一定能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4. X、Y、Z为三种气体,把a ml X和b mlY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若三者的物质的量满足,则Y的转化率为( )
A. B.
C. D.
5. 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了CO2直接加氢制取高辛烷值汽油,转化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ⅱ为
B. 1mlCO2完全转化为 (CH2)n得到4NA个电子
C. a的化学名称为2-甲基丁烷
D. b的一氯取代物有2种结构
6. 有机物环丙叉环丙烷,由于其特殊的电导结构一直受到理论化学家的注意,环丙叉环丙烷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环丙叉环丙烷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一氯代物只有一种B. 所有的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
C. 分子式为C6H8D. 不可能是环丙烷的同系物
7. 一定温度下,向10mL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忽略整个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不同时刻测得生成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如表所示:
资料显示,反应分两步进行:①;②。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 )
A. 的作用是增大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B. 反应①、②均是放热反应
C. 反应是吸热反应
D.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8. 下列各项叙述正确是
A. 和CH3-CH2-CH2-CH2-CH3分别是有支链的分子和直链分子,它们的结构不相似,不是同系物
B. 分子中只含有碳碳单键(C-C)和碳氢单键(C—H)的烃都是链状烷烃
C. 环己烷(结构简式可表示为)分子中6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内
D. 标准状况下,2.24 L C4H10分子中共价键的数目一定为1.3NA
9. 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气态与两种分子的互变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比更稳定
B. 为吸热反应且反应条件一定要加热
C. 中的所有化学键全部断开需要吸收的热量
D. 转化为需要吸收的热量
10. 如图所示装置中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M棒变粗,N棒变细,指针指向M,由此判断下表中所列M、N、P物质,其中可以成立的组合是
A. AB. BC. CD. D
11. 利用某分子筛作催化剂,NH3可脱除废气中的NO和NO2,生成两种无毒物质,其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过程中NO2、NH4+之间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B. 上述历程的总反应可以为:2NH3+NO+NO22N2+3H2O
C. X是HNO2,是还原产物
D. [(NH4)(HNO2)]+是反应过程中催化剂
12. 常温下,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铜片插入浓HNO3中组成原电池(图1),测得原电池的电流强度(I)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O~t1时,原电池的负极是铜片
B. O~t1时,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产生氢气
C. t1时刻后电流方向发生变化的原因是Al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氧化膜阻止了Al进一步反应
D. t1时刻后,电子从铝经过导线流向铜
13. 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可以利用太阳光在催化剂表面实现高效分解水,主要过程如图所示:
下表所示为此反应条件下,断开或形成1ml对应的化学键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过程Ⅰ反应物为1ml,则过程Ⅰ吸收的能量为463kJ
B. 过程Ⅰ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过程Ⅲ中生成物的总能量
C. 若过程Ⅰ的反应物为2ml,则过程Ⅱ放出的能量为574kJ
D. 过程Ⅲ为氧化还原反应
14. 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二次电池。将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钠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镍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应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放电时,向负极移动
B. 电子从Na极经导线到Ni极,再经电解质溶液回到Na极
C. 放电时,正极反应为
D. 放电时,Na极发生氧化反应
15. 某单烯烃与H2发生加成反应后产物结构简式是CH3CH2C(CH3)2CH2CH(CH3)2,则该单烯烃的结构可能有
A. 2种B. 3种C. 5种D. 6种
二、实验题
16. 在一只小烧杯里,加入20 g氢氧化钡[Ba(OH)2·8H2O]晶体粉末,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3~4滴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加入10 g氯化铵晶体,并用玻璃棒迅速搅拌。
(1)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实验中观察到的_______、_______且反应混合物成糊状,反应混合物呈糊状的原因是_________
(4)通过___现象,说明该反应为______热反应,这是由于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17. 某课外活动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氯气与氨气之间的反应。其中A、F为氨气和氯气的发生装置,C为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气反应的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F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A中的烧瓶内固体可选用_________(选填以下选项的代号)。
A. 碱石'灰B. 浓硫酸
C. 生石灰D. 五氧化二磷
E. 烧碱
(3)虚线框内应添加必要的除杂装置,请从图的各选装置中选择,并将编号填入下列空格。B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
(4)氯气和氨气在常温下混合就能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内出现浓厚的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鉴定该固体就是氯化铵: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从装置C的G处逸出的尾气中含有N2和少量Cl2,应如何处理______?
