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期末]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中国自行研制了C919飞机。下列涉及C919飞机的相关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A. 机体主结构——铝锂合金B. 起落架轮胎——复合橡胶材料
C. 飞机风挡——特种航空玻璃D. 客舱地板——芳纶高分子材料
【答案】A
【解析】
【详解】A.机体主结构——铝锂合金,属于金属材料,A选;
B.起落架轮胎——复合橡胶材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B不选;
C.飞机风挡——特种航空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C不选;
D.客舱地板——芳纶高分子材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D不选;
答案选A。
2. 下列过程属于自然固氮的是( )
A. 氮气和氢气反应合成氨 B. 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氮气
C. 镁条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 D. 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氨
【答案】D
【解析】
【分析】游离态氮元素转化为化合态氮元素的过程为氮的固定,据此解答。
【详解】A.氮气和氢气反应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A不选;
B.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氮气属于物理变化,B不选;
C.镁条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属于人工固氮,C不选;
D.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氨属于自然固氮,D选;
答案选D。
3. 下列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 )
A. 丙烷分子的球棍模型: B. 一氯甲烷的电子式:
C. 乙烯的结构简式: D. 甲烷分子的空间填充模型: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为丙烷分子的球棍模型,A正确;
B.一氯甲烷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B正确;
C.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C错误;
D.可以表示甲烷分子的空间填充模型,D正确;
故选C。
4. 下列金属中,通常用电解法冶炼的是( )
A. 铁B. 银C. 铜D. 铝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铁为较活泼金属,工业上采用热还原法冶炼,A错误;
B.银为不活泼金属,工业上采用热分解法冶炼,B错误;
C.铜为不活泼金属,工业上采用热还原法冶炼,C错误;
D.铝为活泼金属,工业上采用电解熔融氧化物的方法冶炼,D正确;
故选D。
5. 下列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 在中燃烧B. 在中燃烧
C. 与反应D. 灼热的炭与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中燃烧放出能量,属于放热反应,A不选;
B.在中燃烧放出能量,属于放热反应,B不选;
C.与反应放出能量,属于放热反应,C不选;
D.灼热的炭与反应生成CO,吸收能量,属于吸热反应,D选;
答案选D。
6. 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 太阳能B. 氢能C. 地热能 D. 化石能源
【答案】D
【解析】
【详解】理想的新能源应具有资源丰富、可以再生、对环境无污染等特点,太阳能、氢能、地热能等均属于新能源。化石能源不可再生,不属于新能源。
答案选D。
7. 下列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 乙烯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乙烷 B. 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 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 D. 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化氢
【答案】A
【解析】
【详解】A.乙烯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乙烷属于加成反应,A正确;
B.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氧化反应,B错误;
C.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C错误;
D.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化氢,D错误;
故选A。
8. 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液态植物油可与发生加成反应B. 蛋白质遇浓硫酸显黄色
C. 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D. 糖类都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液态植物油含有碳碳双键,可与发生加成反应,A正确;
B.含苯环的蛋白质遇浓硝酸显黄色,B错误;
C.淀粉和纤维素是高分子化合物,聚合度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C错误;
D.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D错误;
故选A。
9. 下列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 )
A. 与S反应:
B. 和浓反应:
C. 的催化氧化反应:
