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江西省多所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合考试试卷(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060262/0-172345954612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江西省多所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合考试试卷(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060262/0-172345954617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江西省多所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合考试试卷(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060262/0-172345954620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江西省多所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合考试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江西省多所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合考试试卷(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下列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五章至第七章。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Fe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与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制造瓷器的主要原料是黏土
B. 福建舰携带的航空煤油和柴油的主要成分为烃
C. 聚氯乙烯可用于制作多种绝缘材料,聚氯乙烯是纯净物
D. 具有半导体的性质,常用于制造LED灯,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答案】C
【解析】
【详解】A.瓷器由黏土烧制而成,所以瓷器的主要原料为黏土,故A正确;
B.煤油的主要成分是烷烃和环烷烃,其沸点范围为150℃至250℃;柴油的主要成分是芳烃和环烷烃,其沸点范围为180℃至370℃,B正确;
C.聚合物是混合物,因为聚合物的“n”值不固定,故C不正确;
D.GaN具有半导体性质,常用作LED灯的芯片,GaN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D正确;
故选C。
2. 下列设备工作时,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
【答案】B
【解析】
【详解】A.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A错误;
B.手机使用时,电池处于放电过程,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正确;
C.手机充电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C错误;
D.电暖风扇工作时,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D错误;
故选B。
3. 正确使用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必需的基本技能。下列化学用语表达错误的是( )
A. 丙烷的球棍模型:
B. 的空间结构为V形
C. 聚苯乙烯的结构简式为
D. 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丙烷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3,碳原子的原子半径大于氢原子,其球棍模型为,故A正确;
B.为V形结构的分子,故B正确;
C.苯乙烯发生加聚反应得到聚苯乙烯,结构简式为:,故C正确;
D.为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为:,故D错误;
故选:D。
4. 化学知识与科技、生产和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是一种绿色消毒剂,可用于自来水杀菌消毒
B. 红酒中添加适量,利用了的还原性和杀菌消毒的能力
C. 铁磁流体液态机器人中驱动机器人运动的磁铁的主要成分是
D. 利用作灭火剂,是因为其易分解且吸热
【答案】C
【解析】
【详解】A.ClO2具有强氧化性,ClO2是一种绿色消毒剂,常用于自来水杀菌消毒,故A正确;
B.在严格控制用量的情况下,红酒中添加SO2作抗氧剂,主要利用了SO2的还原性和杀菌消毒的能力,故B正确;
C.磁铁的主要成分是,故C错误;
D.是一种铵盐,受热易分解且吸热分解,产物不支持燃烧,因此常用作灭火剂,故D正确;
故选:C。
5. 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乙醇的-OH被-Br取代,属于取代反应;
②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属于加成反应;
③甲苯中苯环上甲基邻对位氢被硝基取代,属于取代反应;
④CH3CH2CN中CH2上的一个H被Cl取代,属于取代反应;
属于取代反应的是①③④;
故选:C。
6. 下列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碳棒与锌棒均不与酒精反应,且纯酒精不导电,不能构成原电池,故A项错误;
B.铜棒与锌棒活泼性不同的电极,硫酸锌和硫酸铜作为电解液,导线盐桥形成闭合回路,可以形成原电池,故B项正确;
C.放置锌棒与铜棒的两个烧杯之间缺少盐桥,溶液相互间不导电,不能构成原电池,故C项错误;
D.两电极活动性一样,电极相同,不能构成原电池,故D项错误;
故本题选B。
7.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锌与稀硫酸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B. 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C. 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D.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的水和冰相比,水的能量更低
【答案】D
【解析】
【详解】A.活泼金属与氢离子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例如锌与稀硫酸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A正确;
B.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时吸热,属于吸热反应,故B正确;
