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辽宁省新抚区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秋辽宁省新抚区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满分: 12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 分)
1、选下列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
A.炽热(chì) 荒谬(miù) 甲胄 ( wèi) 殚精竭虑(dān)
B.要塞(sài) 尴尬(ɡān) 惊骇 (hài) 歼灭(qiān)
C.教诲(hùi) 诘责(jié) 轩邈(miǎ ) 猝死( cuì)
D.瞥见(piē) 屏息(bǐng) 锃亮(zèng) 踌躇 (chóu)
2、下列句中加粗成语词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赵老师在工作中任劳任怨,从不讨价还价,真不愧是模范教师。
B.那些旁逸斜出的梅花,构成了一个美丽的画面。
C.他的作品虽称不上完美,但也 自出心裁,别有一番风味。
D.周末,我和同学一起去攀岩,虽然崖壁陡峭,我们仍然摩肩接踵,奋力攀登。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中国对洋垃圾实施进口禁令,使西方国家陷入集体焦虑。
B.风靡一时的电影《解忧杂货店》改编自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同名小说。
C.中国慕课数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一,在线学习的人数也是全世界最多的国家。
D.基层干部既要想干敢干,又要能干会干,切忌不可蛮干。
4、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定有误的一项是( )
A.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比喻)
B.这是我能做到的, 一定能做到的。(重复)
C.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排比)
D.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 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对
比)
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序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生总是与苦难同行。 , ; , , 。
①在苦难中奋起
②有的人甘于沉沦
③而有的人不甘于沉寂
④终获得了成功
⑤苦难成了他抱怨命运的理由
A.①③⑤②④ B.②⑤③①④ C.③①④②⑤ D.⑤②③①④
6、古诗默写。
(1)问君何能尔? 。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2)国破山河在, 。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极力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的诗句是“ , ”。
(4)默写杜牧的《赤壁》。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 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
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
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
壹。
1.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皆若空游无所依 ( )
(3)以其境过清 ( )
2.翻译下列句子
(1)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记周围环境的清幽。
B.第二段明写游鱼的数目、活动和神态,暗写潭水的清澈见底。
C.第三段巧用比喻,生动刻画了小石潭源流的曲折莫测,是作者情感的自然过
渡。
D.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山水的描绘之中,直抒胸臆,表达了贬官失意后凄苦
孤寂之情。
三、现代文阅读。(30 分)
1、妈妈的额头
蒋 平
①童年的印象里,母亲的额头是最亲切的。那时的我体质弱,常常生病发烧。 每次见到我一脸绯红的样子,母亲就觉得不对劲,然后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
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②母亲的额头,很多时间都被汗水占据着,劳动着的母亲是美丽的。那时候,
年轻的母亲,以光洁而温馨的额头为纸,为这个家,书写着人生的喜怒哀乐。跟我
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日子,母亲是开心的,幸福的,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
上表现得阳光灿烂。当我们遇到挫折和磨难,那额头上则会写满忧虑和郁闷。我 一度怀疑,多年以后,母亲额头上那一条条清晰的纹路,该是多年担忧留下的记忆
档案。
③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了无数次病痛,而她自己生病的时候,总是悄悄瞒着。 好些回,我看见母亲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父亲用湿毛巾捂着她的额头,才知道母 亲已被病魔折腾多时。每一次,母亲从疲惫中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揉拍前额,好 让自己保持一份清醒,第一时间理清生活的繁琐,解开心头的愁结,为家的未来精 打细算。韶华流转中,母亲老了,无论记忆力还是动作气力,已经大不如前,唯一不 改的,依然是拍额头的习惯性动作,那手掌在额头上发出的声音,于我而言,更多
成了一种带着淡淡咏叹的生活乐章。
④母亲是爱美的,也许从她懂事时起,就用那些粉膏,每天在额头上涂抹。然
而岁月匆匆,雨霜重重,谁也无法挽留青春饱满的脚步。 一道道皱纹,在一个个不
经意的夜晚,悄悄爬上了母亲的额头。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
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
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⑤母亲七十大寿那天,女儿忽然说头晕,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贴在一 起。那是怎样的两张额头啊,一张沧桑遍布,饱经风霜 ;一张青春饱满,一如母亲当 年。母亲仔细端详着孙女,不由感慨万千: “奶奶老了,瞧这额头上的皱纹,多深! ” 我伸过手,轻抚母亲的额头: “妈,谁说您老呀。瞧您的额头,还是当年那样温暖。
在我心里,您有一张永远年轻的脸。”
⑥是啊,母亲的额头是不老的,那里面,写满了永恒的母爱。
(摘自《天津工人报》 )
1.文中写了有关“妈妈的额头”的几个生活片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结合语境,解释第②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并说明其表达作用。
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
3.结合文章内容,赏析第④段画线的句子。
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而 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
葱绿绵长。
4.你认为文中的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活中我们都拥有亲人们的关爱,请你
把感受最深的和大家分享。
2、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
(1)母亲 50 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
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2)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 弟还要人照顾, 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 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 她头
发还有不白的么?
