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福建省福州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生物试题
展开【详解】A、DNA复制、转录及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A正确;
B、核孔是细胞核与细胞质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核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是大分子物质,只能通过和孔到达细胞质,B正确;
C、DNA复制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C错误;
D、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产物依次是DNA、RNA、蛋白质,所以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D正确。
故选C。
2.B
【详解】A、近亲结婚的后代不一定患遗传病,A错误;
B、近亲是指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机率大,因此禁止近亲结婚可以减少后代得遗传病的可能性,B正确;
C、近亲结婚违反社会的伦理道德,但不属于禁止近亲结婚的遗传学依据,C错误;
D、人类遗传病不都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D错误。
故选B。
3.C
【分析】用来将染色体染上颜色的溶剂是碱性染料——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
【详解】用来将染色体染上颜色的溶剂是碱性染料——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4.B
【解析】DNA是双链结构,两条链是通过氢键连接的,RNA也有局部双链结构,也含有氢键,例如tRNA。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为DNA,病毒的遗传物质为DNA或RNA。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DNA有氢键,RNA中也可能有氢键,如tRNA存在局部双链结构,因此含有氢键,A错误;
B、一种病毒只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B正确;
C、细胞结构的生物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遗传物质均为DNA,C错误;
D、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含有少量的DNA和RNA,核糖体中不含DNA,只含RNA,D错误。
故选B。
5.B
【分析】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其中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性激素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维生素D能够有效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的吸收。
【详解】A、淀粉不能作为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A错误;
B、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其中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性激素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B正确;
C、植物脂肪中大多是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下呈液态,动物脂肪中大多是饱和脂肪酸,在室温下呈固态,C错误;
D、脂肪由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构成,D错误。
故选B。
6.A
【分析】图示分析:甲和乙是两条互补的DNA单链,丙是RNA,此过程是转录过程。
【详解】A、该过程是转录,产物是RNA,故所需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A正确;
B、在真核细胞中,该过程可发生在细胞核内、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可以进行,B错误;
C、该过程所需的酶是RNA聚合酶,C错误;
D、该过程的模板是DNA的一条链,D错误。
故选A。
7.C
【分析】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CO2和水,其中消耗的葡萄糖:产生的CO2=1:6;无氧呼吸产生CO2和酒精,其中消耗的葡萄糖:产生的CO2:产生的酒精=1:2:2。
【详解】A、氧气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6.5ml,同时产生CO26.5ml,所以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12.5-6.5=6ml,A正确;
B、氧气浓度为d时,不产生酒精,不进行无氧呼吸,只进行有氧呼吸,B正确;
C、氧气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产酒精6ml,同时产生CO26ml,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3ml;有氧呼吸产生CO2为15-6=9ml,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1.5ml,所以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小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C错误;