C.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则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故C正确;
D.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冰熔化需吸收能量,则相同质量的水和冰相比较,水的能量高,故D错误;
故选择D。
8. 我国科研团队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实验室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全合成,合成过程如图所示。
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淀粉是多糖,在一定条件下能水解成葡萄糖
B. 所含官能团为酯基和羟基
C. 6.4g中含有的碳氢键数目为0.6
D. 1ml中含有的电子数目为10
【答案】B
【解析】
【详解】A.淀粉是多糖,葡萄糖是单糖,淀粉在一定条件下能水解成葡萄糖,故A正确;
B.中所含官能团为酮羰基、羟基,故B错误;
C.6.4g物质的量为0.2ml,1ml中含有碳氢键3ml,故0.2ml中含有碳氢键数目为0.6,故C正确;
D.1个D原子含有1个电子,1个氧原子含有8个电子,则1ml中含有的电子数目为10,故D正确;
故选B。
9. 下列烷烃分子式只代表一种分子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只能表示CH3CH2CH3一种结构,A正确;
B.C4H10的结构可能有CH3CH2CH2CH3、CH3CH(CH3)2共2种,B错误;
C.可能有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三种结构,C错误;
D.可表示CH3CH2CH2CH2CH2CH3、CH3CH2CH2CH(CH3)2等多种结构,D错误;
故选:A。
10.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对应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 将小块钠颗粒投入水中,钠块快速游动直至消失:
B. 铁丝插入溶液中,铁丝表面变红:
C. 通入溶液中,产生淡黄色沉淀:
D. 向足量溶液中滴加少量的溴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A.将小块钠颗粒投入水中,钠块快速游动直至消失,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A正确;
B.铁丝插入溶液中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丝表面变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B正确;
C.通入溶液中生成S沉淀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C错误;
D.I-的还原性大于Fe2+,向足量溶液中滴加少量的溴水,溴单质只氧化碘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D正确;
选C。
11. 甘油三酯是指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甘油三酯升高与中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因此甘油三酯的检测和控制尤为重要。油酸甘油酯是甘油三酯的一种,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油酸甘油酯属于酯类
B. 油酸甘油酯属于饱和脂肪酸甘油酯
C.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被称为皂化反应
D. 油脂可以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答案】B
【解析】
【详解】A.油酸甘油酯中含有酯基属于酯类,A正确;
B.油酸甘油酯属于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B错误;
C.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被称为皂化反应生成相应的羧酸盐与醇,C正确;
D.脂溶性维生素不溶于水,而溶解于脂类以及有机溶剂中,在脂类吸收的时候,脂溶性维生素才能被吸收。 所以,脂肪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D正确;
故选B。
12. 利用间接转化法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化工产品以实现氮氧化物的充分利用。
已知:
①
②
③
若某温度下,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和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中为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平衡时的浓度为
B. 若该密闭容器中气体颜色保持不变,说明各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C. 的转化率为
D. 若反应①②为吸热反应,③为放热反应,则升高温度反应①②速率增大,③速率减小
【答案】AD
【解析】
【详解】A.设反应①中NO的转化量为2x ml,根据达平衡时容器中NOCl(g)为a ml,Cl2为b ml可列出以下三段式:
平衡时I2的物质的量为,浓度为,A错误;
B.若该密闭容器中气体颜色保持不变,说明I2和Cl2浓度保持不变,说明各反应已达平衡状态,B正确;
C.NO的净转化率为:,C正确;
D.升高温度,①、②、③速率都增大,D错误;
故选AD。
13. 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可以将废水中的转化为。某课题组设计出如图所示的微生物燃料电池进行同步硝化和反硝化脱氮研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电极a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 好氧电极上副反应为
C. 交换膜为质子交换膜,质子从电极区域通过质子交换膜移向电极区域
D. 理论上每消耗1ml,可以处理的物质的量小于4.8ml
【答案】C
【解析】
【分析】a电极C6H12O6失电子生成二氧化碳,b电极得电子生成氮气,a是负极、b是正极。
【详解】A.根据图示,a电极C6H12O6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电极a为负极,故A正确;
B.根据图示,好氧电极上主要发生反应 ,副反应为,故B正确;
C.a是负极、b是正极,交换膜为质子交换膜,质子从电极a区域通过质子交换膜移向电极b区域,故C错误;
D.消耗1ml转移24ml电子,1ml转移5ml电子,1ml转化为1ml,由于正极有副反应发生,理论上每消耗1ml,可以处理的物质的量小于4.8ml,故D正确。
选C。
14. 某温度下,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M、N,发生反应:。12s时生成R的物质的量为1.2ml,M、N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s时,用M表示的反应的瞬时速率为
B.
