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训练题(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十一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训练题(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十三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训练题(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十四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训练题(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十五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训练题(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限时40分钟 80分)
【基础全面练】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23·泰州高二检测)发现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乌鲁克文化泥板上的象形文字——车,以及在这一地区还发现了描绘在彩陶钵上的双轮车图形及黏土制车模型,距今都有5 000年左右。这一发现( )
A.说明中国的牛车是从两河流域传来的
B.有力地证明了两河流域文明发明了轮车
C.说明车是古代主要交通工具和军事装备
D.证明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解析】选B。乌鲁克文化泥板上的象形文字“车”和描绘在彩陶钵上的双轮车图形及黏土制车模型均属于考古资料,属于第一手史料,可以有力地证明两河流域文明发明了轮车,故B正确。
2.秦始皇命蒙恬修筑了从咸阳直通北边九原的直道,“长千八百里”。这项
措施( )
A.促进了北疆与内地的交往
B.加速了国家完成统一进程
C.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解除了匈奴对边境的威胁
【解析】选A。修筑通往北方的直道,有利于加强对北方的控制,巩固国家统一,也促进了北疆与内地的交往,因此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排除。
【深化点拨】古代中国交通的特点
强烈的政治色彩、与战争有密切关系、与封建帝王的活动有关、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结构上呈现辐射性。
3.印加人修筑的道路系统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被誉为“新世界的罗马”。两条大道贯穿全国,主要用于传递政府的命令和情报。这说明在古代印加,道路具有( )
A.经济功能 B.政治功能
C.文化功能 D.联络功能
【解析】选B。根据材料“主要用于传递政府的命令和情报”可知,印加人修建道路主要是为了传递命令和情报,突出的是政治功能,B正确;材料与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联络功能无关,排除A、C、D。
4.“如果说长城是一撇,大运河则是一捺,二者在首都交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厚重的‘人’字。”材料中的“一捺”的重要作用是( )
A.方便了帝王游山玩水
B.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
C.解决了北方缺水问题
D.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的修建对于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及带动运河两岸城市发展发挥较大作用,D正确;方便帝王游山玩水缺乏史实依据,其主要目的仍然是加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排除A;B与灵渠的修建有关,排除;C与南水北调工程有关,排除。
5.15世纪左右,远洋航行意味着冒险,他们无法准确测量经度,木制船壳无法抵抗船蛆的侵蚀,储备的食物不适于长期航行,船上的卫生与生活条件也十分糟糕。然而,受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双重驱使,这些人所进行的探索极大地扩展了已知世界的范围。下列对这一说法认识正确的是( )
A.当时欧洲经济水平全球领先
B.16世纪后地中海商业更兴旺
C.利益驱动下的海洋积极探索
D.英国和荷兰是航海时代先驱
【解析】选C。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西欧的对外殖民探索,是建立在利益驱动的基础之上的,探险家们为了高额利益不惜铤而走险,这符合材料的表述,C正确;当时欧洲的经济水平并不是全球领先,排除A;16世纪之后,由于新航路开辟,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地区,排除B;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中世纪以来西方航海时代的代表,因为它们最先进行了新航路的开辟,排除D。
6.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的开通,均降低了东西方物资交流的成本,大大改变了世界航运格局,不仅分别成为两国经济生命线,更是东西方互联互通的要道,成为大国角力场、兵家必争地。文中的“两国”指的是( )
A.西班牙、摩洛哥 B.新加坡、马来西亚
C.法国、英国 D.埃及、巴拿马
