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张家港市等四市2024年春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常熟市、张家港市等四市2024年春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其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2.0 分)
1.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二十四节气”虽然对农事的指导作用有所减弱,但仍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
B. 中国诗人将对自然的感悟付诸笔端,描绘了万物欣欣向荣,读书人珍惜韶华。
C. 通过阅读古典诗词,会发现隐藏的文化密码,让我们感受到典籍里的中国文化。 D. 许多中国的科学家认为,能否树立文化自信,取决于我们面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二、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8.0 分)
2. 默写古诗文名句, 并写出相应的作家、 篇名。
(1) )蒹葭萋萋, 。(《诗经•蒹葭》 )
(2) ,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 )
(2) 海内存知己, 。(王勃《 》)
(3) 潭西南而望, ,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 )
(4) 《关雎》开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以鸟鸣声起兴,写出了女子
的美好,也表达出对女子的追求。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30.0 分)
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材料一]
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六书”这个总名初见于《周礼》 ,但六书的各个
的名字到汉人的书里才见。一是“象形”, 像物形的大概,如“ 日 ”“月”等字。二是“指
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如“二”(上)“二”(下) 两个字,短画和长
画都是抽象的符号,各代表着一个物类。“二”指示甲物在乙物之上,“二”指示甲物在乙
物之下。这“上 ”和“下”两种关系便是无形的事类。又如“刃 ”字,在“刀 ”形上加一点,
指示刃之所在,也是的。 三是“会意”,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
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 如“止 ”“戈”为「武」 , “人”“言”为“信”等。 四是“形
声”,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形是意符,声是音标。如“江”“河 ”
两字,“氵”(水)是形,“工 ”“可”是声。但声也有兼义的。 如“浅 ”“钱 ”“贱 ”三
字,“水 ”“金 ”“贝”是形,同以“戋”为声; 但水小为“浅”, 金小为“钱”, 贝小为
“贱”,三字共有的这个“小”的意义,正是从“戋”字来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都是造字的条例;形声最便,用处最大,所以我们的形声字最多。
五是“转注”,就是互训。两个字或两个以上的字,意义全部相同或一部相同,可以互相解 释的,便是转注字, 也可以叫作同义字。如“考”“老”等字, 又如“初”“哉”“首”“基” 等字;前者同形同部,后者不同形不同部,却都可以「转注」。同义字的孳生,大概是各地 方言不同和古今语言演变的缘故。六是“假借”,语言里有许多有音无形的字,借了别的同 音的字, 当作那个意义用。如代名词, “予”“汝”“彼”等, 形况字“犹豫”“孟浪”“关 关”“突如”等,虚助字“于”“以”“与”“而”“则”“然”“也”“乎”“哉”等, 都是假借字。又如“令”, 本义是“发号”,借为县令的“令”;“长 ”本义是“久远”,
借为县长的“长”。“县令”“县长”是“令”“长”的引伸义。
(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
[材料二]
汉字是意美、形美、音美“三美 ”兼具的文字,也是世界上少数几种兼具实用价值和审美价 值、可以构成书法艺术的字体之一。公共空间中的汉字是否准确、规范、优美,所使用的字
体风格是否合适,事关全社会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必须引起重视。
规范是美的基础。规范汉字使用, 并不是拒绝个性化的汉字书写,而是提升审美水平的题中 之义。对字库设计者和相关企业来说,需要强化把关意识,提升审美水平。书法是一门艺术, 每一种经典字体的诞生都是书法家苦心孤诣、千锤百炼的结晶,都是在取法先人、学习传统、 融会贯通之后的成果,都融汇着书法家的艺术个性和时代精神的精华。放下浮躁的心态,扎 扎实实练好基本功,才能更好创新。在信息时代规范使用汉字、 提升书法审美素养,应加强 行业引导,指导相关行业协会联合发出规范用字倡议,遴选推荐优秀字体,引导出版、影视、 媒体领域提升规范用字的自觉意识,落实好规范用字的各项要求。同时,有必要加强标准研 制,指导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开展研究,推动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立项、编制工作,
为规范用字提供技术支撑。
汉字是极具代表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标识。顺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不断推进汉字规范 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弘扬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华优秀文化,才能把汉字最美的特征展示出来,
让其更好地服务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选自人民日报《以规范书写呈现汉字之美》 ,有删减)
(1) 根据材料一,下列选项中的字在造字法上属于“指事”的一项是
A.休
B.鱼
C.本
D.材
(2) 以下关于两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六书”的各个的名字的记载相较于总名较晚。其中形声最便,用处最大,形声字最多。 B. “转注”中几个意义相同的字可以互相解释,是由各地方言不同和古今语言演变导致的。 C.规范汉字的使用是提升审美水平的关键, 需要重视, 而且这与个性化的汉字书写并不矛盾。 D.汉字“三美”兼具,是少数兼具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字体,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
表。
(3) 材料一是朱自清在《经典常谈》 中关于哪部经典的介绍?
