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01
    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02
    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03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人类创造的文化,包括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两大部类,它们分别发展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科学技术作为最富革命性格的生产力,改造着世界,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为人类提供日益增多的方便与享受,使人类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对科学技术的盲目崇拜。19世纪以降,尤其是20世纪,相当多的人把科学技术视作全知、全能、全在的救世主,以为所有难题,包括精神、价值、自由都可以经由科学技术获得完满解决。
    但由于科学技术是从研究自然界(尤其是物理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一种“物质化”方法,或“非人格化”方法,其应用显然不足以解决人的精神领域的各种问题。用池田大作的语言来说,“科学之眼”自有其限定性,因为“科学的思维法产生了轻视生命的倾向,容易忽视活生生的人的真实风貌”,因而有赖人文的思想及方法的补充与矫正。
    这首先表现在,对人类的生命意义而言,科学技术的健康走向,有赖人文精神指引。诚然,科技是“价值中立”的,但是作为社会人的科学家却不应是价值中立的,二战期间,爱因斯坦与“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联袂反对使用原子弹,便是从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出发的。
    科技需要人文文化弥补的又一理由是:科学技术可以提供日益强大、有效的工具理性,却不能满足人类对于政治理念、伦理规范和终极关怀等层面的需求,总之,无法提供人类区别于禽兽的“价值理性”。而现代人类所面临的诸多困扰,往往发生在价值理性管辖的领地,发生在“意义危机”频频袭来之际。中国古代优秀的人文传统也是在道德层面,有若干超越性的意义,可以成为文明人类公认的生活准则。诸如不忍之心、羞恶之心、恻隐之心、仁爱之心,都是贯通古今、中外认可的。“人无信不立”,何尝不是成熟的现代市场交易所应遵循的经济伦理?“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古代社会人际关系须臾不可脱离的黄金法则。
    人文文化的不可或缺,还在于它能够提供人类所心向往之的审美情趣,这便是中国人将其与“礼”并称的“乐”。这种功能并不能用现金额度核算,但对于人类而言是绝对需要的。
    从人类整体而论,必须协调发展科学和人文。两种文化对立,是现代社会分工日益细密的产物,但二者间达成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的良性互动关系又是完全可能的。费孝通借鉴科学实证主义方法论开展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研究,便是人文学者借鉴科学实证原则的成功一例。
    二者之中,人文文化发展尤其需要关注。科学将继续长足进步,这是可以预知的,因为人类创造的“工具理性”已经赢得了无可阻遏的前行势能;而人类的“价值理性”还较为脆弱,我们并未寻找到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这便是古人所云“礼乐所由起,百年积德而后可兴也”,而今天的中国人应当有此“百年积德”的自觉。
    (摘编自冯天瑜《两种文化协调发展的随想》)
    材料二:
    半个世纪前,斯诺《两种文化》一书指出,人文科学知识分子和科技知识分子以及各自代表的文化正日益分化,彼此逐渐疏远,有无法沟通之势。今天,这一隔膜却似乎变薄了。相伴科学而发展的技术已渐渐深入一般人的世界,科学似乎不再是实验室里的高深研究。与此同时,人文学界开始从哲学、文学、史学各个角度,仔细审察科学在人类世界的角色。库恩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指陈一代又一代的科学研究经常受当时一些主题的约束。在主题转变时,科学研究的思考方式甚至表达思维的语言,也跟着转变了。于是,表面上看来是纯粹独立的科学研究,其实往往不能避免受社会的制约。
    相对地说,人文与科学两个文化之间的樊篱必须拆除。将来的世界,文化既是多元,而文化体系与社会体系中的各个部分又会有更多的互依与纠缠。有些学者,尝试跨越人文与科学之间的鸿沟,以了解不同学科的语言观念。另一方面,科学家也正在从人文的角度,尝试说明数理科学的内容。杨振宁先生在《美与物理学》中借用诗人布莱克的诗句,形容物理学的浓缩性与包罗万象的特色:
    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把无穷无尽握在手掌,永恒宁非是刹那时光。他认为,数学与物理的关系就像是在茎处重叠的两片叶片,重叠的地方同时是二者之根,二者之源。人文与科学之间又何尝不是人类心智中分离而又叠合的两个园地呢?
