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范围:必修一第一、二章
命题人:陈利一审:赵江浩二审:闫宁
说明:
1.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
2.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本题25小题,共75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75分)
左图是在亚洲户外用品展上受人瞩目的太阳能烧烤炉,它是人类利用太阳能的新方式。右图为我国部分区域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假如在我国部分城市销售该太阳能烧烤炉,仅太阳辐射能的分布考虑,销量最好的可能是( )
A. 重庆B. 台北C. 兰州D. 郑州
2. 成都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比郑州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纬度更高B. 阴雨天多C. 海拔更低D. 风力更大
3. 关于太阳辐射能的利用,说法合理的是( )
A. 人类开发的石油资源与太阳辐射有关B. 人类建设的风电站与太阳辐射无关
C. 太阳能清洁且能量较连续,利于开发D. 地球上所有能量都来自于太阳辐射
【答案】1. C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读“我国部分区域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可知,在重庆、台北、兰州、郑州四个城市中,兰州太阳辐射能最丰富,太阳能烧烤炉可能销量最好,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成都年太阳辐射比郑州少的主要原因是成都位于四川盆地,纬度较低;四面环山,水汽不易散失,阴雨天气多,故太阳辐射量少,B正确,A错误;成都地处第二节阶梯、郑州地处第三级阶梯,成都海拔较高,C错误;风力大小对太阳辐射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B。
【3题详解】
人类开发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是地质时期储存固定的太阳能,与太阳辐射有关,A正确;人类建设的风电站与太阳辐射有关,B错误;太阳能清洁,但能量分散,且不稳定,不利于开发,C错误;人类所利用的能量大部分来自太阳辐射,但有一部分来自地球内部,如地热能;D错误。故选A。
【点睛】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的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水能、化石能源、生物能。
2021年5月15日,我国天问一号着陆器首次成功降落火星。火星表面有稀薄的大气,密度相当于地球的百分之一,以二氧化碳为主。火星上遍布数以万计、大小不一的陨石撞击坑,较大的陨石撞击坑是大流星体穿过大气层后撞击而成的环形凹坑(如下图)。截至目前,探测器在火星上暂未发现有生命存在。完成下面小题。
4. 与地球相比,火星上的陨石坑更多、更大,其主要原因是火星的( )
A. 运行轨道位于地球运行轨道外侧B. 大气密度和厚度比地球小
C. 位置比地球更加远离小行星带D. 质量、体积比地球小
5. 与目前的火星相比,地球存在生命的主要条件有( )
①安全的轨道②稳定的光照③大气条件好④适宜的温度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答案】4. B 5. D
【解析】
【4题详解】
陨石坑是由天体的撞击形成的,由于火星大气比地球大气稀薄,流星体与火星的摩擦力小,产生的阻力小,撞向火星的流星体只有少部分能够与大气摩擦燃烧掉,大部分落到火星表面,冲击力更强,因此火星上陨石坑更多、更大,B项正确;火星上陨石坑的多少与火星自身的大气特点有关,与火星和地球的相对位置及火星和地球的相对质量、体积大小关系不大,ACD项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安全的轨道和稳定的光照均属于外部条件,火星也有安全的轨道和稳定的光照,①②错。与火星相比,地球的大气层厚度适宜,且大气成分适宜,适合生物呼吸;其次,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温度适宜,有利于生命的繁衍,③④正确。故选D。
【点睛】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外部条件(太阳辐射稳定、各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宇宙环境安全等);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适宜,温度适宜;质量和体积适中,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有液态水)。
读下列四种地貌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6. 形成上面甲、乙、丙、丁四种地貌的主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地貌——河水沉积B. 乙地貌——风力堆积
C. 丙地貌——冰川侵蚀D. 丁地貌——流水侵蚀
7. 关于丁地貌景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丁地貌景观区降水丰富B. 丁地貌景观区的盛行风最可能为西北风