C. 图中m点达到了反应进行的限度
D. 时容器内的压强为起始压强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0~2s内,用M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A项错误;
B.12s时消耗N的物质的量为,生成R的物质的量为1.2ml,则x∶y=1∶3,B项错误;
C.m点M、N的浓度还在减小,没有达到反应限度,C项错误;
D.由图可知起始时:N的物质的量为,M的物质的量为,时:N的物质的量为,M的物质的量为 ,R的物质的量为1.2ml,根据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容器内的压强为起始压强的,故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甲烷高温重整制氢气的反应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下列关于该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
(2)以为催化剂光热化学循环分解反应,为温室气体减排提供了一个新途径,该反应的机理及各分子化学键完全断裂时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上述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是由__________转化为化学能。
②根据数据计算,分解1ml需(填“吸收”或“释放”)__________kJ的能量。
(3)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三元催化剂能将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
①一定条件下,在恒容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0~2s内用CO表示的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__________。
②氨气可作为脱硝剂,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和,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
A.反应速率:
B.容器内压强不再随时间发生变化
C.容器内的物质的是分数不再随时间发生变化
D.容器内
(4)将与的反应设计成燃料电池,其利用率更高,装置如图所示(A、B为多孔碳棒)。
实验测得向电极移动,则________(填“A”或“B”)电极处入口通甲烷。
②当消耗甲烷的体积为(标准状况下)时,假设电池的能是转化率为,则导线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
【答案】(1)B
(2)①. 光能和热能 ②. 吸收278.5
(3)①. ②. BC
(4)①. B ②. 9.6ml
【解析】(1)由题意信息:甲烷高温重整制氢气的反应为CH4+CO2=2H2+2CO,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即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B项正确,故答案为:B;
(2)①该图中以TiO2为催化剂、光和热条件下分解反应生成CO和O2,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知,该反应中,光能和热能转化为化学能,故答案为:光能和热能;
②根据反应△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分解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焓变为△H=1598kJ/ml×2-1072kJ/ml×2-495kJ/ml×1=+557kJ/ml,故1mlCO2需吸收278.5kJ热量,故答案为:吸收278.5;
(3)①开始n(NO2)=aml,2s时,n(NO2)=cml,v(CO)=2v(NO2)=,故答案为:;
②A.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速率5v(NH3)正=4v(N2)逆,故A项错误;
B.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增大的可逆反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能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B项正确;
C.容器内N2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再随时间而发生变化,说明浓度不再改变,故C项正确;
D.物质的量之比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或者浓度不变,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BC;
(4)①CH4与O2的反应设计成燃料电池为原电池,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实验测得OH−向B电极移动,故B为负极,甲烷发生氧化反应,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则B电极处通入甲烷,故答案为:B;
②标准状况下33.6L甲烷物质的量为,若完全转化,根据负极的电极反应式可知,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5ml×8=12ml,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为80%,则导线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2ml×80%=9.6ml,故答案为:9.6ml。
16. 某学习小组对与的反应进行了研究。
(1)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利用如图装置完成与制取氮氧化物的反应。
①实验开始前,先通入一段时间的,其目的是_______,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
②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装置中液面上方为无色气体,挤压中气球,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其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学习小组在做铜与硝酸反应的实验时观察到了以下现象:实验中蓝色溶液遇铜片立即产生气泡,而相同条件下实验Ⅱ中硝酸遇铜片短时间内无明显变化,一段时间后才有少量气泡产生。实验操作如下:
实验Ⅰ:
实验Ⅱ:
分析蓝色溶液的成分后,学习小组探究蓝色溶液与铜片能够立即发生反应的原因。
①假设1:_______(填化学式)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实验验证:向硝酸中加入少量硝酸铜固体,溶液呈蓝色,放入铜片,无明显变化。
结论:假设1不成立。
②假设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实验验证:向蓝色溶液中鼓入数分钟得溶液,相同条件下,铜片与溶液的反应速率:_______(填“>”“=”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江西省多所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合考试试卷(解析版),文件包含化学江西省多所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合考试试卷解析版docx、化学江西省多所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合考试试卷解析版docx、化学江西省多所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合考试试卷解析版pdf、化学江西省多所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合考试试卷解析版pdf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多所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共2页。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重点中学5G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北省武汉市重点中学5G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原卷版docx、湖北省武汉市重点中学5G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