18. 现有混有少量SO2杂质的CO2气体,请选用适当的实验装置,收集纯净干燥的CO2气体。
(1)要达到实验目的,按气流从左到右,各接口连接顺序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
A.dcabh B.efabg C.feabg
(2)本实验除去SO2的原理是利用SO2的_______。
A. 氧化性B. 漂白性C. 还原性D. 酸性
(3)SO2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19. 如图所示,盛有足量水的水槽里放两个烧杯,小烧杯里放有少量铜片和过量浓硝酸,小烧杯外面倒扣一个大烧杯,请回答:
(1)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
(3)用该装置做铜与浓硝酸反应实验的优点:___________。
(4)大烧杯内最终所得气体产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若要验证此气体产物,最简便的方法:___________。
20. 硫化钠可广泛用于染料、医药行业。工业生产的硫化钠粗品中常含有一定量的煤灰及重金属硫化物等杂质。硫化钠易溶于热乙醇,重金属硫化物难溶于乙醇。实验室中常用95%乙醇重结晶纯化硫化钠粗品。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常用芒硝()和煤粉在高温下生产硫化钠,同时生成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溶解回流装置如图所示,回流前无需加入沸石,其原因是_______。回流时,烧瓶内气雾上升高度不宜超过冷凝管高度的1/3.若气雾上升过高,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
(3)回流时间不宜过长,原因是_______。回流结束后,需进行的操作有①停止加热 ②关闭冷凝水 ③移去水浴,正确的顺序为_______(填标号)。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①③②
(4)该实验热过滤操作时,用锥形瓶而不能用烧杯接收滤液,其原因是_______。过滤除去的杂质为_______。若滤纸上析出大量晶体,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5)滤液冷却、结晶、过滤,晶体用少量_______洗涤,干燥,得到。
21. 为测定Na2CO3与Na2SO3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1)方案一: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30g),置于坩埚中加热至恒重,冷却,称取剩余固体质量为31.6g,计算。①实验中加热至恒重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案二:以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铁架台、铁夹等仪器未在图中画出)
①已知仪器C中装有品红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有人提出该溶液可能引起Na2CO3含量的测量结果比实际值偏低,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室中备有以下常用试剂:a.浓硫酸 b.品红溶液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 e.无水硫酸铜 f.碱石灰 g.五氧化二磷 h.无水氯化钙 请将下列容器中应盛放的试剂序号填入相应空格:B中______,D中________,E中________。
③实验过程中,当仪器A内的固体反应完全后,需打开活塞K,向A中通入大量的氮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方案三:称取一定量样品,置于小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向小烧杯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沉淀,称量固体质量。实验中判断沉淀洗干净的方法是_________。试剂
CuSO4/(ml•L-1)
H2SO4/(ml•L-1)
a
0.00
3.00
b
0.25
3.00
c
0.50
3.00
0
2
4
6
0
9.9
17.5
22.4
M
N
P
A
锌
铜
稀硫酸溶液
B
铜
铁
稀盐酸溶液
C
银
锌
硝酸银溶液
D
锌
铁
硝酸铁溶液
化学键
H-O键
O=O键
H-H键
O-O键
能量kJ
463
496
436
138
白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
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 根据下列事实:①A+B2+=A2++B;②D+2H2O=D(OH)2↓+H2↑;③以B、E为电极与E的盐溶液组成原电池,电极反应为:E2++2e-=E,B﹣2e-=B2+.由此可知A2+、B2+、D2+、E2+的氧化性强弱关系是
A. D2+>A2+>B2+>E2+B. B2+>A2+>D2+>E2+
C. D2+>E2+>A2+>B2+D. E2+>B2+>A2+>D2+
【答案】D
【解析】
【详解】同一化学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①A+B2+=A2++B,该反应中氧化剂是B2+,氧化产物是A2+,所以B2+的氧化性>A2+的氧化性;
②D+2H2O=D(OH)2+H2↑,该反应中氧化剂是H2O,氧化产物是D(OH)2,所以H2O的氧化性>D2+的氧化性;
③以B、E为电极与E的盐溶液组成原电池,电极反应为:E2++2e﹣=E,B﹣2e﹣=B2+,该电池的电池反应式为E2++B=E+B2+,所以氧化剂是E2+,氧化产物是B2+,所以E2+的氧化性>B2+的氧化性;