C. 丁地貌景观区太阳辐射弱D. 丁地貌景观区易发生滑坡、泥石流
【答案】6. C 7.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6题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甲深圳小梅沙海滩为海浪沉积作用形成,A错误;乙青岛海边石老人为海浪侵蚀作用形成,B错误;丙瑞士马特角峰为冰川侵蚀作用形成,C正确;丁为沙丘地貌,为风力沉积作用形成,D错误。故选C。
【7题详解】
据图可知,丁为我国西北地区的沙丘地貌景观等高线地形图,为风力沉积作用形成,所处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风力强劲,晴天多,太阳辐射强,A、C错误;降水少,不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D错误;缓坡一侧为风的来向,结合指向标看判断该景观区的盛行风最可能为西北风,B正确。故选B。
【点睛】典型外力作用与地貌如下表:
石家庄位于太行山东麓、华北平原西部的滹沱河冲积扇上。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山口时摆脱侧向约束,其携带的泥沙砾石便铺散沉积下来。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图中A到B的表面物质组成可能是( )
A. 黏土--砾石--粉砂B. 砾石--粉砂--黏土
C. 砾石--黏土--粉砂D. 粉砂--砾石--黏土
9. 随滹沱河上游农业的发展,冲积扇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
A. 水土流失严重B. 降水强度减小C. 河流流速减弱D. 土壤颗粒变大
10. 滹沱河冲积扇为石家庄城市建设带来的有利条件是( )
A. 河运便利B. 地势平坦C. 远离水源D. 洪涝频繁
【答案】8. B 9. A 10. B
【解析】
【8题详解】
根据材料“当河流流出山口时摆脱侧向约束,其携带泥沙砾石便铺散沉积下来”可知,出山口处河流流速骤减,大的砾石先沉积,随流速进一步减慢,更小的泥沙、黏土依次沉积。根据海拔,由A到 B,冲积扇堆积物的颗粒是逐渐变小的,颗粒按照粒径大小,由大到小依次是砾石,粉砂、黏土,排除ACD。故选B。
【9题详解】
冲积扇的成因是流水沉积。形成速度、规模与河流含沙量、降水强度、土壤性质关系密切。滹沱河流域是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滹沱河上游农业生产规模扩大,人口激增,过度垦殖,过度樵采现象普遍,植被遭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冲积扇的增长速度加快。A正确;降水强度减小,水土流失减轻,河流含沙量减小,冲积扇的增长速度减慢,B错误;河流流速减弱,河流搬运能力减弱,有利于泥沙沉积,河流含沙量减小,冲积扇的增长速度也减慢,C错误;滹沱河上游农业的发展,土壤颗粒不会变大,D 错误。故选 A。
【10题详解】
滹沱河位于山前冲积扇,水量较小,河道不定,不利于航运,A错误;洪涝频繁不是为石家庄城市建设带来的有利条件,D错误;离河流较近,农业灌溉便利,C错误;冲积扇地形平坦,便于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B正确。故选 B。
【点睛】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的河流堆积扇状地貌。它是冲积平原的一部分,规模大小不等,从数百平方米至数百平方公里。广义的冲积扇包括在干旱区或半干旱区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即洪积扇;狭义的冲积扇仅指湿润区较长大河流出山口处的扇状堆积体,不包括洪积扇。
在河流中下游,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不断扩大,在枯水期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在发育演变过程中,新的裸露、湿润土地的形成,为树木生长创造了条件。河漫滩上不同树龄树木的分布隐含着河道演变的许多信息。科研人员调查了美国小密苏里河河漫滩上树木的分布情况,并绘制出“树龄等值线分布与河道演变图”。读下面两幅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右图示意河谷横剖面结构,表示河漫滩和河流阶地的分别是( )
A. 1、2B. 2、3C. 3、4D. 4、1
12. 左图中有两个废弃的曲流,推断上游曲流废弃的时间是( )
A. 5年前B. 10年前C. 20年前D. 50年前
【答案】11. B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堆积体,堆积体在洪水期被淹没,枯水时出露,形成河漫滩。图中表示河漫滩的是2;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图中表示河流阶地的是3,1是河道,4是河谷坡地,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结合图中的年代范围,可以看出上游废弃的曲流年代范围为10~20年,由此可以推测出上游曲流废弃的时间为20年前,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河漫滩:河流泥沙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季节性出露水面形成河漫滩。河漫滩平原: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黄土高原拥有世界70%的黄土分布,这里处在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交界处,降水集中,植被破坏严重,黄土高原地表沟壑纵横,支离破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形成黄土高原黄土层和黄土高原地表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地貌主要地质作用分别是( )
