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教材梳理学案8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件
展开诵读课文,将下列空缺部分补充完整。1.通假字
疑问代词,表示反问,相当于“怎么”
名词,文辞,这里指文学
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5.特殊句式(含固定结构)
宾语前置句,“仁以”应为“以仁”
定语后置句,标志词“而……者”
状语后置句,标志词“于”
判断句,标志词“……者……也”/宾语前置句,“自谓”“自贼”应为“谓自”“贼自”
固定结构,标志词“不亦……乎”
固定结构,标志词“如……何”
(1)〔士〕指______________,如《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也可指四民之一,如“士农工商”。也可以指商、西周、春秋时最低级的______阶层。春秋时,士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有的有食田,有的以俸禄为生。春秋末年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__________的通称。
(2)〔《诗》〕中国最早的__________。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__________。编成于春秋时代,共三百零五篇。分为“____”“____”“____”三大类。诗篇形式以四言为主,运用____、____、____的手法。
(3)〔《大学》〕儒家经典。原是《礼记》的一篇,宋代将其与《______》《______》《______》合为“四书”。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______、正心、修身、齐家、______、平天下的八条目。
(4)〔孺子〕指____________,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也可泛指泛称贵人之妾。“______”则是古代对妇女的尊称。(5)〔四端〕指____、____、____、____四种道德观念的______、______。
模拟检测 (共27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古人常在诗文中运用“朝”“夕”来慨叹时间飞逝,以此表达内心巨大的悲伤或坚定的决心,如“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曾告诫弟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3)《论语·八佾》中,孔子用假设和疑问句,阐述礼应以仁为基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安逸,行事勤勉,言语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可以说是好学了。
[解析] “食”、“敏于事而慎于言”状语后置、“正”各1分,句意1分。
(2)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后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后才能天下太平。从天子直到平民,一概都以修养自身作为根本。
[解析] “齐”“治”“壹是”各1分,句意1分。
(3)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是为着要来结交这小孩的父母,不是为着要在同乡朋友中博取名誉,也并非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声才这样。
[解析] “内”、“要誉于乡党朋友”状语后置、“恶”各1分,句意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9分)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齐王谓孟子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注],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齐王不听。
已而燕人叛。齐王曰:“吾甚惭于孟子。”陈贾曰:“王无患焉。”乃见孟子,问曰:“周公何人也?”曰:“古圣人也。”陈贾曰周公使管叔监商管叔以商畔也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曰:“不知也。”陈贾曰:“然则圣人亦有过与?”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三》) 【注】〔旄倪〕老人和幼儿。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案标号涂黑。(3分) 陈贾曰A周公使B管叔C监商D管叔以商E畔也F周公知G其将畔H而使之与?
[解析] “曰”是对话标志,其后应断开。“周公使管叔监商”中,“周公”为主语,“使”为谓语,“管叔”为兼语,“监”“商”分别为“管叔”的谓语和宾语,语句结构完整。“管叔以商畔也”中,“管叔”为主语,“畔”为谓语,“以商”为状语,“也”为句末语气词,语句结构完整。“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中,“周公”为主语,“知”“使”为谓语,“其将畔”“之”分别为“知”“使”的宾语,“而”为连词,连接前后两个动宾短语。综上,应在A、D、F三处断开。原文加上标点为:陈贾曰:“周公使管叔监商,管叔以商畔也。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
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箪食壶浆,指用筐装着饭食、用壶装着饮水。后人以此谓百姓犒劳慰问所爱戴的军队。B.重器,古代君王所铸造的作为传国宝器的鼎之类的器物。迁其重器,意味着灭亡其国家。C.止,文中指停止,与《论语·子罕》中“吾止也”的“止”意思不同。D.圣人,可指道德、智能极高超的人物,也可用作对帝王的尊称。文中指前者。孔子也被后人称为圣人。
[解析] A.解说正确。B.解说正确。C.“吾止也”的“止”意为“停止”,与文中的“止”意思相同,解说错误。D.解说正确。故选C。
5.孟子是如何反驳陈贾的观点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可知,孟子先针对陈贾所列举的周公的事例进行反驳,作为弟弟的周公信任哥哥管叔,没有预料到管叔会反叛,这种错误是可以理解的。由“古之君子……今之君子……”可知,孟子接着针对陈贾为齐王的过失寻找借口这一行为本身进行反驳,将古代和现在的君子做对比,古代的君子能够正视错误且知错就改,现在的君子知错不改,还找托词掩饰错误。
①孟子反驳陈贾所列举的周公的事例,说作为弟弟的周公信任哥哥管叔,没有预料到管叔会反叛,这种错误是可以理解的;②孟子又将古代和现在的君子做对比,说古代的君子能够正视错误且知错就改,现在的君子知错不改,还找托词掩饰错误,以此反驳陈贾的观点。(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
[参考译文] 齐人讨伐燕国并占取了它,诸侯们谋划着要救助燕国。齐王对孟子说:“许多诸侯谋划要讨伐我,怎样来对付他们呢?”孟子答道:“我听说有凭借方圆七十里的疆域而治理天下的人,那就是成汤;没听说拥有千里国土而畏惧他人的。现在燕国虐害他们的民众,大王前去征讨,民众认为(大王)将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所以用筐装着饭食、用壶盛着饮水来迎接大王的军队。假如杀掉他们的父兄,拘禁他们的子弟,拆毁他们的宗庙,搬迁他们的国宝,这样做怎么可以呢!天下(的人)本来就畏惧齐国的强大,现在齐国又扩展了疆域并且不施行仁政,这样是招惹天下各国兴兵讨伐。请大王赶快发出命令,放回他们的老人和小孩,停止搬运他们的国宝,与燕国人士商议选立一位国君,然后从那儿撤离,这样还可以来得及制止战祸。”齐王却没有听取孟子的劝告。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文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文内容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任务一文本知识解读,拓展知识,《论语》十二章,《学而》,《八佾》,《里仁》,《雍也》,《泰伯》,《子罕》,《颜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精品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精品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社会地位高,人格高尚,社会地位低,人格卑鄙,答案伤害,克己复礼为仁,人而不仁,如礼何,如乐何,士不可以不弘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教材内文言文复习 课时30 《〈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精品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教材内文言文复习 课时30 《〈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精品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案30,基础梳理,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实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人格卑鄙或见识短浅,读书人,典章制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