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下列所描述的生命现象与其实例不相符合的是
A. 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营养——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朵朵葵花向太阳
C. 生物能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蜻蜓点水
D. 生物能生长繁殖——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详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明生物生命活动需要营养,A正确;朵朵葵花向太阳,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正确;蜻蜓点水是动物的繁殖行为,说明生物能繁殖。C错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说明生物能生长和繁殖,D正确。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生命现象。
2. 图一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某些操作步骤,图三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四个视野,图四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黑藻细胞。据图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一制作临时装片正确的操作顺序为:B→C→A,步骤A中滴加的液体是碘液
B. 图三中从视野B→C,应先向左方移动装片,再依次调节图二中的①和⑥
C. 图四中黑藻细胞的细胞质环流,实际环流方向是顺时针
D.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比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黑藻细胞少了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1)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方法步骤:“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吸”,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2)图一中:A滴清水、B染色、C盖盖玻片;图二中:①转换器、②物镜、③遮光器、④目镜、⑤粗准焦螺旋、⑥细准焦螺旋、⑦反光镜。
【详解】A.图一中:A滴清水、B染色、C盖盖玻片;所示三个操作步骤的先后顺序为ACB。图中,步骤A滴加液体,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A错误。
B.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题干中B的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偏左方,要想把它变成C,即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即由B变成C,应将装片向左方移动。观察效果由B变成C物像放大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大了,目镜没有变化,物镜放大倍数应增大,他应该转动转换器并调节⑥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B正确。
C.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视野中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下方,而实际上,黑藻细胞中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左上方;但细胞质的环流方向和实际细胞质的环流方向一致,视野中细胞质的环流方向为逆时针,则实际上,黑藻细胞中细胞质环流方向也是逆时针,C错误。
D.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是动物细胞,比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黑藻细胞少了细胞壁、液泡,D错误。
故选B。
3. 下列有关细胞分裂、分化和生物体结构层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形成B表示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
B. C处四种组织所有的细胞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
C. 与棉花植株相比,人体多了E这一结构层次
D. 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A形成B的过程是细胞分裂,B形成C的过程是细胞分化,D表示器官,E表示系统。
【详解】A.形成B表示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A正确。
B.细胞分化产生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称为组织。C处的神经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上皮组织都属于人体组织,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组成,具有保护和分泌功能,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使机体产生运动,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结缔组织具有支持、连接、保护和营养等功能,因此四种组织的功能并不相同,B错误。
C.棉花植株的结构层次有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人体结构层次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所以与棉花植株相比,人体多了E系统这一结构层次,C正确。
D.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因此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D正确。
故选B。
4. 插花前常会剪去大量枝叶,以适当延长存活时间。下列生产活动与该原理不相符的是( )
A. 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阳
B. 对栽培的植物适时地松土
C. 选择阴雨天气或者日落后的傍晚进行移栽
D. 移栽前剪掉部分枝叶,避免水分散失过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
【详解】插花前常会剪去大量枝叶,以适当延长存活时间。是因为剪去大量枝叶能够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
ACD.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阳、选择阴雨天气或者日落后的傍晚进行移栽、移栽前剪掉部分枝叶,避免水分散失过多,都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利于植物的成活,ACD不符合题意。
B.对栽培的植物适时地松土,是为了给根提供充足的氧气,增强植物根的呼吸作用,B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生物学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5. 下列叙述与图中的实验装置相符合的是( )
A. 甲装置——收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