A. 流水堆积风力侵蚀B. 风力堆积冰川侵蚀
C. 风力堆积风力侵蚀D. 风力堆积流水侵蚀
14. 在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支离破碎的地貌条件下,可能造成下列何种自然灾害( )
A. 滑坡、泥石流B. 地震C. 台风D. 火山活动
【答案】13. D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黄土高原拥有世界70%的黄土分布,其厚厚的黄土层,是地质历史时期,被风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吹来,在此地堆积而形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堆积。由于这里处在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交界处,降水集中,植被破坏严重,流水侵蚀,导致水土流失严重,造成了黄土高原地表沟壑纵横,支离破碎的地貌。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4题详解】
在黄土高沟壑纵横、支离破碎的地貌条件下,再加上黄土高原地区夏季降水强度比较大,多暴雨,地表面植被破坏严重,很容易出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A正确,地貌条件不是引发地震、火山活动的因素,BD错误;内陆地区没有台风,故C项与题意无关。故选A。
【点睛】黄土高原上的黄土来源,比较公认的说法是“风成说”,主要是是第四纪冰期干冷气候条件下的风力沉积物,在干冷的气候条下,位于黄土高原西部的大陆内部地区气候更为干早,大片沙土裸露,在西北风的作用下,搬运大量沙尘至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风力减弱而沉积,年复一年,最终形成厚厚的黄土堆积。黄土高原的黄土具有厚度大、疏松、垂直节理发育的特征
下图为我国西北局部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形成图中沙丘的主要作用是( )
A. 流水侵蚀作用B. 风力侵蚀作用C. 风力堆积作用D. 流水沉积作用
16. 下列属于图中草方格沙障主要功能的有( )
①降低风速,有利于固定沙丘
②截留水分,利于植被成活
③提高植被覆盖率,减轻水土流失
④增加蒸腾,使降水增加
A. ①③B. ③④C. ①④D. ①②
【答案】15. C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风携带泥沙前进过程中,遇到阻挡,风速降低时,大量泥沙沉积下来,容易形成沙丘,因此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C正确;流水、风力侵蚀作用是对岩石的一种破坏作用,不是形成图中沙丘的主要作用,AB错误;流水沉积一般形成平原、冲积扇、三角洲,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草方格沙障使得沙丘表面变得粗糙,摩擦力增大,从而起到降低风速作用,有利于沙丘固定,①符合题意;草方格沙障截取雨水和凝结水,并减少蒸发,改善地表土层水分条件,利于植被成活,②符合题意;当地降水稀少,水土流失较少,草方格沙障对减轻水土流失作用不大,③不符合题意;草方格沙障本身不植被,不能增强吸收地下水能力,对增加降水作用不明显,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沙区群众把沙障统称为“风墙”,草方格沙障是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流动沙丘上扎设成方格状的挡风墙,以削弱风力的侵蚀。草方格沙障一是能使地面粗糙,减小风力,再一个可以截留水分,如雨水,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下图为冰川地貌素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7. ②表示的地貌名称是( )
A. 角峰B. 冰斗C. U形谷D. 刃脊
18. 在沿海地区,冰川消融后,可演变为峡湾的冰川地貌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17. B 18. C
【解析】
【17题详解】
读图,图中①为角峰;②是三面环以峭壁、呈半圆形剧场形状或圆椅状的洼地,为冰斗;③为U形谷;④为刃脊。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8题详解】
图中①为角峰,②是冰斗,③为U形谷,④为刃脊。结合所学知识,峡湾是在第四纪冰川运动过程中,对地面产生刨蚀作用,形成大量U形谷,同时在U形谷的前沿产生冰坎,随着冰川的融化,海平面的上升,冰坎被海水淹没,海水进入U形谷,形成了峡湾。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冰川地貌包括冰川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冰川侵蚀地貌包括角峰、刃脊、冰斗、冰坎、冰川刻槽等;沉积地貌包括终碛垅、侧碛垅、冰碛丘陵、冰碛台地、底碛丘陵和底碛平原、鼓丘与漂砾扇,以及由冰水沉积物组成的冰砾阜、蛇形丘、冰水阶地台地和冰水扇等。