D、氧气浓度为a时,产生的CO2和产生的酒精量相同,所以只进行无氧呼吸,D正确。
故选C。
8.A
【分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变异可以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基因突变不能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详解】A、先天愚型是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数目变异,A正确;
B、色盲是单基因遗传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基因突变,B错误;
C、镰刀型贫血症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单基因遗传病,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形态的变化,但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遗传物质的改变,C错误;
D、白化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单基因遗传病,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遗传物质的变化,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的识记,理解染色体变异与基因突变的区别并应用相关知识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
9.C
【分析】(1)中心体变化规律:(动物细胞、低等植物细胞)间期复制,前期移向两极并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末期平均分到子细胞。
(2)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体经复制后,均等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而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随机、不均等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3)染色体的数目始终和着丝点的数目相等;间期DNA复制时,着丝点数目不变,染色体数目不加倍。
(4)纺锤丝的成分是蛋白质,其长度缩短是酶促反应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A、结构①表示高尔基体,与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形成细胞板有关,A项正确;
B、结构②是中心体,中心体被破坏,会导致不能形成纺锤体,但不影响着丝点分裂,细胞分裂受阻后,加倍的染色体存在于一个组胞中,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项正确;
B、结构③为线粒体,为有丝分裂各个时期提供能量,C项错误;
D、结构④是细胞核,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周期性地解体和重建,D项正确。
故选C。
10.B
【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A、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是证实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最早证据来源,格里菲思只说明加热杀死的S菌体内有转化因子,A正确;B、S型肺炎双球菌菌株是人类肺炎和小鼠败血症的病原体,而R型菌株却无致病性,B错误;C、由于32P标记的是DNA,所以用32P标记的噬菌体去感染未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放射性出现在沉淀中,新噬菌体中可检测到32P,C正确;D、用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去感染烟草,烟草叶会出现感染病毒的症状,说明RNA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D正确。故选B。
11.A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将核基因CCR5中的32个碱基去除,使之无法在细胞表面表达正常受体”,说明受精卵细胞内基因数量并没有增减,只是基因种类改变,这种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详解】从题干信息可知,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基因突变发生了基因结构的改变,而该基因为核基因,突变后的基因与原基因互为等位基因,B正确;编辑后的基因仍是双链DNA,由于碱基互补配对,A的含量等于T的含量,G的含量等于C的含量,(A+G)/(C+T)=1,不会改变,C正确;针对人类生殖细胞及受精卵的基因编辑超出现有伦理框架,技术可控性低,群体危害性高,不可随意而为,要严防滥用,D正确。
【点睛】注意: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片段的缺失与基因突变中碱基对的缺失是有区别的,前者的缺失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量减少,而后者的缺失不会导致原染色体DNA中基因数量减少。
