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第4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检测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试卷 0 次下载
- 第4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单元测试(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试卷 0 次下载
- 第4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单元测试-(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第4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单元测试题(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第4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试卷 0 次下载
第4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单元测试题(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4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单元测试题(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文件包含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docx、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是发现于内蒙古赤峰地区、距今8000多年的兴隆洼村落遗址之房址示意图。这种村落的出现( )A.使非农业社会阶层人士得到了政治庇护B.是原始农业和定居生活发展的结果C.标志着我国出现世界上最早的原始村落D.推动生产资料公有制向私有制过渡2.中国古代村落为地缘性聚落,村落居民关系是以血缘为主、地缘为辅。据此可知,中国古代村落是( )A.血缘外壳与地缘内核的组合体B.地缘外壳与血缘内核的组合体C.社会外壳与家庭内核的组合体D.家庭外壳与社会内核的组合体3.考古发掘表明,位于西亚巴勒斯坦的耶利哥遗址原是一处猎人村,到公元前7000—6000年间发展成为一村镇遗址,其中有圆形竖穴居室、用雕琢规整石块垒的城墙和望楼等。最能解释这一变化的应该是( )A.地理因素决定文明发展B.农业革命改变人类生活方式C.人口增加推动村镇建设D.西亚是人类文明的最早起源地4.宋元时期,由于官员和富商主要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这从根本上反映出宋元时期( )A.打破坊市界限B.商品经济发展C.高雅文化消失D.国家疆域扩大5.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使城镇功能发生巨大变化,松江棉布有“衣被天下”之称;丝绸业市镇有著名的盛泽镇、濮院镇;浙江嘉善干窑镇“民多业陶”;平望镇“居民日增,货物益备,而米及豆麦尤多”。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政治经济重心已经分离B.集镇生产的专业化明显C.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D.市镇发展规模不断扩大6.中国传统建筑的演变趋势为从穴居、巢居到干栏、台榭,从单体成长到院落组合;就民居的建筑材料而言,长期没有超出土、木的范围。这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 )A.天人合一的价值取向B.聚族而居的现实需要C.文化的多元一体特征D.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7.某地区南部“多用土坯和芦苇建造住宅,宫殿和庙宇的布局一般是几个院落连接在一起,大门是一对上面有雉堞的方形碉楼夹着拱门。这种碉楼形式与埃及神庙的牌楼门有一定相似。”下列不属于该地区古代文明成就的是( )①最早发明了数字 ②最早的提花机模型 ③最早的太阳历 ④最早的村落A.①② B.②③C.①②③ D.①③④8.国家邮电部曾于1986年至1991年发行了一套以“中国民居”为主题的邮票,中国民居的布局讲究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这表明中国民居( )A.建筑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征B.设计体现不同文明的交融与互鉴C.结构凸显出天圆地方的理念D.建筑的差异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9.下表是18世纪英国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化,这一变化( )单位:百万(%)A.加速了小农经营模式发展B.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C.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兴起D.使农村的发展走向衰落10.竹枝词在内容上咏风土人情、讽时俗流弊。民国六年,温州有竹枝词写道:“报社于今已数家,《瓯(温州)潮》 《温处》又《飞霞》……和议初成海禁开,美欧互市擅雄财。自从瓯埠通商后,屡见带轮鼓浪来。”据此判断当时温州( )A.自然经济受到欧美冲击开始解体B.已成为通商口岸被卷入世界市场C.通俗性报刊在新文化运动中发展D.交通工具的变革加速城市化进程11.人口的增长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表现。