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二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展开主题二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梳理历史发展脉络,概括阶段特征
【学习目标】 1.用思维导图建构出辽宋夏金元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状况,并概括出阶段特征。2.结合图片和文字材料论证“华夏民族之历史,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赵宋之世也”。3.举例说明宋元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稻麦复种制在南方普及;固定种植经济作物(茶叶和棉花);人口增长
纺织业:棉纺织业 制瓷业:宋五大名窑;元青花和釉里红;出口海外 矿冶业:煤作燃料 印刷业:活字印刷术
基层市场(草市);榷场贸易;民间贸易;货币需求增加(纸币交子);海外贸易繁荣
城市兴盛(北宋东京、南宋临安)
1.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为什么说宋朝发生了一场“城市革命”?
唐朝长安城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长安城共108个坊,内有东西二市,布局井然有序,坊有围墙,有坊门。坊门夜间紧闭,晚归者不准入内。东西二市各在两方之中,以墙围绕,定时启闭。《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开封和唐朝的都城长安一样,人口众多,但开封是个更加商业化的城市,主宰居民生活的是昼夜开放的市场,而不是宫廷和政府机构。多层房屋矗立街头,并无墙环绕,这些房屋多用于出租。 ——《剑桥插图中国史》
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阶段(标志)和规律
【课堂探究】经济重心的南移带来了哪些影响?
(1)带动南方商业城市的繁荣和交通贸易的发展。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2)南方人口的迅速膨胀。经济重心南移反过来促使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3)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促进南方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科举取士南北分卷。(4)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使我国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分析经济重心南移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今世俗之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妆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 ——司马光《书仪》 材料二: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 ——《宋会要辑稿•选举》 材料三:“仁宗朝,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 ——郭尚武《两宋良贱制度的消亡及其影响》 材料四:盖至于今,授田之制亡矣。民自以为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凡人诉论田业,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南宋)叶适
以上四则材料反映宋代社会出现了哪些变化?
①儒学日益僵化,已无法控制人心,受到佛教和道教的挑战;②唐宋时期,出现儒、佛、道“三教合一”潮流。(尊儒-礼佛-崇道)③统治者稳定社会秩序和发展经济的需要;④宋朝学者的使命与责任。
理学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维护封建统治的新儒学。
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
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子文集》 材料二: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子语类》 材料三: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朱子语类》
1.宇宙观:“理”是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宇宙自然——万物遵循的普遍原则;社会——儒家道德伦理;个人——人性 特点: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2.认识论:格物致知。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识。 简单理解就是通过实践、学习以明“理”。3.人生观:“存天理,灭人欲”
原因:①二程和朱熹把儒学哲理化、思辨化,适应了时代发展需求; ②使儒学成为统治阶级维护三纲五常、强化封建礼教的方法和手段,适应了统治阶级要求。
1.“存天理,灭人欲”针对的对象是士大夫(自我修养)和对上层统治者(遏制欲望,实行仁政)。2. 评价:“存天理,灭人欲”体现了儒家努力约束专制统治的传统,但元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这些道德准则反过来被统治者利用,成为约束人们的思想工具。被滥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对妇女贞节提出了严格的极端的要求,产生了消极影响。后来成为了一个贬义词。
“人欲”并非指人的所有欲望,主要指违反了社会规范和伦理道德的欲望。
思考:如何看待理学提倡的“存天理、灭人欲”?
理学的理欲之辩,本意是想规谏统治者。但事实是统治者顺手接过来,反向一击,理欲之辩由道德修养的圣贤功夫转化成了政治奴役性的残杀工具。 ——张立文《宋明理学研究》
近代学者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历史,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余秋雨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史学家汤因比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 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 岂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 最无辜,堪恨更堪悲,风波狱。岂不念,疆圻蹙; 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 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 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满江红·拂拭残碑明代:文征明
隋唐宋元 时空体系+阶段特征
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以此维护专制统治;压抑或扼杀人的自然欲求,不利于社会的创新和发展。 但理学注重人的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凸显了人性的庄严,是中华民族积极性格的重要基础和来源。
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
纺织业:棉花 制瓷业:五大名窑,出口海外 矿冶业:煤作燃料 印刷业:活字印刷术
基层市场(草市);榷场贸易;民间贸易;货币需求增加(纸币交子);海外贸易
南宋《唐女郎鱼玄机诗》
结论:宋代商业繁荣超过前代
“宋以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钱穆 结合所学,从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角度列举史实论证上述观点。
贱民阶层减少,社会成员趋于平等
3、程朱理学①内容、理学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人生的目标,应当是“存天理,去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和唐长安城相比,北宋东京城发生了什么变化?