12.D
【分析】分析题图: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亲代DNA为重带(15N/15N),繁殖一代DNA均处于中带(14N/15N),繁殖二代DNA一半处于轻带,一半处于中带。
【详解】A、90minDNA复制3次,产生的DNA分子共23=8个,若DNA全保留复制,则被标记的DNA只有1个,所以90min后含15N标记的DNA占1/8,A正确;
B、90minDNA复制3次,产生的DNA分子共23=8个,若DNA是半保留复制,则被标记的DNA有2个,90min后含15N标记的DNA占1/4,B正确;
C、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C正确;
D、大肠杆菌的拟核DNA是环状DNA分子,没有游离的磷酸基团,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嘌呤数等于嘧啶数,D错误。
故选D。
13.B
【分析】1、还原糖鉴定用斐林试剂,水浴条件下呈砖红色沉淀。
2、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3、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呈紫色。
【详解】A、西瓜汁中含有果糖,去掉色素后可以用于还原糖的检测,与斐林试剂水浴可以产生砖红色沉淀,A不符合题意;
B、花生种子是进行油脂鉴定的理想材料,但需要浸泡切片之后才能染色观察,B符合题意;
C、牛奶本身是白色,适当稀释后,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是进行蛋白质检测的理想材料,C不符合题意;
D、如果材料选择合理,选择含有还原糖、油脂、蛋白质的无色或浅色的材料,一种材料可以用于多个检测实验,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14.D
【分析】人类的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B、b表示),妻子表现型正常(XBX-),丈夫为色盲患者(XbY),生了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并伴有色盲的男孩(XbXbY),则该夫妇的基因型为XBXb×XbY,据此答题。
【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夫妇的基因型为XBXb×XbY,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并伴有色盲的男孩的基因型为XbXbY。①该男孩可能是由基因型为XbXb的卵细胞和基因型为Y的精子结合形成的,而基因型为XbXb的卵细胞是由于次级卵母细胞中两条含有基因b的子染色体没有分离移向同一极所致,即母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未分离。②该男孩可能由基因型为Xb的卵细胞和基因型为XbY的精子结合形成的,而基因型为XbY的精子是由于初级精母细胞中一对同源性染色体没有分离,移向同一极所致,即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XY未分离,D正确。
故选D。
15.C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一只红眼雌蝇与一只紫眼雄蝇杂交,子代中红眼雌蝇:紫眼雌蝇:红眼雄蝇:紫眼雄蝇=1:1:1:1,则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则根据子代雄性两种表型,可知红眼雌性为杂合子,红眼为显性性状;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Y同源区段。
【详解】A、子代中雌雄比例为1:1,表型之比为1:1,因此这对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或者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如红眼雌蝇XAXa与紫眼雄蝇XaYa杂交,F1中XAXa:XaXa:XAYa:XaYa=1:1:1:1,符合题意,红眼雌蝇:紫眼雌蝇:红眼雄蝇:紫眼雄蝇=1:1:1:1,A错误;
B、若位于常染色体上,亲代红眼可能是显性Aa,也可能是隐性aa,子代雌雄蝇均为Aa:aa=1:1,据此可以计算红眼的基因频率可能是1/4或3/4,但是当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时,亲代红眼雌蝇为XAXa,紫眼雄蝇为XaY,子代为XAXa:XaXa:XAY:XaY=1:1:1:1,据此可以计算红眼的基因频率为XA÷(XA+Xa)=1/3,若基因位于X、Y同源区段,XAXa:XaXa:XAYa:XaYa=1:1:1:1,可计算A的基因频率为1/4,B错误;
C、若相关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XAXa:XaXa:XAY:XaY=1:1:1:1,F1雌雄果蝇自由交配,雌配子为XA:Xa=1:3,雄配子为XA:Xa:Y=1:1:2,F2中红眼雄蝇基因型为XAY=1/4×1/2=1/8,C正确;
D、子代每个性状均有雌雄果蝇,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相同性状的雌雄果蝇杂交,发生性状分离的杂交组合的子代中表型之比为3:1,同时各性状的雌雄比例均为1:1,不发生性状分离的子代表型与亲代相同;若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相同性状的雌雄果蝇杂交,发生性状分离的杂交组合的子代中表型之比为3:1,但是紫眼只有雄蝇:若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且Y染色体上是隐性基因,则相同性状的雌雄果蝇杂交的结果与仅位于X染色体上的相同,因此不能根据子代相同性状的雌雄杂交结果确定基因是否仅位于X染色体,D错误。