1800年,欧洲人口达10万的大城市仅有20座,西半球一座也没有。到1900年,欧洲和北美的大城市超过了150座。有650万人口的伦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接下来是420万的纽约,330万人口的巴黎和270万人口的柏林。这一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对外扩张带来大量城市移民B.圈地运动促使农村人口流向城市C.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D.公共交通的发展使城市人口增长12.近代上海开埠后,城市人口与城市中道路交通流动量逐渐增多,遂引进西式交通信号灯。由于技术、费用和人力车众多等原因,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中期,上海启用的交通信号灯还需要由交通警察手动控制。这反映了近代中国( )A.技术水平是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因素B.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很不平衡C.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是时代主题D.城市化进程呈现出新旧交织的特点13.如图为1800年—2015年世界城镇化趋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据联合国《世界城镇化展望(2018年版)》等资料编制A.1850年之前的世界各国都尚未开始城镇化B.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20世纪初的城镇化C.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崛起加快世界城镇化进程D.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各国城镇化增速最快14.1845年,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写道:“(大批穷人)被引诱到大城市来……一切用来保持清洁的东西都被剥夺了,水也被剥夺了,因为自来水管只有出钱才能安装……城市人口本来就够稠密的了,而穷人还被迫更加拥挤地住在一起。”由此可知,当时的英国大城市( )A.生态环境不适合人类居住B.民生行业存在着暴利C.工业化水平居于领先地位D.易发生传染病大流行15.下图是1952—2004年中国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较。这可用来说明我国( )A.国民经济结构建设趋向合理B.工业化的推进提高了人口增长速度C.开创了新型城市化发展模式D.工业化和城镇化受经济政策的影响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16.(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雅典城是一座驰名世界的文化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雅典人利用天然的山地来建设城市和道路,将城市建设与复杂地理环境有机的结合了起来,建筑就构成了城市的主体。雅典城主要由卫城、神庙、广场、剧场、议事厅等组成,这些建筑区域除卫城之外,均没有明显的界限和封闭,它们混合在一起,由城市交通网连接,一起组成了雅典城活跃而自由的城市生活空间。——摘编自白继萍《古典时期雅典城的城市布局及规划思想研究》材料二 汉长安城从汉高祖定都开始,武帝时期对宫殿及其周边不断修建与扩大,汉长安城的建设达到了顶峰,到王莽时期还在城南大规模修建了礼制建筑群。汉长安城布局充分体现了《周礼·考工记》关于古代都城建制的特点。汉长安城的皇宫是未央宫,位于城的南部,长安城北部是首都的主要市场——东市和西市。宗庙与社稷分别位于未央宫东南和西南。上述布局,反映了都城的“前朝后市” “左祖右社”特点。——摘编自李毓芳《汉长安城的布局与结构》(1)据材料,概括雅典城和汉长安城在建设和规划方面的各自特点。(6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雅典城和汉长安城建设差异的因素。(8分) 17.(12分)中国古代城市的演进历程反映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历程简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城市的整体演进或其中任意一个时期,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2分) 1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英国的逆城市化行动英国伦敦城市群是世界上地域面积最小、城市密度最大的世界级城市群,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其中包括世界纺织工业之都——曼彻斯特、纺织机械重镇——利兹、伯明翰、谢菲尔德等大城市,以及众多小城镇。这一地区总面积4.5万平方千米,占国土的18.4%,人口3665万,占总人口的62.7%,英国大约80%左右的经济总量集中于此。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政府实施了逆城市化行动,将政府部门或其下属机构向小城镇转移,到20世纪70年代,英国伯明翰的人口减少了8%,伦敦的人口减少了54万。随后,英国政府的行动很快得到公共事业单位及企业的响应,高校、博物馆等公共事业单位紧随政府之后开始了迁移。英国大企业总部落户小城镇也渐成趋势,英国泰晤士水公司总部设在斯文登小城,英国燃气公司总部设在了温莎小镇。许多跨国企业也把英国总部设在了小城镇,如能源企业 E.ON 的英国总部设在考文垂小城,丰田英国总部设在朴次茅斯小城。2011年英国国家广播公司(BBC)将其5个部门从伦敦大都会区以及曼彻斯特北方总部搬迁至曼彻斯特索尔福德码头,建立了新的总部基地“媒体城市”( MediaCity )。