D. 与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 与S反应方程式为:,A正确;
B.和浓反应方程式为:,B正确;
C.的催化氧化反应方程式为:,C错误;
D.与反应方程式为:,D正确;
故选C。
10.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两者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B. 氨易液化且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可作制冷剂
C. 晶体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可用作半导体材料
D. 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可用于制备硫酸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氮气分子中三键键能大,因此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可用作保护气,A正确;
B.氨气易液化且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可作制冷剂,B正确;
C.由于晶体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因此可用作半导体材料,C正确;
D.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可被氧化为三氧化硫,三氧化硫溶于水得到硫酸,因此可用于制备硫酸,D错误;
答案选D。
1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乙烷与戊烷互为同系物B. 与互为同位素
C. 与互为同分异构体D. 和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乙烷与戊烷均属于链状烷烃,结构相似,二者互为同系物,A正确;
B.与的质子数不同,不能互为同位素,是两种不同的元素,B错误;
C.与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C正确;
D.和金刚石均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D正确;
答案选B。
12. 下列做法与调控化学反应速率无关的是( )
A. 有些食品的加工过程中加入着色剂B. 用冰箱冷藏食物
C. 将块状药品研细后进行实验D. 在铁制品表面刷油漆
【答案】A
【解析】
【分析】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有:固体表面积、反应温度、浓度、压强(有气体参与)、形成原电池、使用催化剂等,以此结合反应实质进行判断。
【详解】A.有些食品的加工过程中加入着色剂,是为了改善食品的颜色,与调控反应速率无关,故A选;
B.冰箱冷藏食物,温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从而减缓食品腐败的速率,与调控反应速率有关,故B不选;
C.将块状药品研细后进行实验,可以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与调控反应速率有关,故C不选;
D.在铁制品表面刷油漆,减缓铁制品腐蚀的速率,与调控反应速率有关,故D不选;
故选A。
13. 一定条件下,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下列不能说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 的含量不再改变 B. 的质量不再改变
C. 体系的压强不随时间发生变化 D. 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反应未达到平衡时,的含量一直发生变化,的含量不再改变可以说明平衡,A正确;
B.反应未达到平衡时,的质量一直发生变化,的质量不再改变可以说明平衡,B正确;
C.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发生改变,体系压强与气体分子数有关,为变量,体系的压强不随时间发生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C正确;
D.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时可以说明平衡状态,其比值为1,过于偶然,不能说明平衡状态,D错误。
故选D。
14. 海水中的化学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利用海水提取溴和镁的过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提取发生反应:
B. 空气的作用是将吹出
C. 经过两次转化的目的是富集溴
D. 沉淀溶于盐酸的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向海水中加入石灰乳可将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镁沉淀,过滤将氢氧化镁分离,加入盐酸溶解,生成氯化镁,蒸发结晶获得氯化镁晶体,在HCl气流中加热结晶获得无水氯化镁,然后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得到金属镁;过滤后的滤液中通入氯气置换出溴单质,继而通入空气,将溴吹入吸收塔,被二氧化硫的水溶液吸收转化成氢溴酸,以达到富集的目的,然后,再用氯气将其氧化得到产品溴,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提取发生反应:,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空气的作用是将吹出,B正确;
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经过两次转化的目的是富集溴,C正确;
D.难溶,溶于盐酸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D错误;
答案选D。
15. 甲基丙烯酸甲酯可用于合成有机玻璃,其结构简式为。下列关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分子式为B. 可以发生酯化反应
C. 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D. 可以发生加聚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结构简式可判断分子式为,A正确;