(3)4 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 已是晚上 11 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 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
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4)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 提着脸盆, 一手握根棒子, 敲击着, 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 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 灯火如豆。 田里是平整的秧圃, 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 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 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 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 少有的奇怪, 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 大家只好日夜 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
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5)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
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享 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
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6)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 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
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7)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 运到水田里。 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 再赶回田里插秧。 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
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 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
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
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8)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 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 太累了, 体力不支, 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 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 艰难地爬行。 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 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 又插一
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9)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 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 白发被汗水湿透了, 沾在额 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 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 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 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 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
完大田的秧,哭了……
(10)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
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11)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1.请你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2.文中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
的事?
(1) (2) 。
3.结合语境,对下面的句子作简要赏析。
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 水网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 整齐匀称, 像块绿色
的地毯。
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1)段中“后来满头芦花”一句用乡村常见的芦花来形容母亲的,白发,突
出母亲头发斑白的特征,切合母亲农妇的身份。
B.(3)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
似闲笔,实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C.(4)段中“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一句,既写
出了老鼠的猖獗,又侧面表现出母亲的辛劳。
D.(11)段中以“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一句结束全文,言有尽而
意无穷,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5.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四、写作题(40 分)
岁月静好,芬芳满园,八年级,正是一个承上启下,雷雨交加的夏季。日益 繁重的学业,也许让我们烦恼沮丧,但也激发了我们的斗志,磨砺了意志,让我 们更乐观、更坚强;日趋激烈的竞争,也许让我们备感压力,但师长的关爱,朋 友的鼓励,让我们更懂得了珍惜,懂得了付出;学习之余,各项艺术活动或兴趣 爱好,不仅调节了我们的身心,也让我们的青春岁月更丰富,更充实。加油吧,
我的未来不是梦。
请以“八年级, 一个 的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补充完整题目,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写成记叙文;③卷面整洁,
不少于 600 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⑤不得抄袭套写。
参考答案:
一
D
D
B
B
B
心远地自偏悠然见南山城春草木深恨别鸟惊心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二
1. (1)大约 (2)在空中 (3)凄清
2.(1)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2)让人感到心情悲伤,
寒气透骨,凄凉幽深。
3.D
三
1. (示例)(1)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病痛;(2)母亲的额头布满汗水、喜悦、 忧伤;(3)母亲揉拍前额缓解劳累;(4)母亲用额头为孙女诊断病痛。 (答对三点可
得满分)
2. “阳光灿烂”指阳光光彩夺目的样子。在这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开
心快乐、幸福的神态。
3.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妈妈额头上的皱纹比作年轮,比作树林,生动形
象地写出妈妈的额头记录下了她对子女的疼爱,为家庭生活辛劳的付出,以及
“我”对妈妈的爱(或感恩之情)。
4. 文中的妈妈是一个关爱儿女、勤劳能干、任劳任怨、默默付出的人。父 亲的关爱让我感受最深。父亲是家中的顶梁柱,尤其是他厚实的背给了我安全感 和幸福感。小时候,我在父亲的背上尽情欢笑 ;现在,父亲仍然用他厚实的背为我 遮风挡雨。 (能围绕所感受到的亲人们的关爱来答题,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1.文中的母亲是一位吃苦耐劳、坚强、乐观的母亲。
2.(1)母亲深夜敲盆赶鼠(2)母亲跪在田中插秧。
3.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水田中的秧苗之美,赞美了母亲的劳动
成果。
4.D
5. “白发”是全文叙事线索;“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作者着力描写这一
特征,突出了母亲的辛劳, 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怀念。
四、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秋辽宁省沈北新区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附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秋辽宁省法库县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秋辽宁省东洲区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