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全国通用)专题01声现象试题含解析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戴耳塞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防止雷声的产生
C.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到20000Hz
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调节收音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
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相同
B.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的响度
D.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4.噪声监测器在对环境声音的监测中,可以提供声音的部分参数以便采取相关措施。监测器测出的甲、乙两种声音的特性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
A.甲、乙两种声音一定都属于噪声
B.甲的频率高,是超声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
C.在监测器处,甲的响度小于乙的响度
D.甲每秒的振动次数小于乙每秒的振动次数
5.如图所示是汽车利用超声波辅助倒车的情境,当汽车与障碍物相距较近时,汽车就会发出“嘀嘀嘀”的警报声。下列关于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B.“嘀嘀嘀”的警报声,就是超声波
C.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D.警报声对正在倒车的驾驶员来说是噪声
6.图为094型核潜艇,它是我国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水下航行时是通过声呐系统发出的超声波感知附近海域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B.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感知附近海域情况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D.潜艇上的舰员能够听见超声波
7.如图是生活中的两个情境,左图是居民小区噪声监测器,显示环境噪声为55. 5分贝。右图是钢琴调音师正在用手机上的一个调音软件播放音叉256、512、1024、2048(Hz)的标准音来校准琴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B.分贝是音调的单位
C.2048Hz的音属于次声波
D.256Hz的音和2048Hz的音比较,256Hz的声音音调更高
8.绷紧在纸盒上的两条橡皮筋,粗细不同(如图),用手拨动橡皮筋可发出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拨动橡皮筋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B.手拨动越快,橡皮筋发出的声音传播越快
C.拨动两条橡皮筋,发出声音的响度一定不同
D.拨动不同橡皮筋,可探究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
9.如图所示,目前声纹锁在门禁系统得到很好的应用,实现了传说中“芝麻开门”的神话.声纹锁辨别声音主要依据的是( )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
10.公共场所标示的“请勿大声喧哗”的温馨提示,是指控制声音的( )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
11.贵州省盘州市水塘镇丹霞山上的护国寺,始建于万历年间,是贵州省佛教界重要的佛事活动中心。周末,同学们结伴前去游玩。在敲响寺内一口大铁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铁钟撞击后,大铁钟“余音未止”,其根本原因是( )
A.钟声的回声仍在回荡B.钟还在振动
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D.人的听觉发生了“延长”
12.我们生活在有声的世界里,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优美的琴声来自于琴弦的振动
B.乙图:拨动粗细不同绷紧的橡皮筋,发声的音调不同
C.丙图:因真空不能传声,航天员间利用电磁波通话
D.丁图:在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学校内禁止鸣笛,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
B.响铃声音大是因为音调高
C.校内广播属于信息传播
D.同学们“唰唰”写字的声音是次声波
14.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弹开的幅度越大,音叉发出声音的( )
A.音调越高
B.响度越大
C.音色越好
D.速度越大
15.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若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听到的声音( )
A.频率不变,音调变高
B.频率变高,音调变低
C.频率变低,音调变高
D.频率变低,音调变低
16.如图所示,在8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用一根木棒敲击它们,发出声音的特性一定不同的是( )
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色和响度
17.下列做法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A. 用同一张卡片先后以不同速度划过梳齿
B. 用相同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
C. 改变杯内水量,用湿手摩擦杯口发声
D. 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
18.声音在空气中速度是340m/s,如果我们对着一座高山呼喊,经过2s后听到回声,那么我们可以断定( )
A.高山距我们680mB.高山距我们340m
