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温馨提示:本试卷共两道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量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科学家的观点往往是根据事实提出的。下列陈述中,属于事实的是( )
A. 古人类使用语言交流
B. 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C. 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
D. 在亚洲发现了古人类化石
【答案】D
【解析】
【分析】事实是客观存在的物体、现象和事情等;观点是从一定的立场或角度出发,对事物或问题的看法。
【详解】古人类使用语言交流、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都是推测,不属于事实;在亚洲发现了古人类化石,这是真实的事件,是事实,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 下列有关男、女性生殖与发育知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男、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分别是睾丸和卵巢
B. 输卵管内受精卵形成的胚泡最终会附着在子宫内膜上
C. 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结构是羊水
D. 男性的输精管结扎后,仍具有男性第二性征
【答案】C
【解析】
【分析】卵巢有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的作用;子宫的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及产生月经的地方;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输卵管是输送卵子及受精完成与胚胎初期发育的地方。
【详解】A.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卵巢的功能是产生卵细胞以及分泌雌性激素,所以卵巢又属于内分泌器官;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睾丸的功能是产生精子以及分泌雄性激素,所以睾丸又属于内分泌器官,故A正确。
B.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上,就好比一粒种子落在土壤中,这就是怀孕,故B正确。
C.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的血液里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把产生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到母体血液里,再由母体排出体外,故C错误。
D.输精管结扎是绝育手段一种,是指结扎由睾丸产生的精子进入精液储存的通道,从而起到避孕的作用,因此,男性的输精管结扎后,仍具有第二性征,故D正确。
故选C。
3. 青春期是人生最重要最美好的时期,以下观念错误的是( )
A. 要学会明辨是非,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
B. 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会与人交往
C. 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心肺功能
D. 主要任务是学习,不要做任何家务劳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进入青春期,男孩和女孩的身高、体重都迅速增加,另外,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在生理上也有一定的变化,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
【详解】A.青春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要学会明辨是非,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A正确。
BD.青少年不但要学习,还要做好力所能及的家务,也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会与人交往,懂得了与人交往的重要性,B正确,D错误。
C.青春期的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心肺功能,C正确。
故选D。
【点睛】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应及时了解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性道德观念。
4. 我国政府启动的“酱油补铁工程”,是继食盐加碘后实施的又一项全民营养工程,“补铁”和“加碘”分别可用预防( )
A. 夜盲症、佝偻病B. 脚气病、侏儒症
C. 缺铁性贫血、地方性甲状腺肿D. 呆小症、坏血病
【答案】C
【解析】
【分析】缺乏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缺乏维生素B1易患脚气病,缺乏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缺乏维生素D易患佝偻病;缺乏含铁的无机盐易患缺铁性贫血,缺乏含碘的无机盐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缺乏含钙的无机盐易患佝偻病。
【详解】A.补充维生素A可以预防夜盲症,补充维生素D和钙可以预防佝偻病,A不符合题意。
B.补充维生素B1可以预防脚气病,补充生长激素可以预防侏儒症,B不符合题意。
C.补充铁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补充碘可以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C符合题意。
D.补充碘和甲状腺激素可以预防呆小症,补充维生素C可以预防坏血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的重点是了解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缺乏症。
5. 手术后,医生建议让病人多吃鱼、蛋、肉、奶类食品,原因是这类食品含哪类营养物质多,有利于病人伤口恢复( )
A. 脂肪B. 蛋白质C. 糖类D. 无机盐
【答案】B
【解析】
【分析】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六大类营养物质,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详解】蛋白质是人体需要的六大类营养物质之一。瘦肉、鱼、奶、蛋和豆类等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它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的物质基础。手术后,医生建议让病人多吃鱼、蛋、肉、奶类食品,原因是这类食品含蛋白质多,有利于病人伤口恢复,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6. 医生从某病人的消化道内取出一些内容物,经化验有维生素、水、氨基酸、葡萄糖、少量的麦芽糖、无机盐、脂肪酸、纤维素。这些物质最有可能取自于( )
A. 胃B. 食道C. 小肠D. 大肠
【答案】C
【解析】
