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毕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毕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解析01
    2024毕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解析02
    2024毕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解析03
    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毕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毕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解析,共27页。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实在是一个神秘莫测的精灵。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只知道钟表的时间,谬误地认定只有这钟表的时间才能衡量生命的价值,以至悲天悯人地“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最终难免在时间之流中急遽衰落而又无望挣扎,徒呼无奈地被捆绑在时间的转轮上悲壮地坠入死亡之湖?又有多少人悟彻了时间的真谛,在一瞬间便经历了全部的“死”和全部的“生”,最终走向生命的不朽?
    对于时间,古往今来起码存在着两种根本的误解。其一是把本体论意义上的时间、标志着“生命如何可能”的时间,与日常经验中或在钟表上所看到的时间等同起来。日常经验中或在钟表上所看到的时间,可以称之为现实时间。现实时间是认识论意义上的时间,是度量万物发展变化的作为手段和工具的时间。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三个方面:首先,现实时间把时间认定为一个外在于人的客观事实、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对象。它漠不关心地冷眼旁观着芸芸众生的生死,是事物的客观秩序、客观规律的深层涵义。中国先秦典籍中讲的“敬授人时”“学而时习之”以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讲的“时间”,都指的是时间的上述涵义。其次,现实时间把时间认定为一种无限的存在。它绝对的均匀流逝,是与人无关的纯粹持续,所谓“日夜相待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日夜无隙,而不知其所终”,因此是完全置身于人的有限生命之外的。最后,现实时间把时间认定为从过去——现在——未来的线性之流。而且,这时间的线性之流是以“现在”为核心的。“过去”无非是已经过去了的“现在”,“未来”则无非是尚未到来的“现在”。在这里,唯一合理和有价值的只是现在。因此,最重要的是抓住现在,占有现在。
    对于时间的第二种误解,是把本体论意义上的时间,标志着“生命如何可能”的时间,与源初的宇宙时间等同起来。所谓宇宙时间,是最基本的时间状态。它作为宇宙自然的存在形式,存在于人类活动之外,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假如要做个简单的比较,那么从现实的角度去感知时间,时间是一个从过去——现在——未来的线性之流。“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而从宇宙的角度去感知时间,时间则又回到了无限循环的原始状态,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宇宙时间等于无时间。维特根斯坦所领悟的:“如果把永恒理解为不是无限的时间的持续,而是理解为无时间性,则现在生活着的人,就永恒地活着。”显然也就正是宇宙时间的内在涵义。
    宇宙时间的提出,应该说是一大贡献。因为毕竟是它首先指出了:现实时间是可以超越而且必须超越的。但又不能不指出:所谓宇宙时间,也就是把自身从现实世界中剥离出来,舍弃历史、舍弃文化、舍弃价值形态,以绝对的虚无主义来控诉现实世界的历史文化和价值状态。不难看出,宇宙时间的所谓超越正是从这里派生出来的。重返虚无状态,或者说,公开地屈从于虚无状态,这就是宇宙时间的超越。但是这种超越在我看来却是另一种失误。试想,从价值状态回到虚无状态,回到“死生一也”“万物一府”的生命本然,又怎么可能指控现实时间所带来的价值失误,又怎么可能找到超越现实时间的真实根据?因此,不论这种重返虚无状态的宇宙时间对现实时间的揭露何等尖锐、何等深刻,对现实时间的指控又是何等勇敢,何等执着,对它本身,我们仍旧不妨认定,这实在是一种更加虚伪的失误。
    就是这样,我们虽然可以生存在宇宙时间或者现实时间之中,但又可以不曾生存在真实的时间之中。那么,真实的时间究竟是什么呢?在我看来,真实的时间只能是审美时间。所谓审美时间就是自由时间,它是本体论意义上的时间,也就是说,它不是与自然实在相关的时间,而是与“生命的存在与超越如何可能”相关的时间,与人的生命及其价值相关的时间。作为本体论意义上的审美时间,不可能像现实时间那样把时间划分为互不相关的过去、现在、未来。因为它不是对一个客观过程的计量,而是对一种生命存在的呈现。这就意味着,审美时间是一个恒长的生命之流。其中的每一瞬间都因为禀赋着正在生成的生命的全部内涵而具有价值,过去不是现已不在的东西,未来也不是尚未存在的东西,现在更不是一个独立自足的刹那。恰恰相反,正是过去、现在、未来,构成了不可或缺的生命中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之维。为了区别于现实时间,我们不妨称之为曾在、现在和将在。
    不过,在时间绵延中,又并非曾在、现在、将在三者的等量齐观,而是将在之维高于曾在之维和现在之维。将在对于曾在、现在的统摄,要求人随着可能性上路,事先从可能性来设定自己,于是,曾在不再是什么已经定型的东西,在将在的光辉的照耀下,曾在成为真力弥满、万象更新的生命潜流,成为生于斯、乐于斯而又孕育万有的胚胎和土壤,现在也不再是独立自足的瞬间,在将在的光辉的照耀下,现在成为对曾在的回忆和对将在的期待,成为生命的充盈、时间的充盈。在这个意义上,应该说,审美时间是在时间的尽头作到了时间的真正实现、世界的真正实现、生命的真正实现。
    (节选自潘知常《生命美学·在时间中征服时间》,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认为只有现实时间才能衡量生命的价值是对时间的一种谬误认识。
    B. 认识论意义上的现实时间可作为度量万物发展变化的手段和工具。
    C. 审美时间即是本体论意义上的、标志着“生命如何可能”的时间。
    D. 在审美时间中,现在高于曾在和将在,对曾在和将在有统摄作用。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要悟彻时间的真谛,就能在一瞬间便经历全部的“死”和全部的“生”,最终走向生命的不朽。
    B. 宇宙时间的提出既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指出现实时间可以且必须超越,但同时又有明显的局限性。
    C. 与现实时间之中的“过去”不同,审美时间中的“曾在”是生命潜流,是孕育万有的胚胎和土壤。
    D. 现在成为对曾在的回忆和对将在的期待,成为生命与时间的充盈,这是审美时间真实性的体现。
    3. 下列有关时间的表述中,最能体现“宇宙时间”特点的一项是( )
    A.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舒婷《神女峰》)
    B. 与造物同体,天地并生,逍遥浮世,与道俱成。(阮籍《大人先生传》)
    C.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D.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4.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现实时间”的内涵。
    5. 庄子有“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然而王羲之却认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请结合《兰亭集序》和本文简要分析王羲之否定庄子生死观的理由。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愿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搪瓷缸子
    史鑫
    一九四八年的一个秋日,屋前白杨树上的叶子差不多掉光了,你爷爷吆喝我去给他打酒。我怯生生地看了看他,高高瘦瘦的你爷爷像一棵白杨树,一身军装英姿飒爽、你爷爷抚摸着我的头说,这孩子又长高了。这时,你奶奶在旁边催促,快去快回,部队很快就要出发了。我一听急了,抄起一个搪瓷缸子撒腿就跑。
    钱家酒铺在村子西边,桥头旁的大柳树下,老远就能闻到酒香。酒是地瓜干子酒,钱老头戴着老花镜,拎着竹制的酒提子,从小口大肚的酒坛子里开始打酒,一边打酒一边说,你爷回来啦?我说,你快点打酒,他又问,你爷啥时走哇?我说,你快点打酒。钱老头哈哈大笑,花白的山羊胡子一振一撅,这孩子,还挺倔。
    大号的搪瓷缸子很快就打满了,几乎要溢出来。我递钱过去,钱老头摆摆手,这次不要,等你爷打仗回来,喝庆功酒的时候再说。我右手端着搪瓷缸子的把儿,左手托着瓷缸子的底儿,小心翼翼地端起来,缸子上有一枝红梅,像燃烧的火把。我抬腿迈步,一动身,酒就溢了出来。我急中生智,低下头,吮了一口,啊!又辣又香的酒,真好喝,又低头喝了第二口。酒降到缸沿以下。我继续走,酒在缸子里晃荡,又溅了出来。我干脆咕咚咕咚喝了几大口,眼见着,缸子里的酒下去了五分之一。
    啊!几百米的路,像是走了一整个秋季。待我如履薄冰地转过街角,快到家门口时候,看见你奶奶在大门口走来走去,焦灼不安的样子,一看见我,连忙迎了上来:
    怎么才回来呀!你奶奶满脸是泪,带着哭腔。
    俺爷呢?