C.高山距我们170mD.高山距我们17m
19.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只要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声音在15℃的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C.声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变的
D.声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20.某中学运动会男子400米比赛时,发令员在起跑线后方某处,运动员在各自赛道的起点处等待发令,如图所示。发令枪响同时有闪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枪声不是振动产生的
B.运动员中在第8赛道的听到枪声最晚
C.枪声和闪光都是依靠空气传播的
D.发令员戴耳塞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1.2023年4月22日,中国龙舟大赛四川遂宁站比赛在美丽的观音湖盛大举行,吸引了大量观众前来为龙舟队员呐喊助威,现场锣鼓喧天、人声鼎沸。下列对此场景说法正确的是( )
A.锣鼓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锣鼓喧天”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锣鼓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D.呐喊声通过空气传播到龙舟队员耳中
22.为了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如图是学生用古筝表演的情景,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琴声是由手指振动产生的B.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C.琴声在真空中也能传播D.琴弦的振幅不同音调也不同
二、填空题
23.两位同学通过用棉线连接的“土电话”进行对话。此游戏反映声音可通过 传播,还说明声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24.2023年5月28日,如图所示的国产大飞机C919首次执飞,此次航班从上海起飞,在首都机场平稳降落。中国大飞机飞出安全、更飞出志气和希望。乘客听到的轰鸣声是发动机 产生的,为了安静地休息,乘客带上了耳罩,这是在 减弱噪声。周围观看的人们听到飞机的声音是由 传过来的。
25.人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演奏声,是因为它们所发声音的 不同。小明学习时,听到邻居家传来的钢琴声,这属于 (乐音/噪声)。
26.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我们在教学楼周围植树,这是在 减弱噪声(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外科医生常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结石,这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 。
27.制作一组长度不同的PVC管,用胶板拍击管口就能演奏简单的音乐,PVC管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 产生的。拍击不同长度的PVC管,发出声音的 不同,由于和其他乐器的材料、结构不同,PVC管发出声音的 不同。
28.在“小实验、小制作”比赛活动中,物理兴趣小组利用身边的小玻璃瓶、单孔橡皮塞、两端开口的透明吸管、水,展示了如下实验。
(1)“敲击实验”。如图甲,用笔杆敲击使空玻璃瓶发生 ,产生声音,加大敲击的力量,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发生了改变;
(2)自制温度计。如图乙,将玻璃瓶放入热水中,观察到吸管中的液面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验证了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
(3)自制水气压计。如图丙,提着瓶子从一楼走到四楼,观察到吸管中的液面上升,说明了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升高而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自制“喷雾器”,如图丁,往B管中吹气,可以看到A管中的液面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这表明,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 (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
三、实验题
29.在探究声音的传播时,对课本的实验进行改进,如图。
(1)为了避免声音通过底部固体传出,利用磁悬浮装置使发声体悬浮于空中,A磁体上端为N极,则B磁体下端为 极;
(2)将内部充有少量空气的气球口系紧,并悬挂于玻璃罩内壁,实验过程发现气球体积变大,说明罩内气压变 ;
(3)罩内空气不断减少,最后几乎听不到声音了,但发声体上方的轻质小球照旧跳动,说明发声体仍在 ;
(4)本实验无法抽成绝对真空,需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得出:真空 传声。写出一个运用类似研究方法的实验: 。
声音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频率/Hz
甲
50
2000
乙
90
500
参考答案:
1.C
【详解】A.根据减弱噪声途径的知识可知,戴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
B.打雷时,捂住耳朵,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可以防止雷声传入人耳,但是不能防止雷声的产生,故B错误;
C.根据声的知识可知,人耳的听觉范围为20Hz到20000Hz,故C正确;
D.根据减弱噪声途径的知识可知,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2.B
【详解】响度表示音量的大小,音调与频率有关;音色指声音的感觉特性,我们就可以通过音色的不同去分辨不同的人的说话声.所以改变音量就是改变响度的大小.