所以各离子的氧化性大小为E2+>B2+>A2+>D2+;
故选D。
2. 使1ml 与氯气发生完全加成反应,然后使加成产物在光照下充分发生取代反应,则两次消耗的氯气的物质的量最多分别为
A. 2 ml,8 mlB. 2 ml,10 ml
C. 4 ml,8 mlD. 4 ml,10 ml
【答案】A
【解析】
【详解】1 ml该物质中含2 ml碳碳双键,完全加成需2 ml氯气,生成的产物中含8 ml氢原子,完全取代需8 ml氯气,故选A。
3. 常温下,某同学分别将5g锌粒(形状大小一样)加入到如下三组50 mL混合试液中,图为硫酸铜浓度不同时,反应生成氢气速率的变化曲线。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曲线b反应速率始终大于曲线a是因为形成了原电池
B. 1~2min内曲线c反应速率急剧下降是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降低导致的
C. 3min时,生成氢气的速率:b>c>a
D. 对比曲线b、c的6~7min段,可知硫酸铜溶液浓度越大不一定能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原电池可加快反应速率,则曲线b反应速率始终大于曲线a是因为形成了原电池,A正确;
B.随反应进行,氢离子浓度减小,则1-2min内曲线c反应速率急剧下降是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降低导致的,B正确;
C.由图可知,3min时对应的纵坐标为氢气的速率,则生成氢气的速率:b>c>a,C正确;
D.曲线b、c6-7min段,反应速率均减小,与氢离子浓度变小有关,与硫酸铜浓度无关,D错误;
答案选D。
4. X、Y、Z为三种气体,把a ml X和b mlY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若三者的物质的量满足,则Y的转化率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设参加反应的X的物质的量为n ml,建立三段式得到,根据,得到(a-n) ml+(b-2n) ml=2n ml,解得,因此Y的转化率为,故B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B。
5. 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了CO2直接加氢制取高辛烷值汽油,转化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ⅱ为
B. 1mlCO2完全转化为 (CH2)n得到4NA个电子
C. a的化学名称为2-甲基丁烷
D. b的一氯取代物有2种结构
【答案】B
【解析】
【详解】A.结合反应过程,反应ⅱ为,A正确;
B.CO2完全转化为 (CH2)n,C由+4价变为-2价,1mlCO2完全转化为 (CH2)n得到6NA个电子,B错误;
C.a的化学式为(CH3)2CH2CH2CH3,化学名称为2-甲基丁烷,C正确;
D.b为对二甲苯,有两种类型的氢原子,一氯取代物有2种结构,D正确;
故选B。
6. 有机物环丙叉环丙烷,由于其特殊的电导结构一直受到理论化学家的注意,环丙叉环丙烷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环丙叉环丙烷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一氯代物只有一种B. 所有的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
C. 分子式为C6H8D. 不可能是环丙烷的同系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分子中两边的4个碳原子以为中心对称,故一氯代物只有一种,A正确;
B.该结构中含有饱和碳原子,由CH4的正四面体结构可知,两侧的环状结构中碳原子不在同一平面内,即所有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B错误;
C.由环丙叉环丙烷的结构可知,其分子式为C6H8,C正确;
D.该物质分子中有碳碳双键,故它不可能是环丙烷的同系物,D正确;
答案选B。
7. 一定温度下,向10mL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忽略整个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不同时刻测得生成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如表所示:
资料显示,反应分两步进行:①;②。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 )
A. 的作用是增大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B. 反应①、②均是放热反应
C. 反应是吸热反应
D.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答案】D
【解析】
【详解】A.作催化剂,增大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是中间产物,故A错误;
B.根据图象可知,反应①是吸热反应,反应②是放热反应,故B错误;
C.根据图象可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因此是放热反应,故C错误;
D.0~6min内生成氧气0.001ml,消耗 0.002ml,则平均反应速率,故D正确;
选D。
8. 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A. 和CH3-CH2-CH2-CH2-CH3分别是有支链的分子和直链分子,它们的结构不相似,不是同系物