(4) 朱自清在《<经典常谈>序》中写道: “这样办虽然不能教一般人直接亲近经典,却能启
发他们的兴趣,引他们到经典的大路上去。”请结合材料一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 信息时代, 如何规范使用汉字、提升书法审美素养?请根据材料二概括。
(6)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人们在纸上书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小语同学认为: “书写是否 准确、 规范、优美, 影响不大, 反正以后手写汉字的机会也不多。”小文同学不认可他的说
法,便笑道: “ 。”请你结合材料或生活经验,采用一定的应对技巧帮小文回答。
不超过 30 字(含标点) 。
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汤圆
毕飞宇
①我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了,总之,那一天我得到了一碗汤圆。但我们乡下人要土气一些,把 汤圆叫作“圆子”。 我的碗里一共有 4个圆子,后来,有几个大人又给了我一些,我把它们 都吃光了。以我当年的年纪,我的母亲认为,我吃下去的数量远远超出了我的实际能力,所 以, 她不停地重复,她的儿子“爱吃圆子”, 他吃了 8个”。 后来,大家都知道了,我自己
也知道了,我爱吃圆子,一顿可以吃 8个。
②直到现在, 我都快五十了,我的母亲都认定了她的儿子“爱吃圆子”。 我其实不喜欢。在
那样一个年代,在“吃”这个问题上, 爱和不爱是一个根本不存在的问题,首要的问题是
“有”。在“有”的时候,一个孩子只有一个态度,或者说一个行为:能吃就吃。这句话还
可以说得更露骨一点:逮住一顿是一顿。
③我还想告诉我的母亲,其实那一次我吃伤了。很抱歉,“吃伤了”是一件很让人难为情的
事,可我会原谅自己。在那样的年代,有机会的话,我相信所有的孩子都会吃伤。
④我为什么至今还能记得那碗汤圆呢?倒不是因为我“吃伤了”,首要的原因是因为汤圆属 于“好吃的”。吃好吃的, 在当时这样的机会并不多。我的父亲有一句口头禅, 说的就是“好 吃”与“记忆”的关系:饿狗记得千年屎。那碗汤圆离我才 40 多年呢, 960 年之后我也未必
能够忘记。
⑤“好吃的”有什么可说的吗?有。
⑥我们村有一个很特殊的风俗,在日子比较富裕的时候,如果哪一家做了“好吃的”,关起 门来独享是一件十分不得体的事情,是要被人瞧不起的。我这么说也许有人要质疑:你不说 你们家做了“好吃的”, 人家怎么知道呢?这么说的人一定没有过过苦日子。我要告诉大家, 人的嗅觉是十分神奇的,在你营养不良的时候,你的基因会变异,你的嗅觉会变得和狗的嗅 觉一样灵敏。这么说吧,你家在村东,如果你家的锅里烧了红烧肉,村子西边的鼻子会因为
你们家的炉火而亢奋——除非你生吃。
⑦所以, 乡下人永远都不会去烧单纯的红烧肉,他们只会做青菜烧肉、萝卜烧肉、芋头烧肉, 一做就是满满的一大锅。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要送。左边的邻居家送一碗, 右边的邻居家送 一碗, 三舅妈家送一碗, 陈先生(我母亲)家送一碗。 因为有青菜、萝卜和芋头垫底,好办
了, 肉就成了一点“意思”,点缀在最上头。
⑧我们乡下人就是这样的, 也自私,也狠毒,但是, 因为风俗, 大家都有一个思维上的惯性: 自己有一点儿好的马上就会想起别人。 它是普遍的, 常态的。这个别人当然也包括我们这家
外来户。
⑨柴可夫斯基有一首名曲《如歌的行板》 。它脱胎于一首西亚的民歌,作者不详。这首歌我
引用过好几次了,我还是忍不住, 决定再一次引用它。它是这么唱的:
瓦尼亚将身坐在沙发 /酒瓶酒杯手中拿/他还没有倒满半杯酒/就叫人去喊卡契卡。
⑩这首歌的旋律我很早就熟悉了, 但是, 第一次读到歌词是在 1987 年的冬天。那一年, 我大 学毕业,一个人在宿舍。读到最后一句的时候,几乎没有过渡,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我不需 要回忆,不需要。 往事历历在目。在我的村庄,在那样一个艰难的时刻,伟大而温润的中国 乡村传统依然没有泯灭,它在困厄地流淌,延续:每一个乡亲都是瓦尼亚,每一个乡亲都是 卡契卡。我就是卡契卡,可我还没有来得及做瓦尼亚,我就离开了我的村庄。这是我欠下的。
⑪很可惜,在我还没有离开乡村的时候,这个风俗已经出现了衰败的态势,最终彻底没落了。
⑫风俗和法律没有关系,可我愿意这样解释风俗和法律的关系——风俗是最为亲切的法律,
而法律则是最为彪悍的风俗。
⑬风俗在一头,法律在另一头。 一个时代或一个民族的好和坏不是从一头开始的,好,从两 头开始好;坏,也是从两头开始坏。在任何时候,好风俗的丧失都是一件危险的事,这不是
我危言耸听。
⑭分享,多么芬芳的一个东西,它哪里去了呢?