B.含有碳碳双键和酯基,不能发生酯化反应,B错误;
C.含有碳碳双键和酯基,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C正确;
D.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聚反应,D正确;
答案选B。
16. 下列关于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B. 常温下都是无色气体
C. 均可用排空气法收集D. 均可由和反应直接制备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A正确;
B.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气体,一氧化氮是无色气体,B错误;
C.NO在室温下能够与O2发生反应,因此不能用排空气方法收集,C错误;
D.N2和O2直接化合得到NO,NO与O2反应产生NO2,因此NO2不可由N2和O2直接化合得到,D错误;
故选A。
17. 如图为普通锌锰电池的构造示意图,放电时的电池反应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锌筒作负极
B. 发生还原反应
C. 工作时电子由锌筒通过外电路流向石墨棒
D. 正极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锌是活泼金属,作负极,二氧化锰得到电子,据此解答。
【详解】A.锌是活泼金属,锌筒作负极,A正确;
B.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B正确;
C.锌筒作负极,石墨棒是正极,因此工作时电子由锌筒通过外电路流向石墨棒,C正确;
D.正极得到电子,电极反应:,D错误;
答案选D。
18. 实验室常用乙酸、乙醇和浓硫酸合成乙酸乙酯,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乙中导管不伸入液面下是为了防止倒吸
B. 实验结束,乙中液体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
C. 加入过量乙醇,可使乙酸完全转化为乙酸乙酯
D. 加热和使用浓硫酸均可增大该反应的速率
【答案】C
【解析】
【分析】甲装置是发生装置,乙装置是吸收装置,结合物质的性质和问题分析解答。
【详解】A.乙酸乙酯蒸汽中含有乙醇和乙酸的蒸汽,乙醇和乙酸均易溶于水,因此乙中导管不伸入液面下是为了防止倒吸,A正确;
B.乙酸乙酯难溶于水,密度小于水,因此实验结束,乙中液体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B正确;
C.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即使加入过量乙醇,也不能使乙酸完全转化为乙酸乙酯,C错误;
D.反应中浓硫酸起催化剂作用,因此加热和使用浓硫酸均可增大该反应的速率,D正确;
答案选C。
19. 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大约可溶解700体积。用排空气法收集于圆底烧瓶后,完成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圆底烧瓶内形成“喷泉”,说明易溶于水且溶解速率大
B. 烧瓶中剩余部分气体是由于的溶解已达饱和
C. 烧瓶内溶液变为红色,原因是:
D. 溶解前含氮物质的物质的量、溶解后含氮物质的物质的量n存在: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氨气极易溶于水,因此圆底烧瓶内形成“喷泉”,说明易溶于水且溶解速率大,A正确;
B.收集的氨气中含有空气,因此烧瓶中剩余部分气体,并不是由于的溶解已达饱和,B错误;
C.烧瓶内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其原因是:,C正确;
D.溶解前含氮物质的物质的量,依据元素守恒可知溶解后含氮物质的物质的量n存在:,D正确;
答案选B。
20. 新型碱性氨-氧气燃料电池的装置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装置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B. 工作时电流从电极b经导线流向电极a
C. a极反应: D. 该装置产物无污染,符合“绿色化学”思想
【答案】C
【解析】
【分析】氨气失去电子,在负极通入,氧气得到电子,在正极通入,据此解答。
【详解】A.该装置是原电池,该装置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电极a是负极,电极b是正极,因此工作时电流从电极b经导线流向电极a,B正确;
C.a极是负极,溶液显碱性,电极反应式为,C错误;
D.生成物是氮气和水,该装置产物无污染,符合“绿色化学”思想,D正确;
答案选C。
21. 研究小组模拟汽车尾气处理。某温度下,将一定量和加入恒容盛有催化剂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测得、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b段用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B. 时刻,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C. 平衡时,的转化率为
D. 通过调控反应条件,可以提高该反应进行的程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A.ab段用NO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ml/(L⋅s),A正确;
B.4s时刻,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B错误;
C.平衡时,NO的转化率为,C正确;
D.通过调控反应条件,可以提高该反应进行的程度,比如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且可以提高平衡转化率,D正确;
故选B。
22. 中国科学家使用催化剂,通过电催化实现了在温和的条件下人工固氮,电极上催化过程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氮分子内两个氮原子间以结合 B. ①②中均断开氮分子内的部分化学键
