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汉代,尊儒术,却匈奴,拓疆域,开丝路。中国第一次以一个强盛国家的(zī tài)走向世界。汉代中山国治所在卢奴县——今天的定州市,处于太行山东麓至古黄河西北岸之间的扇形(chōng jī)平原上,土壤肥沃,经济繁荣,城市密集。当雄浑博大的大汉气象,遇上文化多元的河北大地;当中山国发达繁荣的经济,遇上艺术品味卓绝的靖王刘胜,大汉雄风有了更生动的演绎。
(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zī tài)_____
②(chōng jī)_____
(2)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卓绝_____
②演绎_____
(3)下面是《现代汉语词典》中“却”作动词时的四个义项。文段中“却匈奴”的“却”的意思是_____(填序号)
却què①后退:退~,~步。②使退却:~敌。③推辞;拒绝:推~,~之不恭。④去;掉:冷~,忘~。
【答案】(1) ①. 姿态 ②. 冲积
(2) ①. zhuó jué ②. yán yì
(3)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姿态:zī tài,容貌神态,样子,风格,气度等。
冲积:chōng jī,岩石风化、剥蚀的碎屑由河流或其他地表径流的搬运而堆积在陆地上的沉积物。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注音。
①卓绝:zhuójué,达到极限,高出一切,超过一切,达到绝点。
②演绎:yǎn yì,一种由一般的知识、原理推导出特殊或个别的结论的逻辑推理方法;引申发挥;展现;表现。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字义。
结合“汉代,尊儒术,却匈奴,拓疆域,开丝路”可知,这里是在称赞汉代的功绩,结合文化常识可知,汉代打退了匈奴的进攻、骚扰。却匈奴:使匈奴退却。却:使退却。
故选②。
2. 班级开展“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你是“探‘和’之义”小组的组长,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将下面活动补充完整。
①探究“和”字的本义与引申义(字源字形)
②搜集古代经典中对“和”的论述(古代)
③_______(现代)
(2)下面是组员交来的一个资料,其中的拼音忘了标调,请你加上。
在说文解字中,对“和”的解释是“相应也”,即指声音相应和、和谐地跟着唱或伴奏,这个意思后来读作he。
(3)有组员根据“和”的字形拆分出“千”“人”“口”,并据此创作了这则“和”主题宣传语。你认为它表达的意思妥帖吗?说明理由。
千人一口,同声相应。
【答案】(1)示例: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和”之美
(2)示例:hè。 (3)示例:妥帖。“千人一口”,“千”和“一”构成“禾”,“禾”与“口”组合在一起是“和”字;宣传语的意思是众人同声,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与“和”的本义“和谐地跟着唱”意思相符。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要符合“探‘和’之义”的主题,并是和“现代”相关;学生可以从以下角度设计: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和”之美;探讨“和”的社会意义;讨论生活中如何实践“和”的理念等。
示例:探讨“和”的社会意义。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和,读作hé,意思是:(关系)融洽、协调;(态度)温和、温顺;(气候)温暖;使和解、和睦。
和,读作hè,意思是:声音相应,和谐地伴唱或伴奏;附随;响应;依别人诗词的内容、形式再创作,作酬答用。
根据“‘和’的解释是‘相应也’,即指声音相应和、和谐地跟着唱或伴奏”可知,这里“和”的意思是:声音相应,和谐地伴唱或伴奏;故这里的“和”,读作hè。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宣传语。
“千”和“一”构成“禾”,“禾”与“口”组合在一起是“和”字。宣传语“千人一口,同声相应”围绕“和”字的字形拆分,即“千”“人”“口”,来表达一种团结和谐的理念,巧妙地将汉字的文化内涵与宣传主题相结合。在中国文化中,“和”字不仅代表和平,还蕴含着和谐、和气、和衷共济等多重含义。将“和”拆分为“千”“人”“口”,强调了众多的人(千人)通过共同的声音(口)表达同一意愿,这与“和”的文化象征相契合,传达了集体和谐共处的理念。从语言学角度来看,这种拆字并赋予新意的创意手法,不仅展现了汉字的魅力,还增添了宣传语的文学美感和艺术性。宣传语强调了集体的团结和共鸣,即在共同目标或价值观下,人们能够超越个体差异,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故此宣传语妥帖。
示例:妥帖。“千”和“一”构成“禾”,“禾”与“口”组合在一起是“和”字。在中国文化中,“和”字不仅代表和平,还蕴含着和谐、和气、和衷共济等多重含义。将“和”拆分为“千”“人”“口”,强调了众多的人(千人)通过共同的声音(口)表达同一意愿,这与“和”的文化象征相契合,传达了集体和谐共处的理念。
第二部分(58分)
3. 班级制作古诗文主题墙报,请你完善相关内容。
【答案】 ①. 影布石上 ②. 然后能自反也 ③. 然后能自强也 ④. 千里马常有 ⑤. 而伯乐不常有 ⑥. 安得广厦千万间 ⑦. 水击三千里 ⑧.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布、反、强、常、伯乐、厦、击、抟”等字词容易写错。
4. 阅读白居易的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甲]
卖炭翁(节选)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乙]
官牛
官牛官牛驾官车,浐水岸边般载沙。
一石沙,几斤重?朝载暮载将何用?