    刚刚走啦,部队上的人来催了,
    我把搪瓷缸子递到你奶奶手里,撒腿朝南崖头跑去。俺那儿啊!别撵了,你又不随他们去哪儿!你奶奶焦急的声音追了上来。
    我站在高高的南崖头上,远远地看见一队人马沿着河滩向东边走去。我使劲儿喊,爷呀!你啥时回来呀!河道上的秋风很大,很快把我的喊声吹散,也把一队人马吹得看不见了踪影
    ……
    今年春节,一家人在吃团圆饭时,八十三岁的父亲谈起这件事,禁不住老泪纵横,那是最后一次见俺爷,只可惜,连壮行酒都没喝上,都怪我呀!
    我爷爷他……再也没回来吗?我问父亲。
    第二年春天,差不多也是这个时候吧,在一次战役中、他壮烈牺牲了。
    爷爷什么都没留下?
    父亲缓缓站起身,去了自己的房间,不一会儿,捧着一个红布兜走了出来、他解开布兜,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搪瓷缸子,缸子可真大,多处已经掉瓷了,露出里面发黑的生锈的铁,唯独,那枝梅花还在,红得像火。
    父亲端详着手中的搪瓷缸子,微笑着说,这个搪瓷缸子,差点被你奶奶扔掉!
    为啥?
    那天你奶奶在家门口左等右等不见我回来,就迈着小脚去南崖头找我,结果,看见我躺在南崖头的坡沿上,小脸通红,不省人事。你奶奶顿时吓得哭了,摇晃着我,叫我的名字,见我没有反应,你奶奶连忙把我抱起来,往家走去。俺可怜的娘啊!抱着我,小脚啄地、像鸡啄米一样,吃力地走着。快到家门口时,钱老头正好经过,他懂些医术,把你奶奶叫住,把我接过去,用手探探我的鼻息,翻看我的眼睛,按按我的脉搏,说没事,应该是酒喝多了,回家睡一觉就好了。天哪!你奶奶惊叫起来,八岁的孩子,怎么会喝醉呢?钱老头把眼一瞪,他端回来的缸子里,还剩下多少酒?你奶奶挠挠头、差不多还有一半吧!
    钱老头大笑,看看,这熊孩子居然喝了半斤,你别怕,这孩子随他爹,有酒量,再说,俺那酒也不是假酒,好着呢!
    怪不得没见你醉过。那么,后来呢?我有点儿急不可耐。
    确实,我睡到第二天才醒了过来。一醒来,我就问你奶奶,俺爷的搪瓷缸子呢?你奶奶朝我腮上拧了一把,怎么,还没喝够﹖我急了,连忙下床,依然有轻微的晕眩感,我翻箱倒柜,里里外外找那个搪瓷缸子,最后,在南墙根下,找到了被你奶奶扔掉的搪瓷缸子,有些地方磕掉瓷了,就是现在这个样子。
    哦!大家长嘘一口气。后来,就被你藏了起来,一直没用过?我猜测着说。
    用过一次,仅仅,用过一次。父亲伸出一根手指头,斩钉截铁地说。
    什么时候?
    我参军的时候,俺跟你奶奶用这个搪瓷缸子,娘儿俩喝了一次壮行酒。喝完之后,这个搪瓷缸子被你奶奶珍藏了起来,说要一代代传下去,现在交给你们。
    哈哈!众人开怀大笑,眼里含着泪花。
    再看搪瓷缸子上的那枝红梅,也似乎开得更艳了……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你爷爷像一棵白杨树”,既写出了爷爷高大的形象,又暗含了父亲对爷爷的仰慕和敬畏。
    B. 小说写父亲打酒时不回应钱老头对爷爷的关心,只是不停地催促,反映他内心急切的心理。
    C. 小说写父亲因钱老头打酒太满而“急中生智”,喝了一些,表明父亲不知喝酒会影响送行。
    D. “你奶奶朝我腮上拧了一把,怎么,还没喝够?”说明奶奶对父亲给爷爷送酒未成有怨恨。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围绕酒来布设情节,通过打酒、喝酒、醉酒情节来串联父亲与爷爷间的故事,结构精巧。
    B. 小说中“俺爷呢”“俺那儿啊”等极富地方特色的口语运用使小说语言朴素自然,别具一格。
    C. “河道上的秋风很大……看不见了踪影”的环境描写烘托了父亲没能给爷爷送行的失落和愧疚。
    D. 小说之中奶奶的女性形象令人敬佩,既有对爷爷的理解和支持,又有对父亲的包容和关爱。
    8. 请简要分析本篇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顺序
    9. 小说多次提到搪瓷缸子上面的红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古人为邦,以国体为急,初无小大强弱之异也。其所以自待,及以之待人,亦莫不然。故执言修辞,非贤大夫不能尽。楚申舟不假道于宋而聘齐,宋华元止之曰:“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鄙我,亡也。杀其使者,必伐我。伐我,亦亡也。亡一也。”乃杀之。及楚子围宋既急,犹曰:“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郑三卿为盗所杀,余盗在宋,郑人纳赂以请之。师慧曰:“以千乘之相,易淫乐之矇,宋无人焉故也。”子罕闻之,固请而归其赂。晋韩宣子有环在郑商,谒诸郑伯,子产弗与,曰:“大国之求,无礼以斥之,何厌之有?吾且为鄙邑,则失位矣。”晋合诸侯于平丘,子产争贡赋之次,子大叔咎之。子产曰:“国不竞亦陵,何国之为!”郑驷偃娶于晋,偃卒,郑人舍其子而立其弟。晋人来问,子产对客曰:“若寡君之二三臣,其即世者,晋大夫而专制其位,是晋之县鄙也,何国之为!”楚囚郑印董父,献于秦,郑以货请之。子产曰:“不获。受楚之功而取货于郑,不可谓国,秦不其然。若曰郑国微君之惠,楚师其犹在敝邑之城下。”弗从,秦人不予,更币,从子产而后获之。读此数事,知春秋列国各数百年,其必有道矣。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卷十二·古人重国体》)
    文本二:
    上下相亲,天下之势乃固。故三代之王者,不与诸侯争臣民,立国数百年;其亡也,犹修天子之事守而不殄其宗社。汉承奏而罢侯置守,守非世守,而臣民亦迭易矣,然郡吏之于守,引君臣之义,效其忠贞,死则服之,免官而代为之耻,曲全其名、重恤其孤幼,乃至变起兵戎而以死卫之。如楚郡刘平遇庞萌之乱,伏太守孙萌身上,号泣请代、身被七创,倾血以饮萌,如此类者,尽东汉之世,不一而足。盖吏之于守其相亲而不贰也天子不以沽恩附势为疑廷臣不以固结朋党为非,是以上下亲而迭相维系以统于天子。故盗贼兴而不能如黄巢、方腊之僭,夷狄竞而不能成永嘉、靖康之祸,三代封建之遗意,施于郡县者未敦(yì)也。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盖吏之于守A其相亲B而不贰也C天子D不以沽恩附势E为疑F廷臣G不以固结朋党H为非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不假道于宋”为状语后置句,与“寻程氏妹丧于武昌”的句式完全不同。
    B. 文中“以千乘之相”中“以”与“以一仪而当汉中地”中“以”意思完全相同。
    C. 文中“大叔咎之”中“咎”与成语“既往不咎”中的“咎”相同,均指“责备”。
    D. 文中“重恤其孤幼”中“孤”的用法与“零丁孤苦”之中的“孤”的用法不相同。
    12.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国华元认为,楚国借道宋国访齐却不言说,是鄙视宋国,后面会有灭宋危机,所以先行一步杀掉楚团使者。
    B. 子产认为围家不竞争会遭到欺凌,国将不成国,所以他在平丘会盟时力争贡赋的顺序,是为维护国家的利益。