B. 乙装置——验证光合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C. 丙装置——实验现象是绿叶遮光部分变蓝色
D. 丁装置——验证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详解】A.甲装置中的金鱼藻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积聚在试管内,可使快要熄灭的卫生香复燃,证明试管内收集的气体是氧气,因此该装置可以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A符合题意。
B.呼吸作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均在进行,只要是活细胞,乙装置用黑色塑料蒙天竺葵,缺少光照没有进行光合作用,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验证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B不符合题意。
C.丙装置是探究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实验现象是绿叶遮光部分缺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制造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色,C不符合题意。
D.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不断消耗氧气,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丙装置用来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氧气有助燃的作用,此装置应该是燃烧的火熄灭证明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不能证明呼吸作释放能量,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 骨性关节炎是由关节软骨受损或软化而引起的一类疾病。患者多表现为疼痛、运动障碍,严重时会导致关节畸形和运动功能丧失。结合膝关节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患者受损的部位主要是图中的⑤
B. 患者①④受刺激分泌滑液会导致③内积液增多
C. 患者可借助手杖、护膝等减轻膝关节的负荷
D. 正常人适量运动可使膝关节更灵活、牢固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中①关节头,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④关节窝,⑤关节软骨。
【详解】A.由题干可知,骨性关节炎是由⑤关节软骨受损或软化而引起的一类疾病,A正确。
B.关节炎患者是因为②关节囊病变受刺激,分泌滑液会导致③关节腔内积液增多,B错误。
C.关节炎患者可借助手杖、护膝等减轻膝关节的负荷,C正确。
D.运动既可以增加关节的牢固性又能增加关节的灵活性,D正确。
故选B。
7. 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菌与真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 病毒进入寄主细胞,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和遗传信息作为原料,制造出新的病毒
C. 某些细菌形成的芽孢是它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D. 一些细菌生活在牛、羊胃肠内,不但不引起牛、羊患病,还对牛、羊有好处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因此营养方式是异养,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
(2)真菌细胞的结构,真菌的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不含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
(3)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里,离开活细胞就会变成结晶体。
【详解】A.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原核生物。真菌有真正成形的细胞核,是真核生物。所以,细菌与真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A正确。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里,病毒依靠自己的遗传信息,利用寄主体内的物质作为原料,不断自我复制,制造出新的病毒,B错误。
C.当外界环境变得不利时,有些细菌还能够形成一个细菌的休眠体——芽孢,芽孢不是细菌的子代,细菌是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能四处飘散,落在适宜的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C正确。
D.有些种类细菌可以和动物共生,如草食动物与胃肠内分解植物纤维的细菌共生,细菌为草食动物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草食动物为细菌提供有机物和生存空间,D正确。
故选B。
8. 《参考消息》曾报道,科学家们首次利用仪器“听到”并记录下树木“喝水”时发出的声音。以下关于树木“喝水”的讨论,正确的是
A. 树木“喝水”的主要部位一定是根尖的②
B. “喝”进的水一定会沿着根、茎、叶中的筛管运送到树木各处
C. “喝水”时,无机盐一定会“搭便车”“跑”到树木的各个部分
D. 树木“喝水”大部分用于光合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尖是指从根的最先端到着生根毛这一段幼嫩部分。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④根冠、③分生区、②伸长区和①成熟区。
【详解】A.成熟区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故成熟区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故树木“喝水”的主要部位一定是根尖的①成熟区,A错误。
B.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故“喝”进的水一定会沿着根、茎、叶中的导管运送到树木各处,B错误。
C.无机盐溶于水中,因此“喝水”时,无机盐一定会“搭便车”,“跑”到树木的各个部分,C正确。
D.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D错误。
故选C。
9. 下列叙述中与小肠吸收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 )
A. 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长5~6米B. 小肠黏膜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绒毛
C. 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均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D. 小肠黏膜上皮凹陷形成肠腺,分泌肠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小肠长,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内有多种消化液,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这些特点与消化和吸收功能相适应。因此,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详解】ABC.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7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ABC不符合题意。