C. 形成要吸收能量D. 在电极上被催化还原
【答案】C
【解析】
【详解】A.N元素最外层有5个电子,需要3个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而每一个公用电子对成为一个共价键,故为三个共价键,故A正确;
B.根据题目图示,氮气分子与反应,得到一个e-,形成N-H键,分子内的部分化学键断开,故B正确;
C.化学键的断裂要吸收能量,化学键的形成要放出能量形成稳定的结构,故C错误;
D.该人工固氮的电催化过程的电极反应: ,被催化还原,故D正确;
答案选C。
23.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答案】B
【解析】
【详解】A.乙醇、水均与Na反应生成氢气,有气体生成,不能证明乙醇中是否含水,故A错误;
B.向裂化汽油中加入的溶液,的溶液褪色,由实验及现象能证明裂化汽油中含有不饱和烃,故B正确;
C.淀粉水解后,没有加NaOH中和硫酸,不能检验葡萄糖,则不能证明淀粉没有水解,故C错误;
D.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溶液,发生盐析,故D错误;
故选B。
24. 一定温度下,探究铜与稀的反应,在注射器中进行如下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I中生成无色气体的反应:
B. II中气体变为红棕色,发生了反应:
C. Ⅲ中的反应速率比I中的大,原因是溶于水使的浓度:Ⅲ>I
D. 当注射器的活塞不再移动时,再抽入稀,可以继续溶解
【答案】C
【解析】
【分析】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NO,通入空气NO被氧化为NO2,催化反应使反应速率加快,据此解答。
【详解】A.过程Ⅰ发生的反应为Cu和稀HNO3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故A正确;
B.II中气体变为红棕色,说明NO被氧化为NO2,发生了反应:,故B正确;
C.随着反应进行,溶液里生成硝酸铜,根据氮元素守恒,溶液中硝酸浓度应比原硝酸浓度减小,不会增大。加入NO2后反应速率加快,说明NO2对该反应具有催化剂,故C错误;
D.向反应后的溶液中继续滴加过量稀硫酸,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可以与铜粉继续反应生成NO,铜可以继续溶解,故D正确;
故选C。
25. 实验小组探究溶液与以及铵盐溶液的反应。
已知:i.为棕黑色,接近无色
ii.溶液的越小,溶液的越大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由I、II可知,酸性越强,越有利于氧化
B. 由II、III可知,浓度减小,其还原性增强
C. V的目的是排除还原的干扰
D. 由I、IV、V可知,与相比,更易还原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I、II可知,酸性越强,紫色褪色越明显,说明酸性越强,越有利于氧化,A正确;
B.II实验使用的溶液为等pH的溶液,而III实验使用的溶液为等pH的溶液,铵根离子浓度不相同的同时,III实验中还有非单一变量氯离子的干扰,不能认为浓度减小,其还原性增强,应考虑氯离子的还原作用,B错误;
C.对比实验IV和V,V选择等pH的强碱溶液,目的是排除还原的干扰,C正确;
D.由I、IV、V可知,实验IV试管底部棕黑色沉淀的量比I中的多,说明与相比,更易还原,D正确。
故选B。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8题,共50分。
26.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是人类获取能量的重要途径。几种化学反应如下。
a.与稀硫酸反应
b.溶液与盐酸反应
c.晶体与晶体反应
(1)上述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能用上图表示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其能量变化的原因是:断开反应物的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___________(填“>”或“<”)形成生成物的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
(2)从上述反应中选择一个反应设计原电池。
①将上图原电池装置补充完整___________。
②说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证据是:石墨棒表面有气泡产生、___________。
【答案】(1)①. ab ②. <
(2)①. ②. 电流计的指针偏转
【解析】(1)由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属于放热反应,则a.与稀硫酸反应、b.溶液与盐酸反应均是放热反应,c.晶体与晶体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能量变化能用上图表示的是ab,断键吸热,形成化学键放热,则其能量变化的原因是:断开反应物的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的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
(2)①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为原电池,其中锌是负极,电解质溶液是硫酸,则原电池装置为。
②电子的定向移动产生电流,说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证据是:石墨棒表面有气泡产生、电流计的指针偏转。
27. 学习小组探究外界条件对与反应速率的影响。用同种铁块,初始溶液的体积均为,其余实验条件如下表所示,设计如下对比实验。
(1)I、II为一组对照实验。
①___________。
②I、II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I、II中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II对应的曲线是___________(填“M”或“N”)。
(3)III中反应速率几乎为0,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再提出一种增大与稀疏酸反应速率的方法:___________。
