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境内有优质瓷土矿,昌江自北向南穿城而过,最终注入鄱阳湖。早在战国时期,这里就开始制陶,宋景德元年(1004年)因造御瓷而改用皇帝年号,始名景德镇,成为我国瓷器中心,其青花瓷器独具特色,闻名天下。20世纪90年代,景德镇大批陶瓷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瓷业规模不断萎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早期景德镇瓷器产业兴起的独特自然条件( )
A. 交通便利B. 能源丰富C. 优质原料D. 水源充足
2. 20世纪90年代,景德镇瓷业规模萎缩的主要原因( )
A. 知名度低,市场需求小B. 环境污染严重被迫关停
C. 交通落后,运输能力不足D. 新技术冲击和原料枯竭
3. 最符合景德镇瓷器产业未来发展之路的是( )
①引进新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向卫浴产品方向发展
②关停生产规模小,污染大企业,进行企业整合与重组
③加强与文创产业的融合,形成多元化的产业生态链
④注重瓷器原料的可持续利用,探索循环经济和绿色生产方式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随着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及中西部县域经济稳步发展,大量外出劳动力(尤其是中西部外出劳动力)选择返回户籍地而形成人口回流现象。流动人口的回流意愿受流入地与户籍地之间的经济差距、空间距离、制度差异、文化差异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回流人群的主体( )
A. 学历层次偏低B. 未婚青年为主
C. 在流入地务工时间较长D. 在流入地有房产
5. 各因素对流动人口回流意愿的影响表现为( )
A. 经济差距越大回流意愿越高B. 空间距离越大回流意愿越高
C. 制度差异越大回流意愿越低D. 文化差异越大回流意愿越低
城市组团有利于实现区域产业的分工协作和集聚效应,是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举措。澄张靖组团是由江阴、张家港、靖江3个县级市组成的跨江多城市组团,组团合作经历了合作起始、促进、停滞阶段,下图为澄江靖城市区位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城市组团合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
A. 提高城市等级B.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
C. 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D. 增加城市服务职能
7. 早期澄江靖跨江多城市组团合作的有利条件( )
①地理位置邻近 ②资源要素相似度高
③城市间产业结构差异较小 ④合作主体间目标一致,权责分明
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①④
8. 澄张靖城市组团合作停滞的原因( )
①产业趋同,同质化竞争增大 ②组团外围交通条件改善,使组团内联性增强
③苏州、无锡等城市要素集聚作用增强 ④发展水平差距增大,合作意愿下降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①③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对我国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进行综合治理,各流域在生态、经济、社会取得显著成就,极大改善了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洞庭湖作为长江中游重要的吞吐型湖泊,其水文条件也发生巨大变化。下图为1961—2017年部分站点洞庭湖输沙量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1960年以来,洞庭湖入湖输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水利工程拦截泥沙B. 中上游地区耕地面积扩大
C. 河道泥沙采挖量增加D. 降水减少,冲刷作用减弱
10. 1961年至2017年,洞庭湖泥沙淤积量的变化是( )
A. 先增大,再减小B. 先减小,再增大C. 一直减小D. 一直增大
11. 图示时段洞庭湖泥沙淤积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大约在( )
A. 1964年B. 1998年C. 2006年D. 2015年
中国南北过渡植被以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要标志,某考察项目组为了研究该过渡性植被特征,分三条线以采样点的方式对过渡区的秦巴山地开展自然植被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该过渡带植被特征和范围深受地形和气候等因素影响,在水热条件较差的采样点,形成上层空间为落叶乔木,下层空间为常绿灌木的垂直混交林,下图为秦巴山区主体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项目组规划的采样点应具备的特征( )
①交通通达度高 ②采样点人为干扰性低
③线路方向为南北向 ④线路方向为东西向
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①③
13. 推测垂直混交林的形成原因( )
①落叶乔木生长更快,占据上层空间获取更多光照
②落叶乔木不耐低温,占据上层空间获取更多热量
③雪灾对常绿树种影响大,占据下层空间受雪灾影响小
④常绿树种对土壤养分需求大,占据下层空间获取更多养分
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①③