B. 分子中只含有碳碳单键(C-C)和碳氢单键(C—H)的烃都是链状烷烃
C. 环己烷(结构简式可表示为)分子中6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内
D. 标准状况下,2.24 L C4H10分子中共价键的数目一定为1.3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链状烷烃的结构都是相似的——饱和、链烃,因此不管有无支链,只要分子式不同(碳原子数不同),链状烷烃就互为同系物,故A项错误;
B.环状烷烃也只含碳碳单键和碳氢单键,故B项错误;
C.环状烷烃分子中碳原子都形成4个单键,4个单键是立体结构,因此环己烷中的6个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内,故C项错误;
D.1个C4H10分子中含有3个C—C键、10个C—H键,则标况下2.24 L C4H10即0.1ml丁烷分子中共价键的数目一定为1.3NA ,故D项正确;
故选D。
9. 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气态与两种分子的互变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比更稳定
B. 为吸热反应且反应条件一定要加热
C. 中的所有化学键全部断开需要吸收的热量
D. 转化为需要吸收的热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能量变化图像,抓住物质含有的能量越低,物质的稳定性就越强的核心思想。
【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等物质的量的HCN比HNC 含有的能量更低,因此HCN 比HNC更稳定,A错误;
B.由图示可知HCN 比HNC能量低,则HCN(g)-HNC(g) 时会吸收能量,反应为吸热反应,但反应条件不一定需要在加热条件下进行,B错误;
C.根据图示可知1 ml HCN(g)转化为中间状态的物质时需吸收186.5kJ的热量,但由于该中间物质中仍然存在化学键,断裂化学键需吸收能量,因此l ml HCN(g)中的所有化学键全部断开需要吸收的热量大于186.5kJ,C错误;
D.根据图示可知1 ml HCN(g)转化为lml HNC(g)需要吸收的能量为186.5kJ一127.2 kJ=59.3kJ,D 正确;
故选D。
10. 如图所示装置中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M棒变粗,N棒变细,指针指向M,由此判断下表中所列M、N、P物质,其中可以成立的组合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电流计指针偏转,M棒变粗,N棒变细,说明M、N与池中液体构成了原电池。N棒变细,作负极,M棒变粗,说明溶液中金属阳离子在M极上得到电子,生成金属单质,M变粗,M做原电池的正极。
【详解】A.如果是锌、铜、稀硫酸构成原电池,则电池总反应式为Zn+2H+=Zn2++H2↑,Zn作负极,M极变细,A项错误;
B.如果是铁、铜、稀盐酸构成原电池,电池总反应式为Fe+2H+= Fe2++H2↑,则铁是负极,铜棒M是不会变粗的,B项错误;
C.如果是银、锌、硝酸银溶液构成原电池,电池总反应式为Zn+2Ag+=Zn2++2Ag,则锌是负极,N棒变细,析出的银附在银上,M棒变粗,C项正确;
D.如果是锌、铁、硝酸铁溶液构成原电池,电池总反应式为Zn+2Fe3+=2Fe2++Zn2+,Zn作负极,M极变细,D项错误;
故选C。
11. 利用某分子筛作催化剂,NH3可脱除废气中的NO和NO2,生成两种无毒物质,其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过程中NO2、NH4+之间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B. 上述历程的总反应可以为:2NH3+NO+NO22N2+3H2O
C. X是HNO2,是还原产物
D. [(NH4)(HNO2)]+是反应过程中的催化剂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知,生成物为两种无毒物质,再结合反应历程可知,生成物为:N2和H2O,反应物为:NH3和NO和NO2,结合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可得反应方程式为:2NH3+NO+NO22N2+3H2O
【详解】A.NO2和NH4+反应生成[(NH4)2(NO2)]2+无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
B.由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NO+NO22N2+3H2O,B正确;
C.结合B可知,X是N2和H2O,C错误;
D.由反应历程可知,[(NH4)(HNO2)]+是该反应的中间产物,不是催化剂,D错误。
答案选B。
12. 常温下,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铜片插入浓HNO3中组成原电池(图1),测得原电池的电流强度(I)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O~t1时,原电池的负极是铜片
B. O~t1时,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产生氢气
C. t1时刻后电流方向发生变化的原因是Al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氧化膜阻止了Al进一步反应