【答案】(1)①. 1.0 ②.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探究温度对与反应速率的影响
(2)N
(3)常温下,的表面被浓硫酸氧化,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浓硫酸与铁的进一步反应
(4)增大同质量铁的表面积(或加入少量硫酸铜,或适当增大硫酸溶液的浓度)
【解析】(1)①I、II为一组对照实验,由于温度不同,所以硫酸的浓度必须相同,则1.0。
②I、II的实验中温度是变量,其目的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探究温度对与反应速率的影响。
(2)II中温度高,反应速率快,斜率大,因此对应的曲线是N。
(3)由于常温下,的表面被浓硫酸氧化,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浓硫酸与铁的进一步反应,所以III中反应速率几乎为0。
(4)依据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判断增大与稀疏酸反应速率的方法有增大同质量铁的表面积(或加入少量硫酸铜,或适当增大硫酸溶液的浓度等)。
28. 实验室制备并完成与反应的实验装置如下。
(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
(3)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装置C中出现红色固体,其中标准状况下参与反应时,有电子发生转移,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D为吸收剩余的的装置,在方框中画出装置示意图并标明试剂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碱石灰
(3)
(4)
【解析】熟石灰和氯化铵混合加热制备氨气,利用装置B干燥氨气,装置C检验氨气的还原性,装置D吸收多余的氨气,据此解答。
(1)装置A制备氨气,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氨气是碱性气体,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碱石灰,用来干燥氨气。
(3)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装置C中出现红色固体,其中标准状况下(0.1ml)参与反应时,有电子发生转移,说明还原产物中氮元素化合价是0价,因此生成氮气,则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装置D为吸收剩余的的装置,氨气极易溶于水,需要有防倒吸装置,则在方框中画出装置示意图为。
29. 蔗糖与浓硫酸发生作用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1)过程①中白色固体迅速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___________性。
(2)过程②中黑色固体迅速膨胀,形成多孔海绵状固体。黑色固体与浓硫酸反应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验证过程②中生成的产物,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①C中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产物中有___________。
②下列试剂中可以替代D中溴水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溶液 b.饱和溶液 c.酸性溶液
③能说明产物中有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答案】(1)脱水
(2)
(3)①. ②. c ③. E中品红溶液不褪色,同时F中溶液变浑浊
【解析】A装置是发生装置,B装置检验水蒸气,C装置检验二氧化硫,D装置除去二氧化硫,E装置验证二氧化硫是否除尽,F装置检验二氧化碳,据此解答。
(1)过程①中白色固体迅速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2)过程②中黑色固体迅速膨胀,形成多孔海绵状固体,其中黑色固体是碳,与浓硫酸反应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3)①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则C中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产物中有。
②a.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硫,也能吸收二氧化碳,不能代替溴水,a不选;
b.饱和溶液吸收二氧化硫的同时又产生二氧化碳,不能代替溴水,b不选;
c.酸性溶液能氧化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不反应,可以代替溴水,c选;
答案选c。
③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说明产物中有的实验现象是E中品红溶液不褪色,同时F中溶液变浑浊。
30. 除去粗盐水中含有的、和的过程如下:
Ⅰ.向粗盐求中加入过量的试剂a,过滤;
Ⅱ.向I中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溶液,过滤;
Ⅲ.向Ⅱ中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溶液,过滤;
IV.将Ⅲ中所得的滤液用盐酸调节,得盐水。
已知:时,部分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
(1)I中所加试剂a可以是___________。
(2)Ⅱ的目的是除去粗盐水中的。
①检验沉淀完全的方法是:加入过量的溶液后,___________(填操作和现象)。
②选用溶液而不选用溶液,运用表中数据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Ⅳ中加入盐酸后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答案】(1)溶液
(2)①. 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溶液,若不出现浑浊,说明已沉淀完全 ②. 的溶解度比的溶解度小得多,溶液可将沉淀得更完全
(3)
(4)①. ②.
