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部编版 高中语文必修上24-25版:晨读时光 第3课 (2)哦,香雪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025866/0-172235432652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学案:部编版 高中语文必修上24-25版:晨读时光 第3课 (2)哦,香雪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025866/0-172235432655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3 (百合花 *哦,香雪)3.2* 哦,香雪学案及答案
展开1.成语积累(根据解释,填写成语)
(1)( ):仰起头,迈着大步向前。形容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2)( ):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形容看来可以实现而实际难以实现。
(3)( ):心里愿意,一点儿也不勉强。
(4)( ):(事物的好坏、情况的变化、数量的大小等)出乎人们的意料;在人们的意料之外。
(5)( ):理由充分,因而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
答案 (1)昂首阔步 (2)可望而不可即 (3)心甘情愿 (4)出人意料 (5)理直气壮
2.铁凝名句
(1)也许你会为了一个梦去追寻终生,纵然一路荆棘,一路坎坷,你无所顾忌。
(2)人是多么怕被观察被窥测啊,尤其不愿被暗处的同类窥破。
(3)以往的一切对你的人生也许都是一种财富。甚至那些痛苦,我觉得都是为了今天的幸福所做的准备。
(4)世上最纯洁、美丽的情感就是少女的梦想。
(5)所谓“聊得来”的含义其实是:读懂你的内心,听懂你的说话,与你的见识同步,配得上你的好,并能互相给予慰藉、理解和力量。
三月香雪
铁 凝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写过一篇名叫《哦,香雪》的短篇小说,发表在《人民日报》上,是一个关于女孩子和火车的故事,小说的主人公叫香雪。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曾在山区农村有过短暂的生活。还记得那是一个晚秋,我从京原线(北京—太原)出发,乘火车在京冀交界处的一个小村下了车。站在高高的路基向下望,就看见了村口那个破败的小学校:没有玻璃、没有窗纸的教室门窗大敞着,一群衣衫褴褛的小学生正在黄土院子里做着手势含混、动作随意的课间操,几只黑猪白猪就在学生的队伍里穿行……贫瘠的土地和多而无用的石头禁锢了这里的百姓和他们的日子,他们不知道四周那奇妙峻美的大山是多么诱人,也不知道一只鸡和一斤挂面的价值区别——这里无法播种小麦,白面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于是就有了北京人乘一百公里火车,携带挂面到这里换鸡的奇特交易:一斤挂面等于一只肥鸡!这小村的生活无疑是拮据寒酸的、滞重封闭的,求变的热望似乎不在年老的一代身上,而是在那些女孩子的眼神里、行动上。
我在一个晚上发现房东的女儿和几个女伴梳洗打扮,更换衣裳。我以为她们是去看电影,问过之后才知道她们从来没有看过电影,她们是去看火车,去看每晚七点钟在村口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这一分钟就是香雪们一天里最宝贵的文化生活。为了这一分钟,她们仔细地洗去劳动一天蒙在脸上的黄土,她们甚至还洗脚,穿起本该过年才拿出来的家做新鞋,也不顾火车到站已是夜色模糊。这使我有点心酸——那火车上的人,谁会留神车窗下边这些深山少女的脚和鞋呢。然而这就是梦想的开始,这就是希冀的起点。她们会为了一个年轻的列车员而吃醋、不和,她们会为了没有看清车上某个女人头上的新型发卡而遗憾。少女像企盼恋人一样地注视着无比高大的火车,火车也会借了这一分钟欣赏窗外的风景——或许这风景里也包括女孩子们。火车上的人们永远不会留神女孩子们那刻意的打扮,可她们对火车仍然一往情深。
于是就有了小说主人公香雪用一篮子鸡蛋换来火车上乘客的一只铅笔盒的“惊险”。为了这件样式新颖、带有磁铁开关、被香雪艳羡不已的文具,她冒险跳上火车去交易,火车开动了,从未出过家门的香雪被载到下一站。香雪从火车上下来,怀抱铅笔盒,在黑夜的山风里独自沿着铁轨,勇敢地行走三十里回到她的村子。以香雪的眼光,火车和铅笔盒就是文明和文化的象征,火车冲进深山的同时也冲进香雪的心。
三十五年过去了,香雪的深山已是河北省著名的旅游景区,火车和铁路终于让更多的人发现这里原本有着珍禽异兽出没的原始次生林,有着可与非洲白蚁媲美的成堆的红蚁,有着气势磅礴的百里大峡谷,有着清澈明丽的拒马河,从前那些无用的石头们在今天也变成可以欣赏的风景。从前的香雪们早就不像等待恋人一样地等待火车,她们有的考入度假村做了服务员、导游,有的则成为家庭旅馆的店主。她们的目光从容自信,她们的衣着干净时新,她们懂得价值……而香雪们的下一代也已成人。
如今,养育我们的山川大地已是日新月异,旧貌换新颜,为什么许多读者还会心疼和怀念香雪那样的连什么叫受骗都不知道的少女?我想起当年一位读者在给我的信中写道,纯净的香雪涤荡了我们心头征战生活多年的灰尘。当我们渴望精神发展的速度和心灵成长的速度能够跟上科学发明的速度时,有时候我们必须有放慢脚步回望从前的勇气,有屏住呼吸审视心灵的能力。遥远的香雪们身上散发出来的人间温暖和清新的美德,就依然值得我们葆有和珍惜。