载向五门官道西,绿槐阴下铺沙堤。
昨来新拜右丞相,恐怕泥涂污马蹄。
右丞相,马蹄踏沙虽净洁,牛领①牵车欲流血。
右丞相,但能济人治国调阴阳②,官牛领穿亦无妨。
【注】①领:肩膀。②济人治国调阴阳:指帮助百姓、治理好国家。
(1)请发挥联想与想象,描述甲诗画线句表现的情景。
(2)乙诗中官牛为什么从早到晚驾车载沙?
(3)乙诗作者注为“讽执政也”,你认为作者在劝告当权者什么呢?
【答案】(1)夜晚,城外积了尺余厚的雪。清晨,一位老人驾着装满炭的牛车,车轮在结冰的路上艰难前行,碾出深深的辙痕。老人与牛,在寒风中默默前行,画面充满艰辛与坚持。
(2)怕土路弄脏了马蹄子,要给丞相铺“沙堤”
(3)劝告当权者多顾念一下普通民众的境遇,并能安邦定国,救民于水火。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画面。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意思是: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夜来城外一尺雪”说明雪下得非常大,冰结得非常厚。“晓驾炭车辗冰辙”,卖炭翁却天一亮就驾车出门卖炭,深刻地表达出卖炭翁生活的极度贫困艰苦,渴望炭能多卖几个钱的迫切心情。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想象和联想,运用流畅、通顺的语言描绘出来即可。
示例:夜晚,城外银装素裹,积雪深达一尺,将世界装扮得纯净而寂静。晨光初破黎明,一位衣衫褴褛的卖炭翁,踏着冻得坚硬的雪地,费力地推出他那满载乌亮木炭的旧车。车轮在冰面上缓缓碾过,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留下一道道深浅不一的辙印,映衬着老人蹒跚而坚定的身影,向着市集的方向缓缓前行,只为那微薄的生计与生活的希望。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由乙诗中“官牛官牛驾官车,浐水岸边般载沙。一石沙,几斤重?朝载暮载将何用?载向五门官道西,绿槐阴下铺沙堤”可以看出,牛拉的沙极重,而且从“浐水岸边”到“五门官道西”路途又极远;由“牛领牵车欲流血”可知,牛的脖颈都要勒出了血。如此兴师动众拉沙作何用呢?由“昨来新拜右丞相,恐怕泥涂污马蹄”可知,原来是为了防止丞相的马蹄在泥泞的土路上弄脏了,要给丞相铺“沙堤”,揭示出执政者只关心自己的利益,而不顾百姓的苦难,揭示了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深切的人文关怀。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主旨。
在诗中,作者两次“呼告”右丞相,“右丞相,马蹄踏沙虽净洁,牛领牵车欲流血”是告诉高高在上的丞相,马蹄虽然干净了,但是这背后是“官牛”几欲流血的痛苦换来的。其背后的深意是告诉丞相,你已位极人臣了,请多顾念一下普通民众的境遇吧。“右丞相,但能济人治国调阴阳,官牛领穿亦无妨”是对丞相的殷殷期望,希望他能安邦定国,救民于水火。这也是诗人“退而求其次”的哀告:即便你享受特权,私心炽盛,但只要你能济人治国,那我们民众的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这是人们多么朴素的愿望啊!
5.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①者,年年八月有浮槎②去来,不失期③。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④粮,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余日奄⑤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
【注】①海渚:海岛。②槎:木筏。③失期:误期。④赍:携带。⑤奄:忽然。⑥严:整齐。
(1)下列对文中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B. 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C 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D. 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2)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
②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
(4)阅读本文,你感知到哪些思想内涵?请简要概括。
【答案】(1)A (2)A.说。B.近旁。C.时候。
(3)①十多天中还能看到星星、月亮和太阳。②这个人详细地说明了来意,并问道:“这是什么地方?”