故选C。
16.C
【详解】b地的土壤溶液的浓度适合植物a生长,说明植物a能够从b地土壤溶液中吸水,不会发生质壁分离,所以b地土壤溶液浓度最可能小于0.2ml/L,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7.B
【分析】1、有氧呼吸是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细胞彻底氧化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形成二氧化碳和还原氢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是还原氢与氧气结合形成水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2、无氧呼吸是在无氧条件下,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乳酸,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还原氢,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还原氢在不同酶的作用下形成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乳酸,两个阶段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详解】A、图中①可以代表有氧呼吸,②表示光合作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形成二氧化碳和还原氢的过程,①过程吸收的O2直接用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形成水的过程,A错误;
B、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中,吸收6分子CO2可形成1分子葡萄糖,B正确;
C、降低光强度,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生成的氧气减少,②过程下降;叶肉细胞也能从外界环境中吸收氧气,故呼吸速率不变,①过程不变,C错误;
D、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为暗反应阶段提供ATP、NADPH,而图中①过程为②过程提供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B。
18.C
【分析】DNA复制的特点为半保留复制,复制一次,每个DNA都有1条模板母链和1条新合成的子链(含有 BrdU),得到的每个子细胞的每个染色体都含有一半有BrdU的DNA链;复制二次产生的每条染色体的染色单体中就只有1/2的DNA带有1条模板母链,其他全为新合成链,当姐妹单体分离时,两条子染色的移动方向是随机的,故得到的子细胞可能得到双链都是含有 BrdU 的染色体,也可能随机含有几条只有一条链含有 BrdU 的染色体;继续复制和分裂下去,每个细胞中染色体的染色单体中含有BrdU的染色单体就无法确定了。
【详解】A、根据分析,第一个细胞周期的每条染色体的染色单体都只有一条链含有 BrdU,故呈深蓝色,A正确;
B.第二个细胞周期的每条染色体复制之后,每条染色体上的两条染色单体均为一条单体双链都含有 BrdU呈浅蓝色,一条单体只有一条链含有 BrdU呈深蓝色,故着色都不同,B正确;
C.第二个细胞周期结束后,不同细胞中含有的带有双链都含有 BrdU的染色体和只有一条链含有 BrdU 的染色体的数目是不确定的,故第三个细胞周期的细胞中染色单体着色不同的染色体比例不能确定,C错误;
D.根尖分生区细胞可以持续进行有丝分裂,所以不管经过多少个细胞周期,依旧可以观察到一条链含有BrdU的染色单体,成深蓝色,D正确。
故选C。
19.B
【分析】根据题意和表格分析,甘蓝型油菜花色性状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白花的基因型为AA----,乳白花的基因型为Aa----,黄花的基因型为aaB---或者aa--D-,金黄花的基因型为aabbdd。
【详解】A、如果控制花色的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由于不知道三对基因的连锁情况,所以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自交,F1中基因型及其比例不一定是AAbbdd∶AaBbDd∶aaBBDD=1∶2∶1,如A、B、D连锁,子一代的基因型和比例为AABBDD∶AaBbDd∶aabbdd=1∶2∶1,A错误;
B、黄花(aaBBDD)×金黄花(aabbdd),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Dd,子一代自交后代黄花基因型有2×3+2=8种,B正确;
C、欲同时获得四种花色表现型的子一代,则亲代需同时含A和a、B和b、D和d,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自交,子一代不能出现bb,不会出现金黄花,故不能得到四种花色,C错误;
D、白花(AABBDD)×黄花(aaBBDD),F1基因型为AaBBDD,测交后代为乳白花(AaBbDd)∶黄花(aaBbDd)=1∶1,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图表、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20.C