【分析】淀粉:在口腔开始被消化,需要的消化液是唾液、肠液、胰液,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蛋白质:在胃开始被消化,需要的消化液胃液、肠液、胰液,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脂肪:在小肠开始被消化,需要的消化液是肠液、胆汁、胰液,最终产物是甘油、脂肪酸。
【详解】A.蛋白质开始消化的部位是胃。在胃中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初步消化成多肽;淀粉和脂肪均在胃中均不能被消化,A不符合题意。
B.食道本身并没有任何的消化作用,其主要功能只是帮助运输食物进入胃部,B不符合题意。
C.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有分解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能够把淀粉和麦芽糖最终分解为葡萄糖,将蛋白质和多肽最终分解为氨基酸,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C符合题意。
D.由于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因此小肠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因而大肠中就没有这些物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在实际情境下,考查了学生对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的识记和理解。
7. 人的消化液中,不含有消化酶的是( )
A. 肠液B. 胆汁C. 唾液D. 胰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各种消化液的参与下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详解】唾液中含有初步消化淀粉的唾液淀粉酶;胃液中含有消化蛋白质的胃蛋白酶;胰液、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
故选B。
8. 下图为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能清洁、温暖、湿润空气
B. 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是③
C. 痰形成的主要部位是④、⑤
D. 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⑥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中:①是鼻、②是咽、③是喉、④是气管、⑤是支气管,⑥是肺,据此回答。
【详解】A.人体的①鼻腔的前部生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的灰尘,具有清洁作用;①鼻腔的内表面的鼻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能使吸入的空气清洁并变得湿润;黏膜中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对进入的空气有温暖作用,正确。
B.②咽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既是消化器官,又是呼吸器官,错误。
C.④气管和⑤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正确。
D.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正确。
故选B。
9. 防溺水教育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人溺水后容易窒息而亡,溺水主要影响了呼吸的哪个环节( )
A.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B. 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C.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D. 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解题的关键是要掌握人溺水时,水进入了呼吸道,从而阻碍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导致人体缺氧而死亡。
【详解】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四个环节,当人溺水时,水进入呼吸道阻碍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导致人体缺氧而死亡,所以溺水者常常会因缺氧而危及生命,这是因为溺水直接影响到肺的通气。因此,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0. 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内,需要经过几层细胞( )
A. 一层B. 二层C. 三层D. 四层
【答案】B
【解析】
【分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组成的。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肺泡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高,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二氧化碳会穿过毛细血管壁、肺泡壁进入肺泡。
【详解】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组成的。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肺泡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高,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二氧化碳会穿过毛细血管壁、肺泡壁进入肺泡。如分析中的图,由于毛细血管壁与肺泡壁只由一层细胞构成,故二氧化碳进入肺泡需要经过二层细胞。故选:B。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肺泡的结构,氧气进入血液需要经过肺泡和毛细血管壁,即两层细胞。
11. 如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a与b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
B. 血管乙中的血液进入心脏时最先进入右心房
C. 与血管乙相比,血管甲的血液中含有更丰富的氧
D. 气体c代表二氧化碳,气体d代表氧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图中各部分的名称分别是ab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cd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管甲是肺动脉,乙是肺静脉。
a、b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A错误;血管乙表示肺静脉,血液进入心脏时最先进入左心房,B错误;当血管甲是肺动脉,血管乙是肺静脉,与血管乙相比,血管甲的血液中含有二氧化碳多的静脉血,C错误;肺泡中气体交换的过程: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所以根据图示箭头方向可知c代表二氧化碳,气体d代表氧气,D正确。