    我们注意科学各部门间的对话,也在尝试使不同学科中已经发展的一些观念彼此对比,找出跨越学科的若干观念。我们的目的,只在提示同学们,学科的界限其实是暂设的,寻求知识的过程不过在设法了解自己及观察四周的世界;许多学术的术语,也不过是我们为了方便观察而设计的视角而已。
    (摘编自许倬云《人文与科学之间》)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技术因具有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而让人们盲目崇拜,在较长时间内被许多人认为是能解决所有难题的有效途径。
    B.与科学技术相比,仁爱、诚信等中国古代优秀的人文传统,能够为解决现代人类的“意义危机”提供更大的帮助。
    C.科学技术渐渐从实验室深入一般人的世界,科学研究往往受到时代主题的影响和制约,这都说明科学越来越依赖人文。
    D.人文学者可以从人文的角度来审视科学发展与社会的关系,而科学家也可以从人文的角度来说明科学的某些内容。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细密的社会分工造成科学与人文相对立,但文化的多元发展以及将来文化体系和社会体系之间的紧密互动,要求人们设法减少这种对立。
    B.人类的“工具理性”发展迅速,“价值理性”发展则相对滞后,要求人们的关注点要从物理世界转移到精神领域上来。
    C.人们只要更多地利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文,或广泛运用人文的方法来开展科研,就能跨越人文与科学之间的鸿沟。
    D.我们要注意科学各部门之间的对话,努力找出跨越学科的观念。想更好地求取知识,就要忽略学科的界限,抛开学术术语。
    3.关于材料中所引用的论据,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用池田大作关于“科学之眼”的论述,是为了证明科学应用不足以解决人的精神领域的各种问题。
    B.叙述爱因斯坦与奥本海默反对使用原子弹的事例,是为了证明科学家无法保持价值中立。
    C.举费孝通借鉴科学实证主义方法开展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研究的例子,是为了证明科学和人文完全可能实现良性互动。
    D.杨振宁在著作中用布莱克的诗句,恰当地形容了物理学的浓缩性与包罗万象的特色。
    4.同是讨论两种文化的关系,两则材料的侧重点却有明显的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科学崇拜”主要体现为:相信科学的完美,视科学为万能,只关注科学自身的发展。请结合材料,分析“科学崇拜”的危害。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小题。
    豹子头林冲
    茅盾
    这一夜,豹子头林冲在床上翻来覆去。
    日间那个失了花石纲的青面兽杨志的一番话,不知怎地只在林冲心窝里打滚。
    他林冲一年多前何尝不曾安着现在杨志那样的心思;但是在这月白霜浓的夜半,那几句话便只能像油煎冷粽子似的格在林冲胸口,如鲠在喉。
    虽说莽撞粗拙,林冲有时候却也粗中有细;当他把一桩事情放在心上颠来倒去估量着的时候,也会想到远远的过去,茫茫的将来。那时,他朴野粗直的心,便像被朴刀尖撩了一下,虽然有些疼,可是反倒松朗些,似乎从那伤处漏出了一些的光亮,使他对于人,我,此世界,此人生,都仿佛更加明白。
    月光冷冷地落在床前,林冲睁圆大眼看着发愣,幼年生活朦胧地被唤回来。本是农家子的他,素来没有什么野心:父亲辛苦一世,还不够供应官家的征发;庄稼人的生活林冲受得够了,这才投拜了张教头学武,想在边庭上一刀一枪,也不枉父母生他一场。
    他从没到过“边庭”。父老传说,那是一片无边无垠、水草肥沃的地方,胡笳声动,“胡儿”扫过,只剩下烧残的茅屋:每逢这样的图画在林冲想象中展开的时候,便朦胧地觉得学习武艺不仅为养活一张嘴。
    “边庭”呐!曾使豹子头林冲怎样的激昂!
    但在“八十万禁军教头”任上第二年,他看见了许多把戏;他断定那些权贵暗地里是怎样地献媚胡儿!一伙吮咂百姓血液的凶狠恶魔!怎样地干那卖国的勾当!
    林冲拿起拳头在床沿猛捶一下,两只眼睛更睁得大了:
    “咄!边庭上一刀一枪!——哈!”
    那个青面兽杨志不是还在做这样的梦么?他,这个“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从前是不明不白掉了官职,现在却又想到高俅那厮手里不明不白地弄回个官儿来!林冲现在是再也不信那些话了,他倒觉得杨志有点可怜。虽然他杨志只不过想封妻荫子,但这一片孤忠大概终要被辜负吧!那献媚妥协的行径,林冲只觉得太卑劣。他不想占便宜,可亦不肯忍受别人的欺侮。那时候,他要报复!那时,他才不管是高太尉、高衙内,或是什么陆虞侯,简截地要他们的命!自从那天冤屈地被做成发配沧州的罪案后,他除了报仇什么幻想都没有。
    流血,他不怕。但无缘无故杀人他亦不肯。因此那个白衣秀才王伦要他交纳什么“投名状”的时候,他觉得这个泼皮原也是高俅一类,不过住在水泊罢了。为个人的利害去杀一个无仇无怨的人不是豹子头的性情!可是形势所逼,他只好应承。
    他原打算杀一个看来不是善良之辈的过路人,不料最后碰到了这倒霉的杨志!