D.小肠黏膜上皮凹陷形成肠腺,分泌肠液与吸收营养无关,D符合题意。
故选D。
10. 如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下列对曲线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曲线BC段的变化是由于肋间肌和膈肌收缩和舒张引起的
B. B是呼气终了时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C. 曲线AB段是通过呼吸运动完成的
D. 呼吸是指气体进出肺的过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图示中表示的是一次呼吸过程,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此时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肺内气体排出。
【详解】A.BC段表明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当肋间肌舒张时,肋骨因重力回落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变小,同时膈肌舒张,膈的面积增大,膈顶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变小,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变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A错误。
B.B点是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C点是本次呼吸中呼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B错误。
C.AB段表明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处于收缩状态,是通过呼吸运动完成的,C正确。
D.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呼吸的全过程包括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D错误。
故选C。
11. 如图是哺乳动物心脏解剖图。下列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I]动脉瓣可防止静脉血逆流回[b]左心室
②[II]房室瓣可防止动脉血逆流回[a]右心房
③[b]左心室壁最厚与将血液泵入[3]主动脉并运送至全身相适应
④扎紧[2]下腔静脉,向[1]上腔静脉注水,水从[4]肺动脉流出
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中,1上腔静脉、2下腔静脉、3主动脉、4肺动脉、a右心房、b左心室、Ⅰ动脉瓣、Ⅱ房室瓣。
【详解】①图中Ⅰ位于主动脉和左心室之间,为动脉瓣,可防止动脉血逆流回b左心室,说法错误;
②Ⅱ位于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为房室瓣,可防止静脉血逆流回a右心房,说法错误;
③心脏有四个腔,其中左心室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距离最远,需要的动力最大,因此左心室壁最厚,故b左心室壁最厚与将血液泵入3主动脉并运送至全身相适应,说法正确;
④心脏注水过程中,扎紧下腔静脉,从上腔静脉灌水入心脏,水在心脏内流动的途径是: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流出,故扎紧2下腔静脉,向1上腔静脉注水,水从4肺动脉流出,说法正确;
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2. 排汗和排尿是人体排泄的两种方式,汗液与尿液都含有的成分是( )
A. 水、无机盐、二氧化碳B. 水、尿素、二氧化碳
C. 水、无机盐、葡萄糖D. 水、无机盐、尿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排泄是指人体内细胞代谢的终产物如水、无机盐、尿素、二氧化碳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分析解答。
【详解】排泄的途径有三条:①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②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③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3. 如图为人体内部分血液流动示意图,X代表器官或结构,A、B代表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若A中流静脉血,B中流动脉血,则X可以代表肺
B. 若A、B中都流静脉血,则X可以代表右心房、右心室
C. 若X为肾小球,则A中流动脉血,B中流静脉血
D. 若X为皮肤,则B中血液的尿素和氧气含量都减少
【答案】C
【解析】
【分析】(1)体循环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详解】A.经过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时血液发生了气体交换,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若A中流静脉血,B中流动脉血,则X可以代表肺,A正确。
B.若A、B中都流静脉血,X代表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的一部分,则X为右心房、右心室,B正确。
C.肾小球是一个毛细血管球,只起过滤作用,没有发生气体交换,氧气含量不变,两端连接小动脉,若X为肾小球,则AB是小动脉,都流动脉血,C错误。
D.血液经过皮肤后,通过皮肤的排泄后,尿素含量减少,通过皮肤中的组织细胞呼吸作用氧气含量减少,D正确。
故选C。
14. 眼和耳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下列叙述与它们的结构和功能不相符的是( )
A. 通过调节眼球中②的曲度,人可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B. 遇到强光时,眼球中的①会变小以减少对④过强的刺激
C. 呼吸道感染时,病菌可能通过⑥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D. 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可使鼓膜两侧气压平衡
【答案】A
【解析】
【分析】题图中:①是瞳孔,②是角膜,③是晶状体,④是视网膜,⑤是耳蜗,⑥是咽鼓管。
【详解】A.②是角膜,人体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完成的。人视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视远物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曲度变减小。故通过调节眼球中③的曲度,人可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A符合题意。
B.①是瞳孔,④是视网膜,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B不符合题意。
C.⑥是咽鼓管,咽鼓管连通了咽喉部和鼓室。因此,咽喉有炎症时,病菌可能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C不符合题意。
D.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鼓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气压(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震破鼓膜,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 某同学,学做饭时,不小心触碰到了热的锅盖,手迅速缩回。下图为缩手反射活动示意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1接受刺激后,能产生神经冲动