故选D。
12. 在有氧运动中,大量氧气吸入通过血液循环系统最终被输送到( )
A. 鼻B. 咽C. 组织细胞D. 气管
【答案】C
【解析】
【分析】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包括肺的通气、发生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四个过程。人体呼吸过程如图所示:
【详解】生物的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机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由分析可知,在有氧运动中,大量氧气吸入通过血液循环系统最终被输送到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3.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如图),对观察到的几种血细胞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①是白细胞,能将病菌包围、吞噬,是人体的“卫士”
B. 如果某人有炎症应该是①的数量高于②
C. 如果某人贫血,可能是②红细胞的数量低于正常值
D. ③是血小板,作用是止血,加速凝血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图中:①是白细胞,②是红细胞,③是血小板。
【详解】A.①白细胞是数量最少的血细胞,有细胞核,但比红细胞大,能吞噬病菌,有防御保护功能,是是人体的“卫士”,A正确。
B.白细胞的主要功能为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等。当病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数量增多,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聚集在发炎部位并将病菌吞噬,炎症消失后,白细胞数量恢复正常。因此体内炎症使白细胞增多,但不会增多的比红细胞还多,B错误。
C.②是红细胞,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过少或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称为贫血,C正确。
D.③是血小板,血小板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D正确。
故选B。
【点睛】正确识记并理解血细胞的类型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4. 下列关于血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血液的流向为静脉→毛细血管→动脉
B 毛细血管分布最广,内径很小,红细胞单行通过
C. 动脉把血液从心脏运送到全身各处
D. 手臂上的“青筋”是静脉血管
【答案】A
【解析】
【分析】血管是人体内血液流动的管道,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将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是动脉,将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的血管是静脉,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
【详解】A.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血液流动方向的一般规律是: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可见,血液的流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A符合题意。
B.毛细血管分布广泛且内径很小,红细胞单行通过,流速慢,适于物质交换,B不符合题意。
C.动脉从心脏流出,将血液从心脏运送到全身各处,C不符合题意。
D.静脉有埋藏较深,有的埋藏较浅,在体表容易看到,管壁较薄、弹性小,管内流动的血液含氧较少、颜色暗红,呈青色,俗称“青筋”,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 如图为心脏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
B. 流经Ⅰ、Ⅱ两个腔的血液为静脉血
C. 与Ⅱ、Ⅲ两个腔相连的血管均为动脉
D. 流经Ⅰ、Ⅱ、Ⅲ、Ⅳ四个腔的血量相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分为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四个腔。图中,Ⅰ左心房、Ⅱ左心室、Ⅲ右心室、Ⅳ右心房。四个腔相连通的血管如图:
【详解】A.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分Ⅱ左心室、Ⅲ右心室,Ⅰ左心房、Ⅳ右心房四腔,A正确。
B.心脏四个空腔中,Ⅰ、Ⅱ内流动脉血,Ⅲ、Ⅳ内流静脉血,B错误。
C.据分析图可见: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C正确。
D.流经心脏四个腔的血量相等,D正确。
故选B。
16. 同学们一定知道,冬天若教室里长时间不开窗,很多同学都会感到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这是因为教室里( )
A. 二氧化碳浓度增高、缺氧B. 温度太高
C. 氧气浓度太高D. 病毒、细菌太多
【答案】A
【解析】
【分析】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
【详解】教室若长时间不开门窗,学生们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教室的氧气,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使教室内缺氧,就会使人感觉精力不集中,甚至头晕等,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 某AB型血的癌症患者由于化疗导致血小板大量减少而危及生命。为救治该患者,需要马上输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安全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B. 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只输血小板悬液,可提高病人输血治疗的效果
C. 由于血库缺乏AB型血,为及时救治病人,可快速地输入大量的A型血或B型血
D. 患有艾滋病的公民不可以为该患者献血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类的ABO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输血时必须先明确输血的原则和输血的规律,并会灵活运用。临床上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在没有同型血的情况下,在不出现血液凝聚现象的前提下,可以考虑输其它血型的血。
【详解】A.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如血型为A型的人,要输入A型血,A正确。
B.该患者血小板大量减少危及生命,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成分输血),只输入血小板成分,提高病人输血治疗的效果,B正确。