    暴躁在林冲胸头炸开,他皱眉向墙上的朴刀望了一眼,翻身离床,拿了朴刀,便开门出来。
    宿雪还没消融,白皑皑的,照得聚义厅前如同白昼;朔风又把残雪吹冻,踏上去只是簌簌作响。林冲低头倒提朴刀,只顾往前走。大柏树上一群鸟忽然惊飞起来,林冲猛地曳住了脚步,抬头看天,半轮冷月在冻云中浮动,像是泼皮涎着半边脸笑人。几点疏星远远地躲在天角,也在对林冲眨眼。
    林冲剔起眉毛,再往前走。然而一个“转念”——“到底要结果哪一个?”
    这青面兽原也是无仇无怨,但不是无抵抗的善良百姓,林冲觉得在“刀枪无情”的理由下伤害了那汉子的性命,原是问心无愧的。可现在呢?尽管这汉子虽已剥露出更卑污的本相,但若乘他睡眼朦胧就一刀砍了那样的事,也不是豹子头做的,这须吃江湖好汉们耻笑呐!
    遥望聚义厅前两排戈矛剑戟,林冲的杀心便移到了第二个对象。是那王伦!顶了江湖上好汉的招牌却在这里把持地盘、妒贤嫉能的王伦!
    林冲睁圆怒目向四下里眺望。好一个雄伟的去处呀!港汊环抱,四面高山,进可攻退可守的根据地!争不成给王伦那厮把持了一世,却叫普天下落魄的好汉,被压迫的老百姓,受尽了腌臜气!
    重下决心,林冲挺起朴刀,托开左手,飞步抢过聚义厅前,便转向右首耳房。
    “来者是谁?”
    听到这声吆喝,林冲摆开步式,朴刀在怀,定睛前瞅。
    “呀,林教头,是你!”
    巡夜的小喽啰做出一副吃惊的脸相。林冲眼瞅着不说话。不是没了主意,却是在踌躇;他不忍多杀不相干的人。
    “林教头,半夜三更到这里做什么?”
    一句平常的询问蓦地勾起误入“白虎堂”那回事,林冲抬头一望,明明是“聚义厅”,不是白虎堂”!
    “林头领好武艺,这早晚也还在打熬力气!”
    林冲竟下意识点头,随即耳根发热,惭愧有生以来第一次的说谎。
    看着喽啰走远的背影,林冲倒提朴刀,头微微下垂,踏着冻雪,又走回卧房去。心中再次估量:腌臜畜生的王伦自然不配作山寨之主,但谁配呢?要一位有胆略,有见识,江湖上众豪杰闻风拜服的人才配呐!不乏自知之明的林冲想法和先前提刀出房时颇不同了。这压迫者的“圣地”固然需要一双铁臂膊,却更需一颗伟大的头脑。
    “梁山泊又不是他的!我在此又不是替他卖力!只是这地方可惜!”
    这时清脆的画角声已经在寒冽的晨气中呜咽发响。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豹子头林冲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因为他处于是否递交“投名状”的矛盾中,这是造成林冲与王伦矛盾的主要原因,但不是小说要表现的主要矛盾。
    B.青面兽杨志的一番话勾起了豹子头林冲无限遐想,他想起了幼年生活、父亲劳苦、拜师学武等画面,此刻他跟杨志一样,他也顾念着家人,也期待能做个官,封妻荫子。
    C.林冲早年的“边庭”理想是美好的,“无边无垠、水草肥沃”“胡笳声动,‘胡儿’扫过”,边塞激昂的画面与冷酷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反差。
    D.文末是典型的环境描写,从“消脆的画角声”体现梁山泊有士卒的现实,从“寒冽的晨气”表现季节的特征,从“呜咽发响”表现林冲沉重的心情。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林冲的视角来讲述故事,根据他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心理活动展开叙述,属于有限视角叙事,使读者更亲切地感受到了人物的想法。
    B作品景物描写凝练传神,文中画横线部分语句,渲染出紧张的气氛,也隐约透露出林冲内心的犹豫,为下文的“转念”埋下伏笔。
    C.文中对林冲行为的延宕多有表现,其中遇到梁山泊的喽啰起到了舒缓情节的作用,喽啰的问话引发林冲的回忆和对王伦看法的表述。最终林冲因为不忍杀害无辜的喽啰,而放弃了刺杀王伦的想法。
    D.小说具有意识流特点,描写了林冲丰富的内心世界,表现了林冲内心被压抑的农民阶级的觉醒意识,同时也使其对自身以及所处社会环境有了深刻的思考。
    8.本文以林冲心理活动为线索,采用第三人称叙述重写经典,这样的写法有何艺术价值?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本文中的“豹子头林冲”与课文节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林教头”形象有何不同?请结合相关文本加以说明。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韩破,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始皇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后十年,(良)数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材料二: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①,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②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
    (节选自苏轼《留侯论》,有删改)
    [注]①不死于盗贼:不会死在和贼的拼搏上。②伊尹、太公:伊尹辅佐汤建立商朝。吕尚(即太公望)是周武王的开国大臣。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