    C. 刘平在郡守孙萌麾下为官之时,庞萌作乱,刘平伏在孙萌身上,挡住武器,是因为害怕孙萌被杀,自己失去依靠。
    D. 三代帝王不与诸侯争夺臣民,立国数百年,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前文“上下相亲,天下之势乃固”的观点。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人为邦,以国体为急,初无小大强弱之异也。
    (2)郑三卿为盗所杀,余盗在宋,郑人纳赂以请之。
    14. 从两个文本中可看出不同的治国为官之道,请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月华清
    宋·马子严
    瑟瑟秋声,萧萧天籁,满庭摇落空翠。数遍丹枫,不见叶间题字。人何处,千里婵娟,愁不断、一江流水。遥睇。见征鸿几点,碧天无际。
    恨望月中仙桂。问窃药佳人,谁与同岁。把镜当空,照尽别离情意。心里恨、莫结丁香,琴上曲、休弹秋思。怕里。又悲来老却,兰台公子。
    15. 下列对此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词上阕主要从听觉、触觉、视觉等角度描写深秋时节的景象,萧瑟但不失绚烂,苍凉且尽显寥廓。
    B. 本词上阕“一江流水”句与李煜《虞美人》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在表情达意上异曲同工。
    C. 词牌反映词的音乐属性,通常与词的内容没有关联,但本词却巧妙地将意象与词牌关联,点明意境。
    D. “心里恨、莫结丁香”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可感:而“琴上曲、休弹秋思”化具体为抽象,深化情感。
    16. 请简要分析作者在本词中表达的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从师学习极为重要,但究竟该以长于己者为师还是幼于己者为师?韩愈《师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为此明确了标准。
    (2)“香草美人”是中国传统诗学中的重要概念,在《离骚》中有鲜明的体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
    (3)百善孝为先,李密《陈情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委婉地提出尽孝的请求。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不能形容黄昏的漫长。从夕阳坠落西天时世界的金黄;到太阳陷没地平线后清亮的世界,再到星斗浮显于夜空并且越来越明亮时世界的幽深——这段时间里,我们做了多少事情啊!喝茶,赶牛,挤奶,给即将归圈的羊垫“褥子”,准备晚餐。再一遍又一遍爬上北面的沙丘,遥望羊群归来的方向……再远远上前迎接……再慢慢随着羊群回家…
    每当我独自在暮色四合的荒野里,看着轻飘飘的圆月越来越坚硬,成为银白锋利的月亮。而这银白的月亮又越来越凝重、深沉,又大又圆,光芒暗淡……一天就这么过去了。长夜缓慢有力地推上来,地球转过身去,黑暗的水注满世界的水杯……我不能形容黄昏的力量。
    18.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写成整句,使其句式基本整齐。
    19. 作者如何描写黄昏的“漫长”与“力量”?请从用词与标点两个角度简要分析。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一种蔬菜,它的地位就如同榴莲在水果中的地位一样,喜欢的人对它爱不释手,觉得香味十足;讨厌的人对它避之不及,觉得恶臭难闻。有位作家第一次吃鱼腥草时这样描述:“一股似乎在臭水沟沉寂多日的死鱼味道,直捣我的口腔深处,又腥又臭又酸,我的舌头受到了猛烈的攻击,战栗着表达抗议,一股恶心的感觉从喉部汹涌而出,呃,对不起,我吐了。”虽有些夸张,但对于从未接触过鱼腥草的人来说,初次尝试,入口后浓烈的腥臭味确实是一种折磨。而对于云贵川等地区的人来说,鱼腥草则是令人牵肠挂肚的家乡味道。有意思的是,( ① ),云贵喜欢吃凉拌的鱼腥草根茎,而四川则钟爱吃鱼腥草的嫩叶。
    鱼腥草独特的腥味,来源于被命名为“鱼腥草素”的癸酰乙醛挥发性化学物质,( ② ),对流感杆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明显抑制作用。正因如此,鱼腥草还得了个“植物天然抗生素”的美誉。但是癸酰乙醛性质具有不稳定,故作药用的很多都是人工合成物,这些合成物不仅保留了癸酰乙醛的抗菌活性,而且性质稳定。
    虽然鱼腥草含有的有效成分有抗菌消炎作用,但其有效成分含量是很低的,而且在烹饪过程中癸酰乙醛会被分解,( ③ ),它只是我们餐桌上的一种小众蔬菜。
    20. 下列诗句与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B.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C.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D.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21. 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符合逻辑,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 文段中画横线处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代文阅读Ⅰ材料中提到,时间是一个神秘莫测的精灵。如果站在更高的维度,把时间看作一个可以穿越的实体,那么,我们其实一直穿行在时间之中,那些我们已经克服的困难,就像已经翻越的高山,我们登临绝顶,然后众山皆小,那些我们即将遇到的挑战,就像即将涉过的河流,我们深知,总有伊人,在水一方。我们驻足星野,在漫天的繁星中眺望,看到了自己的星光……
    在时间中,我们,成为了我们。
    请以“在时间中”为主题,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理解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年毕节市高二年级期末联考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实在是一个神秘莫测的精灵。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只知道钟表的时间,谬误地认定只有这钟表的时间才能衡量生命的价值,以至悲天悯人地“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最终难免在时间之流中急遽衰落而又无望挣扎,徒呼无奈地被捆绑在时间的转轮上悲壮地坠入死亡之湖?又有多少人悟彻了时间的真谛,在一瞬间便经历了全部的“死”和全部的“生”,最终走向生命的不朽?