D. t1时刻后,电子从铝经过导线流向铜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象可知,在t1 s前后,电路中的电流方向是相反的,所以t1s前,因为铝比铜活泼,原电池的负极是铝片,铝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铝,正极为铜,正极上硝酸根被还原为二氧化氮,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e-=NO2↑+H2O,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原电池的负极是铝片,A错误;
B.由分析,正极为铜,正极上硝酸根被还原为二氧化氮,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e-=NO2↑+H2O,B错误;
C.溶液中的H+向正极移动,当铝表面被全部氧化生成致密的氧化膜后,铝电极不如铜活泼,所以t1 s后,外电路中电子流动方向发生改变,其原因是Al在浓硝酸中钝化,形成的氧化膜阻止了Al的进一步反应,C正确;
D.t1 s后,外电路中电子流动方向发生改变,Al在浓硝酸中钝化,形成氧化膜阻止了Al的进一步反应,此时Cu变成了负极,电子从铜经过导线流向铝,D错误;
答案选C。
13. 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可以利用太阳光在催化剂表面实现高效分解水,主要过程如图所示:
下表所示为此反应条件下,断开或形成1ml对应的化学键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过程Ⅰ的反应物为1ml,则过程Ⅰ吸收的能量为463kJ
B. 过程Ⅰ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过程Ⅲ中生成物的总能量
C. 若过程Ⅰ的反应物为2ml,则过程Ⅱ放出的能量为574kJ
D. 过程Ⅲ为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该过程的总反应为:,为吸热反应。过程I中断裂H-O键,生成氢原子和羟基;过程II中氢原子之间形成氢气,羟基之间形成H2O2,过程III H2O2生成氢气和氧气。
【详解】A.若过程Ⅰ的反应物为1ml,断裂1mlH-O键,吸收的能量为463kJ,A正确;
B.总反应为吸热反应,故过程Ⅰ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过程Ⅲ中生成物的总能量,B错误;
C.若过程Ⅰ的反应物为2ml,则过程Ⅱ的反应为:,形成了1mlH-H键、1mlO-O键,放出的能量为,C正确;
D.过程III H2O2生成氢气和氧气,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D正确;
故选B。
14. 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二次电池。将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钠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镍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应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放电时,向负极移动
B. 电子从Na极经导线到Ni极,再经电解质溶液回到Na极
C. 放电时,正极反应为
D. 放电时,Na极发生氧化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该电池的总反应为,依据化合价升降变化可分析得Na失电子作负极,CO2在Ni电极(正极)得电子被还原,据此可解答。
【详解】A.原电池中,阴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向负极迁移,A选项正确;
B.电子只在导线中运动,离子在溶液中迁移,形成闭合回路,B选项错误;
C.放电时,CO2在正极得电子被还原,反应式为,C选项正确;
D.放电时,Na作为负极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D选项正确;
答案选B。
15. 某单烯烃与H2发生加成反应后的产物结构简式是CH3CH2C(CH3)2CH2CH(CH3)2,则该单烯烃的结构可能有
A. 2种B. 3种C. 5种D. 6种
【答案】B
【解析】
【详解】单烯烃和氢气加成后,产物分子中原来形成双键碳原子上至少有一个氢原子,将产物分子中符合条件的碳原子编号:,则1和2,3和4,4和5,4和6的碳原子间可以形成,但4和5,4和6碳原子间形成的单烯烃结构相同,故该单烯烃共有3种可能的结构,分别是,故选B。
二、实验题
16. 在一只小烧杯里,加入20 g氢氧化钡[Ba(OH)2·8H2O]晶体粉末,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3~4滴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加入10 g氯化铵晶体,并用玻璃棒迅速搅拌。
(1)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实验中观察到的_______、_______且反应混合物成糊状,反应混合物呈糊状的原因是_________
(4)通过___现象,说明该反应为______热反应,这是由于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答案】 ①. 搅拌加速反应 ②. 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③. 复分解反应 ④. 闻到刺激性气味 ⑤. 烧杯和玻璃片粘在一起 ⑥. 生成水(或结冰) ⑦. 结冰 ⑧. 吸热 ⑨. 小于
【解析】
【详解】(1)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使混合物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H)2·8 H2O+2NH4Cl=BaCl2+2NH3↑+10H2O,是复分解反应;