    以为子房A才有余B而C忧其度D量E之不足F故深折其G少年刚锐之气H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省”意思是不领悟、不明白;“挟持”解释为秉持、操持、具有,“所挟持者甚大”指心中的抱负远大。
    B.“目”,意思是注视,与“范增数目项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中的“目”“下”在词类用法上相同。
    C.“鸡鸣”古代十二时辰之一,凌晨一点到三点,与“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中“鸡鸣”词意相同,文中的“平明”也是表示某一时间段的时辰。
    D.“匹夫”多指有勇无谋的人或平民,文中多处提到“匹夫”,要么指出张良的平民子弟身份,要么批评其行事鲁莽。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秦灭韩后,张良雇佣大力士,在秦始皇出游的途中击杀秦始皇,失败后变更姓名,逃亡下邳。秦始皇因此次刺杀大怒,在全国抓捕刺客。
    B.张良对老父的态度不断变化,从因老父的无礼想殴打他,到因老父年老又强自忍耐,再到“大惊”“大怪”,形象地展现了张良对老父认识的改变。
    C.苏轼认为世人把老父看作鬼怪一类是不正确的,老父有可能是当时隐居的君子,故意做出奇特的行为,来磨炼张良的耐性,其用意不在授兵法。
    D.苏轼指出古代的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处,具有面对突发事件从容不惊、无故受辱也不生气的品质,认为伊尹、太公、荆轲、聂政便是此类豪杰之士。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鲜腆倨傲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2)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
    14.两则材料都写到“圯上老人”,作者的用意分别是什么?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本题共2小题,9分)
    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①(其二)
    苏轼
    江上同舟②诗满箧,郑西分马③涕垂膺。
    未成报国惭书剑,岂不怀归畏友朋。
    官舍度秋惊岁晚,寺楼见雪与谁登?
    遥知读《易》东窗下,车马敲门定不应。
    【注】①此诗作于苏轼任陕西凤翔府签判期间,当时苏辙(字子由)留在汴京。②江上同舟:指三年前兄弟二人经水路至汴京的那一段生活。③郑西分马:嘉祐六年苏轼离京赴凤翔上任,苏辙送抵郑州而别。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回忆同舟吟诗之乐,歧路泪别之痛,悲喜反差中尽显兄弟情深。
    B.作者官场不得志,自觉难仕进愧负文武才华,欲退隐羞对家乡亲朋。
    C.正值三秋,微雪早降,触发兴感,诗人不禁惊叹时光飞逝、人生垂暮。
    D.全诗以“怀子由弟”贯穿,追昔抚今遥想,记事、抒情、写人融为一炉。
    16.同为“怀子由”之作,本诗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下片情感基调有何异同? 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岳阳楼》一诗中,形象刻画洞庭湖水势浩大、无边无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月色清冷,衣物单薄、人情冷暖,尽管如此,诗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泛舟在无边的洞庭湖。
    (3)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一文中,说到国君不能控制好“德”和“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小时候,家乡有很多茅草屋。茅草屋大多用稻草葺的,讲究的,用的是蒲草,但时间一长,都会变黑。夯土墙刷石灰浆,是防水的要领。人们喜欢过年前刷刷墙,图个好看。一年又一年,石灰浆刷了一遍又一遍。
    茅草屋的黑屋顶、白墙壁,晨曦和黄昏时分,常常被海上飘来的雾萦绕着,像一幅水墨画。黑的、灰的草屋顶,层层叠叠,有种说不出的古朴和悠长。凤凰花、三角梅和紫荆花,恣意将红的、紫的和粉的色彩,抛洒在草屋巷子里,让人看了顿觉心旷神怡。
    修葺茅草屋的工匠,是地道的农民,趁冬闲时出来挣点钱。也只有冬季适合葺草屋顶,这个季节不落雨。草屋工匠这个行当,多为家传。手艺好不说,做事没走样,这才是真传。不像那些耍心眼的、糊弄事的,干不下去, ① 会被淘汰。
    如今,小镇上看不到草屋;公路两旁的村庄看不见草屋;田野里,过去 ② 的小草屋,也没了。最后一次见到茅草屋,是在父亲的村庄。一个堂兄弟家,有一排茅草屋,是用稻草茸的,厚厚的,矮矮的,伸手可以摸到柔软的屋檐。堂兄弟说,越来越舍不得拆了,在场的人更不赞成拆。当时,我心里想,找个机会在草屋里住上几天,好久没有这个感觉了,阳光也好,月光也罢,落在草屋顶,像被树叶遮挡了一下,依然可以穿透下来。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下列各项中,与文中加点的“讲究”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她的房间虽然很小,但布置得讲究极了。