位于澳大利亚东海岸的“十二使徒岩”是2000万年以来,来自大洋的风暴和大风卷起巨浪,不断地侵蚀相对松软的石灰岩悬崖而形成。随着岁月的洗礼,原来的“十二使徒”现在只余下七个。下图分别为“十二使徒岩”景观及“十二使徒岩”形成过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结合材料推测“十二使徒岩”形成过程是( )
A. 海蚀拱桥——海蚀洞穴——拱桥倒塌B. 拱桥倒塌——海蚀洞穴——海蚀拱桥
C. 海蚀洞穴——海蚀拱桥——拱桥倒塌D. 海蚀洞穴——拱桥倒塌——海蚀崖
20. 原来的“十二使徒岩”现在只余下七个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强烈的海风吹倒石柱B. 与海水发生化学反应溶解石柱
C. 海平面上涨淹没石柱D. 海浪侵蚀石柱根基倒塌并破碎
【答案】19. C 20. D
【解析】
【分析】
【1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松软石灰岩的悬崖被海浪侵蚀,先形成海蚀洞穴,海蚀洞穴不断被侵蚀变大,形成海蚀拱桥(门),在外力作用下“拱桥(门)"最终倒塌,海蚀拱桥外侧的部分形成形状各异的岩石柱,并从海岸岩体分离了出去,最终形成了“十二使徒岩”。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20题详解】
材料中说“随着岁月的洗礼,原来的“十二使徒岩”现今只余下八个”,说明过程是缓慢进行的,不是强风吹倒的,A错误;石灰岩溶蚀的条件是水的流动及水中含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海底没有二氧化碳,所以溶蚀也几乎不会发生 ,B错误;如果是海平面上涨淹没的石柱,那么十二个岩柱都应该被淹没,C错误;读图可知,石柱数量减少的原因是由于海水波浪长期侵蚀石柱与海水接触部分,石柱的根基不断变细,不稳固,导致石柱倒塌并破碎,D正确。故选D。
【点睛】不同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干旱、半干旱区是风力作用;湿润、半湿润地区是流水作用;高山地区是冰川作用;沿海地区是海浪作用。
当冰川的终端位置暂时稳定时,冰碛物在冰川前缘堆积形成的弧形垄状地貌,称为终碛垄。终碛垄是古冰川停滞位置的一个重要标志,若冰川在后退过程中有多次停顿,则会形成多条终碛垄。完成下面小题。
21. 与流水堆积地貌相比,终碛垄组成物质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 分选性好B. 磨圆性好C. 棱角分明D. 大小均匀
22. 图示地区,终碛垄由乙到甲的位置变动,反映( )
A. 气候逐渐变冷B. 气候逐渐变暖C. 气温反复升降D. 气候持续稳定
【答案】21. C 22. B
【解析】
【21题详解】
分析材料可知,终碛垄是冰碛物在冰川前缘堆积形成的弧形垄状地貌。与流水堆积地貌有严格的分选性相比,冰川沉积物棱角分明,圆度差,无明显的层状结构,沉积物颗粒大小杂乱无章,分选性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2题详解】
“若冰川在后退过程中有多次停顿,则会形成多条终碛垄”与甲乙的位置相结合可判定,终碛垄由乙到甲的位置,冰川后退。冰川后退是气候逐渐变暖所致,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冰川沉积的物质具有以下特点:皆由碎屑物组成;大小混杂,缺乏分选性,经常是巨大的石块或细微的泥质物的混合物;碎屑物无定向排列,扁平或长条状石块可以呈直立状态;无成层现象;绝大部分棱角鲜明;有的角砾表面具有磨光面或冰擦痕,擦痕的长短不一,大的擦痕长数十厘米以上,小的擦线细似头发丝。
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如图)。该区域冬春季盛行西风,河流附近多有新月形沙丘形成,高度1~5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冬春季危害该铁路段的流沙主要来自( )
A. 周围山地B. 西北大漠C. 湖滩河滩D. 中亚内陆
24. 下面对于该地新月形沙丘形态描述正确的是( )
A. 西坡迎风,坡陡B. 西坡迎风,坡缓C. 西坡背风,坡缓D. 西坡背风,坡陡
25. 和该地新月形沙丘成因相同的地形区是( )
A. 长江中下游平原B. 华北平原C. 云贵高原D. 黄土高原
【答案】23. C 24. B 25. D
【解析】
【2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铁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桑曲和巴索曲之间有河湖,冬春季节水位较低,河床湖床裸露,提供大量沙源,C正确;西北内陆、周围山地、中亚地区均离当地较远,ABD错误。故选C。
【24题详解】
该区域冬春季盛行西风,新月形沙丘西坡为迎风坡,坡形微凸而平缓,A正确,ACD错误。故选B。
【25题详解】
该地新月形沙丘为风积地貌,与其成因相同地形区是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形成,D正确;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是流水堆积形成,云贵高原是地壳抬升形成,ABC错误,故选D。
