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七升八暑假语文衔接练习文言文预习之短文二篇-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七升八暑假语文衔接练习文言文预习之短文二篇-第1页
    七升八暑假语文衔接练习文言文预习之短文二篇-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七升八暑假语文衔接练习文言文预习之短文二篇-

    展开

    这是一份七升八暑假语文衔接练习文言文预习之短文二篇-,共4页。


    【原文】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简介】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此文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堪称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作者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
    这篇短文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黑暗的时期,因为各种矛盾非常尖锐,政局极度动荡,因此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旨图从自然美中去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脱,因而他们常在书信中描述山水,来表明自己之所好,并从而作为对友人的问候和安慰,这类作品虽然没有表现出多么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是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触,创作了具有相当高的美学价值的文学精品,至今仍然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全文情感真挚,言简义丰,起于当起,止于当止,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作者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此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杀。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近乎流放,心情忧郁;但是,他仍然有进取之心,于是写了这篇短文。
    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全文情感真挚,言简义丰,起于当起,止于当止,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游记以真情实感为依托,信笔写来,起于当起,止于当止,犹如行云流水,于无技巧中见技巧,达到了“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纯”的境界。
    【译文】
    答谢中书书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练习】
    一、为下列字注音。
    1.颓( ) 鳞( ) 遂( ) 荇( )
    二、填空。
    2.《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 ,字通明,号 。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 。
    3.《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作者是 ,字子瞻,号 ,是 朝的 家。他与父亲 、弟弟 合称为“ ”,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三、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并在横线上解释该词
    4.两岸石壁,五色( ):
    5.晓雾将( ):
    6.( )竞跃:
    7.未复有能( )其奇者:
    四、阅读。
    (一)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文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解释下列词语。
    (1)念: (2)遂:
    (3)盖: (4)但:
    9.本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 ,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 。”
    10.本文共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 ;
    第二层,写景,写了 ;第三层,抒情,抒发了 。
    11.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二)游白水书付过
    苏轼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洛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差不多,大概)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zhuì,用绳子拴住人或东西从上往下送)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悬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水波)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也叫油柑,食用)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12.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1)其源殆可熟物: (2)循山而东:
    (3)折处辄为潭: (4)顾影颓然:
    (5)不复甚寐: (6)书以付过:
    13.翻译句子。
    山悬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14.请写出作者与其幼子苏过出游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到家的时间。
    时间:
    地点:
    15.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潭中水?

    16.作者为什么会“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一、1.tuí lín suì xìng
    二、2.陶弘景;华阳隐居;信 3.东坡志林;苏轼;东坡居士;宋;文学;苏洵;苏辙;三苏
    三、4.交辉:交相辉映。 5.歇:消散。 6.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7.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四、(一)8.(1)想,考虑;(2)于是,就;(3)原来是;(4)只。 9.月色(或月光);“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0.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月下庭中景物;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触。 11.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寞孤寂的心情。这是因为苏轼政治上失意,内心苦闷,才纵情山水,在江山月夜中找到美景寄托自己的苦闷;另一方面大自然给了作者无穷的愉悦,令作者陶醉,远离人间世俗,使作者感到了世人难以得到的满足和自慰。
    (二)12.(1)它的源头 (2)沿着 (3)是 (4)看,看到 (5)睡 (6)写 13.山岩上有几十个像巨人的脚印,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 14.时间:出游——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到家——二鼓。地点:白水山佛迹院。 15.“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 16.作者对白天所见的景色印象深刻,被那优美的景色陶醉,因而不能入睡,故写下此文交给幼子苏过。

    相关试卷

    八升九语文暑假专项衔接练习之病句辨识:

    这是一份八升九语文暑假专项衔接练习之病句辨识,文件包含病句辨识原卷版doc、病句辨识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八升九语文暑假专项衔接练习之文言文阅读:

    这是一份八升九语文暑假专项衔接练习之文言文阅读,文件包含文言文阅读原卷版doc、文言文阅读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八升九语文暑假专项衔接练习之文学常识(1):

    这是一份八升九语文暑假专项衔接练习之文学常识(1),文件包含文学常识原卷版doc、文学常识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七升八暑假语文衔接练习文言文预习之短文二篇-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