3.B
【详解】A.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介质的温度有关,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声音的速度一般不同,故A错误;
B.噪声减弱途径有: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以及人耳处。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正确;
C.声音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的音调,故C错误;
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B。
4.C
【详解】A.甲、乙两处声音不一定都属于噪声,这要取决于声音是否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故A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甲的频率小于20000Hz不是超声波,故B不符合题意;
C.甲的响度为50dB,乙的响度为90dB,说明甲声音的响度小于乙声音的响度,故C符合题意;
D.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甲的频率大于乙的频率,即声音甲每秒的振动次数大于声音乙每秒的振动次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A
【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超声波属于声波,因此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故A正确;
B.人类听不到超声波,故“嘀嘀嘀”的警报声不是超声波,故B错误;
C.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C错误;
D.警报声对正在倒车的驾驶员来说不是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6.C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超声波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都需要介质,超声波也是声波,它的传播也需要介质,故B错误;
C.感知附近海域情况是利用声呐系统发出的超声波在传递信息,故C正确;
D.超声波是振动频率大于20000Hz的声音,超出了人的感知范围,潜艇上的舰员不能够听见,故D错误。
故选C。
7.A
【详解】AB.声音的强弱用响度表示,分贝(dB)是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故A正确,B错误;
C.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是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超声波,2048Hz的音不属于次声波,故C错误;
D.声音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256Hz的音和2048Hz的音比较,2048Hz的声音音调更高,故D错误。
故选A。
8.D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拨动橡皮筋发出的声音,也是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手拨动越快,橡皮筋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不是传播越快,声音传播的快慢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故B错误;
C.拨动两条橡皮筋,因为橡皮筋粗细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但响度可能不同,当拨动的力度相同时,响度相同,故C错误;
D.拨动不同橡皮筋,因为橡皮筋粗细不同,发出声音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所以可探究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故D 正确。
故选D。
9.C
【详解】A D.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震动的次数,可以非常准确的控制和模拟,故AD不符合题意;
B.响度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是振动时的最大振动距离,可以非常准确的控制和模拟,故B不符合题意;
C.音色由物体的材料、结构等很多因素共同决定的,不易控制和模拟,故C符合题意.
10.B
【详解】请勿大声喧哗,是为了防止响度较大的声音对他人造成干扰,控制声音的响度,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B
【详解】A.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被障碍物反射的现象,停止对大铁钟的撞击后大铁钟“余音未止”,不是由于回声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虽然停止对大铁钟撞击,但大铁钟仍在振动,继续产生声响,所以出现“余音未止”现象,故B符合题意;
C.停止对大铁钟的撞击后,大钟不能立即停止振动(如同敲击音叉实验一样),激起的空气的振动是声波传播时导致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人的听觉并不会发生“延长”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D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钢琴的琴声是由于琴弦的振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拨动粗细不同绷紧的橡皮筋,橡皮筋的振动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调也不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太空中是真空环境,声音不能传播,所以航天员间利用电磁波通话,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在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可以减弱噪声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3.C
【详解】A.在学校内禁止鸣笛,是禁止声源发出声音,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故A错误;
B.响铃声音大是指声音的音量大,即响度大,故B错误;
C.校内广播是通过声音告诉学生信息,故属于信息传播,故C正确;
D.次声波是人类听觉范围以外的声音,同学们“唰唰”写字的声音能被听见,所以不是次声波,故D错误。
故选C。
14.B
【详解】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D
【详解】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度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相同,则听到的声音响度相同;振动的快慢变低了,即频率变低,则听到的声音音调变低。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6.A
【详解】用一根木棒敲击它们,水越少越容易振动,则振动的频率越快,则音调越高,因此发出声音的特性一定不同的是音调。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D
【详解】A.卡片在梳子上以快慢不同的速度划过,则梳子齿振动的快慢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不同,能改变音调,故A不符合题意;
B..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钟,编钟的质量不同,体积不同,振动的难易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能改变音调, 故B不符合题意
C.用湿手摩擦杯口,水量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调不同,能改变音调,故C不符合题意;