(4)本文的思想内涵包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展现了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反映了人们对宇宙奥秘的思考和追求。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断句。
句意:离开十多天后,忽然到达一个地方,有像城郭的样子,房屋很整齐。
“去十余日”为时间状语,“有城郭状”“屋舍甚严”点明“奄至一处”的所见;
故可断为: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实词含义。
A.联系课文解释:《桃花源记》中“此中人语云”句意: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云,说。据此可知“旧说云天河与海通”中的“云”理解为“说”。句意:以前有传说称天河和大海相通;
B.根据查阅字典法可确定“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中的“次”理解为“近旁”。句意:看到一个男子在水边牵着牛让牛喝水;
C.根据语境推断法:前文讲述此人乘槎到天河的经历,“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中的“时”应理解为“时候”,表示这正是这个人到达天河的那个特定的时间点。句意:正是这个人到达天河的时候。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
①犹,还;观,看。
②具,详细地。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文言文对内容的理解。
文中有人心怀奇志,乘坐浮槎前往天河,如“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粮,乘槎而去”,体现了人类不满足于现状,渴望探索未知领域的勇气和决心。
通过“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天文现象有所观察和记录,并试图将其与人间的活动联系起来,如文中所述“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体现了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和思考。
天河与人间相通,且有织妇、牵牛人等神话元素,展现了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美好、神秘事物的向往。例如,文中主人公毅然登上浮槎前往未知的天河,“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粮,乘槎而去”,这种行为本身就彰显了人类勇于突破常规、探索未知的精神。而严君平对天文现象的解读,“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天文知识的一定积累和对宇宙规律的初步探索。同时,天河中织妇、牵牛人的形象,充满了神话色彩,满足了人们对奇幻世界的想象和憧憬。
【点睛】参考译文:
以前有传说称天河和大海相通。近代有个住在海岛上的人,每年八月会有木筏按时漂来漂去。这个人有奇特的志向,在木筏上搭建了飞阁,带了很多粮食,乘坐木筏离开了。十多天里还能看到星星月亮太阳和时辰,之后就迷迷糊糊也分不清白天黑夜了。离开十多天后忽然到达一个地方,有像城郭的样子,房屋很整齐。远远望见宫中有很多织布的妇女,看到一个男子在水边牵着牛让牛喝水。牵牛人于是惊讶地问道:“你怎么到这里来的?”这个人详细说明了来意,并问道:“这是什么地方?”回答说:“你回到蜀郡拜访严君平就知道了。”最终没有上岸,于是按照约定的时间返回。后来到了蜀郡,询问严君平,严君平说:“某年月日有客星侵犯牵牛星宿。”计算年月,正是这个人到达天河的时候。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如何应对杂念的侵扰
①当代社会,杂念的侵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得了解杂念的重要特性——侵入性。
②杂念往往突然闯入大脑,而人们并没有办法拒绝,只能抑制不住地把意识放到它身上。杂念会在大脑中久久盘踞。有时,人们好不容易摆脱了它,它却又会在某个瞬间卷土重来。杂念不断地破坏我们的专注,打乱我们的节奏,让人感到精疲力竭。很多时候,人们的精力往往没有被用于正常工作,而是消耗在应对杂念上了。
③侵扰我们的杂念中,有两种比较常见,这里姑且称之为“情绪杂念”和“事实杂念”。情绪杂念,一般是对尚未发生事情的担心、恐惧等负面情绪;事实杂念,则如工作时突然想起“昨天的球赛谁赢了”“晚上吃什么好”“下周大概要交物业费了”之类。不同类型的杂念,应对策略也不相同。