⑮“一块给狗的骨头不是慈善, 一块与狗分享的骨头才是慈善。”
⑯这句话是杰克•伦敦说的。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正是大学的二年级,在扬州师范学院的图 书馆里头。这句话至今还像骨头一样生长在我的肉里。杰克•伦敦揭示了分享的本质, 分享源
于慈善,体现为慈善。
⑰我要感谢杰克•伦敦, 他在我的青年时代给我送来了最为重要的一个词: 分享。此时此刻, 我愿意与所有的朋友分享这个词: 分享。这个词可以让一个男孩迅速地成长为一个男人——
他曾经梦想着独自抱着一根甘蔗,从清晨啃到黄昏。
⑱如果有一天, 即便我的身体里头只剩下最后一根骨头,这一根骨头也足以支撑起我的人 生。这不是因为我高尚,不是,我远远没有那么高尚。但是, 因为有太多太多的人和我分享
过他们的骨头,我自然有分享的愿望。
⑲我很高兴地注意到一个现象,“分享”这个词的使用率正在上升。我渴望着有那么一天, “分享”终于成为汉语世界里使用率最高的一个词,而“分享”也真的成为我们切实可感的
“民风”。
(选自《苏北少年“堂古诃德 ”》)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40 多年后,“我”依然记得小时候那碗汤圆,这并非母亲所认为的我爱吃汤圆,事实上这
和爱不爱吃没有太大关系。
B.过过苦日子的乡下人自己有一点儿好的马上就会想起别人,并不是因为他们高尚无私,而
是淳朴的风俗造成的思维习惯。
C.作者对风俗和法律的关系给出自己的理解,这与他曾经在艰难的日子里感受到伟大而温润
的中国乡村传统有一定的关系。
D. “分享”的好风俗在我的村庄经久不衰,且“分享”的使用率不断攀升。我期待自己乡村
的好风俗能够传播到全国各地。
(2) 文章第⑨段引用柴可夫斯基的名曲《如歌的行板》的歌词有何作用?
(3) 请说说你对“一块给狗的骨头不是慈善, 一块与狗分享的骨头才是慈善”的理解。
(4)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同道说“毕飞宇的语言是诗性的, 像瑞士表一样准确、精致, 字里行
间流淌着汉语的血脉和韵律”。请从下面句子中任选一句分析。
①因为有青菜、萝卜和芋头垫底,好办了,肉就成了一点“意思”,点缀在最上头。
②即便我的身体里头只剩下最后一根骨头, 这一根骨头也足以支撑起我的人生。
(5) 有人认为,在物质匮乏的时代,分享是一种淳朴的风俗。如今物质丰富,衣食无忧,分享
失去了时代意义,不必再传扬了。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2.0 分)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问题。
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 良久乃已。环之
可上, 望甚远,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 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 不得一售其伎① ,是固劳而无用。 神者倘不宜如是, 则其果无乎?或曰: “ 以慰夫贤而辱于此
者。”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 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② 。精裁密致, 璨若珠贝。当时流
辈咸推之。登进士第, 应举③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版顺宗继位,王叔文、 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 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 道, 再贬为永州司马,即罹窜逐④ , 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
文。 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节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 [注释]①售其伎:显露自己的才能。②侔(móu): 相等,相齐。③应举: 参加科举考试。④
罹(lí)窜逐: 遭受流放。
(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环之可上/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B.良久乃已/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C.宗元少聪警绝众/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
D.当时流辈咸推之/咸来问讯(《桃花源记》)
(2) 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也。
B.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也。
C.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也。
D.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也。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是,愈以为诚有。
②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4) 请结合两则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柳宗元能写成《小石城山记》的原因。
五、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8.0 分)
6. 阅读《诗经》中的两首诗,完成问题。
行露
厌浥①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
谁谓女无家② ?何以速我狱③ ?