B. 缩手后感到疼痛,痛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C. 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可表示为:5→4→3→2→1
D. 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3
【答案】C
【解析】
【分析】反射活动是由反射弧完成的,如图所示反射弧包括: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
【详解】A.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图中1是感受器,它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A正确。
B.“缩手后感到疼痛”,说明神经冲动沿脊髓白质内的神经纤维传到了大脑皮层的痛觉中枢,使人产生痛觉,B正确。
C.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图中反射传导的顺: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C错误。
D.缩手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属于简单反射,神经中枢在3脊髓,D正确。
故选C。
16. 如图为大豆种子、玉米种子、杨树的枝芽和枝条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一中4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
B. 图二中2、3、4、5组成玉米种子的胚
C. 图三中4发育成图四中b
D. 图四中的d由图三中的5发育而来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图片信息可知:图一中:1是胚轴、2是胚根、3是种皮、4是胚芽、5是子叶。图二中:1果皮和种皮、2胚芽、3胚轴、4胚根、5胚乳、6子叶。图三中:1生长点、2叶原基、3幼叶、4芽轴、5芽原基。图四中:a顶芽、b叶、c茎、d侧芽。
【详解】A.图一中,大豆种子的2胚根生长最快,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并发育成根,A错误。
B.图二中,玉米种子由种皮、胚、胚乳组成;胚由2胚芽、3胚轴、4胚根、6子叶四部分组成;5胚乳不属于胚,B错误。
C.图三中,叶芽的基本结构包括生长点、幼叶、芽轴、芽原基。叶芽的生长点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幼叶将来发育成叶;4芽轴将来发育成图四中的c茎;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C错误。
D.图四中,d侧芽是由5芽原基发育而来的,D正确。
故选D。
17. 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条件,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用大豆种子做了如下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选择的大豆种子必须是完整的、活的胚且度过休眠期
B. 实验探究了空气、温度、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C. 此实验不能说明种子萌发与光照有关
D. 甲和丁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可用来探究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分
【答案】D
【解析】
【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外界条件包括: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自身条件是种子是完整的、胚是活的且不在休眠期的。
对照实验应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
【详解】A.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种子是完整的、胚是活的,且不在休眠期的,A正确。
B.对照实验遵循变量唯一原则,乙、丁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空气;乙、丙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甲、乙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水分。所以,该实验探究的是空气、温度、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B正确。
C.种子萌发与光照的关系,变量是光,该实验没有体现,所以不能说明种子萌发与光照有关,C正确。
D.丁装置中,种子浸没在水中,缺乏空气,变量是空气,另外,甲干燥和丁有水,变量是水,所以甲和丁不能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出现两个变量,D错误。
故选D。
18. 从受精卵到成熟的胎儿,生命带给我们惊喜和感动。下列对生殖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部位在子宫
B. 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
C. 胎儿的性别是在胚胎发育到第8周时决定的
D. 若胎儿是正常男孩,则他的染色体组成为23对+XY
【答案】B
【解析】
【分析】(1)输卵管能输送卵细胞,是受精的场所;睾丸分泌雄性激素;胎盘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是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2)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详解】A.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部位在输卵管中,A错误。
B.胎儿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为:母体→胎盘→脐带→胎儿,故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B正确。
C.人的发育起始于受精卵,胎儿的性别是受精卵形成时决定的,C错误。
D.如果该胎儿的性别为男孩,则她体细胞内染色体的组成为:22对+XY,D错误。
故选B。
19. 如图为染色体和DNA的关系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每条染色体上会有很多个蛋白质分子
B. 每条染色体上会有很多个DNA分子
C. 每条DNA分子上会有很多个基因
D.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DNA呈双螺旋结构,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详解】A.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的,每条染色体上会有很多个蛋白质分子,A不符合题意。
B.通常情况下,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B符合题意。
CD.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 下表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对部分家庭的子女有无耳垂(用A、a表示)的情况进行调查的结果。你认为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
A. 无耳垂是显性性状,有耳垂是隐性性状
B. 第Ⅰ组所有父亲的基因组成全是AA
C. 第Ⅲ组任一对夫妇都能生出有耳垂的孩子
