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测试】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04(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展开2、注重基础知识的阐述。高中地理学科主要以介绍地理概念、原理、规律和地理理论等理性知识为主,这种教学方式符合高中学生认识规律和知识水平、智力发展的特点。
3、与我国的经济建设相结合。高中地理课的主要作用是进行地理教育,阐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养,并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建设中。
4、注重思维训练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高中地理学科通过培养学生观察、实习、调查、评价环境、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地理问题的技能和能力,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可能性。
高中高一期末质量检测
地理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0年,中国人与宇宙的距离越来越近。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自主研发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海南省文昌发射中心成功发射。11月24日凌晨4时30分,月球探测器“嫦娥五号”也在文昌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并首次实现了月球采样返回。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关于月球和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B. 月球和火星同属于太阳系
C. 潮汐现象由月球、火星吸引而成D. 火星和天王星同属远日行星
2. “嫦娥五号”探测器选择在凌晨发射主要原因可能是( )
①减少太阳活动的干扰 ②减小地球磁场的影响
③空气对流强,升空阻力小 ④方便地面仪器跟踪监测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答案】1. B 2. D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的月球,A选项错误;月球和火星都属于太阳系行星,B选项正确;潮汐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造成,C选项错误;火星是近日行星,D选项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卫星发射后,需要靠地面的光学设备跟踪监测,在凌晨发射可以变便于跟踪。夜间发射可以减少太阳活动对卫星进入预定轨道的影响,①④正确;地球磁场白天和夜晚是一样的,白天气温高,空气对流强;②③表述错误。故选D。
【点睛】太阳系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卫星最多)、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地内行星:水星、金星 地外行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小行星带:火星和木星之间 彗星:哈雷彗星,周期76年,公转方向与八大行星相反
2020年2月10日,中石化西北油田5井完成井位部署,作为中石化寒武系重点风险探井,其8995米的设计井深,预示着西北油田将再次打破亚洲陆上最深钻井纪录,推动塔里木盆地新领域新层系的油气勘探。下表示意古生代地质年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该钻井最深处位于( )
A. 地壳B. 地幔C. 莫霍界面D. 软流层
4. 在寒武纪地层中可能出现( )
A. 被子植物化石B. 蕨类植物化石C. 三叶虫化石D. 恐龙化石
【答案】3. A 4. C
【解析】
【分析】
【3题详解】
在陆地上,地壳的平均厚度是33千米。钻井的深度8995米,仍然在地壳这一圈层,A正确。故选A。
【4题详解】
被子植物——新生代;蕨类植物——古生代中后期;无脊椎动物——古生代早期(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爬行动物——中生代后期(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三叶虫属于无脊椎动物,恐龙属于爬行动物。故选C。
【点睛】地球演化史
牧草返青期是指牧草越冬后,由黄色变为绿色,并恢复生长的一段时间。某科研团队为了研究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积雪厚度对返青期(4/7-4/26为返青前期,4/26-5/5为返青后期)牧草生长的影响,设置了两块试验样地(50cm积雪区、10cm积雪区)。如图示意锡林郭勒草原两块试验样地返青期牧草的生长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据图判断,锡林郭勒草原( )
A. 积雪越厚,牧草返青速度越慢B. 积雪越厚,牧草返青开始时间越晚
C. 积雪越薄,牧草返青速度越快D. 积雪越薄,牧草返青开始时间越晚
6. 牧草返青前期,与50cm积雪区相比,推测锡林郭勒草原10cm积雪区土壤( )
A. 温度高,水分多B. 温度低,水分多C. 温度高,水分少D. 温度低,水分少
【答案】5. B 6. A
【解析】
【分析】
【5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积雪越薄,牧草返青开始时间(4.7)越早,返青速度(曲线坡度缓)越慢;积雪越厚,牧草返青开始时间(4.11)越晚,返青速度(前期曲线坡度缓,后期坡度陡)先慢后快。故选B。
【6题详解】
牧草返青前期,与50cm积雪区相比,10cm积雪区返青开始时间早,速度快,说明水热状况好,能满足返青的生长需求,即温度高,水分充足。故选A。