C.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是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为及时救治AB型血的癌症患者,可缓慢地输入少量A型或B型血,C错误。
D.艾滋病属于传染病,为了防止传染病的传播,所以患有艾滋病等传染病的病人禁止献血,D正确。
故选C。
18. 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壁上有许多孔隙,有利于代谢废物的滤出。在正常人体中,不能透过这些孔隙的是
A. 水分B. 无机盐C. 尿素D. 红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详解】肾小球具有滤过的作用,将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保留在血液中,其余的物质如水分、无机盐、小分子蛋白质、尿素等代谢废物则能够闯过空隙,进入肾小囊中,形成原尿。所以不能透过肾小球孔隙的是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D正确。
故选D。
19. 下列器官中,形成尿液的是( )
A. 肾脏B. 膀胱C. 输尿管D. 肾盂
【答案】A
【解析】
【分析】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详解】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输尿管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到膀胱;膀胱是暂时储存尿液的器官,尿道排出尿液.A符合题意。
【点睛】关键是明确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0. 如图是眼球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结构[1]能调节瞳孔大小 B. 近视眼的成因之一是结构[2]的曲度过大
C. 结构[6]既是成像的部位,也是视觉形成的部位 D. 结构[4]具有保护眼球内部结构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1是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使进入眼球的光线不至于过强或过弱而损伤视网膜,A,正确;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2晶状体就会过度变凸,甚至眼球的前后径过大,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落到视网膜前方,造成近视,B正确;6视网膜上能够形成物像,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的,C错误;结构4是巩膜,位于眼球的最外面,能够保护眼球,D正确。
21. 医学临床上的“植物人”通常是指在脑部受伤后只有呼吸和心跳、没有意识或意识朦胧、不能自主活动的病人。该类病患脑部可能没有受到损伤的部位是( )
A. 大脑B. 小脑C. 脑干D. 大脑皮层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的组成如图所示:
【详解】AD.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
B.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
C.脑干的功能主要是维持个体生命,包括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睡眠等重要生理功能。
植物人是指只有呼吸和心跳而没有其他活动的病人。 所以该类病患者肯定没有受损伤的部位是脑干。
故选C。
22. 如图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对该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是效应器B. ②是传出神经
C. ③是大脑皮层D. ④是传出神经
【答案】D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的组成: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
【详解】分析题图:①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②传入神经(具有神经节)传导到神经中枢,③神经中枢(脊髓)的神经元接受冲动信号,并将冲动传到④传出神经,神经冲动沿着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⑤效应器接收到指令做出反应,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3. 下列疾病由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是( )
A. 侏儒症B. 佝偻病C. 贫血D. 白化病
【答案】A
【解析】
【分析】激素是人和动物的内分泌腺分泌的物质,是调节新陈代谢、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任何一种激素的过多或不足,都会引起内分泌疾病。
【详解】A、生长激素的作用是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幼年时分泌过少会得侏儒症,过多会得巨人症,所以侏儒症是幼年时期由于生长激素分泌过少引起的,故符合题意;
B、无机盐中含有的钙磷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D而引起钙、磷代谢障碍和骨骼的病理变化所造成的.佝偻病多见于3岁以下的儿童.维生素D可以促进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因此佝偻病患者可能缺乏含钙的无机盐、或维生素D,故不符合题意;
C、贫血是由于血液中红细胞或是血红蛋白的数量减少引起的.而血红蛋白就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所以,贫血的病人可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故不符合题意;
D、白化病是先天性隐性遗传病,故不符合题意.
【点睛】考查各种激素的作用及缺乏时的病症。
24. 下列有关激素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的人会患侏儒症
B. 甲状腺受损的蝌蚪经变态发育成成蛙
C. 胰岛素分泌不足会患糖尿病
D. 食物中缺碘的人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答案】B
【解析】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
【详解】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成年人的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肢端肥大症,A正确;
甲状腺能够分泌甲状腺激素,该激素的功能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甲状腺受损的蝌蚪经变态发育不能发育成青蛙,B错误;
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会患糖尿病,C正确;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物质,体内长期缺碘就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甲状腺的发育,就会得地方性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患地方性甲状腺肿.这是因为食物中缺碘导致的,D正确。
