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春广西隆安县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春广西隆安县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满分: 12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 分)
1、下面语段中字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2、下列加粗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就算海枯石烂,我也会朝着自己梦想的方向努力。
B. 目前,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
C.你也许有困惑,而今天困惑中的探索正是明天豁然开朗的准备。
D.因为这个项目技术含量高,攻关难度大,所以涉及的研究领域至今无人问津。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保护并了解“社戏”这种传统艺术,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B.我们是否能弘扬传统文化,关键在于各级部门的重视
C. 《社戏》的作者是闻名世界的中国作家鲁迅的作品
D. 《社戏》中有个聪明机智的人物双喜,文中对他有许多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
和动作描写
4、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发动机的咆哮声越来越大,舰载机越来越近了。(夸张、拟人)
B.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借代、夸张)
C.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比喻)
D.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
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比喻、拟人)
5、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行的加快, 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的
A.要塞(sài)
凛列
振聋发聩
锐不可当(dǎng)
B.颁发(fēn)
仲栽
殚精竭虑
屏息敛声(liǎn)
C.悄然(qiā)
镌刻
眼花撩乱
摧枯拉朽(xiǔ)
D.翘首(qiá)
凌空
惨绝人寰
一丝不苟(gǒu)
威胁。
②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
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刻不容缓。
④不少历史文化名城、古建筑、古遗址及风景名胜区整体风貌遭到破坏。
⑤文物非法交易也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大量珍贵文物流失境外。
A.②④①③⑤ B.④②⑤③① C.②①④⑤③ D.①③④②⑤
6、根据课文默写。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② ,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式微》)
③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 ?(《诗经·郑风·子衿》)
④ ,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⑤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 。(《诗经·秦风·蒹葭》)
⑥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
到王勃的两句诗是: “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八大山人
(清)陈鼎
八大山人① ,号人屋。“人屋”者,“广厦万间”之意也。性孤介② ,颖异绝 伦。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尝写菡萏一枝,半开池中,横斜 水面, 生意勃然; 张堂中, 如清风徐来, 香气常满室。又画龙, 丈幅间蜿蜒升降, 欲飞欲动;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善诙谐,喜议论,娓娓不倦,常倾
倒四座。
山人既嗜酒,无他好。人爱其笔墨,多置酒招之,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 于座右。醉后见之,则欣然泼墨广幅间。或洒以敝帚,涂以败冠,盈纸肮脏,不 可以目。然后捉笔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鸟竹石,无不入妙。如爱书, 则攘臂搦管③ ,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醒时,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
得。虽陈黄金百镒④于前,勿顾也。其颠如此。
(注释)①八大山人:即朱耷,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②介:耿
直。③攘臂搦管(nuò guǎn):伸长胳膊,执笔为文。④镒:二十两。
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生意勃然
B.若使叶公见之
C.多置酒招之
人恒过, 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周亚夫军细柳》)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D.则攘臂搦管 则素湍绿潭(《三峡》)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多置酒招之
A.何陋之有(《陋室铭》)
B.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富贵不能淫》)
C.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D.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善诙谐,喜议论,娓娓不倦,常倾倒四座。
(2)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
4.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们愿意置酒招待八大山人的原因。作者最后用一个 “颠”
字评价八大山人,根据选文,你是如何看待八大山人的“颠”的?
三、现代文阅读。(30 分)
1、读书与快乐
常小仙
①4 月 23 日是“世界读书日”,今年这天, 一位著名的网红用戏谑的方式介 绍了“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很幽默地应了读书的景。说真的,不要一提读书, 大家条件反射就是“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其实,能够
抛弃功利心,读书本是一件快乐的事。
②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孔子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 知老之将至云尔。”董卿也曾说过:“读书让人学会思考,让人能够沉静下来,
享受一种灵魂深处的愉悦。”这些名人都把读书当成了一种愉悦的活动。
③纳兰性德有一句诗:“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个“赌书 泼茶”讲的就是一件读书的乐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才女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 夫妇二人都是金石爱好者, 那时居家贫俭, 每每需要把衣服典卖了, 才能买些碑 文、水果回家。但他们并不感到辛苦,吃着水果,展玩买回来的碑文法帖,自己 觉得已然是神仙眷侣。他们日常有个消遣,那就是吃过饭后,烹杯热茶,夫妇相 对而坐,指着满室的书籍和史册,互相拷问某个典故出自何书、几卷、几页,谁 能答对,谁先喝茶。李清照博闻强识,说中就举杯大笑,每每把茶泼洒在怀中不 得饮,这就是“赌书泼茶”的典故。那段清贫的岁月,因为有书相伴,而芳香四
溢。正由于他们爱读书、趣读书,生活才变得丰富生动。
④以读书为乐的人, 通常都是读书得法之人。好读书, 因而会读书; 会读书, 因而更好读书。年轻的诸葛亮还没有出山之时, 就在读书充电的方法上, 显露出 与众不同的特色来,他奉行的是“观其大略”。“观其大略”的准确含义,就是 注意观察和吸收书籍当中的重点和精华。此处的“大”是重大的大,也就是书中 的重点;而“略”是战略的略,也就是书中的精华。正是由于诸葛亮重视知识的 广博胜于精深,他才选择“观其大略”,最终成为一个足不出户就知天下事的智 慧达人。大文豪苏轼曾发明“八面受敌”读书法,把研究内容分为八个方面,每 读一遍书, 只集中精力攻破一个方面的问题, 以求把书读精读透。欧阳修读书“计 字日诵”,他统计了《孝经》《论语》《诗经》等十部经典的总字数,规定每日 熟读 300 字,细水长流,终于把 40 多万字的书全部背完。汉代学者董遇提倡利 用“三余”时间读书,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雨者晴之余”。这种方法
类似于现在的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效果也很好。
⑤也听说过一个读书的狠招: 学英语, 背字典, 背一页撕一页, 如果心疼书, 就好好用心记, 一次记牢。明代学者张溥也用过类似的方法, 每读完一篇新文章, 就工工整整抄在纸上,高声朗诵一遍,就把纸扔到火炉里烧掉,然后再抄写,再 朗读,再烧掉。如此反复七遍,直到彻底理解、背熟为止,他把自己的书斋命名
为“七录斋”。
⑥其实,不管用什么方法,把书读进脑子里,读进心里,就是成功。
⑦真正会读书的人,善于心领神会,能够触类旁通。既不一味执着,也不在
字面上纠结;既能读出趣味,也能收获颇丰。当你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读书的快
乐自然随之而来。
(选自《青年文摘》 2017 年 11 期,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从下面 A 和 B 中选出最适合第③段的论据,并阐述理由。
A.武亦姝平时就喜爱背诵古诗文,享受着诵读的美感和乐趣。在《中国诗词大 会》总决赛上,她凭借着丰富的诗词积累和“把比赛看成非常好玩的游戏”的心
态,过关斩将, 一举夺魁,尽显王者风范。
B.邴原是三国时代魏国的著名学者。他小小年纪变成了孤儿,家境清苦没钱上 学,蹲在学馆外的窗下哭泣,先生深受感动,破例让他免费就读。他矢志读书,
刻苦求学,终于成为一方名家。
4.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④~⑥段的论证思路。