【点睛】植被生长的影响因素:热量、降水、地形、水源、土壤、人类活动
左图为东海洋流分布图,右图为东海沿31°N表层海水盐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图示洋流对该海域的主要影响是( )
A 降温减盐B. 降温减湿C. 增温减盐D. 增温增湿
8. 影响东海沿31°N西部海域表层海水盐度冬、夏季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地表径流B. 洋流C. 降水量D. 蒸发量
【答案】7. D 8. A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从左图的地理位置判断,该洋流是日本暖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故选D。
【8题详解】
从右图可以看出,该海域表层海水盐度夏季低于冬季,主要是该海域夏季的入海径流量大,对表层盐度具有稀释作用。冬季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入海径流减少,稀释作用下降,故选A。
【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气候:寒流,减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
形成渔场:寒、暖流交汇处和上升流易形成渔场(冷海水上泛,营养物质多,鱼类饵料丰富)。世界四大渔场:属于寒、暖流交汇处有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南下的冷海流);属于上升流形成的有秘鲁渔场。 海洋环境:加快海水净化速度,但扩大了污染范围。
航运:顺流使航速加快,逆流使航速减慢;寒流沿岸易形成大雾天气,影响航行安全。
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如图是某地成热自然土壤剖面示意困,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土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序号代表的土层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成土母质层B. ②腐殖质层C. ③淀积层D. ④淋溶层
10. ④层主要为土壤提供( )
A. 水分B. 有机质C. 矿物质D. 热量
【答案】9. C 10. C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从图中看,①是腐殖质层;②是淋容层;③是淀积层;④是母质层;故选C。
【10题详解】
由上题知,④是母质层,为疏松的风化碎屑物,是土壤中矿物质的源地。故选C。
【点睛】
红树林多生长于河口或海湾地区的淤泥质滩涂上,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因由红树科植物组成而得名,根系发达,有“海岸卫士”的美誉。左图为中国红树林保护区分布图,右图示意红树林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红树林的植被类型为( )
A. 针叶林B. 常绿阔叶林C. 热带草原D. 落叶阔叶林
12. 红树林根系发达,主要是适应红树林分布区( )
A. 高盐水生的环境B. 四季分明的环境C. 土壤贫瘠的环境D. 风浪侵袭的环境
【答案】11. B 12. D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根据作图,红树林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可知红树林适宜的生长在热带或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好,形成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因此其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B正确;针叶林分布在高纬度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热带草原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据此分析,故选B。
【12题详解】
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其根系发达,主要为了适应沿海地区风浪大的环境,D正确,潮间带地区虽然海水的盐度高,但是与根系发达无关,A错误,红树林多生长于河口或海湾地区的淤泥质滩涂上,说明土壤肥沃,C错误;红树林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海域,四季不分明,B错误,故选D。
【点睛】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由于红树林生长于亚热带和温带,并拥有丰富的鸟类食物资源,所以红树林区是候乌的越冬场和迁徙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
2008年5月在我国四川西部高山峡谷区发生了一次强地震,给当地造成了较大损失。地震后形成了多个堰塞湖,潜在威胁较大,需要及时准确的监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四川西部高山峡谷区位于( )
A. 环太平洋地震带B. 东非大裂谷地震带
C.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D. 大洋海岭地震带
14. 救灾人员进入震区救灾时,最需防备威胁来自( )
A. 火灾B. 坠石C. 放射性污染D. 高温
15. 能及时监控堰塞湖形成和发展变化的技术手段是( )
A. 遥感B. 地理信息系统C. 数字地球D.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答案】13. C 14. B 15. A
【解析】
【分析】
【13题详解】