【点睛】生长激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胰岛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25. 我国人多耕地少,劳动力过剩,根据这一国情,为了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
A. 围湖造田,增加粮食产量B. 将山地平原化,建立更多工厂
C. 填海造田,增加耕地面积D. 保护耕地和水源,合理开发利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详解】A.围湖造田,破坏了生态平衡,A错误。
B.将山地平原化,破坏了生态平衡,B错误。
C.填海造田,破坏了生态平衡,C错误。
D.保护耕地和水源,合理开发利用,符合环保理念,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5个小题,每空2分,共50分)
26. 小莹对自己怎么来到这世界感到困惑。请你参照下图,利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帮她解惑。
(1)小莹新生命的起点是②受精卵,由①精子和卵细胞在______内结合形成。
(2)胚胎在妈妈的______内发育成胎儿,发育所需营养通过______和脐带从母体获得。
(3)小莹挑食偏食,患有贫血症,医生要求她多吃含______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4)二孩政策全面实施后,独生子女小莹想要个小弟弟或小妹妹。这______(填“是”或“否”)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
【答案】(1)输卵管 (2) ①. 子宫 ②. 胎盘
(3)铁 (4)是
【解析】
【分析】①精子、②受精卵、③输卵管。
【小问1详解】
受精卵是由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结合形成的,这是新生命的起点。
【小问2详解】
胚胎在子宫内发育成胎儿,胎儿发育所需的营养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
【小问3详解】
贫血症通常是由于缺铁或蛋白质不足引起的,因此医生建议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小问4详解】
二孩政策全面实施后,允许家庭生育两个孩子,因此小莹想要个小弟弟或小妹妹是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
27. 下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标号①–⑧表示人体内相关生理过程,字母A、B、C、D分别表示心脏四腔。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早晨食用了馒头鸡蛋和豆浆,馒头的主要营养物质最终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______。
(2)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下列不属于排泄的是______(单选)。
A. ①B. ⑥C. ⑦D. ⑧
(3)某人患有肠炎,在用药之前,要抽取患者的血液进行化验,化验结果显示他血液中______(填一种血细胞)明显增多。医生给他手臂静脉注射药物,该药物最先进入心脏的______(填字母)。
(4)下图能正确表示血液通过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时二氧化碳含量变化的是______(单选)。
A. B.
C. D.
A.
【答案】(1)葡萄糖 (2)B
(3) ①. 白细胞 ②. A (4)D
【解析】
【分析】图中:①呼气、②吸气、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④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⑤营养物质的吸收、⑥排遗、⑦排汗、⑧排尿;A右心房、B右心室、C左心房、D左心室。
【小问1详解】
馒头的主要营养物质是淀粉,淀粉初步消化场所是口腔,初步消化产物是麦芽糖,最终消化场所是小肠,最终消化产物是葡萄糖,故馒头的主要营养物质最终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葡萄糖。
【小问2详解】
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①呼吸系统呼出气体、⑧泌尿系统排出尿液、⑦皮肤排出汗液。体内的粪便是食物吸收完营养物质后剩下的食物残渣,体内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不属于排泄,则不属于排泄的是⑥排遗。
【小问3详解】
白细胞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当病菌侵入人体内,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的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故某人患有肠炎,体内的白细胞的数量会高于正常值。医生给病人手臂静脉注射药物,到达病患处的血液途径如下:手臂细胞处毛细血管→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病患细胞处毛细血管,故该药物最先进入心脏的右心房,即图中A。
【小问4详解】
肺泡中的氧气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故血液通过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时二氧化碳含量变化的是由多到少,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8. 为提高广大师生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掌握在灾难中迅速逃生、救助的基本方法,教育部倡导各校组织进行紧急疏散演练。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应急铃响后,同学们立即疏散,这属于______反射,参与该反射的中枢主要位于______。(填字母)
(2)听觉形成的过程不属于反射,理由是______。
(3)训练时教官告诉学生,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使______张开,或闭嘴、堵耳,以维持______两侧大气压力平衡,从而保护耳。(均填字母)
【答案】(1) ① 条件##复杂 ②. A
(2)没有经过反射弧(或反射弧不完整)
(3) ①. D ②. F
【解析】
【分析】图中:A听觉中枢、B听觉神经、C耳蜗、D咽鼓管、E听小骨、F鼓膜、G 耳郭、H半规管、I小脑。
【小问1详解】
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学生听到相关指令后立即疏散,这属于条件反射,参与该反射的感受器是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参与该反射的中枢主要位于A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小问2详解】
声音只是经过鼓膜通过听骨链振动传递声音,达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小问3详解】
耳是神经系统中的听觉器官,为保护耳和听觉不受损伤,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以免击穿鼓膜。
29. 当我们细细咀嚼馒头时,会感觉到有甜味。某同学猜测,在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下,口腔中的唾液使馒头变甜了。于是,做了如下实验:
Ⅰ:取适量新鲜馒头,切成碎屑、做成浆并振荡,分成2等份;将口漱净,取4毫升唾液放入小烧杯中。
Ⅱ:取2只洁净试管,分别编号为①、②,实验过程如图:
(1)该同学将馒头切成碎屑、做成浆并振荡,这是为了模拟______。
(2)实验过程D中,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内液体的颜色将______,原因是______。
(3)该实验中,设置①号试管的作用是______。
(4)为了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需要设置重复组。具体操作是______。
【答案】(1)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2) ①. 变蓝 ②. 清水对淀粉无消化作用,淀粉没有被分解,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
(3)形成对照 (4)重复以上实验
【解析】
【分析】在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该实验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以唾液为变量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
【小问1详解】
食物的消化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物理性消化能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促进了化学性消化的进行;口腔中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就属于物理性消化,实验中将馒头切成碎屑、做成浆糊并振荡就是模拟口腔中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小问2详解】
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该组实验中,①号试管中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无消化作用,淀粉没有被分解,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②号试管里加入的是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加入碘液后不变蓝。
【小问3详解】
该实验中,设置①号试管的作用是形成对照。
【小问4详解】
为了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需要设置重复组。具体操作是重复以上实验。
30. 请阅读以下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资料一:近年来,受煤烟和机动车尾气复合污染,部分城市被浓密的雾霾笼罩。雾霾成了被关注的焦点之一。在雾霾密布的空气中,存在着各种微生物,如结核杆菌等。
资料二:“二手烟”威胁健康,而“三手烟”更难以远离的“伤”,相关部门再次提醒人们关注“三手烟”。“三手烟”是指吸烟后烟雾中的有害物质长时间滞留在衣服、沙发、墙壁、窗帘等处。通过实验检测,吸完一支烟后滞留在毛衣上的尼古丁含量有16微克,足以使小白鼠致死。另有研究表明,尼古丁遇到亚硝酸会形成亚硝胺(强烈致癌物)。
资料三:雾霾、酸雨、温室效应、物种的减少、土地沙漠化、化学污染等世界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指出: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要从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联防联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措施。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积极研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措施。
(1)环境问题亟待解决,全球_______浓度上升,导致温室效应。同时______气体排放过多会导致酸雨加剧。
(2)“二手烟”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特别是损伤我们的______系统,导致肺癌概率增加。“三手烟”产生的有毒物质进入人体后,会通过______系统运输到身体各处,影响身体健康。
(3)植树造林可以减少雾霾影响,同时增加局部地区空气氧含量,请写出一条自己可以做到的保护植被的措施:______。
【答案】(1) ①. 二氧化碳##CO2 ②. 二氧化硫或氮氧化物(一氧化氮,二氧化氮)
(2) ①. 呼吸 ②. 循环(血液循环)
(3)不攀折花枝;不压、踢树木;不在树上乱刻乱画;不践踏草坪等
【解析】
【分析】全球环境问题,也称国际环境问题或者地球环境问题,指超越主权国国界和管辖范围的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小问1详解】
全球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二氧化硫或氮氧化物(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的排放过多也会导致酸雨加剧。因此,环境问题需要亟待解决,减少温室气体和有害气体的排放是当务之急。
【小问2详解】
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循环系统具有运输体内物质的功能,能够将各器官、系统紧密联系起来。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二手烟对我们的呼吸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会增加人们患肺癌的概率。而三手烟产生的有毒物质进入人体后,会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运输到身体各处,对身体健康造成更大的威胁。因此,我们应该避免吸烟,并尽可能避免二手烟和三手烟的危害。
【小问3详解】
为了保护植被,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雾霾的影响并增加局部地区的空气氧含量。我们自己可以做到的保护植被的措施可以是:不攀折花枝;不压、踢树木;不在树上乱刻乱画;不践踏草坪等。
[生物][期末]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7月期末试卷: 这是一份[生物][期末]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7月期末试卷,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04,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乡镇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04,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乡镇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识图作答题,实验探究题,学以致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乡镇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乡镇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