此举带动100多家公司落户当地,创造1万多个就业岗位。——摘编自许燕红《大国首都圈防“膨胀”:伦敦逆城市化发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英国逆城市化行动的理解。(14分) 年份农村人口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17004.212.78(66.0)1.43(34.0)17504.552.64(58.0)1.91(42.0)历史时期城市发展夏、商、周真正的城市产生春秋战国城市数量突增,城市职能以军事和政治为主唐、宋开端于唐朝中后期的城市变革一直延续到宋朝,奠定了我国的城市规模与特征明、清城市发展成熟,出现了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和大量小型城市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是发现于内蒙古赤峰地区、距今8000多年的兴隆洼村落遗址之房址示意图。这种村落的出现( )A.使非农业社会阶层人士得到了政治庇护B.是原始农业和定居生活发展的结果C.标志着我国出现世界上最早的原始村落D.推动生产资料公有制向私有制过渡2.中国古代村落为地缘性聚落,村落居民关系是以血缘为主、地缘为辅。据此可知,中国古代村落是( )A.血缘外壳与地缘内核的组合体B.地缘外壳与血缘内核的组合体C.社会外壳与家庭内核的组合体D.家庭外壳与社会内核的组合体3.考古发掘表明,位于西亚巴勒斯坦的耶利哥遗址原是一处猎人村,到公元前7000—6000年间发展成为一村镇遗址,其中有圆形竖穴居室、用雕琢规整石块垒的城墙和望楼等。最能解释这一变化的应该是( )A.地理因素决定文明发展B.农业革命改变人类生活方式C.人口增加推动村镇建设D.西亚是人类文明的最早起源地4.宋元时期,由于官员和富商主要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这从根本上反映出宋元时期( )A.打破坊市界限B.商品经济发展C.高雅文化消失D.国家疆域扩大5.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使城镇功能发生巨大变化,松江棉布有“衣被天下”之称;丝绸业市镇有著名的盛泽镇、濮院镇;浙江嘉善干窑镇“民多业陶”;平望镇“居民日增,货物益备,而米及豆麦尤多”。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政治经济重心已经分离B.集镇生产的专业化明显C.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D.市镇发展规模不断扩大6.中国传统建筑的演变趋势为从穴居、巢居到干栏、台榭,从单体成长到院落组合;就民居的建筑材料而言,长期没有超出土、木的范围。这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 )A.天人合一的价值取向B.聚族而居的现实需要C.文化的多元一体特征D.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7.某地区南部“多用土坯和芦苇建造住宅,宫殿和庙宇的布局一般是几个院落连接在一起,大门是一对上面有雉堞的方形碉楼夹着拱门。这种碉楼形式与埃及神庙的牌楼门有一定相似。”下列不属于该地区古代文明成就的是( )①最早发明了数字 ②最早的提花机模型 ③最早的太阳历 ④最早的村落A.①② B.②③C.①②③ D.①③④8.国家邮电部曾于1986年至1991年发行了一套以“中国民居”为主题的邮票,中国民居的布局讲究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这表明中国民居( )A.建筑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征B.设计体现不同文明的交融与互鉴C.结构凸显出天圆地方的理念D.建筑的差异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9.下表是18世纪英国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化,这一变化( )单位:百万(%)A.加速了小农经营模式发展B.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C.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兴起D.使农村的发展走向衰落10.竹枝词在内容上咏风土人情、讽时俗流弊。民国六年,温州有竹枝词写道:“报社于今已数家,《瓯(温州)潮》 《温处》又《飞霞》……和议初成海禁开,美欧互市擅雄财。自从瓯埠通商后,屡见带轮鼓浪来。”据此判断当时温州( )A.自然经济受到欧美冲击开始解体B.已成为通商口岸被卷入世界市场C.通俗性报刊在新文化运动中发展D.交通工具的变革加速城市化进程11.人口的增长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表现。1800年,欧洲人口达10万的大城市仅有20座,西半球一座也没有。到1900年,欧洲和北美的大城市超过了150座。有650万人口的伦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接下来是420万的纽约,330万人口的巴黎和270万人口的柏林。这一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对外扩张带来大量城市移民B.圈地运动促使农村人口流向城市C.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D.公共交通的发展使城市人口增长12.近代上海开埠后,城市人口与城市中道路交通流动量逐渐增多,遂引进西式交通信号灯。由于技术、费用和人力车众多等原因,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中期,上海启用的交通信号灯还需要由交通警察手动控制。这反映了近代中国( )A.