    对于时间,古往今来起码存在着两种根本的误解。其一是把本体论意义上的时间、标志着“生命如何可能”的时间,与日常经验中或在钟表上所看到的时间等同起来。日常经验中或在钟表上所看到的时间,可以称之为现实时间。现实时间是认识论意义上的时间,是度量万物发展变化的作为手段和工具的时间。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三个方面:首先,现实时间把时间认定为一个外在于人的客观事实、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对象。它漠不关心地冷眼旁观着芸芸众生的生死,是事物的客观秩序、客观规律的深层涵义。中国先秦典籍中讲的“敬授人时”“学而时习之”以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讲的“时间”,都指的是时间的上述涵义。其次,现实时间把时间认定为一种无限的存在。它绝对的均匀流逝,是与人无关的纯粹持续,所谓“日夜相待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日夜无隙,而不知其所终”,因此是完全置身于人的有限生命之外的。最后,现实时间把时间认定为从过去——现在——未来的线性之流。而且,这时间的线性之流是以“现在”为核心的。“过去”无非是已经过去了的“现在”,“未来”则无非是尚未到来的“现在”。在这里,唯一合理和有价值的只是现在。因此,最重要的是抓住现在,占有现在。
    对于时间的第二种误解,是把本体论意义上的时间,标志着“生命如何可能”的时间,与源初的宇宙时间等同起来。所谓宇宙时间,是最基本的时间状态。它作为宇宙自然的存在形式,存在于人类活动之外,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假如要做个简单的比较,那么从现实的角度去感知时间,时间是一个从过去——现在——未来的线性之流。“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而从宇宙的角度去感知时间,时间则又回到了无限循环的原始状态,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宇宙时间等于无时间。维特根斯坦所领悟的:“如果把永恒理解为不是无限的时间的持续,而是理解为无时间性,则现在生活着的人,就永恒地活着。”显然也就正是宇宙时间的内在涵义。
    宇宙时间的提出,应该说是一大贡献。因为毕竟是它首先指出了:现实时间是可以超越而且必须超越的。但又不能不指出:所谓宇宙时间,也就是把自身从现实世界中剥离出来,舍弃历史、舍弃文化、舍弃价值形态,以绝对的虚无主义来控诉现实世界的历史文化和价值状态。不难看出,宇宙时间的所谓超越正是从这里派生出来的。重返虚无状态,或者说,公开地屈从于虚无状态,这就是宇宙时间的超越。但是这种超越在我看来却是另一种失误。试想,从价值状态回到虚无状态,回到“死生一也”“万物一府”的生命本然,又怎么可能指控现实时间所带来的价值失误,又怎么可能找到超越现实时间的真实根据?因此,不论这种重返虚无状态的宇宙时间对现实时间的揭露何等尖锐、何等深刻,对现实时间的指控又是何等勇敢,何等执着,对它本身,我们仍旧不妨认定,这实在是一种更加虚伪的失误。
    就是这样,我们虽然可以生存在宇宙时间或者现实时间之中,但又可以不曾生存在真实的时间之中。那么,真实的时间究竟是什么呢?在我看来,真实的时间只能是审美时间。所谓审美时间就是自由时间,它是本体论意义上的时间,也就是说,它不是与自然实在相关的时间,而是与“生命的存在与超越如何可能”相关的时间,与人的生命及其价值相关的时间。作为本体论意义上的审美时间,不可能像现实时间那样把时间划分为互不相关的过去、现在、未来。因为它不是对一个客观过程的计量,而是对一种生命存在的呈现。这就意味着,审美时间是一个恒长的生命之流。其中的每一瞬间都因为禀赋着正在生成的生命的全部内涵而具有价值,过去不是现已不在的东西,未来也不是尚未存在的东西,现在更不是一个独立自足的刹那。恰恰相反,正是过去、现在、未来,构成了不可或缺的生命中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之维。为了区别于现实时间,我们不妨称之为曾在、现在和将在。
    不过,在时间绵延中,又并非曾在、现在、将在三者的等量齐观,而是将在之维高于曾在之维和现在之维。将在对于曾在、现在的统摄,要求人随着可能性上路,事先从可能性来设定自己,于是,曾在不再是什么已经定型的东西,在将在的光辉的照耀下,曾在成为真力弥满、万象更新的生命潜流,成为生于斯、乐于斯而又孕育万有的胚胎和土壤,现在也不再是独立自足的瞬间,在将在的光辉的照耀下,现在成为对曾在的回忆和对将在的期待,成为生命的充盈、时间的充盈。在这个意义上,应该说,审美时间是在时间的尽头作到了时间的真正实现、世界的真正实现、生命的真正实现。
    (节选自潘知常《生命美学·在时间中征服时间》,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认为只有现实时间才能衡量生命的价值是对时间的一种谬误认识。
    B. 认识论意义上的现实时间可作为度量万物发展变化的手段和工具。
    C. 审美时间即是本体论意义上的、标志着“生命如何可能”的时间。
    D. 在审美时间中,现在高于曾在和将在,对曾在和将在有统摄作用。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要悟彻时间的真谛,就能在一瞬间便经历全部的“死”和全部的“生”,最终走向生命的不朽。
    B. 宇宙时间的提出既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指出现实时间可以且必须超越,但同时又有明显的局限性。
    C. 与现实时间之中的“过去”不同,审美时间中的“曾在”是生命潜流,是孕育万有的胚胎和土壤。
    D. 现在成为对曾在的回忆和对将在的期待,成为生命与时间的充盈,这是审美时间真实性的体现。
    3. 下列有关时间的表述中,最能体现“宇宙时间”特点的一项是( )
    A.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舒婷《神女峰》)
    B. 与造物同体,天地并生,逍遥浮世,与道俱成。(阮籍《大人先生传》)
    C.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D.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4.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现实时间”的内涵。
    5. 庄子有“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然而王羲之却认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请结合《兰亭集序》和本文简要分析王羲之否定庄子生死观的理由。
    【答案】1. D 2. A 3. B
    4. (1)现实时间认为时间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2)现实时间认为时间是置身于人有限生命外的无限存在。(3)现实时间把时间认定为一种以现在为核心的线性之流。
    5. (1)庄子“一死生、齐彭殇”的说法表现出的把死和生看作一样,把长寿和短命看作相等的生死观、是以宇宙时间来实现对现实时间的超越。(2)这种重返或屈从虚无状态的超越既不能指控现实时间所带来的价值失误,也不能找到超越现实时间的真实根据,是一种更加虚伪的失误。(3)王卷之则是从审美时间的角度来观照生死,在恒长的生命之流中,“昔”“今”“后”都因为禀赋着正在生成的生命的全部内涵而具有价值。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现在高于曾在和将在,对曾在和将在有统摄作用”错误,应该是“将在高于曾在和现在,对曾在和现在有统摄作用”。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只要……就……”错误。原文“有多少人悟彻了时间的真谛,在一瞬间便经历了全部的“死”和全部的“生”,最终走向生命的不朽?”不存在条件关系。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宇宙时间”特点:宇宙时间等于无时间,即无时间的永恒性。
    A、C、D都是从现实的角度去感知时间。
    B.“与造物同体,天地并生”体现了“宇宙时间”无时间的永恒性。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1)结合“现实时间把时间认定为一个外在于人的客观事实、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对象”概括出:现实时间认为时间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
    (2)结合“现实时间把时间认定为一种无限的存在……因此是完全置身于人的有限生命之外的”概括出:现实时间认为时间是置身于人有限生命外的无限存在。
    (3)结合“现实时间把时间认定为从过去——现在——未来的线性之流。而且,这时间的线性之流是以‘现在’为核心的”概括出:现实时间把时间认定为一种以现在为核心的线性之流。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王羲之“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意思是,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这一观点,‌实际上是在强调生命的珍贵和有限性,‌以及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真实体验和价值实现的重要性。‌这与庄子强调的自然无为、‌顺应生命自然流逝的生命观有所不同。‌王羲之通过否定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珍视,‌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追求。‌
    (1)结合“现实时间是可以超越而且必须超越的。但又不能不指出:所谓宇宙时间,也就是把自身从现实世界中剥离出来,舍弃历史、舍弃文化、舍弃价值形态,以绝对的虚无主义来控诉现实世界的历史文化和价值状态”可知,庄子“一死生、齐彭殇”的说法表现出的把死和生看作一样,把长寿和短命看作相等的生死观、是以宇宙时间来实现对现实时间的超越。
    (2)结合“重返虚无状态,或者说,公开地屈从于虚无状态,这就是宇宙时间的超越。但是这种超越在我看来却是另一种失误”“不论这种重返虚无状态的宇宙时间对现实时间的揭露何等尖锐、何等深刻,对现实时间的指控又是何等勇敢,何等执着,对它本身,我们仍旧不妨认定,这实在是一种更加虚伪的失误”可知,这种重返或屈从虚无状态的超越既不能指控现实时间所带来的价值失误,也不能找到超越现实时间的真实根据,是一种更加虚伪的失误。
    (3)结合“审美时间是一个恒长的生命之流。其中的每一瞬间都因为禀赋着正在生成的生命的全部内涵而具有价值”可知,王羲之则是从审美时间的角度来观照生死,在恒长的生命之流中,“昔”“今”“后”都因为禀赋着正在生成的生命的全部内涵而具有价值。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愿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搪瓷缸子
    史鑫
    一九四八年的一个秋日,屋前白杨树上的叶子差不多掉光了,你爷爷吆喝我去给他打酒。我怯生生地看了看他,高高瘦瘦的你爷爷像一棵白杨树,一身军装英姿飒爽、你爷爷抚摸着我的头说,这孩子又长高了。这时,你奶奶在旁边催促,快去快回,部队很快就要出发了。我一听急了,抄起一个搪瓷缸子撒腿就跑。
    钱家酒铺在村子西边,桥头旁的大柳树下,老远就能闻到酒香。酒是地瓜干子酒,钱老头戴着老花镜,拎着竹制的酒提子,从小口大肚的酒坛子里开始打酒,一边打酒一边说,你爷回来啦?我说,你快点打酒,他又问,你爷啥时走哇?我说,你快点打酒。钱老头哈哈大笑,花白的山羊胡子一振一撅,这孩子,还挺倔。
    大号的搪瓷缸子很快就打满了,几乎要溢出来。我递钱过去,钱老头摆摆手,这次不要,等你爷打仗回来,喝庆功酒的时候再说。我右手端着搪瓷缸子的把儿,左手托着瓷缸子的底儿,小心翼翼地端起来,缸子上有一枝红梅,像燃烧的火把。我抬腿迈步,一动身,酒就溢了出来。我急中生智,低下头,吮了一口,啊!又辣又香的酒,真好喝,又低头喝了第二口。酒降到缸沿以下。我继续走,酒在缸子里晃荡,又溅了出来。我干脆咕咚咕咚喝了几大口,眼见着,缸子里的酒下去了五分之一。
    啊!几百米的路,像是走了一整个秋季。待我如履薄冰地转过街角,快到家门口时候,看见你奶奶在大门口走来走去,焦灼不安的样子,一看见我,连忙迎了上来:
    怎么才回来呀!你奶奶满脸是泪,带着哭腔。
    俺爷呢?