④应对情绪杂念的侵扰,必须分清情绪和现实。我们所担忧和恐惧的事情,通常不是事实,而是最坏的可能性被放大十倍之后的结果。绝大多数时候,事情都不会像想象中那么坏、那么难。我们只是被自己的恐惧吓倒了而已。即使担心的结果真的出现了,影响也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同时,我们总会比想象中的自己更有能力去克服这些困难。认识到这些后,我们和情绪之间就隔起了一层玻璃——能够观察到它,能够感受到它的存在,但是它无法干扰到我们。这时,我们完全可以接纳负面情绪的存在,让它安分守己地待在身边,然后继续专注地做自己的工作。
⑤至于事实杂念,大脑“有隙可乘”是它成功侵入的必要条件。当我们的注意力没有被完全占用,开始频频走神、思绪飘移时,事实杂念就出现了。所以,拒绝这种杂念侵扰的有效方式是:消除注意力的“空隙”,进入注意力不间断、专注集中的“心流”状态,并提升自己进入“心流”状态的能力。
⑥以我为例,假设我预计要花2个小时写一篇文章,指望自己在这么长时间里全神贯注是不现实的。这时,我会把这2个小时的工作按文章内容划分成多个阶段,每个阶段可能是15~30分钟,要求自己在每一个阶段里面心无旁骛地工作。一个阶段做完了,换换脑子,干点别的事情,比如回复信息、整理资料等等,然后再开始下一个阶段。
⑦另外,作为文字工作者,我平时会维护一个灵感库,放入自己感兴趣的选题。一旦在工作中感到注意力不饱和、开始分心,我就进入这个灵感库,找一个选题,做上半个小时,让自己快速进入状态。
⑧注意力无隙可寻,事实杂念就无法侵扰我们了。
(根据《五个简单易行的习惯》改写)
6. 关于杂念的“侵入性”,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杂念会非常突然地出现在人们大脑中。
B. 杂念会不受人们意识控制地进入大脑。
C. 杂念往往人们大脑中存在较长时间。
D. 杂念让人因精疲力竭而无法保持专注。
7. 关于如何应对“情绪杂念”,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提醒自己不必为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担忧。
B. 告诉自己不要把事情往糟糕的方面去想。
C. 提高自己应对可能发生的坏结果的能力。
D. 坦然接纳已经存在于大脑中的负面情绪。
8. 关于如何应对“事实杂念”,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工作前预估整体的工作量,结合实际来设置阶段目标。
B. 避免全神贯注的时间过长,确保工作时能集中注意力。
C. 遵循劳逸结合的工作原则,在休息时让大脑充分放松。
D. 利用自己积累的有趣选题,在有需要时及时恢复专注。
【答案】6. D 7. C 8. C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意思的理解。
D.第②段中原文为“杂念不断地破坏我们的专注,打乱我们的节奏,让人感到精疲力竭”,可见因为杂念使人无法专注而最终让人感到精疲力竭。本项“杂念让人因精疲力竭而无法保持专注”因果颠倒,是错误的;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意思的理解。
C.根据第④段中原文“我们所担忧和恐惧的事情,通常不是事实,而是最坏的可能性被放大十倍之后的结果。绝大多数时候,事情都不会像想象中那么坏、那么难。我们只是被自己的恐惧吓倒了而已。即使担心的结果真的出现了,影响也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同时,我们总会比想象中的自己更有能力去克服这些困难”,可见“可能发生的坏结果”是人的情绪的反应,大多是想象中的。克服它的方法是下句中“认识到这些后,我们和情绪之间就隔起了一层玻璃——能够观察到它,能够感受到它的存在,但是它无法干扰到我们”,即能够感知到“情绪杂念”,但不要被它所干扰。因此本项“提高自己应对可能发生的坏结果的能力”是错误的;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意思的理解。
C.结合第⑤段中“拒绝这种(事实)杂念侵扰的有效方式是:消除注意力的‘空隙’,进入注意力不间断、专注集中的‘心流’状态,并提升自己进入‘心流’状态的能力”,第⑥段中“一个阶段做完了,换换脑子,干点别的事情,比如回复信息、整理资料等等,然后再开始下一个阶段”,可知要让脑子处于注意力不间断、专注集中,才能应对“事实杂念”。本项中“在休息时让大脑充分放松”反而会让“事实杂念”乘虚而入,因此是错误的;
故选C。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同学们,旅游其实也是一种“阅读”,是认识世界的另一种方式。一般而言,游记包括三个要素,即“所至”“所见”和“所感”。让我们一起阅读下面这篇游记,去感受虎跳峡的魅力!
