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语文全程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6着眼语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展开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少游《踏莎行》曰:“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一个迷字便摄住了月光的精髓。
B.很怀疑人类对这个物质世界的认识真有穷尽的一天?按照事物的相对性推导,是否还存在一种与物质相对的反物质?
C.我们班有个“班妈妈”,说话霸道而幽默。“班妈妈”这个外号是她自封的,理由实在让人无语:“我的地盘我作主,你们以后就是我的孩子了。”
D.不用说别的,就是光听听这些课程的名称——《公正》《幸福》《聆听音乐》——你就有听下去的冲动。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庆节将至,一座“天安门模型”摆在广场上。“天安门”前花团锦簇,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行人纷纷驻足观看,争相与“天安门”合影留念。
B.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个人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处理得好,生活才能愉快。
C.朱熹49岁那年,上书建议朝廷重修了白鹿洞书院,并亲自制订学规,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治学方法。
D.艺术节期间,这个县将举办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活动、科技下乡活动、内容独特的文物、风情、美术、摄影展览,以及大规模的经贸活动。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句禅语啊!幸福指数全在自己掌握。如果我们对自己说一句“已经很好了啊”(这是应该经常说的),那么我们生活的枝头也会挂满幸福的露珠儿吧。
B.某夜,独坐窗前,翻看读书笔记,无意中看到几句话:“素食则气不浊,独窗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细细玩味,顿觉神清气爽。
C.一粥一饭是清淡,健康、温暖、妥帖;一瓢一箪是清淡,随意、自在、安心。奢华也罢,绚丽也罢……生命终究归于平淡。
D.如果你茶饭不思,沉湎于“魔兽世界”不能自拔,如果你忽视现实社会,游走于网络虚拟社区,那么,你——可能“病”了!
4.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的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苔痕这一意象为中国诗人所钟爱,那湿漉漉的苔痕最不起眼,却无处不在:在古地边,在石罅旁,在茵茵的绿草深处,在森森的古树上,在诗人的心中无边无际地蔓延,周邦彦《花犯》词“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A.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他本来也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大家所知道的就只是这一点。
B.叶文玲在《我的“长生果”》中写道,我深深明白: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决不可能写出那八百个字。
C.但一般来说,质量好的文化产品应该符合以下标准:先进的政治性、思想性;较高的知识性、学术性、艺术性;较高的文字质量和印刷装帧质量;鲜明的特色和风格。
D.桥见证了中国人的时代变化:赵州桥见证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朴素智慧,北京立交桥见证了中国现代人民的聪明才智,港珠澳大桥见证了中国人民用科技挑战世界难题的精神。
5.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岭间很是疏宽,四围合壁,托举起一个平原——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A.“你的这位小姐满肚子以为自己不会好了,她有什么心事吗?”“她——她希望有一天能画那不勒斯海湾。”苏艾说。
B.我甘心将这些台衔让给别人,在我自己的大名下面,毫不踌躇地写上——说书人,一个世人特准的撒谎家!
C.我偷偷睁眼看了看女医生,见她皱着眉头,脸色很紧张地说:“现在还不能判断,叫她冷静一会再说。大家都去学习去——提壶开水来。”
D.我先看后记,但是看完第一篇就翻不开了:书没有切边。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题组二 综合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是最能让我内心平静的诗人。读他的诗,我甚至可以清晰地感觉到,我的心,像泉眼冒出泉水一样,生出平静。“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读罢,便会自然而然地想,其实我也不需要那么多,“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有一间能读书的小屋子,夏天绿树荫浓,每天与小鸟为伴就好了。陶渊明最大的知己,始终是自然,书写自然山水,不在其形貌声色,而在于生命的张力及与它们的对话。
姜夔写梅亦然。“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姜夔不愧是“词中老杜”,有杜甫“老去诗篇浑漫与”的谦和。他说,(1)自己老了,江郎才尽,再写不出词。(2)是梅花不答应,殷殷地将枝头伸向他的身畔,将梅香传到他的席上,非让他起了诗兴不可,非让他写词不可。读其词,植物之性情,栩栩如生,亲切有味,缱绻有情……
天地有意,万物含情,这种纯净默然的趣味,绵延古今。
6.下列句子中的“像”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像”,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许久许久,我俩也像入睡了一样,停止了一切的思念和情绪。
B.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C.父亲,我要像您一样,勇敢,坚强,在哪里都可以发光。
D.像水稻这样的一朵花只结一粒种子的“单颖果作物”,利用杂种优势必然制种困难。
7.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结合文中第(1)处画横线部分的句子,分析其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答:
8.文中第(2)处画横线的句子如改成“是将枝头伸向他的身畔,将梅香传到他的席上的梅花不答应,让他起了诗兴,让他写词”,句意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修辞立其诚”,是指语言表达既要有文采,更应当求“真”,说真话,抒真情。有真诚的态度和情感,文章的技巧文采才有价值。
作文是富有灵性的思维活动,最能体现人的情感与个性。人们热爱经典作品,不仅希望获得启示,也希望通过阅读发现并孕育美好情感,从而成为健全的人。李密《陈情表》陈说的窘迫情况,归有光《项脊轩志》中刻骨铭心的亲情、爱情记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等,无不是真情实录,历经千百年,人们仍然能够感受到作者的真诚。