D. 第Ⅱ组中肯定有基因组成都是Aa的夫妇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详解】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表中第Ⅱ组数据父母都有耳垂,而出现了无耳垂的子女,说明有耳垂是显性性状,无耳垂是隐性性状,A错误。
B.在第I组家庭中,父亲有耳垂,母亲无耳垂,则父亲控制耳垂的基因组成有两种情况:AA或Aa,母亲的基因组成是aa,他们生的第一个孩子无耳垂,基因组成是aa,这对基因由父母双方各提供一个,则父亲控制耳垂的基因组成是Aa,如图所示:
B错误。
C.第Ⅲ组任一对夫妇均为无耳垂,属于隐性基因aa控制的,生出的孩子均由隐性基因aa控制的,没有有耳垂的可能,C错误。
D.有耳垂是由显性基因A控制的,无耳垂是有隐性基因a控制的,亲代都有耳垂 ,子女有耳垂人数与无耳垂的比例为3: 1, 控制有无耳垂的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如图:
因此亲代基因型一定有均为Aa的夫妇,D正确。
故选D。
21. 学习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后,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梳理归纳。正确的是( )
A. 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永远有利于该生物的生存
B. 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白色变异
C. 竹节虫的形态很像竹枝,是竹林使它发生了定向变异
D. 长颈鹿具有较长的颈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A.环境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故即使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也未必能永远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A错误。
B.北极熊的体色存在着白色和非白色的变异,在自然选择的长期作用下,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北极熊白色性状适于环境而得到积累加强,B错误。
C.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是竹节虫对环境(竹枝)的一种适应。这样利于竹节虫捕食和避敌,是一种拟态现象;并不是竹林使它发生了变异,C错误。
D.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颈长的个体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就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因此长颈鹿的颈长的很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故选D。
【点睛】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应生物的生活环境。
22. 科学家将一段来自发光水母的基因整合到普通小鼠的基因中,培育出的小鼠外表与普通小鼠无异,但在黑暗条件下可以看到新品种小鼠的身体发出绿色荧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培育新品种小鼠的技术是克隆技术B. 该操作技术是在细胞水平上的操作
C. 发光水母与普通小鼠的遗传信息相通D. 该技术在拯救濒危动物方面前途广阔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科学家将一种来自发光水母的基因,结合到普通的老鼠的基因中,培育出的老鼠到了夜晚居然能够发出绿色荧光”,由于这些老鼠体内具有了发光水母的部分基因,因此能够发出荧光。实现这种现象所运用的生物技术是转基因技术。
【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实例中,培育新品种小鼠的技术是转基因技术,A错误。
B.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是长长的链状结构,外形很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DNA分子含有许多有遗传功能的片段,其中不同的片段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分别控制不同的性状,这些片段就是基因。所以,转基因操作技术是在分子水平上的操作,B错误。
C.由于发光水母与普通小鼠的遗传信息相通,所以, 这些老鼠体内具有了发光水母的部分基因,因此能够发出荧光,C正确。
D.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这项技术在拯救珍奇濒危动物、攻克遗传性疾病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所以,是克隆技术在拯救濒危动物方面前途广阔,D错误。
故选C。
【点睛】正确识记并理解转基因技术的含义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23.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蝉属于生产者
B. 南湖公园内的所有动物和植物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C. 落叶中的有机物可以被细菌和真菌分解成无机物
D. 农田生态系统比森林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更强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前者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后者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详解】A. 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蝉是动物,属于消费者,错误。
B.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南湖公园内的所有动物和植物只包括生物部分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构成生态系统,错误。
C.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将枯枝落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正确。
D.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最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农田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弱,错误。
故选C。
【点睛】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等是本题解题关键。
24.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远远小于直接使用价值
C. 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D. 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根本途径,其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是保护生物多样的根本措施。
【详解】A.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A正确。
B.直接使用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等。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等,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等等,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远远大于直接使用价值,B错误。
