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版2025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 大题突破技法9熟悉题型特点快速准确解答材料型非选择题课件
展开(1)题型特点①命题形式:一般是一段或两段材料、2个设问,每问分值在4分以上,一般每问包含两小问。②考查知识:从当前社会热点及学术热点等切入,考查学生纵向综合及横向对比的能力。③考查能力:以概括、比较等设问方式呈现,考查学生阅读材料信息、概括和归纳信息、对比分析的能力。(2)整体分析:要逐段逐句逐层概括。依据材料长文分段;短文分句;分号并列;省略号两头不可省等进行概括,同类要概括,进行逐层概括,能够结合所学知识的要根据对应知识进行概括。同时概括时要注意从现象到本质;从个体到整体;由此及彼。
(3)归纳比较:首先明确比较对象,要依据材料和问题明确比较的是哪几类历史事物或者比较哪些历史人物。其次明确比较方向,要确定需要比较的是二者的相同点还是不同点,或者既比较相同点又比较不同点。最后找准比较角度,即找准比较点,这是解题的关键步骤。事物(历史事件)类的比较可以从背景、性质、方式、特点、积极作用、历史局限性、影响等方面考虑,人物类的比较可以从其历史活动的目的、内容、影响等角度去考虑。(4)学科术语:答案用语要求使用学科语言。尽量使用所学知识,尤其要注意教材中结论性语言,不能表述过于口头化,也不能滥用文学性的修饰语。
经典示例——在体验中品悟技法[例] [2021·辽宁卷,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 历史上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国之大者”。鲁成公十三年(公元前578年),刘康公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汉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年)敕曰:“漕运通流,国之大计。”明洪武十年(1377年)太祖曰:“赏罚者,国之大权,人君操赏罚之权,以御天下。”——据《左传》《汉书》《唐会要》《明实录》整理
材料二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张之洞连上《遵旨筹议变法谨拟整顿中法十二条折》及《遵旨筹议变法谨拟采用西法十一条折》,认为:“盖立国之道,大要有三:一曰治,二曰富,三曰强国。”——据《张之洞全集》整理(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康公、汉文帝、唐德宗、明太祖、张之洞提出“国之大者”主题的时代背景。(10分)(2)让人民生活幸福是我们今天的“国之大者”。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古今确立“国之大者”主题的因素。(5分)
答案:(1)刘康公: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得到采用;汉文帝:统治者采用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统治政策,致力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唐德宗:藩镇割据,经济残破,百姓负担沉重;明太祖: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张之洞:列强入侵,民族危机深重。(10分)(2)社会环境、社会矛盾、统治政策、时代潮流等。(5分)
模拟演练——在训练中创新应用1.[2022·北京卷,19]【军费与财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至崇祯四年(1631年)辽饷结构图注:明万历末年,为应对辽东战事而加派赋税,称“辽饷”。
材料二清咸丰同治时期(1851~1874年)主要财政收入趋势图注:清咸丰年间,“盐引停运,关税难征,地丁钱粮复间因兵荒而蠲免(注:免除)缓征”。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在国内交通要道设立关卡,依商品数量或价值加征约百分之一的税,称为“厘金”。
(1)明代为应对辽东战事、清代为镇压太平天国而筹措军费。阅读上述材料,指出两者增加军费的主要来源有何不同。(4分) (2)结合材料及所学,概括19世纪60~70年代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8分)
答案:(1)不同:明代为应对辽东战事,征收“辽饷”,主要是加派田赋。(2分)清代镇压太平天国时,原有的税收难以增加,新增商税厘金。(2分)(2)趋势:19世纪60~70年代,厘金和关税收入超越田赋,成为清政府最主要的财政来源。(2分)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等使得清政府财政支出剧增,需要另辟财源。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导致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同时中国原材料出口增加。洋务运动和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兴起,也推动了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6分)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至崇祯四年(1631年)辽饷结构图”“明万历末年,为应对辽东战事而加派赋税,称‘辽饷’”得出明代为应对辽东战事,征收“辽饷”,主要是加派田赋;据材料二“清咸丰同治时期(1851~1874年)主要财政收入趋势图”“清咸丰年间,‘盐引停运,关税难征,地丁钱粮复间因兵荒而蠲免(注:免除)缓征’。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称为‘厘金’”得出清代镇压太平天国时,原有的税收难以增加,新增商税厘金。第
(2)问,第一小问趋势,据材料二“清咸丰同治时期(1851~1874年)主要财政收入趋势图”可知,19世纪60~70年代,厘金和关税收入超越田赋,成为清政府最主要的财政来源。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二“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称为‘厘金’”结合所学得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等使得清政府财政支出剧增,需要另辟财源;结合所学得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导致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同时中国原材料出口增加,关税增加;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60~70年代,洋务运动和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兴起,也推动了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厘金增加。
2.[2021·新高考福建卷,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 陆皓东(1868~1895年),生于广东香山的一个商人家庭。他明辨事理、刚强不屈,自幼与孙中山交好。1883年,孙中山自檀香山回国,两人交往更加密切,陆皓东接受了许多西方科学文化知识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1890年,陆皓东自上海南下,往返于香港、广州,探求革命救国途径。1893年,他与孙中山等人在广州筹划创设革命组织,决定以“驱除鞑虏,恢复华夏”为宗旨。1895年,兴中会总部在香港成立,开始策划武装起义,计划袭取广州为革命根据地。陆皓东亲自绘制了起义所用的军旗,并在广州协助指挥调度。后起义计划泄密,陆皓东为销毁革命党人名册而未能及时撤离,在指挥机关被捕。面对清朝官吏的严刑审讯,他坚贞不屈,慷慨陈词:“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遂英勇就义。——摘编自李新等主编《中华民国史·人物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陆皓东走上革命救国道路的推动因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陆皓东在清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历史功绩。(6分)
答案:(1)因素:受时局影响;个人品格与爱国心;孙中山的影响。(6分)(2)功绩:推动创建早期革命组织,促进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深入发展;积极参与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首次反清武装起义,以自我牺牲精神鼓舞了后来者的革命斗志。(6分)
2025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版块二中国近现代史 高考微讲座二中国近现代史大题突破技法点拨高分导练课件: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版块二中国近现代史 高考微讲座二中国近现代史大题突破技法点拨高分导练课件,共60页。
2025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版块三世界史 高考微讲座三世界史大题突破技法点拨高分导练课件: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版块三世界史 高考微讲座三世界史大题突破技法点拨高分导练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材料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新高考历史特点类材料题解题突破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新高考历史特点类材料题解题突破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破解特点类试题的秘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