【解析】选D。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埃及的苏伊士运河连接了地中海和红海,巴拿马运河连接了大西洋和太平洋,降低了东西方物资交流的成本,大大改变了世界航运格局,更是东西方互联互通的要道,成为大国角力场、兵家必争地,D正确。
7.(2023·盐城高二检测)1987年,人们在阳江海域发现了一艘南宋时期的沉船。该船长约30米,宽约10米,船舱内保存以瓷器为主的文物有6万至8万件,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据此可知,南宋时期( )
A.造船技术水平高超
B.丝路贸易长期繁荣
C.瓷器远销欧洲各国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南宋时期的沉船“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可知,南宋时期造船技术水平高超,A正确。
8.1902年,卢汉(京汉)铁路修到石家庄;1904年,正太(今石太)铁路动工兴建。石家庄成了两条铁路的交会点,其逐渐取代正定、保定,成为控燕京南门、扼冀晋咽喉、连齐鲁中原的华北重镇。这反映了交通变迁( )
A.改变城市发展B.加强经济交流
C.提高行政效率D.加快物流发展
【解析】选A。“石家庄成了两条铁路的交会点,其逐渐取代正定、保定,成为控燕京南门、扼冀晋咽喉、连齐鲁中原的华北重镇”体现了铁路建设对石家庄城市发展的影响,A正确;材料未体现铁路建设对经济交流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B;材料未涉及交通变迁与行政效率的关系,排除C;材料未体现交通变迁对物流发展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排除。
9.清朝在东北、西北、西南的边疆地区广泛建立了台站、卡伦、哨所、塘汛,派兵驻守,并以驿路连接,形成遍布边疆的交通网络。其深远意义是( )
A.边疆开始纳入中央管理
B.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C.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D.促进了专制主义的加强
【解析】选C。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在边疆地区建立台站等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故C正确。A错误,错在“开始”;B包含在C之中;材料强调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没有体现出专制主义的加强,故排除D。
10.近代一首竹枝词记录了某交通工具的情况:“轮随铁路与周旋,飞往吴淞客亦仙。他省不知机器巧,艳传陆地可行船。”该交通工具( )
A.19世纪70年代传入中国
B.是“科”与“技”结合的典范
C.洋务运动时期得到迅速发展
D.是中国近代城镇重要交通工具
【解析】选A。据材料可知,该交通工具为火车,1876年,英国商人未经允许建造了一条从上海至吴淞的客运铁路,故选A;发电机和其他电气技术发明的出现,是“科”与“技”结合的典范,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而此时引入中国的蒸汽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排除B;火车在洋务运动时期发展缓慢,排除C;中国近代城镇中重要交通工具依然是传统交通工具,排除D。
11.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洲国家巴拿马,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的“世界桥梁”。1914年运河开通后,纽约至旧金山的航程缩短16%,利物浦至旧金山的航程缩短43%,而纽约至悉尼的航程也缩短28%,意义非凡。这说明巴拿马运河( )
A.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B.使美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C.标志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促进了世界经济联系加强
【解析】选D。材料意在说明巴拿马运河开通后,缩短了各地的航程,大大便利了经济的交流,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D正确;巴拿马运河并未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排除A;美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得益于美国经济的发展,排除B;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标志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排除C。
12.(2023·南通高二检测)近代以前的清江浦“舟车鳞集,冠盖喧阗,两河市肆栉比,数十里不绝”;到清末民初,“自海道开通,河运失效,商业遂一落千丈。津浦铁路通车后,出此途者益鲜”“昔之都会遂成下邑”。据此推断( )
A.外来侵略导致清江浦衰落
B.清江浦兴盛衰落缘于交通
C.清江浦曾经是繁华的都市
D.政府政策影响着城市经济
【解析】选B。材料描述的是清江浦的兴衰历程,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江浦因运河疏通而崛起,后因“河运失效”和津浦铁路的开通而衰落,由此可知清江浦的兴衰缘于交通,B正确;A是对材料的过分解读,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是材料中的表现,而非推断内容,排除;D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综合应用练】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