洱海附近的大气环流受湖陆风与山谷风综合影响,使不同位置的风向和风速的日变化差异较明显。下面左图为洱海附近四个纬向观测站的风速风向日变化示意图(风速的正负值代表不同的风向),下面右图为四个观测站的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四个观测站中,风向受湖陆风和山谷风影响较显著是( )
A. 甲和乙B. 乙和丙C. 丙和丁D. 甲和丁
15. 丙地大规模的城市化对丙丁之间湖陆风的影响( )
A. 湖风增强,陆风减弱B. 湖风减弱,陆风增强
C. 湖风增强,陆风增强D. 湖风减弱,陆风减弱
16. 乙观测站由偏西风转偏东风的北京时间约为( )
A 4:00B. 8:00C. 12:00D. 17:00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油菜是世界四大油料作物之一,在我国分布极广,北起黑龙江和新疆,南至海南,西至青藏高原,东至沿海各省均有种植。长江流域是我国油菜的主产区,也是世界最大油菜集中产区之一,其种植面积占全国油菜播种面积85%以上。目前,我国油菜主产区已开始采用全程机械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021年12月29日,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油菜播种面积达800万公顷左右。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农业发展模式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油菜扩种任务也面临不少困难与挑战。下图为某地机械收割油菜景观图。
(1)分析长江流域油菜生产的区位优势。
(2)推测油菜扩种任务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3)为实现机械化收割,请为油菜主产区的种植管理过程提出合理建议。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山冰川或冻土的边缘地带是泥石流灾害的易发区,这一环境形成的泥石流称之为“冰川泥石流”、“冰川融雪泥石流”或“冰雪-降雨耦合泥石流”。我国西藏东南部地区属于该类泥石流高发区,全球气候变暖使冰川冻土整体上处于快速消融退缩状态,从而孕育了更适宜泥石流发育的地形和物源条件,下图为我国西藏东南部某山地该类泥石流的形成发展过程示意图。
(1)描述冰碛物的一般特点。
(2)推测西藏东南部泥石流发生频率较高的季节,并说明原因。
(3)分析全球变暖对冰川泥石流形成过程的影响。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藏粮于地”强调的是可持续的粮食生产能力,是一种通过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调整种植结构、实施轮作休耕等方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实现粮食高产稳产的战略措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对传统“藏粮于库、藏粮于市、藏粮于民”的优化、创新与升级。四川地处中国西部腹地,誉为天府之国,一直是全国的“米袋子”,四川“藏粮于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重要性。
(1)说明“藏粮于地”与“藏粮于库”粮食储备的主要差异。
(2)推测四川实施“藏粮于地”在耕地资源方面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3)说出四川实施“藏粮于地”可能采取的对策。
2024年毕节市高二年级期末联考
地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境内有优质瓷土矿,昌江自北向南穿城而过,最终注入鄱阳湖。早在战国时期,这里就开始制陶,宋景德元年(1004年)因造御瓷而改用皇帝年号,始名景德镇,成为我国瓷器中心,其青花瓷器独具特色,闻名天下。20世纪90年代,景德镇大批陶瓷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瓷业规模不断萎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早期景德镇瓷器产业兴起的独特自然条件( )
A. 交通便利B. 能源丰富C. 优质原料D. 水源充足
2. 20世纪90年代,景德镇瓷业规模萎缩的主要原因( )
A. 知名度低,市场需求小B. 环境污染严重被迫关停
C. 交通落后,运输能力不足D. 新技术的冲击和原料枯竭
3. 最符合景德镇瓷器产业未来发展之路的是( )
①引进新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向卫浴产品方向发展
②关停生产规模小,污染大的企业,进行企业整合与重组
③加强与文创产业的融合,形成多元化的产业生态链
④注重瓷器原料的可持续利用,探索循环经济和绿色生产方式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答案】1. C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由材料信息“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境内有优质瓷土矿”可知,其兴起的自然条件是优质瓷土资源丰富,C正确,与交通、能源、水源等因素关系小,A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由材料信息“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境内有优质瓷土矿”可知,经过多年的开采,瓷土资源枯竭,导致瓷业萎缩,另外,新技术的冲击,使传统产业受到影响,D正确;当地知名度高,A错误;环境污染可以通过治理而减缓,不一定要停业,B错误;随着经济发展,当地交通条件越来越好,C错误,故选D。
3题详解】