    B.我们在调查研究或是作出决策时,必须讲究实事求是。
    C.听完这次讲座,我才晓得房屋装修还有这么多的讲究。
    D.她在工作中非常讲究效率,总是能够快速地完成任务。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都有“像”,请说说二者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4分)
    (1)像一幅水墨画
    (2)不像那些耍心眼的、糊弄事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试题。(本题共2小题,10分)
    中国营养学会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吃早餐情况不容乐观:工作日18.4%的人不能按时吃早餐,周末29.7%的人不能按时吃早餐。营养专家提示,不吃早餐或早餐吃得不好, ① 。早上人体血糖水平较低,不及时吃早饭会刺激身体一些激素的分泌,进而促进脂肪生成;同时,空腹时间过长,人体容易产生饥饿感,使人在午餐时进食高热量食物。同时,早餐还要丰富多样。早餐的丰盛不仅能最大限度地抑制食欲,降低肥胖的风险,反而会帮助人体维持血糖稳定。
    那么, ②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4)》建议,早餐要吃好,食物起码要包括4类:主食1份,奶类、鸡蛋等食物1份,蔬菜、水果各1份,保证获得的营养物质全面充足。另外,多选择高营养密度的食物,如新鲜的蔬果,以及奶类、大豆类、鸡蛋、瘦肉、全谷物。
    专家提示,早餐不能吃太少,应占全天食物总量的25%至30%,能量供给与午餐、晚餐相似。 ③ ,尽量能在9点前吃完。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ChatGPT”近日风靡一时,当下诸如AI、大数据运用之类的新科技,使人工智能产业成为热点,科技创新成为热门话题,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也相应发生了重大改变。但美国物理学家费因曼曾指出,“真正危险的不是计算机开始像人那样去思考,而是人类开始像计算机一样思考。”
    结合所给的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和感悟。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答案
    1. C 【详解】“说明科学越来越依赖人文”错误,由“今天,这一隔膜却似乎变薄了。相伴科学而发展的技术已渐渐深入一般人的世界,科学似乎不再是实验室里的高深研究”可见是为了说明“今天,这一隔膜却似乎变薄了”
    2. A 【详解】 B.“要求人们的关注点要从物理世界转移到精神领域上来”曲解文意,是要求人们尤其需要关注人文文化的发展,“必须协调发展科学和人文”。C.“只要……就能跨越人文与科学之间的鸿沟”错误,过于绝对。原文是说“相伴科学而发展的技术已渐渐深入一般人的世界,科学似乎不再是实验室里的高深研究。与此同时,人文学界开始从哲学、文学、史学各个角度,仔细审察科学在人类世界的角色”,强调的是今天人文与科学的“隔膜却似乎变薄了”。D.“想更好地求取知识,就要忽略学科的界限,抛开学术术语”错误,原文表达的是不同学科可能只是学术术语不同,但在观念上有共通之处,可以跨越学科,并不是说“要忽略学科的界限,抛开学术术语”。
    3. B 【详解】“是为了说明科学家无法保持价值中立”错误,“诚然,科技是‘价值中立’的,但是作为社会人的科学家却不应是价值中立的,二战期间,爱因斯坦与‘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联袂反对使用原子弹,便是从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出发的”,可见是为了说明科学家不应保持价值中立,应有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
    4. ①材料一从科技文化自身无法克服的弊端出发,分析人文文化的补充与矫正的作用,强调两者要协调发展,特别要关注人文文化的发展;②材料二重点梳理科学与人文从疏远到融合的趋势,强调要拆除二者之间的樊篱。
    5. ①将科学完美化,忽视科学“非人格化”“价值中立”的特点,将加剧其轻视生命的倾向,导致其畸形发展,造成对人类的危害。②视科学为万能,看不到科技无法提供价值理性的局限性,将导致人类意义危机的加剧。③只关注科技自身的发展,忽略科学研究受到社会的制约、人文与科学可以沟通的客观事实,会阻碍科学的良性发展。
    6.B【详解】B(“此刻他跟杨志一样,他也顾念着家人,也期待能做个官,封妻荫子”错,根据原文第3段“他林冲,一年多前何尝不曾安着现在杨志那样的心思”可知,这种想法是一年多前的想法,而不是此刻的想法)
    7.C【详解】(“因为不忍杀害无辜的喽啰,而放弃了刺杀王伦的想法”错,文中倒数第3段“不乏自知之明的林冲现在的想法和先前提刀出房时颇不同了”“固然需要一双铁臂膊,却更需一颗伟大的头脑”等体现了林冲放弃刺杀王伦的真实想法,让林冲停下杀手的是林冲对自我、对梁山泊的反思)
    8.①以林冲的心理活动为线索,有利于串联起林冲一生的遭遇,使人物形象更完整;②以第三人称叙述,叙述角度灵活自由,便于深入人物内心世界,反映更全面的生活图景;③重写将林冲内心的思想矛盾更尖锐地展示出来,对王伦和梁山泊的看法超越了原著的内涵,赋予了作品深刻的思想性。