    刚刚走啦,部队上的人来催了,
    我把搪瓷缸子递到你奶奶手里,撒腿朝南崖头跑去。俺那儿啊!别撵了,你又不随他们去哪儿!你奶奶焦急的声音追了上来。
    我站在高高的南崖头上,远远地看见一队人马沿着河滩向东边走去。我使劲儿喊,爷呀!你啥时回来呀!河道上的秋风很大,很快把我的喊声吹散,也把一队人马吹得看不见了踪影
    ……
    今年春节,一家人在吃团圆饭时,八十三岁的父亲谈起这件事,禁不住老泪纵横,那是最后一次见俺爷,只可惜,连壮行酒都没喝上,都怪我呀!
    我爷爷他……再也没回来吗?我问父亲。
    第二年春天,差不多也是这个时候吧,在一次战役中、他壮烈牺牲了。
    爷爷什么都没留下?
    父亲缓缓站起身,去了自己的房间,不一会儿,捧着一个红布兜走了出来、他解开布兜,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搪瓷缸子,缸子可真大,多处已经掉瓷了,露出里面发黑的生锈的铁,唯独,那枝梅花还在,红得像火。
    父亲端详着手中的搪瓷缸子,微笑着说,这个搪瓷缸子,差点被你奶奶扔掉!
    为啥?
    那天你奶奶在家门口左等右等不见我回来,就迈着小脚去南崖头找我,结果,看见我躺在南崖头的坡沿上,小脸通红,不省人事。你奶奶顿时吓得哭了,摇晃着我,叫我的名字,见我没有反应,你奶奶连忙把我抱起来,往家走去。俺可怜的娘啊!抱着我,小脚啄地、像鸡啄米一样,吃力地走着。快到家门口时,钱老头正好经过,他懂些医术,把你奶奶叫住,把我接过去,用手探探我的鼻息,翻看我的眼睛,按按我的脉搏,说没事,应该是酒喝多了,回家睡一觉就好了。天哪!你奶奶惊叫起来,八岁的孩子,怎么会喝醉呢?钱老头把眼一瞪,他端回来的缸子里,还剩下多少酒?你奶奶挠挠头、差不多还有一半吧!
    钱老头大笑,看看,这熊孩子居然喝了半斤,你别怕,这孩子随他爹,有酒量,再说,俺那酒也不是假酒,好着呢!
    怪不得没见你醉过。那么,后来呢?我有点儿急不可耐。
    确实,我睡到第二天才醒了过来。一醒来,我就问你奶奶,俺爷的搪瓷缸子呢?你奶奶朝我腮上拧了一把,怎么,还没喝够﹖我急了,连忙下床,依然有轻微的晕眩感,我翻箱倒柜,里里外外找那个搪瓷缸子,最后,在南墙根下,找到了被你奶奶扔掉的搪瓷缸子,有些地方磕掉瓷了,就是现在这个样子。
    哦!大家长嘘一口气。后来,就被你藏了起来,一直没用过?我猜测着说。
    用过一次,仅仅,用过一次。父亲伸出一根手指头,斩钉截铁地说。
    什么时候?
    我参军的时候,俺跟你奶奶用这个搪瓷缸子,娘儿俩喝了一次壮行酒。喝完之后,这个搪瓷缸子被你奶奶珍藏了起来,说要一代代传下去,现在交给你们。
    哈哈!众人开怀大笑,眼里含着泪花。
    再看搪瓷缸子上的那枝红梅,也似乎开得更艳了……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你爷爷像一棵白杨树”,既写出了爷爷高大的形象,又暗含了父亲对爷爷的仰慕和敬畏。
    B. 小说写父亲打酒时不回应钱老头对爷爷的关心,只是不停地催促,反映他内心急切的心理。
    C. 小说写父亲因钱老头打酒太满而“急中生智”,喝了一些,表明父亲不知喝酒会影响送行。
    D. “你奶奶朝我腮上拧了一把,怎么,还没喝够?”说明奶奶对父亲给爷爷送酒未成有怨恨。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围绕酒来布设情节,通过打酒、喝酒、醉酒的情节来串联父亲与爷爷间的故事,结构精巧。
    B. 小说中“俺爷呢”“俺那儿啊”等极富地方特色的口语运用使小说语言朴素自然,别具一格。
    C. “河道上的秋风很大……看不见了踪影”的环境描写烘托了父亲没能给爷爷送行的失落和愧疚。
    D. 小说之中奶奶的女性形象令人敬佩,既有对爷爷的理解和支持,又有对父亲的包容和关爱。
    8. 请简要分析本篇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顺序
    9. 小说多次提到搪瓷缸子上面的红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6. D 7. C
    8. (1)叙事视角:小说以父亲的视角来讲述爷爷和父亲两代人参军报国的故事,在第一、第二、第三人称之间巧妙切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拉近了文本与读者的距离。(2)叙述顺序:插叙和顺叙的交替运用,使得一家人的故事在父亲的回忆中与现实融为一体,故事情节在过去与现在之间跳转、富于变化。
    9. (1)第一处:红梅像火把,象征爷爷参军报国的革命热情,丰富了爷爷军人的形象。(2)第二处:以红得像火的红梅来象征爷爷伟大的牺牲精神,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3)第三处:升华小说主题,红梅既是一种革命精神的象征,更是一种家风的传承。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奶奶对父亲给爷爷送酒未成有怨恨”错误。小说中奶奶对父亲没有“怨恨”,是奶奶对父亲喝了半斤酒的无奈。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父亲没能给爷爷送行的失落和愧疚”错误。“愧疚”过度解读了当时父亲的心理,当时父亲只是一个八岁的孩子,他只是想要送送自己的父亲,盼着他能早点回来。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叙述视角和叙述顺序的把握能力。
    叙述视角:
    本文讲述了爷爷和父亲两代人参军报国的故事,是通过父亲之口来讲述的,文中写到“你爷爷”“你奶奶”“我参军的时候,俺跟你奶奶用这个搪瓷缸子,娘儿俩喝了一次壮行酒”,所以,这是以父亲的视角来讲述的故事。并且“我怯生生地看了看他”“他又问,你爷啥时走哇?我说,你快点打酒”等等,文章在第一、第二、第三人称之间巧妙切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拉近了文本与读者的距离。
    叙述顺序:
    文章的前半部分父亲回忆了一九四八年爷爷回来时自己拿着搪瓷缸子去打酒,回来爷爷已经随部队走了的情景,从叙述顺序上来看,属于插叙部分。文章后半部分写到今年春节,八十三岁的父亲谈起当年自己见父亲最后一面时的情景,当“我”问到爷爷什么都没留下时,父亲拿出了这个掉瓷、生锈的搪瓷缸子,然后又回忆了自己躺在南崖头的坡沿上醉酒的情景以及自己当兵时母子两个用这个搪瓷缸子喝壮行酒的情景。最后大家开怀大笑,眼里含着泪话。所以,插叙和顺叙的交替运用,使得一家人的故事在父亲的回忆中与现实融为一体,故事情节在过去与现在之间跳转、富于变化。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物象的把握能力。
    第一处:
    写到“我右手端着搪瓷缸子的把儿,左手托着瓷缸子的底儿,小心翼翼地端起来,缸子上有一枝红梅,像燃烧的火把”,本处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红梅比作火把。本处是爷爷回来,在部队出发之前,父亲去给爷爷打酒,所以,本处红梅象征爷爷参军报国的革命热情,丰富了爷爷军人的形象。
    第二处:
    写到“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搪瓷缸子,缸子可真大,多处已经掉瓷了,露出里面发黑的生锈的铁,唯独,那枝梅花还在,红得像火”,本处是回忆到爷爷壮烈牺牲之后,有没有留下什么东西,父亲将这个搪瓷缸子拿了出来,所以,本处以红得像火的红梅来象征爷爷伟大的牺牲精神,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第三处:
    文章结尾写到“再看搪瓷缸子上的那枝红梅,也似乎开得更艳了”,前文写到父亲参军的时候,父亲和奶奶用这个搪瓷缸子喝了一次壮行酒,并且这个搪瓷缸子被奶奶珍藏起来,说要一代代传下去,现在交给了“我们”。所以,本处的红梅既是一种革命精神的象征,更是一种家风的传承,升华了升华小说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古人为邦,以国体为急,初无小大强弱之异也。其所以自待,及以之待人,亦莫不然。故执言修辞,非贤大夫不能尽。楚申舟不假道于宋而聘齐,宋华元止之曰:“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鄙我,亡也。杀其使者,必伐我。伐我,亦亡也。亡一也。”乃杀之。及楚子围宋既急,犹曰:“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郑三卿为盗所杀,余盗在宋,郑人纳赂以请之。师慧曰:“以千乘之相,易淫乐之矇,宋无人焉故也。”子罕闻之,固请而归其赂。晋韩宣子有环在郑商,谒诸郑伯,子产弗与,曰:“大国之求,无礼以斥之,何厌之有?吾且为鄙邑,则失位矣。”晋合诸侯于平丘,子产争贡赋之次,子大叔咎之。子产曰:“国不竞亦陵,何国之为!”郑驷偃娶于晋,偃卒,郑人舍其子而立其弟。晋人来问,子产对客曰:“若寡君之二三臣,其即世者,晋大夫而专制其位,是晋之县鄙也,何国之为!”楚囚郑印董父,献于秦,郑以货请之。子产曰:“不获。受楚之功而取货于郑,不可谓国,秦不其然。若曰郑国微君之惠,楚师其犹在敝邑之城下。”弗从,秦人不予,更币,从子产而后获之。读此数事,知春秋列国各数百年,其必有道矣。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卷十二·古人重国体》)
    文本二:
    上下相亲,天下之势乃固。故三代之王者,不与诸侯争臣民,立国数百年;其亡也,犹修天子之事守而不殄其宗社。汉承奏而罢侯置守,守非世守,而臣民亦迭易矣,然郡吏之于守,引君臣之义,效其忠贞,死则服之,免官而代为之耻,曲全其名、重恤其孤幼,乃至变起兵戎而以死卫之。如楚郡刘平遇庞萌之乱,伏太守孙萌身上,号泣请代、身被七创,倾血以饮萌,如此类者,尽东汉之世,不一而足。盖吏之于守其相亲而不贰也天子不以沽恩附势为疑廷臣不以固结朋党为非,是以上下亲而迭相维系以统于天子。故盗贼兴而不能如黄巢、方腊之僭,夷狄竞而不能成永嘉、靖康之祸,三代封建之遗意,施于郡县者未敦(yì)也。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盖吏之于守A其相亲B而不贰也C天子D不以沽恩附势E为疑F廷臣G不以固结朋党H为非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不假道于宋”为状语后置句,与“寻程氏妹丧于武昌”的句式完全不同。
    B. 文中“以千乘之相”中“以”与“以一仪而当汉中地”中“以”意思完全相同。
    C. 文中“大叔咎之”中“咎”与成语“既往不咎”中的“咎”相同,均指“责备”。
    D. 文中“重恤其孤幼”中“孤”的用法与“零丁孤苦”之中的“孤”的用法不相同。
    12.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国华元认为,楚国借道宋国访齐却不言说,是鄙视宋国,后面会有灭宋的危机,所以先行一步杀掉楚团使者。
    B. 子产认为围家不竞争会遭到欺凌,国将不成国,所以他在平丘会盟时力争贡赋的顺序,是为维护国家的利益。
    C. 刘平在郡守孙萌麾下为官之时,庞萌作乱,刘平伏在孙萌身上,挡住武器,是因为害怕孙萌被杀,自己失去依靠。
    D. 三代帝王不与诸侯争夺臣民,立国数百年,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前文“上下相亲,天下之势乃固”的观点。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人邦,以国体为急,初无小大强弱之异也。
    (2)郑三卿为盗所杀,余盗在宋,郑人纳赂以请之。
    14. 从两个文本中可看出不同的治国为官之道,请简要概括。
    【答案】10. ACF
    11. A 12. C
    13. (1)古人治理国家,把国家的体面看得很重,最初没有大与小、强与弱的差别。
    (2)郑国三位高官被盗贼杀害,剩下的盗贼在宋国,郑国人交纳赠礼来请求(抓捕)他们。
    14. (1)重视国体,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外交准则。(2)重视忠义,上下相亲才能够使江山稳固。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所以郡吏对郡守,他们亲厚没有二心,天子不把讨好依附权势的人作为怀疑(的对象),朝廷大臣不把牢固团结的党派作为非议(的对象)。
    “其”是下句主语,其前A处断开;
    “也”是句末语气助词,其后C处断开;
    “天子不以沽恩附势疑”与“廷臣不以固结朋党为非”结构一致,中间F处断开。
    故选ACF。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特殊句式的能力。
    A.错误。均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分别为“不于宋假道”“寻程氏妹于武昌丧”。句意:楚国的申舟不向宋国借路访问齐国。/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
    B.正确。都是“用”的意思。句意:用千乘大国的国相。/用一个张仪来抵当汉中地方。
    C.正确。句意:子大叔责备他。/已经做完或做过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D.正确。名词,孤儿;形容词,孤单。句意:重视抚恤他年幼的孤儿。/孤单困苦,无所依傍。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是因为害怕孙萌被杀,自己失去依靠”错误,由原文“然郡吏之于守,引君臣之义,效其忠贞,死则服之,免官而代为之耻,曲全其名、重恤其孤幼,乃至变起兵戎而以死卫之。如……”可知,原因是刘平忠于孙萌。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为”,治理;“以……为”,把……看得;“异”,差别,不同。
    (2)“为……所”,被;“赂”,赠礼;“请”,请求。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探究文中思想观点的能力。
    (1)由原文“古人为邦,以国体为急,初无小大强弱之异也。其所以自待,及以之待人,亦莫不然”可知,重视国体,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外交准则。
    (2)由原文“上下相亲,天下之势乃固……是以上下亲而迭相维系以统于天子”可知,重视忠义,上下相亲才能够使江山稳固。
    参考译文:
    文本一:
    古人治理国家,把国家的体面看得很重,最初没有大与小、强与弱的差别。它怎么对待自己,就用这种态度去对待别人,没有国家不是这样的。因此发表言论斟酌辞句,不是贤明的大夫不能详尽表达。楚国的申舟不向宋国借路访问齐国,宋国的华元阻止了他,说:“经过我国而不向我国借路,这是鄙视我国。鄙视我国,我国就灭亡了,杀了楚国的使者,楚国一定会攻打我国。攻打我国,我国也是灭亡,都是亡国,亡国(的大势)是一样的。”于是杀了那个使者。等到楚国围攻宋国已经很危急的时候,华元仍然说:“兵临城下被迫订立的盟约,会让国家有灭亡的风险,所以不能听从。”郑国的三位高官被盗贼杀了,剩下的盗贼在宋国,郑国人交纳赠礼来请求(抓捕)他们,师慧说:“用千乘大国的国相,换只知靡靡之音的瞎子,(这是)宋国没有人的缘故啊。”子罕听到后,坚决请求退还郑国的礼物,晋国的韩宣子有个玉环在郑国商人手中,就拜见郑伯,子产不给他,说:“大国提出要求,没有礼仪而且还呵斥人,哪里会有满足的时候?(如果满足他们)我们郑国将成为他的边远城邑了,也就失去国家的地位了。”晋国在平丘联合诸侯,子产为贡赋的顺序而争,子大叔责备他,子产说:“国家不竞争也会被人侵凌,那会成为怎样的国家!”郑国驷偃在晋国娶了妻,驷偃死后,郑国人不立他的儿子,却立了他的兄弟,晋国派人来问,子产对来人说:“如果我国君主的几个臣子,他们去世之后,晋国大夫就来越权控制他们的职位,(那么郑国)就成了晋国的边境县邑了,那会成为怎样的国家!”楚国囚禁了郑国的印蓝父,并献给秦国,郑国用财物来请求秦国放回印董父,子产说:“不能赎回的。(秦国)接受楚国的功劳,却从郑国取得财物,不能说是大国的作为,秦国不会这样干。如果说(秦国接受)郑国小国君主的好处,(那么)楚国军队一定还在我国的城下呢。”没有听从,秦国果然不肯放人,(又遣使者)更换财物,听从子产的建议,之后赎回印董父,读了这几件事,知道了春秋列国各有几百年历史,他们一定有自己的治国方法。
    文本二:
    君王与臣子相互亲厚,国家的形势才稳固。所以三代的帝王,不和诸侯争夺臣子和人民,建国数百年;国家灭亡了,尚且要学习天子应当遵循的法度而不有辱于祖先。汉继承秦制废除诸侯设置郡守,他们并非世袭的郡守,而且臣民也要论迭换易。然而郡县官员对郡守长官,援引君臣的道义,献出自己的忠贞,至死服从他,被罢免官职代替他受辱,委曲求全保住他的名声,重视抚恤他年幼的孤儿,甚至发生兵变也要用死来保卫他。就如楚郡刘平遇到庞萌造反,他伏在太守孙萌的身上,大哭着自请代替他,身上遭受七处刀伤、倾尽自己伤口的血给孙萌喝,像这样的情况,整个东汉不止一次。所以郡吏对郡守,他们亲厚没有二心,天子不把讨好依附权势的人作为怀疑(的对象),朝廷大臣不把牢固团结的党派作为非议(的对象),因此上下感情深厚能够相继维系来被天子统领。所以盗贼兴起却不能像黄巢、方腊那样僭越,异族争竞也不能造成永嘉、靖康年间一样的灾难,三代封邦建国留下的方法、放到郡县层面也没有终止。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月华清
    宋·马子严
    瑟瑟秋声,萧萧天籁,满庭摇落空翠。数遍丹枫,不见叶间题字。人何处,千里婵娟,愁不断、一江流水。遥睇。见征鸿几点,碧天无际。
    恨望月中仙桂。问窃药佳人,谁与同岁。把镜当空,照尽别离情意。心里恨、莫结丁香,琴上曲、休弹秋思。怕里。又悲来老却,兰台公子。
    15. 下列对此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词上阕主要从听觉、触觉、视觉等角度描写深秋时节的景象,萧瑟但不失绚烂,苍凉且尽显寥廓。
    B. 本词上阕“一江流水”句与李煜《虞美人》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在表情达意上异曲同工。
    C. 词牌反映词的音乐属性,通常与词的内容没有关联,但本词却巧妙地将意象与词牌关联,点明意境。
    D. “心里恨、莫结丁香”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可感:而“琴上曲、休弹秋思”化具体为抽象,深化情感。
    16. 请简要分析作者在本词中表达的情感。
    【答案】15. A 16. (1)漂泊之愁。天高路远,故乡遥不可及;见几点征雁,悲羁旅生涯。(2)离别之苦。遍地红枫,叶间未题只字;观漫天月辉,思人在何方。(3)迟暮之悲。月中嫦娥,谁可似她不老;弹弦上曲子,叹年华易逝。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A.“触觉”错,有听觉“瑟瑟秋声,萧萧天籁”,有视觉“摇落空翠”,没有触觉;“绚烂”程度过重。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1)漂泊之愁。诗人遥望天空,看见飞翔的大雁和无尽的碧蓝天空,触发了他的无限遐想和羁旅漂泊之愁。
    (2)离别之苦。诗人通过寻找红叶上的字句、观漫天月辉来凝望远方的人,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无法弥合的思念之情。
    (3)迟暮之悲。“问窃药佳人,谁与同岁”月中嫦娥,谁可似她不老;“琴上曲、休弹秋思”琴上的曲调,不要再弹奏秋思,化抽象为具体,叹年华易逝。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从师学习极为重要,但究竟该以长于己者为师还是幼于己者为师?韩愈《师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为此明确了标准。
    (2)“香草美人”是中国传统诗学中的重要概念,在《离骚》中有鲜明的体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
    (3)百善孝为先,李密《陈情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委婉地提出尽孝的请求。
    【答案】 ①. 道之所存 ②. 师之所存也 ③. 制芰荷以为衣兮 ④. 集芙蓉以为裳(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⑤. 乌鸟私情 ⑥. 愿乞终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芰荷、芙蓉、裳、搴、阰、纫。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不能形容黄昏的漫长。从夕阳坠落西天时世界的金黄;到太阳陷没地平线后清亮的世界,再到星斗浮显于夜空并且越来越明亮时世界的幽深——这段时间里,我们做了多少事情啊!喝茶,赶牛,挤奶,给即将归圈的羊垫“褥子”,准备晚餐。再一遍又一遍爬上北面的沙丘,遥望羊群归来的方向……再远远上前迎接……再慢慢随着羊群回家…
    每当我独自在暮色四合的荒野里,看着轻飘飘的圆月越来越坚硬,成为银白锋利的月亮。而这银白的月亮又越来越凝重、深沉,又大又圆,光芒暗淡……一天就这么过去了。长夜缓慢有力地推上来,地球转过身去,黑暗的水注满世界的水杯……我不能形容黄昏的力量。
    18.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写成整句,使其句式基本整齐。
    19. 作者如何描写黄昏的“漫长”与“力量”?请从用词与标点两个角度简要分析。
    【答案】18. 从夕阳坠落西天时世界的金黄,到太阳陷没地平线后世界的清亮,再到星斗浮显夜空时世界的幽深。
    19. (1)用词上:多用叠词,如用“远远”“慢慢”等形象地描绘出我迎接羊群归来的缓慢悠闲,以此突显黄昏的漫长;连用动词,如用“喝”“赶”“挤”“爬”“望”等动词来铺写事情之多,以此突显黄昏的漫长;巧用形容词,如用“轻飘飘”描写出月亮缓缓升起的轻盈飘逸,与“坚硬”形成对照,以此突显黄昏的力量。(2)标点上:多用省略号,前三处省略号的使用延缓牧羊人的动作,以此突显黄昏的漫长;后两处省略号的使用表现月亮、长夜暗淡沉重的变化,以此突显黄昏的力量。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式变换的能力。
    散句变整句的基本方法是选一个句子作为模板句,然后将其他的句子变成和模板句句式一致的结构即可。
    本处可以选择“从夕阳坠落西天时世界的金黄”作为模板句,这句话由时间状语+“世界+中心词”结构的短语组成。
    “到太阳陷没地平线后清亮的世界”变成时间状语+“世界+中心词”结构的短语的句子,即到太阳陷没地平线后世界的清亮。
    “再到星斗浮显于夜空并且越来越明亮时世界的幽深”变成时间状语+“世界+中心词”结构的短语的句子,即再到星斗浮显夜空时世界的幽深。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以及标点的把握能力。
    用词上:
    “遥望羊群归来的方向……再远远上前迎接……再慢慢随着羊群回家……”中“远远”“慢慢”属于叠词,写到黄昏时分,“我”遥望羊群归来,就远远地去迎接,并且随羊群慢慢走回家,“远远”表明“我”走出很远去应接羊群;“慢慢”写“我”不着急回家,随着羊群慢慢走。这些都是黄昏时“我”所做的,形象地描绘出我迎接羊群归来的缓慢悠闲,以此突显黄昏的漫长。
    “这段时间里,我们做了多少事情啊!喝茶,赶牛,挤奶,给即将归圈的羊垫‘褥子’,准备晚餐。再一遍又一遍爬上北面的沙丘,遥望羊群归来的方向”中“喝”“赶”“挤”“爬”“望”等动词的运用,写出了“我”做了很多事情,以此突显黄昏的漫长。
    “看着轻飘飘的圆月越来越坚硬”本处在描写月亮升起时用了“轻飘飘”这一形容词,写出月亮缓缓升起的轻盈飘逸,然后写到月亮升起时,用“坚硬”来形容,而“轻飘飘”和“坚硬”形成对比,以此突显黄昏的力量。
    标点上:
    文章用了四处省略号,前三号省略号的作用是起到延缓牧羊人的动作的作用,以此突显黄昏的漫长;第二段写到“我”看着月亮升起,然后一点点发生变化,夜晚来临,所以后两处省略号的使用表现月亮、长夜暗淡沉重的变化,以此突显黄昏的力量。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一种蔬菜,它的地位就如同榴莲在水果中的地位一样,喜欢的人对它爱不释手,觉得香味十足;讨厌的人对它避之不及,觉得恶臭难闻。有位作家第一次吃鱼腥草时这样描述:“一股似乎在臭水沟沉寂多日的死鱼味道,直捣我的口腔深处,又腥又臭又酸,我的舌头受到了猛烈的攻击,战栗着表达抗议,一股恶心的感觉从喉部汹涌而出,呃,对不起,我吐了。”虽有些夸张,但对于从未接触过鱼腥草的人来说,初次尝试,入口后浓烈的腥臭味确实是一种折磨。而对于云贵川等地区的人来说,鱼腥草则是令人牵肠挂肚的家乡味道。有意思的是,( ① ),云贵喜欢吃凉拌的鱼腥草根茎,而四川则钟爱吃鱼腥草的嫩叶。
    鱼腥草独特的腥味,来源于被命名为“鱼腥草素”的癸酰乙醛挥发性化学物质,( ② ),对流感杆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明显抑制作用。正因如此,鱼腥草还得了个“植物天然抗生素”的美誉。但是癸酰乙醛性质具有不稳定,故作药用的很多都是人工合成物,这些合成物不仅保留了癸酰乙醛的抗菌活性,而且性质稳定。