【分析】链孢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是指在某些营养物质的合成能力上出现缺陷,必须在培养基中额外添加这些营养成分后才能正常生长的变异菌。根据题意可以判断实验所用的链孢霉突变株的代谢特点是自身不能合成胆碱。根据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另一种培养基在配制成分上的要求应与前一步骤的培养基相同,只是胆碱没有3H标记;根据表格中数据分析,随着标记后细胞增殖代数的增加,测得的相对放射性逐代减半,故3种假设中最可能符合的是第Ⅲ种。
【详解】A、根据表格分析,链孢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在加有3H标记的胆碱(磷脂的前体)培养基中培养后,然后转入另一种培养基中继续培养,随着细胞增殖的代数的增加,相对放射性逐渐降低,说明链孢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自身不能合成胆碱,A错误;
B、实验中所用的“另一种培养基”成分与前一步骤的培养基相同,只是胆碱没有3H标记,B错误;
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线粒体是分裂增殖形成的,C正确;
D、分裂期,线粒体仍然可以复制、转录、翻译,D错误。
故选C。
21.C
【分析】题图分析: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详解】A、由于受精卵只能进行有丝分裂,受精卵的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A正确;
B、由于图中①、②两条染色体仅含31P,所以图示细胞中含32P的核DNA为6个,含31P的核DNA为8个,B正确;
C、该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加倍,含有4个染色体组,即含有4套遗传信息,C错误;
D、图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基因型为AaaaBBbb,可推知受精卵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在间期发生基因突变(A突变成a或a突变为A)。图中①、②两条染色体只含有31P,而来源精子的染色体被32P全部标记,因此①②来自卵细胞(染色体上的基因为aabb),因此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b,由于细胞复制时发生了基因突变(A突变成a或a突变为A),可推知精子的基因型为AB或aB。若产生该精细胞的精原细胞是纯合子,则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D正确。
故选C。
22.D
【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用3H标记的是DNA合成期(S期)的不同细胞,其他时期的细胞不被标记,统计的是分裂期(M期)细胞带3H标记的细胞占有丝分裂细胞的百分数,因此研究的是DNA复制期的不同细胞经过DNA复制后期、分裂期和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的历程。 题中t1(t1=t0+3h)点开始检测到带3H标记分裂期细胞,说明最先完成DNA复制的细胞经历G2期进入分裂期,则t0~t1为G2期时间,时间为3h;t2(t2=t1+1h)时50%的被标记细胞处于M期的被标记细胞的数目在增加,说明G2+1/2S=4小时,即S等于2小时;t3(t3=t2+4h)时50%的被标记细胞处于M期且处于M期的被标记细胞的数目在减少,即S/2+G2+M=8小时,因此M等于4小时;t4(t4=t3+8h)时出现被标记的细胞第二次进入M期,t1~t4时细胞经过一个细胞周期(G1+G2+S+M),时间为13小时,因此G1等于4小时。
【详解】A、核糖体增生发生在G1期,分析题意可知:t1时最早发现被标记的细胞进入M期,t4时出现被标记的细胞第二次进入 M期,所以t1~t4时细胞经过一个细胞周期,因此在t0~t4时间段存在分裂间期,存在核糖体增生,A错误;
BD、 题中t1(t1=t0+3h)点开始检测到带3H标记分裂期细胞,说明最先完成DNA复制的细胞经历G2期进入分裂期,则t0~t1为G2期时间,时间为3h;t2(t2=t1+1h)时50%的被标记细胞进入M期且处于M期的被标记细胞的数目在增加,说明G2+1/2S=4小时,即S等于2小时;t3(t3=t2+4h)时50%的被标记细胞处于M期且处于M期的被标记细胞的数目在减少,即S/2+G2+M=8小时,因此M等于4小时;t4(t4=t3+8h)时出现被标记的细胞第二次进入M期,t1~t4时细胞经过一个细胞周期(G1+G2+S+M),时间为13小时,因此G1等于4小时,B错误,D正确;
C、S期细胞的 DNA容易受到内外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差错,据B可知,S等于2小时,t2时已不存在S期细胞,因此在t2~t3时间段被3H标记的细胞不会因环境的影响而引起核DNA复制出错,C错误。
故选D。
23.C
【详解】A、系谱图显示,Ⅱ3和Ⅱ4均正常,其儿子Ⅲ7患FA贫血症,据此可推知:FA贫血症为隐性遗传,再结合题意“Ⅱ3携带FA贫血症基因”可进一步判断,FA贫血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A正确;
B、已知G6PD缺乏症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女性的未成熟红细胞内常出现一条X染色体随机性失活,导致红细胞中只有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能表达,Ⅲ8是患G6PD缺乏症的女性,其父母Ⅱ3和Ⅱ4均正常,由此可推知:Ⅱ4体内一定含有G6PD基因,且该基因所在的X染色体可能随机性失活,B正确;
C、若只研究FA贫血症,则Ⅲ7和Ⅲ10的基因型均为bb,Ⅱ3、Ⅱ4的基因型均为Bb,进而推知:Ⅲ8的基因型为1/3BB或2/3Bb,可见,Ⅲ8与Ⅲ10婚配,所生儿子患FA贫血症的概率是2/3×1/2bb=1/3bb,若只研究G6PD缺乏症,则Ⅲ8和Ⅲ10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和XAY,二者所生儿子患G6PD缺乏症(XAY)的概率是1/2,综上分析,Ⅲ8与Ⅲ10婚配,则其所生儿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1/3×1/2=1/6,C错误;