    9.①“林教头”是朝廷罪囚,“豹子头林冲”已是流落梁山泊的江湖人物。②“林教头”安分守己,忍辱负重,随遇而安;“豹子头林冲”情绪激烈、反抗意识强烈。③“林教头”是从一忍再忍到忍无可忍,“豹子头林冲”则是开始冲动暴躁,后来冷静反思,忍而不发。
    10.BFH 【详解】句意:认为张良才智有余,而担心他度量不够,因此深深挫折他年轻人刚强锐利的脾气,使他能忍得住小怨愤去成就远大的谋略。
    “而”表转折,一般放在下句开头,前面B处断开;“忧其度量之不足”是动宾结构,且“故”一般放在下句开头,其前F处断开;“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是动宾结构,H处断开。故选BFH。
    11. D 【详解】A.正确。句意:别人都不明白。/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
    B.正确。都是名词作动词,注视;使眼色;走下桥。句意:张良很吃惊,随着老人的身影注视着他。/范增多次给项王使眼色。/因为他年老,便强忍着,下桥拾鞋。
    C.正确。
    D.错误。“指出张良的平民子弟身份”错,从材料一“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材料二“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等皆可推出,张良不是平民百姓子弟身份,是韩国贵公子。故选D。
    12. D 【详解】D.“荆轲、聂政便是此类豪杰之士”,表述错误,原文无此意。从事理上推测,荆轲、聂政属于“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的匹夫之勇,不是像伊尹、太公那样的“大勇者”。故选D。
    13.(1)所以(因此)老人态度傲慢无礼从而深深地羞辱(挫折)他,他如果能忍受得住,这样之后(方才)可以凭借这点而成就大功业。(关键词:鲜腆:傲慢、自以为是;折:羞辱,使……受挫;其:连词,如果;然后:这样之后)
    (2)市井中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放在笼子里养着,抬高它的价钱,储存起来,当作稀奇的货物。(关键词:游侠儿: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年轻人;昂:抬高;直:价钱;居:囤积,储存)
    14. ①《史记》主要是增加张良的传奇色彩,增强文章的文学性;②《留侯论》主要是论证张良性格中的“忍”通过“圯上老人”体现出来的,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留侯张良,祖先是韩国人。韩国灭亡后,用全部财产寻求刺杀秦王的刺客,为韩国报仇。因为祖父和父亲做过五代韩相。他找得一个大力士,为他造了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铁锤。秦始皇巡游东方,张良与大力士在博浪沙袭击秦始皇,误中了秦始皇侍从所乘的车。秦皇帝大怒,大规模在天下搜索,非常焦急地寻找贼人,是因为张良的原因。张良于是改换名姓,逃避隐匿在下邳。
    张良曾得空悠闲地在下邳桥上漫步,有一老头,穿着平民的衣服,到了张良面前,故意把鞋掉在桥下。回头对张良说:“小孩子,下去拾鞋!”张良很吃惊,想打他,因为他年老,便强忍着,下桥拾鞋。老人说:“给我穿上!”张良已经为他取来了鞋,于是跪着献上。老头伸出脚穿上它,笑着离开。张良很吃惊,随着老人的身影注视着他。老人离开了约有一里路,又返回来,说:“年轻人值得教诲。五天以后平明时,与我约定在这见面。”张良于是觉得这件事很奇怪,跪下来说:“是。”五天后平明,张良到了。老头已先到了,怒斥道:“和老人相约,后到,为什么?”老人离去并说:“五天以后早早来会面。”五天后鸡一叫,张良就去了。老人又先在那里,又生气地说:“又来晚了,这是为什么?”老人离去并说:“五天后再早点儿来。”五天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过了一会儿,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应当像这样。”老人拿出一部书,说:“读了这部书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第二天天亮时一看老人送的书,原来是《太公兵法》。
    后来过了十年,张良多次劝说沛公,沛公觉得很好,常常使用他的计策。张良对别人说这些内容,别人都不明白。张良说:“沛公大概是上天授予他(平定天下的重任)。”
    材料二:
    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有勇无谋的人被侮辱,一定会拔起剑,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足够被称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原因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
    张良被桥上老人授给兵书这件事,确实很古怪。但是,又怎么知道那不是秦代的一位隐居君子出来考验张良呢?看那老人用以微微显露出自己用意的方式,都具有圣贤相互提醒告诫的意义。一般人不明白,把那老人当作神仙,也太荒谬了。再说,桥上老人的真正用意并不在于授给张良兵书(而在于使张良能有所忍,以就大事)。