【解析】粗盐提纯过程中向粗盐水中加入过量溶液,将变成沉淀,过滤,向所得滤液中加入过量溶液,生成,除去过滤,再加入,除去以及过量的,过滤,滤液用盐酸调节pH,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以及碳酸钠,得到精制盐水。
(1)根据分析可知,试剂a为溶液,故答案为:溶液;
(2)①检验沉淀完全的方法是:加入过量的溶液后,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溶液,若不出现浑浊,说明已沉淀完全,故答案为: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溶液,若不出现浑浊,说明已沉淀完全;
②选用溶液而不选用溶液原因是:的溶解度比的溶解度小得多,溶液可将沉淀得更完全,故答案为:的溶解度比的溶解度小得多,溶液可将沉淀得更完全;
(3)Ⅲ中加入,除去以及过量的,故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4)加入盐酸,除去过量的溶液以及溶液,离子反应为、,故答案为:、。
31. 乙烯是石油化学工业重要的基本原料,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部分条件和试剂略)。
(1)中国科学家开创了一种温和条件下的乙烷氧化脱氢制备它烯的全新合成路线,大大降低了能耗和碳排放。过程中用低温蒸溜的方法分离产品和原料,该分离方法是利用乙烷和乙烯的___________不同。
(2)A是一种高分子,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能与溶液反应,D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B与D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关于反应②③④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都有碳氢键的断裂 b.都有碳氧键的形成 c.都有碳碳键的断裂
(6)一定条件下,乙烯与D反应生成E的原子利用率为.其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答案】(1)沸点
(2)
(3)
(4)①. 羧基或
②.
(5)b
(6)加成反应
【解析】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A,在催化剂作用下和水加成生成B是乙醇,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乙醛继续被氧化生成D是乙酸,乙酸和乙醇酯化生成E是乙酸乙酯,据此解答。
(1)用低温蒸溜的方法分离产品和原料,这说明该分离方法是利用乙烷和乙烯的沸点不同。
(2)A是一种高分子,是聚乙烯,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3)反应③是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D是乙酸,能与溶液反应,D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是羧基。B与D反应生成E属于酯化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5)a.反应②没有碳氢键的断裂,a错误;
b.反应②③④分别生成乙醇、乙醛和乙酸,都有碳氧键的形成,b正确;
c.反应③④没有碳碳键的断裂,c错误;
答案选b。
(6)一定条件下,乙烯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的原子利用率为,因此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
32. 银广泛应用于化工、电子和工业催化等领域,废银催化剂中回收银的一种流程示意图如下(部分条件和试剂略)。
(1)银的溶解
①用稀溶出废银催化剂中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研究表明,相同时间内,用硝酸-双氧水协同法溶,不仅可减少氮氧化物的产生,还可提高银的浸出率。银的浸出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i.溶银过程中,双氧水可能参与的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时硝酸-双氧水协同法银浸出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银的沉淀
操作b的名称是___________。
(3)银的还原
作还原剂,可将还原出来,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___________
(4)银的含量测定
已知:(白色)
取银锭样品用稀硝酸溶解,得到待测液。取待测液,滴加2滴溶液,再用溶液沉淀,至出现稳定的浅红色时消耗溶液。
①上述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银锭中银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②. ③. 温度由升至时,分解速率大,浓度显著降低
(2)过滤
(3)
(4)①. 指示恰好沉淀完全 ②.