四川西部高山峡谷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属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故选C。
【14题详解】
地震发生后,最有可能发生的余震,会使原来不稳定的石头下落。故选B。
【15题详解】
能及时监控堰塞湖形成和发展变化,需要实时监测。遥感可以实时监测。故选A。
【点睛】如何判断“3S”技术的具体方法:
方法一:看关键词
GIS——查询、分析、预测、决策、选址、规划、选择路线、布局要求
RS——获取、监测、动态变化、农作物长势
GPS——定位、导航、海拔变化
方法二:
①“点”与“面”:“点”—— GPS “面”—— GIS/RS
②“想”与“看”:“想”—— GIS “看”—— RS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西乐业县白洞天坑坑口长和宽分别达20米和160米,最深达312米。冒气洞与白洞天坑相距不到500米,是天坑形成的早期形态,冒气洞口直径仅7~8米,洞底有地下河。冒气洞与白洞天坑地下相互连通,洞内气温变化幅度较小,常年保持在18℃左右,因洞口时常冒出较浓“白烟”而得名。如图为白洞天坑与冒气泂示意图。
(1)指出冒气洞与白洞天坑的地貌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
(2)与白洞天坑内相比较,说明冒气洞内气温变化幅度较小的原因。
(3)在下图中绘制箭头表示夏季午后白洞天坑、地下溶洞、冒气洞内的空气运动。
【答案】(1)喀斯特地貌(或岩溶地貌/流水溶蚀地貌);流水的溶蚀作用(或流水的侵蚀作用)。
(2)洞口较小(或较封闭),受太阳辐射(或外界大气)影响较小(或与洞外热量交换少、或与外界热量交换少);有地下河,对洞内气温的调节作用强。
(3)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及外力作用。考查知识的应用能力。
【详解】(1)从材料可知,两者是喀斯特地貌,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的溶蚀。
(2)洞口小,洞内与洞外气量交换小;洞内有地下河,河水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强,温差小。
(3)由于午后阳光高度大,加上白洞天坑洞口宽,洞内气体吸热升温快于冒气洞,空气受热上升,而冒气洞气流下沉补充,形成环流。如图所示。
【点睛】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太行山是我国东部一座重要山脉,其东侧是华北平原,西侧为黄土高原。在太行山区,从南向北分布有数条河流,这些河流绝大部分自西向东流出太行山主脉地区后,在山脉东麓形成冲积扇(左图)。右图为太行山东麓A处冲积扇示意图。
(1)说明图示区域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2)描述A处冲积扇从扇顶到扇缘沉积物平均粒径的变化特点,并说明原因。
(3)与B处河谷相比,说明C处河谷形态的主要特点及原因。
【答案】(1)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河水摆脱了侧向约束(或流量分散,或流速减缓),河流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或碎屑物、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
(2)平均粒径变小 从扇顶到扇缘地势变缓,流速减慢。
(3)C处河谷窄而深(或呈V形),C处河流流经山区,流速快,下切侵蚀强。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太行山局部区域图为材料,考查冲积扇的形成过程,冲积扇的岩石分选性以及山地河谷和平原河谷的区别,难度一般。
【详解】(1)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开并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山地河流流过山麓以后,因为坡度变换,流速降低,河道变宽,河流携带的物质大量堆积,河床抬高,河流不断变迁、改道,或分成多股水流,形成一个延伸很广、坡度较缓的台地。
(2)河流流速较快的时候,颗粒小的泥沙会被携带走,一些颗粒较大的石块才会沉积下来;流速降到很慢的时候,细小颗粒才会沉积。在河流出山口处,河流流速并未降下来,沉积的仍是颗粒较大的石块,所以从顶端到边缘,堆积物逐渐变细。
(3)山地河谷一般为V字形, 河流下蚀能力强;平原河谷一般为U字形,河流侧蚀能力较强,且底部堆积作用明显。
【点睛】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陆风是因海洋和陆地热容量不同,在海岸附近形成的一种有日变化的风系。江苏近岸地带海陆风现象显著,存在频率区域差异显著、海风强度大于陆风等特点。经研究发现,在炎热的夏季午后,海风有时会加剧当地雷暴天气(强对流雷雨)的发生。如图为江苏近岸地带海陆风频率空间分布示意图。
(1)归纳江苏近岸地带海陆风频率的区域差异。
(2)从下垫面粗糙度的角度,分析江苏近岸地带海风强度大于陆风的原因。
(3)说明江苏近岸地带在炎热的夏季午后雷暴天气多发的原因。
【答案】(1)(沿海)南北高,中间低;东高西低(或由沿海向内陆降低)
(2)海风主要经过海洋表面,摩擦力(比陆地表面)小。(或陆风主要经过陆地表面,摩擦力(比海洋表面)大)
(3)炎热的夏季午后近地面气温(或温度)高,气流上升剧烈(或对流运动旺盛);海风带来充沛水汽(或水汽充足);海风加剧了陆地气流上升。
【解析】
【分析】
海陆风频率差异结合图示分析;海洋表面摩擦力小于陆地;雷暴天气是因为天气酷热,空气在局部地方出现强烈对流,使大量湿热空气猛烈地上升,造成积雨云所形成的。
【详解】(1)结合材料可看出沿海地区(如吕泗、赣榆))海陆风的频率明显多于内陆地区(如东台、阜宁),(沿海)南北高,中间低。
(2)摩擦力影响风力大小。海洋表面与陆地表面的摩擦力不同,陆地表面摩擦力大,海洋表面摩擦力小,所以相同气压条件下,海洋表面的风力往往比陆地表面的风力大。