针对景德镇瓷器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其发展应加强与文创产业的融合,形成多元化的产业生态链,拓展产品销售渠道;注重瓷器原料的可持续利用,探索循环经济和绿色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含量,③④正确;经过多年的生产,瓷土资源枯竭,扩大生产规模不符合实际,企业整合与重组,可以优化产业规模,但发展的方向没变,不是长久之计,①②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景德镇瓷器,江西省景德镇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景德镇瓷器以白瓷为闻名,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称,品种齐全,曾达三千多种品名。瓷质优良,造型轻巧,装饰多样。
随着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及中西部县域经济稳步发展,大量外出劳动力(尤其是中西部外出劳动力)选择返回户籍地而形成人口回流现象。流动人口的回流意愿受流入地与户籍地之间的经济差距、空间距离、制度差异、文化差异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回流人群主体( )
A. 学历层次偏低B. 未婚青年为主
C. 在流入地务工时间较长D. 在流入地有房产
5. 各因素对流动人口回流意愿的影响表现为( )
A. 经济差距越大回流意愿越高B. 空间距离越大回流意愿越高
C. 制度差异越大回流意愿越低D. 文化差异越大回流意愿越低
【答案】4. A 5. B
【解析】
【4题详解】
回流人群多因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转型而失去原有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往往对学历要求不高,因此回流人群的主体学历层次可能偏低,A正确。 未婚青年由于生活压力相对较小,且对未来充满憧憬,更可能选择在大城市继续发展,而非回流到户籍地,B错误。如果回流人群在流入地务工时间较长,他们可能已经建立了稳定的工作和生活网络,对流入地产生了较强的归属感和依赖感,因此更不愿意回流到户籍地,C错误。 在流入地有房产的人群,其生活已经相对稳定,且房产作为重要的资产,也会增加他们在流入地继续生活的意愿,D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经济差距越大,往往意味着户籍地相对于流入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都可能不如流入地,因此回流意愿应该更低,而非更高,A错误。空间距离越大,思乡和返乡情绪越浓,这通常会增加人们的回流意愿,B正确。制度差异越大,包括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差异,都可能增加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生活成本和不确定性,从而降低他们在流入地的归属感,增加回流意愿,C错误。 文化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体验,提高人们的适应能力和包容性,因此文化差异并不一定会降低回流意愿,D错误。故选C。
【点睛】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经济越发展,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就越受经济条件的制约。
城市组团有利于实现区域产业的分工协作和集聚效应,是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举措。澄张靖组团是由江阴、张家港、靖江3个县级市组成的跨江多城市组团,组团合作经历了合作起始、促进、停滞阶段,下图为澄江靖城市区位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城市组团合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
A. 提高城市等级B.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
C. 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D. 增加城市服务职能
7. 早期澄江靖跨江多城市组团合作的有利条件( )
①地理位置邻近 ②资源要素相似度高
③城市间产业结构差异较小 ④合作主体间目标一致,权责分明
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①④
8. 澄张靖城市组团合作停滞的原因( )
①产业趋同,同质化竞争增大 ②组团外围交通条件改善,使组团内联性增强
③苏州、无锡等城市要素集聚作用增强 ④发展水平差距增大,合作意愿下降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①③
【答案】6 B 7. D 8. D
【解析】
【6题详解】
提高城市等级,往往是行政手段,而不是经济手段,A错误;由材料“城市组团有利于实现区域产业的分工协作和集聚效应,是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举措”可知,组团可以促进区域的分工与协作,促进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B正确;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城市服务职能不是组团的主要影响,CD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地理位置邻近,有利于区域的合作,①正确;资源要素相似度高,不利于分工协作,②错误;城市间产业结构差异较小,会造成同类经济竞争,不利于组团,③错误;合作主体间目标一致,权责分明,有利于促进分工与产业的集聚,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题详解】