D、依题意可知:FA贫血症在自然人群中患病率为1/100,则b基因频率=1/10,B基因频率=1—1/10=9/10,所以在自然人群中BB∶Bb=(9/10×9/10) ∶(2×1/10×9/10) =9∶2,即在自然人群中表现正常女性的基因型是Bb的概率为2/11,由“Ⅲ10的基因型为bb”可推知:Ⅱ6的基因型为Bb,可见,若Ⅱ6与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性结婚,则他们生下患FA贫血症孩子的概率是2/11×1/4=1/22,D正确。
故选C。
【点睛】遗传系谱图题的解题技巧
(1)遗传系谱图的解题思路①寻求两个关系: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②找准两个开始:从子代开始;从隐性个体开始。③学会双向探究:逆向反推(从子代的分离比着手);顺向直推(已知表现型为隐性性状,可直接写出基因型;若表现型为显性性状,则先写出基因型,再看亲子关系)。
(2)对于系谱图中遗传病概率的计算。首先要以系谱图中“表现型相同的双亲所生的子女中出现了不同于双亲的表现型”的家庭为切入点,依据“无中生有”为隐性(无病的双亲,所生的孩子中有患者) 、“有中生无”为显性(有病的双亲,所生的孩子中有正常的) 判断出该病的遗传方式,再结合系谱图写出双亲的基因型,最后求出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果是两种遗传病相结合的类型,可采用“分解组合法”,即从每一种遗传病入手,算出其患病和正常的概率,然后依题意进行组合,从而获得答案。
24.C
【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详解】A、分析题意,野生型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说明其是纯合子,则其基因型是AABBDD,也说明当A-B-D-同时存在时,甲少、乙少、丙多;T1(甲少、乙少、丙多)A-B-D-自交后,表现为3:9:4,该比例是9:3:3:1的变式,说明三对基因中有两对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其中271(甲少、乙少、丙多)占9/16,其基因型是AaBbDD;T2自交时,子代有3种表现型,比例是3:9:4,该比例是9:3:3:1的变式,说明三对基因中有两对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其基因型是A-B-dd:A-B-D-:(A-bbdd、A-bbD-)=3:9:4,可知Bb、Dd两对基因自由组合,且T2的基因型是AABbDd,A错误;
BC、甲少、乙少、丙多的基因型是A-B-D-,T1AaBbDD自交,子代中甲少、乙少、丙多个体基因型有4种,T2AABbDd自交时,子代(甲少、乙少、丙多)个体的基因型也有4种,T1、T2自交F1代中(甲少、乙多、丙少)个体的基因型不完全相同,B错误,C正确;
D、T1基因型是AaBbDD,T2基因型是AABbDd,两者杂交,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目标植株(生产乙物质的优良品种)(甲少、乙多、丙少)相同,D错误。
故选C。
25.A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由于DNA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当DNA复制一次时,每个DNA都有1条模板母链和1条新合成的子链(含有BrdU),得到的每个子细胞的每个染色体都含有一条链有BrdU的DNA链;复制二次时,产生的每条染色体中,一条染色单体含有1条模板母链和1条新合成的子链(含有BrdU),另一染色单体含两条新合成的子链(含有BrdU),当姐妹单体分离时,两条子染色的移动方向是随机的,故得到的子细胞可能得到双链都是含有BrdU的染色体,也可能随机含有几条只有一条链含有BrdU的染色体;继续复制和分裂下去,每个细胞中染色体的染色单体中含有BrdU的染色单体就无法确定。
分析题图可知,两条染色单体中,一条含有两条链含有BrdU的DNA,另一条染色单体含有1条模板母链和1条新合成的子链(含有BrdU);该染色体中染色单体有色差,说明发生了交叉互换,即SCEs现象。
【详解】A、根据分析,第1个细胞周期的每条染色体的染色单体都只有一条链含有BrdU,所有染色单体染色相同,无色差现象,即使发生了SCEs现象,也观察不到色差染色体,A错误;
B、由分析可知,第1个细胞周期发生交换后,会出现第二个细胞周期的每条染色体复制之后,每条染色体上的两条染色单体均为一条单体双链都含有BrdU呈浅蓝色,一条单体只有一条链含有BrdU呈深蓝色,故着色都不同,能观察到SCEs现象,B正确;
C、第二个细胞周期发生交换后,在第三个周期染色体复制后,出现含有1条BrdU链和一条母链的染色单体中,部分DNA片段含有两条BrdU链,染色后存在色差,能观察到SCEs现象,C正确;
D、第三个周期发生交换后,染色体复制后,不同细胞中含有双链都有BrdU的染色体和只有一条链含有BrdU的染色体,交换后染色存在色差,故在第3个周期交换,在本周期即能观察到SCEs现象,D正确。
故选A。
26.(1) 核糖体 tRNA mRNA
(2)GCU
(3)303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翻译过程示意图,其中①为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②为tRNA,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③为mRNA,是翻译的模板;④为多肽链。
【详解】(1)根据翻译过程可知,图中①为核糖体,②为tRNA,③为mRNA。
(2)丙氨酸的反密码子是CGA,其密码子是GCU。