D. 若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则用的力越大,刻度尺振动的幅度越大,刻度尺发出声音的响度就越大,但不能改变音调,故D符合题意.
18.B
【详解】声音传到高山的时间为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根据
高山与我们间的距离为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D
【详解】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物体在真空中振动,我们不能听到声音,故A错误;
B.声音在15℃的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0m/s,故B错误;
C.声音传播速度的快慢与介质、温度有关,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在不同温度中时不同的,故C错误;
D.在介质中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故D正确。
故选D。
20.B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枪声是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由图可知,第8赛道的运动员距离发令员最远,声音在各赛道传播的速度相同,由可知,枪声传到第8赛道运动员的时间最长,故运动员中在第8赛道的听到枪声最晚,故B正确;
C.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枪声是通过客气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故C错误;
D.发令员戴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21.D
【详解】A.锣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锣鼓喧天”是指声音的音量高,即响度大,故B错误;
C.锣鼓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因此呐喊声通过空气传播到龙舟队员耳中,故D正确。
故选D。
22.B
【详解】AB.古筝声是由琴弦的振动而产生的,故A错误,B正确;
C.声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介质中传播,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琴弦的振幅不同,响度也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23. 固体 信息
【详解】[1]棉线是固体,两位同学通过棉线连接的“土电话”可以对话,说明声音可以通过棉线传播,声音可以通过固体传播。
[2]使用“土电话”可以进行对话,通过声音交换彼此的信息,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4. 振动 人耳处 空气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乘客听到的轰鸣声是发动机振动产生的。
[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所以为了安静地休息,乘客带上了耳罩,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人们听到飞机的声音是由空气传过来的。
25. 音色 噪声
【详解】[1]不同乐器由于材料,结构不同,故音色不同,即人们能分辨不同乐器的演奏声是由于音色不同。
[2]从环保的角度,只要妨碍人们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6. 传播过程中 能量
【详解】[1]在教学楼周围植树,浓密的树叶可以吸收或反射噪声,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由于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能量易于集中的特点,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结石,这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能量。
27. 振动 音调 音色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PVC管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2]拍击不同长度的PVC管,管的长短不同,筒内空气柱的长短就不同,振动时频率就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不同。
[3]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PVC管和其他乐器的材料、结构不同,所以PVC管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8. 振动 响度 上升 热胀冷缩 减小 上升 越小
【详解】(1)[1]用笔杆敲击使空玻璃瓶,使玻璃瓶发生振动,从而产生声音,说明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用更大的力敲击玻璃瓶,玻璃瓶振动的幅度改变,故声音的响度发生改变。
(2)[3][4]将玻璃瓶放入热水中,玻璃瓶中液体吸收热量,体积膨胀,所以吸管中的液面上升,实验验证了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3)[5]大气压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提着瓶子从一楼走到四楼,观察到吸管中的液面上升。
(4)[6][7]往B管中吹气,可以看到A管中的水面上升,原因是:往B管中吹气,吸管A上方空气的流速变大,压强减小,A管中液体受到向上的压强大于向下的压强,所以A管水上升。表面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9. N 小 振动 不能 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详解】(1)[1]磁悬浮装置是利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因此A磁体上端为N极,则与之相对的B磁体下端应为N极。
(2)[2]气球口系紧,气球内部空气的质量一定,当体积不变时气压不变,当气球外部气压变小时,气球内部气压大于外部气压,内部空气将气球向外压,则气球的体积变大,因此发现气球体积变大时,说明罩内气压变小。
(3)[3]轻质小球放在发声体上,由转换法可知,轻质小球跳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4)[4][5]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实验中得出此结论运用了实验推理法。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得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一结论,也运用了实验推理法,因为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01 声现象(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01 声现象(含解析),共4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01 声现象(4考点+10考向)(讲义)(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01 声现象(4考点+10考向)(讲义)(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1声现象讲义原卷版docx、专题01声现象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01 声现象(测试) (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01 声现象(测试) (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1声现象测试原卷版docx、专题01声现象测试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