澄张靖城市组团合作停滞的原因是产业趋同,同质化竞争增大,缺乏发展的动力; 苏州、无锡等城市要素集聚作用增强,对组团城市影响较大,阻滞组团城市的发展, ①③正确;组团外围交通条件影响小,②错误;发展水平差距增大,合作意愿可能会增强,④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组团型城市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受自然条件、山水阻隔影响,如宜宾、台州2.工矿城市或港口城市,如秦皇岛、淮南、乌海3.因行政中心搬迁及地名变迁形成,如淮安、黄山4.下属多个县市发展较好,被改成了区,或因城市合并而有多个区,如佛山。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对我国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进行综合治理,各流域在生态、经济、社会取得显著成就,极大改善了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洞庭湖作为长江中游重要的吞吐型湖泊,其水文条件也发生巨大变化。下图为1961—2017年部分站点洞庭湖输沙量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1960年以来,洞庭湖入湖输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水利工程拦截泥沙B. 中上游地区耕地面积扩大
C. 河道泥沙采挖量增加D. 降水减少,冲刷作用减弱
10. 1961年至2017年,洞庭湖泥沙淤积量的变化是( )
A. 先增大,再减小B. 先减小,再增大C. 一直减小D. 一直增大
11. 图示时段洞庭湖泥沙淤积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大约在( )
A. 1964年B. 1998年C. 2006年D. 2015年
【答案】9. A 10. A 11. C
【解析】
【9题详解】
由图可知,洞庭湖入湖输沙量呈波动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流域内水利工程的兴建,拦截泥沙所致,A正确;耕地面积扩大,导致林地草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加剧,输沙量会增加,B错误;河道泥沙采挖量变化不大,C错误;降水在短期内变化不大,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由图可知,由1960-2006年,入湖输沙量一直大于出湖输沙量,河流以淤积为主,淤积量不断增加,后期,入湖输沙量小于出湖输沙量,以侵蚀为主,淤积量开始减少,故洞庭湖泥沙淤积量的变化是先增大,再减小,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由图可知,由1960-2006年,入湖输沙量一直大于出湖输沙量,河流以淤积为主,淤积量不断增加,到2006年达到最大值,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河流冲刷:水流对河床的冲蚀淘刷过程。河床泥沙在水流作用下,向下游搬移而引起河床降低或岸线后退。凡水流的挟沙能力大于上游的来沙量时,河床都发生冲刷。冲刷又分为在河床上较普遍发生的一般冲刷和受工程影响而发生的局部冲刷。
中国南北过渡植被以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要标志,某考察项目组为了研究该过渡性植被特征,分三条线以采样点的方式对过渡区的秦巴山地开展自然植被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该过渡带植被特征和范围深受地形和气候等因素影响,在水热条件较差的采样点,形成上层空间为落叶乔木,下层空间为常绿灌木的垂直混交林,下图为秦巴山区主体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项目组规划的采样点应具备的特征( )
①交通通达度高 ②采样点人为干扰性低
③线路方向为南北向 ④线路方向为东西向
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①③
13. 推测垂直混交林形成原因( )
①落叶乔木生长更快,占据上层空间获取更多光照
②落叶乔木不耐低温,占据上层空间获取更多热量
③雪灾对常绿树种影响大,占据下层空间受雪灾影响小
④常绿树种对土壤养分需求大,占据下层空间获取更多养分
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①③
【答案】12. B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为保持采样点的植被的原生态,减少人为的干扰,采样点人为干扰性低,②正确,要研究的是南北向的植被特征的差异,因此,采样点线路方向为南北向,③正确,④错误;山区交通通达度一般较低,①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垂直混交林生长的区域,水热条件较差,落叶乔木生长更快,占据上层空间可以获取更多光照,①正确,上层空间离地面距离大,获得热量少,②错误;低矮的常绿灌木受低温冻害和雪灾影响大,占据下层空间受雪灾影响小,③正确;低矮的常绿灌木对养分需求少于乔木,④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对应的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洱海附近的大气环流受湖陆风与山谷风综合影响,使不同位置的风向和风速的日变化差异较明显。下面左图为洱海附近四个纬向观测站的风速风向日变化示意图(风速的正负值代表不同的风向),下面右图为四个观测站的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四个观测站中,风向受湖陆风和山谷风影响较显著的是( )
A. 甲和乙B. 乙和丙C. 丙和丁D. 甲和丁
15. 丙地大规模的城市化对丙丁之间湖陆风的影响( )
A. 湖风增强,陆风减弱B. 湖风减弱,陆风增强
C. 湖风增强,陆风增强D. 湖风减弱,陆风减弱
16. 乙观测站由偏西风转偏东风的北京时间约为( )
A. 4:00B. 8:00C. 12:00D. 17:00
【答案】14. B 15. A 16. B
【解析】
【14题详解】