《东京梦华录》记载,宋代“瓦舍勾栏”十分之多,仅汴京就有“大小勾栏五十余座”,有的甚至“可容数千人”。
《东京梦华录》记载,宋代“瓦舍勾栏”十分之多,仅汴京就有“大小勾栏五十余座”,有的甚至“可容数千人”。
开封和唐朝的都城长安一样,人口众多,但开封是个更加商业化的城市,主宰居民生活的是昼夜开放的市场,而不是宫廷和政府机构。多层房屋矗立街头,并无墙环绕,这些房屋多用于出租。 ——《剑桥插图中国史》
城市商业、娱乐功能增强
市的时间限制被打破,市场化
分析宋代城市出现的以上新变化的原因
①宋代商业的繁荣与发展;②政府政策的相对宽松。
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宋词繁荣,话本出现;文人画真正成为潮流,风俗画流行;南戏形成;理学兴盛对后世影响深远;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等科技发明形成并外传。
宋元商业繁荣表现
边境市场(少数民族)
基层市场:市坊制度被打破,早市、夜市繁荣
货币发行量增多,出现纸币
东京、临安、大都等商业兴盛,商业功能增强
(北宋)自进士科一并之后,榜出多是南人预选,北人预者极少。自哲宗(宋哲宗)以后,立齐、鲁、河朔五路之制,凡是北人皆别考,然后取人南北始均。 ——马端临《文献通考》
(1)带动南方商业城市的发展与繁荣。(2)带动南北交通的发展。 (3)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促进南方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科举取士南北分科。
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明宣德年间,科举考试正式实行南北分卷录取制度:应天及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归入南卷;顺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归入北卷;一些文化较落后、士子登第困难的地区归入中卷。每录取百人,南卷取55人,北卷取35人,中卷取10人。
2.社会身份趋于平等,人身依附关系削弱
【部曲佃客制】 魏晋南北朝盛行,唐朝犹存。称为“部曲”或者“佃客”的依附农民被豪强地主所控制,要为地主耕种土地,交纳地租,服劳役,任杂务,战时则武装为私兵。他们不单立户口,而附于主家户籍,世代相袭,非自赎或主人放免不得脱籍。
【租佃制】 宋朝十分普遍。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法律明文规定,佃农在契约期满后可以自由迁徙,地主不得阻拦。
材料二:且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尤其是政治腐败,王朝更革代起,军阀割据,战争颇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观念也开始受到怀疑。传统儒学充斥着伦理说教,却不能对人的 生老病死提供解释和安慰,缺乏治心的手段。材料三:传统儒学有一个最薄弱与最柔软的地方特别容易受到挑战:他们关于宇宙与人生的思路未能探幽寻微,为自己的思想找到终极的立足点,而过多地关注处理现世实际问题的伦理、道德与政治。
材料一:另类皇帝梁武帝名萧衍,自幼习儒,一度又信奉道教,经常屈尊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当时人们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来梁武帝又舍道释佛,以皇帝之身出家,“舍身”同泰寺。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些论证要么是“不备”,要么是“不明”。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儒学自魏晋以来面临怎样的困境?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通史时序,探究1农业变化,不抑兼并不立田制,探究2手工业变化,城市格局,人口流动,文化结构,城市功能,城市人口,城市体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优质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优质课件ppt,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经济之变,社会之变,思想之变,文艺科技之变,儒学之变,知识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8讲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第8讲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学习要点,考向分析,农业的发展,1耕种制度,2经济结构,4边疆开发,商品化趋势,真题演练,手工业的发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