(3)实验中可看到玻璃片上结冰而与小烧杯黏结在一起,有刺激性气味,因为该反应中水生成,使反应混合物成糊状;
(4)通过结冰现象,说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根据吸热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关系判断这是由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17. 某课外活动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氯气与氨气之间的反应。其中A、F为氨气和氯气的发生装置,C为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气反应的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F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A中的烧瓶内固体可选用_________(选填以下选项的代号)。
A. 碱石'灰B. 浓硫酸
C. 生石灰D. 五氧化二磷
E. 烧碱
(3)虚线框内应添加必要的除杂装置,请从图的各选装置中选择,并将编号填入下列空格。B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
(4)氯气和氨气在常温下混合就能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内出现浓厚的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鉴定该固体就是氯化铵: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从装置CG处逸出的尾气中含有N2和少量Cl2,应如何处理______?
【答案】(1)MnO2+4H++2Cl-Cl2↑+Mn2++2H2O (2)ACE
(3) ①. Ⅱ ②. Ⅲ ③. Ⅰ
(4) ①. 8NH3+3Cl2=N2+6NH4Cl ②. 将固体在烧杯中溶解,用试管取少量溶液,然后滴加少量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Cl-;用试管取少量溶液,加入浓烧碱溶液,加热,再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证明有
(5)将G处出来的气体通过浓NaOH溶液
【解析】
【分析】A装置制备氨气,B装置干燥氨气,D装置制备氯气,E装置出去氯气中的HCl,D装置干燥氯气,氯气和氨气在C中反应。
【小问1详解】
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Cl2↑+Mn2++2H2O;
【小问2详解】
利用物质溶解时放出的热量促进氨水的挥发来制取氨气,且该物质和氨气不反应,氨气是碱性气体,所以溶解的物质必须是碱性物质:ACE都是碱性物质,碱石灰、生石灰、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升高,有利于NH3•H2O分解可以用来制备氨气,BD溶于水时放热,但是酸性物质,故选ACE;
【小问3详解】
氨气中混有水蒸气,氨气是碱性气体,要除去水蒸气只能用碱性物质,故选Ⅱ;制取的氯气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氯气也能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水除去氯化氢气体;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食盐水中含有氯离子,能抑制氯气的溶解,所以要想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E应选Ⅰ;水蒸气常用浓硫酸除去,故D选Ⅲ;
【小问4详解】
氯气和氨气在常温下混合就能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氮气8NH3+3Cl2=N2+6NH4Cl;氯化铵中含有氯离子和铵根离子,氯离子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检验;氨气用紫色石蕊试纸检验;检验方法为:将固体在烧杯中溶解,用试管取少量溶液,然后滴加少量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Cl-;用试管取少量溶液,加入浓烧碱溶液,加热,再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证明有;
【小问5详解】
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氯气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18. 现有混有少量SO2杂质的CO2气体,请选用适当的实验装置,收集纯净干燥的CO2气体。
(1)要达到实验目的,按气流从左到右,各接口连接顺序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
A.dcabh B.efabg C.feabg
(2)本实验除去SO2的原理是利用SO2的_______。
A. 氧化性B. 漂白性C. 还原性D. 酸性
(3)SO2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答案】(1)C (2)C
(3)5SO2+2MnO+2H2O=5SO+2Mn2++4H+
【解析】
【小问1详解】
收集纯净干燥的CO2气体,应将混有少量SO2杂质的CO2气体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二氧化硫,然后用浓硫酸干燥,最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接口连接顺序是feabg,选C。