    在韩国已灭亡时,秦国正很强盛,秦王嬴政用刀锯、油锅对付天下的志士。张良压不住他对秦王愤怒的情感,以他个人的力量,在一次狙击中求得一时的痛快,在那时他没有被捕被杀,那间隙连一根头发也容纳不下,也太危险了!富贵人家的子弟,是不肯死在盗贼手里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生命宝贵,死在盗贼手里太不值得。张良有超过世上一切人的才能,不去作伊尹、姜尚那样深谋远虑之事,反而只学荆轲、聂政行刺的下策,侥幸所以没有死掉,这必定是桥上老人为他深深感到惋惜的地方。所以那老人故意态度傲慢无理、言语粗恶的深深羞辱他,他如果能忍受得住,方才可以凭借这点而成就大功业,所以到最后,老人说:“这个年幼的人可以教育了。”再说,有向人报仇的心愿,却不能做人下人的,这是普通人的刚强而已。那老人,认为张良才智有余,而担心他的度量不够,因此深深挫折他年轻人刚强锐利的脾气,使他能忍得住小怨愤去成就远大的谋略。
    看那汉高祖之成功,项羽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项羽不能忍耐,因此战争中是百战百胜,但是随随便便使用他的刀锋(不懂得珍惜和保存自己的实力)。汉高祖能忍耐,保持自己完整的锋锐的战斗力,等到对方疲敝。这是张良教他的。
    15. C(“惊叹时光飞逝 、人生垂暮”错误,诗句的意思是诗人见秋雪而惊叹时光飞逝,一年 将尽)
    16. 同:两者的情感基调中都有感伤的一面。本诗蕴含对往事的怀思、天各一方的孤寂、对弟弟的想念、对岁月流逝的感喟以及对功业无成的愧惭,情味虽复杂,但皆属感伤低沉 的基调。《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下片对月怀人,怅憾月圆人不圆,情感基调也是 感伤的。
    异:不同于本诗的通篇感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下片以理结情,由怅恨进而表达彻悟离合的旷达和天涯共情的祝愿,情感基调转为开朗。
    【解析】《九月二十日微雪》作于仁宗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凤翔签判任上。诗人与其弟辙感情至深,自幼同窗共学,嘉祐二年为同榜进士。四年,又一起参加秘阁的制科考试,得到仁宗的激赏。后苏轼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判官,苏辙留京侍奉父亲,六年(公元1061年)十一月,送诗人至郑州,相别于郑州西门外。这是他们兄弟首次远别,当时诗人曾于马上赋诗寄其弟说:“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七年重九寄弟诗又云:“忆弟泪如云不散,望乡心与雁南飞”,可见手足情深之至。九月二十日下小雪,诗人又由此兴感,作诗抒怀。
    【翻译】回忆兄弟俩在江上共舟是书箱里装满了诗篇,在郑州分别时泣不成声。
    功业不成无法报国令我愧对我的书籍和宝剑,也愧对我的亲朋好友。
    在官舍里度过秋季惊叹时光流逝,在寺楼中观雪我与谁一起登楼。
    我猜想你应该在东窗之下读着易经,车马经过敲门你定不回应。
    (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2)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3)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易错字词:坼、乾坤、夜、萧、襟、袖、德)
    18.①自然而然/理所当然 ②举目皆是/比比皆是(填其他符合语境的成语亦可)
    19.A(文中和A项加点的“讲究”都是形容词,指对生活等方面要求高,可理解为精致、精美等;B、D两项都是动词,讲求、重视。C.名词,值得注意或推敲的内容。)
    20.(1)“像”表示比喻,将烟雾缭绕的茅草屋比作水墨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茅草屋被雾萦绕的美丽景象。
    (2)“像”表示比较,将耍心眼的、糊弄事的草屋工匠与手艺好、做事没走样的草屋工匠进行对比,说明要心眼的、糊弄事的工匠不能长久生存下去。
    21.①都会增加肥胖的风险/影响身体健康;②我们应该如何吃好早餐;③早餐时间不宜太晚(意近即可)
    22.丰盛的早餐不仅能最大限度地抑制食欲,降低肥胖的风险,而且会帮助人体维持血糖稳定。(主语不当,将“早餐的丰盛”改为“丰盛的早餐”;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将“反而”改为“而且”,其他答案修改正确且不改变原意也可酌情给分)
    23.【参考立意】1.防止物化,做科技的主人。2.创新能力+丰富情感,人永远是科技的操控者。3.用人性照亮科技的黑暗。
    【高分例文】
    让科技为生活赋能,让你我为科技领航
    自赛因斯先生步入国门,科学与技术便如影随形,相伴你我左右。如今,我们早已不用再高喊赛先生这洋味十足的名衔追赶他人的步伐,我们欣慰地看到,科技已在祖国生根发芽,渗透进生活的点点滴滴。
    人工智能使计算机越来越聪明。计算机在各行各业的地位正从服务于工人的工具,变成替代工人的工作者。人工智能可以是最有耐心的客服,最不怕苦怕累的装货员,最速成的围棋选手、钢琴师,最便宜的同声传译。这些不可思议的最正变得越来越多,这些机器似乎逐渐变得人性化,是否有一天,它们会像人一样思考呢?正如美国物理学家费因曼说的那样:“真正危险的不是计算机开始像人那样去思考,而是人类开始像计算机一样思考。”