C.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会使生物的栖息地被破坏,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C正确。
D.就地保护能保护生物及生物所生活的栖息环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是最有效的措施,其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的意义和措施,要求考生识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层次。
25. 生物技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氧气充足时,乳酸菌能进行乳酸发酵
B. 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可用于治疗某些细菌引起的疾病
C. 克隆能打破物种间的遗传壁垒,定向改造生物
D. 转基因技术可以快速培育优良家畜品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乳酸菌的特性、青霉素的作用、克隆和转基因技术的特点分析解答。
【详解】A.制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还不改变菜的品质。因此,制作泡菜时,需要提供无氧的环境,A错误。
B.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可用于治疗某些细菌引起的疾病,B正确。
C.转基因工程可以改良动植物的品种,最突出的优点是:根据人的需求定向改变动植物的性状。克隆不能,C错误。
D.转基因技术的优点:人们可以按照自身的意愿,使生物体具备了原来不具备的优良性状。但转基因技术不可以快速培育优良的家畜品种,D错误。
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需对相关知识认真梳理,扎实掌握。
第Ⅱ卷
二、填空题(共50分)
26. 具有丰富多彩的生命形式,是我们这个星球独特于浩瀚宇宙中已知的其他星球的无与伦比的美。在地球上,各种生物必须通过生殖和发育,才使得生命世代相续,生生不息。如图表示几种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上图,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不同生物的生殖方式都属于______生殖(填“有性”或“无性”)
(2)相比乙、丙两类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丙的成活率远远高于乙,这是因为丙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_____的依赖,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3)丙图中胚胎发育的主要部位是[ ]______。丁图中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 ]______。
(4)甲图中的3在发育过程中需要大量进食,会对戊图所示过程造成严重损害,一旦戊图中的[ ]_____。被咬坏,将不能发育成果实。
【答案】(1)有性 (2)水
(3) ①. ③胚盘 ②. ①子宫
(4)④子房
【解析】
【分析】图甲中2受精卵,3幼虫,4蛹,1成虫。
图丙中①气室,②卵黄,③胚盘,④卵白,⑤系带。
图丁中①子宫,②胎盘。
图戊中①柱头,②花药,③花柱,④子房,⑤花丝,⑥雌蕊,⑦雄蕊。
【小问1详解】
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如图,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不同生物的生殖方式都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都属于有性生殖。
【小问2详解】
相比乙两栖动物、丙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丙的成活率远远高于乙,这是因为丙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的依赖,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小问3详解】
在丙图所示的结构中,③胚盘含有细胞核,是鸡卵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主要场所;因此在丁图所示的结构中,胎儿发育的场所是①子宫。
【小问4详解】
一朵花经过传粉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幼虫一旦戊图中的④子房被咬坏,将不能发育成果实。
27. 我国向世界郑重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体现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图一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部分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不易降解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图三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共有____条食物链。若此食物网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补充的生物成分是图三中____(填字母),图一食物网中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
(2)图二对应图一中某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则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______。
(3)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三中的A属于______,它通过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有效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答案】(1) ①. 5 ②. D ③. 鹰
(2)蛇 (3)生产者
【解析】
【分析】(1)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食物链的写法:①起始环节是生产者;②箭头指向捕食者;③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图三中,A生产者,BC消费者,D分解者,①分解作用,②光合作用,③④呼吸作用。
【小问1详解】
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图中食物链5条,分别是:草→兔→鹰、草→兔→狐、草→鼠→鹰、草→鼠→狐、草→鼠→蛇→鹰。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食物网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因此,还需补充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图三中,D能把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分解,D是分解者。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图一食物网中,鹰的营养剂最高,因此,图一食物网中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生物是鹰。
【小问2详解】
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图二的食物链表示为:丁→乙→甲→丙,对应图一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因此,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蛇。