5.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还有哪种成功的读书方法。
2、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
(1)母亲 50 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
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2)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 弟还要人照顾, 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 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 她头
发还有不白的么?
(3)4 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 已是晚上 11 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 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
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4)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 提着脸盆, 一手握根棒子, 敲击着, 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 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 灯火如豆。 田里是平整的秧圃, 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 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
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
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 少有的奇怪, 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 大家只好日夜 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
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5)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
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享 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
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6)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 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
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7)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 运到水田里。 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 再赶回田里插秧。 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 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 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 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
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8)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 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 太累了, 体力不支, 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 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 艰难地爬行。 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 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 又插一
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9)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 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 白发被汗水湿透了, 沾在额 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 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 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 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 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
完大田的秧,哭了……
(10)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
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11)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1.请你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2.文中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
的事?
(1) (2) 。
3.结合语境,对下面的句子作简要赏析。
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 水网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 整齐匀称, 像块绿色
的地毯。
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1)段中“后来满头芦花”一句用乡村常见的芦花来形容母亲的,白发,突
出母亲头发斑白的特征,切合母亲农妇的身份。
B.(3)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
似闲笔,实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C.(4)段中“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一句,既写
出了老鼠的猖獗,又侧面表现出母亲的辛劳。
D.(11)段中以“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一句结束全文,言有尽而
意无穷,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5.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四、写作题(40 分)
生活中的一丝阳光, 爸爸妈妈的一个眼神, 朋友的一次帮助……都让我们感到了
温暖,请以《温暖,就是那么简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选材具体,抒发真情实感;2、不少于 600 字; 3、书写工整、规范。
参考答案:
一
D
B
D
A
C
①窈窕淑女 ②微君之躬 ③子宁不嗣音 ④欲济无舟楫 ⑤宛在水
中坻 ⑥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二
1. D
2. B
3. (1)他言语诙谐,喜欢议论,总是娓娓而谈,不知疲倦,使四座的人为
之倾倒。
(2)即使陈放几百两黄金在他面前,他都不屑一顾(都不看一下)
4. 原因:八大山人喜欢喝酒,喝酒后能够画出好画,人们想到得到他的画,
便请他喝酒。
看法:八大山人的“颠”是他性情性格孤傲耿直(孤高傲世),聪明绝伦(才高 艺绝),狂放不羁(恃才放旷)的表现,而不是真正的癫狂。
三
1.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
2.道理论证(或引用论证),引用了陶渊明、孔子和董卿的话语,充分有力地论
证了“名人都把读书当成了一种愉悦的活动”的观点。
3.选 A。因为文章的第③段,是以具体的事例来论证“读书使生活变得快乐” 的中心论点。选择的事例是李清照爱读书、趣读书的故事。材料 A 中的武亦姝是
把读书当成一种快乐,因为这种快乐而最终获得成功。
4.先提出观点“以读书为乐的人通常都是读书得法之人”,然后列举了诸葛亮、
苏轼、董遇的读书方法, 接着又列举了读书的狠招和张溥的读书方法, 最后总结:
不管用什么方法,把书读进脑子里,读进心里,就是成功。
5.示例:猜想式阅读。每读一本书,我总爱读一部分内容后,就对后面的内容 进行猜想, 这样既可以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 又能引起自己的阅读兴趣, 对书本 内容理解也更透彻,印象也更深刻。 (或:勤做读书笔记。每读完一本书要写读
后感,有详有略、吸取精华)
1.文中的母亲是一位吃苦耐劳、坚强、乐观的母亲。
2.(1)母亲深夜敲盆赶鼠(2)母亲跪在田中插秧。
3.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水田中的秧苗之美,赞美了母亲的劳动
成果。
4.D
5. “白发”是全文叙事线索;“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作者着力描写这一
特征,突出了母亲的辛劳, 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怀念。
四、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语文][期中]2024年春广西梧州市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有答案),共10页。
这是一份[语文][期中]2024年春广西崇左市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有答案),共11页。
这是一份[语文][期中]2024年春广西柳州市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有答案),共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