两进虎跳峡
①虎跳峡在滇西北,它是玉龙、哈巴两大雪山南北夹峙金沙江形成的。江心突兀一块巨石,传说曾有老虎从岸边跳上巨石,再纵身跳到对岸,“虎跳峡”之名由此而来。虎跳峡全长17公里,分为上峡、中峡、下峡三段。
②我第一次进虎跳峡,是从中甸的虎跳峡镇步入上峡的。刚到金沙江畔,便看见对面的玉龙雪山高耸云天,皑皑白雪堆积在重重叠叠的峰脊上。时值盛夏夜雨初收的早晨,云雾游移在群峰间,愈显出玉龙雪山的高深莫测。
③接着,我走上一条仅容一人行走的崎岖山路。这条过于简陋的人马驿道,横系在临江的悬崖上,走在上面既艰且险。到了这里你才能体会到什么叫真正的山路:陡、细、长、险、滑……我觉得自己真像一只岩羊在峻峭的崖壁上颤栗着探行。
④再往前,两岸高山越挤越拢,排列成一道道狭窄的天门。本来在宽阔江面上舒展流淌的江水,一下子挤进这难以容身的狭谷,它勃然大怒,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这声音在山谷间回荡传响,仿佛洪荒远古开天辟地的遗音。这里不是汪洋大海,但我却感觉到汪洋大海狂暴时的声势和威力:岩在崩,地在动,山在摇。我只觉头晕目眩,脚下站立不稳。据说,漂来的粗圆木和滚落的大石块,在这里都会被粉碎得无影无踪。我只能退到高处,遥遥承受这惊心动魄、热血沸腾的刺激……
⑤怀着上峡带给我的震撼走向中峡。迎面来了一队马帮,我闪身到路旁让道,听着马儿们艰难的足音,看着马帮慢腾腾地消逝在远处断崖后面……马帮就是这样从过去走到现在的。路途艰险,马帮却奋力前行,走成了峡谷中一道独特的风景。中峡的谷底礁石遍布,如满天星斗。这些从山上飞滚而来的落石,堆积江中,犬牙交错。江水在其间往复跳跃,浪花推着浪花,旋涡套着旋涡,一路5公里18个险滩相连至下峡。
⑥我对下峡的感受,第二次比第一次强烈。三年后的正月初,我从丽江的大具乡乘车直奔下峡。抵达停车场,我不禁惊叹:“好个哈巴雪山!”仔细俯仰一番:没有零散的峰头断崖,整体性的山岳和巨型斜面板块造就出大气磅礴的雄姿。而后沿着栈道直至江边的观峡台,在台上远眺江两边玉龙、哈巴凌空对峙,峰连嶂合。此景正如清代孙髯翁所写:“一线中分天作堑,两山夹斗石为门。”前往渡口的路上,日头已经偏西,山巅阳光耀眼,峡谷里却笼罩着浓浓的阴影,几分雄浑,几分肃穆,几分苍凉。
⑦从渡口乘船前往对岸。上岸后发现没有路,我只得寻着人踩过的痕迹,攀藤抓草往上爬,还得时时小心,脚下不能打滑,否则就会坠下深渊。我大汗淋淋地攀登了近1个小时,才算踏上新开辟的公路。
⑧山高峡深,天黑得早,我只好投宿在下峡核桃园的一家小旅店。核桃园是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山村,这里的夜特别深沉,空寂得不像在人世间。浓墨似的山头上方,星星在一块不大的天幕上眨着眼,默默感受夜的静谧。人在此际,内心一片宁静,仿佛世间一切的纷杂都与我无关。我很快就带着白天的游兴进入了梦乡……
⑨第二天拂晓我就出发了,穿越中峡来到了上峡。上峡已经开发为旅游景点,修筑了栈道,可直下江边挨近虎跳石。峡中筑了公路,可以通车,游览更方便了,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欣赏到一身豪气、雄奇威猛的虎跳峡。但留在我内心深处的,还是那个不经雕琢、野性十足的虎跳峡。我伫立江崖,仿佛又见一队马帮从远处断崖后慢腾腾地走来……
⑩两次进入虎跳峡,我如同经受了洪炉的冶炼,无论体魄还是心魄,都比过去强健许多。若要问我云南山川最富阳刚之美的地方在哪里,我定毫不迟疑地回答:在虎跳峡!