写作的“真”与“诚”,意味着坦诚地吐露自己的心声,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 A ),所感也不免稚嫩,但作为自我心灵的记录,一字一句也都有着独特的价值。
写作的“真”与“诚”,需要( B )。古人曾言,好文章应当是:“寓目写心,因事而作”,(萧纲《答张缵谢示集书》)也就是围绕抒发真实的感受和记叙真实的经历为目的。以随便应付、敷衍了事的态度,为文造情、言不由衷地“做”文章,对于作者和读者而言,( C )。
9.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10个字。
答:
10.结合文段,分析画横线的句子是如何强调“真情实录”这个意思的。
答:
1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和两处标点使用错误,请进行修改,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
课时作业16 着眼语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题组一 标点用法对点练
1.解析:A项中“一个迷字”中的“迷”应加引号,以表示强调。B项中第一个问号应为句号。D项中先在书名号之间加顿号,然后去掉所有书名号,因为课程名称不能用书名号。
答案:C
2.解析:A项第一个引号只引“天安门”。C项去掉冒号。D项把前两个顿号改为逗号。
答案:B
3.解析:B项第一处句号应放在引号里面。
答案:B
4.解析:A项总结上文。B项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例如”“如下”等词语的后面,表示提起下文。C项用于总说性话语之后,引出分说。D项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面,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和文段中的用法相同。
答案:D
5.解析:D项和文中破折号均表示解释说明。A项表示声音延长。B项表示引出下文。C项表示语义转折。
答案:D
题组二 综合练
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义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像”是比喻词,本体是“我的心”,喻体是“泉眼冒出泉水”,表现“我”的心的平静,凸显出读陶渊明的诗能够让“我”内心平静。A项表情状,写出我俩此时平静的状态。B项“像”比喻词,表示比喻,本体是“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喻体是“闪电”,写出了叶子和花在风的吹拂之下荷波的传播速度之快。C项表比较,写“我”要勇敢,坚强,有奉献精神。D项表列举,列举水稻,指出这种“单颖果作物”制种困难的特性。故选B。
答案:B
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自己老了,江郎才尽,再写不出词”三个分句之间是因果关系,中间用逗号停顿,增强了句子之间的逻辑性;内容上,“江郎才尽,再写不出词”只是姜夔的谦虚之语,中间自然停顿,突显其“谦和”的品格。
答案:“自己老了,江郎才尽,再写不出词”两个逗号连续运用表达的是姜夔的谦虚之言,突显了姜夔谦和的品格,与整个文段语境的简洁、连贯、流畅相符合。
8.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原句由一系列的短句构成,句式简明活泼灵动,音韵和谐;而改句使用长句,句子冗长笨重,总之,原句都是短句,简洁明快,生动活泼,读来朗朗上口。原句“梅花不答应,殷殷地将枝头伸向他的身畔”使用“殷殷”这种叠音词,表达梅花想让姜夔作诗词的热情,赋予梅花人的感情;而改句则没有这种描写,语言直白。原句“非让他起了诗兴不可,非让他写词不可”使用双重否定句,加强了肯定语气;改句“让他起了诗兴,让他写词”,语言平淡,叙述一般,没有起到强调的作用,没有突出了梅花让姜夔作诗词的坚定信念。
答案:①原句都是短句,简洁明快,生动活泼,读来朗朗上口。
②原句用“殷殷地”一词突显了梅花想让姜夔作诗词的热情。
③原句用“非……不可”双重否定加强了肯定效果,突显了梅花让姜夔作诗词的坚定信念。
9.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处,前文提到文章“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后文提到“所感也不免稚嫩”,此处应是假设所思不够深入的情况,可填写“即使所思还不够深入”。B处,后文提到“以随便应付、敷衍了事的态度”,可见此段写的是作文的态度,“需要”表明应从正面表达,当然需要端正的态度;且后面有“抒发真实的感受和记叙真实的经历”,可填写“端正对写作的态度”或“记述真事,抒发真情”。C处,前文提到以随便应付、敷衍了事的态度,为文造情、言不由衷地“做”文章,对作者和读者都没有好处,故填写“都是没有什么裨益的”。
答案:A即使(虽然/就算)所思还不够深入 B端正对写作的态度(或“记述真事,抒发真情”) C都是没有什么裨益的
10.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无不”:双重否定,表示强烈的肯定,强调《陈情表》等好作品都是真情实录;“历经千百年”:表示时间久远,再联系后文的“人们依然……”可知,以时间久远来强调“真情实录”的影响力;“仍然”:表示情况持续不变或恢复原状,该词与“历经千百年”对照,强调“真情实录”的影响不因时间久远而丧失。
答案:①“无不”:双重否定,强调语气更重;②“历经千百年”:以时间久远来强调“真情实录”的影响力;③“仍然”:运用副词,强调“真情实录”的影响不因时间久远而丧失。
1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和正确运用标点的能力。
画波浪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句式杂糅:“围绕……”和“以……为目的”两套句子结构杂糅在一起,可将“围绕”换为“以”,或者保留“围绕”,将“为目的”换为“写作”;二是语序不当,先说经历,再说由此产生的感受,可将“抒发真实的感受”和“记叙真实的经历”交换位置。
标点:“冒号”提示下文时,要管到句末,此处只管到“因事而作”处,故可删除冒号;此为句内括号,要紧跟它所解释的内容,此处要紧跟“因事而作”,故括号移至“因事而作”后面的逗号与反引号之间。
答案:语病:①将“围绕”换为“以”,或者保留“围绕”,将“为目的”换为“写作”;②“抒发真实的感受”和“记叙真实的经历”交换位置。
标点:①删除冒号;②括号移至逗号与后引号之间(逗号移至后括号之后)。
2025届高中语文统编版全程复习构想检测课时作业14在具体语境中正确使用成语(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5届高中语文统编版全程复习构想检测课时作业14在具体语境中正确使用成语(Word版附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热闹非常,宇文强县长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16着眼语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16着眼语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点练,综合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14在具体语境中正确使用成语: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14在具体语境中正确使用成语,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热闹非常,宇文强县长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