技术水平是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因素B.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很不平衡C.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是时代主题D.城市化进程呈现出新旧交织的特点13.如图为1800年—2015年世界城镇化趋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据联合国《世界城镇化展望(2018年版)》等资料编制A.1850年之前的世界各国都尚未开始城镇化B.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20世纪初的城镇化C.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崛起加快世界城镇化进程D.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各国城镇化增速最快14.1845年,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写道:“(大批穷人)被引诱到大城市来……一切用来保持清洁的东西都被剥夺了,水也被剥夺了,因为自来水管只有出钱才能安装……城市人口本来就够稠密的了,而穷人还被迫更加拥挤地住在一起。”由此可知,当时的英国大城市( )A.生态环境不适合人类居住B.民生行业存在着暴利C.工业化水平居于领先地位D.易发生传染病大流行15.下图是1952—2004年中国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较。这可用来说明我国( )A.国民经济结构建设趋向合理B.工业化的推进提高了人口增长速度C.开创了新型城市化发展模式D.工业化和城镇化受经济政策的影响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16.(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雅典城是一座驰名世界的文化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雅典人利用天然的山地来建设城市和道路,将城市建设与复杂地理环境有机的结合了起来,建筑就构成了城市的主体。雅典城主要由卫城、神庙、广场、剧场、议事厅等组成,这些建筑区域除卫城之外,均没有明显的界限和封闭,它们混合在一起,由城市交通网连接,一起组成了雅典城活跃而自由的城市生活空间。——摘编自白继萍《古典时期雅典城的城市布局及规划思想研究》材料二 汉长安城从汉高祖定都开始,武帝时期对宫殿及其周边不断修建与扩大,汉长安城的建设达到了顶峰,到王莽时期还在城南大规模修建了礼制建筑群。汉长安城布局充分体现了《周礼·考工记》关于古代都城建制的特点。汉长安城的皇宫是未央宫,位于城的南部,长安城北部是首都的主要市场——东市和西市。宗庙与社稷分别位于未央宫东南和西南。上述布局,反映了都城的“前朝后市” “左祖右社”特点。——摘编自李毓芳《汉长安城的布局与结构》(1)据材料,概括雅典城和汉长安城在建设和规划方面的各自特点。(6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雅典城和汉长安城建设差异的因素。(8分) 17.(12分)中国古代城市的演进历程反映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历程简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城市的整体演进或其中任意一个时期,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2分) 1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英国的逆城市化行动英国伦敦城市群是世界上地域面积最小、城市密度最大的世界级城市群,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其中包括世界纺织工业之都——曼彻斯特、纺织机械重镇——利兹、伯明翰、谢菲尔德等大城市,以及众多小城镇。这一地区总面积4.5万平方千米,占国土的18.4%,人口3665万,占总人口的62.7%,英国大约80%左右的经济总量集中于此。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政府实施了逆城市化行动,将政府部门或其下属机构向小城镇转移,到20世纪70年代,英国伯明翰的人口减少了8%,伦敦的人口减少了54万。随后,英国政府的行动很快得到公共事业单位及企业的响应,高校、博物馆等公共事业单位紧随政府之后开始了迁移。英国大企业总部落户小城镇也渐成趋势,英国泰晤士水公司总部设在斯文登小城,英国燃气公司总部设在了温莎小镇。许多跨国企业也把英国总部设在了小城镇,如能源企业 E.ON 的英国总部设在考文垂小城,丰田英国总部设在朴次茅斯小城。2011年英国国家广播公司(BBC)将其5个部门从伦敦大都会区以及曼彻斯特北方总部搬迁至曼彻斯特索尔福德码头,建立了新的总部基地“媒体城市”( MediaCity )。此举带动100多家公司落户当地,创造1万多个就业岗位。——摘编自许燕红《大国首都圈防“膨胀”:伦敦逆城市化发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英国逆城市化行动的理解。(14分) 年份农村人口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17004.212.78(66.0)1.43(34.0)17504.552.64(58.0)1.91(42.0)历史时期城市发展夏、商、周真正的城市产生春秋战国城市数量突增,城市职能以军事和政治为主唐、宋开端于唐朝中后期的城市变革一直延续到宋朝,奠定了我国的城市规模与特征明、清城市发展成熟,出现了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和大量小型城市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