由左图可知,图中甲位于山顶,远离湖泊,远离山谷,所受到的湖陆风及山谷风热力作用影响最小,丁大部分时间风向为负值,说明其风向变化小,受影响小,乙和丙风向在一天中变化较大,受影响最显著,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丙地大规模的城市化,城市排放的热量增多,形成热岛效应,使丙地与丁地的温差白天增大,湖风增强,夜晚两地温差缩小,陆风减弱,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由右图可知,乙位于湖岸,且位于山坡,白天吹湖风和谷风,风向为偏东风,晚上吹山风和陆风,风向以偏西风为主,由左图可知,8-16时,为白天,主要吹偏东风,其他时间吹偏西风。由图可知,大约8时左右,风速变为0,风向开始转换,由偏西风转向偏东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夜间山谷地区盛行山风,白天盛行谷风;湖陆之间夜间盛行陆风,白天盛行湖风。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油菜是世界四大油料作物之一,在我国分布极广,北起黑龙江和新疆,南至海南,西至青藏高原,东至沿海各省均有种植。长江流域是我国油菜的主产区,也是世界最大油菜集中产区之一,其种植面积占全国油菜播种面积85%以上。目前,我国油菜主产区已开始采用全程机械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021年12月29日,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油菜播种面积达800万公顷左右。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农业发展模式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油菜扩种任务也面临不少困难与挑战。下图为某地机械收割油菜景观图。
(1)分析长江流域油菜生产的区位优势。
(2)推测油菜扩种任务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3)为实现机械化收割,请为油菜主产区的种植管理过程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①纬度较低,冬季较温暖,受冻害影响较小;②人口众多,市场需求量大;③政策支持;④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2)①种植油菜收益低,农民种植积极性差;②种植结构调整,油菜种植面积减少;③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劳动力短缺;④机械化水平较低;⑤耕地资源有限。
(3)①选择优良品种;②农户合作实现规模化种植;③平整土地;④控制油菜植株高度整齐度等;⑤培土护苗防倒;⑦清理耕地内杂物。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油菜种植为背景材料,涉及区位因素条件,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区位优势可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分析,自然:长江流域地处亚热带,雨量充沛,冬季较温暖,受低温冻害影响较小,这些条件为油菜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长江流域油菜栽培历史悠久,农民有种植传统,技术熟练,人口稠密,市场需求量大;有国家政策支持。
【小问2详解】
可以从经济效益、劳动力、耕地资源、农业结构调整、机械化等方面开展分析。由于油菜收益低,农民种植积极性差;农业结构的调整,部分油菜转向其他经济作物,面积缩减;由于油菜需要劳动力多,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劳动力短缺;油菜的收割难以采用机械,机械化水平较低;我国目前可利用的后备耕地资源不足,导致扩种困难。
【小问3详解】
选择优良的抗倒伏品种,方便机械收割;改变田地小,限制机械的问题,农户合作实现规模化种植;平整土地,利于机械操作;控制油菜植株高度整齐度;培土护苗防倒;清理耕地内杂物等。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山冰川或冻土的边缘地带是泥石流灾害的易发区,这一环境形成的泥石流称之为“冰川泥石流”、“冰川融雪泥石流”或“冰雪-降雨耦合泥石流”。我国西藏东南部地区属于该类泥石流高发区,全球气候变暖使冰川冻土整体上处于快速消融退缩状态,从而孕育了更适宜泥石流发育的地形和物源条件,下图为我国西藏东南部某山地该类泥石流的形成发展过程示意图。
(1)描述冰碛物的一般特点。
(2)推测西藏东南部泥石流发生频率较高的季节,并说明原因。
(3)分析全球变暖对冰川泥石流形成过程的影响。
【答案】(1)磨圆度差;分选性差;松散堆积
(2)夏季
①夏季气温高,冰川冻土退化多,形成较多高含水率松散堆积物;②夏季降水多且强度大,地表径流增加;③夏季崩塌、滑坡、冰碛湖易溃决等诱发泥石流;④夏季气温高冻土消融,岩体不稳。
(3)①气温升高,冰川冻土消退;②裸露的冰碛物增加,泥石流物源增加;③冰川冻土融化,山体结构稳定性变差;④极端天气(降水、高温)事件增多,泥石流风险增加。
【解析】
【分析】本题以西藏东南部地区泥石流为背景,涉及泥石流发生频率较高的季节及原因,气候变化及气候变化促进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原因等知识,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冰碛物指在冰川堆积作用过程中,所挟带和搬运的碎屑构成的堆积物,又称冰川沉积物。冰碛物皆由碎屑物组成,大小、结构混杂,冰川融化后,原地堆积,分选性差;冰碛物中的石英砂粒形态不规则,棱角尖锐,因为冰川中的碎屑颗粒彼此不相摩擦、碰撞,磨圆度差;冰碛物皆由碎屑物组成,松散堆积。
【小问2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西藏东南部地区是“冰川泥石流”、“冰川融雪泥石流”或“冰雪一降雨耦合泥石流”的高发区。原因是该区域夏季气温高,冰川冻土退化多,形成较多高含水率松散堆积物;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地表径流量大,对地表的侵蚀作用加强;且此处地壳活动频繁,岩层破碎,地形起伏大,相对高差大,夏季崩塌、滑坡、冰碛湖易溃决等诱发泥石流;夏季气温高冻土消融,岩体不稳。故西藏东南部泥石流发生频率较高的季节夏季。