【解析】含银废渣与稀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银溶解,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可以将硝酸银转化为氯化银沉淀过滤,向氯化银沉淀中加入氨水形成络合物溶解:,并使用N2H4进行还原分离,由此得到银锭。
(1)①用稀溶出废银催化剂中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用硝酸-双氧水协同法溶,不仅可减少氮氧化物的产生,还可提高银的浸出率,由此推测双氧水氧化NO或Ag,化学方程式为 、 。
时硝酸-双氧水协同法银浸出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温度由升至时,分解速率大,浓度显著降低。
(2)经操作b分离得到溶液和沉淀,可知该操作为过滤。
(3)由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可知化学方程式为。
(4)①取待测液,滴加2滴溶液,再用溶液沉淀,至出现稳定的浅红色即铁离子与硫氰根离子络合时达到滴定终点,可知上述过程中的作用是指示恰好沉淀完全。
②由可知银锭样品中含银质量为,则银锭中银的质量分数是。
33. 化学小组实验探究含+4价硫元素的物质与溶液的反应。
实验I:向溶液中通入,溶液很快由黄色变红色。静置几小时后,溶液最终变为浅绿色。
(1)若和溶液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作__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
(2)探究和溶液是否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甲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取少量反应店的溶液,滴加酸化的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
乙同学认为上述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小组同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证明有生成。
(3)探究实验I中溶液颜色变为红色的原因。
已知:、
分析的水溶液中粒子的组成,推测与溶液中某种含价硫元素的粒子形成了红色物质,进行如下实验。
与___________直接作用是I中溶液变红的主要原因,实验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进一步探究与的反应。
实验V:向溶液中滴加溶液,溶液由黄色变为红色,并析出少量沉淀。至加入溶液后,析出大量橙黄色沉淀,继续加入溶液,沉淀溶解,溶液呈红色。通过下列实验证实橙黄色沉淀中含有和。
白色沉淀是,试剂1是___________,试剂2是___________。
(5)综上所述,含价硫元素的物质与溶液的反应与___________有关(答一点)。
【答案】(1)还原剂
(2)可以将氧化为,对判断能否氧化造成干扰
(3)①. ②. 实验IV中溶液的红色比Ⅱ、Ⅲ的深
(4)①. 溶液 ②. 溶液(或氯水等)
(5)反应物的存在形式、反应物的相对用量等
【解析】具有还原性,含有铁离子,具有氧化性,若和溶液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作还原剂;
(1)根据分析,作还原剂;
(2)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乙同学认为上述方案不合理,理由是可以将氧化为,对判断能否氧化造成干扰;
(3)对比II、III、IV的现象可知:与直接作用是I中溶液变红的主要原因,实验证据是实验IV中溶液的红色比Ⅱ、Ⅲ的深;
(4)白色沉淀是,先滴加氯化钡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硫酸根,再加氧化剂生成沉淀说明亚硫酸根被氧化成硫酸根,故试剂1是溶液,试剂2是溶液(或氯水等);
(5)综上所述,根据5组实验,含价硫元素的物质与溶液的反应与反应物的存在形式、反应物的相对用量等有关。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乙醇中加入一小粒金属钠
产生无色气泡
乙醇中含有水
B
向裂化汽油中加入的溶液
的溶液褪色
裂化汽油中含有不饱和烃
C
淀粉溶液和稀混合加热后,再加入新制的,煮沸
无砖红色沉淀产生
淀粉未水解
D
向两份鸡蛋清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溶液和溶液
均有固体析出
蛋白质均发生变性
实验
序号
试剂a
实验现象
试剂a
溶液
I
溶液
紫色略变浅,试管底部有少量的棕黑色沉淀
II
硫酸酸化的
溶液
紫色变浅
III
硫酸酸化的
溶液
紫色褪去
IV
氨水
紫色变浅,试管底部棕黑色沉淀的量比I中的多
V
溶液
无明显变化
序号
温度/
I
25
10
1.0
II
40
10
a
III
25
10
18.4
物质
溶解度/g
序号
实验
试剂a
现象
II
的水溶液
溶液变红
III
溶液
溶液变红,且红色比Ⅱ的深
IV
溶液
溶液变红,且红色比Ⅲ的深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中国自行研制了C919飞机,下列过程属于自然固氮的是,下列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下列属于吸热反应的是,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下列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12页。
精品解析: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精品解析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