(3)DNA(或基因)中碱基数:mRNA上碱基数:氨基酸个数=6:3:1,若图中④多肽含有100个氨基酸,根据三个连续的碱基对应一个氨基酸,且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则考虑终止密码子,则③mRNA中至少含碱基数为100×3+3=303。
27.(1) 光能 叶绿体 光合色素和相关酶
(2) 水、CO2浓度,光能、温度等
(3) 不能 蓝细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会抑制厌氧微生物发酵产氢
【分析】分析光合生物制氢反应器工艺流程图可知,经固定化的高效产氢光合菌群可以利用经处理后的猪粪水产氢基质,在光合生物反应器上,利用某种能量,产生CO2和氢气,经过氢气纯化后能得到氢气。因为光合生物制氢是利用光合细菌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氢气,所以所需的能量来源于光能。
【详解】(1)图中为光合生物制氢反应器工艺流程,光合细菌需要光能,故“﹖能”为光能;光合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无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因为其细胞中具有光合色素和相关酶。
(2)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有水、CO2浓度、光能、温度,故检测控制系统应检测的指标包括水、CO2浓度、光能、温度等;光合细菌即便在黑暗环境下也可利用葡萄糖和水生成氢气,而且图示的工艺流程显示光合生物制氢还需要氢气纯化步骤,需要将产物中的CO2与氢气分离,可推测反应式为C6H12O6+6H2O6CO2+12H2。
(3)因为蓝细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会抑制厌氧微生物发酵产氢,所以不能用蓝细菌替换光合细菌。
28.(1) 隐 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2) (合理即可) 7/64
(3) 增添、缺失、替换 多基因被编辑的个体可以阻断更多木质素的合成途径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1)三个突变体两两杂交,F₁的木质素含量都正常,说明三个突变体都是等位基因突变成为隐性基因,杂交后代为木质素含量都正常的显性杂合子。上述突变体木质素含量低是因为相应的酶失去功能,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木质素含量这一性状。
(2)根据上一问可推知,任意一对等位基因隐性纯合都会体现出木质素含量低的隐性性状,当A与b连锁,a与B连锁,Cc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时,可求出木质素含量低=1-1/2AaBb×3/4C_=5/8,如图所示:
当三对基因位于三对非同源染色体上,则子代中木质素含量低的纯合子比例=1/8子代所有纯合子-1/64AABBCC=7/64。
(3)基因组编辑可通过碱基的增添、替换和缺失,使酶基因碱基序列发生变化。木质素的合成有多条途径,与单基因被编辑的个体相比,因为多基因被编辑的个体可以阻断木质素更多的合成途径,导致木质素含量更低。
29. ade 暗反应 叶绿体基质 线粒体(内膜上)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O2→C3→有机物(或葡萄糖) 外界CO2的浓度和光照强度 光照强度为限制因素,此时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光合作用中所需要的CO2全部由呼吸作用提供 1.02 1.35 0.95
【解析】【小题1】图中的a、d、e表示O2。
【小题2】b、c、f表示CO2,CO2参与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光和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其中C元素的转移途径是14CO2→C3→葡萄糖,O2参与在线粒体内膜参与呼吸过程。
【小题3】在黑暗条件下,叶肉细胞内只进行呼吸作用过程,在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
【小题4】C元素的转移途径是14CO2→C3→葡萄糖。
【小题5】表中的数据反应出的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和外界CO2的浓度。
【小题6】当光照强度为1 klx时,由于光照强度为限制因素,此时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光合作用中所需要的CO2全部由呼吸作用提供,所以在任何CO2浓度下,的净光合量为0.1μml/h。
【小题7】当光照强度为2 klx,净光合量为0.27时,外界CO2量为1.2 μml/h,根据题意知:实际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外界CO2量×转换率+呼吸作用CO2的释放量,即净光合量=外界CO2量×转换率,所以植物从外界吸收CO2量为0.27μml/h×6 =1.62 μml/h,带入表格中的数据可得转换率为1.62÷1.2=1.35。
【小题8】仔细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当CO2的浓度没增加1.2μml/h时,植物的净光合量增加0.17 μml/h,所以外界CO2浓度为6.0μml/h时,植物的净光合量为0.95μml/h。
30.(1) 紫色 遵循,实验二中F2性状分离比9∶7是9∶3∶3∶1的变式,因此这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 AaBb和AaBb、aaBb、Aabb、aabb 1/4