1983年3月的《人民日报》在我手上已经发黄发脆,但我面前呈现的却是一场晶莹的香雪过后,如云如烟的山桃花怒放之后,鸟儿鸣唱,满目青山。(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赏析 文中作者讲述了小说《哦,香雪》的创作动机,开头写《哦,香雪》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结尾又写到那张发黄发脆的《人民日报》,首尾照应。作者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发表的一篇小说《哦,香雪》为线索,串联起三十五年来一个小山村的巨变,构思独特而巧妙。写“我想起当年一位读者在给我的信……”看似闲笔,实则表现了人们对人间温暖、清新的美德的珍惜,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文章最后一段,作者通过想象,描绘了一幅山村鸟鸣山青图,寄托了作者对山村的美好怀念与诚挚期待。
1.课内素材
适用主题 选择、梦想、乡村与城市、封闭与开放等。
运用示例 因为青春,所以才敢梦想!久居山村的香雪为了心中那个灿烂的明天,为了心中对未来生活的渴望,她不惜走三十里夜路,用四十个鸡蛋换回了她向往已久的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这个在城里人看来微不足道的铅笔盒,恰恰包含了香雪的梦想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从香雪的身上,我们明白了:青春就要勇敢面对,大胆追求,这样才能有精彩的人生和进步文明的社会。
2.时新素材
李翠利:点点微光照亮读书路
李翠利是“微光书苑”的创始人,也是这家超市的经营者。从2008年做到现在,整整16年,李翠利坚持免费提供图书借阅,在乡村推广阅读。“取这个名字的用意,就是希望尽自己所能,发一点微光,做一些事情,让孩子们的童年能因为阅读变得更有质量。”即便现在已经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拥有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好人”等各种荣誉称号,李翠利对自己的定位还是一名普通村民,一位希望把阅读的种子播撒到孩子心中的乡村文化热心人。
李翠利从小热爱读书,正是热爱读书的精神追求,让李翠利格外在意乡村的文化生活。为了吸引乡村孩子读书,李翠利就腾出超市里最显眼的一块位置,将家里的200多本藏书整整齐齐地摆上去,并与孩子们约定:借一本书奖励一块糖或铅笔,写下读后感的还可以得到笔记本等奖励。慢慢地,孩子们都过来了,其中不少一开始是为了吃糖,但读着读着就真的爱上了读书,还带着家里的大人来借书。对此,李翠利感到特别欣慰。随着来看书的人越来越多,书籍数量明显不够了,李翠利就到处找书。一开始是去废品站淘书、去书摊购买低价书籍,后来去网上发帖募集图书,沿街寻找正版图书,并尝试联系文化名人、文化单位找书。所有能想到的途径,李翠利都一一尝试,前前后后的购书款有10万元之多。一段时间下来,努力终于有了回报,开始有爱心人士主动捐赠,一些单位也会不定期送来书籍。
在一个小小的村落,微光书苑滋养和承载了很多人的梦想。以阅读微光照亮童年时光,李翠利希望参与这项事业的人越来越多,能够支持这项事业的力量也越来越足。
适用主题 奉献、回馈社会、热心公益、榜样的力量等。
运用示例 一个人的力量能有多大?在河南安阳市内黄县马上乡李石村,李翠利经营着一家便利超市。穿过琳琅满目的日用百货,超市里“藏”着一个小小的图书借阅室。这,就是“微光书苑”。从创办以来,“微光书苑”中的书,一直免费供乡亲们借阅,还有孩子经常来这里看书,一个飘着书香的阅读空间就此诞生。它不仅使孩子爱上了读书,还使健康的乡村文化深入人心,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公益。李翠利以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把健康积极的文化种子播种在身边的这片土壤中。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a href="/yw/tb_c4001790_t4/?tag_id=42" target="_blank">16.2* 登泰山记导学案</a>,共3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a href="/yw/tb_c4001772_t4/?tag_id=42" target="_blank">10.2* 师说学案及答案</a>,共3页。
人教统编版9.3* 声声慢(寻寻觅觅)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a href="/yw/tb_c4001756_t4/?tag_id=42" target="_blank">9.3* 声声慢(寻寻觅觅)学案</a>,共4页。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b3db8a16b5d6587ba18abcf3fc66c6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