【点睛】新月形沙丘是流动沙丘中最基本的形态。沙丘的平面形如新月,丘体两坡不对称,迎风坡凸出而平缓;背风坡凹入而较陡。丘体两侧有顺风向延伸的两个翼,两翼开展的程度取决于当地主导风的强弱,主导风风速愈强,交角角度愈小。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2个小题,共25分)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喀斯特峰丛是基座相连的成片山峰,山峰环绕着洼地。这些山峰坡度陡、土层薄。一旦植被被破坏,就容易产生石漠化现象。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喀斯特地貌景观图。
(1)指出甲、乙两处地貌的具体名称。
(2)说明该地喀斯特地貌发育的降水和岩石条件。
(3)简述峰从地貌对当地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答案】(1)甲:石笋。
乙:石钟乳。 (2)降水量大,流水溶蚀作用强;岩石以石灰岩为主,经流水溶蚀和沉积作用形成该地喀斯特地貌。
(3)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层变薄;土壤贫瘠,肥力低;地表水易渗漏,农业用水不足;地形崎岖,可耕地少,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西南地区某喀斯特地貌景观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喀斯特地貌形态特征、形成原因、对农业的不利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素养。
【小问1详解】
图中甲是位于喀斯特溶洞洞底的尖锥体,为石笋;乙是倒挂在溶洞顶部向下生长的碳酸钙沉淀物,为石钟乳。
【小问2详解】
喀斯特地貌属于流水溶蚀地貌,我国西南地区多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降水量大且集中,流水溶蚀作用强;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广布,石灰岩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湿热的气候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对石灰岩进行长期的溶蚀作用,形成了现在各种喀斯特地貌。
【小问3详解】
喀斯特地貌流水溶蚀作用强,土壤浅薄,植被不易发育,水土保持作用较差,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层变薄;植被发育程度较差,地形坡度较大,土壤迁移速度快,土壤贫瘠,肥力低;喀斯特地貌岩层多裂隙,地表水易渗漏,农业用水不足;地形崎岖,平地较少,可耕地少,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
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半湿润地区,常常会出现总体面积较小的沙漠,与周围环境对比反差强烈,被冠上“天漠”、“飞来的沙漠”等称号。雅鲁藏布江米林卧龙爬升沙丘地处西藏高原东南部,受高原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影响,该地区夏秋季节降水丰富。冬春季节降水少,多大风天气,大风经过江面容易形成涡旋上升气流。下图为米林卧龙爬升沙丘剖面图。
(1)说出米林卧龙沙丘形成的外力作用及形成过程。
(2)说明米林卧龙沙丘迎风坡从底部到顶部沙子颗粒大小如何变化.并分析原因。
【答案】(1)风力沉积作用。
形成过程:冬春季节降水少,河漫滩和江心洲上的泥沙裸露;强劲的冬季风经过江面形成上升气流,携带泥沙受到地形阻挡,在山前堆积形成沙丘。
(2)底部沙子颗粒较大,顶部颗粒小。
原因:米林卧龙沙丘主要受风力作用形成,随着地势升高,风力减弱,携带能力下降,颗粒较大的沉积在底部,颗粒较小的沉积在顶部。
【解析】
【分析】本题以米林卧龙沙丘为材料,主要考查风沙地貌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过程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冬春季节流域降水量少,为雅鲁藏布江的枯水期,水位下降,河漫滩大面积出露,从而为卧龙大沙丘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沙源。该时段风力强,且植被稀少,经过江面受摩擦力较小,强风搬运河漫滩上的沙粒,受到沿岸地形的阻挡,风速降低,风力搬运能力减弱,泥沙沉积,形成卧龙大沙丘,因此外力作用为风力沉积。
【小问2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风力沉积具有分选性,颗粒大的先沉积,小的后沉积。米林卧龙沙丘主要受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受地形阻挡,随着爬升,风力减弱,携带能力下降,沉积的颗粒减小,因此颗粒较大的沉积在底部,颗粒较小的沉积在顶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河北省邢台市高三质量检测一模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届河北省邢台市高三质量检测一模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2024届河北省邢台市高三质量检测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唐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河北省唐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河北省唐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