【小问2详解】
二氧化硫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硫酸根离子,本实验除去SO2是利用SO2的还原性,故选C;
【小问3详解】
SO2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为SO,S元素化合价由+4升高为+6,高锰酸根离子被还原为锰离子,锰元素化合价由+7降低为+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5SO2+2MnO+2H2O=5SO+2Mn2++4H+。
19. 如图所示,盛有足量水的水槽里放两个烧杯,小烧杯里放有少量铜片和过量浓硝酸,小烧杯外面倒扣一个大烧杯,请回答:
(1)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
(3)用该装置做铜与浓硝酸反应实验的优点:___________。
(4)大烧杯内最终所得气体产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若要验证此气体产物,最简便的方法:___________。
【答案】(1)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2) ①. 铜片逐渐减少,最后消失 ②. 小烧杯中溶液逐渐变成蓝色 ③. 大烧杯内液面上升,水槽中液面下降 ④. 铜片表面产生红棕色气体,长时间放置后,气体颜色又逐渐褪去
(3)体系封闭,无氮氧化物逸出,不污染环境
(4) ①. NO ②. 轻轻掀起倒扣的大烧杯,放入适量空气(或用导管通入一些空气),若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则最终气体产物为NO
【解析】
【小问1详解】
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小问2详解】
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溶液颜色为蓝色,二氧化氮气体可与水反应生成无色的一氧化氮和硝酸,观察到的主要现象:①铜片逐渐减少,最后消失;②小烧杯中溶液逐渐变成蓝色;③大烧杯内液面上升,水槽中液面下降;④铜片表面产生红棕色气体,长时间放置后,气体颜色又逐渐褪去;
【小问3详解】
因Cu与浓HNO3反应生成的NO2和间接得到的NO,都是污染性气体,必须有尾气吸收装置,对比传统实验,所以该装置做铜与浓硝酸反应实验的优点是:体系封闭,无氮氧化物逸出,不污染环境;
【小问4详解】
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NO2,NO2可与水反应生成无色的NO和硝酸,则大烧杯内最终所得气体产物的化学式为NO;NO与O2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则要验证此气体产物,最简便的方法为:轻轻掀起倒扣的大烧杯,放入适量空气(或用导管通入一些空气),若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则最终气体产物为NO。
20. 硫化钠可广泛用于染料、医药行业。工业生产的硫化钠粗品中常含有一定量的煤灰及重金属硫化物等杂质。硫化钠易溶于热乙醇,重金属硫化物难溶于乙醇。实验室中常用95%乙醇重结晶纯化硫化钠粗品。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常用芒硝()和煤粉在高温下生产硫化钠,同时生成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溶解回流装置如图所示,回流前无需加入沸石,其原因是_______。回流时,烧瓶内气雾上升高度不宜超过冷凝管高度的1/3.若气雾上升过高,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
(3)回流时间不宜过长,原因是_______。回流结束后,需进行的操作有①停止加热 ②关闭冷凝水 ③移去水浴,正确的顺序为_______(填标号)。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①③②
(4)该实验热过滤操作时,用锥形瓶而不能用烧杯接收滤液,其原因是_______。过滤除去的杂质为_______。若滤纸上析出大量晶体,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5)滤液冷却、结晶、过滤,晶体用少量_______洗涤,干燥,得到。
【答案】(1)Na2SO4·10H2O+4CNa2S+4CO↑+10H2O
(2) ①. 硫化钠粗品中常含有一定量的煤灰及重金属硫化物等杂质,这些杂质可以直接作沸石 ②. 降低温度
(3) ①. 防止硫化钠被氧化 ②. D
(4) ①. 防止氧化和溶剂挥发 ②. 重金属硫化物和煤灰 ③. 温度降低导致硫化钠溶解度降低而析出
(5)冷的95%的乙醇
【解析】
【分析】本实验的实验目的为制备硫化钠并用95%乙醇重结晶纯化硫化钠粗品,工业上常用芒硝()和煤粉在高温下生产硫化钠,反应原理为:Na2SO4·10H2O+4CNa2S+4CO↑+10H2O,结合硫化钠的性质解答问题。
【小问1详解】
工业上常用芒硝()和煤粉在高温下生产硫化钠,同时生产CO,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4·10H2O+4CNa2S+4CO↑+10H2O;
【小问2详解】
由题干信息,生产的硫化钠粗品中常含有一定量的煤灰及重金属硫化物等杂质,这些杂质可以直接作沸石,因此回流前无需加入沸石,若气流上升过高,可直接降低温度,使气压降低;
【小问3详解】
若回流时间过长,硫化钠易被氧化;回流结束后,先停止加热,再移去水浴后再关闭冷凝水,故正确的顺序为①③②,答案选D。
【小问4详解】
硫化钠易溶于热乙醇,使用锥形瓶可有效防止氧化和溶剂的挥发,重金属硫化物难溶于乙醇,故过滤除去的杂质为重金属硫化物和煤灰,由于硫化钠易溶于热乙醇,过滤后温度逐渐恢复至室温,滤纸上便会析出大量晶体;