【小问3详解】
图三中的A能吸收二氧化碳,属于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28. 建造塑料大棚生产有机农产品,可以有效促进农民丰产增收。贝贝南瓜口感软糯,,富含的胡萝卜素是普通南瓜的三倍以上,具有降低血糖等功效。下图依次为大棚、贝贝南瓜及各项生理过程和晴朗的夏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变化曲线,请你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1)栽种南瓜疏密有致,是为了提高图三中过程______(填字母)的效率。
(2)图一中南瓜植物在黑暗环境中吸收的气体主要是______,该植物白天和晚上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有______(填图三中字母)。
(3)图四中,C点为曲线与横轴的交点,该点表示植物消耗与产生氧气的量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一昼夜农作物积累有机物总量最多的是______点,此点对应图五中的______点。(填字母)
【答案】(1)C (2) ①. 氧气 ②. AB
(3) ①. 相等 ②. G ③. f
【解析】
【分析】图三:根据图示中的物质变化情况可推知:A是呼吸作用,B是蒸腾作用,C是光合作用。图四:AB段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BC段光合作用开始增强,到C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CD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DE段因正午太热防止水分散失植物气孔关闭降低蒸腾作用,同时光合作用强度也因此下降,EF段气孔逐渐打开,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增强;FG段由于光照强度减弱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减弱,G点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GH段呼吸作用强度逐渐增强;HI段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图五:曲线Ⅰ只在白天进行,而曲线Ⅱ白天、黑夜都进行,可判定曲线Ⅰ代表光合作用,Ⅱ曲线代表呼吸作用
【小问1详解】
栽种南瓜时的疏密有致是为了提高图三中过程C光合作用的效率,有利于充分接受光照,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动力。
【小问2详解】
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呼吸作用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均能进行,只要是活细胞。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必须要光照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在有光和无光条件下均在进行。图三中A表示呼吸作用,B表示蒸腾作用,C表示光合作用,所以图一中植物在黑暗环境中吸收的气体主要是氧气,该植物白天和晚上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A和B。
【小问3详解】
图四中C点为曲线与横轴的交点,即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相等。根据图二的分析,农作物一昼夜积累有机物总量最多的是G点,因为从C到G点的曲线,光合作用强度始终大于呼吸作用,有机物一直处于积累状态,过了G点呼吸作用增强有机物开始减少。此点对应图五中的f点,因为在图五中f点跟图四中G点一样,都是下午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时间点。
29. “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主席对我国古丝绸之路的拓展和延伸,揭开了欧亚国家发展的新篇章。我国织丝养蚕有着悠久的历史,家蚕发育成熟后才能结茧,雄蚕性染色体为ZZ雌蚕性染色体为ZW。已知绿色茧与白色茧是一对相对性状。
(1)蚕的“作茧自缚”从获得途径看,属于______行为。
(2)家蚕的体细胞内有28条染色体,雄蚕的精子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_______。
(3)我国的桑蚕养育专家利用生物技术、将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移到桑蚕的体内,培育出能吐绿色荧光蚕丝的新品种。这个事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_______。
(4)蚕茧的颜色由基因G、g控制,下表是三组不同亲本的杂交结果,请回答:
①根据表格可判断蚕茧颜色中_____为显性性状。
②第一组杂交组合产生的子代绿色茧个体与第三组杂交组合产生的子代绿色茧个体杂交,本后代出现白色茧的概率是_______。
③第二组杂交组合子代绿色茧个体中,纯合体的概率是______。为确定其基因型是否为纯合体,可以选择性状为______的个体与之杂交,若后代全部是绿色茧,则一定是纯合体。
【答案】(1)先天性 (2)13条+Z
(3)基因决定性状 (4) ①. 绿色 ②. 1/4 ③. 1/3 ④. 白色
【解析】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2)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成单存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的相同都成对。
(3)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4)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小问1详解】
蚕的“作茧自缚”的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小问2详解】
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反。雄蚕性染色体为ZZ,雌蚕性染色体ZW。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家蚕的体细胞内有28条染色体,故雄蚕的精子的染色体组成为:13条+Z。
【小问3详解】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或R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的生物技术。它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遗传操作,按照预先设计的蓝图把一种生物的基因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拼接组合,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从而改造某些遗传性状,最终获得人们所需要的新品种。所以,我国的桑蚕育种专家将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移到桑蚕的体内,培育出能吐绿色荧光蚕丝的新品种,这项现代生物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这个事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小问4详解】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个体杂交,杂种子代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杂种子一代没表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根据第二、三组实验结果分析可知:绿色为显性性状,白色为隐性性状。由①可知,绿色为显性性状,白色为隐性性状。蚕茧的颜色由基因G、g控制,则白色茧亲本的基因组成为gg,绿色茧的基因组成为Gg或GG。由于第一组白色茧×绿色茧,产生的子代中绿色茧:白色茧≈1:1,故亲本白色茧的基因组成为gg,绿色茧Gg,子代绿色茧的基因一个来组父本,一个来自母本,故子代绿色茧的基因组成为Gg。第三组白色茧×绿色茧的子代中全部为绿色茧,可推测出,第三组亲本的绿色茧的基因组成为GG,白色茧的基因组成为gg,所以子代绿色茧的基因组成为Gg。因此,第一组杂交组合产生的子代绿色茧个体与第三组杂交组合产生的子代绿色茧个体杂交,遗传图解如下:
由遗传图解可知,子代绿色茧个体中,纯合体的概率是1/3。为确定其基因型是否为纯合体,我们可以选择性状为白色的个体与之杂交,若后代全部是绿色茧,则一定是纯合体。遗传图解如下:
30. 食物中的糖类是最重要的供能物质,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关注糖类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图一是正常人血糖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图二是人体内血糖浓度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图一中饭后1小时(BC段)血糖浓度出现大幅度上升,是因为营养物质中葡萄糖被______吸收进入血液。
(2)从图二可以看出,血糖浓度升高,刺激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作为效应器的胰岛在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作用下会加速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浓度下降。由此可见,正常人血糖浓度保持相对稳定是______共同调节的结果,其中人体对血糖调节的反射类型属于______反射。
当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就会引发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常采用注射胰岛素的方法进行治疗。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为探究这一问题,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
请根据实验方案回答问题:
(3)预测实验结果:______鼠的尿液中会出现葡萄糖。实验中,设置乙鼠的作用是______。
(4)该实验方案设计存在一处严重缺陷,请修改______。
(5)《黄帝内经》提出“上医治未病”的中医理论,即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下列不能有效预防糖尿病的措施有______(用序号表示)
①合理膳食、营养均衡 ②避免过度紧张和劳累 ③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④暴饮暴食
【答案】(1)小肠 (2) ①. 神经系统和激素 ②. 非条件##简单
(3) ①. 甲 ②. 对照
(4)两只鼠数量太少,具有偶然性,应该每组五只(或多只) (5)④
【解析】
【分析】1.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图一中,人在饭后刚通过小肠的吸收作用,获得了葡萄糖,因此血糖含升高(B~C),这时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增加,来调节糖的代谢,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C~D),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2.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是在神经系统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其中神经系统的调节占主导地位,激素调节既受神经调节的控制,也能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小问1详解】
小肠是糖类、蛋白质、脂肪消化的主要器官,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能够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因此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所以,结合分析可知,图一中饭后1小时(BC段)血糖浓度出现大幅度上升,是因为营养物质中葡萄糖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
【小问2详解】
结合分析和图二可知,血糖浓度升高,刺激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作为效应器的胰岛在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作用下会加速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浓度下降。由此可见,正常人血糖浓度保持相对稳定是神经系统和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简单反射(也称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所以,人体对血糖调节的反射类型属于非条件(或简单)反射。
【小问3详解】
由于胰岛素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会在人体的胃和小肠内被消化,最终以氨基酸的形式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起不到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因此,糖尿病患者不能通过口服胰岛素来治疗。所以,预测实验结果是:甲鼠的尿液中会出现葡萄糖。对照实验包括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是指能反映实验目的、需要研究的、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进行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所以,本实验的变量是“口服”,设置乙鼠(注射)的作用是对照。
【小问4详解】
每组只用少量的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做实验不科学,可能因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自身原因等偶然性而影响实验结果。所以,该实验方案设计使用两只鼠数量太少,具有偶然性,应该每组五只(或多只)。
【小问5详解】
人们日常应合理膳食、及时改善不良饮食习惯,减少高能量食物摄入,多吃蔬菜、水果;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同时注意舒缓压力,避免熬夜,这些都是预防糖尿病的有力举措。所以,④暴饮暴食不能有效预防糖尿病。组别
父亲
母亲
家庭数目
子女有耳垂人数
子女无耳垂人数
Ⅰ
有耳垂
无耳垂
342
271
106
Ⅱ
有耳垂
有耳垂
527
397
167
Ⅲ
无耳垂
无耳垂
201
0
233
组别
亲本
子代
绿色茧
白色茧
总数
第一组
白色茧×绿色茧
691
690
1381
第二组
绿色茧×绿色茧
317
154
471
第三组
白色茧×绿色茧
1432
0
1432
步骤
甲鼠
乙鼠
1
将大小、健康状况相同的甲、乙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
2
甲鼠定时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口服适量的胰岛素
乙鼠定时喂与甲鼠等量的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
3
重复步骤2的操作,几天后,采集两鼠的尿液,检测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结论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