【小问3详解】
气温的上升使得冰川和冻土消退,裸露的冰碛物增加,泥石流物源增加;冰川冻土融化,融水增多,一方面造成山体结构稳定性变差,而另一方面又为冰川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更强的动力条件;夏秋季节强降雨的增加,可能是泥石流发生频率更高,泥石流风险增加。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藏粮于地”强调的是可持续的粮食生产能力,是一种通过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调整种植结构、实施轮作休耕等方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实现粮食高产稳产的战略措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对传统“藏粮于库、藏粮于市、藏粮于民”的优化、创新与升级。四川地处中国西部腹地,誉为天府之国,一直是全国的“米袋子”,四川“藏粮于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重要性。
(1)说明“藏粮于地”与“藏粮于库”粮食储备的主要差异。
(2)推测四川实施“藏粮于地”在耕地资源方面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3)说出四川实施“藏粮于地”可能采取的对策。
【答案】(1)①藏粮于地是通过保护现有耕地面积和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土地生产力来确保长期的粮食安全,而藏粮于库则侧重于通过粮食储备来调节短期的粮食供需不平衡;②藏粮于库通过建立和维护粮食储备系统,成本较高;③藏粮于库易造成粮食浪费。
(2)①耕地面积小,人均耕地少;②宜农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且空间分布不均;③总体耕地质量等级不高;④耕地占补平衡存在质量差异;⑤土壤污染严重;⑥水土流失导致耕地质量下降。
(3)①严守耕地红线,保护现有耕地;②休耕轮作提升耕地质量;③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④发展绿色生态农业;⑤完善农田水利设施。
【解析】
【分析】本题以粮食安全为背景,涉及粮食安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藏粮于地”与“藏粮于库”的主要差异体现在储备地点、储备方式和储备目的上。具体来说,“藏粮于地”是将粮食储备在土地上,通过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调整种植结构、实施轮作休耕等方式,来确保粮食的安全和稳定供应。这种方式强调的是可持续的粮食生产能力,旨在保障粮食的长期稳定供应。而“藏粮于库”则是将粮食储备在仓库中,通过建设大型粮仓来储存粮食,以应对市场波动和保障粮食安全。这种方式注重的是粮食的储存和保管,以便在市场供应不足时能够迅速调配粮食,藏粮于库通过建立和维护粮食储备系统,成本较高,且藏粮于库易造成粮食浪费。
【小问2详解】
四川在实施“藏粮于地”战略时,面临着多方面的耕地资源问题。首先,四川的耕地资源总量不足,这限制了粮食生产的基础能力。其次,部分耕地的质量较差,土壤肥力低,这影响了粮食的产量和品质。同时,水土流失严重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它不仅会进一步降低耕地质量,还可能引发环境问题。此外,农业面源污染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它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影响粮食的安全生产。最后,后备耕地资源匮乏也是一个挑战,耕地占补平衡存在质量差异,这限制了四川在未来扩大粮食生产规模的能力。
【小问3详解】
为了实施“藏粮于地”政策,四川可以采取多种对策。首先,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改善耕地的质量,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其次,加强耕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建立健全的耕地保护制度和管理机制,防止耕地资源的流失和破坏,严守耕地红线,保护现有耕地。同时,实施轮作休耕制度,通过合理的轮作和休耕安排,减少土地的过度利用和破坏,提升耕地质量。最后,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确保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这些对策的实施将有助于四川实现“藏粮于地”的目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实现粮食高产稳产。
辽宁省锦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辽宁省锦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期末]贵州省毕节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地理][期末]贵州省毕节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南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福建省南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据图可知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 “引江济淮”工程建成后,能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