【小问5详解】
乙醇与水互溶,硫化钠易溶于热乙醇,因此将滤液冷却、结晶、过滤后,用冷的95%的乙醇洗涤,再干燥,即可得到。
21. 为测定Na2CO3与Na2SO3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1)方案一: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30g),置于坩埚中加热至恒重,冷却,称取剩余固体质量为31.6g,计算。①实验中加热至恒重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案二:以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铁架台、铁夹等仪器未在图中画出)
①已知仪器C中装有品红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有人提出该溶液可能引起Na2CO3含量的测量结果比实际值偏低,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室中备有以下常用试剂:a.浓硫酸 b.品红溶液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 e.无水硫酸铜 f.碱石灰 g.五氧化二磷 h.无水氯化钙 请将下列容器中应盛放的试剂序号填入相应空格:B中______,D中________,E中________。
③实验过程中,当仪器A内的固体反应完全后,需打开活塞K,向A中通入大量的氮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方案三:称取一定量样品,置于小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向小烧杯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沉淀,称量固体质量。实验中判断沉淀洗干净的方法是_________。
【答案】 ①. 使Na2SO3氧化完全 ②. 58% ③. 检验SO2是否除尽 ④. CO2溶于水 ⑤. c ⑥. a ⑦. f ⑧. 使A、B、C、D各装置中残留的CO2进入E被充分吸收 ⑨. 取洗涤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无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沉淀已洗净;
【解析】
【详解】(1)①Na2SO3容易被氧化成Na2SO4,因此加热恒重的目的是使Na2SO3氧化完全;
②Na2SO3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O3+O2=2Na2SO4 △m
126×2 32
m(Na2SO3) 31.6-30 m(Na2SO3)=12.6g,则碳酸钠的质量为(30g-12.6g)=17.4g,即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7.4g/30g×100%=58%;
(2)①A装置发生Na2CO3+H2SO4=Na2SO4+CO2↑+H2O,Na2SO3+H2SO4=Na2SO4+SO2↑+H2O,根据实验目的,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SO2,应盛放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装置C盛放品红溶液,其作用是检验SO2是否除尽,装置D的作用是干燥CO2,装置D盛放的为浓硫酸,装置E中盛放碱石灰,吸收CO2,装置F中盛放碱石灰,作用是防止空气中CO2和H2O进入到装置E,因此装置C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检验SO2是否除尽;测量的结果比实验值偏低,说明CO2量减少,可能是CO2溶于水;
②根据上述分析,B中盛放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故选c,D中盛放浓硫酸,故选a,E中盛放碱石灰,故选f;
③因为该实验为定量实验,需要让CO2全部被吸收,因此向A中通入大量的N2,其目的是使A、B、C、D各装置中残留的CO2进入E被充分吸收;
(3)洗涤沉淀的方法:取洗涤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无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沉淀已洗净。
试剂
CuSO4/(ml•L-1)
H2SO4/(ml•L-1)
a
0.00
3.00
b
0.25
3.00
c
0.50
3.00
0
2
4
6
0
9.9
17.5
22.4
M
N
P
A
锌
铜
稀硫酸溶液
B
铜
铁
稀盐酸溶液
C
银
锌
硝酸银溶液
D
锌
铁
硝酸铁溶液
化学键
H-O键
O=O键
H-H键
O-O键
能量kJ
463
496
436
138
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u64, 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吉林省白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吉林省白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吉林省白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吉林省白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物质的性质决定存在形式和用途, 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变化符合图示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