(选自张鸿源《滇域探秘》,有删改)
9. 请梳理作者在虎跳峡所见的主要景物,概括其特征,并根据提示将下图补充完整。
10. 请结合语境,从修辞运用的角度,对选文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11. 请根据选文内容,将下面的读后感补充完整。
作者的“所感”是游记的灵魂,也是游记的生命力所在。阅读选文时,我们发现作者两次写到马帮:第⑤段写马帮“走成了峡谷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表达了作者对马帮的A_____之情:第②段写“仿佛又见一队马帮从远处断崖后慢腾腾地走来”,表达了作者对马帮的B_____之情。这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摄取所见,又不单是写实,处处流露作者的情思”。
12. 游记常见的写法有“移步换景”和“定点换景”,选文第⑥段使用了哪种写法?请简要分析。
13. 请根据选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第⑩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答案】9. A.山路险阻(山路崎岖、驿道艰险)B.村夜沉寂(星夜沉寂)
10.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挤”“勃然大怒”两词,把江水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水因江面变窄,而流速遍急,水声震响的特点,表达出作者内心强烈的震撼。
11 ①. 赞美(敬佩) ②. 怀念(追怀)
12. 使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作者先写在停车场俯仰哈巴雪山的磅礴雄姿,再移步到观峡台远眺玉龙、哈巴两山对峙的景象,最后写在前往渡口的路上看到山巅阳光耀眼,峡谷阴影笼罩的景象。
13. 示例:作者两进虎跳峡,在艰险的山路上探行,在无路的山崖上攀爬,锻炼了体能和毅力,同时山的巍峨、水的奔涌、夜的静谧……陶冶了他的心性。我也有类似的体验,例如去徒步时跋山涉水,遇见美景,既强健的体魄,又进化了心灵。
【解析】
【9题详解】
考查对内容的概括。梳理作者在虎跳峡所见的主要景物并概括其特征。
第②③④段写作者在上峡所见。第②段写上峡所见一:雪山高耸;由第③段“接着,我走上一条仅容一人行走的崎岖山路。这条过于简陋的人马驿道,横系在临江的悬崖上,走在上面既艰且险。到了这里你才能体会到什么叫真正的山路:陡、细、长、险、滑……”可知写上峡所见二:山路崎岖或山路险阻;第④段写上峡所见三:江水震响。
第⑤段写作者在中峡所见:礁石密布。
第⑥⑦⑧段写作者在下峡所见。第⑥段写下峡所见一:雪山磅礴;所见二:峡谷森严;由第⑧段“这里的夜特别深沉,空寂得不像在人世间。浓墨似的山头上方,星星在一块不大的天幕上眨着眼,默默感受夜的静谧”可知下峡所见三:星夜沉寂或村夜沉寂。
【10题详解】
考查句子赏析。答题格式是:用了什么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互文、反复等),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物或人的什么特点,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或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具体句子进行分析即可。该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挤进”“勃然大怒”把江水赋予人的情感;结合“本来在宽阔江面上舒展流淌的江水,一下子挤进这难以容身的狭谷”可知,生动形象地写出因为狭窄的天门阻挡,阔江流淌的江水在难以容身的狭谷中流速变急,声响激荡的特点,表达了作者面对汪洋大海狂暴的声势和威力时内心惊心动魄、热血沸腾的刺激感和震撼感。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11题详解】
考查文章的情感。阅读选文,可知作者两次写到马帮。
第一次第⑤段写马帮“走成了峡谷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联系前文第④段在上峡江水因江面变窄,而流速遍急,水声震响,我的感觉是“岩在崩,地在动,山在摇。我只觉头晕目眩,脚下站立不稳”“怀着上峡带给我的震撼走向中峡。迎面来了一队马帮,我闪身到路旁让道,听着马儿们艰难的足音,看着马帮慢腾腾地消逝在远处断崖后面……马帮就是这样从过去走到现在的”可知,虎跳峡山路险阻,但马帮却行走多年,表达的是对马帮的赞美敬佩之情。
第二次是在第⑨段,作者第二次去上峡,“上峡已经开发为旅游景点,修筑了栈道,可直下江边挨近虎跳石。峡中筑了公路,可以通车,游览更方便了”“我伫立江崖,仿佛又见一队马帮从远处断崖后慢腾腾地走来”,这里并未看到马帮,是虚写马帮,表达了对马帮这种独特风景消失的怀念之情。
【12题详解】
考查游记写法。选文第⑥段使用了移步换景写法。
从⑥段“三年后的正月初,我从丽江的大具乡乘车直奔下峡。抵达停车场我不禁惊叹:‘好个哈巴雪山!’仔细俯仰一番:没有零散的峰头断崖,整体性的山岳和巨型斜面板块造就出大气磅礴的雄姿”可知作者第一个观察点在停车场,他俯仰观察雪山的磅礴雄姿。
从“而后沿着栈道直至江边的观峡台,在台上远眺江两边玉龙、哈巴凌空对峙,峰连嶂合”可知第二个观察点在观峡台,远眺江两边玉龙、哈巴两山。
从“前往渡口的路上,日头已经偏西,山巅阳光耀眼,峡谷里却笼罩着浓浓的阴影,几分雄浑,几分肃穆,几分苍凉”可知最后观察点在路上,看到山巅阳光耀眼,峡谷却笼罩着浓阴。
【13题详解】
考查对段的理解。画波浪线句子在文章结尾段,总结全文,点出了作者两次游历虎跳峡的收获和人生感悟:欣赏了山川美景,感受到大自然的奇特,一路探险攀爬,磨练了意志,陶冶了性情,锻炼了体魄,所以说“如同经受了洪炉的冶炼,无论体魄还是心魄,都比过去强健许多”。我也有这样的体验,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每年假期走进大自然进行放飞身心的享受。游历山水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锻炼体魄,感受美景,净化心灵。让我们多去拥抱大自然吧!