(3)雷暴天气是因为天气酷热,空气在局部地方出现强烈对流,使大量湿热空气猛烈地上升,造成积雨云所形成的。夏季午后近地面气温(或温度)高,气流上升剧烈(或对流运动旺盛);江苏夏季吹来自海洋的东南风,水汽多,海风加剧了陆地气流的上升。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发源于天山南麓的阿克苏河是唯一向塔里木河干流常年输水的源流,其径流主要来源于山区的冰川融水和大气降水,流域内分布有许多绿洲。据统计,近年来阿克苏河流域内降水和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河流径流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如图为阿克苏河流域示意图。
(1)阿克苏河流域参与的主要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阿克苏河主要通过________(水循环环节)和________(水循环环节)补给塔里木河。
(2)说明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影响,阿克苏河径流总量的变化及原因。
(3)有人指出,阿克苏河下游绿洲地区的水资源未来会面临枯竭。你是否赞同此观点,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1)陆上内循环 地表径流(或河流水);地下径流(或地下水)(水循环环节的名称不分先后顺序)。
(2)河流径流总量增大 气温升高,流域山区冰川消融量增大;降水增加。
(3)赞同:气温升高,冰川储量(面积)减少,冰川融水补给减少(没答冰川融水补给减少也可得分);气温升高,蒸发加剧(旺盛);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产生活用水量不断增加
不赞同:水循环可促进陆地水水资源的不断更新;流域内降水增多;随着生产技术进步,节水意识不断增强,水资源利用率会不断提高。
【解析】
【分析】
西北地区的河流主要依靠冰川融水补给,冬季断流是其最明显的特征,也是考试的高频考点。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西北地区的水资源反而增多。
【详解】(1)地处新疆的阿克苏河流域没有注入海洋,所以参与的主要水循环类型是陆上内循环;阿克苏河主要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两个水循环环节补给塔里木河。
(2)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气温升高,冰雪融雪量增多,河流径流总量增大;蒸腾和蒸发增加,降水也增加。
(3)分为两个观点,任选其一回答。同意:阿克苏河径流量未来达到高峰后会减少,水资源供给减少;气温升高,山地冰川储量(面积)减少,冰川融水补给会减少;气温升高,蒸发也会加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类生产生活用水量不断增加。不同意:根据(内陆)水循环原理,陆地水不断更新,水量保持相对平衡(受中纬西风影响,山地降水较稳定);随着生产技术进步,节水意识不断增强,水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
点睛】
代
纪
世
距今大约年代(百万年)
主要生物演化
古生代
二叠纪
晚
250
中
早
石炭纪
晚
290
中
早
泥盆纪
晚
355
中
早
志留纪
晚
410
中
早
奥陶纪
晚
438
中
早
寒武纪
晚
510
中
早
宙
代
纪
主要地理事件及主要特征
矿产
生物发展阶段
动物
植物
显
生
宙
新生代
第四纪
造山运动(喜马拉雅阿尔卑斯山系)
第四纪进入大冰期
人类时代
哺乳类时代
被子植物时代
新近纪
古近纪
中生代
白垩纪
环太平洋地壳运动剧烈,形成高大山系。
金属矿产、造煤时期
爬行动物时代
裸子植物时代
侏罗纪
三叠纪
古生代
二叠纪
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基本形成,东北华北抬升成陆地
造煤时期
两栖动物时代
鱼形动物时代
无脊椎动物时代
蕨类植物时代
藻类时代
石炭纪
泥盆纪
志留纪
奥陶纪
寒武纪
元古宙
前
寒
武
纪
地壳运动剧烈,晚期出现大片陆地
(晚期无脊椎动物和藻类)
有生命迹象
太古宙
海洋为主,没有宽广陆地
火山活动频繁
铁矿
冥古宙
地球形成初期
【期末测试】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03(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这是一份【期末测试】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03(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文件包含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测试】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02(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这是一份【期末测试】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02(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文件包含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原卷版doc、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测试】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01(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这是一份【期末测试】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01(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文件包含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原卷版doc、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