虽速我狱,室家④不足!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
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 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释]①厌浥(yì) :潮湿。②女无家:你没有成家、没有妻室。女同“汝”,你。③速我狱:
招致我打官司。④室家:夫妻,此处指结婚。
(1) 《子衿》中“挑兮达兮,在城阙兮”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
的语言描述。
(2) 《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请结合《行露》分析其表达效果。
(3) 两首诗都塑造了情感浓烈、个性鲜活的女性形象,但她们又表现出迥然不同的性格特点。
你更欣赏哪一位?请结合内容说出理由。
六、作文(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10.0 分)
7. 读了毕飞宇的《汤圆》,你有怎样的触动?得到什么启发?请结合文章主题,写一篇不
少于 600 字的读后感。
要求:①自拟题目;
②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8. 朱光潜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说“习俗是守旧的, 而社会则须时时翻新,才能增长 滋大,所以习俗有时有打破的必要”。 这段话引起你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
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文体不限。
要求:①自拟题目;
②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七、其他(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0.0 分)
9. 阅读下面的短文, 按要求回答问题。
雨生百谷,故曰谷雨。谷而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转折点。 这阵子雨 之后, 春天的讯息就要消声匿迹,夏天拉开(wéi)幕。 此时的万物仿佛懂得人情事故,蓄 满生意与春惜别。“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说的是谷雨节气的洛阳牡丹,用 这样一个震(hàn)的仪式与春天告别;鲜河豚、嫩香椿、谷雨茶(yǒng)跃登场,让人强壮
骨(gé), 慰藉肺腑。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wéi) 幕
②震(hàn)
③(yǒng) 跃
④骨(gé)
(2) 划线句子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3) 下列诗句中的“花”, 与牡丹开在同一季节的是
A.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B.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C.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D.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4) 请在横线上填写恰当内容,使文意连贯,句式整齐。
联合国将每年农历谷雨节作为“联合国中文日”,以此纪念中华文祖仓颉对人类文明作出的 贡献。 中文的智慧与美体现在唇齿留香的声律里、意蕴无穷的成语里、 、 、
神奇隽永的汉字书法里。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A.正确;
B.有误,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句末加上“的景象”;
C.有误,缺主语,可去掉“通过”或“让”;
D.有误,语序不当,可把“许多”与“中国的”调换位置。
故选: A。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 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
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病句辨析及修改类题目,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 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2)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 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 (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
误。
2. 【答案】 【小题 1】 白露未啼,吁陌交通,陶渊明
【小题 2】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小题 3】斗折蛇行
【小题 4】窃宛淑女,君子好速
【解析】答案:
(1) 白露未啼(注意“啼”的书写)
(2)吁陌交通 陶渊明
(3)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斗折蛇行
(5)窃宛淑女 君子好速(注意“窃宛”的书写)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 做好积累,
根据提示语句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 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
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3.【答案】 【小题 1】C
【小题 2】B
【小题 3】如果将来你从事出版工作,我都怀疑你们作品会不会是盗版的
【小题 4】
【小题 5】
【小题 6】
【解析】 (1)A.会意;
B.象形;
C.指事;
D.形声。
故选: C。
(2)ACD.正确;
B.有误,结合材料一“大概是各地方言不同和古今语言演变的缘故”分析,可知选项不准确。
故选: B。
(3)结合材料一“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分析,可知是朱自清在《经典常谈》
中关于《说文解字》的介绍。
(4)结合材料一“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 称为‘六书’”分析, 通过大量的实例解释造字法和 用字方法,虽然距离让我们全面深入了解造字法和汉字结构还比较远,但让我们对造字的类型有
了初步的了解, 激发了对汉字文化的研究兴趣。
(5)结合“规范是美的基础。规范汉字使用, 并不是拒绝个性化的汉字书写,而是提升审美水平 的题中之义。对字库设计者和相关企业来说,需要强化把关意识,提升审美水平”“同时,有必 要加强标准研制,指导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开展研究,推动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立项、编 制工作,为规范用字提供技术支撑 ”“汉字是极具代表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标识。 顺应信
息时代的要求,不断推进汉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弘扬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华优秀文化,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语文][期中]2024年春广西梧州市苍梧县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有答案),共10页。
这是一份[语文][期中]2024年春广西玉林市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有答案),共10页。
这是一份[语文][期中]2024年春广西梧州市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有答案),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