(3) 1/32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自由组合定律:当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子一代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其实质是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与另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彼此间互不干扰的,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并明确性状显隐性的判定和配子比例的计算方法,进而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1)
实验二中F2紫粒∶白粒=9∶7,故紫粒为显性。且9∶7是9∶3∶3∶1的变式,故这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
由题干信息“种皮是由母体组织发育而来”可知,子代籽粒的种皮颜色由母本胚的基因型决定,即亲本杂交产生的子代的表现型会滞后一代表现出来。因此实验二的小麦甲自交后的子代的表现型会在F2中表现出来,由此根据F2中的紫粒∶白粒=9∶7可推出小麦甲胚的基因型为AaBb,故实验二中F1紫粒小麦种子胚的基因型为A_B_、A_bb、aaB_、aabb。同理,根据实验一中小麦甲(胚的基因型为AaBb)与乙(胚的基因型为白粒对应基因型)杂交后F2紫粒所占比例为1/4,推出实验一F1胚的基因型为A_B_的小麦种子所占比例也为1/4,故小麦乙胚的基因型为aabb,实验一F1小麦种子胚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又因种皮是由母体组织发育而来,故F1小麦种子种皮基因型为小麦甲胚的基因型(AaBb),表现为紫粒。由以上分析可知,实验二F1紫粒小麦种子中胚基因型纯合个体所占比例为1/4。
(3)
稳定遗传的紫粒抗病小麦种子,即胚的基因型为AABBDD的小麦种子。据分析,一个抗病基因D导入细胞后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染色体相应位置没有导入抗病基因用O表示):①导入A、a基因所在染色体:若导入A基因所在染色体,则小麦甲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ABD∶AbD∶aBO∶abO=1∶1∶1∶1。F1抗病小麦种子胚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DO∶AabbDO=1∶1,只有胚基因型为AaBbDO的小麦自交后会出现胚的基因型为AABBDD的小麦,F2中胚的基因型为AABBDD的小麦种子所占比例=1/4×1/4=1/16,故此种情况F2中能稳定遗传的紫粒抗病小麦种子所占比例=1/16×1/2=1/32;若导入a基因所在染色体,则小麦甲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ABO∶AbO∶aBD∶abD=1∶1∶1∶1。F1抗病小麦种子胚的基因型为aaBbDO和aabbDO,自交后均不会出现胚基因型为AABBDD的小麦,故此种情况F2中能稳定遗传的紫粒抗病小麦种子所占比例为0。②导入B、b基因所在染色体:情况分别类似导入A、a基因所在染色体。③导入A/a、B/b基因之外的其他染色体:小麦甲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ABD∶ABO∶AbD∶AbO∶aBD∶aBO∶abD∶abO=1∶1∶1∶1∶1∶1∶1∶1。F1抗病小麦种子胚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DO∶AabbDO∶aaBbDO∶aabbDO=1∶1∶1∶1,只有胚基因型为AaBbDO的小麦自交后才会出现胚的基因型为AABBDD的小麦,F2中胚的基因型为AABBDD的小麦种子所占比例=1/4×1/4×1/4=1/64,故此种情况F2中能稳定遗传的紫粒抗病小麦种子所占比例=1/64×1/4=1/256。由以上分析可知,F2中能稳定遗传的紫粒抗病小麦种子所占比例最大为1/32,此时抗病基因D导入情况为:在A所染色体上或B所在染色体上,如图:
【点睛】学会分析控制两对及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的基因是否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概率计算及基因型的推算为本题易错点。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福建省福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福建省福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生物试题,文件包含福高生物答案docx、福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_1409813718972160_982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福建省福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福建省福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生物试题,文件包含福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_1409816403408384_406docx、福高生物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福州市福州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福州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