13.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对该诗解读正确的是( )
A.指出了隋朝灭亡的根源
B.蕴含了历史的鉴戒价值
C.否定了隋炀帝的历史功绩
D.说明了大运河开通的原因
【解析】选B。该诗认为隋朝修建大运河是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但是对于后世而言,隋朝修筑大运河的功劳不亚于大禹治水,可见该诗对大运河的评价带有鉴戒价值,故选B;隋朝灭亡的根源是暴政,排除A;该诗肯定了隋炀帝修筑大运河的历史功绩,排除C;该诗蕴含着对大运河的评价,未说明大运河开通的原因,排除D。
14.“古典文明”时期的中国汉朝、古希腊、古罗马帝国,都投入很多资源开辟道路、修建桥梁、改善交通,这个时期形成连接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交通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
A.控制本国广阔的疆域
B.提高行政与军事能力
C.促进各地文化的交流
D.适应大规模经济贸易
【解析】选B。据材料“‘古典文明’时期的中国汉朝、古希腊、古罗马帝国,都投入很多资源开辟道路、修建桥梁、改善交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统治者进行交通建设的主要目的是行政与军事方面,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故B正确。控制本国广阔的疆域,与连接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不符合,故A排除。促进各地文化的交流,与政治军事相比不是主要目的,故C排除。经济贸易也不是主要目的,故D排除。
15.有学者认为,新航路不仅带来了欧洲与撒哈拉以南非洲以及亚洲的联系,而且促进了东方与西方以及大洋洲之间的互动。这一认识是基于新航路( )
A.促成了一个环球交通网络
B.改变了东西方之间的航道
C.促进了欧洲的商业革命
D.加强了各地之间的政治联系
【解析】选A。据材料“新航路不仅带来了欧洲与撒哈拉以南非洲以及亚洲的联系,而且促进了东方与西方以及大洋洲之间的互动”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环球交通网络的形成,故选A;材料的重点是新航路开辟加强了各地的联系,并未体现改变东西方之间的航道,排除B;材料说明的是新航路开辟加强了各地的联系,并未体现商业革命,排除C;材料的重点是加强各地联系,并未体现政治联系,排除D。
16.(2023·盐城高二检测)某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1869年,法国鸿丰洋行的一船洋纱以极低的价格出现在上海市场,使原来的上海洋纱市场受到致命打击。众人纷纷猜测其中原因,下列猜测中合理的是( )
A.商船为海盗劫持,销赃而来
B.巴拿马运河开通使航程缩短,运费降低
C.工业革命完成,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D.苏伊士运河开通使航程缩短,运费降低
【解析】选D。根据材料“1869年”“法国……洋纱以极低的价格出现在上海市场”并结合所学可知,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程,使得运费降低,D正确。
17. (2022·海南等级考·T2)敦煌悬泉置遗址(驿站)出土的汉简记载,该驿站有官卒徒御37人、传马40匹和传车10多辆。在当时敦煌郡东西300千米的地面上有9座类似的机构。简文中有“郡当西域空道,案厩置九所……”的记录。这反映了( )
A.亭传邮驿是古代官方的交通机构
B.丝绸之路是中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C.边疆稳定是基层治理的有效成果
D.道路畅通是政令统一的重要基础
【解析】选D。据材料“郡当西域空道,案厩置九所……”可知汉代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为此设置了一系列的驿站和类似的管理机构,以便确保国家政令在基层的畅通,故选D;亭传邮驿是古代的文书传递系统,排除A;丝绸之路与材料中的邮驿系统无关,排除B;边疆稳定是中央政府加强对边疆治理的结果,基层治理主要针对的是地方乡里组织,排除C。
18.下图所示分别为20世纪30年代浙赣铁路通车后,景德镇瓷器销往杭州的运价成本(单位:元/担)和单程平均耗时(单位:天)变化情况。这可用于说明( )
A.国民政府偏重江南交通建设
B.新式交通工具促进商业发展
C.杭州成为近代对外贸易中心
D.列强不断加强对原材料的掠夺
【解析】选B。据图片相关信息可知,浙赣铁路通车后,景德镇瓷器销往杭州的运价成本和单程平均耗时都出现了明显的降低,这说明新式交通工具的推广提高了商品运输效率,降低了商品运输成本,有利于促进商业的发展,故选B;浙赣铁路的建设只是国民政府交通建设工程中的一部分,无法体现国民政府的主观地域偏向,排除A;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中国近代对外贸易中心,排除C;瓷器属于日常生活用品,不属于工业原料的范畴,排除D。
二、非选择题(共26分)
19.道路者,文明之母也,财富之脉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料,可载五六百人。中等二千料至一千料,亦可载二三百人。余者谓之“钻风”,大小八橹或六橹,每船可载百余人。
——[南宋]吴自牧《梦粱录》
材料二