14. 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回答问题。
下面是保尔百炼成钢的成长过程,请你仿照示例,任选两个阶段,写出里面的某个情节。
1.苦难少年→2.初识革命者→3.战场搏杀→4.工地上磨练→5.病榻上斗争
示例:阶段1,情节:在学校因为问关于地球的科学问题,得罪神父,遭到毒打。
阶段 _____,情节:_____
阶段 _____,情节:_____
【答案】 ①. 2 ②. 朱赫来教保尔英国拳击,还时常给保尔讲革命道理。 ③. 3 ④. 在与波兰白军战斗时,保尔英勇战斗头部被榴霰弹炸成重伤。(示例二:4 修筑铁路,工作环境艰苦,可他仍忘我地工作。5 保尔在病床上忍受痛苦完成小说创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情节。
结合保尔的成长过程,选择两个阶段,写出里面的某个情节即可。如:
初识革命者。保尔哥哥的朋友——革命者朱赫来住在他家,教会了保尔英国拳击,还时常给保尔讲些革命道理。
战场搏杀。保尔参加革命,成为一名侦察员。在战争中,保尔因大腿受伤和伤寒高烧不退暂时离开战场。之后主动要求加入骑兵队,与战友们救出七千多名革命者。在与波兰白军战斗时,保尔英勇战斗头部被榴霰弹炸成重伤。
工地上磨炼。保尔被调去修铁路。虽然工作环境艰苦,可他仍忘我地工作。任务将要完成时,大叶性肺炎和肠伤寒使保尔倒下,于是他被送回老家。
病榻上斗争。他在病床上忍受痛苦完成小说创作,中途手稿丢失。后来他在加莉亚的帮助下(他口述,加莉亚代录),最终完成创作。
15. 保尔和《骆驼祥子》中的祥子都是生活中的奋斗者,他们的结局为何不同?
【答案】两人虽然都出身社会底层,历经磨难,但是祥子基本属于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独立抗争,他的奋斗目标只是买一辆属于自己的黄包车,但由于当时社会的问题,再加上虎妞的难产而死,导致他的梦想一次次破灭,最后彻底堕落。而保尔在朱赫来的影响下,一步步走上了革命道路,并在组织的帮助下,逐步把自己锻炼成坚强的革命战士。他有着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目标,所以最后成为了受人尊敬的革命英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把握。《骆驼祥子》讲述普通人力车夫祥子,为实现能拥有一辆自己的车的梦想,经历三起三落,最终失去生活的信心,自暴自弃、堕落沉沦的故事。揭示了二三十年代战乱频繁、黑暗混乱的社会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摧残与迫害,告诉人们:单靠个人的力量奋斗是没有出路的,从而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痛恨和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同时批判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人民愚昧、保守、落后的国民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保尔和祥子都是生活中的奋斗者,但他们的结局不同,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性格、社会环境以及他们面对困境时的应对方式。
首先,性格的不同是导致他们结局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保尔的性格特征包括顽强、执着、不为命运所屈服,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钢铁般的意志。这些特质使他能够在面对挫折时坚持下去,最终战胜困难。相比之下,祥子虽然也表现出老实、健壮、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品质,但他缺乏坚定的信念和钢铁般的意志,这使得他在经历多次挫折后选择了放弃,最终走向堕落。祥子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但是一个又一个的打击吹灭了他心中的希望。车和人被大兵抢走,钱被孙侦探敲诈,老马和小马的经历等事情对祥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社会环境对他们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保尔生活在革命战争年代,这样的社会环境为他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使他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改变命运。保尔在朱赫来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道路,当过侦察兵和骑兵,曾经在雪原修建铁路,忍受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坚持写作,最终成长为优秀的革命战士。而祥子则生活在黑暗的旧社会中,那是一个人吃人的社会,这样的社会环境对像祥子这样的底层人民极为不利,他们的生活充满了艰辛和挑战。
最后,他们面对困境时的应对方式也是导致结局不同的一个重要原因。保尔在面对困难时,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战胜困难。而祥子在遭遇连续的挫折后,选择了放弃,没有找到有效的应对策略,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骆驼祥子》讲述普通人力车夫祥子,为实现能拥有一辆自己的车的梦想,经历三起三落,最终失去生活的信心,自暴自弃、堕落沉沦的故事。揭示了二三十年代战乱频繁、黑暗混乱的社会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摧残与迫害,告诉人们:单靠个人的力量奋斗是没有出路的,从而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痛恨和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同时批判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人民愚昧、保守、落后的国民性。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第三部分(50分)
16. 根据要求写作。