    在中国发展史上,我们能看到科技的力量。“两弹一星”的国之重器,是科技;万物互联的宏伟蓝图,仍是科技。“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梦想的实现,靠的是科技;“稻下避暑,禾下乘凉”,民生的保障,还是离不开科技。毋庸置疑,科技正为生活的各个角落“赋能”,为“复兴号”列车提供更为强劲的动力;放眼整个赛区,风驰电掣的清洁能源汽车,由“工业巨兽”华丽转身的国家大跳台,这是巴赫所称贺的“科技真正的潜力”。而这份潜力,正由新时代的我们不断挖掘与开发,为你我赋能,为中国赋能。
    然而,站在更深远的视角眺望,科技为我们的生活赋能,其背后却是一个个大写的“人”。“人”之为人,就在于我们有思想,有情感,有价值判断,有是非观念。设想一下,假如人类像机算机一样思考,社会会变得如何冰冷,让人不适。每个人都在追求利益、效率的最大化,对周围的人和事视而不见;没有了价值观,也就没有了底线,犯罪会前所未有的猖獗;没有了同情心,就没有人真心想要去帮助弱者,即使强制要求富人捐款,那种祝福、怜悯的心不会被传递。一切都是井井有条,毫无人情味儿。这样的社会,在物质层面上,人是存在的;可从精神层面上来说,人与人工智能,似乎也没有区别了。这听起来很难以想象,可假如所有人都选择了像人工智能一样思考,这种病态的,畸形的社会或许将变成现实。
    因此,面对外界的纷纷扰扰,我们应当不忘初心,一直保持心灵的活力,而人的底线更是绝不可以越过,也许一次过界,你就不是原先的那个人了。
    今天的时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光明与黑暗并存。光明面固然美好,黑暗面也埋藏着无数耸人听闻的真实事件。比如著名的大头娃娃事件,不就是人像计算机一样思考,罔顾人性的典型案例么?因为来自社会的诱惑太多,我们才更要像人一样思考,避免这些悲剧的发生。
    让科技为生活赋能 ,让你我为科技领航。我相信,无论科技如何发达,主要人性的光辉一直闪耀,就会照亮未知的前路。
    善假人工智能,迎接美好未来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正式进入全新的人工智能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信仰科技者从chatGPT中看到希望,热烈欢呼科技春天的到来,怀疑科技者从chatGPT 中失掉信心,为科技冰冷而忧心忡忡,在人工智能时代被洪流裹挟的人们该何去何从?在我看来,最好的选择是善假于人工智能,迎接人类美好的未来。
    以开放的心态拥抱,不全盘否定,让人工智能更好服务人类。
    科技技术的发展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各领域大显神通,为我们减轻负担、为人类带来福音。当下,人工智能技术已在教育、安全、金融、交通、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实现技术落地,并且应用场景也愈来愈丰富。跌宕起伏的证券市场中,以千分之一秒计算的盈亏,正是取代投资人的机器所为;春节时微信 “抢红包”,也时常见到机器发、机器收的情景,给人一种久违的温馨。在智慧教育领域,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教育教学模式,进一步释放教育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汇总的巨大潜力。未来,人工智能将会“飞入寻常百姓家”,更好地服务于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无需将人工智能视为洪水猛兽,欣然接受人工智能带来的便捷,充分利用好新技术、新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是人工智能时代的题中之义。
    以理性的眼光审视,不盲目狂欢,做机器的主人。
    在发挥机器之所长造福自己的同时,也别忘了谁是这个世界的“主人”。人与工具之间,存在着一种“互训”,使用工具的人,自身也会被工具所绑定。当我们足不出户,只通过电子产品上的敲打来交友,朋友的意义已经悄然变化;当我们遇到问题,首先想到问计于云端,师长的传承也会迅速缩水;当我们从机械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时,也应看到人工智能浪潮给现有的生产秩序造成的冲击;未来可能有很多人会因为人工智能而失业;沉迷于网络的我们,不知不觉间隐私也被大数据收集……人工智能只是一个工具,而人类创造工具是为了进步,而不是为了退步。
    当代,面对来自极速发展的人工智能的质问,我们应当反求诸己,把握机械的工具性,坚守独属于人类的批判性、创造性、共情力等。正如多辆马车的叠加,也不可能变成火车;再精妙的智能系统,也不能替代拥有复杂且细腻的人类感情;再高效的运作机制,也无法像人类一样进行自发自主的创新。我们需要做的是不断精进个人能力,彰显“人之为人”的智慧、温度和力量。
    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人工智能真的可以成为与人类交流、相处的伙伴,但此刻,我们不应该狂欢它给我们带来的彻底不同,更无需恐惧它会取代人类的地位,只要我们永葆人类文明发展中不曾遗失“人之特性”,人类这艘巨轮仍会在科技海洋中行稳致远。
    相关试卷

    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曹禺认为“写戏主要是写‘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曹禺认为“写戏主要是写‘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