材料三 商朝的驿使48天可走600千米,清朝的快马递送公文一昼夜可行400千米,火车的速度一开始只有24千米每小时。如今,高铁、飞机的速度已分别超过350千米每小时和900千米每小时。整合了交通、仓储、通信、包装等行业的物流业,更快捷和精准地输送物资。各种交通网络把整个世界联系成为息息相关的整体,世界成为了“地球村”。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元时期海运技术方面的重大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元朝在水陆交通方面的贡献。(6分)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交通变化对社会变迁、社会生活的意义。(9分)
【解析】第(1)题进步:根据材料“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料,可载五六百人”“元代指南龟”概括作答。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元朝重新开通大运河并缩短航程;开辟长途海运航线。陆路:元朝建设了以大都为中心的驿路交通网。
第(2)题根据材料“商朝的驿使48天可走600千米,清朝的快马递送公文一昼夜可行400千米,火车的速度一开始只有24千米每小时。如今,高铁、飞机的速度已分别超过350千米每小时和900千米每小时”“整合了交通、仓储、通信、包装等行业的物流业,更快捷和精准地输送物资”“各种交通网络把整个世界联系成为息息相关的整体,世界成为了‘地球村’”概括作答。
答案:(1)进步:造船工艺提升;航海技术进步。(只回答指南针不给分)
水路:重新开通大运河并缩短航程;开辟长途海运航线。陆路:建设了以大都为中心的驿路交通网。
(2)①交通的改进,加强了各地之间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②交通的改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带动城市格局的变化;③交通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最大便利是人流和物流时间的缩短,各种现代交通网络把整个世界联系成为息息相关的整体,世界成为“地球村”;④交通的进步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日常生活,现代时间观念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⑤交通的进步还促进了旅游业、物流业等新兴行业的发展。(任答3点即可)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材料 大运河与古代运河城市相伴而生,两者相互依存,相互推动,互为影响。一方面,大运河影响城市的兴衰变化,影响城市的规模与等级、性质与结构以及其分布和体系;另一方面,运河城市也影响着大运河和运河体系的发育,影响着运河网络结构的改变和功能的发挥,推动着运河开凿技术的提高和运河管理制度的完善。运河营造了城市,城市推动了运河的不断发展,城因运河而兴,运河因城而凿,运河与城市一起又推动着运河城市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变迁或改道又会导致运河城市的变迁甚至衰落。
——摘编自王明德《大运河与
中国古代运河城市的双向互动》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自拟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表述成文,叙述完整,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解析】根据材料“大运河与古代运河城市相伴而生,两者相互依存,相互推动,互为影响。一方面,大运河影响城市……另一方面,运河城市也影响着大运河”可知,材料认为大运河与古代运河城市关系密切、相互影响,因此可从大运河的变迁影响运河城市的发展和运河城市的变化影响大运河的发展两个方面拟定主题并论证。如以“大运河的变迁与沿河城市发展息息相关”为主题,可结合隋唐大运河的开凿促进江南地区开发和扬州的繁荣、元朝大运河的裁弯取直促进北京等一批新城市崛起等史实进行论证。如以“运河城市的变化影响大运河的发展”为主题,可结合隋代为了便利洛阳运输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的运河线路、明清在运河要津淮安设漕运总督加强运河管理和促进运河功能发挥等史实进行论证。
答案:示例:主题:大运河的变迁与沿河城市发展息息相关。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多建都于北方。隋唐时期,随着大运河的开通和先进生产工具的使用,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受到挑战,扬州作为长江流域和大运河联系的咽喉,成为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尤其在安史之乱后,扬州打破坊市限制,出现了繁荣的夜市,经济上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元朝对大运河的裁弯取直以及明成祖迁都北京,大运河作为漕运通道的作用愈发凸显,一些运河沿线的非传统政治中心城市迅速发展起来。
综上,大运河的变迁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大运河的变化对沿线城市的兴衰影响巨大。
(“示例”仅供参考,学生若从运河城市对大运河影响的角度确立主题,只要论述合理亦可)
高中人教统编版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a href="/ls/tb_c400370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课后练习题</a>,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0世纪,某报刊评论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当堂检测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