请以“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为开头,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内容健康积极;③表达真情实感;④不要套写、抄袭;⑤不少于600字;⑥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答案】例文:
春日邀约
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只因那不经意间瞥见的一抹嫩绿,它如同春日里最温柔的信使,轻轻拨动了我的心弦,引领着我走向一场不期而遇的美好。
清晨的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给这个世界披上了一层柔和的金纱。我漫步在熟悉的小径上,心中还残留着冬日里的一丝寒意,但空气中弥漫的淡淡花香,却让我感受到了春的气息正悄然逼近。
就在这时,一抹鲜亮的绿色跃入眼帘,那是路旁一株不起眼的小草,它似乎一夜之间就挣脱了冬日的枷锁,以惊人的生命力破土而出,展现出勃勃生机。它的叶片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像是大自然最精致的珍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我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细细端详着这生命的奇迹,心中涌动着莫名的感动。
那一刻,我仿佛听到了春天的呼唤,它不仅仅是来自这株小草的顽强生长,更是来自大地深处、万物复苏的共鸣。我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和花草的清新,那是春天独有的味道,让人心旷神怡,所有的烦恼和忧愁都随之烟消云散。
于是,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不再只是漫步,而是带着一颗激动而期待的心,奔向春天的怀抱。沿途,我遇见了更多春天的信使:含苞待放的花朵,在枝头轻轻摇曳,仿佛在低语着春天的秘密;嫩绿的柳条,随风轻摆,如同少女的秀发,在春风中翩翩起舞;还有那潺潺的溪水,清澈见底,欢快地唱着春天的歌谣……
每一步都踏在了春天的节奏上,我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格外舒畅。我开始意识到,春天不仅仅是一个季节的更迭,更是一种生命力的展现,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我愿意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步伐,去追寻属于自己的梦想和幸福。
就这样,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继续在春日的邀约中前行,让心灵在春天的温暖中自由飞翔。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话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是一个富含情感和动作描述的开头,其中“不由得”强调了行为的自然性、无意识性,是内心情感驱动的结果;“加快了脚步”则直接指向了某种外部行为的变化,这种变化往往是由内心情感或外界环境的刺激所引起的。题目要求考生通过这个开头,展开一个富有情感和故事性的叙述。这要求考生深入思考“加快脚步”背后的原因,是喜悦、激动、好奇、紧张、逃避还是其他复杂的情感?这些情感是如何与周围的环境、人物或事件相互作用的?在情感驱动层面,文章应围绕“情感”这一核心展开,通过加快脚步这一行为,展现主人公内心的情感波动和成长变化。在主题深化层面,除了表面上的加快脚步,还可以深入挖掘这一行为背后的深层含义,如对梦想的追求、对挑战的勇敢面对、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等。
第二,构思选材。在构思文章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材:在开头部分,可以设定一个合理的场景或情境,作为主人公加快脚步的起因。这个场景可以是自然界的春天、学校的操场、家中的突发事件等,关键是要能引发主人公内心的情感波动。随着情节的发展,主人公的内心情感逐渐明朗化,他/她开始意识到加快脚步的意义所在。这一部分可以通过描写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与他人的交流或面对困难的反应来展现。在情节的高潮部分,主人公的情感达到顶点,加快脚步的行为成为他/她表达情感、追求目标的重要方式。这里可以设计一些关键事件或转折点,让故事更加引人入胜。最后,通过主人公的加快脚步带来的结果或影响,来总结全文的主题和意义。这个结局可以是主人公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获得了成长或领悟到了某种道理。
类型
诗文
自然风光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情思哲理
②人生贵“知”,有清醒的“知”,才有“知”后的进步,正如《礼记》中所言,“知不足,___________;知困,___________”。
③韩愈曾说“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新时代的有志之士不能静等难有的伯乐,要主动展示,勇于自荐。(《马说》)
理想追求
④杜甫有强烈的共情心,自己的茅屋为秋风所破之后,他想到了天下寒士,“____________”希望能有千万间广厦来庇护他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⑤青少年要有鲲鹏之志,要像迁徙于南冥的鹏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强大的力量,昂扬的精神。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
旧说云天河与海通
联系课文解释词义
此中人语云(《桃花源记》)
A云:
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
查阅词典选择义项
次:①等次。②次数。③近旁。(《汉语大词典》)
B次:
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
根据语境推断意思
C时: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语文试题,共6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语文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