    虽然鱼腥草含有的有效成分有抗菌消炎作用,但其有效成分含量是很低的,而且在烹饪过程中癸酰乙醛会被分解,( ③ ),它只是我们餐桌上的一种小众蔬菜。
    20. 下列诗句与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B.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C.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D.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21. 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符合逻辑,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 文段中画横线处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20. A 21. (1)他们在吃鱼腥草方面有不同喜好(2)该物质具有抗菌消炎的功效(3)所以把它当药食用并不可取
    22. (1)删掉“具有”,或者把“不稳定”改为“不稳定性”(2)把“不仅保留了癸酰乙醛抗菌活性,而且性质稳定”改为“不仅性质稳定,而且保留了癸酰乙醛的抗菌活性”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比喻,把吃鱼腥草时的感受,比作闻死鱼味道。
    A.比喻,将大弦的声音比作急雨,小弦的声音比作私语。
    B.用典,运用庄周梦蝶和望帝啼鹃的典故。
    C.设问,前句问,后句答,自问自答。
    D.夸张,“去天不盈尺”夸张山峰之高。
    故选A。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1)“云贵喜欢吃凉拌的鱼腥草根茎,而四川则钟爱吃鱼腥草的嫩叶”表明他们吃鱼腥草喜好不同,应填:他们在吃鱼腥草方面有不同喜好。
    (2)“对流感杆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明显抑制作用”可见鱼腥草能抗菌消炎,应填:该物质具有抗菌消炎的功效。
    (3)“但”后语义转折,“其有效成分含量是很低的,而且在烹饪过程中癸酰乙醛会被分解”表明不适合当药食用,应填:所以把它当药食用并不可取。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语病有:
    (1)“性质具有不稳定”主谓不搭配,删掉“具有”,或者把“不稳定”改为“不稳定性”;
    (2)语序不当,作为递进分句,“性质稳定”是药用的基本要求,把“不仅保留了癸酰乙醛的抗菌活性,而且性质稳定”改为“不仅性质稳定,而且保留了癸酰乙醛的抗菌活性”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代文阅读Ⅰ材料中提到,时间是一个神秘莫测的精灵。如果站在更高的维度,把时间看作一个可以穿越的实体,那么,我们其实一直穿行在时间之中,那些我们已经克服的困难,就像已经翻越的高山,我们登临绝顶,然后众山皆小,那些我们即将遇到的挑战,就像即将涉过的河流,我们深知,总有伊人,在水一方。我们驻足星野,在漫天的繁星中眺望,看到了自己的星光……
    在时间中,我们,成为了我们。
    请以“在时间中”为主题,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共两段。第一段指出“时间”这一关键词。接着通过两个比喻句阐述人生哲理。一是“那些我们已经克服的困难,就像已经翻越的高山,我们登临绝顶,然后众山皆小”,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些我们曾经克服的困难,能够使我们站得更高,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当我们克服困难,回过头看,会发现困难其实不是困难。正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所说的,当我们站在人生的顶峰回望过去,那些曾经的困境和挫折都变得微不足道。这句话是站在现在回看过去的时间。二是“那些我们即将遇到的挑战,就像即将涉过的河流,我们深知,总有伊人,在水一方”,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些我们未来将会遇到的挑战的前方,有我们追寻的理想和目标。因为有理想,有目标,即使是挑战,我们也会迎难而上。虽然未知且充满风险,但我们深知,终有一天我们会成功渡过它,找到属于自己的彼岸。这种对未来的信念和期待,是我们能够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这句话是站在现在展望未来的时间。“我们驻足星野,在漫天的繁星中眺望,看到了自己的星光……”这句话表面是讲在原野中眺望星空,发现闪闪的繁星,其实是指每一颗星星都代表着我们生命中的一段历程,或喜或悲,或成功或失败,它都构成了我们生命的轨迹,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和蜕变。同时,这些星星也提醒我们,虽然我们在宇宙中微不足道,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光芒和价值,都值得被尊重和珍视。这句话是立足于现在的时间来说。
    第二段“在时间中,我们成为了我们”,这句话强调时间让我们蜕变成长,让我们成为今天的我们。潜台词是指时间让我们成为了更好的自己。我们走在岁月的长河里,随着时间的流逝,一路成长,一路领悟。时间,就是最好的老师,把生命里所有的道理与感悟,全部教给了我们。
    综合以上分析,考生可以围绕“在时间中”这一主题,从过去、现在、未来谈谈时间对于“我们成为了我们”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在时间中,我们蜕变成长;在时间中,我们克服了困难;在时间中,我们珍惜当下的美好和期盼;在时间中,我们对未来充满憧憬和期望等等。
    具体写作时,考生可以简单引述材料,提出观点:生命的旅程和自我发现。接着,结合材料分析时间对自我成长的意义和重要性。然后,从过去已经克服的困难,未来即将遇到的挑战,现在驻足当下的美好三个角度来分析在时间中,我们如何获得自我成长。最后,总结观点,时间不仅是我们生命的见证者,更是自我发现与成长的助推器。它让我们明白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让我们学会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苦难。同时,它也让我们在感恩过去,珍惜当下,期望未来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立意:
    1.生命的旅程和自我发现。
    2.时间里的成长与蜕变。
    3.时间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相关试卷

    2024锦州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锦州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解析,共13页。

    贵州省毕节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贵州省毕节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27页。

    2024宁德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宁德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解析,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积累与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4毕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